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永玉

黄永玉

黄永玉
黄永玉

黄永玉

人物简介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专题介绍,国内多家媒体也频频播放他的专题。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黄永玉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编辑本段]全才鬼才

黄永玉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湖南省吉首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黄永玉本名黄永裕,为了写起来省事而改“裕”为“玉”,是湘西凤凰县的土家族人。他初中刚读了两年就在抗战的烽火中打破了求学梦,不得不辍学到社会上四处闯荡,不但走遍了半个福建省,还到过江西、广州、上海、台湾、香港。这期间,他当过瓷场的小工,在码头上干过苦力,在中小学任过教员,在剧团搞过舞美,在报社当过编辑,还干过电影编剧。正是在此期间,17岁的他在泉州的开元寺巧遇弘一法师。这段奇缘后来被人们演绎成他对法师持弟子礼、得真传。而他自己的说法则是:上树摘玉兰花时被一老和尚发现,极不情愿地下来后随之来到禅房,开始时并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的和尚竟是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师。虽

然并没有真的拜师学艺,但短暂的交往仍带给他一些启迪和不小的震撼。后来,弘一法师临终前曾留给他一张条幅,上面写着:“不为众生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社会是最大的学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存是最强的动力。黄永玉16岁就能靠木刻养活自己,天性聪颖只是一个方面,恐怕更多的还要归功于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了艺术他不惜翻山越岭,废寝忘食。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日后,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人们无不称奇叫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黄永玉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而当时他已经年近七十。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黄永玉不仅在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方面均有高深造诣,而且还是位才情不俗的诗人和作家,出版的诗集曾一举夺得《诗刊》年度创作一等奖,写的散文、游记既有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又充满智慧的哲理,自传体小说则边写边在湖南大型刊物《芙蓉》上连载。

黄永玉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有人说他小时候是艺术神童,版画、油画、国画、雕塑等均无师自通;有人说他曾是弘一法师的三个方外弟子之一,得其真传而练就了灵性十足的书法。但是如果仔细研读他的书,用心赏析他的画,并且有机会与他叙谈的话,神奇的色彩褪去后,人们更多体会到的会是他深厚渊博的学识、卓而不群的才情、耿直倔强的性格、睿智风趣的谈吐和笔耕不辍的勤奋。

[编辑本段]斋号趣谈

舞文弄墨、刻木铸铜仍觉不过瘾,黄永玉又在京郊矗立起一件巨型艺术作品——占地六亩的“万荷堂”。这座完全采取传统建筑结构盖起的大宅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住宅或画室,而是黄永玉平生最大的一件艺术作品。他亲自设计的建筑格局以及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等等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主人非同一般的艺术品位。

万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画室,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是一个仿古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群,院中间有一方占地两亩多的大荷塘,荷塘里有来自颐和园、大明湖各地上好的品种荷花。每年7月,红花绿叶,是黄永玉最流连荷塘的日子,他最欣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不论是在他的经历中、他的绘画中、他的书斋画室万荷堂中,都会得到充分体现。

从万荷堂大殿后门走出来,穿过庭院就到了黄永玉的起居室——老子居。

乍一听“老子居”,是不是有点自大,其实,这不是黄老自己起的名字,而是吕正操将军代他定下来的。说来其中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在黄老年轻的时候,曾在福建泉州住过一段时间,他住处附近有一座庙,庙里种有很多的玉兰花,有一次他禁不住爬上树去摘玉兰花,被一个老和尚看见,叫他下来。黄永玉开始时不知道这个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跟法师讲话的时候满口“老子”,后来被人传了出去,成为笑谈。这次他要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吕正操就旧事重提,干脆就叫“老子居”吧!

[编辑本段]钟爱荷花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国画传统讲究“计白当黑”,他偏偏来个“以黑显白”,这种反向继承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

有的人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山水,一种很清雅的、表现文人出世的气质,但黄永玉的画却大多数是浓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经有人说他的国画不正宗。对此,黄永玉说,谁再说我是中国画我就告他。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话。

黄永玉与荷花结缘于十年动乱那些恶梦般的日子。傲然展蕊的荷花显得分外高洁清逸,不仅超凡脱俗、临风亭立的仙骨神韵给他以绝妙的美感享受,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更成为他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黄永玉一有闲暇就去荷塘赏荷,从用

心灵捕捉到用画笔描绘,仅速写就画了八千多张。荷花的千般姿态被他描摹殆尽,荷花的万种风情被他展现无遗,蕴涵了他无限的情思。

在他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但是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黄永玉开玩笑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周敦颐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种说法,某一种情况底下的一种说法。

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外婆那个城门外就是一个荷塘,小黄永玉出了什么事了、调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大的脚盆滚到荷塘,自己躲在里头。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一动不动地呆两三个钟头之后,青蛙过来了,水蛇过来了,他仔细地观察它们。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非常丰富。后来他开始画荷花,大部分都是从根底下这个角度来看荷花,画的就是当年外婆家池塘里头给他的那种感觉。

