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浅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浅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随着当今汉语热潮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就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便应运而生。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当今汉语热潮不断升温的情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块。它的教学模块大致分为四种方式:即口语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和文化教学。现如今,口语、语法和汉字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而对于文化教学而言,各方学者所持有的意见却各不相同。因此,就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就成为各学者争论的焦点。 外国人学习语言,主要是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而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任何一门语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必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定需要对文化进行学习,而语言与文化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对留学生进行本地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脱离不了对相应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等文化的教学。但在文化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研究教材文本,完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教材文本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教学的模本。对外汉语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展现中华的文化。首先,直接呈现方式,即通过介绍文化方面的话题,向留学生直面的叙述文化内容;其次,间接呈现方式,即文化内容包含于文本的词语、句子和语段之中,并不是直接的叙述;最后,潜在的呈现方式,即深藏在文本的深处,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方可呈现,如文本内容的深层涵义和思维方式等特征。 目前,本校所使用的教材为《新实用汉语教程》,基本上每篇课文后,都有英文或俄语注释,对于文化内容的介绍比较详尽、全面,但是课文中的文化因素则比较零散。而且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导入方式主要有:课文、练习题、课后注释(包括英文注释和中文注释)、图片、照片、表格等几种,教材关于文化方面的欠缺,还需要老师的积极补充。据统计,教师传授文化方面的内容,教材中已有的仅占37%,60%以上是老师自己补充。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3》第31课中国人叫她“母亲河”课文中融入了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最高的山峰,中国的第一大河,黄山的景色以及黄山上的“迎客松”。以此为点进行辐射延伸。中国拥有23个省、四个直辖市、五个自治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地域辽阔,祖国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08.10(下旬刊)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褚一亭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0-086-02 “文化”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对文化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种类型,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我们一般说的“文化”,大多也是指精神文化。 根据这一定义,语言属于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社会惯例,言语行为也是人们的一种社会行为。而且语言对人们的言语行为具有制约性,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惯例,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指责和干预。这正是制度文化的主要特征。此外,语言也是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反映,受到精神文化的制约。因此,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反映其他文化面貌的镜子,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 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都可以从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找到根据。语言中的这些文化因素,广泛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历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来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摩擦也日益增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更加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如何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应是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因此,无论在传统的语言教学领域,还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文化教学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相应地,要学好汉语,也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国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是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下面,我就将对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深刻反映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中西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西语言的巨大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之传授给汉语学习者,使之理解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因素,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效应降到最低。 例如,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长期存在,使中国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特别看重家族、人际关系。这反映到语言上,就形成了汉语中划分极为细致的亲属称谓系统。以英文为例,英文中的“A U N T”一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就有“姑姑、婶婶、姨妈、舅妈、伯母、阿姨”等与之对应,方言中的表述则更为丰富。而西方由于对家庭、人际关系较之中国看得淡薄,家庭成员较少,因此表现在称谓上也比较简单。初学汉语者,在面对汉语中如此丰富的表达时,难免会产生无法理解的情况。因此,在讲解这些亲属称谓词时,对外汉语教师就需要向学生讲述清楚中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应着重区分各个称谓的不同之处和用法,以免学生出现误用。 又如,在西方的语言中,常常用狗来比喻忠实的朋友和可爱的少女。而在汉语中,用狗来比喻人时,一般都是贬义。这种差异显然跟中西的不同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人养狗主要用于看家护院,而看家狗对主人很温顺,对陌生人则很凶狠。所以中文中有“狗奴才”、“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词语,并继而衍生出诸如“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等词。对于对狗怀有好感的西方人,对这些词语往往不能理解,甚至产生误会,认为中国人对动物不友好。又如日语中用“乌龟”象征长寿,而汉语中“乌龟”是骂人的话。在这种时候,对外汉语教师也有责任对这种观念进行纠正,为学生讲解汉语中“狗”这一意象的丰富文化内涵,告诉学生在中国文化中狗的本来意义就是忠诚,上述现象只是这一本义的衍生和极端化发展,在汉语中也不乏“狗不嫌家贫”这样的正面表述。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是“四灵”之一,地位崇高。 由此可见,文化教学对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汉语中的一些特有现象极为重要,只有充分体会到这些语言要素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学习者在日常交际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二、专门性文化教学与交际性文化教学相结合 文化本身是一个自足的完整体系,同时鉴于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单独开设一门中国文化课程,由专门的教师,系统地向汉语学习者讲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授课的时候,要时刻牢记授课的具体对象,因此,不能像向中国学生讲解中国文化一般深入具体,对很多问题只需要介绍最基本的事实即可,在专门问题上,不需要挖掘过深。