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脑疝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概念】

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由于颅内压的极度增高,脑组织被挤压到压力较小的硬脑膜间隙或颅骨的生理孔道,引起嵌顿时就叫做脑疝。最常见两种类型,一种叫天幕裂孔疝,又叫颞叶疝、海马沟回疝;另一种叫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临床表现】

1.脑疝小脑幕切迹疝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

(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眼睑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弓起。

(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2.脑疝枕骨大孔疝: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3.脑疝大脑镰下疝: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

【观察要点】

⒈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颅内压超过700cmH2O持续1 h即可引起脑疝。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一旦患者有剧烈头痛且呈进行性加重和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警惕是脑疝前驱期。

⒉意识观察: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意识变化是脑疝出现之前的重要表现。

⒊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五期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已属于脑疝中晚期。

⒋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深而慢,提示脑疝前驱期。若脑疝发展迅速,呼吸可突然停止,急性后颅内凹血肿时呼吸变慢有提示枕骨大孔疝的意义。

【护理要点】

一、急救护理

⑴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

脱水作用。

⑵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⑶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④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促使颅内压升高,应予以重视。

⑷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⑸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①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呼吸气囊或呼吸机支持呼吸;

②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功能;

③药物支持:遵医嘱给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

⑹严格记录出人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的情况。

二、术后护理

⑴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认真交接,检查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查看皮肤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手术经过。

⑵体位

术后6 h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或半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0~30°,每2 h更换体位1次。术后72 h内,取头高位半坡卧位,头部保持中位,避免前屈、过伸、侧转,以免影响脑部静脉回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性护理操作。

⑶准确执行脱水治疗,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⑷呼吸道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更换体位,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异

②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后坠及呕吐时误吸;

③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15°,以防食物返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④常规氧气吸入3~5天,氧流量2~4 L/min。

⑤人工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2次/日,口鼻腔及气道用无菌镊和吸痰管严格分开,防止感染;

⑥气道湿化与促进排痰: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等。

⑦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探试,避免外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⑸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严格掌握引流管的高度和流量,引流管低于穿刺点15 cm为宜,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并做好记录。

⑹骨窗护理:

减压术患者一般行颅骨瓣去除或游离术,成为骨窗或游离骨瓣,骨瓣去除后脑组织只有头皮保护,易受压,应加金属保护;通过骨窗可观察到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⑺高热护理:

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轻中度低温(30 ℃~35 ℃)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损害程度)。用亚低温治疗,应注意监测体温,加强皮肤护理。

⑻饮食护理:

清醒患者术后第2天鼓励进食;吞咽困难和昏迷者术后第3天给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外与胃肠内联合营养,保证患者营养的需要。

⑼做好基础护理:

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口腔护理2次/d,按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留置导尿管按尿管常规护理;康复期协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 一、概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 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90%。发病率为110/10万。临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脑血的栓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 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以致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失语)。 三、病因: 1.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动脉炎。 3.少见有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高凝状态等。 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四、发病机制: 睡眠血管壁病变 失水血压下降↓ 休克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脑梗死 心力衰竭血粘度增加↑ 心律失常血凝固异常栓子脱落栓塞 红细胞增多症 五、病理改变 1.6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 2.12~24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 3.7~14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 4.3~4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机化修复。 5.缺血半暗带: 1)中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半暗带由于部分侧支血液供应,其损伤可 逆。 2)及时恢复血流,恢复半暗带细胞的代谢功能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六、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 病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 2.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25%的病人病前曾有TIA史。 3.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部分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 一侧肢体瘫痪。通常在1~3天内病情发展达到高峰。 4.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七、临床类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3周内 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2.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 见于血栓-栓塞。 3.进展型: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日,可出现对 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死亡。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修订】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地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 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 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骨伤科手术病种护理常规 牵引术后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主动配合。 3.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助医师做好牵引术。 4.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注意护理记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2)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线轴线及牵引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临床中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病情评估】 1、患者评估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生命体征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病前平日所有的或者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时应及时清理,必要时给予吸氧。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低于20ml为休克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3、有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危险。 【护理关键】 1、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精神状态。 2、急性期卧床休息。 3、给予心理支持,排解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 2、躯体移动障碍 (1)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喂饭、帮助患者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恶情绪;营造一种舒适的修养环境和亲情氛围。正确对待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以自制等现象,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和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使用便器,要注意动作轻柔,勿用力过猛。 (3)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床边加护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或其他障碍物;呼叫器应置于床头患者随手可及处;穿防滑的橡胶鞋底;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4)康复护理: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评价和修改;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急性期床上的患肢体位摆放、翻身、床上的上下移动;协助和督促患者早

脑梗塞护理问题及措施(建议收藏)

