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课《短文两篇》预习检测及答案

22 《短文两篇》预习检测(共25分) 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9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 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 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全唐文》唐代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二、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道德高尚,就不简陋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丽水市龙泉市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丽水市龙泉市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25分) 1. (3分)根据意思及拼音写出汉字。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fēn________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迷huò________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xuàn________烂的光环。 2. (4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__邮票一________明月 一________云霞一________乡愁 3. (6分)莫泊桑,________国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左拉,19世纪后半期________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________。 4. (2分)下面句子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 . 2012年4月2日,连云港市民航开通了直飞西安的航班。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 . 4月22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当前我国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D . 伴随3D版《泰坦尼克号》在全国公映,让国民在享受视觉盛宴、重温美好剧情的同时也深深地纠结于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 5. (5分)请你说说文中“光明”和“寒冷”的特殊含义。 6. (5分)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而在《月》中,又提到冷?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31分) 7. (15分)现代文阅读 月光和彩云 黄昏慢慢地褪去薄如蝉翼的霓裳,今晚正披上朦胧的晚装。一对恋人坐在老槐树下,向着远方凝望最后一丝的霞光。 晚风徐徐地吹拂,送来一阵阵沁人肺腑的槐花清香。让人感到有些陶醉,又有些心意荡漾。 云,掩饰着一份羞涩,正在天上焦急地等待着月亮…… 不一会儿,天空缀满了星星。月儿带着微笑,从远处绵延的山峦里款款地向着云走来;云,却痴痴地注视着月儿的来到。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初一下)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初一下)【教学构想】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尽管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关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摸索: 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明白得,因而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味的内容,补充学生感爱好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丰富知识底蕴,培养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依旧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同意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事实上,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存多了,明白得能力也就会提高。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存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会带动对〝言〞的明白得。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假如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定是舍本逐末。关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明白得,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期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常用文言词语,明白得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明白得作品意境,体会文章包蕴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存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显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许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经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观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 课文教学研讨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课文研讨 陋室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

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 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内容感知】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充满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冰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显示作者要追求理想的人一辈子。?月?那么表现作者细腻寂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舍弃原有的一切,〝妄图〞改变〝月〞那个冰冷的星球。娥是作者的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日?和?月?,尽管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扑向灯火的飞蛾,依旧渴死在谷的夸父,依旧期望能够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娥,他们都代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能够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充满,坚强向上,尽管〝日〞和〝月〞是专门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发和教诲,从中可见大伙儿风范。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飞蛾〔é〕瞬时〔shùn〕浸在〔jìn〕孤寂〔mò〕倘使〔tǎng〕撮〔cuō〕皓月〔hào〕高悬〔xuán〕侵入〔qīn〕咏叹〔yǒng〕 2.多音字 jué觉悟luò降落lù露珠níng安静 觉落露宁 jiào睡觉là落下lòu露风nìng宁肯 二、字形 倘倘使皓皓月浸浸湿姮姮娥 徜徜徉浩浩荡侵入侵恒恒定 三、词义 1.重点词 倘使:假使。咏叹:歌咏。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后比喻自取灭亡。 轰轰烈烈:形容气概雄壮,声势浩大。 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 2.近义词 舍弃?舍弃 辨析:同为动词。〝舍弃〞指丢开,抛弃,舍弃,对象常指具体事物,如生命。〝舍弃〞指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益、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例句: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他舍弃了这次出国的机会,多惋惜啊! 孤寂?寂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27.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进一步感知文意,品味语言。 2、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们面对逆 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复习导学】 1、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字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 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 (消散) B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 (争相跳) C 、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和)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 少闲人(只是)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合作研讨】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如下问题: 1、《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谢中书书》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找出《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很有人情味,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2020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教材教法(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材教法 课文分析 (一)综述: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 “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分析: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思考这两句话,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 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doc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教案有多少了解?都会写教案么?下面 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三)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语文:备课资料【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

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 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景色优美,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学习中可对比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无松柏.(bǎi)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āo hàn(),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若处女,又气宇xuān áng(),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 3.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八年级】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2课短文两篇

【关键字】八年级 二二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古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走近作者 (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3、相关资料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 8劳形9、何随之有 10、“水陆草木之花” 11、“晋陶渊明独爱菊” 12、“世人甚爱牡丹”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香远益清” 15、““予谓菊” 16、“陶后鲜有闻 【合作探究】 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19、本文哪些语言是描写陋室环境的?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2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21、《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22、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哪几方面的特点? 【精读精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2.填空。 ⑴《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文本素材(5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文本素材(5篇) 作者简介 1、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2、关于陋室〔钱德车、陈友冰〕 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依照是,刘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我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紧密。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降,和州屡遭兵燹,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特别少再见到有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大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 今存陋室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结构小巧紧凑。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阴满地,环境十分清幽。所处地势略高于城中其他部分,面临巍峨雄壮的镇淮楼〔俗称鼓楼〕。不远处即夫子庙,庙址传属旧衙故地。陋室中原有石碑一方,镌刻着岭南人金福保补书的陋室铭。碑首篆书“陋室铭”三字,正文楷书,文后有记。金氏于后记中称:“唐和州刺史刘梦得先生陋室,旧有碑铭,为柳诚悬〔公权〕所书,兵燹久□,碑亦无存。子才弟来宰历阳,□三年,鸠工重建,嘱余补书以存旧迹,爰握管书之,并志数语以告来兹。”由于“文革”中此碑遭破坏,现已断裂残损。然除个别字之外,文句犹清晰可读。现在所知,陋室于乾隆年间再行重建。我们以为,清人起室复碑之举,不似无端好事所为,于理当有依据。 〔节选自《关于〈陋室铭〉的两个问题》,《语文学习》1982年第8期〕 3、《宋史》有关周敦颐的记载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

第22课、短文两篇

第22课、短文两篇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设计: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 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一、字音字形 浸.在油中(jìn)旸.谷(yáng)一shùn(瞬)间 皓.月(hào)姮.娥(Héng)一cuō(撮)灰 二、重要词语 1.皓月:明亮的月亮。 2.露台:晒台。 3.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三、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神·鬼·人》,散文随笔集《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文革”后出版的《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日》和《月》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 1.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点拨:《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核心图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改正错别字。 茫茫太空,寥廓而深邃,那一轮hào____月,以它神奇的魅力,召唤栖.()身于地球的人类,让他们满怀炽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从“姮.()娥奔月” 的神话到“嫦娥二号”的升空,中国人以凛然之姿,向太空迈出了艰实的一步。 ①hào____月②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八年级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

27.短文两篇 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大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今天学习的两篇美文,一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篇绘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图,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清纯美好。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一课时学习《答谢中书书》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夕日欲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 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课文朗读的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①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②四时 ..俱备(四季) ③晓雾将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坠落) ⑤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2)一词多义 欲: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③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自:①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自康乐以来(从) (3)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第 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4、开展辩论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