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概要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概要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概要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概要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以湖北J市调查为例

贺雪峰王习明

当前税费改革的目的,从中央和理论界来看,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收费收税行为。从地方政府特别是从乡镇一级来看,他们希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来减少当前农村收粮派款的难度,

提高向农民收钱的效率。换句话说,农村税费改革是在1990年代从一般性技术层面减轻农民负担屡不见效,村级债务恶性发展,农村发展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被迫采取的一项虽然仍然是技术性的但是技术层面最高级的措施。以下我们结合J市农村的实际来看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具体措施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评论当前理论界和政策研究部门的相关讨论。

一、背景

国务院在2001年3月24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重申,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而推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搞好这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制止农村“三乱”(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将农村税费改革提升到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是十分正确的。自1980年代末期以来,除少数年份以外,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形势都不很景气,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而负担越减越重,与农民负担有关的恶性案件不断发生,比农民负担更为棘手的村级债务浮出水面,在农民负担和村级债务的双重推力下,农民越来越多地脱离农村。当整个国民

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城市和工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吸纳能力,但是,中国是有8亿农民的农民

大国,越来越多农民脱离农村和国民经济的波动,不仅会构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问题,而且整个国家的稳定也失去了根基。换句话说,农村税费改革是在当前农村形势十分严峻,一般性治标办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以下我们从理解农村税费改革背景的角度,来讨论为什么当前农村治理要动大手术。

先看一下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的必然性。产生村级债务的原因大致是三个方面起作用的结果,其一是农民因为负担重而不愿交。其二是乡镇通过自己的资源优势向村组硬要。在“上压下顶”的处境下,村干部既左右为难,又借机渔利,最终造成了巨额村级债务。

说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的必然性,并不是说村级债务是一个宿命,而是说,国家试图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不得不为地方政府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空间。宽松的政策空间为强人创业提供了可能,也为恶人借创业之名行谋私之实提供了机会。恰恰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缺乏自下而上监督的地方各级政府很容易由强人变为恶人。越是改革开放的后期,

创业越难,强人创业的成本和风险越大,宽松的政策空间就为强人转变为恶人提供了谋私机会。这样,在县乡两级,越是后期,就有越多的地方官员进行那些华而不实、劳而无功的“创业”,实质上不过是借创业之名行谋私之实。这些任期短暂、缺乏监督的县乡两级官员,在对付缺乏组织的农民时,易如反掌,这就是各种表面上符合政策精神,实质上劳民伤财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产生的原因。农民没有与县乡两级谈判的能力,但他们有拖欠税费乃至离开农村的决心,因为他们相当多数人已经无法承担起过重的负担。当前各地事实上并不是依据是否违反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而是一个地方的农民是否到了承受负担能力的极限并因而引发恶性案件,来判断一个地方农民负担的轻重。在没有到发生恶性案件程度的农民负担水平线上,县乡两级就会利用实质上宽松的政策来加重农民负担。这种负担会一直加重到农民可以承受的极限为止。换句话说,是当前国家对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功能与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含减轻农民负担等)的双重期待,造成了农民负担的根本原因。在国家对地方政府的双重期待不被改变的情况下,减轻农民负担的可能性就难以存在。

无论如何,农民负担重和村级债务多是两个既成的事实,构成这两个既成事实深层次的原因成为中央下决心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理由,而这两个事实本身,成为当前农村收粮派款成为天下第一

难[1],从而成为县乡村三级期望通过费改税来减小收粮派款难度,实现农村社会平稳运转的原因。

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是税费征收方式的改革。先看一看当前农村税费征收的困境,再看一看两种不同思路指导下借税费改革来推行的农村税费征收方式的改革。湖北省委办公厅在

2001年7月23日印发《关于对监利等四个县市实行农民负担‘笼子’管理的通报》中,通报了监利县、汉川市、浠水县和房县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初农村税费征收中出现的七例农民

非正常死亡案件。湖北省省长在讲话中强调:“今后,凡是因农民负担引发农民非正常死亡的,都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当地主要领导的责任。”

看看基层干部怎么说。有一个县委书记说,现在农民的素质太低,找他们收税说好话根本就没有用处。在说好话不能起作用的情况下,乡村干部只得想出种种招数来收取税费。据J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2001年9月30日印发的《九月份农民负担信访及举报情况通报》,农民来信

来电话和来访反映,乡村干部在收取税费时,到农民家扒粮,将农民带到派出所关押,乃至将农民打伤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之所以如此高压下,乡村干部仍然以中央和省市各级明令禁止的办法收取税费,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如此,就根本收不上来税费,收不上来税费,不仅乡村两级不能运转,而且无法向县市两级交待。

恶性循环是这样产生的:沉重的农民负担让农民负担不起因此拒交税费普遍发生。在农民拒交税费时,村级组织利用自己仍然存有的信誉来向外借贷以上缴,随着村级债务的增加,借贷越来越难,支付的利息越来越高。高额的村级债务进一步瓦解了农民对村集体的信心,因此更不愿意上缴各种提留税费。乡村两级不得不加大税费征收的力度。税费征收的力度越大,乡村干部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承担大的风险对村干部来说尤其不合算,他们必须要有与所承担风险相一致的报酬。乡镇一级在收取税费方面越来越依赖积极性越来越差的村干部时,就不得不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就不得不对村组干部经济上的谋私行为保持宽容。而村组干部的谋利和高报酬,对于不堪

忍受负担的农民来说,构成了农民更多不缴税费的理由。乡村两级就不得不进一步加大税费征收力度,这样最终会将农村税费征收力度推至极端,恶性事件自然而然发生了。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指望借农村税费改革来一揽子解决问题。在目前的状况下,这些问题能解决吗?看一看两种不同思路的农村税费改革。

二、现状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主导思路是中央在安徽省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J市G县是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县。这种改革的要点有二,一是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规范税费征收。另一种思路来自基层自发的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强化税费征收的力度,J市S县E镇在2001年进行的税费改革即是如此。E镇的做法在当前农村很有代表性,E镇税费征收方式改革文件称是S县唯一试点乡镇,其实J市绝大多数乡镇也是如E镇一样做的,只是大多没有如E镇用文件形式印发出来。

