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教学内容

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2.内容解析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算术法到代数法思维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它使得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过等式连接起来。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解方程使问题中的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为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是后续所学其他方程的基础,后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程(组)最终都要划归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备“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三个特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将相等关系“翻译”成方程,进而找出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经历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的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1)的目标是,学生能识别出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达成(2)的目标是,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全过程,从中体会方程模型的现实意义,逐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算术法的运用更是娴熟,但是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难度并不大,数量关系并不复杂,用算术法更容易解决。因此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法过渡到方程法,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能从给定的式子中找出方程,但如何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征,学生第一次接触,尽管可以借鉴第二章的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抽象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找出“相等关系”后再列出方程,这一思路与小学不同,学生不熟悉,有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转变,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如何通过“找共性”归纳得出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用举反例的方法,通过“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次数等基本要素入

手进行归纳。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算术法与方程法的区别,进而逐步体会方程法的优越性,从而完成算术法到方程法的思维转换,体会方程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希沃白板”采集学生的答题信息,及时进行投屏展示,运用“quizizz ”软件统计学生的答题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猜年龄

规则:不要告诉我你的年龄,请把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

师生活动:

(1)教师随机找2个学生,学生说出得数,教师说出学生的年龄;

(2)教师说出得数,学生猜教师的年龄。

追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我的年龄的呢?

(预设 会说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算术,一种是方程,教师板书其中一个方程,如2x -5=69)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猜年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快速增进师生间情感,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开始今天的学习,教师简介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并板书课题。

教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的简单方程,其中x 表示未知数,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要系统学习与方程相关的知识,包括它的概念、解法及应用;通过学习,你将逐步感受到方程的优越性。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 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 ,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师生活动:

(1)分小组交流这一道实际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将学生的结果拍照备用。

(2)小组成员分析并展示结果.

学生展示,或板书讲解或希沃投屏白板讲解。

预设:

算术法:学生黑板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

方程法:①间接设未知数 70t =60(t +1);②直接设未知数 170

60=-x x .

追问 比较一下,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哪个更好理解呢?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教师:的确,算术方法所列的算式中只能含有已知数,而方程不仅可以含有已知数,还可以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参与运算,所以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更有优越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算术法和方程法的不同之处,体会方程中未知数与已知数一样,可以进行运算,初步体会“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依据。

(三) 视频引入,定义方程

师生活动:

(1)播放微课: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2)播放视频:学生介绍方程的数学史。

追问 回顾下,什么是方程呢?

(预设:学生观察所列方程 2x -5=69,70t =60(t +1),17060

=-x x .教师板书定义)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简易方程,对方程的含义不难理解,通过本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并感受方程的历史。

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 x x 743=+; ②32-x ;③0122=-+x x ;④2->y ;

⑤y x -=+322;⑥ 012

1=+x . 设计意图: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后续判断一元一次方程作方法上的铺垫。

(四) 巩固方法,定义新知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经使用1700h ,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 ,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

(1)师生共同完成例1中的(1),引导学生说出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自主完成例1中的(2)(3),经历从说出相等关系到写出相等关系的过程。

(3)观察所列三个方程,找出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

(预设:如果学生完成(3)有困难,就出示下列方程,通过对比归纳出概念,教师板书。

y x -=+322 ,0122=-+x x ,y x

=+5.01.) 提示 方程的特征可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等来观察。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找相等关系、用已知量(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观察所列方程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

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追问 观察例题的三个实际问题,想想我们是如何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

设计意图:巩固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6

-16=x )(150 )3(2-=x 1 )1(=x 3

152 )2(=+m y x 38.13 )5(=+-4553 )4(+=-x x

微课:计算丢番图的年龄

师生活动:

(1)你能用算术法计算出他的年龄吗?

(2)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他的年龄吗?

追问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些?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微课,计算丢番图的年龄,再次体会方程的优越性,并且自然的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方程“解法”,将本节的知识纳入方程知识体系中。

(六)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3)我们是怎样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教师积极引导、评价。

(七)作业

(1)必做:第80页练习1~4、第83页5~10 .

(2)选做:请你设计一个可以列方程 2x +11=35表达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教学目标检测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①3+6=9;② 2x -1;③513

1=+x ;④3x+4y =12;⑤5x 2+x=3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

设计意图:考查对方程概念的了解情况.

2.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 -2=y

B. x 2-1=0

C. 23=x

D.23=x

设计意图:考查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了解情况.

3.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

3

1x =6的是( ) A .一个数的相反数的31是6 B .x 的3

1是6 C .x 的相反数的3倍是6 D. 31与一个数的差是6 设计意图:考查建立方程模型时,对相等关系的理解情况.

4. 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颁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人?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 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

A .140050200=+x x

B .()14002250200=-+x x

C .()14005022200=+-x x D. ()1400225022200=-+-x x )(

设计意图:考查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3.1.1一元一次方程》点评稿

本节课王老师从有关方程的衔接内容入手,教学起点把握准确,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从算式到方程的思维转换过程,渗透了方程思想,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未来学生学习方程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作为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核心内容“方程”部分的起始课,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观察、归纳、概括为基本学习方法,通过算术法与方程法的对比,让学生逐步感受方程的优越性在于未知数与已知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知识与方法的教学。

第一,情境教学贯穿始终。本节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猜年龄”、行程问题、丢番图的年龄等情境,让学生体会方程知识源于生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体现其学习的必要性。

第二,核心素养渗透自然。本节课设计四次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素养;在由不同的方程找其共性,即归纳概括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

第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本节课王老师自己开发微课资源,师生能熟练地利用希沃白板进行投屏展示,运用“quizizz”软件统计学生的答题信息,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体现技术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数学味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