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走向市场化的杂志越来越靠出售传播效果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市场和传播效果也必须

变得越来越可测量。杂志市场逐渐形成自己的产业链结构。(见图三)

图三:杂志市场产业链结构图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在杂志市场产业链中,每一部分都独立运作,并与其它部分紧密合作,在稽查机构日渐形成,广告代理制日趋完善的时候,杂志市场的发展则步入成熟;受众、广告主、广告代理商三方的利益得到统一,读者将看到更精彩的内容,广告主的目标触达率更高,媒介购买公司的购买价格更加合理。

3、中国杂志市场的宏观状况呈现以下趋势:

a.传媒投资热潮依旧不减,但投资日趋理性化

最近几年各种资金进入传媒领域(见图四)。前些年,典型的如,IDG集团,它投资的媒体将近20家。但有些至今盈利前景不乐观。目前的投资开始趋向于寻找市场空白点或者对市场上优秀的刊物进行买刊合作。

图四:部分媒体与投资方一览表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b.国家大力整顿杂志市场,扶持重点期刊,迎接国际挑战

2001年底,国家为了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销售业绩和社会影响都不错的期刊,组成所谓"中国期刊方阵"。专门从目前的8725种期刊中选出17.4%即1518种杂志进行重点推广扶持。这种标定方式与教育行业中的"211工程"相类似。图五为得奖期刊从2001年末开始在杂志封面上使用的LOGO,分别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68种)、双奖(首届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108种)、双百(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196种)、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130种)期刊(见图五)。

图五:

中国期刊方阵使用的LOGO,依次为双高、双奖、双效、双百期刊

c.杂志社开始进行品牌经营,创造"品牌杂志"

从《财经》"银广夏"事件的一举成名,到《新周刊》的新锐时事周刊定位,从时尚系列的伊人、先生、旅游、时装、健康、家居到瑞丽系列的伊人风尚、服饰美容、可爱先锋、瑞丽家居的产品线,国内杂志社开始对杂志进行品牌经营,电视、报纸、户外和杂志媒体本身都可以看到杂志对自身品牌的广告推广和宣传,杂志媒体开始用传统媒体推广品牌。

d.杂志媒体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始全面发展

在杂志广告代理制比较完善的时候,发行渠道成为扩大杂志营收的瓶颈,于是一些杂志主动建立了自己的发行网络;并在如何说服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如何对广告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方面下起功夫,目前一些走在前面的杂志开始进行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BPA(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s)的认证审核,如《财富》、《商业周刊》、《汽车之友》、《汽车杂志》、《世界经理人文摘》等20多家中国媒体开始申请发行量稽核服务。

4、主要杂志分类别微观分析

a.杂志发行量分析

杂志的发行量和同类杂志的市场占有率是决定杂志优劣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杂志(见图六)。

图六

2000年初发行量1,000,000以上的期刊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1

发行量过百万的期刊,39%为教育类杂志,综合类杂志和政经类杂志分别占35%和26%,这些杂志多数为国家机关创办,且多为月刊和半月刊,基本都以发行而不是广告收入作为其主要

收入。

对比而言,在美国德国等期刊发达国家,发行量过百万的杂志多数为一些财经、时尚类杂志,而且相当部分为周刊,由私人创办,并以广告收入为其主要收入。

b.杂志阅读率分析(图七、八)

图七

图八

目前中国阅读率最高的依然是综合类杂志

兴趣爱好类也是阅读率较好的杂志类别。

这些杂志普遍以发行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入占很少比例或没有。 这些杂志普遍为黑白新闻纸内页,部分杂志有彩色插页。

零售价格较为便宜,约在3-9元之间。

这些杂志多为大众读物,触达读者层次广而不集中。

数据来源: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1

b. 杂志广告分析(图九、十、十一、十二)

图九

2001年TOP 100 杂志媒体广告收入排行

数据来源:尼尔森(根据广告刊例价)图十

数据来源:尼尔森(根据广告刊例价)

图十

一图十二

数据来源:尼尔森(根据广告刊例价)