如今在北京家中万荷塘的池水里,黄永玉已经种下了来自山东、湖南、广东、北京的各色莲花。实际上画了这么多年的莲花,它们的形态与精神已经烂熟于心,即使睡觉的时候也有“十万狂花入梦寐”了。

[编辑本段]关于自述

余年过七十,称雄板犟,撒恶霸腰,双眼茫茫,早就歇手;喊号吹哨,顶书过河,气力既衰,自觉下台。

残年已到,板烟酽茶不断,不咳嗽,不失眠数十年。嗜啖多加蒜辣之猪大肠,猪脚,及带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浏阳豆豉加猪油渣炒青辣子,豆腐干、霉豆豉、水豆豉无一不爱。

爱喝酒朋友,爱摆龙门阵,爱本地戏,爱好音乐,好书。

讨厌失礼放肆老少,尤其讨厌油皮涎脸登门求画者,逢此辈必带其到险峻乱木山上乱爬,使其累成孙子,口吐白沫说不成话,直至狼狈逃窜,不见踪影。

不喝酒,不听卡拉OK,不打麻将及各类纸牌。不喜欢向屋内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让人拍电影及旅游参观。

[编辑本段]爱情故事

1924年,黄永玉出生在湖南常德,半岁后随父母回凤凰老家。他的父亲是当地男子小学的校长,母亲是当地女子小学的校长。对他来说故乡不只是记忆,不只是人到他乡之后的刻骨留恋,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必不可少的想象,一种不断地能够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那时候,黄永玉家就开始在院子里打糍粑。这是凤凰的一个习俗,几乎每一个人家都会打糍粑、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因为再过两天就是农历的新年了。这天,黄永玉的二弟黄永厚也从香港赶回来团圆,他们兄弟五个,老二和老四也都是画家,黄永玉排行老大。当年因为家境贫寒,12岁的黄永玉背着小包裹一个人坐船离开了家乡,在陈嘉庚先生办的集美学校读初中,慢慢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念书念到中学,念了三年念到二年级,初中留了五次级。那个时候是抗战时期,集美学校是很大的一个学校,图书馆有六层楼,他基本上把图书馆的那些书从头到尾都翻了。图书馆中午关门常把他锁在里头,吃不成饭他索性就躺在过道的地毯上读起来。正是这些广泛的阅读让黄永玉终身受用不尽。14岁那年他已经是当时中国东南木刻协会的会员,并且开始发表作品,慢慢地小有名气。在离开集美学校后,十五六岁的黄永玉当过瓷场小工、战地服务团团员、学校教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流浪在福建、

江西等地靠绘画和木刻谋生,历尽了沧桑。

十八九岁时的黄永玉来到了江西一个小艺术馆里工作,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广东姑娘张梅溪。姑娘的天真纯朴以及聪明伶俐深深地吸引了他。

张梅溪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钱的将军,她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酷爱艺术和文学。当时有好多人都在追求张梅溪,其中有一个在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长得很潇洒,他知道梅溪很喜欢骑马,每次都要牵一匹马来邀请她出去到大树林里游玩。黄永玉心想这下麻烦了,自己连自行车都没有!但他没有放弃对女孩的追求。通过侧面打听,黄永玉了解到这个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品不怎么太好,爱表现、爱夸耀自己,梅溪倒有点反感了。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赢得芳心,黄永玉选择定点吹奏小号,向姑娘展开了攻势。

每次意中人出现的时候。黄永玉都在楼上吹起小号,虽然吹的技术不怎么高,但是定点吹奏很奏效,终于打动了姑娘的芳心。

那时黄永玉的兴趣在刻画方面,他一天到晚刻木刻。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块木刻版,很想买,却发现兜里只有8毛钱了,心里思量了很久。头发长了,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不免有些显得羞涩,因为那个时候不兴留长头发,他想理发,理发那就没有木板了,但放弃很好的梨木板又不甘心,真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姑娘很快就明白了他的心思,爽快地说:“你去理发吧。”他直率地说:“理发,木板可就没有了。”“那我送你一块木板吧。”

后来,他就去理发店了。理完发,他心里还想着他的那块梨木板,想万一她不送怎么办?不送可就糟糕了。正当他愁眉苦脸之时,张梅溪早给他送来了一块他想要得到的木板,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

他们俩相爱的事不久就传到了张梅溪的父亲耳里,将军将女儿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她的家人也没有一个人同意的,都很反对,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能跟一个流浪汉结婚。但此时张梅溪的心早已被丘比特的爱情神箭射中了。

