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野牡丹

野牡丹

野牡丹
野牡丹

野牡丹(灌木)

成果名称中国野牡丹属植物保育研究与开发利用推荐奖种福建

成果名称:中国野牡丹属植物保育研究与开发利用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成果简介:成果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资源收集评价、系统学、传粉生物学、繁殖、育种、栽培应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评价确定了展毛野牡丹等5个种为优先开发利用的种类;结合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重新修订了中国野牡丹属植物分类系统,将中国野牡丹属植物最终修订为8种1变种;探索了中国特有种枝毛野牡丹、毛稔、多花野牡丹的传粉生物学特性,发现限制其传粉的关键因子和野外繁育生殖策略,揭示了毛稔和枝毛野牡丹有性繁殖的关键因素,掌握了枝毛野牡丹种群动态规律;通过种间杂交,成功选育两个新品种'天骄'和'心愿';构建了展毛野牡丹、毛稔、多花野牡丹繁殖、栽培技术体系,并将成果在福建和广东两省推广应用。填补了我国野牡丹属植物基础研究方面的多项空白,推动了野牡丹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成果完成人员名单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1、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新品种名称:心愿 品种权号:20140097 品种权申请日:2013.5.6 2、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新品种名称:天骄 品种权号:20140102 品种权申请日:2013.5.6 推广应用情况:项目成果在海峡(福建)花卉进出口服务有限公司、海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福建省内12家单位得到推广应用,新增产值6575万元,新增利税1303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达到180万元。野牡丹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全国年总产值已达2.5亿元,在福建省和广东省的总产值约1.5亿元,每年新增产值10%以上,预计未来5年可超过3.5亿元。该项目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资源评价、系统学研究、传粉生物学、繁殖、育种、栽培应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填补了我国野牡丹属植物基础研究方面的多项空白,推动了野牡丹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并培

植物学恩格勒(Engler)系统植物分类344

恩格勒(Adolf Engler)被子植物门系统分科 (据1964年第12版,分植物界为17门,其中被子门如下共62目344科) 一、细菌门Bacteriophyta 二、蓝藻门Cyanophyta 三、灰藻门Glaucophyta 四、粘菌门Myxophyta 五、裸藻门Euglenophyta 六、甲藻门Pyrrophyta 七、金藻门Chrysophyta 八、绿藻门Chlorophyta 九、轮藻门Charophyta 十、褐藻门Phaeophyta 十一、红藻门Rhodophyta 十二、菌物门Fungi 十三、地衣门Lichenes 十四、苔藓门Bryophyta 十五、蕨类门Pteridophyta 十六、裸子门Gymnospermae 十七、被子门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现已知10000余属23.5万余种 分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和单子叶植物亚纲(Monocotyledoneae)两纲。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分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和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两亚纲,如下:(I)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1木麻黄目Casuarinales 1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2胡桃目Juglandales 2杨梅科Myricaceae 3胡桃科Juglandaceae 3假橡树目Balanopales 4假橡树科Balanopaceae 4银毛目Leitneriales 5银毛科Leitneriaceae 6 Didymelaceae 5杨柳目Salicales 7杨柳科Salicaceae 6山毛榉目Fa gales 8桦木科 Betulaceae 9山毛榉科 Fagaceae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第 35 卷 第1期
Fujian
Science
&
福建热作科技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l.35 No.1 2010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徐晓新 苏金强 黄阿凤 陈振东* 林秀香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漳州 363001)
摘要:对从福建省内引种的 6 份野牡丹科植物进行物候观测,初步了解了其生物学特征表现和生态适应性,掌握了其季相变 化,为引种栽培提供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省 野牡丹科植物 物候期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10)01—0006—03
物候观测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的一种途 径,对于科研和生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福建 省内引进了 36 份野牡丹、1 份金粟兰和 2 份草珊瑚,种 植于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苗圃,通过 4 年(2004 -2007)的物候观测,初步了解了这些种类的生物学特 征表现和生态适应性,掌握了其季相变化,为引种栽培 提供生物学依据 。以下介绍其中 6 份野牡丹科植物的 物候期观测结果。
[1]
展叶期:树冠上 10%叶片展开,呈平面状。 落叶期:树冠上 10%以上叶片产生离层脱落。 新稍生长期:指新梢生长的总日数。从树冠上 10% 营养芽开放,幼梢生长点明显可见时计算起,至树冠上 10%枝条顶芽形成为止。具多次生长习性的树种,3-5 月抽出的新梢称春梢,6-8 月抽出的新梢称夏梢,9- 10 月抽出的新梢为秋稍。多次生长的树种,新梢生长期 以第一次梢生长开始到最后一次梢顶芽形成的时间计 算。 现蕾期:树冠上出现 10%的花蕾或花序。 始花期:树冠上 10%的花朵完全开放。 盛花期:树冠上 50%的花朵开放。 落花期:90%的花开放。 果实成熟期:树冠上 10%的果实出现黄绿色,少数 类端开裂露出白絮。 1.3 统计分析方法 以各物候期距 1 月 1 日的天数对物候期进行数据转 换后,再进行统计分析。[2]
1 方法与材料
1.1 试验区概况 观测地点在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的内圃和 外圃,位于北纬 24 °38' ,东经 117°31′,海拔 45m,年 平均气温为 21.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12.8℃;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 28.8℃;年平均降雨量 1603.8mm;平均年日照 1804.8h;平均相对湿度 79%; ≥ 10 ℃活动积温 6500~7700℃;无霜期 330 天以上。所 内土壤为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红壤,表层富含有机质,肥 力中等,pH值 5.0~5.5。 1.2 观测方法 结合中国物候观测法的总则和野生花卉各发育时 期观测特征统一的前提下,制定观测表。 1.2.1 观测对像设定 各物种以代号表示,野牡丹以字母 Y 加序号表示, 如:Y1(野牡丹) 、Y3(多花野牡丹) 、Y16(长泰细叶 野牡丹) 、Y20(五峰细叶野牡丹) 、Y21(展毛野牡丹) 、 Y23(银毛野牡丹) 。每份选 6 株,进行定株观测。 1.2.2 观测时间 非花期每周二次,在当天下午进行观察记录,花期 每天观测;因野牡丹是在早上开花的,因此花期在上午 进行观测。 1.2.3 观测项目及标准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4N012) 。 *为通讯作者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 观测的物候数据见表 1。Y23 在引种地试种过程不 结果。 同多数南方植物相同,所引种的野牡丹科植物抽稍 期和展叶期都在 1-4 月份温度回暖时期。其中,Y23 一 年中有两次较明显的抽稍展叶期, 一次是 1-4 月份的春 稍,一次是 8-10 月份夏秋稍。所引种的野牡丹科植物, 花期多数在 5-7 月份;花期多为 1 个多月,盛花期短, 一般只有十几天;单朵花的寿命多数为一天。 2.2 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分析 6 份野牡丹科植物在不同年份的花期平均日期、最 早日期、最晚日期、最早与最晚日期的相差天数和变异
6