P1急/慢性意识障碍与脑功能受损有关计划: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逐渐恢复清醒 I1病情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血压 I2休息与安全; I3保持呼吸道通畅; I4生活及饮食护理。 P2躯体活动障碍与脑病变及肢体瘫痪有关 计划:学会正确摆放肢体、躯体活动功能增强; I1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尊重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I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I3安全护理--防止患者摔伤、坠床,给予安全性保护; I4正确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I5床头不宜过高,应以15°~30°为宜。 I61)早期康复干预:重要性、开始时间、训练内容 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指改善住院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康复,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有机地融为一体,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文档交流 2)肢体功能康复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软枕支持) 翻身(患侧卧位最重要)

重视患侧刺激 床上运动训练 Bobath握手 桥式运动 关节被动运动 起坐训练 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行、平衡及ADL 训练) 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I7用药护理: 溶栓抗凝药:严格药物剂量,监测AT和APTT、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和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文档交流 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滴速应慢,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 P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分泌物过多、意识障碍有关 计划:保持呼吸道通畅 I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文档交流 I2、如果病人有痰鸣音,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排痰的方法,

中医骨伤科临床各岗位职责

中医骨伤科各级医生岗位职责 科室临床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根据加强科室管理,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医疗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制定。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职责,认真贯彻执行。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二、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辨证分型 1、初期:损伤后2~3天,肿痛剧烈。 2、中期: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功能障碍 3、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肿胀可消退、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在受伤24小时内,局部可用冷敷,禁热敷。 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临证(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3、临床常用金黄散、活血止痛散等外敷,用以消瘀退肿止痛。敷药时的绷带固定,如红热较明显者,可用以上散剂加醋调配。肿胀者,可用米酒调配。 4、瘀血较重或初起的应慎用按摩,但可以在伤部周围或上下端施以推压、弹筋拨络等手法,促使肿胀消退,解除痉挛。

5、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或邻近部位,以泻法为主,留针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6、固定脊柱、四肢关节发生的较严重的损伤,应以用绢片包扎,作相对固定,必要时应严格卧床。 (三)专科用药护理 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中药汤剂温服。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脑梗死的护理 一、概念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保障,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溶栓治疗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脑缺血,缺氧导致运动功能受损有关 4、有误吸的危险与吞咽困难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与脑缺血导致语言功能障碍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无卧床,吞咽功能障碍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有关 7、便秘与长期卧床,肠里面里面蠕动减少有关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有意识障碍及乔咽困难者予以鼻饲流质。 3、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吞咽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神志淡漠等表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溶栓抗凝治疗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有旋糖酐,静脉滴人速度宦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等。 5、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压疮、感染等并发症。 6、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7、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含脂肪及胆同醇的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戒烟酒。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2、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与自我护理,鼓励患者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静坐。 3、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出现头昏、视物模糊、言语障碍、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7 上肢骨折 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7.1 护埋评估 7.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7.1.2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7.1.3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7.1.4 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7.2 护理要点 7.2.1 一般护理 7.2.1.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7.2.1.2 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7.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7.2.2.1 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7.2.2.2 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7.2.2.3 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7.2.3 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7.2.4 饮食护理 7.2.4.1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7.2.4.2 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7.2.4.3 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7.2.5 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7.2.6 临证(症)施护 7.2.6.1 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

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7.2.6.2 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7.2.6.3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7.2.6.4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3 健康指导 7.3.1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7.3.2 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7.3.3 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7.3.4 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8 下肢骨折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8.1 护理评估 8.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8.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8.1.3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8.1.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8.1.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8.2 护理要点 8.2.1 一般护理 8.2.1.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8.2.1.2 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8.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骨伤科中医疾病医疗管理知识护理_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医疗管理知识护理常规-----------------------作者:

-----------------------日期:

骨伤科中医 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 2013年5月

目录 一、骨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 二、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5) 三、骨伤科病人手术前的准备(备皮) (5) 四、骨折一般护理常规 (8) 五、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 (7) 六、牵引术护理常规 (7) 七、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8) 八、手外伤的护理常规 (9) 九、上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10) 十、下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10) 十一、肋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11) 十二、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2) 十三、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14)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15) 十五、颈椎病护理常规 (16) 十六、脱位护理 (18) 十七、筋伤护理常规 (19) 十八、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法 (19)

一、骨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病人入院后,送到指定房间床位,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制度。 2、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发烧者按规范要求测量。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舌象、脉象、二便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4、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四肢骨折患肢抬高20°—30°,保持肢体在功能位;颈椎骨折抬高床头15°—20°,翻身时头、颈、躯干呈轴线;下肢骨折抬高床尾15°—20°。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做好皮肤护理,详细交接班,并记录。 6、遵医嘱指导下确使用外治药或内服药,观察用药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7、手术患者按骨伤手术常规进行。 8、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注意观察肢体颜色、温度,按时活动肢体,如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形成压迫性溃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缺血性挛缩。 9、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0、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中医骨伤科病历

