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什么是周长》教学课例

《什么是周长》教学课例

《什么是周长》教学课例
《什么是周长》教学课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课例

张店乡岳楼小学马京国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内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

教学重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

教学环节

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页图片上的内容,解

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

悉的树叶的外形。

2、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

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

试。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

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

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

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

测量。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

小蚂蚁沿着树叶的的边缘爬一周,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1、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2、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

(a )课桌面的边线。 (b )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让学生通过小蚂蚁爬树叶感知什么是周长

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展现所学习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再一次温故刚刚学过的知识。

教学过程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

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45页第1题:

(2)量一量;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

边线。再计算:

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

长。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作业

设计

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课堂实录〕

师:今天,图形家族的几个朋友一直在争吵不停,三角形说:“我的这条边最长,我的周长长。”长方形不服气的说:“我有4条边,比你多一条,我的周长最长了。”梯形更不服输,说:“我的这条边也很长,而且我也有四条边,周长应该我最长。”他们在争吵什么?

生:谁的周长长?

师: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生:愿意。

师: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先弄明白?(板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个问题,再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感知、理解“一周”

活动一:描一描,说一说

⑴描一描

师:课外大家收集了一些飘落的树叶,想不想把这美丽的形状画在纸上,听清要求:在本上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⑵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生:我是从这一点开始描,然后沿着边一直描,到这一点结束。

师:我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了起点。谁也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我是从树叶的尖这一点开始,沿着边描,又到这点结束。

师:看来,大家都是从起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活动二:找一找,摸一摸

师:课桌面的一周,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

(生摸)

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摸完坐直)

活动三:做裁判

师:请你来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蚂蚁贝贝、豆豆、乐乐谁在规定时间内爬过的是它们所爬树叶的一周呢?

生:乐乐。

师:为什么不选豆豆呢?

生:豆豆不是沿着边线爬的。

师:贝贝呢?

生:贝贝沿着边线爬没有回到起点,不到一周。

师:看来,只有小蚂蚁乐乐是由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

2、感知周长的概念

⑴揭示树叶的周长

师:这个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生1: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生2:树叶的大小不一样,走的长度不一样。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

其次,我为学生创设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我让学生选——选班级物品摸周长;选身体部位摸周长;选喜欢的方法量周长。选一选活动,能让每一位学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前面摸桶、摸小黑板,再张扬个性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或愉悦,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

心。

再次,好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合作与交流。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两次“量一量”,一量树叶的周长,二量同学腰围。学生自己量树叶的周长,可有的同学觉得两只手不够用,主动请求同桌的帮忙。他们是那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这样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得到高度发展。他们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即使学困生也不感到困难,轻松学会了“周长”。

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专家点评〕马全民(张店乡骨干教师)

前几天,听了马京国老师所上的《认识周长》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让学生根据公园平面图初步感知“一

周边线”;再借助游泳池和数学书封面进一步感知“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接着由游泳池和数学书封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这样设计,从生活中的实物着手,先形象地感知生活中的“周长”,再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认识数学中抽象的“周长”,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数学—生活”的设计,把形象与抽象形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二、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中,吴老师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次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组织学生探究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二次是在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组织学生探索树叶和神奇宝贝卡的周长求法。两次探究活动,吴老师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介解决教学难点。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介,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下来,反馈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本课教学中,马老师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部分学生的测量时的照片,在交流时展示、播放。从而使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测量方法的优化也有了充分的保证。