第一种思路的问题是忽视了当前农村的实际,这个实际有两个内容,一是农民负担减轻之后,县乡村三级如何运转,二是当前严重的村级债务如何处理。第二种思路的问题是,在农民负担不减轻的情况下改革农村税费征收方式,增加农村税费征收力度,不仅可能违反中央政策,而且必然造成涉农负担恶性事件的屡屡发生,并将农民推至无所归依的边缘,最终使中国现代化丧失农村基础和农民基础。

分别看看两种不同思路的农村税费改革。

1、G县的试点

G县是湖北省选定的税费改革试点县,基本做法与安徽省的做法一样。据G县人民政府2001

年9月的《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汇报》,其主要成效有:一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改革后,按政策性测算,与1999年相比,全县政策性减免2525.4万元,下降27.79%。由于取消了合同外的各种负担,实际减免达5000多万元,减幅达40%;二是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改革前全县抛荒地过10万亩,改革后已落实抛荒地8万多亩;三是规范了征收行为。截止8月底,征收“两税”、“两附加”2380.36万元,其中财政部门在纳税大厅(点)征收税款252万元,占征收额的10.58%;四是减轻了村组干部的压力,使村组干部从收粮、收款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汇报》同时谈到农村税费改革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技术性的问题如二轮承包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差距。按统计年报计算的常年产量过高,全县亩平产量竟达到1034.8公斤。出现新的税负

不公。跨区域“一事一议”工程不好组织实施。农村抗旱工作组织难度大。外出经商务工农民负担难确定等;

二是农村两大难题影响改革。一个难题是农村严重的抛荒问题。经调查全县有24,280亩土地抛荒,悬空税费任务95万元,其中曹武镇有10361亩抛荒耕地未能落实。另一个难题是农村债务缺乏有效化解途径,“以债抵税”现象普遍。截止2000年,全县村级债务达1.75亿元,村平44万元,虽然采取了多种化债措施,效果仍不理想;

三是机构运转艰难。税费改革后财力缺口太大,乡镇运转所需公用经费没有资金来源。村组干部则普遍担心下半年报酬难兑现,各项支出难应付。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大,据测算每年教育经费缺

口达1,472万元,另有3,488万元“普九”债务需要偿还。收入的稳定性与支出增长性的矛盾大;

四是农税任务完成难度加大。截止8月底,全县“两税”、“两附加”任务完成了2,380.3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6.72%,掉正常进度30.4个百分点。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

是基层财政征收力量不足。第二个方面是缺乏有效征管手段,主要是缺乏税收保全措施,缺乏对“钉子户”、“抗交户”强制执行措施。第三个方面是存在税收任务完成与农税收入季节性的矛盾,为促进度、保任务,出现了少数村组借贷、贷款交税的问题,产生了新的不良债务;

五是各种非政策性负担难以控制,主要是报刊征订、各种检查验收、达标升级和培训等非政策性负担,且大多上级提出了硬性要求,如不完成,将会影响工作业绩考核,如完成,没有资金来源,只有增加农民负担,违反税费改革政策,基层干部左右为难。

在G县人民政府2001年7月的同题汇报材料上,G县对缺乏有效征管手段进行了描述:“主

要是缺乏税收保全措施和对‘钉子户’、‘抗交户’的依法打击和强制执行措施。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税收征管法》,但《农业税收征管条例》还没有出台。如按目前的司法程序,对一户‘钉

子户’进行司法打击,需要91天,还存在着成本过高,部门难以协调等问题,征管工作相当被

动。如果税费改革后,在税收上不能赋予财政部门独立行使税收司法处罚权力,不建立相应的司法处理机构,不将‘钉子户’处理下来,不交税的人会越来越多,交税的人越来越少,税收征管难度将会更大。”问题正在这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虽然大大降低,但收款难度依旧。在

收款难的情况下,村组出现借款、贷款交税并因此产生新的不良债务。G县在2001年七月的汇报材料上还说“如果上级特别是省政府不能为试点县撑腰,对各种报刊征订、检查验收、达标升

级进行清理与控制,年底将会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的可能。”还是税费改革试点的当年,农民负担反弹和税收征收困难及村级债务加重等等问题又出来了。

G县应是J市农民负担最轻、村级债务最少、乡村运转最好的县了。然而,即使G县,农民拒交税费的情况也很普遍。以1999年为例,G县农民合同负担征收率仅为81%,农业税也才90%。据G县测算,2001年税费改革后,G县可征“两税两附加”合计6,562万元,人平159元,亩平82元,比改革前的2000年农民人平负担199元、亩平负担101元有较大下降,比1999年农民人平负担220元、亩平负担113元有大大下降。问题是即使这已经大大下降的两税两附加的征收情况也不尽人意。这就会使乡村两级的运转陷于困境。以村级为例,在征收上去的“两税两附加”中,村级收入占1/6,即2001年村级应收入1,094万元,村平2.6万元。而据G 县乡镇调查统计,1999年仅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费三项实际支出即达3,199万元,村平7.6万元。税费改革后,村一级正常运转都会十分困难。在运转困难的情况下,村级借贷不

可避免,村级负债必然增加。最终,有所减轻的农民负担又会反弹。一句话,指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来一揽子解决农村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说这种方案不现实的理由有二,一是仅仅减免农民负担,不能解决县乡村三级的正常运转问题,且严重的村级债务会越拖越严重。二是这种方案仍然不能解决税收征收的难题,也很难最终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再来看第二种思路的农村税费改革办法。

2、E镇的做法

E镇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是税费征收方式改革。这种税费征收方式的改革,是J市乡镇一级面对当前农村税费征收日益困难而普遍采取的措施,很具典型性。E镇政府将他们农村税费征收方式改革的文件汇总成一本《E镇农村税费征收方式改革文件汇编》,以下所录均出自此本《文件汇编》。

《文件汇编》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以E镇人民政府文件名义下发的四份文件,分别为《关于农村税费征收方案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农村税费征收方式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建立“债管中心”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认真做好2001年秋季税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发文时间均为2001年8月31日,发文号为7-10号;第二个部分是关于农村

债务管理办法的四个附件,制订时间也是2001年8月31日;第三个部分是农村税费征收方式

改革的宣传资料,包括一份答问录和一份致全镇农户的公开信。以下大略分奖惩办法、征收措施、偿还债务三个方面摘抄《文件汇编》的相关内容如下:

A.奖惩办法

1、依法催缴,奖惩结帐。凡农户一次性交清全年税费的奖3%。村组干部3次做工作不交税费的农户,坚决依法征收。镇政府同各村各有关职能部门签订税费征收责任状,年终组织奖惩结帐。

2、秋征期间,包村镇机关干部按完成秋征任务的比例核发下半年自筹工资。10月15日是秋征得奖最后时限,完成任务达不到90%的,书记、主任要写出书面检查,并在全镇通报批评;达不到80%的,书记、主任自动辞职。村组干部的工资报酬严格与工作实绩挂勾,其中税费征收所占比例不能低于50%。

B.征收措施

3、为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对特困户交费实行减、免、缓政策,由各村根据情况自行酌情减免,减免后的税费由本村平衡消化。

4、对家在农村的有税费任务的国家公务员、单位工作人员的父母、配偶、子女不交内税费的,村组申报后,由所在单位停薪用现金抵税,结清为止。

5、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全力支持政府税费征收方式改革,对“欠款大户”、外出户要全面实行“负担卡过关制”。

6、农民在没有完成各种税费之前,暂不得自行处理自己生产的粮食。具有合法粮食收购手续的

单位和个人,在全镇各种税费没完成之前,不准收购农民抵交税费的粮食。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加大查处力度,确保粮食收购市场活而不乱、管而有序。

7、农户以债权抵交税费,经审批不得突破当年上交总额的20%,不得串户抵交税费。

8、秋征期间组织三个专班,一是大厅收费专班。二是干部工作专班。三是流动征收专班,由地税分局、经管站、财政所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下村督导、依法征收、突出重点,抓好征收。C.偿

还债务

9、为了既保上交,又有序还债,做到上交还债两不误,镇委镇政府决定采取以下还债途径:完成当年税费任务100%,返10%还债;完成95%以上的,返8%还债;完成80%以下的,不返资金还债。

10、各村要全面清理资产,能拍卖则拍卖,能租赁则租赁,所得资金可以全部用于还债。

11、各村还债计划必须按当年村级收入保上交、保运转后再作安排。按有序还债的原则,年初

将当年计划偿还的债权人姓名、偿还金额、安排顺序造册,报“债管中心”作为镇政府批准还债的参考依据。全体村组干部要以大局出发,积极支持设立债管中心,尽量减少杂音。

从以上所引E镇税费征收方式改革的文件来看,E镇为了在当前农村税费征收面临诸多难题的情况下,将税费征收上来,可谓将各种办法都想到了,用这种办法强制去收款,迟早会“点子低”闹出恶性事件来。问题是,E镇或当前乡镇一级不用如此办法,根本就无法将农民的税费征收上来。

据S县经管局和财政局2001年11月14日对E镇税费征收方式改革的调查,E镇以上改革的最大成果是加快了税费征收进度。截止10月30日,全镇完成税费秋征任务499.6万元,占应交总额556万元的89.8%。除5个村欠交税费56.5万元外,全镇其余20个村均已完成税费征收任务。因为征收措施得力,2001年E镇征收费用仅为3.6万元(奖励进纳税厅交税费农户的5.7万元除外),而2000年E镇征收费用近20万元。因为税费征收主要依托包村镇干部,村组干部不直接收款,防止了村组截留、挪用税费款的发生,保证了镇一级的收入。问题是村级没有收入,村均超过百万元的村级债务不能消化。S县经管局在调查报告中说,由于资金不足,E 镇债管中心未能启动,不能兑现税费征收前的承诺,不能达到“有序还债”的目的,还会对2002年清收造成影响。

此外还有两个问题,一是虽然2001年全镇有80%的村完成了税费征收任务,但各村都有“钉子

户”拒交的情况,这些拒交的钱得由村组借贷上交或将村提留和共同生产费垫付上交。这都会造成新的村级亏空,形成村级债务。更糟糕的是,2001年秋征期间,E镇即发生数起包村镇干部打伤农民事件,其中至少有一起农民因打伤引发上访的例子。派出所也介入其中,将至少一位农民拘留。S县2001年9月到J市农民负担管理办公室具名上访说乡村干部因征收税费打伤村民的就有3例,这还不包括下述金牛村刘加云之妻被打伤的事。一旦人被打伤引发事端,E镇税费征收方式的改革也就会走到尽头。

我们在J市农村调查,几乎所有乡镇在夏征秋征期间,都采用了诸如以上E镇办法中的一些或

全部,只是一般乡镇很少将这些办法如此明文地作为文件印发且汇编成册。这种仅仅强化税费征收以保持乡镇正常运转的改革,是乡镇一级在下顶上压的艰难处境中迫不得已的“制度创新”,这种自发的“制度创新”较国家农村税费改革,肯定要糟糕的多。这种创新不仅不能解决长远的农村问题,而且不能解决一时的农村问题。当然,这种创新是大大地违反了中央关于农民负担政策的。

三、过程

如前所述,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减农民负担,二是降低征收成本。当农民负担很轻的时候,农民的皇粮国税意识使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的税费征收成本很低,在1980年代,税费征收成本并未成为困扰乡村治理的问题。问题只在1980年代后期以来的整个1990年代。1988年以来农民负担不断增加,交不起和不愿交税费提留的农民越来越多。好在1990年代前半期,

粮食购销体制未放开,以国有粮食系统购销为主体的粮食收购体制,让乡村组织与粮食部门密切配合,乡村组织负责催粮,而粮食部门并不与售粮农民现场结算,而是与乡村两级(主要是村一级)结算,所谓“户卖村结”。“户卖村结”的好处是,乡村两级向农民收取税费时,不必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从而可以降低税费征收成本。但是粮食收购中“户卖村结”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在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而乡村收费越来越滥的情况下,农民越来越不愿将粮食卖给国有粮

食部门,“催粮”成本节节上升。1998年中央进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同时严禁任何部门在农民交售粮食时搭车收费,推行“户卖户结”。在J市,“户卖户结”并未彻底执行,但因为粮食购销“顺价销售”失败,农民很快就冲破了乡村组织通过“催粮”来“派款”的围堵,在2000年前后,乡村组织终于要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行细致的、烦琐的收款工作了。

说乡村组织要面对收款工作,是笼统的说法。乡和村是不一样的,村一级是自治组织,并无理由为乡一级的收款劳神。分项来说,农业四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与农发