中医骨伤科病历 【中医骨伤科病历示例】 ××××××中医医院 住院病历记录首页 姓名:刘×× 出生地:四川×× 性别:男常住地址:××市××区××镇××社××号 年龄:40岁单位:无 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 婚况:已婚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08月14日05时00分 职业:驾驶员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身份证号:510523****** 电话:186830***** 发病节气:立秋可靠程度:可靠 入院记录 主诉: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 现病史:患者自诉入院前12小时,因自己所驾驶的汽车与另一辆汽车追尾相撞,伤及右下肢,伤后即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右膝、右踝外伤出血,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异常等。在当地120的帮助下急送当地医院救治,经右膝清创缝合及补液等治疗后(具体治疗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见:神清,痛苦貌,纳眠可,小便可。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史,入院前3年因“右跟骨骨折”曾在北京空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否认输血及输血制品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系统回顾无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身于原籍。近来未到过疫区居住旅行,吸烟(每天约1包)。

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适龄结婚,育有1儿1女,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特殊病史及重大遗传病史。 望闻切诊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痛苦病容,面色苍白无华,目光明亮,双目乏神,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言语有力,语言清晰,呼吸稍浅数,无异常气味。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全腹无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脉滑数。 体格检查 T:37.0? P:82次/分 R:21次/分 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查体欠合作,平车推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双瞳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未及异常分泌物,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整,心率8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异常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叩诊呈鼓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情况见专科情况。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 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 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 线、CT 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 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5.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证(症)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 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三、健康指导 1. 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脑梗塞病人护理常规

精品文档 . 脑梗塞病人护理常规 培训时间:2016年11月17日 参加人员:N1护士主讲人:王娅 一、脑梗塞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二、临床表现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三、护理常规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2、把握溶栓治疗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注意检测有无活动出血,如牙龈和鼻腔粘膜出血,黑便,皮肤青紫和瘀斑。 3、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脑疝发生的先兆,评估肢体瘫痪程度,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备好各种药品和急救设备。 4、给与病人低盐低脂高营养易消化饮食,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5、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番泻叶等。 6、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7、康复期护理 (1)保持肢体功能位;放置足下垂,关节强直,肌肉挛缩。 (2)对于失语的病人给予言语功能训练,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8、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变化,尽量满足病人的正常需要,解除其不良情绪,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体温39℃以上时,每4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测3天平稳后改测1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4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顾虑,安心幷积极配合手术。 3、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戒烟;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根据疾病种类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幷告知其目的。 4、备皮 (1)备皮范围 手部手术:全手,上界肘关节,臂丛麻须包括腋毛。 前臂手术:全手,上界至肩关节,包括腋毛。 肘部手术:上界腋窝,下界全手,包括腋毛。 肩、上臂手术:上界过颈部,下界全手,前后过胸、背中线,包括腋毛。 足部手术:全脚,上界大腿上1/3。 小腿、膝部手术:上界髋关节,下界包括整个肢体。 大腿、髋部手术: 上界平弓肋沿,下界包括整个肢体,前后过躯干中线,并剃阴毛。(2)备皮: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备皮幷保护手术区皮肤,防止刮伤。如皮肤有水泡、过敏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阴经来潮等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6、督促检查或帮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洗头、修剪指(趾)甲、沐浴等。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许护士长:今天我们对31床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查房,由于我们科收住的患者大多数是脑梗塞病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护理患者,故组织此病的护理查房,首先请主管护士介绍一下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林护师:患者女性,陈勺妹,81岁,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诊断:脑梗塞,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小时伴呕吐1次入院,查T36.6℃,P74次/分,R20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言语清楚,伸舌左偏,口角右歪,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心率74次/分,律齐,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门诊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梗塞。入院第三天给予复查头颅CT提示: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出血性脑梗塞(少量出血),遵医嘱予脱水降颅内压,护脑,疏通血管循环,吸氧,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经过6天的治疗及护理,现患者神志清,无诉头晕、头痛和呕吐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2级。根据患者入院情况所收集的资料,提出了如下护理问题:自理缺陷与肢体无力有关;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感知改变与感知觉障碍有关;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潜在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缺乏知识与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有关;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了如下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每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情况,予每1/2小时巡视病房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侧一边,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由护士给 予完成。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协助并指导家属做好患者患肢功能锻炼。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给予每2小时翻身防褥疮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许护士长:以上是主管护士对该患者做了详细的介绍及制订的护理计划措施亦已收效,该病人使用了阿斯匹林,速碧林抗凝剂,在使用抗凝剂中应如何观察及注意事项。陈护士:①我们应观察病人是否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血情况;②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出血情况,经常观察是否有皮下瘀斑瘀点; ③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④长期服用定期查肾功能;⑤年老体弱老年病,尽量避免使用。许护士长:脑梗塞可分为好几种类型,请问实习同学有谁知道脑梗塞的类型及最常见的梗塞部位。实习护生:可分为4类型: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分水岭脑梗塞;③出血性脑梗塞;④多发性脑梗塞。最常见的部位:①颈内动脉系统;②大脑中动脉。许护士长:根据此病人的病情是属于小脑梗塞,请问小脑梗塞有什么特殊症状李护士: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表现为:①右小脑病变—患者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②旧小脑病变—肌张力降低。③新小脑病变—共济失调,脂鼻试验阳性,运动性震颤。许护士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辅助检查,该病人合并有脑出血,应如何做好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姚护士: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①做好急性期基础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取平卧位休息,抬高床头15度以利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流量3L/min,每天更换湿化液,每班更换吸氧管,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②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脑梗塞与脑出血是两个相对立的疾病,当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病程会延长很多,应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后在治疗上就只能是脱水,营养脑细胞,能量合剂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不能采取止血或者抗凝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故而疾病的恢复与病人的意志状态有很大的关系。④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许护士长: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偏瘫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张护士:①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如:指导病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_常规

