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06年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此次模拟测验,采用的是乌鲁木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的试题。

此套试卷落实了现行的教学大纲和2006年考试大纲的新精神,题目类型、命题角度遵循大纲和考纲要求,试卷结构分主观、客观两部分,7个板块,25小题。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散文阅读和作文,七大块。

总体评价:试题编制比较科学,设计比较规范。试卷的整体构思和选材、设计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学科特点。

有的材料选用上关注了当前社会信息,并引入活的语言,使试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传达了时代气息。主观题的开放性较为突出,这种探索集中体现在19题的命题上,此题注重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创意,富有情趣,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命题方式反映了命题者对阅读个性的尊重,有利于调动考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内容及题量,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与前几年高考紧密衔接。

但部分题目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有的选材不够严谨,难易失度;有的文章选的长,概念多,题干太隐秘,不直接;有的干扰项难易不当,失去效度,最明显的是小阅读题。本套试题地区得120分以上的人数寥寥无几,80分左右的为数不少,选择题5-7题学生得零分的很多。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学生切入点大致相同,创新不够,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总体看来试题与2005年全国高考试卷相比难度加大。试卷具体分析:

第Ⅰ卷

第Ⅰ卷共10个小题,分语文基础知识(1—4)、社科类小阅读(5—6)、文言文阅读(8—10)三部分,共计30分。

从两个统计表可以看出,语文基础知识答题中,学生对“字形”和“熟语”的掌握不够扎实;小阅读普遍较差;文言文阅读较好。客观题30分,得分区间集中在12—18分。

复习应对:

(一)字形

⒈高考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到。复习当中应该有所侧重,从高考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聚焦在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和错别字上。

2.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考生尤其要注意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中的错别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不规范字,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

(二)熟语

1、搜集、识记常用熟语。

2、了解熟语特点:结构的稳定性,形式的独特性,表意的整体性。

3、区分熟语的感情色彩。

解答熟语题时,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将其放在试题设定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思考。(三)小阅读

1、注意文体选择格局的多元化

我们在前期单纯的科技文和社科文训练后,后期复习应该注意选文多元化:一方面,科技文和社科文两者不可偏废;另一方面,淡化科技文和社科文的界限,只要是科学文就行。

2、注意科技文选文内容的通俗和生动

在科技文阅读考查之初,科技文阅读文本内容都是介绍电子、化学、生命等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往往专业概念丛集,语句晦涩复杂,内容艰深,考生望而生畏。近年来,随着招生面的扩大,科技文材料的阅读难度在不断降低,由此,后期的科技文阅读复习,目光不应只盯住一些反应高科技成果的文章,而需要选择一些介绍一般科学知识的文章,内容避免艰深,语言避免艰涩,总体上通俗而生动,既符合2005年试题特点,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训练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四)古文选择题

第8题中的D项根据语法和语境可推断出“归”字应该译为归附,学生用带入法也可推断出,第9题的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张范因病留在彭城,而选项中说是假托有病留在留在彭城,只要细心点,回归原文,很容易判断出。

第Ⅱ卷

第Ⅱ卷共四个大题。第四题(11—13)包括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共23分;第五题(14—17)为散文阅读,共22分;第六题(18—20)涉及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如“下定义”、概括、仿写及组句,共15分;第七题为作文,分值为60分。

四.文言文(19分)

此段文言文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题的设置符合考纲.考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试卷能紧扣考纲,属于浅显的文言文,题出的适中,既考了学生的实词积累,也考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考了学生的组词炼句能力。除第九题有难度外,其他两题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

11.句子翻译。句子翻译共有两句,第2句比第1句得分率高,

(1)、重要的实词、虚词没有落到实处,如“且”“朝”“战”“素”“”练习“相”“爱”“怜”“易”等。第1句的翻译有使动用法,句中的“战”应该译为“使……作战”,使动用法学生大多没看出来,文中的“朝”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把他误译为“朝庭”,应解释为副词“一时’;句中的实词“素”“士”学生把握的不准,大部分学生可得三分。可见实词的积累还要加强。

(2)、翻译句子欠通顺。多数考生做到了“字字落实,直译为主”,且没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考点,学生做的较好。大部分学生可得四分,但翻译的句子欠通顺。

文言文复习策略

(1)掌握足够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复习课文为基点,适当拓展和延伸,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2)文言实词要注意古今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体,但也要加强对一些双音节的梳理,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及一些语意比较固定的语词。

(3)文言句式要掌握,对一些习惯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需引起足够重视。对结构较固定的句式务必非

常熟悉。

(4).要掌握断句、标点和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05年04年的高考试题为练习点。

12.诗歌鉴赏部分

今年新考纲出台,曾有专家分析指出,诗歌鉴赏的方向可能会由唐诗转向宋词。此次模拟考试的诗歌鉴赏题恰好就是宋词,选取的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学生对作者不陌生,所选词作也较为浅显,可以看出命题者注意到了考纲的变化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的两个题目也比较简单,一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体会词作的写作手法,只要学生平时积累了关于作者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材料,注意了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就能较为准确地回答出问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问题较多:

(1)、脱离作者的时代和生平,盲目地理解词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没准确地把握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愤激之情。对诗词所表达的感情的把握不到位,“忧愁”“苦闷”“不满”“愤激”是有所区别的。

(2)有些学生竟然理解为“表现了作者轻松、喜悦、愉快的心情”,真是匪夷所思。

(3).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掌握得不够。或不能结合词作来活学活用,或不看对象生搬硬套,或表达不规范,不完整。、题干问“写法上的特点”,部分学生不知所云,无从下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模糊。