由图九、十、十一、十二,我们可以看出,广告收入最好的是时尚女性健康类杂志,由于化妆品、奢侈品、消费品、服装等产品几乎都是针对时尚女性的产品,因此这类杂志也最受此

类广告主的青睐。其次是一些分众明显的兴趣爱好类杂志,由于该类杂志的读者细分明显,定位相对准确,因此同类型的广告主也较多。

在杂志广告投放品牌中,化妆品和奢侈品的广告占前20名的大多数,这类广告主多选择时尚类、综合类、财经新闻类刊物刊登广告。

d.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杂志的广告比例分析(图十三)

图十三:不同类杂志的广告页数比例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时尚类和财经类杂志的广告比例较大,航机类、兴趣爱好类、以及综合新闻类杂志的广告页数也较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杂志的广告页数远远少于编辑页数。

在期刊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一般来讲广告页数占到杂志页数比例的50%,即保持编辑页数与广告页数的1:1。随着广告主对杂志媒体的重视,以及杂志本身阅读率的提高,中国杂志的广告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两年《Hearst 时尚系列》、《Elle世界时装之苑》、《Fortune 财富》等杂志在广

告页数上已经突飞猛进,广告页数可以占杂志页数的1/3、1/2甚至更多。

e.不同类别杂志的编辑内容来源及背景比较:(见图十四)

图十四

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从内容资源方面,很多类别的杂志已经开始寻求各种途径与国际知名的期刊进行合作,方式包括版权合作、购买文章或图片、广告销售推广合作等。

f.杂志发行渠道分析:

大多数杂志主要以传统的邮发、自办发行(批发商,报刊亭零售)为主,除此之外还有:

以特定对象为主的直邮类杂志: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采用合作或交换的方式赠刊,以触及到独特的消费群。如:《生活速递》、《目标》等;消费场所定点直投类杂志:例如: 《That's Shanghai》, 《City Weekend》;免费会员刊物:以邮寄为主,利用自身强大的渠道资源网来吸引广告客户,如《宝马杂志》(宝马汽车主可获得)、《上海移动》(上海移动的高端用户可获得)、《长城卡会员专刊》(长城卡金卡持有者可获得)等。

总之,目前绝大多数杂志是以零售、订阅、赠阅这三种方式触达读者的。其中前两种为

读者主动购买,杂志中广告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

g.杂志印刷环境与广告接受环境比较(图十五)

图十五

在广告印刷质量方面,时尚女性类杂志与部分兴趣爱好类杂志印刷质量较好,纸张一般使用进口的铜版纸;从创意接受度来看,时尚女性类与兴趣爱好类杂志的创意接受度较好,说明这两类杂志的市场化及编辑力量配合方面较好。

h.杂志的出版周期:

中国杂志的出版周期以月刊居多,半月刊、双月刊其次,周刊最少。2001年末,部分杂志纷纷改版并缩短刊期,如《财经》从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从半月刊改为周刊,如借世界杯之势的《足球周刊》也由半月刊改为周刊,增强刊物的时效性。2001年由双月刊缩至月刊的在10种左右,由月刊缩至半月刊的也有10余种。

i.杂志的收入与支出

一般成熟杂志的收入与支出关系:(见图十六)

图十六:杂志的收入及支出比例图

走向市场化的成熟杂志,以广告收入为其主要利润来源,即杂志出售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杂志在消费群中的触达曝光度。

杂志的主要支出以印刷及采编生产费用最多,这决定了一本杂志的印刷是否精美,内容是否精彩,从而更好的抓住消费者,增加阅读人数,与增加广告、发行收入相辅相成。根据广告、发行收入与印刷、采编支出的边际效益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种最合理的成本支出额度。

j.中国杂志市场的机会点和问题点(见图十七)

图十七

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点在特定的时刻可以转换为机会点。如有效的构建目前尚不完善的发行网络、建立服务于杂志市场的调研机构、建立媒体销售平台等等,都是将来进入传媒市场的切入点。

二、中国杂志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2001年底电视广告量出现第一次负增长的情况下,杂志媒体的广告量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说明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小于50%,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生活品质和资讯来源的时候,纸媒中的杂志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广告客户的认可,使中国杂志市场的广告量高速增长。(见图十八)

