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届中考化学大联考试卷(二)(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届中考化学大联考试卷(二)(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届中考化学大联考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B.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C. 比较硬度

D. 探究氢气的性质

2.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垃圾分

类,从我做起。下列可回收垃圾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旧报纸

B. 塑料瓶

C. 玻璃瓶

D. 铝制易拉罐

3.下列河南特产中能为人体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A. 原阳大米

B. 中牟西瓜

C. 黄河大鲤鱼

D. 新郑红枣

4.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改善生

活环境的是()

A. 分类回收和利用生活垃圾

B. 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C. 修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

D. 加高烟囟,减少污染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稀释

B. 称量NaOH同体

C. 加热液体

D. 制取氢气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 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

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8.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 酸

B. 单质

C. 氧化物

D. 有机物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B. 由图可知,物质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C. 两种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 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10.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则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11.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

况是()

A. 紫色→红色→紫色

B. 紫色→蓝色→红色

C. 蓝色→红色→紫色

D. 红色→紫色→蓝色

12.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

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图象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煅烧石灰石

B. ②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③向盐酸中加水

D. ④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

14.实验室有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32g,使之与4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

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70.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65%

B. 42.8%

C. 62%

D. 45.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1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

子是______。

16.实验室里的少量白磷不慎起火,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沙土覆盖灭火,其中用沙土覆盖灭火

的愿理是______;工人用汽油清洗油污,妈妈用洗洁精清洗盘子上的油污,请说出这两种清洗油污的不同原理:______、______。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亚铁离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3)氖气______

(4)氧化镁______

(5)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6)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3)t℃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4)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19.如图所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

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D的一种俗名为消石灰;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

(1)C的化学式______,G可能是______(写名称)。

(2)写出D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合理即可)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_②______,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

20.在A+3B=2C+D反应中,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4.若1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

则得到生成物的质量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21.钢铁的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后质量会增加。据此,某同学认为有些化

学反应可以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2)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2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

示。

(1)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2)40s时,溶液中溶质有______种;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C.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23.根据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

③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

通入;

④制取二氧化碳可选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B中的仪器x换成仪器G,其优点是(写1点):

______。

24.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将粗盐进行精制的流程如图所示:

(1)若将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合并为一个步骤,即加入一种试剂就可以

达到同样的作用,则该试剂为______。

(2)请书写加入过量A溶液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在该流程描述的过程中,过滤与蒸发过程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请说出其在蒸发过程中的

作用是什么?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5.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

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

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

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比较硬度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探究氢气的性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旧报纸属于纸张,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玻璃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铝制易拉罐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答案:C

解析:解:A、原阳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中牟西瓜中富含维生素、糖类,故选项错误。

C、黄河大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新郑红枣中富含维生素、糖类,故选项错误。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分类回收和利用生活垃圾,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选项错误;

B、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选项错误;

C、修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选项错误;

D、加高烟囟,减少污染错误,因为废气和烟尘还是排放到空气中,不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分类回收和利用生活垃圾;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5.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A.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稀释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记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操作错误;

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

,同时试管夹夹在试管口

3

处,试管与水平桌面成45°角,故C操作正确;

约1

3

D.制取氢气的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氢气从长颈漏斗逸出,故D操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滴有石蕊的稀盐酸显红色,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紫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故不符合题意;

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不符合题意;

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符合题意;

④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解析:解:甲烷(CH 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A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酸,故正确;

B 、氧气属于单质,故错;

C 、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氧化物,故错;

D 、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

故选A .

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

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9.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若生成物的分子中有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该物质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不能看出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2(或2:1),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

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0.答案:C

解析:解:A.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氧化会生成氧化铝,它是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防止内部金属继续氧化;铁在空气中氧化会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空气可通过这些孔继续腐蚀内部金属,故不合理;

B.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故不合理;

C.结构决定性质,保持两者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分子,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合理;

D.pH值大于7的是显碱性的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一种盐,溶液显碱性,故不合理。

故选:C。

A.根据铝的自我保护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与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溶液酸碱性与碱溶液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可以从一般到一般;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11.答案:A

解析:解: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紫色的石蕊试液与酸变红,碳酸受热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紫色的石蕊又由红变成本身的颜色紫色。

故选:A。

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吹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消失了,石蕊试液又变回到本身的颜色.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考查了碳酸的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以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12.答案:A

解析:解: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

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

故选A .

根据盐酸和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分析即可.其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后,加入的氢氧化钠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

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一物质时要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如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才开始与氯化镁反应.