(4)对鉴赏诗词基本的“引”“析”“评”笔法不了解,不能做到规范答题。

复习策略:古诗鉴赏,诗词并举;以词为先。考查内容由原来的寓意、诗眼扩展到细节、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角度,但语言、感情考得最多,这是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所在。复习时要引领学生注意2005年高考各省命题角度,教会学生用术语答题。

13,名篇名句默写:对名句的考查,一道题全部考查课内记诵篇目,体现了高考语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基本要求有朝课内、重教材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大部分学生选做的是第一题——陶潜的《归园田居》。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1、出现错别字,如“羁”“暧”“荫”三个字不会写;2、语序颠倒,如“守拙归园田”写成“守拙归田园”;3、胡乱拼凑,将其他的诗句填入。

复习:突出常考点。第三册、第五册书紧抓不放;考纲规定的篇目中那些描写性、议论性语句,其余的不必去背。

五现代散文鉴赏阅读:

第五大题(14――17题现代文阅读)出题者把握了06年的大纲要求,出的是与高考文体相同的散文类,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遵循了稳中求变而不怪,变中求新而不偏的原则,构思与设计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掘文本的人文蕴含,可以说此题出的较有水平,从答题的情况看,学生恰恰能力欠缺,普遍得分在10—13分之间。其中14题和16题尤差。

第14题出题者是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能力等级虽为B级,但学生并未理解“发酵”一词的寓意,只是摘抄文中最后一段中的“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他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理解,因此得分率较低。应该说此题是有深度的,一般说第一道阅读题是较浅的,而此题却是四道阅读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题,出的活。对循规蹈矩的学生是当头一棒。

第15题考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学生回答得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摘抄到“新诗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这句话,也能摘抄到“新诗的魅力和价值还需一次次的升华和升值”这样的语句,可得3分,但语句不流畅,欠完整,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第16题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此题很明显也在考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学生抓的较准,因为此句是第四段的段首语,学生只要懂得每段的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就会在本段中找答案,且关键词也找的较好,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一般学生得4分。

第17题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是本组题中最难的一道,学生得分率最低,一般学生得两分。题中问的“运用的是什么写法?”学生大多回

答是“对比”,这一问回答错,紧接着后面的一问必然也是错的,因为这是一道串联题,学生能明白此文的写作目的,但由于表达技巧不理解,也是南辕北辙,可见散文的写作手法还要加大力度训练,五种表达方式学生掌握得较好。

现代文复习策略

1、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美文,把04年和05年的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扎实的做一遍,从中感悟高考动向。

2、教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作品,学会利用题目间的信息互通,文题对照,圈定范围。要做到三不离(即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要学会抓住有效信息中重要的词句,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的标准答案。

3、要重点掌握表达技巧方面的一些常用术语的概念,如象征、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等行文方式。

六.语言知识运用:

此题出的活,有新意,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命题的区分度好。

18题:提供信息给“灯谜”下定义,属于“压缩语段”题。

做概括“语段主旨或关键信息”这类题时,要在各层次内删除重复、冗余和次要的信息,寻找并确定重要信息。必须在各自范围内将几个同类的小概念或陈述对象合并概括成一个充当主语的大概念或大的陈述对象,一般只用一句话(通常是个单句)就能完整地表述。学生有65%的学生能按下定义的格式“灯谜是……的娱乐形式”来写,但多数又写成了复句,而不是单句形式。有35%的同学只将题述内容简缩,不是下定义的格式。只给1-2分。归其原因

(1)学生对下定义的方法未掌握,在下定义时应删除描绘或描述性的词句,比喻、比拟等修辞。

(2)学生不能筛选主要的有效的信息(抓住“谜”扣合概念的内涵,抓住“我国特有”“民间娱乐形式”扣合概念的外延);对题干中有效信息的捕捉,干扰信息的排除能力差。

(3)忽略限制性要求,不认真审题干要求,忽略了“灯谜”和“谜语”的区别。

(4)语言组合不连贯。

19题,此题分两小题。依据提供的语境用词语分别写出“散文”“小说”“诗歌”的特点并仿照作家的回答方式,写出什么叫戏剧。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熟知文体特点。第一问有80%的同学能够对号入座,基本能扣住文学体裁的特点答题,写出了文体特点,有15%的同学写成了散文——“形散神聚”、小说——“奇特”(幽默),诗歌——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即写成了作家说话的内容或写法上的特点,或忽略语境而谈文体的特点。

第二题是仿写。这道题呈开放状态,没有固定答案,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平日头脑中积累的材料,考查仿写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但由于此题有创意,学生对戏剧的知识相对于小说、诗歌、散文而言比较陌生,或对隐性的要求(戏剧的特点:冲突、巧合)忽视,只关注显性的要求——仿写答题,造成了失分。

好的答案:戏剧就是一个人走在独木桥上,桥的那头却是自己的仇家;戏剧就是一个人被上司解雇,心情沮丧,却发现解雇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父亲;戏剧就是一个人被朋友推到水里又被仇人救上了岸;戏剧就是一个人掉进大海里碰到鲨鱼,竞活着回来了;戏剧就是一个人突然中了500万却又莫名其妙弄丢了;戏剧就是一个人失足落水会发现一张藏宝图;戏剧就是一个人走在路上遇见了公主,并且和她结了婚;戏剧就是一个人在失去记忆的十年后却一眼认出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戏剧就是一个人刚有了子,却丧了父:戏剧就是一个人走在海边捡到了十年前自己放过的漂流瓶。戏剧就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一夜只见变成了富翁;戏剧就是一个人接到了一张死亡判决书,后来发现这张书送错了人。

仿写的要点不仅在于句式(句式与提供的例句保持一致),更在于内容及分句间的内在联系。仿写的内容必须合情合理,符合所写对象本身的特点,但有些考生由于不了解戏剧的最大特点是“矛盾冲突”和“巧合”,仿写的句子没有抓住戏剧的特征,未突出戏剧的特点,故未得分。如“戏剧就是一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唱”,“戏剧就是一个人对着镜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等。

