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优品课件之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优品课件之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优品课件之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优品课件之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指的是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其核心(或关键)

是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集合,理解它关键就是

分清元素是数还是点或者其它事物等;对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基本模式要掌握,学生已经学过了接触过一些数集和点集合并具备生活常识,,本节课的内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就是在此基础

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整个数学内容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

着作为一种基本语言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核

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集合元素的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符号表示及其函数的表示,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分析典例,学生多练习。【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理解集合中元素特征,熟记常见数集的记法;(3)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集合,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目标解析(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就是指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研究对象的总体,研究对象就是元素,要搞清研究对象的范围;(2)理解集合中元素特征,熟记常见数集的记法就是指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常见数集在数学上有其固定符号表示,这个要记牢。(3)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集合,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就是指掌握一个集合,必须要做到能够表达,能够看懂别人的表达,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要熟练,列举法和描述法

的基本模式要掌握并熟练运用。【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描述法掌握有困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

因是描述法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依据实例

反复操练,其中关键是师生的互动要到位. 【教学过程】问题1:怎样理解“元素”与“集合”? 1.1 什么叫元素?如何用符号来表示?

1.2 什么叫集合?如何用符号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元素、集合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并能指出集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例1 、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能组成集合吗?它的

元素是什么?问题2: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

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2.1 某单位所有的“较高的人”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曙光学校校园内所有的“大树”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

说明什么? 2.2 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说明什么? 2.3 某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例2 、判断一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问题3: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A,那么某元素a与集合A有哪几种可能关系? 3.1 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3.2 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例2 、已知集合S满足:,且当时 ,若,试判断是否属于S,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4:所有的自然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能否分别构成集合? 4.1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一些常用数集,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问题5、通过举出的一些实例看到,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集合呢?

5.1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可以怎么表示? 5.2列举法能表示不等式x-3<7的解集吗?请你阅读课本第5页最后一段的文字,注意描述法的一些约定。设计意图:引出用集合语言来表示集合的内容,即列举法、描述法。

【课堂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的表示; 4、一些特殊的数集及其记法。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2x-1>3,即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B,C,D,…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b,c,d,…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 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课标解读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3.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要点扫描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一些抽象符号。 2.集合元素的特征 由集合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确定的”、“不同的”可以知道集合元素有两大特征性质: ⑴确定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无法断定的陈述。 设集合给定,若有一具体对象,则要么是的元素,要么不是的元素,二者必居 其一,且只居其一。 ⑵互异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设集合给定,的元素是指含于其中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元素之间只有“属于”或“不属于”。例如: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 属于”;不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 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 集合按照元素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特殊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5.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是把元素不重复、不计顺序的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⑵特征性质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描述集合内元素特点的集合表示方法。 例如:集合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这表示在集合中,属于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而不属于集合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除此之外,集合还常用韦恩图来表示,韦恩图是用封闭曲线内部的点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有时,也用小写字母分别定出集合中的某些元素),同学们在下节课中会接触到这个内容。 三.知识精讲 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 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元素。班级相对于你是集合,相对于学校是元素,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知识点2.区分、{ }与{ } 是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不是空集,它是以一个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而非不含任何元素,所以{ };{ }也不是空集,而是单元素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可见{ },{ },这也体现了“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知识点3.解集合问题的关键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知识梳理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集合 1.集合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 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 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 (3)若A ?B ,B ?C ,则A ?C ;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 =Φ,ΦS C =S 。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交集}|{B x A x x B A ∈∈=?且。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B x A x x B A ∈∈=?或并集。 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1.1课题:集合的含义及常用数集【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学案,质疑探究; 2.教师答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问: ①集合的定义、记法、常用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②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具备的特点: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③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艺A; 3.引导学生读懂教材。 1.1.2课题: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学案,质疑探究; 2.教师答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问: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及集合相等的概念; 3.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讲解例题。 1.1.3课题:集合的分类 【学习目标】

掌握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学案,质疑探究; 2.教师答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问: 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及空集的表示; 3.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讲解例题。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预设: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完全掌握课后练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完全掌握学案上面所有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教师需要: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 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在学习中, 能否正确理解以及恰当运用集合语言。能正确掌握有关符号;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时,是否恰当地选择集合语言进行描述。

1.2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质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阶段: 自学P8-9,理解: 1. 子集、真子集、补集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2.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 会写集合的真子集; 4. 运用韦恩图及数轴表示集合; 二、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困惑;询问教师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发问,由学生自主回答;重点解决分析: 1. A匸A,?匸A ; 2.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四、巩固运用,学生自主解决学案上的题目。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③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④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⑤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设置):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搞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因为集合是不加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这位渔民。 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渔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 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 你能理解数学家的这句话吗?

