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表格式教案

2014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表格式教案

2014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表格式教案
2014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表格式教案

《比例》教案

总序号:(1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主题:比例的意义

课时:共 16 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周书广中牟县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2)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4)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照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学情分析

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意义后,还应回到实例中,体现从具体——抽象——具体这样一个认知过程。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比的知识。例如: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化简比?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注意提示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

教学时,可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利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运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本课时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包含一个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的编排是先由国旗长与宽的比认识比例的意义的。

教学目标

理解比例的意义。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熟练说出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11)课时

附: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 有两个比

比例

② 比值一定相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一、尝试准备 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开车去省城了(课件演示老师开车的情景)。我们的省城在哪儿? 生:(异口同声)南宁。 师:你们一定想知道老师开车的速度快不快。 请看:(出示课件)黄老师开车去南宁,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师: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 男生甲:老师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80:2 女生甲:老师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200:5 师:看样子我们的男生与女生在暗暗地展开比赛了。好!老师要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男生、女生积极讨论) 女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一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2:80 男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二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5:200。 师: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 生(齐答):比值相等。(学生欢呼,老师露出惊讶的神色。) 男生:我发现2︰80=5︰200。(学生再次欢呼,老师报以欣慰的目光。) 女生:还有其他的比相等吗?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就相等呢? 男生:相等比有什么特点呢? 师:好,大家提的的问题很多,象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你们想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 师:我们班男生、女生都很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 女甲:我给男生出一道判断题,比就是比例,对吗? 男甲:不对(男生、女生紧张地出题,应答神态煞是可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讲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四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怎样求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

问题:“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我们来看看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它们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问:求出了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师: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课件) 小结概念: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多说几遍) 2.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的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3练习:让学生说比值是2或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生说师板书) 4.练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应用意义来做些练习。 二、比例的性质。 1.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第十二册,书P34页内容及P36-37页第4-6题。 学习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2、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能准确全面地归纳比例的基 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例的基 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 3、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 的内在联系,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出示一组比(板书):2.4:1.6 1.5:1/2 1/3:1/7 1.25:1 0.6:0.2 60:40 1:4/5 师:这些都是?(比)(任指其中一个比)这是比的?(前项)这是比的?(后项)如果请你从这些比中找到那些可以组成比例,你应该怎么办?(计算出比值,找到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出比例)

2、口算比值(师板书) 3、学生找出比例,书面完成,学生报答案校对。 板书:2.4:1.6=60:40 1.5:1/2=0.6:0.2 1.25:1=1:4/5 师:比例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比例!(板书)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看书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要求:在书中划出重点句子,并在自己的练习中(准备题)找一找。 2、同桌交流,集体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外项、内项)。 3、找到在刚才准备练习中的一个比例,并标出各部分名称,投影校对。 4、投影《作业本》上P13第2题,指出外项和内项。 (二)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比例,它们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把发现的规律在自己写出的比例中验证一下。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 ,那么m ∶n =( )∶(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 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 (3) 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 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 ) 8、解比例。 0.6∶4=2.4∶x 6∶x =15∶1 3 0.612=1.5x 34∶12=x ∶4 5 1112∶45=2536∶x x ∶114=0.7∶12 9、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 2与y 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3)用a,30,6和27组成比例。 10、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2)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铺垫迁移、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判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3:5和6:10 ;1∶5和0.8∶4;

20:5和1:4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3:5= 6:10 20:5≠1:4 1∶5=0.8∶480∶2=200∶5 (目的: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比例的认识,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二)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教学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知道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那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又分别叫什么呢? 集体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外项、内项)。 课件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外项”“内项”的含义。 提问:你能说出其它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同桌互相说说。 (目的:介绍比例的项以及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是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必须具备的概念) 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写出的不同的比例,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体会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6和2(或3和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34。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会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的能力,在探究中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 2、原型: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3、探究的问题:(1)如果给出比例的两个外项,能否知道比例的两个内项?答案唯一吗? (2)观察写出的比例,有什么发现? (3)如果写成分数形式,该如何相乘?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4组比,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4:1.6=60:40) (二)探究与解决: 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1)2.4:1.6=60:40 比的各部分都有名称,前项和后项,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教师介绍:在2.4:1.6=60:4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2.4、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60”叫做比例的内项。 (2)让学生试着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课件出示两组比例,指名让生说一说。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比例:24:()=():4 猜一猜,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学生猜想:12和8、6和16、2和48……(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还有不同答案吗?你能举出不是整数的例子吗?答案多不多?能不能说完? (3)观察这几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水平。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准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能够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能够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 杨月梅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本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 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 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 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现在回忆一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 题? 一、快乐启航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A 、12:10和40:25 ( ) B 、81:41和16 1:81( ) C 、5:4和8:6 ( ) D 、12:6和16:4 ( )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比例的另一种知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 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学到怎么知识?生汇报,师筛选板书:1.比例的各部分名 称?2.基本性质?3.怎样运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运用观察分析、举例 子等验证归纳的方法先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等一下,还要请你们跟同学说一说, 你是怎样用观察分析、举例子等验证归纳的方法来完成导学题的 二、快乐探究 自学课本第41的内容,完成下面导学题:等会儿还要和同学们说 一说你是 1.什么叫做比例的项、内项、外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 ∶=∶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外项的积等于

