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

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这种区别意

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

阴平高

阳平穷

阴上古

阴去肺

阳去洞

阴入不

阳入夺

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

调。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

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

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

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因此汉语

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

两部分。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

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

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

“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

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

做“零声母”。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

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

二、词汇上的特点’

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

占优势。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8000个常用词的统计,现代汉语

里,双音节词占71%,单音节词占26%,三、四、五音节的词(基本上

都是外来音译借词)只占3%。但是,在日常口语中,单音节词的使

用频率高达61%,而双音节词的使用频率只有37%。这就是说,就

现代汉语口语而言,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仍然大大高于双音节词。

(二)在双音节词中,从构词上来看,合成词占绝对的优势。从

世界已知的语言来说,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

1.重叠——词根的重叠,如“爸爸、星星、刚刚、试试、轻轻”等。

2.派生(附加)——主要是词根前加或后加词缀派生,如“老虎、

老弟”和“桌子、馒头”等,其中的“老”、“子”、“头”就是词缀,“老”是前缀,“子”、“头”是后缀。

3.复合——词根与词根组合,如“学习、聪明,白糖、深造,合理、

扶手,扩大、车辆,地震、冬至,留任、借用”等。

汉语的合成词以复合为主。

(三)有丰富的成语,而且大多是四个音节的。任何语言都有成

语,但汉语的成语特别丰富,这跟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有关。而从

语音形式上看,汉语的成语大多是四个音节的,即以四字格为主。

(四)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汉语里有量词,在说明事物数量

时,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的说法来表示,中间一定要加一个量

词。例如,我们不能说“*五书”、“*六笔”、“*三狗”、“*四桃子”,

而得说“五本书”、“六支笔”、“三只狗”、“四个桃子”。那“本”、“支”、“只”、“个”就是量词。这是大家都知道和了解的。英语里似乎也有

量词。例如:

(3)Thisisa piece“chalk.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I bought a fishof 2 kilos(kilogram) yesterday.

但英语里的piece、cup、kg(kilogram)是作为名词来用的,而且也

用得很有限,这跟汉语的量词有本质区别。

汉语里有系统的语气词,如“啊、吗、吧、呢、呗、了”等。这些词通

常用在句子末尾表示一定的语气。用不同的语气词,句子的意思就

不一样。请看:

(4)他不愿意啊!

他不愿意吗?

他不愿意吧?

他不愿意呢?

他不愿意呗。

他不愿意了。

英语里没有语气词。英语的语气主要靠句调来表示。

三、语法上的特点

(一)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1.词类无形态标志。在汉语里,我们不能从词形上看出哪个是

名词,哪个是动词,哪个是形容词,哪个是副词。

2.名词、动词、形容词进人句子无形态变化。例如,汉语里的动

词可以作谓语、带宾语、带补语、作主语、作宾语、作定语,也可以受定

语修饰,而在形式上完全一样。试以动词“研究”为例:

他研究 [作谓语,可用来回答“他研究汉语语法吗?”这样的问题]

研究语法 [带宾语]

研究清楚 [带补语]

打算研究 [作宾语,可用来回答“汉语词汇你打算研究吗?”这样的问题]

研究课题 [作定语]

语法研究 [受由名词充任的定语修饰]

(二)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

英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省略的。请看:

(5)Doyoueatan/oneeggeveryday? (你每天吃一个鸡蛋?)

——Yes,Ieatan/oneeggeveryday. (是,我每天吃一个鸡蛋。)

——*Yes,Ioneeggeveryday. (是,我每天一个鸡蛋。)

——*Yes,eat an/one egg every day.(是,每天吃一个鸡蛋。)

——*Yes,eat every day. (是,每天吃。)

(6)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 (你们每天吃些什么?)

——We eat bread and butter every day. (我们每天吃面包、黄油。) ——*Eat bread and butte revery day. (每天吃面包、黄油。)

——?Bread and butter. (面包。)

(7)Who is Jiajun Wang? (谁是王家俊?)