黄永玉感到很沮丧,伤心地离开了张梅溪,只身一人来到了赣州。在那里,他很快找到了一份报馆的工作。有一天,正当他难过之时,忽然接到了她从赣州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自己从家里跑出来了。黄永玉听了惊喜万分。她没有钱怎么跑出来的呢?原来,有一支由地下党组织的演剧队正在韶关演出,张梅溪以出去看戏为由从家里跑了出来。她把金链子拿出来卖了,然后坐了黄运车(一种运货的车子)来到了赣州。

黄永玉马上从朋友那借来了一辆自行车,骑快车直奔60公里外的赣州。离赣州还有10公里路,已是晚上10点多,天黑了,完全不能骑车了。他便找了个鸡毛店住了下来。店里没有被子,他只好用散的鸡毛盖在身上当被子。他太兴奋了,无法入睡,只觉得全身都在被跳蚤咬……第二天一大早,他把身上的鸡毛拍干净,然后再骑车赶路——去接自己的新娘。赶到赣州,她一见到头发上全是鸡毛的他,笑得差点流出了眼泪。

黄永玉对眼前的幸福不免有些担忧,试探地问她:“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她故意说:“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说:“那就是我了。”她回答:“好吧。”两人相约从此永不分离。黄永玉把她领到一个朋友开的旅馆里安顿了下来。黄的一些文学界、艺术界的朋友都撮合道:“结婚吧,反正她不要回去了。”就这样,他们在那个小旅馆里举行了一个简单却很有意思的婚礼。

在《雅人乐话》一书中,黄永玉在他的《音乐外行札记》中有一段文字记录了他的这段爱情经历:“我年轻时节衣缩食,在福州仓前山百货店买了一把法国小号,逃难到哪里都带着。刻完了木刻就吹吹号,冀得自我士气鼓舞。那时,我刚刚认识第一个女朋友,远远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楼上窗口吹号欢迎。女朋友的家人不许她跟我来往,说:‘你嫁给他,没饭吃的时候,在街上讨饭,他吹号,你唱歌。’抗战最后的那几个月逃难,我把小号失落了。去年,我在九龙曾福琴行用了近万元重新买回一把。面对着我50年前的女朋友说:‘想听什

么?’如今,嘴不行了,刚安装假牙,加上老迈的年龄。且没有按期练习,看起来要吹一首从头到尾的曲子不会是三两天的事了。”

●患难中夫妻情深苦难在他们面前消失

1947年,黄永玉在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从事木刻运动与创作活动。1948年夫妻俩来到香港,那时黄永玉在画坛上还没有名气,整天干着木刻——那是需要心和力交融的。而爱情的滋润使黄永玉勤奋耕耘,他的艺术灵感也随之奔涌而出,他的木刻画在香港渐渐有了名气,很多人争相购买。

1953年2月,黄永玉听从了表叔沈从文先生的劝告,与妻子张梅溪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从香港来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任教。张梅溪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女人,她和先生一起悉心饲养了一大堆的动物。家里不仅有狗,还有猫头鹰、火鸡,甚至还有猴子、狗熊、小梅花鹿……当他们一家子带着这些动物一起住进美院宿舍的大杂院时,让许多人都感到非常意外,真不知道他们夫妻是怎样应付那些可想而知的麻烦的。住进了美院这个大杂院里,他们结束了长期的漂泊,至此似乎应该安定下来了。

这段日子里,黄永玉由于有夫人的悉心照料,生活的安定,他创作的木刻《春潮》、《阿诗玛》轰动了中国画坛。而后,他又开始学习国画,他喜欢上了梅与荷花,他笔下的荷花,在形态、色彩、风韵上独具一格,令人眼前—亮。对于黄永玉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和创作更重要,然而这位自称湘西老刁民的黄永玉,他的特立独行、敢怒敢言、宁为玉碎、不求瓦全的倔强性格,没给他少惹麻烦。

搞“四清”的时候,因为黄永玉写了《罐斋杂技》一文,上纲到“恶毒攻击社会主义”的程度。其中印象最深的,如“拉磨的驴子:咱这种日行千里可也不易呀!”——当时被批判为讽刺“大跃进”,攻击“三面红旗”。后来,他白天半天挨批斗,晚上回到家,就半夜三更开始画画,妻子在一边替他把窗帘拉上。有时一画就是一通宵。一听到外面有响声,妻子马上要他将东西收起来,不敢再画了。

黄永玉的生命历程中,有一次名震全国是因为北京的一个黑画展。上世纪70年代装修北京饭店,周总理把李可染、李苦禅等当时一批所谓下放的画家都请回来做装修、配画工作。当时把黄永玉调到北京饭店去负责18层的整体设计。到快过年的时候,黄永玉和吴冠中、袁运甫、祝大年四个人到了重庆旅行、写生、设计,听人说“北京不得了了,北京现在批黑画了,有个人画了个猫头鹰,结果出大事了”。他不以为然地说:“画个猫头魔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也画过。”大家也不知道就是在批他。后来,他自己跑去看展览,看看到底是幅什么画。一看,他的猫头鹰挂在中间,批得最大的一个就是他。很快,他被关进了“牛棚”。