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 = ,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二个红点及自主练习1、3、10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 2、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 比的前项处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3、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刚才有同学说 师:在我们山东半岛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你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对,青岛的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信息图: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出示表格) 请同桌合作提出问题,看谁和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多。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谁来说一下你想到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写于于黑板) 2 :16; 4 :32;16 :2;32 :4; 16 :32; 2 :4;32 :16; 4 :2。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和18:30 ⑵0.4:0.2 和 1.8:0.9 ⑶5/8:1/4 和7.5:3 ⑷2:8 和9:27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数学人教版6年级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技能目标: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重点: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比例的知识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标准。 二、教学过程 1、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P41,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60:40 2.4与40为比例的外项,1.6与60是比例的内项。 写成分数形式: 6.14.2=40 60 2.4与40依然为比例的外项,1.6与60依然是比例的内项。 例1:计算下列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2.4:1.6=60:40 (2)39515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3×15=45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5×9=45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做一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列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2)0.2:2.5和4:50 (3)31:61和21:41 (4)1.2:43和5 4:5 (4)答:(1)6×5=30 (2)0.2×50=10 3×8=24 2.5×4=10

(3)31×41=121 (4)1.2:43=25 24 61×21=121 53×5=4 15 所以,(2)和(3)可以组成比例。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拓展延伸 1.判断。 (1)如果3×a =5×b ,那么5:a =3:b 。 (2)51:31和61:41中,能与2710:95组成比例的是61:4 1。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郓城县唐庙乡中心校教师:王桂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想一下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上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6:8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4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1 5 路程(千米) 4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 和5:2 1/2:1/3和6 : 4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1/2:1/5 =1/4:1/10 (2)0.8:1.2=4:6 (3)45=210 4:()=():() 4、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比值是否相等; 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第4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求比值。 姓名: 2米:10厘米 3.9:1.3 990:3 8:0.4 45:0.6 36 :45 20千克:0.2吨 99:11 0.05:0.005 500毫升:1升 360千克:0.45吨 9.6:45 25厘米:12 米 45分:23 时 2、表示( )叫比例。 3、把0. 4、 5、1.2和15这四个数写成一个比例是( )。 4、 () 4 =( )÷12 = 9:( )= 25%。 5、( ):5 = = 27÷( ) =( )% =( )成。 6、( ):6 = 3 4 = ( ):( ) = ()12 = ( )% 7、某班女生比男生多 1 4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 班人数的比是( ):( )。 8、用0.4、1.2、1.5和21 组成一个比例是:( ) 第4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求比值。 姓名: 2米:10厘米 3.9:1.3 990:3 8:0.4 45:0.6 36 :45 20千克:0.2吨 99:11 0.05:0.005 500毫升:1升 360千克:0.45吨 9.6:45 25厘米:12 米 45分:23 时 2、表示( )叫比例。 3、把0. 4、 5、1.2和15这四个数写成一个比例是( )。 4、 () 4 =( )÷12 = 9:( )= 25%。 5、( ):5 = = 27÷( ) =( )% =( )成。 6、( ):6 = 3 4 = ( ):( ) = ()12 = ( )% 7、某班女生比男生多1 4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8、用0.4、1.2、1.5和2 1 组成一个比例是:( ) 9 15 9 15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新竹镇中心学校 吴奇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 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 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⑶ 85:4 1和7.5:3 ⑷ 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 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 6 = 2 : 4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63=4 2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那么ad=bc 5、分数形式的比例 63=4 2,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板书: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导入,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二、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①3:524:40 ②:7.5:3 师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5=24:40(板书)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出示教科书主题图。 师:同学们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谈判桌上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15厘米、10厘米;教室墙上悬挂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学校升旗仪式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禄丰县和平镇小学平掌完小张晓燕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1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对比例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为下节课学习解比例打下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比和比例的不同,并逐步抽象出比例基本性质的概念,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体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概况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出示比例: 2.4: 1.6= 60 : 40 3、引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1)在比中只有两个数叫前项后项, (2)在比例中,有几个数(有四个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边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两边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3)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18:4=9:2 185:4=3:10323=49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想:这么多的比例,例题的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自主计算“ 2.4: 1.6= 60 : 40 ”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 (3)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 (3)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 ×60=96 (4)我们可以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验证: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呢? 18:4=9:2 185:4=3:10323=49 自主计算出每组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6)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小结并板书课 我们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 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出示题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 1)0.2∶2.5 和 4∶50 (2)1.2∶ 43 和 54 ∶5 2、自主尝试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以上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3、交流 4、和上节课学过的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你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