20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合理的排序。此题有一定难度。全对的考生极少。

解题时出现的失误是:起始句、总结句看不出;1.7.4句排序不对,内在联系找不到;有的学生只能找准首句和末句而对语段内部结构逻辑顺序知之甚少,造成失分。

在这个语段中,除了要求每一句的意思都能围绕中心话题叙述外,还要求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如1.7.4三句并列式是按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排列的,但学生难以准确排出。

有的学生只能找准首句和末句而对语段内部结构逻辑顺序知之甚少,造成失分。

复习策略:语言运用,是命题者倾注心血较多的—块领域,形式多样。历年考题都有创新。句式变换、语言连贯、扩展压缩、仿写考得最多。公益广告、对联拟写、语言衔接及熟语运用,标新立异,深受好评。图表阅读与文字分析,识别偏离中心的语句与口语转述,也相继出现。复习时教师要注意新题型。

七作文

一、作文题目解析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一统天下。话题作文的好处已是人所共知,但其弊病也日渐显露,甚至有人呼吁废除话题作文的模式,另辟新径。因此,久违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形式又常被人提及。兴许出于这种考虑,此次模拟考试的作文是命题作文。这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命意:

此次作文题目是“彩虹”,猛一看似乎佷抽象,不好下手。其实仔细琢磨,就会明白出题者的意图。“彩虹”美丽、缥缈、高不可攀,给人以美丽的遐想,带给人美好的回忆------它其实是一种象征,可以象征成功、希望、追求,可以象征幸福、友谊。可以指代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也可以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彩虹”包含的含义很多,学生只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加以联想,就会打开思路。偶有扣住“彩虹”光彩的七色命意的,显得立意独特:

赤:火热而激情橙:幸福而甜蜜黄:喜悦而快乐绿:自然而美好

青:温馨而恬淡蓝:宽容而和谐紫:神秘而梦幻

以上是正面立意。

通过“彩虹”的缥缈、虚幻、转瞬即逝等特点,还可以反面立意:批判虚假的作风,反对追求华而不实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等。但从此角度立意时,要把握好尺度,不可发牢骚、泄私愤而使文章带有灰暗色调。

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彩虹”作为线索,贯穿整个事件;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证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为了追求心中的“彩虹”而特立独行,功成名就;可以写成散文,以“彩虹”作为抒情的对象,抒发对“彩虹”般美丽世界、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学生写作情况分析

从总的情况看,优秀作文鲜见。集中反映出学生认识事物欠深刻,思路狭窄,缺乏文采,感情虚假,个性不突出,语言表达不畅达,功底建设差等不足。

(一)优点

大部分学生,能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认真完成作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能按照选定的文体作答。即写什么文体就象什么文体。有部分学生使用了较为鲜活的材料,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洪战辉、丛飞等,还有许多学生提到“神州六号”、《千手观音》中的邰丽华等。

有两篇文章的构思比较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篇是议论文体,采用段首句,“李白心中有彩虹”,“司马迁心中有彩虹”,“鲁迅心中有彩虹”,其精彩之处还在于,叙述前有铺垫,使用议论性的语言来叙李白、司马迁、鲁迅的事迹,叙述后有议论,紧紧扣住“心中有彩虹”来议,使例子真正成为议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另外一篇议论文,开头简洁、明快,直奔主题:“我回首历史的天空,碧空如洗,云卷云舒,永远眩目的,是文人骚客组成的那道彩虹。”之后运用了三个小标题:“黄色﹒东篱菊花”(讲的是陶渊明),“青

色﹒青莲居士”(讲的是李白),“赤色﹒关东豪情”(讲的是苏轼),主体部分引用了每位诗人的代表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容量,体现了考生的文化底蕴。

(二)不足

由于学生平时练习的都是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的形式有些陌生,加上没有任何提示,学生便感到无所适从。在改卷中,发现以下问题:

1、审题不严。没有使用给定的题目“彩虹”,而是另起炉灶,另立题目。如“人生的彩虹”、“我

心中的彩虹”、“追求彩虹”等等,更有甚者,题目中根本就未出现“彩虹”二字。

2、思路狭窄,文体单一,立意较为浅薄。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记叙文,回忆小时候妈妈、朋友在

自己困难时,给予了自己无私的帮助,使自己在“风雨”中看到了“彩虹”,重新振作起来。

3、论证缺乏力度,材料陈旧。学生普遍提到的材料有:爱迪生、张海迪、刘翔等。在论证时,没

有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4、瞎编乱造,写作态度不严肃。有部分学生,编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似乎想以情感人,但

照顾不周,压根没有突现“彩虹”的作用。还有的学生编的是医院中热心助人的、被病痛折

磨的小姑娘在热心帮助了他人之后,向“彩虹”一样消失了,让人唏嘘不已------

5、没有注意细节问题。如字迹清晰,字体工整,符合字数要求等等。

6、文体不明。前半部分是记叙文体,后半部分是议论文体。

复习策略:

一是对审题能力的培养。考生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二是素材的储备。材料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诗文,甚至可以是一个个小故事。材料贮存多了,写作时才可以信手拈来,才能在高考中做到“有备无患”。

附佳作:

彩虹

人们总是惊艳于你美丽,却不知你曾经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

——题记

卧薪尝胆

作为一国之君,为使国家免遭覆灭的厄运,而甘心做敌国国君的马前卒;作为一个大丈夫,为使国家免遭覆灭的厄运,而甘心让自己的妻妾服侍别人。从来没有一个国君这样做过,而你做了;从来没有人把自己的抱负隐藏得如此之深,而你藏了。十年的生蓄,十年的教育。“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你成功了,为了这一朝绚丽的彩虹,你等了二十年。