图十八:各国杂志广告量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实力媒体全球广告预测

中国杂志的发展速度很快,实力媒体预计2002年的广告量增长将达到28.4%,在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中国的杂志市场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及特点:

a.杂志分众化趋向明显:

综合杂志的创刊已经明显少于市场细分的杂志。很多杂志也开始改版以图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杂志的绝对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杂志的唯一标准。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5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5000人,虽然这个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本细分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

b.创刊的杂志多为补充市场盲点的杂志:

杂志普遍瞄准市场空白点改刊创刊。从一涌而上到有策略的投资,杂志开始有独特的定位。如《父母》、《孩子》定位于抚育和幼教,《理财周刊》定位于中产阶级的各种理财问题等

等。

c.市场规范化数据及监测逐步完善:

ABC、BPA等稽核机构开始为国内一些优秀的杂志服务。稽核数据越来越得到业内重视。目前中国区的杂志约有26家左右通过国际期刊稽核机构的认证,并且增加迅速,如《汽车之友》等,曾经在市场上表现很好的杂志,目前正在申请通过BPA的发行量审核。

d.多刊办系列刊物:

有实力和资金的刊物,开始发展系列刊物,如现在比较成熟的时尚系列、瑞丽系列、IDG 系列等。

e.增加出版密度:

广告量充足且时效性较强的杂志开始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甚至周刊。如《财经》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f.广告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杂志开始走向市场,一些曾经以发行为主的杂志开始借助其发行优势进行广告开发。部分杂志开始放弃发行赢利,甚至为了扩大规模开始亏损发行,试图用强有力的攻势占领市场和相应的广告客户。

g.DM(Direct Mail)直邮赠阅杂志发展迅速: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类直邮杂志竞争激烈。这类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其它城市如

深圳、沈阳、重庆的DM杂志发展也相当迅速。

h.跳脱纸媒局限:

杂志由单一纸媒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阅读的单一概念,到声音和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涉入。杂志只能"看"吗?杂志只能"印刷"吗?杂志只诉诸视觉吗?杂志只能是平面的吗?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产生突破。杂志开始变得数字化,0和1的介入让杂志无所不包。未来的杂志不一定要看,听杂志,闻杂志,未尝不能实现。

i.杂志地方化:

最近出现很多只在一个城市发行的当地化杂志,一些全国性的杂志也开始做自己的地方版,有的杂志同期在某些版面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杂志越来越注重地域细分。一些杂志开始更关注地方化的发展,杂志在全国版的期刊基础上,不同市场加入不同的地方版,如《周末画报》、《City Weekend》北京版、上海版等。这样的媒体设置可以有效的抓住一些本地化发展的广告客户,如餐饮娱乐类客户、房产类客户。

j.读者自助化:

国外一些杂志开始由你选择购买不同部分内容然后装订,达到受众最大程度上的可选择性。

以上特点充分说明,中国杂志市场开始由初步发展走向成熟,传媒资本的活跃、杂志社的努力、读者需求的形成、广告主关注度的提高都使得中国杂志市场拥有前所未有的活跃。从整体市场角度观察,有几个目类的杂志发展迅速,如财经新闻类、专业技术类、文化旅游类、教育教学类等。此点实力媒体将有专业投资分析报告。此处不再赘述。