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和黄永玉患难与共相依相伴是他的家人。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房子,房子紧挨人家的墙,光线很差。张梅溪的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一打击就病倒了。黄永玉心急如焚,请医生治了也不见好,他灵机一动,在房子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后来。黄永玉下放到农场劳动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妻子张梅溪一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外来的打击。

黄永玉在“牛棚”中曾经偷偷地写下长诗《老婆呀,不要哭》,来安慰妻子。在诗中,他大胆对她说“一百年不变”。

“文革”之后,拨乱反正,黄永玉有过一段顺利的日子,他当了美协副主席,还荣获了“意大利国家勋章”,名利滚滚而来。1988年,他携妻子又回到阔别了35年的香港,儿子黑蛮的出生地。

●十万年爱情宣言嫁与老夫只一好

1970年,黄永玉给夫人张梅溪又写了一首情诗。诗中说:“我们相爱已经10万年。”他一本正经地对夫人说:“不是说人生百年结为一世夫妻吗?10万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后来又在一幅画上题诗:“嫁与老夫只一好,凡有好画留下来。他年翻开箱底看,取为儿孙剪

新鞋。打油诗一首,梅溪老伴一笑。”

而在张梅溪女士眼里,其夫君黄永玉又是什么呢?是一只“小黄牛”,一个“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在家里,黄永玉是位好父亲、好丈夫,梅溪是位好母亲、好妻子,黑蛮、黑妮是他们的好孩子。记者采访他时问:“你在北京、凤凰、香港、意大利都有家,你的家的概念是什么,到底哪个是你的家?”黄永玉说:“都是我的家。买房子本身可能有一种艺术创作的冲动,不一定都是一种无知的享受。儿女都让他们独立,自食其力,他们现在不需要我了。我的女儿在意大利也几十年了,从小到现在没有穿过高跟鞋,没有涂过口红,没有烫过头发,40多了。儿子嘛,本本分分也是一个画画的人,老老实实,从来不招是非,从小到现在没有骂过一次粗话。”

80高龄的黄永玉依然童心未泯,他热爱孩子,喜欢养狗,喜欢音乐,喜欢玩,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像老顽童,金庸笔下的那个周伯通。假面具有时候买一个,还有假手枪,拿出来吓你一下。黄永玉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都是源于一种信念,他把自己比作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并非要跑第一,但是一定要跑到终点。

婚后半个多世纪,张梅溪默默地伴随着黄永玉,漂泊中有她的身影,成就中有她的祈福,患难中有她的分担。

[编辑本段]人生片段

黄永玉作画情真,做人也情真。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历过多次“政治洗礼”,重情重义,爱憎分明,强大的人格魅力为他赢得了不少真挚的友谊。人在得意时,呼朋唤友算不了什么;身处逆境中,才更感到真情的难能可贵。“文革”中,许多上乘的精品画作被当成“反面教材”在美术馆展出。黄永玉因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而遭江青点名,更成了批判中的重头靶子。可就在这个“黑画展”推出之后的一天清晨,有人将一只京城罕见的猫头鹰悄悄拴在了黄永玉家门口。那份表达着正义感的真情令他感动万分,永世难忘。日后,他大画特画猫头鹰以资纪念。在黄永玉挨批斗的日子里,一位花匠老人不怕引火烧身,坚持每天给他送来一束鲜花。正是这些普通群众发自内心的真情,成为黄永玉苦难中的精神支撑,使他更加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美是人们最自然的追求。他为此感到欣慰:“一生充分享受友谊,感情没有受到污染”。

●拜见“画坛鬼才”黄永玉

《春秋左传读本》里说:“人生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年。”所以,八十岁或许并非就意味着生命价值和创造力的丧失,对于被奉为“画坛鬼才”的黄永玉而言,它或许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近段时间以来,年已八十高龄的他一直奔波于广东、北京、香港等地之间,为他的“黄永玉八十艺展”巡展活动忙前忙后。因为“黄永玉八十年艺展”对于他来说,既是一种人生的阶段性总结,又是一个了结。因为他下一步还想写完他那部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是以他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的变迁为背景。