这一方面限于教学时间的有限—— —文化教学毕竟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又要力求做到内容广泛,多科综合,除了讲授学生较为感兴趣和了解较多的历史、思想、文学之外,对于他们不甚熟悉的科技、建筑和工艺等方面也要多方涉及,使其得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另外,因为授课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区,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因此,在讲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将每个时期的中国文化情况与世界的情况做些比较,帮助学生把中国文化的发展放在世界史的透视之中,形成一种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同时,由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之中。如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词,道谢与道歉方面的特殊性,就只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体现。例如,中国人在宴请时,无论菜肴多么丰富,总习惯说“没什么好菜,没什么像样的菜!”之类的客套话;受到他人称赞时,总会说“哪里,哪里!”这些礼貌用语,常常会引起外国人的误解,被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敬和缺乏自信的表现,这就需要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得到解释和训练,使汉语学习者理解并习惯汉语中的类似表述,并学会在交际中自觉运用。又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历来是重点,也是难点。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歇后语等等,它们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构成的“语言块”,其中既沉淀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又凝聚了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如 语文教学86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1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璀璨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及周边的国家。今日我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的交流也日趋紧密。汉语不仅仅是使用者最多的母语,而且是很多外国友人去学习和想要学习的语言。学习汉语目前成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这股“汉语热”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热”。对外汉语教学承担着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所以在对外汉语热的背景下,对外汉语的教学显得很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末《周礼》及秦汉之初《礼记》中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国学习汉语,则始于汉代(“匈奴遣子入学”) ,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这都指来华学习。 日语,韩语都是从汉语发展而来,然而汉语的某些表达并不适合于日语,韩语。这是 因为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学习一种语言,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民族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区别自然又造成了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要想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否则就很难掌握这一语言。而对于像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极大,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不准确把握有关语言的文化 内涵及相关的社会习俗背景,就很难掌握汉语的精髓,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汉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作为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产物,其实在记录语言、传递概念的同时,也记录和传载了种种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汉字在其形义之间、音义之间,以及意义变异的联系中,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因此,对外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分,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因它记录的词(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构形时选择什么形象,采用哪些物件组合,或者要受到造字者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因而,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中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将这些隐藏在汉字背后的造字理据与汉字文化揭示出来,不仅能增加汉字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加深留学生对汉字的进一步认识,同进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汉字并了解中华文化。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对外汉字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结合呢?运用字理识字

浅析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浅析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一、“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寄居所。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说文解字》中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尔雅·翼·释龙》则提道:“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见龙是多种动物的合体,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并不是现实中的某种动物。封建社会龙成了帝王的象征,据记载,最早穿龙袍的帝王是周天子,宋代以后服饰上有关龙纹的限制越来越多,到明代龙纹已经被皇家所垄断。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因而龙也就成为封建集权帝王统治的象征。到现在,龙已经是中华民族的符号,“龙的传人”已经响彻世界各地。 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及中外对比 看过国外大片的人会了解西方的龙和中国的龙是不一样的。西方的龙更像是喷火的恶魔,是邪恶的象征。西方的dragon在基督教的《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述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因而在西方,龙总是与邪恶等同。 对龙的态度不同实质上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也引起了跨文化中关于龙与dragon互译的问题。无论是一些正式的外交场合还是民间交流,人们总习惯把中国的龙译为dragon,这也引起了一些国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把中国龙翻译为dragon,有损中国的形象,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的确对于一些不了解中国的国家和民众来说,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而中国人却是“龙的传人”,这不免会对中国有所误解,不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树立。 三、中国龙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及教学建议 中国文化中充斥着龙的因素。在中国姓氏中,以龙为名的不胜枚举,像李小龙、成龙更是响彻世界的“龙的传人”。在中国的地名中,以龙为名的就更多了。总之,“龙”是学习汉语乃至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恰当有效地为学生介绍以龙文化为代表的汉语呢? 1.直接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种方法叫直接法,就是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做动作等方式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学会某个生词。教师在讲解龙文化时,可以直接展示中国龙的形象,通过简单的动画及视频向学生介绍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在初级阶段,可以通过讲授一些关于龙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中高级阶段,则可以适当讲解有关龙的成语歇后语的意义,让学生彻底了解龙在中国的特殊含义。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b737791.html,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作者:徐青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8年第06期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不同民族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语词的理解上就会存在偏差,这就给语词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语言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语言教学;对外汉语;语词;文化内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一般而言,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汉语的语音、语词、语法等,较少涉及汉语言当中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同文化传授结合起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一个特性。