三、综合论述

中国超市的发展趋势

中国超市地发展趋势 在成为成员以后,我国地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地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地国际竞争.分析国外超级市场地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超级市场地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地大背景下,我国超市发展地最新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b5E2R。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地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地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地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p1Ean。 预计今后地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地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地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地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DXDiT。 经营规模化 随着超市行业地发展,超市地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地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地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地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RTCrp。 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地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地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地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地规模迅速扩大.5PCzV。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地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地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地主流业态.jLBHr。 市场定位差别化 在国外,不同形式商店地特点非常鲜明,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国内很多大型超市正在突破以食品为主地传统格局,经营品种日益多样化,食品结构也比以前更加合理.今后中国超市地发展也会不断明确各种超市业态本身地市场定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地局面将会远去.市场导向作用在各超市企业将有所加强,成熟地超市企业在进一步拓展经营规模时,将不断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在居民区内地连锁超市就要在“鲜”字上多做文章,并不断增添新品,淘汰滞销品,开发绿色商品.便利店空间小,价格上无优势,应在“便”字上下功夫. xHAQX。 自有品牌系列化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是大型连锁超市发展地一个明显地趋势.自有品牌商品目前有两部分:一是自产,二是定牌.自产商品主要是投入小、销量大、周期短地产品.定牌商品发展迅速、潜力大.生产定牌产品地企业可不负责销售、广告,只管以销定产. 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地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地忠诚度,并会使超市地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LDAYt。 在超市竞争日趋白热化地经营环境中,要想达到既能降低进货销售成本,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地商品之目地,开发和经营自有品牌地商品则是一条有效地途径.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Zzz6Z。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

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

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经管机制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一、杂志广告的定义与起源杂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印刷传播媒介。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8世纪,人们已经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并使其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 最早发现杂志广告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是智威汤普逊公司创始人汤普逊,他于1873年在两份妇女杂志上刊登了一副石棉瓦广告,结果促销效果比过去任何其他促销活动都明显。 第一家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杂志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月刊,内容涵盖社会新闻、宗教、政治、科学和商业动态等。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杂志刊物纷纷面世,并且大多刊登广告,作为解决经费来源和改善员工生活的措施。 1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杂志广告内容的逐渐增多,印刷工艺和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进,为杂志广告表现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二、男性时尚杂志广告的特点中国男性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深刻变化。 杂志作为报纸的深度读物,反映了市场对精细化的需求。 其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男性时尚杂志所具有的价值始终是无法替代的。 (1)内容丰富,流动性广。 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发行商可以根据市场来灵活的选择发行时间、发行区域、投放的目标群体等;读者也能够随意的选择阅读杂志

类型、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 杂志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易于保存,生命周期长。 与电视、广播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传阅率和反复阅读率高,杂志广告信息可以多次被消费者接触,易于保存。 (3)篇幅上受限较小。 杂志能够采用较多的篇幅将产品的深层内容展现在读者眼前,有效的拉近读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 (4)表现力强。 与同类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对材质的要求较高:封面男性时尚杂志网通常采用铜版纸,内页为适应多种广告效果使用了不同材质、造型、工艺等。 排版精致,深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时尚类杂志,通常指代印刷精美、定位较高,内容上侧重于服装、美容、情感、都市生活等方面的杂志。 男性时尚杂志,指的是以精英男性为目标受众,以宣扬城市时尚生括方式为主要内容,涉及奢侈品、时装、汽车、电子数码、旅游、健康、娱乐等方面的一种杂志期刊类型。 在讨论男性杂志之前,不得不提到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 1867年,世界上最早的女性时尚杂志 HAPPERS BAZAAR在美国诞生;1921年巴黎出现了欧洲第一本女性时尚杂志LOFFICIEL。

2019年中国超市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报告大纲】 第一章 2016-2018年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超市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超市行业相关定义 二、超市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超市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超市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超市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中国超市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中国超市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超市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超市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中国杂志产业的经济分析