总之,马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初步认识周长,并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周长。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效果显著。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主动参与,实践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应以信息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为基础,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 两种回音: 《规则的图形》一课,是以Windows画图中的画矩形、画椭圆为中心的实践操作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会矩形、椭圆的使用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挖掘内容深处的能力,目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探索、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我是这样设计进行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出示电脑绘制的《我的学校》图片。 师:同学们,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张图很美。 生2:大门和楼梯画得很形象。 3:还有一个个的窗户看上去很明亮。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相信通过画图软件你们也可以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共同合作,绘制我们的学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画法是最有效? (学习小组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读着书上的步骤,有的动起鼠标,气氛积极浓厚) 师:哪一个学习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 生1:我觉得窗户的形状是矩形,所以我选择矩形绘制了这么多个窗户。 生2:我用椭圆画了屋顶,然后把下方的边擦除了。 生3:我画的窗户是蓝色的。 师:告诉大家,你的蓝色窗户是怎么画的呢? 生3:我是这样画的:我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就画了一个矩形,接着填上色颜料。 师:你的方法不错,谁还有别的方法吗?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 (一位学生在教师机上演示)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生1:原来选择第二种矩形就有颜色了。 生2:我发现了,第一种是没有颜色的矩形框,第二种是有颜色的。难怪我刚才画的窗户没有颜色呢! 生3:我还知道,画椭圆时也可以选择第二种就可以有颜色了,我要给我的屋顶涂青色。 师:同学们,你们会发现,会实践,这样做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赶快把各种图形拼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吧!相信动起你们的手,美丽的学校很快就会出现。 三点思考: 1、兴趣是通往学习的大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词语,会写“度”''泼”“炮”三个生字; 2.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人们的行为表现中感受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3.借助动词说说泼水节的隆重场面。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感受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教学难点:借助动词说说泼水节的隆重场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过春节的事儿。 2.介绍苗族、水族、哈尼族、独龙族的新年。 (―)情系新年,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傣族的泼水节有关。 2.出示课题中的两个生字“忘” “泼”。交流自己的发现。 (1)做泼水的动作。 (2)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水把头发都泼湿了。) (3)教师范写“泼”(三点水,长乂瘦,要给发字让让路。左窄右宽放放好,最后一点不要漏。)学生练写。评价。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忘”。 4.指名读课题,齐读。注意“的”读得乂轻乂短。 5.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说文解字,聊“泼水节”。 1?初读课文。过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拿出课文纸,大声读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儿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银碗柏树枝 周总理笑容满面祝福健康长寿 (1)指名分别读三排词语。 (2)字理识记“族”。 (3)出示其中的四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笑容满面(指名表情理解) 一年一度(联系学校生活理解) 健康长寿(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个词?课件出示寿星,老人) (4)出示表示泼水节中事物的词语。学习生字“碗”。 (□)为什么要用银碗蘸了清水向人民泼洒呢?(课件播放微课) 3.齐读词语。 4.解惑: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你从哪儿知道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后半句很长,指名读通顺。指名交流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三)迎周总理,读句悟情。 1.交流这个泼水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句子一: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交流“敲起象脚鼓”。 ①(板书:敲起,课件出示“敲”)教师解说:左边是高高的城墙,右边一只手拿着武器防御前来入侵的敌人,就是“敲”。现在我们会说“敲”什么? ②这里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赶来”。“赶”与“走”区分,读句子。 ③小结: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用的真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们圈出来。 (2)交流“四面八方”。 ①理解“四面八方”。人们可能是从哪里赶来的? ②过渡:人们纷纷从寨子里,坪坝里,从各个地方赶来。很多人在天还没亮就打着火把出发了,走了好儿个小时才赶到。齐读句子。 句子二: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 1.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 2.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平时所学的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3.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十分有趣,很多三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分析]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练好指法?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通过玩一些flash小游戏,认识自己一双手,并熟悉熟悉键盘字母排列 电脑游戏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让同学们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但同学们不能沉迷于其中,它只是我们学习电脑知识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让他们去比一比和赛一赛,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来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进入学生的潜意识。 2.多种软件,丰富练习形式 熟悉了键盘字母排列,知道了各手指的分工,手指的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为练好指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真正熟练使用正确的指法、达到盲打的程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沙后所小学 刘桂明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评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评析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概念 1、信息技术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与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从以上信息技术的定义出发,可以做如下理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凡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信息处理和加工中的问题的一切技术(包括实际的应用和理论上的方法、技巧)都可以归属于信息技术。简单地说,还可以理解为:凡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作用的极大发挥是在计算机诞生后开始的。几千年前发明的指南针、烽火台、印刷术、纸张,18世纪的光学望远镜,19世纪的电报和电话等,这些推动社会与文明进步的事物虽然都是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但是使信息产生质的飞跃,使人类迈进信息社会的还是现代信息技术。因此,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指现代信息技术,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等。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意为:"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卓刀泉小学:李娟 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 2.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平时所学的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3.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十分有趣,很多三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练好指法?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如下几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通过玩一些flash小游戏,认识自己一双手,并熟悉熟悉键盘字母排列。 电脑游戏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让同学们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但同学们不能沉迷于其中,它只是我们学习电脑知识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让他们去比一比和赛一赛,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来丰富课堂教学。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进入学生的潜意识。 2.多种软件,丰富练习形式 熟悉了键盘字母排列,知道了各手指的分工,手指的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为练好指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真正熟练使用正确的指法、达到盲打的程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抗击禽流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防止家禽中病;“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等荣誉称号。 通过这堂课的几个步骤的反思,学习键盘指法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教师一味强调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