——I am Jiajun Wang. (我是王家俊。)

--Jiajun Wang is me. (王家俊是我。)

——*I. (我。)

——*Is me. (是我。)

——It’s me. (我是。)

可是汉语里常常省略,只要语境允许,只要不引起误解。例

(5)一(7)右边翻译成汉语的句子都是可以说的。汉语里还常常能见

到、听到这样的句子——句中只有一连串的名词,而没有一个动词:

(8)今天下午全校大会。

上面这句话,你可以分别理解为:

(a)今天下午有全校大会。

(b)今天下午是全校大会。

(c)今天下午开全校大会。

(d)今天下午召开全校大会。

(e)今天下午举行全校大会。

(三)在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的对应。这是由于汉

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而带来的特点。我们知道,在印欧语里,

词类与句法成分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是汉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则是一对多的对应。如下图所

示:

这样,很自然的,在汉语里相同的词类序列,可以代表不同的句

法构造。例如:

动词十名词

广播新闻 [动宾关系]

广播事业 [修饰关系]

广播赵忠样 [主谓关系]

动词+动词

研究讨论 [并列关系]

打算回家 [动宾关系]

挖掘出来 [动补关系]

研究结束 [主谓关系]

访问回来 [连动关系]

请他坐下 [递系关系,也称兼语关系]

讽刺说 [状语—中心语修饰关系]

养殖研究 [定语—中心语修饰关系]

(四)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这

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以及词类与句法成分不一一

对应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在印欧语里,句子与词组是对立的:作为句子,一定有一个定式动词(finitive verb);而作为词组,一定没有定式动词;句子一定是主谓关系,词组一定不会是主谓关系。因此我们通常说的主

谓结构,在印欧语里不列入词组的范围。例如:

(9) I study Chinese grammar.

To study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Chinese grammar.

Studying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Study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It is important study Chinese grammar.

汉语则不同,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汉语里的动词就没有所谓

定式不定式的不同表现形式,汉语的句子也就不一定是“主语一谓

语”的模式。这样,在汉语里,句子和词组在语法构造上不形成对立,主谓结构跟其他一般的词组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汉语里,词或词组

只要能加上一个句调,就能成为句子。从这里也可以了解到,在印欧

语里,词、词组、句子之间是层层组成关系,即由词组成词组,由词组构成句子;而在汉语里,词和词组之间是组成关系,词组和句子之间

则是实现关系,即词组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

(五)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

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志。试以动宾关系为例:

(10)吃苹果 [动作—受事]

(这锅饭可以)吃五个人 [动作一施事]

吃大碗 [动作—工具]

吃食堂 [动作—方式]

吃利息 [动作—凭借]

躲高利贷 [动作—原因]

排电影票 [动作—目的]

(六)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汉语

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中心语

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随之改变。例如:

(11)眼睛大大的[主谓关系] :i大大的眼睛 [“定—中”偏正关系]

吃饭了 [述宾关系] ;i饭吃了 [主谓关系]

客人来了 [主谓关系] 尹来客人了 [述宾关系]

来早了 [述补关系] ;i早来了 [“状—中”偏正关系]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我们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必须对“语法”这个概念有较好的理

解与认识。那么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最通俗的说法,“语法是人们说话时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但

这是很不严密的一种说法,因为说话时所要遵守的规则不限于语法

规则,还有语音规则、语义规则、语用规则等。

比较科学一点的说法,“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这

个说法,所指范围比较明确了一些,但还是缺乏概括性。为什么说这

个说法缺乏概括性呢?因为这个说法(1)没能说明由什么来组词,

由什么来造句;(2)按这种说法,有些组合规则概括不进去,譬如说

“形声字”这个词,它的内部构造是:

形声十字

“形声字”里的“形声”不是词,但又不是一个语素。对于“形声”的内部组合,上面的说法就概括不进去。同样,“戴红帽子的人是我

小学时的同学。”这句子里的“戴红帽子的”、“小学时的”,既不是词,也不是句子,这样的组合,上面那个说法也概括不进去。

到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说法是: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

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为什么说这是最

科学的说法呢?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语言是人类藉以思维和互相

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作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体,有

大有小。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规则,

就是语法。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由于语法是音义结合体之间进行组合所依据的规则,所以,语音

和语义必然会分别对语法有所影响,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会有某种

制约关系。

一、语音对语法的影响与制约

(一)音节数对语法的影响与制约

汉语是音节性很强的语言,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所以音节

数有时会对语法有所影响。譬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说到花卉,不知大

家注意到没有,如果那花儿的名字是双音节的,那末可以带“花”字,也可以不带“花”字。例如:

(1)我送她一枝玫瑰花我送她一枝玫瑰

她很喜欢牡丹花她很喜欢牡丹

那丁香花真醉人那丁香真醉人

但是,如果那花儿的名字是单音节的,那末一定得带“花”字。下面左边的说法成立,右边的说法都不成立:

(2)她采了一大把菊花。她采了一大把菊

我喜欢桂花 *我喜欢桂

她摘了一枝荷花 *她摘了一枝荷

地名、人名也存在类似的单双音节对立的现象。如全国各个县

的县名,有双音的,有单音的。双音的,“县”字可以不说出来。例如:

(3)她出生在原北京昌平县她出生在北京昌平

我明天去山西万荣县我明天去山西万荣

我老家在江苏海门县我老家在江苏海门

但是单音的,那“县”字非说出来不可。请看:

(4)她出生在原北京通县 *她出生在北京通

我明天去山西宿县 *我明天去山西宿

我老家在江苏吴县 *我老家在江苏吴

人有单姓的,有复姓的。单姓的,可以有“老王”、“小王”这样的称呼;复姓的,就没有这样的称呼,譬如一个人姓欧阳,一般我们不会叫他“老欧阳”或“小欧阳”。反之,复姓,我们可以以姓相称,例如:

(5)欧阳,你来一下。

(6)司马,王老师叫你去。

单姓就不能这样称呼,我们不说:

(7)*张,你来一下。

*秦,王老师叫你去。

在现代汉语里,像“进行”“加以”“予以”一类动词事实上不表示实在的意思,只起某种韵律或语用的作用,譬如“住房问题明天我们

还要进行讨论”,从意义上说,跟“住房问题明天我们还要讨论”没有多大差别,句中的“进行”不表示实在的意义,所以这种动词也有人称之为“形式动词”。这种动词在使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求后面由

一个动词来作它的宾语,二是这个作宾语的动词只能是双音节的,不

能是单音节的。请比较:

(8)金融问题你还需进行学习

*金融问题你还需进行学

(9)这些情况需进一步加以调查

*这些情况需进一步加以查

(二)轻重音对语法的影响

轻重音也对语法有一定影响。像“学习文件”“进口设备”“出租

汽车”等,都既可以分析为述宾结构,也可以分析为“定—中”偏正结构,而区别就表现在轻重音上——如果分析为述宾结构,重音在后面

的名词上;如果分析为“定—中”偏正结构,重音在前面的动词上。请比较:

(9)述宾结构“定—中”偏正结构

学习’文件’学习文件

进口’设备,进口设备

出租’汽车,出租汽车

再拿“洗得干净”来说,这个结构是有歧义的,它既可以理解为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意思大致相当于“能洗干净”;也可以理解为带情态补语的述补结构,意思大致相当于“洗得很干净”。而二者的区

别也就表现在轻重音上——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重音在“洗”上;带情态补语的述补结构,重音在“干净”上,即:

(10),洗得干净 (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

洗得,干净 (带情态补语的述补结构)