中国杂志产业的经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为数不多的人放弃了储蓄,转向投资理财。因此公众对于财经类报道需求量突增,社会也需要财经主流思想导向,正是这个契机使得财经媒体和财经报道开始受到广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财经新闻真正进入新闻主流领域。财经报道和财经媒体之所以近3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全球经济转型;其主观原因是新闻媒体突增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竞争,为了提高关注度,媒体必须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等资源来做经济新闻,或者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金融领域的报道。 为了追赶国际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步伐,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此时也出现了第一批财经媒体。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随即于1983年,在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中国财贸报》的基础上,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以“经济”命名的报纸——《经济日报》。同时,在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其下属分管经济工作的各部委相继创办了一批经济类行业报刊。此后,财经媒体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来以来,经济、金融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顺应时代潮流,产生了为数不少的财经类报刊。而到了世纪之交,以《财经》、《第一财经周刊》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财经报刊迅速崛起,成为了媒体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时期正是世界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也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制造业发展日趋成熟,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阶段。由此可见,金融媒体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就试图以财经类杂志为例,分析中国消费类杂志产业的相关一系列经济问题。 1 大传媒产业概述 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种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像、艺术、语言、音响、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的特殊产业。在中国,传媒业主要包括新闻业(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通讯),出版业,广告业(设计、制作、发布)。此外,会展、演艺、通讯、信息传输等,也是传媒业的组成部分。传媒产业的社会职能是传播信息、传播知识、传播文化观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物质载体。传媒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既具有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也具有经济属性、产业属性和市场属性。长期以来,我们过分注重它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而忽视了它的经济属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的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发挥传媒产业的经济属性。 本文的关注视角无疑是以中国传媒产业,尤其是其子产业财经类杂志的经济属性为出发点,本文的分析中也将涉及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政治、文化属性的历史背景和生态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国内传媒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传媒机构也面临着国外传媒机构越来越大的竞争,同时,新技术的变化使得国内传媒市场上不同传媒之间以及传媒与非传媒之间的

中国杂志市场分析(1)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

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走向市场化的杂志越来越靠出售传播效果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市场和传播效果也必须变

零售行业大型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及趋势研究分析方案

零售行业大型超市 在中国的发展及趋势研究报告 指导老师:李华 市场营销专业

零售行业之大型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报告概述 我小组四人做的是关于零售行业中的大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及趋势的研究,各有分工。我们四人小组成立以后首先确定行业,组长进行分工,和经过两周的信息收集第三周进行会汇总,第四周做成草稿,经过PPT演示以及和广大同学的讨论,在李华老师大的指导下扬优补缺最终定稿。信息收集工作主要有,侯仕杰对宏观环境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杨怡萍对消费者需求特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王帅对行业环境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案例分析的信息收集由杨旭昇收集,共同分析,我们小组在最后讨论啦我们的想法,得出大超市行业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组织、品牌、人才、物流和科技等方面。综合以上分析,由组长整理出分析报告,分为六部分:零售行业宏观环境分析,零售行业消费者需求特征分析,行业分析,个案分析,论企业成败,小组总结。 一、零售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1)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这不仅是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机会,更是国外大型零售商的理想市场。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争相进驻中国市场,这对我国本土零售行业,

即使冲击,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加快了我国零售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这既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零售业是我国最先开始市场化、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并且我国零售行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零售额占世界零售市场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5.1%增至2007年的9.9%。2008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销售利润有所下降,但我国消费品零售额的速度达到了新一轮消费增长上升周期的顶点。而且在2009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5%,并呈现出上半年增长平稳,下半年逐季走高的态势,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前景形势大好。 <3)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鼓励消费,这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无疑是个有利的形势。另外2018年正处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与第二个十年的交汇之际,面临一个走出全球金融危机、步入回升向好的新时期。2018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零售业正朝着好的方向行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农村家电等将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未来十年,包括零售业在内的中国现代化流通事业应该而且一定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4)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促进了零售行业在销售形式上的新变化,这是区别于传统零售形式的,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已成为方便居民消费、扩大消费的重要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巨大的网上购物市场发展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品牌生产商以及其他力量积极地发展“网店”,“网店”将成为零售渠道之争的新战场,零售渠道的“跑马圈地”由陆地转向“空中”,将呈现“网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超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超市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 前景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51326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4f2043962.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年中国超市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513269←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10-********、66182099传真:010-******** Email:kf@https://www.sodocs.net/doc/4f2043962.html, 网上阅读:https://www.sodocs.net/doc/4f2043962.html,/R_ShangYeMaoYi/69/ChaoShiDe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超市行业继续了2013年增速放缓的趋势,不过与2013年以精细化运营求生相比,2014年行业调整的力度更大,开始毫不犹豫地关掉盈利能力差的店面,将目光从超市业态转移到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便利店、商业地产或者强强联合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年内,超市行业在一二线城市将以小业态姿势绽放,而三四线城市的大卖场将遍地开花。另外,超市版购物中心也将次第出现,为正在虚火之上的商业地产再助推一把。同时,线上触网不再是超市讨论的话题,被电商冲击的传统超市行业在明白线上渠道怎么玩之后,触网的节奏已经发展到全渠道和平台化。 2015年中国超市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是对超市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中国超市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如实地反映了超市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中国超市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揭示了超市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产业环境透视