就像美术评论家陈履生所言,“他有着湘西人的倔强、刁蛮的个性,也有着一种轻盈、浪漫、抒情的文人情调,同时,他又始终刻意的与主流社会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的经历和艺术风格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复杂性’”。在中国画坛,黄永玉不但是“画坛鬼才”,同时还是少有的“多面手”,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他样样精通。其版画代表作品有《齐白石像》、《叶圣陶童话》、《森林组画》及《阿诗玛》等。水墨画代表作品有《猫头鹰》、《山鬼》等。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首轮生肖猴票、酒鬼酒瓶等。平生举办画展数十次、出版画集几十种。除了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外,他更痴迷于文学创作,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培养了一大批铁杆读者,创作了《永玉六记》、《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等诗文集,新作《比我还老的老头》还成为了2003年畅销书。可以说,他将体力和智力都发挥到了极限,就连其死去的表叔沈从文先生

都忍不住大赞他在艺术和文学上的禀赋。为此,他还曾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最高司令勋章。2003年,他又获得了全国美协表彰的杰出艺术家“金彩奖”。

每一个向往大时代和大成就的年轻人,都喜欢从历史的细节中去寻找答案,20世纪与21世纪,人与人,时代与时代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很难洞察和穿透眼前的这位老人。我们分析他的唯一线索便是从他的画、建筑以及文字中去寻觅依据。当然,庆幸的是他还健康的活着。

●享受生活的黄永玉

黄永玉喜欢建房子在文化界是出了名的,湖南凤凰、北京、香港、意大利都拥有自己的豪宅。这些住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规模上,都很有讲究,比如老家湖南凤凰的玉石山房、北京的“万菏堂”、香港的公寓以及意大利达芬奇故乡的城堡,都各具特色,且耗资巨大。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样做无非是有钱了之后显阔罢了,而他却说“房子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盖房子不仅是一个人的开心,它是很多人的开心。”的确,他所设计和建造的豪宅都几乎成为了文人墨客欣然向往的地方。而在3月份,他还在“万荷堂”搞完一个几百人参加的大型酒会。

黄永玉刚从香港回来,此次他准备在北京“万菏堂”逗留一个月时间。“万菏堂”位于北京东郊,我们从市区驱车花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到达。“万菏堂”的门口伫立着一座小亭子,村子里几名年迈的老人坐在亭子里悠闲的聊天,这也是黄永玉特意花钱建造的,他将这个亭子取名为“侃亭”,并用亲自为其题的“侃亭”两个字做了一块匾,主要希望路人、村民能到此歇息、闲聊。可没想到后来刻有“侃亭”二字的匾不久就被人偷走了,黄永玉怀疑可能是“有来往的人偷的”。自此,他便再未题字,以免再次被盗。“侃亭”从此成为了“无字亭”。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黄永玉的名气,否则,人们偷他的字干什么?

“万菏堂”的庭院里载满树木,屋宇高大、回廊宽敞、荷花池里的荷花已枯萎。除此之外,引人驻足观望的还有院落里那数十株梅树,据说都是清代嘉庆和乾隆年间,算起来,每一株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想必在梅花竟相开放时,整个庭院一定是芳香四溢。“万菏堂”是黄永玉花了7个月时间设计完成的,就连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也都由他亲自动手设计。整套设计完全采用了传统的建筑结构,飞檐、回廊,古色古香的门窗,风格简洁明快,古朴流畅。怪不得见过黄永玉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既懂艺术,又懂享受的人。

●大难不死的黄永玉

“时间过得真快,我一晃就要过八十岁了。回想起来,真不敢相信,就好像时间被别人偷走了一样。要是现在只有三十岁该多好,哪怕四十岁、五十岁都行。”岁月的在黄永玉那里变成了一种莫名的伤感。很多同时代的老人们越来越少了。他在《比我还老的老头》一书写道;“唉!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

1924年生于湖南凤凰的他13岁便背井离乡,独自出去闯荡,八十年的人生时光大都是在漂泊与动荡之中度过的。“你们现在多好啊,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书、学习,像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孩,不被炸死、饿死就已经算是奇迹了”。黄永玉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同时,他也坚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

湘西自古民风强悍,不少人从小就开始习武防身。黄永玉从小也学过武、练过拳,在学校念书时也常与人打架斗殴。由于时局动荡,他读书读到初二便辍学了,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拼拼凑凑上了八年半的学”。辍学之后,他做过陶瓷小工,当过中小学教员,同时也给当时的一些报刊撰写些文章,画些插图。抗日战争时期,政局动荡、国运不济,由于受到“左翼”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便开始发传单、搞游行,参加一些轰轰烈烈的文化救国运动。可以说,黄永玉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苦与难,由抗战时期、内战、文化大革命走到

今天,又从收入微薄的陶瓷小工成为现在受众人追捧、声名显赫的文化名流,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他都饱尝其滋味。如今他再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时却显得轻描淡写,“人生不存在难的问题,难也要走,不难也要走”。“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身上充满了复杂性,这可能与地域和历史有关”《荣宝斋》杂志主编唐辉说。的确,从黄永玉身上可以嗅出一段历史的气味。当然,除了他的经历外,在文化界之间流传得比较多的还有他独特、不同常理的个性。