有语言学家将文化教学称为语言教学的第五维面,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表达意义的一种工具,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着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次局部地前进或倒退,我们从语言中可以识辨出每一种文化状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往往体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不同民族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语词的理解上就会存在偏差,这就给语词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月亮”一词,中国人往往联想到“思乡”,其感情基调是忧郁的、伤感的;而西方人则常常想到“蜜月”,其感情色彩是温柔的、甜蜜的。这样的具有文化差异的语词在汉语中非常多,具体有以下类别。 一、能够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独有词汇 能够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独有词汇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词,主要包括:1.反映汉民族特有文化的节日词汇,如中秋、寒食、春节、端午等指称民族传统节日的语词,蕴涵着浓厚的文化特色;2.汉民族的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所特有的人物词汇,如孟姜女、曹操、关羽、穆桂英、林黛玉等,这些词汇往往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譬如“曹操”可代指乱世奸雄,“林黛玉”可代指多愁善感的女子;3.指称汉民族传统食物的词汇,如饺子、豆腐、粽子、麻花等,而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的语言存在着这些语词的缺失现象;4.反映汉民族独有的政治、经济和意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摘要]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技能专业术语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所以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否则要学好汉语是不可能的。 一、树立文化习得意识,运用文化语言观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工具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使人们只注意对语言系统内部组织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忽视了对制约工具使用的外部因素的学习和研究。其结果是:使语言学习者只能学到静态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学到运用语言的知识;使他们只能了解语言符号的语言意义,而不能真正把握言语的语用意义。“文化语言观”是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强调,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注意考虑语言以外的行为和各种环境,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二、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文化里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和记载。如其中一种是《易经·系辞》上有关八卦产生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者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在“仰天”“俯地”以及观察天地之间万物后,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讨论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语言、国家、民族人士之间的交际,这种因语言不同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集中出现在汉语母语者(如:对外汉语教师)和非汉语母语者(如:留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及教学过程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教学中,应当注重当代中国交际文化,尤其是语言交际文化。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对中华文化进行有筛选的介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语言学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大体上是: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的,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甚至决定着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脱离了语言,文化就无法实现,脱离了文化,语言就成了空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有语言教学,又要有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不是语言本体研究的对立物,而是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学好汉语的最高境界是能顺利的完成跨文化的交际,立足于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教学,目标就是结合语言教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扫除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而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球外语学习标准》在5C(沟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连贯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社区Communities)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订,在此次修订中将文化的地位提高到了第二位,这就强调了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二者共同作用才能铸造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更新的《全球外语学习标准》更加强调语言学者的文化能力和文化理解,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应该具有在不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s)下与人互动、理解口头外语材料的能力。外语学习者与交际相关文化知识的充足,是外语学习中完成“沟通”的重要条件之一,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正是完成“沟通”的催化剂与润滑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可以理解为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s)的导入,在新的《全球外语学习标准》中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文化语境对语言文化交际与语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结合语境讲解语言是使学习者得体使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文化传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往往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教学,忽视了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传播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贯彻到教学过程之中,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文化传播力度。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1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部分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要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着重解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介绍目的与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为语言教学服务。 2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