超市发展和起源

超级市场一词来源于英文supermarket,常简称超市,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主要的商业零售组织形式。 超级市场最早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超市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并首创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它的超级市场平均毛利率只有9%,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保证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它首创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超级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超级市场中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以后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篮或车里,到出口处收款台统一结算。除此以外,超级市场的特点还主要表现在: ①超级市场的商品均事先以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规格包装好,并分别摆放在货架上,明码标价,顾客实行自我服务,可以随意挑选。 ②超级市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设备。便于管理人员迅速了解销售情况,及时保存、整理和包装商品,自动标价、计价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销售数量。 ③超级市场内的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许多麻烦。自动标价、计价、结算效率高,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而且由于商场的经营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价格相对也较低廉,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中国超市的发展趋势

中国超市的发展趋势 作者:孙弘 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分析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超级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超市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综合型超市的营业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主要为特定的居住区顾客服务,目标是成为该地区的“购物第一站点”;大卖场的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实行廉价销售,经营品种齐全,有足够的辅助面积;便利型超市的营业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主要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的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的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 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经营规模化 随着超市行业的发展,超市的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商务部2003年8月6日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前30家连锁企业中,22家以超市为主的连锁企业总店铺数量已经达到8013家。一些老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将连锁经营引入传统百货店经营中,并向超市渗透。连锁超市正在迅速向大中城市蔓延,新增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都说明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市场定位差别化 在国外,不同形式商店的特点非常鲜明,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便利店、食品超市、家居俱乐部、大卖场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不会相互混淆。凯玛特和沃尔玛都是大卖场,但他们之间很少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提供鲜明的商品来吸引顾客。 国内很多大型超市正在突破以食品为主的传统格局,经营品种日益多样化,食品结构也比以前更加合理。今后中国超市的发展也会不断明确各种超市业态本身的市场定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将会远去。市场导向作用在各超市企业将有所加强,成熟的超市企业在进一步拓展经营规模时,将不断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在居民区内的连锁超市就要在“鲜”字

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 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 2001 年底的统计,共有 8725 种,从数量上来说,在 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 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 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 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 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1 / 25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 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 21 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 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 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 8725 种杂志中,其中有 5300 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 10000 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 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 23 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 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 年将近 2 亿的收入中有 1.8 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 入只占 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
2 / 25

中国连锁超市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连锁超市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零售业近几年发展的情况 1、总体情况 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5%,即7000亿元。上海 45%,深圳40%,北京占24%。 2、不同业态 □百货: 连锁经营;跨地区发展;发展购物中心或借助购物中心发展;开 发超市业态 □超市/大卖场: 集中化;跨区域发展;外资所占比例增大;管理上从粗放式扩张

向集约式发展转变: □便利店: 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发展处于起步和扩张 阶段;外资进入审慎。 □其它业态:折扣店、均价店等 3、不同所有制 4、不同地区 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省市 二级城市:南昌、武汉、长沙、西安、昆明等 其它中小城市:大企业逐步进入 5、2003年零售业最抢眼词汇 民族商业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上市 食品安全 非典 民族商业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上市 食品安全 非典 商业航母 6、不同业态门店营业面积 7、不同业态门店销售能力

8、不同业态门店人均劳效 二、零售业发展的趋势 1、全球性的趋势 行业集中化

top 10 share 1997 23% 2002 29% 安全健康:Organic, GMO 全球性的供应链系统 业态多样化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RFID 2、国内的发展趋势 二、三级城市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地区 国有份额继续缩小,民营和外资份额进一步提高 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整合 渠道力量由供应商向零售商、向消费者转化 政策规范企业发展 兼并重组 三、应对趋势和挑战的策略 1.差异化: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企业发展类型:粗放型、内涵型、差异化 2.注重消费者购物体验 3.创新,价值再造 4.速度和方便