骨伤科中医 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 2013年5月

目录 一、骨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 二、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5) 三、骨伤科病人手术前的准备(备皮) (5) 四、骨折一般护理常规 (8) 五、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 (7) 六、牵引术护理常规 (7) 七、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8) 八、手外伤的护理常规 (9) 九、上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10) 十、下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10) 十一、肋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11) 十二、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2) 十三、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14)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15) 十五、颈椎病护理常规 (16) 十六、脱位护理 (18) 十七、筋伤护理常规 (19) 十八、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法 (19)

一、骨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病人入院后,送到指定房间床位,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制度。 2、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发烧者按规要求测量。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舌象、脉象、二便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4、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四肢骨折患肢抬高20°—30°,保持肢体在功能位;颈椎骨折抬高床头15°—20°,翻身时头、颈、躯干呈轴线;下肢骨折抬高床尾15°—20°。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做好皮肤护理,详细交接班,并记录。 6、遵医嘱指导下确使用外治药或服药,观察用药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7、手术患者按骨伤手术常规进行。 8、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注意观察肢体颜色、温度,按时活动肢体,如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形成压迫性溃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缺血性挛缩。 9、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0、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常规培训资料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1.执行神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休息指导:a。急性期绝对卧床,去枕 平卧,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b。意识不清,躁动者注意加强防护措施c。注意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d。病情稳定后及早电针治疗,瘫痪肢体给予按摩,做被动运动每日两次。4 、 饮食指导:a。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 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 豆制品,新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b控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c适当饮茶d戒烟酒e吞咽困难者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起病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

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f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物为宜g昏迷者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密切观察意识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体征应立即告知医生 6、用药护理a。低右: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现有发热,荨麻疹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速度控制在40 滴/分b 东菱克栓酶,降纤酶等药物:溶栓治疗前检查病人凝血机制,使用过程中定期复查血象,发现皮疹,皮肤瘀斑等立即报告医生c阿司匹林: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 用,如出现皮肤瘀斑,鼻衄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告诉医生d老年高血压者服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新)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脑梗死(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相关性较大的几个疾病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二、症状体征 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 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 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 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危险。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 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 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 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 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 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 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 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三、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心电图,胸片。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检查结果还有助于病因的判断。 2.特殊检查 (1)头颅CT 头颅CT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脑结构影像检查。在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CT可以发下一些细微的早期缺血改变。 (2)头颅MRI MRI可清晰显示缺血性梗死、脑干和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但对发病几小时内的脑梗死不敏感。 四、并发症 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吞咽困难所致营养不良等。 五、护理措施

骨科常见损伤护理常规

骨科常见损伤护理常规 锁骨部发生的骨折。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1、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1.3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4 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2.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2.2.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2.3 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4 饮食护理 2.4.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4.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2.4.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2.5 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6 辩证施护 2.6.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6.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2.6.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健康指导

3.1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3.2 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3 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3.4 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cm内的骨折。 1、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1.3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4 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2.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2.2.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2.3 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4 饮食护理 2.4.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4.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2.4.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2.5 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6辩证施护 2.6.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6.2患肢前臂石膏固定时,平卧以枕垫起,离床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2.6.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