史家绝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为了史实,你据史力争,只因李陵一案,武皇迁怒于你,你被处以宫刑。在那个士人视气节比生命更重要的年代,本欲引刀自裁的你,想起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你忍着身体与心灵的剧痛写成了震惊中外、文采斐然的史学巨著,让后人读罢魂惊魄动,留下了一部地老天荒的不朽史册。你成功了,为了这道绚丽的彩虹,你耗尽了终生。破蚕化蝶人们惊叹你是唯一一个连任两届的德国总理,人们惊叹你谈笑风生的自若,人们惊叹你慷慨陈词的激昂。可只有上天知道,一个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你,一个从小口齿不清的你,想做个演说家。众人的奚落没有令你灰心,于是在有点咸味的空气里,你与朝阳同起,对着大海吟诵。十年后你一鸣惊人,成了著名的演说家,并且连任两届德国总理。让·克雷蒂安,你是不朽的神话,为了这道彩虹的绚丽,你付出了太多。

彩虹,你这上帝的孩子,大地的精灵,美丽的一瞬,让你煎熬太久。可是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真正的彩虹?花坛喷泉下的彩虹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下的彩虹,无论何时也没有你横跨无际、俯视众生的豪迈,你的多姿,你的绚丽,你的短暂与永恒,你的小憩与长眠,都是我今生无法用言语。

我梦见,我躺在彩虹温暖的臂弯小睡。

彩虹

你曾被比作仙女手中的绸,“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你曾被比作人心灵的桥,将两颗离散的心联系在一起;你也曾被比作凌霄,借着雨点对光的折射攀延出自己暂时的美艳。我将你比作幸福的捷报者,你是冬日阑珊时的二月兰,是喜上枝头的迎春花,是早开的娇羞的桃花。

你从雨中走来,你是身着纱衣面露微笑的使者,你悄悄地出现,缄默着,缄默着,却用微笑告诉人们:雨已央,晴来到。

你抚去周身尘滓,带着质朴的芬芳,吐露着清爽的气息,隐隐地,隐隐地,将晴天的消息传给每一个人。你在天际欢笑,笑时用丝娟轻掩你的朱唇皓齿。你是如此妩媚,连阳光在你面前也自觉逊色,你从不与夜晚皎洁的月、璀璨的星争光夺辉,你只在雨后的白日里,将快乐、将幸福传达于人,而后便匆匆消失。

你陪伴过多少处于逆境中的人?你又要安抚过多少拼搏之中受到伤害的人?你一定走过苗乡,你一定见过那儿的赤脚医生李春燕,你一定曾陪她在田垄间,治愈并抚慰有疾之躯和一颗受到折磨的心。你可知,你不仅带给病人希望,又带给李春燕多少信心与勇气。

你一定去过那些遥远的山区与破旧的贫民窟,纵然你身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裙装,你依然用美丽感染着每一个人,我听见孩子们看见你后欢乐的笑声,我看见你惊奇地叫“彩虹!”你用身躯将孩子们的希望寄托在了遥远的远方。

你总是带来幸福带来希望。

你出现于风雨后——风吹散了柳絮吹落了桃花,雨洗刷过整个世界。你翩然而至,彩彻区明,云销雨霁。你去了,柳丝也牵不住你的步伐;你来了,来得轻轻,至少带来快乐,你始终缄默着,缄默着,你没有嚣张,没有尖叫,你没有绝色的舞姿,你没有傲人的荣耀,你是平凡的。你只是伸展身躯,告诉人们:雨停了,好天气来了!你毫不招摇,但你是携带幸福的信鸽,你是驿站中送信的女客。你是虹,高悬于天际的虹,你是天上的昙花,你是幸福、快乐与希望的象征。

哦,彩虹!

彩虹

饱经风霜的心灵,会看见世间最绚丽的彩虹。

——题记

一支笔刚画完前唐的平沙落雁,又滴淌起晚清的紫廖渔歌。

一桅杆刚降下民国的硝烟战火,又升起了现代的悠扬乐歌。

时间在飞逝,我驾一叶扁舟于江渚之上,寻着历史的背影大声质问:“人生如何见彩虹?”

大漠无情的风沙不曾吹折他将定的信念,时间无情的流逝不曾磨去他心中的执著。络绎不绝的诱惑不曾侵蚀他坚贞的节操,他依旧持节牧羊,在苍莽荒原中与寒风为伴。任时光蹉跎了他的年华,染白了他的双鬓,苏武依旧执着守望,于是他在异乡的天空中看见了绚丽的彩虹,他踏着那彩虹通向了后辈的心中,于是我们心里树起了关于执著与坚贞的丰碑。

只因直言敢谏,他被“赐予”宫刑;只因愿望未了,他苟活于世。时人的嘲讽,他尽数忍受;乡党的奚落,他从不辩驳。他忍受着那奇耻大辱对一个热血男儿心里所有的煎熬,即使心已千疮百孔,但他仍秉持史官的节操,从不妄言一句,虽手握载史的铁笔,从不妄评一个的功过。司马迁就那么伤痕累累、满心悲愤地坚强地走下去,无论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依然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绝唱。于是在那早已失色的天空中,他看见了一道夺目的彩虹,那光华从此照彻古今,他踏着那彩虹,永远地活在后辈心里,留下了关于忍辱负重的传奇!

任同行取笑,任很多人误解,任家中贫穷得只剩下十几平方米地方可以坐卧生活,他却依旧将所有的演出收入寄给那些与他毫无血缘关系却喊他“爸爸”的孤苦的孩子们。即使身患绝症,但一想到那一双双眼睛,他就毅然披上衣裳,登台为大家献出欢乐的歌声;即使手持数万,他却只给自己买止痛药而将钱物尽数捐出。丛飞,一个普通的艺人,一个不普通的艺术家,即使心中也曾有痛苦的挣扎,即使也曾饱受痛苦的折磨,他仍将他的爱给了更多的人,绝不顾惜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他是一个时代的偶像,他是侠之大者。

在他们的世界里,爱的彩虹常在。于是,突然想起一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宽厚。而我想说,人因饱受磨难而愈见生命中最绚丽的彩虹!