中国超级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超级市场发展趋势 一、从中国超市经营理念进展的角度分析 1、从单一的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务和消费者附加值过渡 顾客让渡价值论明确地告诉商家:谁能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支出、最短的时刻、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在最优质的服务下完成一次欢乐的购物,谁便能最大化的占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这句话不仅看起来繁琐,而且做起来难度更大。在商品同质化、价位同价化、促销同样化的竞争时期,梨子的味道差不多上一样的。如何在有限的商圈内摄取理想的、尽可能多的顾客、顾客忠诚和销售利润?在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等许多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超市如何应对?随着中国消费者钞票袋的慢慢鼓起,国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发生了几近于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对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和消费需求做出尽可能快、尽可能到位的满足,并能够将这种满足一直连续? 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状已从以往的“物美价廉”“省吃俭用”进展到了今天“个性购物”“健康购物”“欢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从消费者接到商家DM单那一刻起,从消费者的“贵脚盈门”开始,他们便在无时无刻地向商家索取一种时时刻刻的服务和满足。单纯的商品丰满与否、单纯的价格比较、单纯的打折买赠、单纯的会员积分差不多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商家的要求和期望。 在这种形势下,超市应该摈弃传统的销售理念,置于“售货”之上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销售服务。 2、从价格制胜的竞争观念向集价格、文化、服务、品牌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型竞争理念过渡 价格确是一把利剑,之于消费者能够使得超市实现理想中的客流客源和市场比率,之于竞争对手能够有效的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以这种杀伤力极强的价格手段的确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成效。

超市发展趋势

我国超市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 发表日期:2008年 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分析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超级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超市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综合型超市的营业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主要为特定的居住区顾客服务,目标是成为该地区的“购物第一站点”;大卖场的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实行廉价销售,经营品种齐全,有足够的辅助面积;便利型超市的营业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主要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的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的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 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

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经营规模化 随着超市行业的发展,超市的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商务部2003年8月6日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前30家连锁企业中,22家以超市为主的连锁企业总店铺数量已经达到8013家。一些老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将连锁经营引入传统百货店经营中,并向超市渗透。连锁超市正在迅速向大中城市蔓延,新增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都说明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市场定位差别化

中国超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要超市连锁经营的业态在我国零售业中存在的历史并不见长但以期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由于众多摘】微观的层面就我国超市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原因中国超市二十年多年的发展可谓磕磕碰碰。本文分别从宏观、【中国超市关键词】现状发展对策超级市场 Supermarket 是实行顾客自助服务实行敞开售 货和一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次性付款的零售业态形式。其业务流可概括为“自助服务、开架售货、 2.“渐趋流行。农改超”农改超” “意即把农贸市场改造为超级市场通小车携带、。出门结算”过一系列的规划改造使生鲜食品超市逐步取代原先农贸市场的功能。早在根据国家标准其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①小型超市选址在市、区商 2002年上海联华就启动了“项目农改超”而且将集农贸市场和原超市功能业中心、居住区大型超选址在市、城郊结合部、区商业中心、交通要道于一体的超市新业态。 生鲜加强型超市确定为联华超市公司今后发展的主及大型居住区②小型超市辐射半径 2 公里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为力业态。2005年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老大上海联华到零售新贵、区域巨主大型超市辐射半径 2 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流动顾客为主③头业内人士大谈“模式农改超”纷纷探索“的可行性发展之路。生农改超”小型超市主要经营包装食品、生鲜食品和日用品大型超市的大众化衣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不仅是我国零售业态的一 次重大变革对农产品从生食、日用品齐全一次性购齐注重自有品牌开发④营业时间 12 小时产到销售产业链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上大型超市附设不低于营业面积 40的停车场。 3. 国外超市巨头迅速扩张。目前全球 50 家最大的零售企业有近由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大中国超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路走 30 家进入我国本土企业受到空前挑战。以家乐福、沃尔玛等为代表的来磕磕碰碰。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巨头纷纷把中国作为其世界外资零售巨头凭借其雄厚的品牌实力以及一套带有“色彩的市倾销”市场的重要 战略拓展地外资扩张带来是超市业态的竞争加剧使得中场战略在我国急速 扩张。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零售比例迅速攀升。国超市行业的发展尤为艰难。同国外超市相比中国超市现状如下 : 4. 政府干预。我国超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着行政的干预。超市、一微观层面分析在某些地方被盲目的推进。但总的来说政府还是对超市的发展予以指 1. 市场定位雷同。在中国在一个居民小区的周围往往会有好几导和政策扶持这种特性决定着中国超市 的发展在速度和进程上可能家或大或小超市如新一家、步步高、千惠、旺和等但这些超市无论是要远远超过其它国家。比方说国外超市从食品基础上分离成长出小价格开放的时间方面都基本一致。在经营的商品还是服务、、型便利店又发展到 G 和仓储式超市其间花了不少时间。而在中国 MS 而国外的超市则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服务对象的不同实行差别这些超市形态的出现其 间只花了五年时间。再比如生鲜食品如果要进化市场定位通过超市陈列商品品种、营业时间、商品价格等指标的不超市就要改变生产过程和流通本身要 形成生鲜食品从生产到加工直同来吸引不同的顾客光顾。这样虽然这同一地区有多家超市也会因至店铺销售的冷链这条冷链可以说代表了一个国家整个生 产力水平为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同时获得收益。的一个侧面。日本花了 30 年才形成而在中国不会超过 10 年。 2. 经营管理观念落后。连锁超市发展到现在很多超市还未形成三增强中国超市竞争力的发展策略、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他们往往过多地注重了对利润的追求而忽尽管有国家政策的

