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Unit 4 Lesson 11 fac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 n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学习要求】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2.了解跨国公司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了解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教学要求】

1.搜集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了解我国目前自主品牌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讨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主干知识】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

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含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

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

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

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

的发展。

(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

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

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实质: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

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实质上是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但不能将此理解为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

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

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

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2)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

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补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

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

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教学板书内容】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描红。 踱噢嘛耸 蓄裹鞋鬼呵啥 裹鬼脸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拖鞋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大意。 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在科学家爱因斯坦。 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 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教后反思】84 第二教时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黄兰青 这次青年优质课比赛,总体上挺失败的。首先是课程结构的安排,为了刻意追求“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在跨国公司前面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显得刻板。今天改为在分析跨国公司的做法过程中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要自然很多,但是要点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其次课堂逻辑性不够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强,比如从表现到跨国公司,从跨国公司到影响的逻辑性不够强。师父的建议是把教案详细写下来,然后再仔细思考各个知识点间的衔接。 每次上过精心设计过的课,才发现学生其实没那么差,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总是以为学生不会讲,讲不好,讲多了会浪费时间,导致不敢尝试放开让学生讲。昨天试上也是,其实学生讲得很好,但是因为平时没有让学生尽情讲的习惯,所以学生讲了几分钟,就被我硬生生的打断,而以我的讲解取而代之。而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刚刚活跃起来的课堂气氛有沉闷下去,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受挫,课堂又恢复老师讲,学生有听没听的传统模式。 师父说,学生积极性需要老师去激发,而怎么激发呢,就是要善于鼓励,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先鼓励带动后鼓励,最后达到共同激发。例如今天让学生讨论时,学生讲到发达国家往往赚得要比我们多,规则由发达国家掌控,在昨天的试上中,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我没能抓住,学生的这种闪光点也在我的忽略中一闪而过了。今天学生还是讲到了这些,而我抓住了这点进一步激发,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眼中闪现的光芒。 这也启发我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候,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过后,雁过无痕,教师继续按设计的讲解一遍,这其实是对学生思维的不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便会渐渐消磨。 归根到底,教学还是要从学生出发,采取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多讲,由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引出新的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灵活操控。理论性的东西,单凭学生的现有知识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还是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把握好知识点的难度,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内涵,理论性较强,可以先教师讲解,然后学生理解巩固,而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意思简单,就可由学生自己讲,教师稍作补充即可。 路漫漫其修远兮,认清现实,及时醒悟,也算是祸中之福了。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十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说明]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 控的重要性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满足多方 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中好 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 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住处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 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 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 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 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 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 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 和失信惩戒制度。 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 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面对经济全球化优质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A.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 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2)理解:A.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实质;B.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C.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

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请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品牌商品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中国品牌商品。教材P106上的图片 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我们可以买到“洋货”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贸易全球化。请大家看教材P107关于贸易全球化的相关内容,了解贸易全球化的情况,并分析“甲乙两国”应如何充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从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来看,甲国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进一步比较会发现,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

(完整版)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教学计划 引言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引言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教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本课从商品入手,让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货币的知识。具体包括: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与货币发行相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等一系列知识。 第1页

教学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课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价格的含义、两种结算方式、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的用途;懂得外汇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汇率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经济生活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联系人民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制意识;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信用卡;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对商品、货币、纸币、外汇等概念,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直接采用讲授法;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等知识直接采用讨论法对货币的产生及纸币的产生等知识直接采用情境设疑法。 学生的学法:1、探究法,即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并设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中形成认识; 2、讨论法,即结合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在观点碰撞中掌握真理; 3、自学法,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任务说明 完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 本科时教学的具体内容 回顾生活,情境导入 说明:可利用课文P4中的虚框内容和提问,也可利用学生课桌上的课本学习用具。教师通过提问而引入新课程内容。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题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探究活动一: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如学生身边的课桌、书籍、学习用品等等。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商品的含义,懂得“商品的两必备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的道理。 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