0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集合-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一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 集合的意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6.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一章集合 第一课时集合(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性质,集合的元素特征,有关数的集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爱班、爱校、爱国. 教学重点: 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数集与数集关系.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学生依集合概念的要求、集合元素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自己举出符合要求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代数第六章不等式的

解法一节中提到: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到“集合”. Ⅱ.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再看一组实例 幻灯片: 观察下列实例 (1)数组 1,3,5,7. (2)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3)满足 3x-2>x+3 的全体实数. (4)所有直角三角形. (5)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6)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 (7)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 (8)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9)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10)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师]上述各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例(6)的元素为-6,6. 例(7)的元素为-2,-1,0,1,2. 例(8)的元素为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9)的元素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例(10)的元素为参与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1)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 (2)学校学生会所有成员. (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其中例(1)的元素为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 例(2)的元素为学生会所有成员. 例(3)的元素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集 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对象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③平面上到点O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 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设集合M ={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数}, N ={小于1050的正整数}, P ={定圆C 的内接三角形}, Q ={所有能被7整除的数}, 其中无限集是( ) A .M 、N 、P B .M 、P 、Q C .N 、P 、Q D .M 、N 、Q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x |x 2+2=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B .{(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 C .{4,5}与{5,4}表示相同的集合 D .{4,5}与{5,4}表示不同的集合 4.直角坐标平面内,集合M ={(x ,y )|xy ≥0,x ∈R ,y ∈R }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是( ) A .第一象限内的点 B .第三象限内的点 C .第一或第三象限内的点 D .非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 5.已知M ={m |m =2k ,k ∈Z },X ={x |x =2k +1,k ∈Z },Y ={y |y =4k +1,k ∈Z },则( ) A .x +y ∈M B .x +y ∈X C .x +y ∈Y D .x +y ?M 6.下列各选项中的M 与P 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 .M ={x ∈R |x 2+0.01=0},P ={x |x 2=0} B .M ={(x ,y )|y =x 2+1,x ∈R },P ={(x ,y )|x =y 2+1,x ∈R } C .M ={y |y =t 2+1,t ∈R },P ={t |t =(y -1)2+1,y ∈R } D .M ={x |x =2k ,k ∈Z },P ={x |x =4k +2,k ∈Z } 二、填空题 7.由实数x ,-x ,|x |所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个. 8.集合{3,x ,x 2-2x }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9.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10.用符号∈或?填空: ①1______N ,0______N .-3______Q ,0.5______Z ,2______R . ②2 1______R ,5______Q ,|-3|______N +,|-3|______Z . 11.若方程x 2+mx +n =0(m ,n ∈R )的解集为{-2,-1},则m =______,n =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燕山中学; 威宁六中高二(24)班;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p、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 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 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 的定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 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集合的含义 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世界上的四大洋;所有的偶数;比2大的数. 注: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来标记;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来表示.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1.确定性 给定一个集合A,任何一个对象a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就确定了.若a在集合中,就说a属于集合A;若a不在集合A中,就说a不属于集合A. 2.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先后顺序,可以任意 排列调换)

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复数实数集 有理数集 :整数集 正整数集 或自然数集 :::::C R Q Z N N N * +

集合的分类 . 021,即所含元素个数为)空集中没有任何元素(; 号的集合,它有专用的符)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说明:(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学教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学习要求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 学习重难点 1.集合元素的特征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P5完成下列填空 1.集合的含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集合 (set). 集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该 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 想一想:找出集合含义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 【答】 思考2:所有的好人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答】 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1) (2) (3)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_或___读作“______”.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____; 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整数集记作________;有理数记作_______; 实数集记作________ 一定要牢记呦! 5.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将集合的元素_________ 出来,并 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元素之间要用__________分隔,但列举时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描述法 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_________表示出来,写成_______的形式,称之为描述法. 注:{()}x p x 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p x 指 元素x 具有的性质. (3)图示法(Venn 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集合. 6.集合的分类 按所含元素的多少来分: (1) 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限集; (3) _________叫做空集,记作______. 议一议: ?与{?}是一样的吗? ?与{0}是一样的吗? 课堂互动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所有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2)1,3,0,5,︱-3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3)集合{1,3,5,7}和集合{3,1,5,7}表示同一个集合; (4)高一(8)班身材高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例2.用符号"",""∈?填空: (1)0___N ;(2)5-___{10}x x <; (3 )Q 例3.集合A 中的元素由 (a ∈Z,b ∈Z)组成,判断下列元素与集合A 的关系? (1)0 (2 (3 分析:先把x 写成 a , b 是否为整数.