中国超级市场发展报告

中国超级市场发展报告超级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已整整走过了10个年头。 1990年12月26日,广东省美佳超市公司在东莞市虎门镇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超市;1991年9月21 日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开设了第一家超市;1993年1月9日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在同一天开了6 家超市。在商业大公司的介入和互动促进性竞争下,超级市场从此在中国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了。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超级市场的营业额已占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5%,在超级市场发展最快的上海市已占到了17%,据保守的估计,到2005年超级市场的营业额将超过百货公司,成为中国零售业的第一主力。可以说,10年来中国超级市场的 同 超级市场通过连锁经营方式,组织起庞大的连锁店网络,建立起能与大工业相适应的规模性的销售体系。当今,在一些发达国家,超级市场的销售网络已成为食品和日用品最主要的销售网络。在工业化过程中哪怕是食品和日用品的生产也日益集约化,由于食品和日用品消费的高度分散性,零售组织要与这种大生产方式相适应,必须是通过连锁经营方式,用连锁店的这种网络化流通组织才能创造出这种流通形式来,而连锁化的超级市场正是这种现代化的流通组织。连锁型的超级市场正是通过对自身的经营过程和零售工艺过程进行了专业化的改造与分工,在提高了企业组织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后,实行资源共享条件下的多店铺营运,建立起网络化的销售体系,从而承担了这种流通重任。可以确信的是,在未来的社会中,网络型企业组织其生存率和成长率最高,应该说连锁化的超级市场正是这种具有竞

争力的网络化流通组织。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网络经济。那么,可以说超级市场是网络经济的典型代表。 2、规模性经营的流通组织 超级市场作为现代商业代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规模性经营,虽然它是通过网络化的连锁店这个渠道实现的,但就其经营内容本身而言,其规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大凡超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以食品为主兼营其它日用消费品,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已经发展到经营几十万种商品,几乎与大型百货公司经营种类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已经超过了百货公司,这就表明超级市场这种零售业态在经营的范围上几乎涵盖了整个零售业经 面 机理,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工艺过程,大大提高了超级市场的劳动效率。 (5) 从微观经济学研究角度出发,经济的规模性其核心是加速库存商品的周转率。现代化的连锁超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普遍地推广和运用EOS 系统(自动订货系统)和CRP系统(持续补货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配送体系自动完成对各连锁门店的送货,而生产和流通环节上的各供应链自动完成对配送体系的补货,使连锁超市从门店到配送中心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库存最优化、最合理,并实现了高周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规模性。 (三)企业制度的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