石河子一中付义霞张虹

石河子市二中雷晓红宋辉

2006.3.28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向所有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帮助和鼓励的人们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文子娟老师。论文开题时文老师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正是在文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我对第三方物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论文的写作中文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的宝贵建议,使本文得以顺利完成。文老师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闽江学院的老师们,在学习期间给予我的教育和培养,借此机会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另外,感谢给予我的帮助的同学、朋友,感谢我的父母,我人生的每一段历程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浦东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分析

2017届浦东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阅读 (40分) (一)默写(15分) 1.草枯鹰眼疾,。(《观猎》) 2.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3.,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4.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这首词的作者是(姓名),词牌名是。(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识”是因“少时”纯真无知,“识尽”是因“而今”饱尝忧患。 B.上片抒发少时不谙世事的闲愁,下片感慨当下“欲说还休”的悲愁。 C.上片慷慨豪放,下片哀婉凄绝,上下两片的词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厚重。(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记承天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画线句中“”交代了作者夜游的起因。(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散文专题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

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

最新语文试卷分析表

汪沟中心小学学校四年级三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表 年月日

对试卷的分析和评价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⑴、试题类型、整体结构、题量、难易程度;各题型覆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素质情况及比例;⑵、试题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命题与课标、教材的联系程度;⑶、试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错误;⑷、题型和题数;难度和区分度;覆盖面和重点、难点的体现;⑸、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规范;阅卷评分是否严格、公正、无误;⑹、分析教学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借鉴意义等内容.

汪沟镇中心小学学校四年级三班语文期中综合能力自测试卷分析表 年月日

对试卷的分析和评价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⑴、试题类型、整体结构、题量、难易程度;各题型覆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素质情况及比例;⑵、试题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命题与课标、教材的联系程度;⑶、试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错误;⑷、题型和题数;难度和区分度;覆盖面和重点、难点的体现;⑸、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规范;阅卷评分是否严格、公正、无误;⑹、分析教学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借鉴意义等内容.

汪沟镇中心小学学校四年级三班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分析表 年月日

对试卷的分析和评价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⑴、试题类型、整体结构、题量、难易程度;各题型覆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素质情况及比例;⑵、试题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命题与课标、教材的联系程度;⑶、试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错误;⑷、题型和题数;难度和区分度;覆盖面和重点、难点的体现;⑸、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规范;阅卷评分是否严格、公正、无误;⑹、分析教学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借鉴意义等内容.

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情境至上素养为王 ——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 一、总体评价 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和2019年全国I卷相比,题型保持不变。与往年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不同,今年可谓以稳取胜。在考查导向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考查形式上,则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破解模式化、套路化备考上下足了功夫,真正体现了“情境至上、素养为王”的考查意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高考备考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 模式化、套路化备考正在走向式微!如果说以前长时间、大强度的模式化、套路化备考对高考有效果,那么现在这种备考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高考。只要我们研究一下新课标、新教材,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考学科素养”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已经真切的落实在高考考题中!高考试卷一再启示我们:语文学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刷题、习惯于套路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它裹挟着在错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殊不知,如果方向错了,用的力越大,受的损害越大!低头拉车,还需抬头看路。所以,如果以前

我们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复习备考,那么今后我们应该缩短备考时间,延长正常教学时间。认认真真搞好语文学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阅读、写作实践探索。学科教学应该少一些功利之心,少一些浮躁之气,多一些方法探究,多一些素养养成! 二、试题分析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下面我对全国语文I卷试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材料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文章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体现了思辨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 第1题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试题分析]A由文中信息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广,但并没有对二者谁更重要进行比较,所以,A项错在无中生有;B“‘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中生有;D“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中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二者程度不同。其实,B 、D选项表述并不符合常识,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在逻辑思辨能力,不结合文本也能发现们它在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2020年冀卓一模(A卷)语文试题分析