野牡丹异型雄蕊的功能分化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2): 174–181 doi: 10.3724/SP.J.1003.2009.08317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402013946.html, —————————————————— 收稿日期: 2008-12-04; 接受日期: 2009-02-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11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17864)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7084)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yqx@https://www.sodocs.net/doc/402013946.html, 野牡丹异型雄蕊的功能分化 路国辉 武文华 王瑞珍 李新亮 王英强*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植物发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摘要: 野牡丹科植物具有形态、大小和颜色显著不同的两种异型雄蕊。关于其异型雄蕊是否具有功能分化还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 )为实验材料, 比较了两种异型雄蕊在传粉过程中的功能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异型雄蕊在形态、花粉量和人工控制实验条件下的结籽数, 以及主要传粉昆虫木蜂(Xylocopa sp.)访花时的行为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说明两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功能分化: 外轮紫色雄蕊中的花粉为后代提供雄配子, 而内轮黄色雄蕊中的花粉则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但两种雄蕊在花粉活性、花粉组织化学成分和结实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表明两者在生理上并没有分化。实验结果还表明, 除花前套袋不结实外, 自交、异交和自然对照都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说明野牡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主动自交及自交不亲和现象, 为兼性异交。 关键词: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花部形态, 花粉, 传粉, 繁育系统 Division of labor of heteromorphic stamens in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Guohui Lu, Wenhua Wu, Ruizhen Wang, Xinliang Li, Yingqiang Wang *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in Guangdong Higher Education,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technology for Plant Development,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Heteranthery in flowers has often been explained by Darwin’s ‘division-of-labor’ hypothesis. In order to test the hypothesis, we examined pollination pattern and the roles of two dimorphism stamens in pol-lination in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this species contains two sets of stamens differing markedly in shape, size and color. We found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numbers of pollen grains, seed sets fol-lowing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with stamens removed and pollinator behaviour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tamen. The anther of purple stamens contained more pollen grains than that of yellow stamens. Carpenter bees (genus species) alighted only on the yellow stamens, and grasped their five anthers. Flowers that had their yellow stamens removed set significantly fewer seeds than intact flowe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seed set of flowers with purple stamens removed and intact flowe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yellow an-thers function to attract pollinators and satisfy the insects’ demand for pollen, and the purple anthers satisfy plant’s need for safe gamete dispersal. However,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ollen viability, histochemistry, or fruit set between anther type, suggesting the lack of physi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ur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also demonstrate the absence of self-pollination and agamospermy in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and that the breeding system is facultative xenogamy. Key words: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floral morphology, pollen, pollination, breeding system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有花植物花部结构的变异远远高于其他器官(Barrett, 2002)。为了繁殖成功, 有花植物进化出各种各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传粉 昆虫, 如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栖息地等。大约有20,000种有花植物仅以花粉作为诱物来吸引昆虫(Michener, 2007; Luo et al., 2008)。这些植物面临