13.答案:B

解析:解:A 、①煅烧石灰石,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最后不变;故选项错误;

B 、②向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钠离子的质量不会改变,因此正确;故选项正确;

C 、③向盐酸中加水,pH 逐渐增大,向7无限靠近,但小于7;故选项错误;

D 、④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比铁多,不是一样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A 、①煅烧石灰石,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最后不变;

B 、②向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钠离子的质量不会改变,因此正确;

C 、③向盐酸中加水,pH 逐渐增大,向7无限靠近,但小于7;

D 、④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比铁多,不是一样多。

本考点属于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有四个: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4.答案:B

解析:解:400g 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为:400g ×14.6%×35.536.5=56.8g ; 依据氯元素守恒,则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70.5g ?56.8g =13.7g ;

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7g 32g ×100%=42.8%;

故答案:B .

根据氧化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镁,依据氯元素守恒可以计算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然后计算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守恒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15.答案:N ;Cu 2+、SO 42?

解析: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Cu 2+、SO 42?。 故答案为:

N ;Cu 2+、SO 4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隔绝空气;汽油溶解油污;洗洁精乳化油污。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灭火的方法,知道乳化原理,可以正确解答。

根据灭火的原理考虑;根据用洗涤灵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用汽油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解答。 用沙土覆盖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汽油清洗油污是由于油污能溶于汽油,而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而易于洗涤,所以使用汽油和洗涤剂清洗油污的原理不同。

故答案为:隔绝空气;汽油溶解油污,洗洁精乳化油污。

17.答案:2Fe 2+ Al Ne MgO KClO 3+5 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

解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 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

(3)氖气是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故氖气的化学式为Ne ;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MgO ;

(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故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KClO 3

+5; (6)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 故答案为:

(1)2Fe 2+;

(2)Al ;

(3)Ne ;

(4)MgO ;

(5)KClO 3+5

(6)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1)增大;

(2)降低温度;

(3)1:3;

(4)蒸发溶剂。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3)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 :150g =1:3;

(4)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1)增大;

(2)降低温度;

(3)1:3;

(4)蒸发溶剂。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Na2CO3盐酸或硫酸改良酸性土壤Na2CO3+Ca(OH)2=2NaOH+CaCO3↓Fe+ 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解析:解:(1)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所以F是铁,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C是碳酸钠,E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E中含有铜离子,由图示可知A可能是碳或氧气,G能够与碳酸钠和铁反应,所以G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D的一种俗名为消石灰,所以D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Na2CO3,G可能是盐酸或硫酸;

(2)D的一种重要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3)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OH)2=2NaOH+CaCO3↓;

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的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Na2CO3,盐酸或硫酸;

(2)改良酸性土壤;

(3)Na2CO3+Ca(OH)2=2NaOH+CaCO3↓;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根据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所以F是铁,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C是碳酸钠,E

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E中含有铜离子,D的一种俗名为消石灰,所以D是氢氧化钙,然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34g

解析:解: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A+3B=2C+D 5 3×4

10g x

5 3×4=

10g

x

x=24g

所以反应物的总质量为10g+24g=34g

则生成物的总质量为34g

故填:34g。

根据A的质量以及对应化学方程式和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算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生成物的总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答案:解:(1)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 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该同学的结论不正确,铁在空气中锈蚀后质量会增加,是因为铁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发生了反应,恰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该同学的结论不正确,铁在空气中锈蚀后质量会增加,是因为铁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发生了反应,恰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2.答案:(1)NaOH+HCl=NaCl+H2O;

(2)两;

(3)B。

解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 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 =NaCl +H 2O ;故填:NaOH +HCl =NaCl +H 2O ;

(2)40s 时放出的热量还没有达到最高,还没有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故40s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两种;故填:两;

(3)A.由稀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有热量放出,故A 说法正确;

B.图象中pH 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故选B 说法错误;

C.从20s 到40s ,溶液的温度升高,酸性逐渐减弱,pH 增大,故C 说法正确。

故填:B 。

23.答案:集气瓶 AC 2KClO 3

?MnO 2△2KCl +3O 2↑ n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解析:解:(1)a 是集气瓶;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适合用装置A 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MnO 2△2KCl +3O 2↑;

③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该短进长出,即从n 端通入;

④制取二氧化碳可选B 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B 中的仪器x 换成仪器G ,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

①集气瓶;

②AC ;2KClO 3

?MnO 2△2KCl +3O 2↑;

③n ;

④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及特殊要求性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氢气的性质和装置F的特点进行分析;

④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4.答案:氢氧化钡溶液

解析:解:(1)该试剂为氢氧化钡溶液,该溶液既能除去氯化镁,又能除去硫酸钠;

(2)加入过量碳酸钠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分别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钙和氯化钠;

(3)过滤与蒸发过程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体外溅。

答案为:(1)氢氧化钡溶液;(2)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

+2NaCl;(3)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体外溅。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1)还原性,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80%;

(3)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

解析:

本题主要CO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难度中等。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g?50g=4.4g,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CO CO2+Cu

80 44

x 4.4g

80 x =44

4.4g

x=8g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g

10g

×100%=80%;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氧元素的质量;

(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将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

故答案为:

(1)还原性,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80%;

(3)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