2020年冀卓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由于疫情原因,因此中考时间推迟到7月18、19日。比平常的年份晚了近一个月,初三学生在5月7日才正式开学,中考模拟时间定在了5月23、24两天,以往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一般在4月的14、15日两天。今年比往年推迟了40天,第一次模拟卷一般在二月底完成,考试时间的一拖再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给了命题者反复修改的机会,不管是从材料的选择、试题的形式,还是难易度的调控、考题的预测,都做得比较到位,因此今年的模拟试卷较往年更成熟,更缜密。可以说为考生们“量身定做”了一套相对完美的试题,也给一线教师们指明了复习的方向。 从目前掌握的考试情况来看,老师们普遍反映这套模拟试卷比较贴近河北省中考,真正体现了河北省中考“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命题原则。本人认为“这套题是下了功夫,动了心思的,与其它试卷相比做起来比较顺手”。 今年,同学们线上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不比往年,因此试题难度整体感觉不大,所给答案较宽泛。从试卷结构看,沿用河北省中考常规结构,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共设五道小题,分别为名句名篇默写、字音字形、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综合性学习;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名著阅读、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为写作,材料作文。从分值分配看,第一部分22分,第二部分48分,第三部分50分。从难易程度看,难度较小的试题约占35%;难度中等的试题约占55%(高于中考5个点),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0%(低于中考5个点)。整张试卷梯度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一、试卷分析 第一部分1~5题,共22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写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而杜甫则在《春望》一诗中开篇用“,”描绘春天到来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2)无数的抗疫英雄置自己生死于不顾,毅然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表现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写的“,”这种民族气节。 (3)古人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而周敦颐则在《爱莲说》中用“,”表达了自己即使身居污浊环境也要追求洁身自好的美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 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p1 第二板块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p16 第三板块古诗鉴赏题 p18 第四板块文言文阅读题 p29 第五板块现代文阅读题 p33 ★小说专题 p40 ★记叙文专题 p45 ★说明文专题 p50 ★议论文专题 p53 第六板块作文 p55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一·【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音题 临场技法: 1.辨析多音字。 ①注意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例如“薄”在书面语中读bó,如淡薄、日薄西山;而在口语中读báo,如纸太薄。 ②注意字义:有些字,字义不同时,读音自然不同。例如“奇”,表示罕见、特殊时,读qí,如“奇闻”“奇迹”;表示单个时,读jī,如“奇数”。 ③注意区别一般词语与专业词语的读音:如“万人空巷”“街谈巷议”为一般词语,其中“巷”读xiàng,而“巷道”为专业词语,“巷”读hàng。 ④有的字的读音,在个别词语中与一般词语中有区别:如“松柏”的“柏”读bǎi,但在“柏林”中读bó,而在“黄柏”中读bò。 ⑤有的字单用时的读音与用这个字组成词语时的读音不同:如“剥花生”中的“剥”读bāo,而“剥削”的“剥”读bō。 ⑥有的字由于词性不同,读音也往往不同:如“畜”,作名词时,读chù,作动词时则读xù。 ⑦有的字作姓氏时的读音与平时读音不相同:如“仇”,一般读chóu,作姓氏时则读qiú。 总之,多音字,不仅要了解某个字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更要了解其不同读音的不同搭配习惯。 2.注意辨析容易读错的字。如“皈依”的“皈”读guī,不读fǎn。 3.重视容易读错的词语。如“酝酿”yùn niàng等。 4.重视难读字。如“讷言”中“讷”读na。 5.比较形似字。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6.留心同音字。对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形旁来判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其经常与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 7.注意读准形声字。如泥淖的“淖”读nào,不读zhuó。 8.注意常见成语的读音。如“鲜为人知”的“鲜”不读xiān,而读xiǎn。 临场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种解题方法: 1.以义定音:宿愿(sù);星宿(xiù);三天两宿(xiǔ)。 2.以语体定音:“翘首”“翘望”中“翘”是书面语体读qiáo,而“翘尾巴”“翘辫子”中“翘” 是口语读qiào。 3.以词性定音:“试卷”,名词,“卷”读juàn;“席卷”,动词,“卷”读juǎn。 4.以用法定音:和睦h?;和稀泥huò;和牌hú;暖和huo;随声附和ha。 5.以形旁定音:育yù;盲máng;肓huāng。 小结:从历年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②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 ③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 从所选的词来看,大都是常见字。个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从字特点来看,大都是多音字和形似字。 【答题技巧】 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语文试卷分析样表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乡镇学校:五年级姓名日期2018年2月 一、考试总体情况 1.试卷严格按《新课标》要求,紧扣教材,考查内容较全面,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存在偏题和怪题,以考查语文中的基础、积累知识为主,兼顾学生的写话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题目编排从易到难,符 2、从试卷的题型来看,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还是积累运用方面,都以教 灵活性强,符全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完全从教材的重点内容及要求入手,融入了一学期来“知、能”的方方面面,有拼读的掌握,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形近字的区别,成语的积累,古诗的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文与生活,突出了试卷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第一题基础知识,第二题重温课文,第三题课外阅读,第四题习作练习。 2.试题的特点 从试卷试题情况来看,本次试题出题范围广,涵盖知识点多,难度适中。考察内容涉及看拼音写汉字,词、句的积累以及句子的训练等,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填空及理解能力、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古诗文的积累等。重温课文对课内课文进行了考察。课外阅读考察了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概括能力。习作练习

要求写出“我为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让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题目补充完整,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这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新课改理念,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本班全样) 2.各题得分情况(本班全样) 3.统计表中反馈的情况 第一题失分较少,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第二题课内阅读个别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总体失分不多;第三题课外阅读失分较多;第四题失分最多,书写内容较少没有紧扣文题。 4.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比较不足的个别学生在作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不标准,格式不规范,还有个别学生没按照要求来写,题目要求写我为喝彩,而有的学生没认真审题,有的内容没写具体等。 四、卷面凸显的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 得分较高的题目基础知识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内容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平时训练量比较大,学生能充分掌握,故得分率高。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南京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AlphaGo的人机大战前,一般人对于人工智能大多-------。而过去的一周,关于人机大战的报道 -------- 国内各大媒体,风头完全盖过了足球、篮球这些风靡全球的运动。连围棋普及率不高的欧美国家,也对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这可以说是 -------- 的。 A. 语焉不详充斥前所未有 B. 一知半解遍及前所未有 C. 语焉不详遍及前所未有 D. 一知半解遍及绝无仅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借助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比例缩放功能,医生可减少手部的自然颤抖或无意移动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B.《黄河颂》这幅油画作品的结构、色彩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C.以提高反应速度、方便作战指挥的需求出发,本次军改不仅调整了四大总部的管理模式,还把七大军区整合为更集约的五大战区。 D.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创新行业还没有成型,对于众多机构鼓吹的A股牛市不能抱过高的奢望。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大诗人一生的创作过程,好象一个跳栏选手超越一连串的高栏。任何大诗人都始于摹仿,可是他不会长久安于做一名学徒。于是他面临第一个高栏,那便是超越他的老师。▲。▲。不过他接着便会面临另一个危机,那便是,他不久就把这一季的成熟嚼食殆尽,眼看就要露出果核。于是,第二个高栏在他面前升起。▲。▲。可以说,伟大已经在那一边欢迎他了。 ①这一栏跳不过,他便命定要在一片伟大的阴影里生锈以终了 ②如果他终于跳过去了,那便证明他已经能超越自己 ③跳过了这一栏,便找到了自己,也就是说,他成熟了 ④如果他跳不过去,他便命定要不断地抄袭自己,吐出一粒又一粒雷同的果核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4.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 某校学生吴笑天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校长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校师生介绍说:“▲” A.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B.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C.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D.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5.根据漫画内容,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借用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对失学儿童的深切同情。 B.通过围观者的不同言论,肯定了群众普遍增强的法制和新闻意识。