基金应该由乡镇财政所征收,各乡镇财政所也设有农税员。1999年我们到G县宋河镇调查,仅仅5万多人的一个镇,财政所就有40多位工作人员,想是按一个村配有一个农税员来安排的,

农税当然应该由财政所收。屠宰税和车船使用税应该由地税所收。虽然一些小乡镇未设地税所,但都在其周边镇设有地税所并因此地税隶属周边乡镇地税所管辖。地税所也是一个好单位,设立

以来,都买了车,做了楼房。乡镇统筹是乡镇政府安排使用由经管站管理的。经管站在1990年代也是一个大单位,特别是在1990年代后期,乡镇经管站一般有10多位工作人员。至于其他集资摊派,也应由乡镇部门向农户征收。

问题在于,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农民不是乡镇可以应付得了的。没有村组干部的协助,乡镇来的收税收费人员,村民理都不理。村民还可以一走了之,乡镇赔不起与每一户农民捉迷藏的时间。G 县2001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了,农民上缴税费的意愿也大大增强,但G县试图以财政所农税员为主体来征收税费(两税及两附加),事实证明效果不好,这是可以预见的效果。2001年A镇试验以财政所与经管站为主体到农村收税,至9月底,才收上来9万元,开支却有3.43元。G县一个镇由财政所逐户据实征收特产税,一年下来,收上来3万多元特产税,花费3万多元征收成本。

在2001年进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的情况下,由乡镇为主体收税才如此效果,就可以

想象此前农村税费征收如何离得开村组干部。无论催粮还是派款,村组干部都是乡镇离不开的基础。

因为村组干部收款比乡镇收款有效,乡镇就按村下达税费任务。实际上,自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乡镇一直是按村下达税费任务的。即使是后来一再强调要据实征收的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一直

到我们调查的2001年,仍然是按村分的任务且这个任务是只增不减的。按村下达任务的好处,可以调动村组干部收款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在J市目前阶段的问题是,在村平近百万元的债务面

前,村组干部的责任性早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他们只有完成收款任务以得到应该归自己报酬的积极性。实践中乡镇也是越来越将报酬与村组干部收款的多少挂起勾来。即使如此,村组干部也没有能力足额收取税费了。村组干部的公信力还受到怀疑,且有越来越多村组干部希望自己收款

以后,抵以自己以前借给村中的债权从而好脱离村组干部这个苦差。这是E镇搞税费征收方式改革的背景,也是E镇所谓“有序还债”的背景。

无论如何,在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发展到今天的J市农村,村组干部已无法足额收取农民的税费,就开始将所有乡镇单位及工作人员安排到村包村收费。早在1998年,曾集镇就根据包村镇干部所包村收款情况发放工资,到2001年,我们调查的大部分乡镇都自发将曾集镇的经验创造了出来。前述E镇的税费征收方式改革上也有这一条(第2条)。B镇和官当镇的做法更为彻底,由镇直单位包村,完不成包村收款任务的,由镇财政直接扣除财政下拨经费。我们2001年10月底到B镇调查时,B镇经管站刚从村中收税费搬师回营不久。经管站有10多人收税费半个月,期间全部吃住在村,好不容易才完成所包两村的上缴任务。这样的征收成本自然很高。例如E 镇2000年秋征成本即近20万元,这还只是直接成本。

到了2001年,虽然税费任务仍然是下达到村的,但终究村组干部不再完全对收款负责了。麻烦

在于,来与村组干部并肩收款的乡镇工作人员和镇直单位,并不是那些真正应该下来找农户收款的人和单位。B镇财政所在2000年还包了村,到2001年就未再包村,据说是因为财政所包村

收款危害太大,在收不齐村里应缴款时,财政所可以用镇财政经费上缴,这个钱还是交给自己,这就达不到由镇直单位包村收税费的原始目的了。

问题是,既然财政所、地税所、经管站不到农村收税,养着那么多人干啥!要知道,这些部门是乡镇最好的部门,花钱也最多的部门。

四、视点

那么,农村税费改革到底应该如何搞?我们来看一看当前理论界和政策研究部门的几种不同说法。

从政策研究部门的主张看,他们关注的焦点限于税费改革技术层面,其要点有五:一是实行有利于农业和农民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的轻税政策;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三是有利于实现农村税负负担的公平、公正、公开;四是有利于农民监督;五是简便易行

[2]。这种思路正是当前正在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至于技术方面如何操作,应设何种税种,乡村各占多少比重等等的争论很多,但思路并无不同。温铁军也赞同以上技术层面的改革,但他进一步提出了进行农村基层制度创新的思路,具体有以下4点:一是进行农村财产制度改革,具体地说就是在稳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保留10%-15%公地的前提下,赋予农民永久土

地使用权,同时允许各地农村基层实行“生不增,死不减”;二是允许农民自发组织不依托任何部门的社区合作和专业化合作组织;三是彻底实行村民自治;四是撤乡并镇,改乡政府为乡公所。

由各村级农协组织民主讨论决定建立更高一级的农协组织,并由其负责协调现有涉农部门职能和服务[3]。

从税费改革方面看,温铁军建议的核心一是建立乡公所,二是建立农协组织。前者与徐勇的建议不谋而合,后者与秦晖的观点相类似。

温铁军的思路在单纯技术层面费改税以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费征收思路的基础上,试图从更为基本的方面即从乡村组织功能的方面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业安提出从民主建设方面来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问题,他认为公共财政就是民主财政,公共财政的建设就是乡镇民主建设。他因此认为,当前之所以基层民主可能流于形式,财政扭曲行为得不到控制,关键在于纳税人没有财权。只有从落实纳税人的财权入手,才可能使乡镇民主建设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建议有四:一是在落实省级人大的地方税和收费立法权的条件下,落实乡镇人大的集体集资和公用事业付费方面的立法权;二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大代表有权检查资金的用途,并对项目本身具有质询权和否决权;三是为防止人大代表的道德风险行为,必须改进村民直选和罢免人大代表的法定程序;四是在改革乡镇人大制度的同时,实行乡镇政府干部

的直选,建立面对人大负责的基层政府组织[4]。

程晓农的思路也是由农民负担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他认为,制止乱摊派的命令也好,试行“费改税”也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性安抚手段,根本解决办法,只有减少农民必须养活的基层