【部优】《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词语,会写“度”“泼”“炮”三个生字; 2.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人们的行为表现中感受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3.借助动词说说泼水节的隆重场面。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感受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教学难点:借助动词说说泼水节的隆重场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过春节的事儿。 2.介绍苗族、水族、哈尼族、独龙族的新年。 (一)情系新年,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傣族的泼水节有关。 2.出示课题中的两个生字“忘”“泼”。交流自己的发现。 (1)做泼水的动作。 (2)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水把头发都泼湿了。) (3)教师范写“泼”(三点水,长又瘦,要给发字让让路。左窄右宽放放好,最后一点不要漏。)学生练写。评价。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忘”。 4.指名读课题,齐读。注意“的”读得又轻又短。 5.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说文解字,聊“泼水节”。 1.初读课文。过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拿出课文纸,大声读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银碗柏树枝 周总理笑容满面祝福健康长寿 (1)指名分别读三排词语。 (2)字理识记“族”。 (3)出示其中的四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笑容满面(指名表情理解) 一年一度(联系学校生活理解) 健康长寿(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个词?课件出示寿星,老人) (4)出示表示泼水节中事物的词语。学习生字“碗”。 (5)为什么要用银碗蘸了清水向人民泼洒呢?(课件播放微课) 3.齐读词语。 4.解惑: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你从哪儿知道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后半句很长,指名读通顺。指名交流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三)迎周总理,读句悟情。 1.交流这个泼水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句子一: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交流“敲起象脚鼓”。 ①(板书:敲起,课件出示“敲”)教师解说:左边是高高的城墙,右边一只手拿着武器防御前来入侵的敌人,就是“敲”。现在我们会说“敲”什么? ②这里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赶来”。“赶”与“走”区分,读句子。 ③小结: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用的真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们圈出来。 (2)交流“四面八方”。 ①理解“四面八方”。人们可能是从哪里赶来的? ②过渡:人们纷纷从寨子里,坪坝里,从各个地方赶来。很多人在天还没亮就打着火把出发了,走了好几个小时才赶到。齐读句子。 句子二: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沈耘(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高级教师)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泼水节热烈的场面。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洗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doc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走进PowerPoint》 ————运动会真精彩 【教材分析】 在PowerPoint这一单元中,之前已经教学了《走进PowerPoint》和《编辑演示文稿》两课的内容,学生们对于进入和退出程序、插入新幻灯片、选择幻灯片版式、插入艺术字和剪贴画等操作已基本掌握。 此课教材中的例题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可“实践园”中的“我们的运动会”恰好跟学校近期开展的一年一度校运动会相吻合,为改变以往单纯为了学技术而学技术,教师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做文章。 【课前准备】 在校运动会之前,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运动会中参加的项目或其它的辅助性工作,把学生分好小组,让每组学生带上数码相机,互相记录下参赛的场景及比赛的精彩瞬间,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提前安排好家长、班主任或信息老师协助完成,务必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尤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及记录下参赛的流程、师生的分工、比赛的项目以及拍摄的技巧等等。运动会后,信息教师及时让小组长们把数码照片收集起来,简单处理、分门别类放好后,拷贝至每位学生的学生机中或上传至服务器中设为共享,以备上课使用。【设计意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是使幻灯片出彩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幻灯片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就是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积极获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之前的WORD 和EXCEL的教学中,插入图片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在操作上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会太大,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幻灯片中的内容必须观看“放映”的效果来判断制作的优劣,让学生通过自己展示讲解作品来体会其中分寸的把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幻灯片制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团结协作的能力。 4.创新与行为 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注意对比,教 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例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杭州美食知多少》教学课例 金华市婺城区东市街小学黄胜波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江省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2课,本课内容所在单元是“小小编辑”单元,单元训练目标着重通过围绕“赞美西湖”的主题编写一份报刊,培养学生的WORD文档编辑能力,审美能力。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word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文本的复制、粘贴,文本格式的设置等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将多个word文档中的文字通过复制和粘贴,在新的word文档中制作成一份小报。本课用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撑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操作和应用有一个提升。