(三)停顿对语法的影响

停顿对语法也有影响。在汉语语法学界,说到由于构造层次不

同而造成的歧义时,常常会以“咬死了猎人的狗”作为实例:

(11)a.咬死了猎人的狗 b.咬死了猎人的狗

(意思是“把猎人的狗咬死了”)(意思是“把猎人咬死了的那条狗”) 其实,“咬死了猎人的狗”这个结构只是从书面上看有歧义,就口

语来说,并不会让人觉得有歧义,因为表示不同意思时,语音停顿是

不同的——表示a义时,停顿在“咬死了”之后;表示b义时,停顿在“的”字之后,即(语音停顿用V表示):

(12)a.咬死了V猎人的狗

b.咬死了猎人的V狗

再如“张三写的散文”,可以有两种构造层次:

(13)a.张三写的散文 b.张三写的散文

a和b,语音停顿当然会不一样,这无须赘说。我们要提醒大家

注意的是,按(13a)切分,“张三写的散文”仍然会有歧义,因为按

(13a)切分后,内部还可能表示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主谓关

系和“定—中”偏正关系。分析为主谓关系时,意思是“张三写的是散文”;分析为“定—中”偏正关系时,意思是“张三所写的散文”。而二者的区别,也明显地表现在语音停顿上——表示主谓关系的停顿可

以比表示“定—中”偏正关系的停顿来得长,即(语音停顿长的用V V

表示):

(14)a.张三写的V V散文 [主谓关系]

b.张三写的V散文 [偏正关系]

二、语义对语法的影响与制约

大家都知道,许多词具有褒贬义的色彩,而词具有褒义还是贬

义,这对语法有时会产生影响。下面试以形容词为例来加以说明。

现代汉语的述补结构中,要表示含过分义的“结果的偏离”时,可以有两种说法:

A.“动词+得+太/过于+形容词十了”,例如:“(头发)剪得太/

过于长了”;

B.“动词+形容词十了”,例如“(头发)剪长了”。

采用哪一种说法,就跟形容词是否具有褒贬义色彩有关。具有

明显褒贬义色彩的形容词,只能采用“动词+得+太/过于+形容词

十了”的说法;而具有中性义的形容词(即不含褒贬义色彩的形容

词),则两种说法都可以采用。请看实例:

(15) 动词+得+太/过于+形容词+了动词+形容词+了

有明显褒贬摆得太/过于整齐了。摆整齐了①

义的形容词: (日子)过得太/过于舒服了。过舒服了

洗得太/过于脏了。洗脏了②

说得太/过于乱了。说乱了

中性形容词:走得太/过于快了走快了

来得太/过于早了来早了

①“摆整齐了”、“过舒服了”都可以说,但都不含有“过分”的意思。

②“洗脏了”、“说乱了”也可以说,但也都不含有“过分”的意思。(菜)炒得太/过于咸了炒咸了

剪得太/过于短了剪短了

下面我们再举一个词语褒贬义色彩的对立对语法影响的实例。我们

知道,副词“还”作为程度副词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一是表示程度深,大致相当于“更”,一是表示程度浅,含有勉强过得去的意思,大致

相当于文言里的程度副词“尚”。我们把表示程度深的“还”记作“还,”,我们把表示程度浅的“还”记作“还2”。“还,”,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的形容词,它都能修饰;而“还:”只能修饰褒义或中性

义的形容词,不能修饰贬义形容词。请看:

(16) 还1:还2:

她家比我家还l干净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2干净

那地方比这儿还,脏。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2脏

那孩子比他还l难看。相比之下那孩子还:难看

他家的山墙比我们家还l厚这个房间的山墙还2厚

他擀的饺子皮儿比我擀的还l薄他擀的饺子皮儿还2薄

褒贬义,也是词语的语义特征的一种。下面我们将会比较详细地讲

到,词语的语义特征对语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参看下文第四节“语

义特征分析”)。

0.5 关子语法单位

前面已经说了,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

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有大有小,

为了语法研究的需要,我们有必要根据大小不等的语言成分的不同

性质,设立若于单位。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单位就叫“语法单位”,任

何一种语法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我们学习语法,就需要知道这些

语法单位。

一般把语法单位分为四种:语素、词、词组、句子。下面分别介绍。一、语素

语素是语宫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

特点是它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铁路”不是语素,因

为它还可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铁”和“路”。“姐”是语素,因

为它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了。注意:“姐”,单纯从语音

上来看,它还可被分割为更小的单位,譬如说:

单纯从意义上看,也还可被分割为更小的成分,譬如说:

姐一[+事物,+具体事物,+有生命,十动物,+人类,+女性,

+同辈中年长者,……]

箭头后面方括号内带加号的任何一项,都可以看作“姐”这个语

素所含有的语义成分,这种语义成分,一般称为“义素”。

但是,从音义结合体的角度看,“姐”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

结合体了。所以“姐”是语素。

“垃圾”,从表面看,它跟“铁路”很相似,也是包含两个音节,写出来也是两个字。但是,它跟“铁路”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它不

能像“铁路”那样可以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因为“垃”和“圾”虽分别是一个音节,但都没有意义,因此“垃”和“圾”都不是音义结合体。“垃”和“圾”合成“垃圾”后,才既有声音,又有意义,才能被看作音义结合体。而这个音义结合体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

合体,所以“垃圾”是一个语素。

语素的功用有两个: -

一是用来构成词——可以自身直接成为一个词,例如“一个组五

个人”里的“人”就是由语素“人”直接构成的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

词一般称为“单纯词”。更常见的是跟别的语素一起按一定的构词规

则构成词,例如“人民”“人口”“人缘”和“工人”“仙人”“凡人”,以及“人来疯…‘人生观”“辩护人”“人面兽心”等这些词,就是由语素“人”跟别的语素组合成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的词,一般

称为“合成词”。

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例如“形声字”里的“形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_把_字句_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77期)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 陆俭明 提要 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把”字句教学之不足,由此提出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的新思路。文章对语言信息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所遵循的八个准则。接着文章从语言信息结构这一视角分析了表“处置”义的“把”字句,指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表“处置”义的“把”字句的特点在于:(一)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运用介词“把”其目的是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清楚地告诉外国学生,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告诉外国学生,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 “把”字句;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遵循准则 一 从“把”字句教学一直令人有挫败感说起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无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还是在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句式。可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外国学生在做“把”字句的造句练习时,一般都能造出符合老师所讲的有关“把”字句的语法规则的“把”字句来;但是在实际说话、写作中,老是用不好“把”字句。(田靓2012)普遍的毛病是,不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上了“把”字句,而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又没有用。马真(2008)在《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一文中就曾举过这样两个留学生的很典型的跟“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把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冲光了,……。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她整理得干干净净。 马真(2008)指出,就一个个小句孤立来看,都合语法,但是例(1)冒号以后的部分,是要具体描 作者简介:陆俭明,男,江苏吴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电邮:lu_ma2008@pku.edu.cn。 *本文得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740001)经费的资助。 1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陆俭明)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 *苏丹洁 陆俭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提要本文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不能囿于 “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句法研究和教学思路。第二,在语法研究中要树立 “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这一观念。第三,“构式—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补充性的句法研究与教 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一方法建立在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性基础之上, 在分析和教授一些汉语句式方面,优于传统的思路。文章对上述观点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认知共性语言共性构式语法“构式—语块”理论语法研究与教学 一传统的语法分析思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的语法理论,不管是形式派、认知派还是功能派,基本上都是从古希腊语言学传统 发展而来的, 只是每一流派的研究角度、所用术语、所要达到的期望值不同而已。它们在对句子结构的描写上,都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路— ——句法上的“主—谓—宾”(主语—谓语—宾语)、语义上的“施—动—受”(施事—动作—受事),但这一思路难以涵盖、解释一切句法结 构。 我们看到,当前发展迅速的应用语言学对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1存在句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存在句,其格式是:处所成分+动词+着+名词语①。或码化为:NPL +V +着+NP 。例如: A 组:(1)门口站着三个孩子。 B 组:(5)墙上挂着两幅地图。(2)教室里坐着许多学生。 (6)花瓶里插着一束玫瑰花。(3)床上躺着一个病人。 (7)门上贴着一副对联。(4)桌子底下趴着一条小狗。(8)柱子上刻着一个“忍”字。 7 55* ①本文初稿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三教’ 问题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2009.10)上宣读,与会学者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也给予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本次发表对初稿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错谬之处是作者的责任。 包括名词和名词短语。