是语言的内核。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3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出现脱节,因此必须强调结合进行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往往不只是掌握一种语言而已,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相应的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亦即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教学必须也只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积极倡导现代教学理念,才能重新激发其活力,展现其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原则 语言教学本质上是交际文化的传授。交际文化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四方面的原则:适时性原则,即交际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的阶段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目录 引言 (1) 一、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必要性 (1)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 (二)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 1.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的意义 (2) 2.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 (2) 3.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意义 (3) 二、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3) 三、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依托推广中国文化 (4) (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材施教 (4)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5) 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方式 (6) (一)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比重 (6) (二)改革教学方法 (6) (三)提高汉语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 (7) 结论 (7) 主要参考文献 (8)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伴随着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加强与中国的交往,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文字的内容组成,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的引入中国文化,推动教学的发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渗透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特有的标记。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的推广,而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语言深受文化影响,反映文化的发展。因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文化的地位将更加凸显。为配合国家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发展战略,让世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一、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必要性 爱德华·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的。”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语言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每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等都是它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密切相连,离开了文化背景,对其解释都是孤立片面的。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的文化对汉语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界定“文化”一词时说:“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物,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最新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

关于“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课 的教案设计 一、课型:综合课 二、课文题目:反义词歌 三、教学对象: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四、教学内容:反义词笑——哭胖——瘦高——矮大——小 黑——白高兴——难过好处——坏处减少——增加快乐——忧伤整齐——-杂乱龙飞凤舞 五、教学目的: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教学重点;学会寻找反义词,龙飞凤舞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七.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卡片印有龙凤的图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自己准备生词卡片,把形容词写在上以便讲反义词时用

八、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讲解简单反义词笑——哭胖— —瘦高——矮大——小黑——白丑——美,第二课时讲解较难反义词高兴——难过好处——坏处减少——增加快乐——忧伤整齐——-杂乱) 九、教学过程: 1、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同学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随后教师小结一下: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中国汉语中特有的语法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义词歌。 2、复习检查 ○1检查是否完成前次课所布置的作业。 ○2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序号,念简单形容词哭笑、胖瘦、高矮、大小、黑白、丑美、高兴难过、好处坏处、减少增加、快乐忧伤、整齐杂 乱、龙飞凤舞等,一一叫学生上黑板写出来。

太极拳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太极拳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中地位的迅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一方面是教授语言,一方面是教授文化,当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往往是处于语言教学的辅助作用。但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中国特有的文化,例如太极拳、剪纸、京剧等。本文就太极拳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太极拳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更好的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喜欢和愿意学习汉语,其中,中华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太极拳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想成为像李连杰、成龙、李小龙那样的功夫明星,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Chinese KungFu”。本文就太极拳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太极拳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影视业迅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中国影视剧在国际中得到广泛认可,一系列的中国功夫明星得到了外国友人的不断认可,例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

众多功夫巨星都在国际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太极拳一般来说是功夫明星必备的学习项目。有学者指出:“太极拳早在唐朝就已经流行起来”,当然太极拳也有很多大门类之分,其中陈氏太极拳似乎在时间的沉淀中得到了大家认可,一直流传至今。陈氏太极拳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公园大爷还是对外汉语教师,基本上都对其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可以说太极拳在中国有普遍性意义。 此外,太极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肢体特性,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基本上不用太多的语言交际就可以完成文化教学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师还是汉语学习者都是一个非常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现如今,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中孔子學院的大力建设,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应国家要求外派到他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其中有些国家孔院和学校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具有中华才艺的展示,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本上所有的孔院和合作院校都有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具备打“太极拳”的技能。 太极拳在中国的推广程度可以说是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到国家政府工作人员,下到大街上的平民百姓,大家似乎都对太极拳情有独钟。人们为什么都喜欢打太极拳呢?公园里的大爷大妈打太极拳不难理解,一方面退休在家无事做,一方面是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所以太极拳成为公园锻炼身体的大爷大妈们集体热爱的项目,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或者其他行业人员热爱太极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动作规范程度很多要求都很高,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慢”。“慢”可以让思考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