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全汇总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用“替换”(或置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例1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借助示意图,思考怎样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小杯替换成大杯。教学例2时,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通过画示意图帮助自己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打开教材,看一看“西红柿”“青椒”“萝卜”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替换”“假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4.重视检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对求出的结果进行检验,看答案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 1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时 2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时 …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第68、第6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第9~14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并进一步发展推理和转化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 2.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课件。 谈话:我们每天写作业都要用到钢笔,请拿出你最喜欢的钢笔,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教师选择一支钢笔,问:你这支钢笔多少钱买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问:老师这支铅笔值()钱。老师想用这支铅笔换你这支钢笔,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不公平) 提问: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怎样才能公平地换到这支钢笔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我们用数学语言说1支钢笔的价格可以替换成()支铅笔的价格,或者说()支铅笔的价格可以替换成1支钢笔的价格。 教师:刚才老师与这位同学换笔,说明“替换”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谁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替换现象 指出:我们读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一个用“替换”来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例。既然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1大杯果汁可以替换成3小杯果汁,或者3小杯果汁可以替换成1大杯果汁。 (2)小组合作。 提问:这里的960毫升不仅装了2大杯,还装了6小杯,要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该怎么办呢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呢 小组讨论,教师出示思考题: $ ①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②画一画,将什么替换成什么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③说一说,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时,教师用课件演示。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教案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对各种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通过分享对外开放的成就,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培养学生开放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问:老师想了解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平时都有接触过哪些外国的产品?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外国品牌广告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外国产品。 教师提问:刚才大家提到了很多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国外产品,那大家有了解我国有哪些产品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吗?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品牌的图片,让学生更了解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产品。 教师总结: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这些经济间相互往来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新课传授: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与加强,各国

的生产活动日益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案例分析:课本P89 思考:为什么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富士康这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为什么外国公司会选择在中国加工生产产品。 教师总结:生产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全球化 ①参与全球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 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的范围。 ②世界经济组织的建立 引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可见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很有必要建立一些经济组织来规定经济往来等方面的规则和维护贸易往来秩序。 a 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被称为“经济联合国”,负责管理世界经济与贸易秩序,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中国于201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充满机遇的平台,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大考验和挑战。 b欧洲联盟 引入:教师提问:中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人民币。 教师提问:美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美元。 教师提问:法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德国、意大利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几个国家使用的货币都是欧元,那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个国家共同属于一个欧洲地区的经济组织,为了方便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所以该经济组织规定欧元成为它们的通用货币。这个经济组织就是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由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地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3)资本全球化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加快了在国际间的流动,把各国经济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案例分析:阿里巴巴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

《经济生活》前言、第一课课堂教学实录 广州市第七中学陈吉君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人教版2005年4月第2版)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①经济的含义。②商品是用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⑤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⑥商品流通。⑦货币流通规律。⑧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理解:①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③商品流通及其公式。④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⑤纸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纸币的本质。 (3)运用:①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②联系我国人民币最近小幅升值的情况,运用汇率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 (1)比较能力:通过对商品与劳动产品、商品与货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纸币与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金结算与转帐结算、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能力:①透过商品交换发展的复杂历史,看清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②通过价值、价格的关系,看清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辨证思维能力:①通过货币的产生及其形态的发展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②通过物物交换的困难、纸币产生的原因、电子货币的优点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辨证否定的初步思想。③通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工具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对人民币利弊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信息素养:通过货币发展各种历史形态的教和学,引导学生去搜集古今中外各种货币的形态的实物或图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前言(致同学们)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一课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教和学,使学生树立对劳动、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热爱的情感。 (2)通过对纸币的产生、本质、作用以及信用卡的功能、优点、注意事项的教和学,使学生树立对待人民币、对待信用卡的正确态度。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之所以把“货币的本质”定为第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因为:①货币这个知识点是贯穿第一课的一条线索。商品交换的发展产生了货币;货币的金属铸币形态的缺点导致了纸币的产生;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电子货币;交换从一国的范围发展到国际的范围,产生了世界货币、外汇和汇率。②透过货币的产生,可以看到货币的本质;透过货币的发展可以看到货币的作用;透过货币的职能,可以看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从而可以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落实第一课的主要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难点】 ①价值尺度。价值尺度之所以可能是一个教学难点,原因在于:一是商品“价值”的含义比较抽象,而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又在第二课才出现,这就给学生理解“价值”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是“用货币本身的价值去度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这个说法也比较抽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玉”体会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解决方法。 2.通过解决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在与同伴交流及自己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感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二、教学重点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和数的组成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并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三、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练习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出示46页主题图。 2.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引入:请同学猜一猜到底能穿几串?我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到底能穿几串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问题 (1)提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试做。 (3)学生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数的标记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问题等) (4)全班交流,展示解题方法。 ①师提问:你们发现他是几个圈成一个圈,剩下的8个还圈吗? ②题目中要求10个穿一串,所以我数10个圈成一个圈,剩下的8个比10个少,不够穿一串了,就不能再穿了 ③师小结:一串的个数很重要。一串的数我们把它称为1份。剩下的不够一份就不能圈。 2.教学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 (1)师:刚才猜到底能穿几串时有些同学猜的又快又对,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吧! (2)生:数的组成,58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就圈出5个圈,所以能穿5串。 (3)对比学生的方法。