构式语法 陆俭明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 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Adele E. 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 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 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其中以第三种理论的解释力最广,简单地说,就是假设该句式中存在一个轻动词,台上v主席团坐着,墙上v一幅画挂着,其中的轻动词v表示“存在”,但在表层结构中缺省,因此造成了后置动词的前移,最终形成了该类句式。轻动词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上述三个问题,但是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在于,由假设所造成的理论循环论证:如果问,存现句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回答,是因为句中有个轻动词;试再问,句中为什么有个轻动词,又会回答,因为它是存现句。很明显,这种假设在科学论证中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对_鸡不吃了_歧义现象再解释_陆俭明

- 2 - 对“鸡不吃了”歧义现象再解释 摘 要: “鸡不吃了”, 那“鸡”既可以理解为“吃”的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吃”的受事。这是汉语语法研究与教 学中作为有歧义的一个经典例子。王士元先生在前人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新的解释—从词汇角度,具体说从“词的词义延伸”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有可取之处,也有考虑不周之处。关键词: 歧义现象;词义延伸;语义关系;语境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7931(2011)03-0002-01 陆俭明a,b (北京大学 a.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b.中文系,北京 100871) “鸡不吃了”,那“鸡”既可以理解为“吃”的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吃”的受事。这是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中作为有歧义的一个经典例子。这个例子最早是由赵元任先生提出来的。以往是从句子成分的移位和句法成分的省略两方面来解释这句话的歧义现象的。请看实例(例中的“鸡[A ]”代表“吃”的施事,“鸡[P ]”代表“吃”的受事): 甲 乙 a 1. 鸡[A ]不吃白菜了 b 1. 张三不吃鸡[P ]了a 2. 白菜鸡[A ]不吃了 b 2. 鸡[P ]张三不吃了a 3. 鸡[A ]不吃了 b 3. 张三不吃了a 4. 白菜不吃了 b 4. 鸡[P ]不吃了 句子成分移位、省略的结果,造成a 3和b 4同形,表示的意思则不同。 王士元教授(美籍华裔,原先在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任教,后应聘至香港城市大学任教,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被誉为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家。2006年他应邀在清华大学文学院作系列演讲,部分演讲内容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其中有一篇,发表在2006年第6期上,题目是《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这篇文章里,王士元先 生对汉语语法学界的这个经典例子“鸡不吃了”的歧义现象,在前人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新的解释—从词汇角度,具体说从“词的词义延伸”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具体是: “鸡”既能用来代表一种家禽,也能代表家禽的肉。同样的,也可以说“鱼不吃了”有歧义,因为“鱼”可以指一种动物,也可以指这种动物的肉。但是,如果说“牛不吃了”或者“马不吃了”,就没有这样的歧义了,因为“牛”和“马”只能指动物,而不能指这些动物的肉。 王士元先生的上述看法有可取之处,也有考虑不周之处。 可取之处是,他注意到了表示动物的词在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既能表示某种动物,也能表示那种动物的肉;另一种情况是只能表示某种动物,不能表示那种动物的肉—这无疑是对汉语词义研究的一种贡献。目前一般辞书上,还未见有对“鸡”、“鱼”、“虾”这类词注出上述两个义项的。但是,王士元先生以此来解释“鸡不吃了”的歧义,就欠考虑了。 如果我们按照义项将“鸡”分化为“鸡1”和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Ambiguity in “Ji Bu Chi Le” LU Jian-ming a b (a.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b.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 : “Chicken” in the sentence “Ji Bu Chi Le” (literally means in English “chicken not eat”) can be understood both as the subject and as the object of the verb “eat” in Chinese, which is a typical case of ambiguity in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grammar.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reinterpreted the sentence from a lexical perspective, i.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tension of word meaning”. Such an attempt has both merits and loopholes. Key words : ambiguity; extension of word meaning; sense relations; context