干部人数以及他们的开支数量。他说:“不久前,国内有学者提出,可以考虑回到1949年以前

的乡村体制,彻底撤销乡村两级组织,由农民自治,选举乡保长。这样的建议就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这又涉及到乡以上干部的民主选举,关系到农村政治体制的彻底改革。”他认为,削减农村基层干部数量,实行乡以上干部的民主选举,就是农村改革以来解放农民的第二场“革命”,比土地按户承包还要深刻得多。因为这场“革命”不仅首次触及到基层“吃皇粮”干部的根本利

益,而且可以真正按农民的需要和可负担能力来设定基层政府的规模、人数和功能[5]。

还有一种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是通过调整农村与城市的分配制度和政策,通过调整城乡居民分配关系,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负担。

综合以上思路,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税费改革问题上,有两个方向的思考:一是温铁军和徐勇等人所主张的乡公所方向,一是程晓农和周业安等人主张的民主政治特别是乡镇直选的方向。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种方向的思考,原因是第二种思考方向不仅涉及到对当前中国现代化背景、中国政治体制状况等方面的评论,而且涉及到对当前农村特殊处境下面乡村民主政治社会基础的怀疑。具体讨论如下:

第一,乡村民主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而当前农村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形势、农民收入、乡村债务,都相当不好;第二,当前农民的流动性及乡镇一级相当大的地域范围,使得我们不能用静止的想象的农村情景来替代农村的现实。换句话说,无论是人大代表的选举,还是乡镇长直选,很可能不是农民通过选举约束了乡镇政府和乡镇财政,而是黑金政治和派系政治的兴起,农村不稳定的经济条件下又增加了不确定的政治条件;第三,选举的乡镇虽然可以抵制上面安排

下来的构成当前农民负担罪魁祸首的升级达标工程,但也很可能在此阻断国家向乡村渗透的能力;第四,仅就乡镇民主而言,乡镇长直选和乡镇人大在财政监督上实权化是两个可供选择的方向,我们倾向第二个方面的选择。尤其在市县两级,可以大大发挥人大代表会议对市县政府财政监督的决定作用。

五、小结

从以上讨论中,我们试图得出关于税费改革的以下三点结论。

1、在当前土地作为农民生存保障基础的情况下,分散经营的农民只有很少的剩余可以征收,征收只有很少剩余农户的税费,征税成本必然很高。当农民感受税负较重时,乡镇一级到农村征税

没有现实性。换句话说,在农村征税对象的剩余很少且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情况下,离开了村组干部,征税效果将大打折扣除。希望通过税费改革来达到由乡镇财税机构直接向农民征税的想法是不切实实的。

2、税费改革前必须考虑财政收入能否维持县乡村三级的正常运转。换句话说,在进行税费改革

前,必须对县乡村工作的机构及功能进行清理,建立与财政收入(含上级转移财政收入)相一致的机构规模与事权。此外,必须对村级债务、乡镇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否则,这些债务将使税费改革无法进行。

3、企图通过乡镇一级民主来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权益的设想,离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太远,

是一种过于理想的设想。在村一级,如何用民主化的办法来治理村庄也面临严峻考验。不过,村一级民主十分重要,因为村级民主是在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中实行“一事一议”的前提。“一事一议”既对村民自治提出了要求,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归结为一句话,我们认为费税改革必须与乡镇一级的消极行政和消极财政相结合,实现行政思想的转变。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本人是新任兼职档案员,通过培训和接触,对档案工作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感悟,现就学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档案管理同行们参考。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学校档案包括文件资料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履历管理、优秀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记录、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学籍管理、招生与毕业就业工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声像、电子资料,广大教职工在从事教育活动、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凝聚而成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 它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汇集着最原始、最可靠的大量信息,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客观地记录,是学校宝贵的信息资源,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对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客观原因,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固定,经常换人,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不精,管理不够规范。 2、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利用率不高 长期以来, 由于学校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教职工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利用率不高。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

现在学校没有设定专职档案管理岗位,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或是临时配备的,比如说我校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更换了三位老师管理档案,而我这位档案管理员,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还不敢确定。我们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或者简单地经过培训就上岗,缺乏系统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不熟练,严重制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档案不规范,设施简陋 学校档案是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留下真实记录,学校应该配齐档案柜、档案柜当工具及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等各种防护设施,但目前普通存在的是档案归档材料不规范,归档材料不齐全,归档材料装订不标准,档案的错归错放现象严重,档案室内的设备简陋,达不到档案室的各项要求,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难度。 三、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机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在建立学校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档案管理定期自查自纠机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广大教职工到档案室查阅资料,提高档案的使用率,用制度推进积极推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2、专员管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基础 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还必须做到业务精通。学校将档案员作为以岗位固定下来,一方面积极进行档案业务培训,促进档案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每学年

10kv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电气工程CAD大作业》报告 系别: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技术0901 学生姓名:鲁学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陈强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6月20 0——2011年6月 25 0)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设计的目的 (1) 2.设计任务 (1) 3.设计任务要求 (2)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2) 3. 1. 1各部分的负荷计算 (2) 3. 1.2无功功率补偿 (5) 变压器的选择 (5) 导线与电缆的选择 (6) 电气设备的选择 (10) 4设计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1.设计目的 ?帮助我们熟悉小型工厂的配电系统的构架及建模方案。 ?训练同学们对配电系统最基本的参数讣算,并根据计算参数选择正确的的器件来完成配电的需要系统。 ?利用CAD绘图软件画出10kv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使我们更加熟悉CAD的绘图,实现现10kV及以下低压供配电的CAD系统一体化设计,使其功能更趋完善,真正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这项工作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2.设计任务 机械厂的地理位置及负荷分布图 ⑷电WTM 7 生话X的 ft荷中 心 xx机械厂总平面图 比例1: 2000备 用 电 即 I公八电裁m