(4)师小结: 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也可以想数的组成来解决。(二)练一练(1 )师:喜羊羊给同学们带来 38朵花,请你们穿手链,你先想好自己几个穿一串,再试一试。 (2)学生完成 (3)小组交流:38朵花,几朵一串?穿了几串,还剩几朵? (4)汇报:38朵花,我是10个穿一串,能穿3串,还剩8朵。请结果不同的学生多说几组。(5)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上的结果,发现:同样的38朵花,由于同学们每一份的数不同,也就是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有的穿的串数少,有的穿的串数多。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还有剩下的,但是剩下的都不够一份了。 (6)总结解题步骤。(7)师小结:第一步先看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几个为一份?第二步选用圈一圈的方法或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第三步检验。 (三)拓展延伸1.懒羊羊:有43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有43块饼干,5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3.判断中国教育出版。1。8。。。。。。。。。。。。 。123 4 5678 。2。。。。。。。。。8。。。。 √X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知识? 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呢?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公开课教案-《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名师教案1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苹果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及俄罗斯卢布危机的影响理解并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增强风险意识,并能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通过对剪刀差的分析,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苹果公司的成长史,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领悟经济全球化中科技创新的作用,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五、教学手段及方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思路: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苹果公司的手机生产为线索,辅以

丰富的资料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所用或所见“洋货”来感受经济全球化,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从认识体会“商品全球化”到认识体会“劳务、资本、技术、生产全球化”,最后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这样处理教材,符合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以学生“学”为主,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受到认知,符合学生的认识顺序,使学生在更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七、讲授新课: 新课导入: 小组活动:“鹰城品牌大搜索” 目的:寻找落户鹰城的世界品牌; 规则: 选出男女两名同学,以一分钟为限,寻找鹰城的世界品牌,谁说出的数量多,谁取胜! 其他同学负责评判、记录和计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所用或所见“洋货”来感受经济全球化,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从认识经济全球化。 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感受经济全球化。 一、感受经济全球化 提问:Apple公司与HUAWEI公司、OPPO公司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略) 提问:什么是跨国公司? 学生回答:(略) (就问题导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将以上内容分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对HUAWEI公司与Apple公司、OPPO公司共同点的探究,使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无答案)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缺点 2、教学难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三、教学准备 学案、多媒体教具 四、教学过程 自然地、自主地进

哪些? 力提升 我国居民对奶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奶 般都是从供过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应求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最后容,回答问题 于学 教师归纳市场调节的第二个优点。 教师小结: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 第五课学习的内容

深化 场自由调节生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分析阅读材料的 教师小结: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 济是一个既有优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完善和适应这个“大 梳理重要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 1.目前,我国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比重分别为 95.6%、97.7%和91.9%。这反映了() A.市场调节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B.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对我国的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计划对我国商品价格起调节作用 2. 2013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借鉴香港等地按行业类别发放食品牌照的经验,按照不同业态类别分别提出不同的许可要求。这样做是为了() A.确立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语文同步读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

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教案:1课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Word含答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1.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4.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影响。5.知道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重点: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重要影响。2.应对全球化的策略。难点: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重要影响。2.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基础·初探]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国际

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预习·提升] 1.判断 (1)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 (2)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3)资本全球化对经济发展有利无弊。(×) (4)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2.连线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91探究问题 【提示】(1)外国品牌的商品:三星手机、可口可乐、西门子冰箱、雀巢咖啡等;中国商品:海尔冰箱、联想电脑、美的电器、七匹狼服饰等。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谈。 2.教材P92探究问题 【提示】(1)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应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这样,通过国际分工与交换,各自都发挥了比较优势,实现了最佳经济效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1)结合抑制通货膨胀,平稳物价,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2)结合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资源节约、科技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3)结合贸易摩擦,以及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案例,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国际竞争,以及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 (1)立足专题复习:我们要把握一条主线,明确两对关系,认识三项策略。一条主线,就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对关系是指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三项策略,就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三个方面,即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所谓调结构就是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协调是指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提质量,是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2)立足整个教材:我们必须处理好财政、税收、物价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企业生产、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网络 二、课堂探究与知识拓展 探究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2. 宏观调控手段比较

【知识拓展】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供求的关系。 (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5)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 探究点二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 1. 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 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2)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