最新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及其常见语法错误(期末考试).优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及其常见语法错误 本课题采用了“剥洋葱”的方法来分步简述何谓现代汉语、何谓现代汉语语法、何谓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及何谓现代汉语语法错误四个内容。 首先,至于何谓现代汉语这个问题,本课题从普通话与方言、书面语与口语、现代汉语与当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与现代语言学这四组互相联系的概念出发,通过着四组概念的介绍来理解何谓现代汉语。关于现代汉语,最笼统的说法就是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权威定义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即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那么,何谓现代汉语语法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在《现代汉语基础》这本书里写道,“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那么现代汉语语法就可以推演为汉语中组词造句的规则。此外,语法也叫“文法”,有三种含义: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 ②语法学即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学科;③语法教材即利用语法学为教学而编写的材料。 简单了解现代汉语语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何谓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本课题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的六种语法特点。第一,现代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如没有词性和单复数变化。例如在“干得漂亮!”与“你真漂亮!”这两句话中的“漂亮”一词形态完全一致,但前者为副词,后者则为形容词。第二,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现代汉语中语序固定,语义结构排列有序,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定语在主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第三,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只是一个扩句和缩句的过程。第四,现代汉语词类具有多功能性,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与印欧语系中的英语不同的是,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关系错综复杂,一种词类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形态不变。 第五,现代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汉语通常话题先行,在语境的作用下,常出现省略、移位、看似不合逻辑等现象。第六,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汉语汉语韵律性强,通常平声字在前,仄声字在后。此外,韵律对词语搭配的可接受程度也有影响,如有些双音节词要求后面只能跟双音节词,这点在“等待”、“遭受”等双音节词中就显而易见。 现代汉语的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以及歧义。第一,搭配不当主要表现在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以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三个方面,上文已经提到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句都有固定搭配。第二,成分残缺主要表现在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以及必要虚词残缺,其中任何一个成分残缺都可能引起歧义。第三,语序不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定状错位、词语位置与介词要求不合以及前后互相呼应的词语位置不当。如:绚丽的朝阳,灿烂地放射出万道光芒。此句中的“灿烂地”这一词存在明显的定语错位,次句应该改为: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第四,句式杂糅是现代汉语表述中很常见的语法问题,句式杂糅有其常见的杂糅样式,如“是因为……造成的”、“由于……的领导下”等杂糅样式。第五,歧义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往往很难被说话者察觉,因为说话人自己很清楚自己要表达的含义,常见歧义有代词指代不明、数量表达混乱等。此外,以上四类语法错误出现时,都可能引起歧义。 总之,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就好比建造房屋必须有砖瓦、水泥等材料,但是光有材料还不行,还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才能建成房屋,语言也如此。此外,广泛阅读,多用语言交流,可以提高语言敏感度,从而减少语法错误。简介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欣赏提示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诗文大意: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心境上的心理变化,空间上的越来越远,时间上的分离之久。“万余里”指物理时间、心理时间。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word.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 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这种区别意 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 阴平高 阳平穷 阴上古 阴去肺 阳去洞 阴入不 阳入夺 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 调。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 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 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 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因此汉语 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 两部分。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 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 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 “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 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 做“零声母”。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 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 二、词汇上的特点’ 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 占优势。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8000个常用词的统计,现代汉语 里,双音节词占71%,单音节词占26%,三、四、五音节的词(基本上