本课内容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课程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基于这一理念,对本课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利用“猪八戒开餐厅”的情境,将“杭州美食”换成了学生更加熟悉的金华美食和名菜。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与同学交流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自己制作一份作品的渴望。教学时要充分抓作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在交流中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文件夹结构,能通过“我的电脑”浏览Word文档。 (2)进一步掌握文本的复制、粘贴,文本格式的设置方法;能正确合理的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3)能打开多个word文档,把其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一个新的Word 文档中制作成一份小报;并初步进行美化。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家乡的美食,感受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编辑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文本的复制、粘贴,文本格式的设置方法。 难点:1.在不同窗口之间复制、粘贴;2.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五)教学准备 1、学习材料:美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2、软件设备等:多媒体教学电子教室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新朋友,看一看是谁吧!(出示猪八戒图片)猪八戒想在我们金华开一家餐厅,他已经找好了店面。同学们帮猪八戒想一想,想要餐厅生意兴隆,他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做广告、特色菜) (2)黄老师听说猪八戒要开餐厅,马上帮他到网上找了许多金华人喜欢吃的菜。黄老师把这些菜的图片和文字,放在这个位置D:\金华美食。你能找到它们吗?(请1名学生示范如何打开这些图片和文字。)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猪八戒要开餐厅了,这可是一件大事。他决定选其中的三样菜作为自己的招牌菜来招待顾客。请同学们到自己电脑的相同位置找一找有没有这些图片和文字。你觉得他选哪三样菜作为招牌菜,肯定会受顾客的欢迎。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及反思 ■课题 :下载图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2)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3)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过程与方法(1)以教师演示讲授、引导启发和学生讨论尝试、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会利用百度网站下载图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运用具有搜索功能的网站收集图片资源。(2)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3)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通过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建立生活与信息的桥梁,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教学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教师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准备制作“下载图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刚才看的图片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人物啊,你喜欢看吗?师:老师也喜欢看。(出示一张没有“懒羊羊”图片)师:图片中少了谁?这次懒羊羊又跑到哪儿去了呢?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出示一张美羊羊的图片。 1、新建与重命名文件夹师:美羊羊想为懒羊羊新建一个家,你们愿意帮忙吗?出示: l 任务一:在“我的电脑”-D盘里新建一个文件名为“小问号”的文件夹。 l 任务二:把“小问号”文件夹重命名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doc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于春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3.图文对照,能分辨并积累文中描写周总理的句子。 4.学写“炮”“穿”“令”“向”四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傣族人民非常爱水。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键康。你们看,一群水宝宝在热烈欢迎你们呢! 出示词语 民族敲起龙舟驶过笑容象脚鼓一年一度 铺成盛满银碗祝福踩着柏树枝健康长寿 (2)谁来跟它们打打招呼?每个词语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2.切入课题。 每年,当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师板书) 师:课文中所描写的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同欢度他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二、体会“特别”心情 1.默读课文。 傣族的泼水节,一年一度,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非比寻常呢?请同学们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 2.体会“特别”高兴 (1)指生说。 (2)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再说一说。 (3)“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放到句中说一说,(非常、十分、好、真) 三、感受盛情欢迎场面 1.自读圈画 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2.交流点拨。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赶来方了。 ①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你读懂什么了?(想要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人特别多,来自四面八方) ②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呢?为什么呢?(“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本来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更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 指导朗读,读出人民兴奋急切的心情。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风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抓住“地毯”,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②这是一个比喻,生动形象,从而了解到傣族人民撒花瓣的独特迎客方式,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3)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②联系我们最近诵读的《笠翁对韵》,你发现了什么? (4)句子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①从“欢呼”这个词看出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观摩课总结(精选.)