语文全国卷题型

全国I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内容为气候正义)(论文、杂文、评论) 说明文阅读12分3题选择题 简答题 1.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 3.概括包含的含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题思路找原文对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文体为散文和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叙文阅读22分5题选择题 简答题 1.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段落的作用 3.句子的赏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主观题)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主观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内容为访谈期刊新闻采访或生平事迹,属于非连续性材料阅读,会有表格分析等)(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非连续性文本10分3题选择题 简答题 1.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看图识别材料相关内容 3.概括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2点

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为全区第一次模拟检测,该试题能体现出中考出题思路,兼顾基础和能力的考察。各知识点的分数分配适当。比较客观地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这次的作文题为《掌声》。该作文题能够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 二、学生答题情况 古诗词默写课内文言文得分率不高。此次的六个默写题,有三个考察的是文言文章内的默写,特别是给下句默上句的时候,部分同学存在默写不出或者是错别字现象。 课内的诗词上次部分,考题出现了“齐鲁”是我国的_______地区一题。学生普遍缺乏地理方面的常识,得分率也较低。 课内文言文部分,由于在考前多做练习,反复训练,对于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得分较为理想。 两篇阅读也是我们失分较多的部分。部分学生文体知识模糊,特别是议论文和说明文两种问题,往往学生不重视文体。记叙文的阅读,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晰,缺乏答题的规范。 从全区一模的小题得分来看,作文部分我们也处于劣势。多数同学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对于题目的理解浮于表面。暴露出的问题是材料不鲜活,老生常谈。错字多,语言不生动,平铺直叙,人物形象干瘪,没有感染力,读起来味如嚼蜡。 总之,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更要努力工作,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采取措施,付诸行动。于是,在拿到成绩后,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进行了质量分析,根据我们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接下来的复习计划和改进措施。 三、改进的措施: 1、加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备课,深入研究考试手册并针对学生情况精心备课,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卷)地区语文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新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试卷结构说明: 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材料型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

分析: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在第1和第2道选择题上与之前的全国卷保持一致,都是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第3题开始有所变化,第3题是根据文章中的某一个定义或者一个解释去推断文章之外的事物,这与之前全国卷的第3题有了很大的区别。第4题给某一个事物下定义和第5题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都是新题型,与过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问答相比,更加考察学生的语文功底,即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对语文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 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阅读(16分) ①*表示新题型 ②*表示新题型 ③*表示新题型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 分析: 与现代文阅读Ⅰ相比,现代文阅读Ⅱ在6-8题的考察上与之前的全国卷类似,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对文章的赏析。考点与过去基本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平稳过渡。第9题的考察形式又是一个创新,考察文章的行文线索,这与现代文阅读Ⅰ第5题较为类似,都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把握。如果对文章理解的不够深入,对于这两道题的作答一定是不够理想的。新高考对于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要求有所提高。这与之前相比,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更高。只有准确的把握文章,才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对于只抓部分,对文章总体把握不好的同学来说这类题目解答起来可能会④*表示新题型

有些困难。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20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 分析: 在新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大部分题目与原来题型相同,考察的仍然是传记。与原来相比,翻译题的分值减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⑤*表示新题型

广州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广州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 广东省语文科试题考点安排科学得体,内容难易得当,秉承了科学高考稳中有变,及继承传统和改革变更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试卷内容设置,分值分布,均严格遵守《广 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做到与新课标《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体现继承长处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考点轮考,和题目设置思路的更新(具体体现为题目的具体化、人性化、梯度化和公道化——突现了高考的检测和筛选功能。 2、趋势变化: 高考试卷较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具体的题型设置上有细微的改动,其余的仍旧依据高考大纲的精神进行设题。 3、试卷结构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1—4题和22、23两小题 1、语音部分。试题内容全部出自考纲要求所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里。形式为沿袭08、09年的比对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如“皎洁/打搅”“业绩/污渍”“埋伏/埋怨”;还是要注重积累啊! 字形题已多年未考,此考点往往被集中隐性体现在作文错别字的扣分里边;但效果不好——评卷场中,(组长们反复强调但仍有不少老师忽略找错别字。估计广东要率先回回。 2、词语部分。沿袭广东传统,继续采用情景语段判别词语的方式;对象也还是成 语。实词和虚词?鋈匆押镁貌患儆傲耍蝗咦酆系比皇亲詈玫男问剑逑秩嫘宰酆闲裕还讯瓤赡芙档汀? 3.病句部分。这是非常好的一道题目;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学习语言之外,还有就是训练人的思维逻辑(句子的连贯衔接、阅读、写作更是如此;它可以说是必考的!这次的题目设置是常见病句类型里边的“句式杂糅”“概念混淆”“搭配不当”;总体难度不大。温习时我们只要抓住病句的类型一一排查即可。题目中的“没有语病的一项”设置也是很科学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灵活性! 4.连贯衔接题。这种题型考查能力是很强的,要完成它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但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关键词语即可,合适尽大部分的考生解答,也属于基础题。但此类题型已“老化”,缺乏创新,另外该次此题,与后面题目考查内容上有重复;可能置换,如语言表达委婉类。文学文化常识题回回?估计还要过一段子! 5.语言运用与表达题。22题约考生0分,均匀分3.31分略高于去年的1.73分;而23 题近人0分,均匀2.56分。 难易设置公道,今年的语文平均成绩达91.6分;纵观整张试卷,相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题目都是不大的;但这样往往就不容易拉开考生的间隔!于是出题者在语用题中加大了难度——高分不容易了,“蒙”就更不可能了!是比较好的题目估计继续维持现状(只是考点有重叠,都包含了连贯得体的因素——还有选择题4,作为语文压轴题