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_陆俭明

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 陆俭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关键词]词汇语义;概念结构;句子意思理解 [摘要]本文以五个具体实例说明,某个词类序列能形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将会具体表示什么样的意思,主要取决于具体词语的意思,即具体词语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这跟概念层次网络理论(HNC)的精神是一致的。文章强调,要重视和加强概念结构及其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4)02-0001-05 The Function of the Word Sense in Sentence Understanding LU Jian-m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Center for Chinese Ling uistics,Peking U niversity100871) Key words:lex ical meaning;conceptual structure;sentence understanding Abstract:This paper observes an issue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syntactic construction,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sentence understanding,and stresses the study on conceptual construction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By using five concrete examples,the paper illustrates that w hat kind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 a specific sequence forms or w hat it means exactly depends on the lex ical meanings of the parts of the sequence.In other words,it depends on the conceptions of the w ords and their relations. T his view point is consistent w ith the spirit of H NC. 根据我的粗浅的理解,H NC理论的基本精神是,句子乃至篇章,从某个角度说,可以视为一个概念的网络。如果这个理解不错,那么必然的结论是,在分析、理解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乃至整个篇章的意思时,首先必须重视句中各个词的具体意义的分析与理解。本文将以下列具体实例说明,一个词类序列,能不能成立,即能不能说;如果能说,它是不是一个歧义句式;一个已知的歧义句式,所造出的夸子是否一定有歧义;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句中某个词语的具体意义。 实例(一)请先看下面的实例: 1a.这几个苹果他都扔了。 b.*这个苹果他都扔了。 c.这个苹果他都吃了。 d.*这个樱桃他都吃了。 e.(你看那虫多厉害,)这个樱桃它都吃了。(所举的例句仿张谊生2003) 例1a-e句都含有范围副词/都0,/都0是句子重音所在。副词/都0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在它之后的谓词性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个个体或某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就这个范围副词/都0的语义指向说,有两个特点:第一,/都0所指向的名词性词语或表集合,或表可分割的整体;第二,在一般情况下,/都0得指前,即它所指向的表集合或表可分割的整体的那个名词性词语得出现在它的前面。(/都0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指后,即所总括的对象在它之后,见马真1983)例1a,毫无疑义,满足了/都0的语义指向的特点或者说条件;例1b就没有满足/都0要求的语义指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略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摘要: 汉语有许多特点,汉语语法就是语言单位的组合法,主要就是一套组合规则的系统,本文归纳前人,认为其有三大根本特点: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 关键词:语法特点非形态语境韵律 虽然汉语的历史很长,古代也不是没有语法观念,但是,国内研究者很长时间没有把语法作为系统的学问来研究(不像对文字训诂,对音韵,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长,成果很丰富)。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19世纪末,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发表后,才逐渐有些人对汉语进行系统的语法研究。对于汉语语法的特点,总体上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说,这种语言不靠形态变化来表示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者说表示某些语法范畴。例如,形态语言,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这些变化用词的不同形态来表示。像性、数、格,我们平常说这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动词有时、体、态等等,这些也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也是用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的。汉语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类形态变化,不用形态变化来表示这类的语法意义,语法范畴。这种观点是多数学者对汉语语法相持的一种比较统一的观念,认为这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或是根本特点。 其实,汉语的语法,可以说就是汉语的组合法,汉语有一套组合规则的系统,它的特点是,组合是有规则的,就是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还用不用点辅助手段才能组合起来,是有规则可循的,不是没有条例,没有规则的。然而,组合的规则涉及的方面很广。所以,它既有一定的规则,又有不少变化。例如,在汉语里一般说来,修饰性的成分总是用在被修饰者的前面,这是个一般的规则,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