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1北师大必修1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2x-1>3,即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B,C,D,…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b,c,d,…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 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 论、点评, 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呢? (1)小于10的质数(2)著名数学家(3)中国的直辖市(4)maths中的字母 (5)book中的字母(6)所有的偶数(7)所有直角三角形(8)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新)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学习目标】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熟悉集合的分类;理解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课前预习】 1.集合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集合及记法: 自然数集__________;正整数集_________;整数集_____________ 有理数集__________;实数集______________. 4.集合的分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限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__. 5.(1)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_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____________表示出来,写成_________的形式,称之为描述法. (3)图示法:(Venn 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 用数轴表示实数集. 6.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A 、B 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为_______. 7.集合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例1.判断下列研究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高一数学课本中的难题; (3)中国国旗的颜色; (4)充分小的负数的全体; (5)“book ”中的字母; (6) 不等式2813x -<的正整数解. 变式: 已知集合A={} a a a ++22,2,若3A ∈,求a 的值.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课标解读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3.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要点扫描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一些抽象符号。 2.集合元素的特征 由集合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确定的”、“不同的”可以知道集合元素有两大特征性质: ⑴确定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无法断定的陈述。 设集合给定,若有一具体对象,则要么是的元素,要么不是的元素,

二者必居 其一,且只居其一。 ⑵互异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设集合给定,的元素是指含于其中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元素之间只有“属于”或“不属于”。例如: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属于”;不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 集合按照元素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特殊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5.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是把元素不重复、不计顺序的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⑵特征性质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描述集合内元素特点的集合表示方法。 例如:集合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这表示在集合中,属于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而不属于集合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除此之外,集合还常用韦恩图来表示,韦恩图是用封闭曲线内部的点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有时,也用小写字母分别定出集合中的某些元素),同学们在下节课中会接触到这个内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优秀教案

篇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剖析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1的第一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集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在其它一些章节中也都有渗透,因此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本章又是高中数学课程的起始章,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不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能否入门高中数学都是很重要的。 2、教学内容与学情剖析 本教材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语言来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 高一新生经历了初中的启发式学习,对一些具体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明了如何来学,一些良好的数学素养还需要去形成,一些能力还需要去培养、提高。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剖析 鉴于以上分析,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 ②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③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 ②渗透分类思想; 情感与价什观目标: ①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②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之美及数学思维的严谨之美;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 难点: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难点突破:]对于难点,则是通过实例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寻找概念区分点,尽而把握概念特点,从而达到准确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突破。 二、教法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怎样来学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为此,对于本节课的教法设计,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 1、课前知识准备。通过课前预习、尝试达到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的目的。 2、课中自主阅读-探究-归纳。就是在教师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 生的自主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知道怎样来学的目的。 3、课后抽查小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与小结,从而达到让学生知道学到了什么的目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由三个问题产生的,因此,我就称之为“三问教学法”。 [这个方法实际上也是对“堂堂清”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较为完整的体现。]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苏教版必修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苏教版必修1 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学生活动 .介绍自己; .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

.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 .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集合的表示方法: 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 .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 .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 中国的直辖市;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 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 方程x2―2x-3=0的解集; 不等式2-x<0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⑵与⑶,空集⑷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x+y=3,x?N,y?N} {|y=x2-1,|x|≤2,x?Z} {y|x+y=3,x?N,y?N} {x?R|x3-2x2+x=0} 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 若集合A={x|ax+1=0}a的值; 若-3?{a-3,2a-1,a2-4},求实数a. 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练习: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x+1=0}; ②{x|x为15的正约数}; ③{x|x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 ④{|x+y=2且x-2y=4}; ⑤{|x∈{1,2},y∈{1,3}}; ⑥{|3x+2y=16,x∈N,y∈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