2017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 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小结 “平板、手机、互动、远程、云桌面……各种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让全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11月28日—12月1日,在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唯一一项现场课竞赛—2017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上,来自全区中小学校144名参赛教师用3天的时间“晒”出了144节精心准备的互动课堂,向前来观摩的近2000名教师、50名评委展示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等10个学科深度融合的应用成果。 在观摩数学课中,有两节课我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一节是南宁二中的数学课“函数Bx =”的周期,这本是课本 Ax sin+ y cos 上没有的内容,但是这节课通过计算、猜想、验证、总结,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等。深刻的讨论了这种函数的周期,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几何画板用来验证学生的猜想,简单方便。 另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课是“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运用信息技术让立体图形变得很直观,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到了、希沃软件、智能黑板等一体机的模式,但是也没忘了这是一节数学课,而不是一节信息技术

科。对于数学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也做到了。所有的好课在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观摩课后,听课老师们的开展了评课议课的活动,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品质。 最后,观摩活动圆满结束,我更加的深刻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是符合教育改革未来走向的。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媒体,并灵活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的高中数学语课堂才能更加的灵动,才能求得最佳“教”和“学”的效果。 “平板、手机、互动、远程、云桌面……各种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让全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11月28日—12月1日,在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唯一一项现场课竞赛

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 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 【教学设计】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是四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PowerPoint的制作技巧,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利用“对抗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会发现配有音画效果的朗诵显得更好一些,从而产生制作这样的作品的欲望。 二、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制作配乐古诗所需的工作,明确本课所学内容——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在其中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加深理解和印象。 四、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五、作品展示(互相点评)。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对抗赛,行不行? 生:行。 师:比什么呢?比朗诵古诗! 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请两位同学来朗诵古诗。) 师:该轮到我了,我可有绝招。(教师配合制作好了的《望天门山》课件来朗诵。)怎么样,我和他们谁朗诵得更好? 生:老师的好,因为老师的朗诵有音乐、有配画。(可能有的同学会指出比赛不公平,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的作品来配合,他们就可以超过老师。)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个这样的作品,然后我们再来一次对抗赛,看同学们能不能超过老师? 生:想! 师:好,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配乐古诗的制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选好古诗;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设置动画;分工合作等。 师:选古诗、理解意境、插入图片我们已经在前几节课学会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想怎么学呢?是想自己学还是由我来教? 生:自己学。 师:你们想怎么学呢? 生:我们小组研究学习;我们看书来学习;我们上网看看网上有没有资料……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老师还在古诗网在线学习栏目中为同学们准备了“在线学习”栏目,有信心的同学可以下载网上的实例分析来学习,也可以看网上的电子图书来学习,还可以看“跟我做”中的教学录像片来学习。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吧。别忘了老师也是你们的好帮手。开始学习吧。 (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学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能说说怎么学的吗? 生:我是通过下载实例分析学会的;我是看书学会的;我是看电子图书学会的;我是看“跟我做”中的教学录像学会的…… 师:既然你们都学会了,我想检验一下你们是不是真地学会了。出一个小实例考考你们。老师在制作这个作品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如:声音不能背景播放;古诗的出现顺序不对;诗句不能自动出现等。谁愿意帮我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印象。) (学生解决教师准备的一个个小难题。)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地学会了。刚才你们说要“分工合作”来制作,现在就分分工吧。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PPT部分)

走进powerpoint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会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 的方法。 2、初步认识powerpoint的窗口及其主要功能。 3、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设置格式的方法,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 4、掌握放映幻灯片的方法。 5、掌握标题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6、知道powerpoint是一种用于展示、汇报的工具软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标题幻灯片的制作及放映。 2、难点:幻灯片的文本编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一个演示文稿,让学生观看,看完之后问学生有什么想法,想不想也学着做呢?那么这个学期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演示文稿。揭示课题:走进powerpoint 二、新授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1:启动powerpoint 如何打开powerpoint,提示和打开word的方法相似。 (1)学生看书自学 (2)尝试操作 (3)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适当指导 任务2:认识powerpoint的窗口 知识迁移 Powerpoint的窗口界面与word窗口界面相似,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说一说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并说出和word窗口不同的地方。 学生自主学习 并说出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 尝试操作一下“探究园” 交流学习探究园的体会 任务3:制作标题幻灯片 学生尝试制作标题幻灯片 看书自学或者小组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操作步骤 步骤(1)在“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框内单击,输入文字“我的兴趣爱好”,设置字体

(2)在“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框内单击,输入文字“作者”,设置字体。 任务4:放映幻灯片 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可以预览作品的放映效果,如何播放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 试一试:单击“幻灯片放映”按钮来放映幻灯片。 学生尝试放映幻灯片 任务5:退出powerpoint 请同学尝试操作,注意知道迁移,和word的退出方法相似。 学生尝试退出powerpoint。 师请同学上台演示如何退出powerpoint并说。 步骤: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2)在“保存位置”框中选择文件夹。 (3)在对话框的“文件名”框中输入名“我的爱好”,单击“保存”按钮。 (4)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学生再次尝试操作 三、练习 完成“实践园”中的练习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学会了制作标题幻灯片以及如何去播放幻灯片,powerpoint窗口和word窗口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的迁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