野牡丹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野牡丹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拼音名】Yě Mǔ Dān Zǐ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Melastoma 【别名】豹牙郎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果实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

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通经下乳。主崩漏;痛经;经闭;难产;产后腹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泡酒。 【附方】①治子宫出血:野牡丹子五钱,炒黑煎水服。(《陆川本草》)②治乳稀少:野牡丹干果五钱,或加穿山甲三钱,通草二钱,猪脚一节,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不同野牡丹品种的扦插技术研究

野牡丹科植物为草本、灌木或小乔木。单叶, 对生或轮生,叶片全缘或具锯齿,通常为3~5(7) 基出脉,花两性,常4~5数,花瓣常颜色鲜艳。 我国有25属,160种,25变种,主产西藏至台湾、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1]。近年来,野牡丹科植物因其观赏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引进了大量 野牡丹科的植物,包括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角茎野牡丹(Tibouchina granulosa)、粉苞酸脚杆(Medinilla magnifica)等[2]。野牡丹科植物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扦插、播种和组培,其中扦插作为繁殖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方式而采用最多[9-11]。林秋金等[3]认为,用100mg/L的NAA处理角茎野牡丹的顶部枝条能取得较好的扦插效果,角茎野牡丹的扦插生根率和扦插时间有关。刘秀香在对细叶野牡丹的扦插研究中发现,春季使用顶部枝条和红壤∶谷壳灰=4∶1的基质,为扦插细叶野牡丹的最 Vol.39熏No.5 2019年5月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第39卷第5期May.2019 不同野牡丹品种的扦插技术研究① 罗帅1)②刘晓洲1)王永淇1)赵阳阳1) 谭广文1)周仁超2)李子华1)③ (1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曰 2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以野牡丹新品种‘天骄’、‘超群’、‘心愿’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对3个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泥炭作为基质对3个品种的扦插效果最佳。适用于‘天骄’、‘超群’、‘云彩’3种野牡丹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分别是使用500mg/L IBA、500 mg/L ABT和200mg/L ABT浸泡插穗15min。 关键词野牡丹;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S566.1;S14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5.007 The Differences in Rooting of Melastoma L.Varities Cuttings LUO Shuai1)LIU Xiaozhou1)WANG Yongqi1)ZHAO Yangyang1) TAN Guangwen1)ZHOU Renchao2)LI Zihua1)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Guangzhou,Guangdong510600; School of Life Scienc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 Abstract Semi-lignified branches of Melastoma cultivars'Tianjiao','Chaoqun'and'Xinyuan'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rooting of their cutting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at was the best substrate and that the best treatments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for'Tianjiao','Chaoqun'and'Xinyuan'were500 mg/L IBA,500mg/L ABT and200mg/L ABT,respectively,with which cuttings were soaked for15 mins. Keywords Melastoma L.;cuttage;substrate;plant growth regulators ①基金项目:广州市越秀区瞪羚企业专项“泛热带地区野牡丹科种质资源收集及野牡丹属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示范” (No.2018-GX-001)。 收稿日期:2019-04-08;编辑部E-mail:rdnk@https://www.sodocs.net/doc/402013946.html,;编辑:白净;排版:白净。 ②罗帅(1993~),男,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1013873725@https://www.sodocs.net/doc/402013946.html,。 ③通讯作者:李子华(1983~),男,学士,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花卉与景观设计,E-mail:155044075@qq. com。 30 --

(整理)小时候吃过的野生植物

家乡可食用植物 1.稔仔 中文学名:桃金娘 拉丁文:Rhodomyrtus tomentosa 科属:桃金娘科、桃金娘属 灌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离基三出脉,直达先端且相结合,网脉明显;花有长梗,常单生,紫红色;花瓣5,倒卵形;浆果卵状壶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 食用: ①直接食用果实:果实为浆果,每年七月末至九月下旬成熟,成熟时红色或者紫黑色,手指般大小,成熟时果肉红色,味甘。直接采摘,洗净,去皮,即可食用。 ②果实泡酒:采摘果色为红色的果实(果实已成熟),洗净,暴晒至干,清蒸。选用38度以上的白酒对其进行浸泡,因个人口味,可适当加入枸杞子、桂圆、红枣等,浸泡半年以上即可饮用,浸泡时间越长,味越香醇。

2.捻地稔 中文学名:地菍 拉丁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科属:野牡丹科、野牡丹属 小灌木;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通常仅边缘被糙伏毛,有时基出脉行间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仅沿基部脉上被极疏糙伏毛,侧脉互相平行;叶柄被糙伏毛。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通常较叶小;花梗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具缘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被疏糙伏毛,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顶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果坛状球状,平截,近顶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宿存萼被疏糙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