机械厂的负荷统计表 丿房编厂房名称负荷类型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号kx cose 1铸造车间2300 2锻压车3350 间 3热处理车3150 间 4电镀车间3250 5仓库320 6工具车间3360 7金工车间3400 8锅炉房250 9装配车间3180 10机修车间3160 11生活区3350 3.设计任务要求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3. 1. 1各部分的负荷计算 要进行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负荷的统讣计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负荷讣算结果对选择供配电设备及安全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的作用。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 ①算变配电所内变爪器的负荷电流及视在功率,作为选择变爪器容量的 据。 ②汁算流过各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等)的负荷电 流,作为选择这些设备的依据。

xx小学教学现状情况分析

xx小学教学现状情况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始建于1973年,九十年代学校实施审美教育,评为辽宁省美誉先进学校、辽宁省红十字示范学校。近几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优雅的校园环境、良好而稳定的学习秩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实施情智教育,夯实美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围绕“营造“幽美、人文、活力”的情智校园;塑造“静思、能群、仁爱”的情智教师;培养“静思、能群、仁爱”的情智学生“的学校发展目标,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办学要求,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奋斗志向。在探索“课堂转型”的过程中,所有任课教师全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时间过程中来。 (一)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共有6个年级,13个班,400余名学生,30位教师。 (二)办学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网,计算机房,排练厅,广播闭路电视系统,每个教室分别配有1台实物展示仪、教学彩电,并为学生配备学生专用桌凳和现代化的教师办公设施,为我校教师开展“课堂转型”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师资结构。 (1)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2人,占7.1%,40岁以上的15

人,占53.6%,40岁以下的11人,占39.3%。 (2)性别结构。女教师24人,占85.7%,男教师4人,占14.3%。 (3)学历结构。中师学历教师有1人,占3.6%;大专学历教师有10人,占35.7%,大学本科毕业的有17人,占60.7%。 (4)技术职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人,占3.6%;小学高级教师26人,占92.9%;职称未被确定的1人,占3.6%。 (5)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3人,占10.7%;区级骨干教师5人,占17.9%。 二、课堂教学现状优势分析 (一)制度规范,指导到位。 学校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将备课、上课、批改、科研等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校领导班子定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抽查,指导教师科学执教、人文指教。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导处严格按照既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保护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为了保证每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校级领导实行年级责任制,保证每周按时参与年级组集体教研活动,并对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1、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入落实市、区教育局的规范办学文件精神,在课程设置与落实、作业布置与批改、教辅使用与征订等方面加强管理,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学校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学校教学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我校成立于1999年9月,座落在抚顺市东洲区万新南街49-13号,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学校从成立至今,在历任优秀校长的精心管理和优良的教师队伍持之以恒、扎实工作、刻苦专研的努力下,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东洲区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重点中学,颇受地区百姓的认可和家长们的信赖。我校坚持以打造品牌化学校为目标,以“立人至善,博学致能”为办学理念,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学校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顺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需求及地区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下,2011年对校舍进行了全新改造,翻建后的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学校占地面积1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64平方米。近9000平方米的待建项目,含盖塑胶操场、两个篮球场以及2500平方米的校园硬化绿化项目。目前学校已拥有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如图书馆、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科技活动室、电脑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专业教室也已基本装备完成并开始投入使用。2012年9月,区教育局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将原虎台中学、三十五中学及我进修附中进行整合,三校合一。整合后的进修附中现有教职工107人,教师9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人,中学一级教师

66人;在校生591人,18个教学班。为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实现学校向素质化、规范化、多元化、自动化的科学发展,不断探索新型学校建设方略,学校于今年九月开始,全面强化学校科学管理,以“内要团结,外求发展,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内抓提质,外造品牌,内创特色,外做贡献”的管理工作方针,围绕“一年稳步提高,二年长足发展,三年办出特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学校新的建设规划、发展定位、办学要求和全校的奋斗志向,在探索现代化教育发展、办学特色等方面正拓步前进。 一、学校教学现状的分析 1、“三校合一”之后,人员相对富足,但学科差异依然存在,这极大的阻碍了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更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进步提升 我校现有教师95名,但师资配备上,有的学科富足,有的学科却仍然存在力量不足的现象,甚至连保障基本上课需求都很难做到。这就不得不导致有一些教师要改科上课,有的教师要跨学年授课。有些主要的,关系升学的学科,虽然表面上看授课教师人数并不少,但大多年龄偏大,有的教师还体弱多病,刚刚委以重任便抱病回家休息。虽然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教材,常有画龙点睛的精妙之笔,但接受新鲜事物慢,不熟悉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观念守旧,团队意识薄弱,不善钻研也是这部分教师的一大弱点。

试分析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及其 策略

试分析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及其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寄宿制学校成为教育发展中的一大特色。然而,寄宿制学校大都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加之父母不在身边,内心思想情绪不稳定,从而加大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难度。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找寻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与约束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基于此,文章着重分析了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策略。 一、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问题 1.重制度轻细节的现状问题 对于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而言,要确保学校能够有序运行,应该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规定的制度进行管理。在小学寄宿管理制度中蕴含学生各个生活细节的制订,小学生的宿舍卫生制订、学习管理制订、安全管理制订、饮食卫生制订、每周回家接送制订等。学校管理制度的制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够遵守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学习与生活。然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并不乐观,由于一些因素,管理人员很少按照制度来行事,学校管理制度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只流于形式,很少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小学寄宿制学校出现了重制度、轻细节的现状。 2.重视管理忽视育人 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的思想使小学寄宿制学校过于重视管理而忽视了育人。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较多、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因而,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通常是将管理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层次上,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样的管理模式过于机械化、保守化,固定的管理模式让管理者不敢或不愿做一些对学生成长具有一定帮助的高层次管理,使学生在小学寄宿制学校中只得到了看管,并没有享受到素质教育。小学寄宿制学校为了能够看管好学生,为学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形成了被动模式。 二、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策略分析 1.重视育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因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其存在溺爱情况,加之年龄偏小,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这样使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管理,只有采取强硬的措施才能够管理好学生,但这样的措施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学校能够实行自我管理教育,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规范自身的行为,管理人员在一旁进行监督,指导学生如

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的和谐学校。开学以来,学校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推出了系列 专题研究课、教改实验课,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听课、评课的活动。广大 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现对这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作一个小结, 以便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一、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概述 为了了解教情、学情,我通过推门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形式听课近节,通 过听课,我发现了以下变化: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相当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观念逐步强化;对“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理念和操作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在先学后教,或者先阅读后讨论,或 者先精要讲解,再讨论、再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较以前强化了,时间较以前增加了。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 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第四、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 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第五、课堂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要求上公开 课的老师增多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