●“惹不起”的黄永玉

曾有朋友给黄永玉画了的一幅漫画,他看了之后甚是喜欢,于是便将它设计成了一尊铜像,仁立在“万菏堂”里,铜像上黄永玉的形象是;秃头上支撑着两只夸张的煽风耳,两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一张大嘴乐得咧到了耳根,赤裸着身体,左手提着腰间的遮羞布,右手端着他那具有“商标”意义的标志性大烟斗,诙谐有趣,妙不可言。黄永玉很喜欢这尊铜像,或许是因为它折射出了他的个性中的部分特质,“他的画笔,泼洒得很,色彩极放肆,他的个性极洒脱,骨头里充满流浪气质。”长期撰写文化评论的张铃说。

走进万菏堂,来迎接我们的是几只身材高大、面相凶悍的德国牧羊犬,让人不觉毛骨悚然、脊背发凉。绕过影壁,黄永玉正在堂屋聚精会神地泼墨作画,四幅尚在完成的荷花图贴在堂屋的墙壁上。估计不久,这些画便能以几十万的高价流通到书画市场了。看到有访客到,他连忙说“等一会儿,我再画几笔!”。“过去,我们过去坐吧!”收笔之后,招呼我们进了被他命名的“老子居”客房,后来,他可能又觉得不太合适,又将我们请到他的卧室兼画室厢房,并不停叮嘱我们要注意随手关门,“用力一点关门!否则,等一会动物要进来闹事,到时猫咬狗,狗咬鸟”,据说在“万菏堂”没有人时,猫、狗、鸟可能便是这里的主人,因为养动物、种植花花草草便是黄永玉的若干嗜好中的两项。走进厢房里,有一张五米左右的大床,这不免让人联想起了旧社会的地主财阀。“用得着睡这么大的床吗”不少人都禁不住对此很好奇,但从未有人敢拿这个问题去问他,否则,他随时都有可能跟你“翻脸”。

“他是一个喜怒无常的性情中人,高兴时什么都好,不高兴时什么都不好!”与黄永玉交往了很长时间的美术评论家陈履生深有体会。在性格方面,黄永玉有着与其表叔沈从文先生截然不同的个性,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刁蛮、爽直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同时,也使得有很多人乐意成为了他的至交。被称为“风流才子”的香港词作家黄沾当年曾有过一段四面楚歌的失意日子,与林燕妮分手,同时投资电影公司经营失败,负债累累,弄得他无家可归,四处躲债,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很多人都不敢理黄沾,只有黄永玉前去安慰。他安慰黄沾说“失恋算什么呀,你要懂得失恋后的诗意”,未曾想到,黄沾一听便火冒三丈,大声怒骂道:“放狗屁!失恋得都想上吊了,还有什么诗意?狗屁!”后来有人向黄沾求证,黄沾证实说“完全正确,全香港都希望我死!只有他来安慰我。”两个同样脾气刚烈的人彼此欣赏,成为挚友。“黄沾这个家伙是个调皮蛋”黄永玉乐呵呵地说,听说他时常把这段故事挂在嘴边,奉人便讲。这就是他性格中的与众不同之处,他很欣赏像他这样有个性的人。

而关于黄永玉的爱情故事,听起来也极具戏剧性与文学色彩,据说他当年为了将爱人张梅溪追到手,而自己又无钱,无貌,于是只有成天在楼上吹小号,以表爱心。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对张梅溪说:“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她就说:“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说:“那就是我了。”她回答:“好吧。”如果换成今天,这应当算是一段不错的电影对白。

讲“原则”的黄永玉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指着客房墙壁上悬挂的那几幅尚未几完成的荷花图,小心翼翼地问道:“黄老,这几幅画若按照市价,应该值多少钱?”,“如果按照尺寸计算的话,每幅大概是三十万左右吧”黄永玉似乎对此并不避讳,他喜欢什么事都明着来。据说,他的每幅画主要是依尺寸论架,按他目前的身价,一般都在6万元一平方尺。不过,这个价格也说不准,

有时还要论心情,心情好时可能低点,心情不好时则可能会高点。比如,他在湖南凤凰家里的中堂左壁便挂了这样一则“启事”,以此来回避索画者。“一、热爱欢迎各界老少男女群子光临舍下订购字画,保证舍下老小态度和蔼可亲,服务周到,庭院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花木扶苏、环境幽雅,最宜洽谈。二、价格合理,老少,城乡、首长百姓、洋人土人......不欺。无论题材、尺寸、大小、均能满足供应,务必令诸君子开心而来,乘兴而返。三、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严禁攀亲套交情陋习,更拒礼品、食物、旅行纪念品作交换。人民眼睛是雪亮的,老夫的眼睛虽有轻微“老花”,仍然还是雪亮的,钞票面前,人人平等,不可乱了章法规矩。四、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六,所得款项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由侄作黄毅全料理。”在对自己艺术作品的经营上,他也很讲究原则性。出于他的个性,很少有人再向他索画了,甚至连一般的部长都不敢主动开口向他索画。