2018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8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穰东镇二初中赵云一、试卷整体概述 此次一模试卷满分为120分。题型严格按照2018《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出题,知识点蕴含全面,很好地检测了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语文能力,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联系生活和时事热点,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 二、试卷结构内容特点 试卷“基础?运用”部分知识点考查全面,题型新颖,涉及笔顺、对联、书法鉴赏、改写句子等多个热门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积累能力,重视对所给语段的理解,题型有一定的难度区分,有选拔意识。 考查的字并不是很难写或者有特殊笔顺规律的个别字,所以突出强调平时对笔顺规律积累。“匾”字属于缺口朝右的半包围结构,按照笔顺的补充规律,应先写上面,再写中间,最后写左边,所以第二笔应是“点”画。 考查对古文古诗的理解性默写,紧贴《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将诗人情怀与现代情景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文言文阅读部分继续延承对比阅读的趋势,难度没有太大浮动,考查学生课内知识迁移能力,更加重视对全文的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篇文章全文的整体把握。不仅在内容上做了考查,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运用。 名著阅读部分所涉及的名著非常全面,而且分值较大。精华联考试卷中的名著阅读部分也是相似的命题趋势。从名著的内容、作者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考查,且注重对书中细节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趋势,是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弱化题型模式。其中说明文阅读还是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模式,增加图形列表的表现方式,谈到了“互联网+教育”;文学类阅读是关于“人机大战”;议论文阅读涉及“工匠精神”,均与社会事实热点相连,关注学生对社会与自身的思考。 文学类阅读的第二题,看似风轻云淡,其实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道,将我们三年来所训练的对文学类阅读的功底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是一道句子含义理解题,“今天我们都是李世石”一句在文章结尾处,表达了人类的共同心声。所以要由浅入深,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去考虑。 作文部分还是延续去年的命题趋势,大小作文全部二选一。小作文第一题考查新闻报道,第二题需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介绍参观方法,与去年中考的小作文题目介绍阅读经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大作文今年新增加了作文的改扩写考查,西城一模的大作文中出现了“看图说话”类题型,需引起考生注意。 三、备考建议 1、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注意结合语境分析题目要求,仔细审题,理解性默写,增强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行练习。 2、强化名著阅读的练习,尤其注意名著经典情节的细节把握,同时加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强化阅读训练,能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文学类阅读注意细节描写,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 4、强化写作训练,进行作文储备,熟悉新题型,了解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及题型示例

3、由于网上消息有限,以下组题仅供参考,各大题的分值暂时并没有确切消息。 2017年高考语文科题型示例 全国课标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

语文试卷分析模板

语文试卷分析 新甸镇中心校 2018年1月15日 语文试卷分析 2017至2018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考试顺利结束了,语文期末试题以教材为本,考核了学生基础知识、实践应用等能力,体现了基础性、全面性、实践性原则,科学地系统的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面把本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如下: 一、对试卷的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覆盖面广,既照顾了优等生又兼顾了中差生。立足基础,重视能力,难度适度,体现了灵活性和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查了学生字、词、句、段、篇、章等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作文等能力的考查,科学合理,试卷整体上从诸多方面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检测,总体上说,本次语文试卷,重视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检测,紧紧围绕新课标,基本不存在偏题、怪题的考查,试题关注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试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题目贴近生活又涵盖了语文的素养。课文内容精彩回放,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阅读题难易适度,很有科学性,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试题加考些实践题会

好些。因为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考查了学生实践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兼顾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还可以。 1、得分情况 本班39人参加,平均分分,及格率100%,优秀率%,本次考试最高分103分,最低分,90—103分30人,80—89分4人,60—79分5人。 本次试卷共5大道题:第1题字词练兵场,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掌握能力和使用能力,得分率%,第2题句子大练兵,有句式转换、关联词语、修改病句,得分率93%,第3题课文回忆屋,主要考察书上的一些知识,得分率95%,第4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学生的得分率88%,第5习作快乐谷,学生得分率86%。 2、失分情况 主要失分题是第4、5题,第4题阅读短文,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得分率88%,第5习作快乐谷,以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事为题完成写作。这道题有的学生错字连篇,有的学生上句不接下句,读不成句,更有甚者有个别学生文不对题,所以此题的得分率为86%。 通看语文试卷学生多数在句子、阅读、作文这些题上丢分,可见,当前应重视句子、阅读、作文方面的训练。 3、学情分析 教学中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考后和考前结果对照就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更好地工作。

名校必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名校必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名校必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xx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所以难一点是正常的,可以看到考生试卷上的不少问题。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另一片天空》,和去年江苏高考的《上善如水》一样,是一篇哲理类的散文,语言形象,内涵深刻丰富,展示的是作者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考生不容易理解,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正确表达,所以失分很多。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市区200分试卷的抽样分析,均分为100.85,作文均分为52分,文科加试题均分为22.6分。第1题语音辨析,得分率为89%,得分情况较理想,考生重视,考查的是常见常用字的读音,属于基础性的,难度不大。第2题成语使用,考查了“不足为训、方兴未艾、不情之请和微言大义”四个成语的使用,得分率为61%,难度中等,涉及四个方面:望文生义、语义重复、敬辞的正确使用和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