范,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每个备课组都行动起来,同一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评 课已成常态。老师们对教研的兴趣明显增强,校园呈现出浓浓的教研氛围。 但是,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改革取得了真正 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大改观,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等等。 显然,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对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与分析 对课堂教学观察的角度很多,本报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关于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教师自觉控制讲授时间。教师少讲在课堂上得到了较普遍的体现。比如七 年级数学课、九年级物理课、八年级地理课等都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没有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讲授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分钟以内。 .教师科学设计讲练环节。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安排了学生训练内容。一 般而言,教师课堂能保证至少分钟的学生练习的时间,能够迅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当堂训练。在他们的课堂上,均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充分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七、八年级组还设计出指令性作业和指导性作业,既有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又有对部分学生的指导性要求,科学控制了作业量和学生课外做作业的时间。 .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教学生思维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学生学习方式改进,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很好,人小组能围绕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共同的观点,并且小组成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学校管理自查报告

天生炕分场学校 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关于开展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金区督教发﹝2017﹞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校开展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工作进行认真自查,报告如下: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学校管理体现“人性化”。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推崇人性化管理,做到“宽严有致,恩威并重”,既有规范化的制度,又有人性化的关怀。学校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分级赋职”的措施,强化内部管理,相继制定了《天生炕分场学校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考评办法》、《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时刻对照,规范遵守,逐步实现了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跨越。 另外,我们还不断完善民主建设,如:最近我们在制定和修改学校制度时,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都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初稿,让教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全面权衡,出台定稿。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实行了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制度,建立了“校务公开栏”,把学校的财务情况、奖惩情况、业务考评等重大决策都予以公开,阳光操作,使每个教师都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关心学校的每一件事,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师资队伍,德才兼备,教师管理力求做到一个“实”

字。 学校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常规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自身常规首先要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校特制定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一系列常规要求。就教师而言,确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至关重要,鉴于此,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形成了制度,正常进行。同时,我们还注意做好师训工作,主要采取送培、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工作中,严格课程管理,严格按课程计划制定、执行“三表”,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尤其是品德与生活、生命安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按学科教学计划上好课,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在对学生教育上,首先让教师做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和师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我们经常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行为准则,努力打造新时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 (三)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管理始终坚持一个“严”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领导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流程管理,从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等各个常规环节抓紧抓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推动学校发展。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课堂教学常规制度》,《质量分析制度》等,

学校现状分析以及个人教学现状反思

个人教学现状反思以及学校现状分析 沈伟元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与以往的社会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今天的孩子们受新社会的影响,也就塑就了新社会的新一代,他们不再是以前那样—之乎者也,对家长、老师毕恭毕敬,尤其是对年轻的老师,他们是毫无顾及,一个年轻女老师,他们有可能喊你美女,要是一个年轻男老师,他们会喊你帅哥等等诸如此类。我作为一个刚调过来的年轻教师,他们也喊过我这类的话,虽然我个人不很在乎这些,可在教学当中我会尽量去避免他们这样子喊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天的教育教学跟以往的教育教学是不太一样了,那么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要教好学,上好一堂课,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老师,的确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体验,因为他们这一代跟我们一代有着太大社会差距。在这一年的教学当中,我个人很有一些感触,有快乐,也有困惑。总起来说,经过这一年的教学生活,对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也有一些个人感触。 班上,同学们的个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在学习上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就不认真(可以说这部分同学跟本就学不进去,就算把书拿出来,也就是摆摆样子),还有一部分同学处在这两者中间,他们只要受到那些调皮孩子的影响,也就学不下去了。大致可以把普通班的学生分成这么三批,但这里还有一点,这三批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活泼。每一位学生都是很活泼的,他们能在体育场上奋力去争第一,他们能够在各项其他非学习活动上表现的非常出色,这里说的是他们非学习上出色的一面,在我的教学中就是针对他们活泼的一面进行教学。 在一开始,我把我最年轻的一面,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把距离和他们拉近。每一堂课,我都是早早的进入课堂,面带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等待上课,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会注意到的,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去应对,所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那帮孩子们非常喜欢我跟他们上课,尤其是那个班的学生,他们最喜欢我了,这是真的,从他们的态度,表情上是可以证明这上点,而且在其他班级中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我总结出,这得意于我的幽默及活力,我感到很欣慰,当老师好快乐。因为那些学生们好可爱,同时他们又好喜欢我,所以我也就喜欢给他们上课,而且每一堂课备的都是很仔细的,每天晚上总是想着第二天赶紧去上课,看一看这帮可爱的孩子们,总是想着跟他们在一起。可后来的课堂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终有一些比较难管的学生,说话,甚至打闹,在一开始我遇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能够细心的开导,教育,他们表现的也非常乖的,在你面前总是能够下定决心,下次绝不会在这样了,态度非常的好,可他们总是在犯同一种错误,次数多了,我就有些

关于学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教师的水平也未能因课题、论文等定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此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机械地将各项考核纳入学校的各项管理当中,因此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在发挥作用。那么,目前学校管理的现状是什么?学校到底需要怎样的管理模式?我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朱桥镇小闸小学的全体老师和19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本次调查分别向老师和学生发出了220份调查表,在设计和分发过程中保证了结果的普遍性、广泛性和层次性,并有较高的回收率,共收回200份。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学生卷上有8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教师卷上有6道问答题和3道选择题。大量的原始数据和零散的文字叙述摆在面前,数据统计就成了当务之急。我用了三个小时统计了问卷中的选择题,另外再研究问答题。调查中发现: 一、调查学生的情况 从调查表的数据统计中不难发现一些令人欣慰的方面,但是也能看出其中令人担心的趋向。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年龄上的差距让师生难以沟通。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对于喜欢一个老师的程度,有时往往还决定着我们对于这一科目的喜好程度。在这次问卷调查的第一题中,有110人次喜欢刚毕业的老师,有56人次喜欢30到40年龄层次的老师,只有6人次喜欢40—50岁的老师,另外还有28人次是比较喜欢有长期教学经验的老师。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学生与年长的老师之间确实存在着代沟。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敏感问题。古时候,老师对待学生的方法是打、骂、罚。老师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对老师决不能说个‘不’字,那个时候,老师与学生是没有什么交流的。社会