由于他的画价位太高,而且索画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大批伪造的假画便应运而生。最近,就有一件事情让黄永玉很生气。因为,最近他在新建的广州飞机场,竟然发现这里挂了一张署自己名字的假画。后来,他才想起新广州机场的一名负责人,曾想请他给机场画一幅大画,黄永玉说“好啊!但要什么都讲好了之后,才能给你画”,他问对方要多大,对方说有一丈二左右,于是他就根据尺寸给对方报了一个价,把这名负责人吓坏了,再也不敢提向他要画的事了。他说“就这个价格就将你们吓坏了,那还画什么?”。另外,还有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出版社,在没有给他打招呼的情况下对他的书进行再版,这也他很生气。他说“如果我是单靠稿费过日子的话,我恨死他们了!”。在很多人眼里,黄永玉很“抠门”,但在很多友人眼里,他又是一个豪爽、大方的人。再者说,不“抠门”,他又哪有这么大的家业呢?

湘西、沈从文、黄永玉这三者在外人看来,是彼此紧密相连的关键词。他们的文字与画笔,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了湘西文化提供了通道。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都在成就“湘西神话”的同时,也最大的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们不仅仅是喜欢黄永玉,可能还夹杂了其它的社会审美心理”一位美学专家说。

黄永玉作为一名经历了过大时代的人,应当算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个人价值都是如此。但问题是,对于这位艺术家,人们似乎给予了他太多的期许,甚至,在狂热的追随中也逐渐划向了一个不理智的神化边缘。比如,有人将他齐白石并举,也有人将他称为“天上掉下来的画神”。而这一切,正是他所拒绝的,而他也一直在与这种力量抗衡。比如,有专家认为在20世纪,湖南出了两大画家,一位是齐白石,另一位则是黄永玉,并创造了一个“齐黄”概念。这事让他很恼火,大骂荒唐,说自己怎么可能与齐白石相提并论呢?但这并非意味着他很谦虚,因为这样显得他很虚伪。正如一位美国女作家曾写道,黄永玉并不谦虚,但求实。求实,便是一种理性。

[编辑本段]人物交往

这世上能让黄永玉悦服的人没有几个。但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首位。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侄。多年来与他聊天,听到他提得最多,而且语气最为恭敬的只有他表叔沈从文。黄永玉在那篇长文《太阳下的风景》(还有后来的《这一些忧郁的碎片》)里写到沈从文,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总是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

“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致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的确,他们都对漂泊情有独钟。沈从文随着军营在湘西山水里浸染,然后独自前往北京。黄永玉到江西、福建一带流浪,在漂泊中寻找到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

对沈从文、黄永玉这样一些人来说,尽管有漂泊的艰辛,尽管有乡愁,但他们拥抱的是自由,是浪漫。他们似乎都本能地感到自己终究有一天会挺立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舞台上。

对表叔(沈从文)的《长河》喜欢得不得了。他说:“我让《长河》深深地吸引住的是从文表叔文体中酝酿着新的变革。他写小说不再光是为了有教养的外省人和文字、文体行家甚至他聪明的学生了。我发现这是他与故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第一本知心的书,一个重要的开端。”他又说:“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应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的啊!照湘西人本分的看法,这是一部最像湘西人的书,可惜太短。”

黄永玉把沈从文的人生写得那么丰富多彩,把沈从文的形象勾画得那么感人,想必他在沈从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写沈从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写自己。

两人也有不同。沈从文到达北京后,基本上确定了未来的生活道路,并且在几年后,以自己的才华引起了徐志摩、胡适的青睐,从而在“京派文人”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黄永玉比沈从文的漂泊更为频繁,很难在一个地方停留下多少日子。漂泊中,不同的文学、艺术样式,都曾吸引过他,有的也就成了他谋生的手段。

难以想像,没有年轻时代的漂泊,会有后来的黄永玉。漂泊让他看到了处世的种种技巧,把他磨炼得更加适应于复杂的社会。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他显然要比沈从文更为沉着老练,更为应付自如,同时另有一种“野气”。

“他不像我,我永远学不像他,我有时用很大的感情去咒骂、去痛恨一些混蛋。他是非分明,但更多的是容忍和原谅。所以他能写那么多的小说。我不行,忿怒起来,连稿纸也撕了,扔在地上践踏也不解气。”黄永玉这样把自己和沈从文进行比较。

