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国共和制度建立的曲折历程及其原因;了解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途径及其特点。

2.牢记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3.通过列表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能够分析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感悟高考】

1.(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 (2017·海南高考·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预习案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原因:

经济原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原因:阶级矛盾(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

思想原因:启蒙思想的动员作用

导火线: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

(2)爆发: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2、《人权宣言》的颁布。于1789年由制宪会议颁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人生来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

(二)法兰西共和的曲折历程:

1、政体演变: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又称拿破仑帝国。在位期间,

对内: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等措施,①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大疆域。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

益。

1814年,波帝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法兰西的共和之路异常艰辛的原因:

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政治上: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思想上:君主制的传统仍然十分浓厚。

外部环境:法国大革命不仅要对付本国封建势力,还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

(三)确立共和-----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1875年宪法的内容:(熟记课本)

①立法权。

②行政权。

总统、内阁、议会三者关系:

总统受到参议院、众议院、内阁牵制,议会是权力中心;

⑴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⑵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经参议院同意;(3)总统命令须经内阁部长签字副署;(4)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

(4)维护措施:

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对宪法进行补充:①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②7月14日定为国庆日③堵塞了君主派复辟之路。

(5)意义: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③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的统一:

1、原因: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连成一体,封建割据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②普鲁士邦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③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2、过程:1864——1870年,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筹划下,实行“铁血政策”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完成了统一。

3、影响:这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二)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

(三)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熟记课本)

1、内容:①政体:②皇帝:③宰相:④议会:

2、影响:

消极影响:专制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深远。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影响: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

②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巩固了国家统一,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重难点突破】

【当堂自测】

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

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3、(2010·全国Ⅰ卷文综·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4.(2010·海南单科·11)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 A.普法战争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D.路易·波拿巴政变

5.(2010·海南单科·19)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6.(2009·海南单科·1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7.(2009·全国文综一·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

8.(2008·海南单科·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9.(2009·辽宁、宁夏文综·3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0.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

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知识拓展:

材料一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

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1)德国:得到巨额赔款,拥有经济发展的充裕资金;得到丰富的矿藏,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能源;拥有经济发展比

较好的阿尔萨斯和部分洛林地区,壮大了实力,使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形成完整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德国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6分)

法国:由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丧失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德国的巨额赔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经济发展失却了动力,影响了在工业革命中的发展;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6分)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参考答案

【感悟高考】1. C 2.D

【答案】(1)共和制逐渐获得广泛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宪法吸收了各派意见,借鉴了英美经验。(7分)

(2)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设有内阁。(6分)

【当堂自测】1A2A3B4A5A6C7A8C9D

【考点】(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解析】(2)依据材料一中“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及材料二中“普法战争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等信息从政治条件、资金获取、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技术等角度来归纳原因。

【答案】(1)特点: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3分)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9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