浅谈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浅谈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东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冼连军 摘要:当前学校培养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将要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校园学生安全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就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校园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到学校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学校整体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加强学校校园安全建设做了一些简单探讨。 关键词:安全现状建设思路实施方法 一、学校校园安全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实施,教育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校园安全建设也将对我国教育的平稳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投入不足三大问题。认识上,把“两防”(防火、防暴)看成是校园安全建设的全部,忽视了校园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这种认识的偏差,使得许多学校安排在校园安全管理上的人员都是一些“富余人员”,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也仅仅停留在检查消防设施、检查宿舍有无违禁物品的层面上。校方对安全建设的投入,也只有“硬件”上的设备投入,而“软件”上的配套建设则很少关注,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滞后、方法和手段落伍。 二、加强学校校园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转变,具体来说是由“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整体规模也不断扩大,各级学校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学校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遭到践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加剧,由此导致了一些“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学校作为一个比较单纯同时又能接受到社会关注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安全因素”选择在校园爆发的诱因。另一方面,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为便捷,许多不良信息也随之泛滥,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很多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困惑,乃至个别学生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自我封闭、自甘堕落,甚至发生自虐、轻生的极端举动。这是社会发展给我们校园安全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三、加强学校校园安全建设的思路方法 1.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内疏外防”工作方针。 “以人为本”要求校园安全建设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不但要关注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各种防范措施,更要从情感上去关怀师生员工,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近年来,许多校园惨案的发生不是源自外部因素,往往是内部心理矛盾激化的结果。“预防为主”是要求校园安全的管理者不但要做好各种突发情况下的预案,更重要的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干预。 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可能是外部力量的侵入导致,也有可能是校园内部矛盾所引发。对于前者,属于学校管理的非可控因素,因此要积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尽量把各种不良的外部力量隔离在校园之外。对于校园内部的矛盾,则是

学校现状分析及整改方案

北位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度 学校现状分析及整改方案 本学期我们对学校进行了例行的教学评估活动,目睹了学校的一些成绩,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将各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学校领导在认真分析学校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就着手抓好教师队伍的分流、整合和提高工作。目前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还是比较理想的。学校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室齐全,并对各功能教室加强了配备,这为我校教师开展新的课程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 二、学校问题现状分析 (一)教育教学情况 1、教师缺教具、幼儿少玩具,有益教育活动太少;养成习惯差、卫生意识淡薄,文明礼貌教育有效性不够;学校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到位,对其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少,考核评价不到位。 2、小学教育很不乐观,没有六年级的高水平就没有九年级的高产出。中心校虽是小学教育的主战场,但村小、民小我们决不能轻视。 3、教学质量稳不住,下滑严重。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师资严重青黄不接,优化组合率低,特岗教师成了教学的主打人选,但他们太年轻,少历练,而且流动性大,不够稳定;二是学生特别是优生流失严重,学籍管理还不够规范,不够到位;三是教师进取意识不强,学习劲头不足,对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学、用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远教资源远未达标,造成教学效益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不足;四是留守学生多,学生吃不了苦,怠学、厌学现象普遍,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心理素质差,个别学生品行不端,是非不断,难管难教。 4、校园周边环境很不理想,家长、社会理解少,杂事干预多,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缺乏精、气、神;学生无想法,教师就无追求,学校无生气,师生就无活力,人人都活的不快活。 (二)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以课程标准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不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目标过分突出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有一部分教师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学校加强安全管理的情况说明报告

加强安全管理的情况说明报告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学校稳定、社会和谐。为强化我镇学校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避免了各种事故的发生。现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多年来各学校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未来,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心上抓紧抓好。强化领导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中层干部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负责人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严格责任制度的落实,班主任承担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全体教师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呵护体现在安全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加强制度建设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相应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细则,要求每一位师生明确规定的各项要求,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同时严格把握管理和检查标准,把制度约束、管理督促和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做到处处有规范,安全无缝隙。真正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重点完善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一是层层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责任包干制,

强化了一把手负责制、责任追究制。 三、将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教师评估考核紧密挂钩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这样让人人都增强了“一岗双责”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构建了点面结合、人人参与、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加强学校内部常规管理,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深化全员值日制度,实施值日领导负责制,对教师考勤、学生到校、外来人员控制、周边环境、校园内环境及师生安全全面管理。严把入口,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都必须严格登记。所有师生外出都必须凭假条。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让学生成为安全工作的宣传员、组织员,在安全教育中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各学校班、团队以不同形式在学生中间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将安全工作一抓到底、抓到实处。在安全用电、防火防盗、依法自救等工作中就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的教育效果。 六、加大投入力度,为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为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学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在“人防”上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值日值班体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职责。学校与各班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使学校领导与教师责任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完善。在“物防”上各学校都配备灭火器,定期检查维修教学和生活用电器设施、设备,在学校重点部位都设置了监控报警系统和校园安全监控等技防设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严防学校安全。近期要求对校内教学、生活设施人

学校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措施

东孟固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我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及听取广大一线师生意见,并对存在问题做出客观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工作经验总结 现在学校在校学生有600余名学生,有13个教学班,教职工42人,中学高级教师名,中学一级教师30人。本科学历32人,全校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教学设施较为齐全,设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此外,还有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少科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校医室、学校领导办公室和各年级组办公室,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实现农村远程技术教育基地,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多名市县骨干教师。还有不少教师荣获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等称号。 办学目标:学校规划办学总体目标,提出了“三特”(即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五一”(即上一流设施、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效率、育一流学生、治一流环境)的办学管理目标,确立了“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以优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促全面发展”为办学思想,以“学好文化,学会做人”为办学宗旨。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

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课程特色: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特色化。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开设《弟子规》经典诵读。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快乐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团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体育组利用现有的场地在各年级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趣味盎然的“趣味体育”活动。“趣味体育”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玩乐中锻炼,在玩乐中培养、提高各种能力。为了使体育活动特色化,学校还确定了跳绳为特色的体育活动,自编了课间韵律操,促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锻炼了身体。 德育工作: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和法制教育,办好家长学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优化育人环境。深入开展“五爱教育”、“学雷锋活动”、“手拉手互助”等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工作实效。强化学生管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好学生的管理,我们提出:“将常规教育抓成了常规”的口号,对学校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十大行为好习惯》、《十个文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