黄永玉还是一位文采风流的作家、诗人。他先后出版了《罐斋杂记》、《芥茉居杂记》、《太阳下的风景》以及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多部作品,其散文和小说笔调深沉,语言诙谐,寓意深刻,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黄永玉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浪迹天涯却情系梓里。他惦记着养育了他的这方山水,惦记着家乡的吊脚楼和石板小街。他在散文《太阳下的风景》中写道:“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为它骄傲。它实在太美了,以至以后的几十年,不论我走到哪里,也会觉得还是我自己的家乡好……”

黄永玉曾著《比我老的老头》一书,详细介绍了他与李可染,李苦禅,钱钟书等人的友情。

[编辑本段]黄氏年表

1924-1937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半岁后随父母回凤凰老家。入凤凰县岩脑坡县立模范小学入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抗战开始,学校迁入内地安溪县。

1938年——参加金华野夫、金逢孙二先生主持的中国东南木刻协会。

1939年——木刻《下场》发表在福建永安宋秉恒先生主持的《大众木刻》月刊上,得到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搞费。

1940-1941年——手印木刻集《烽火闽江》(25幅),王淮作序。

1942-1943年——执教福建长乐培青中学,从事木刻创作,自印木刻集《春山春水》。木刻《春天的树》,《三.八那天》发表于福建仙游县《闽中日报》(单复先生编辑)。

1944-1945年——在江西信丰为诗人野曼、彭燕郊、黎焚薰的诗歌刻插图,为儿童文学作家贺宜《旋律的童话》作木刻插力,作《失乐园》、《拜伦像》、《自刻像》、《玛耶诃夫斯基像》。在寻邬县举办个人风景画展。在上犹县刻《饥饿的银河》、《东北啊!》、《小草》等。

1946年——在福建南安芙蓉村国光中学任教,刻芙蓉村风景11幅。

1947-1948年——经野夫、李桦、陈烟桥、章西涯先生介绍在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从事木刻运动与创作活动,刻反饥饿、反内战的木刻传单及其他木刻。任教于上海闵行县立中学。先后在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随画家张正宇、陆志庠先生赴台湾编辑创作《小食摊》、《按摩女》、《牛车》石刻《杵歌》等.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木刻创作,作自由撰稿人,任电影编导(《海上故事》、《儿女经》)。在香港

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9-1966年——第二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展。第三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港九慰问解放军的《劳军画展》,创作木刻《劳军图》。经严庆树、罗承勋先生介绍,任《大公报》临时美术编辑。回北京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先后任讲师,版画系副教授、教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任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创作木刻《齐白石像》(1954)、《雪峰寓言插图》、《叶圣陶童话》插图、《森林组画》及《阿诗玛》插图(1956)等。创作森林建设组画邮票四枚。在美协美术馆举办西双版纳写生展。

1966-1977年——参加《牛鬼蛇神画展》,人选作品有木刻《劳军图》、油画《鱼》等。参加《墨画展》。入选水墨画《猫头鹰》。

1977-1991年——在广州举办个人水墨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创作设计金猴邮票。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美丽华酒店举办个人画展。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个人画展。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最高司令勋章。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伯豪森举办个人画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东方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三联书店举办《永玉三记》画展。在香港三联书店举办《水浒》人物画展。在台北翰墨轩举办《水浒》人物画展。

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在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流光五十年》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永玉》出版

2006年——1月8日,创作了一组“老鼠图”制成鼠年挂历。每页挂历用宣纸画作了一副老鼠图,可以装裱后独立成画;创作“快乐鼠”限量发行1000件。10月8日,在家乡湘西,黄永玉无偿捐赠的个人博物馆在湖南省吉首大学落成,该馆陈列了黄永玉近200件作品和收藏,并展示有黄永玉极具创作代表性的大型青铜雕作品《山鬼》。11月12日,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作演讲。

周汝昌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我国著名红学家,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

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邓肖达曾称其为|“中国最伟大的红学家。”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生平简介

他不太喜欢“红学家”这个称谓,也不喜欢“红学界”这个说法,但他和“红楼”却是有夙缘的——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手中有一部日文版的《石头记》。他那时太小,看不懂,就丢下了。后在南开中学读书,常和后来成为散文名家的同学黄裳在一起“谈红”,一度甚至想英译《红楼梦》。

他真正走上“研红”之路始于1947年。那时他还是燕京大学西语系的学生。他的四哥周祜昌读“亚东”版《红楼梦》卷首胡适的考证文章时注意到,胡适先生谈及,自己手中有敦诚的《四松堂集》,而未觅得敦敏的《懋斋诗钞》,深以为憾,就写信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周汝昌。周汝昌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一查,居然一索即得。敦诚、敦敏是曹雪芹生前最好的朋友,诗集中自然有宝贵的史料。于是,周汝昌据此撰写了一篇关于敦敏诗集中《咏芹诗》的介绍文章,在《民国日报》副刊发表后。胡适先生看到后即回信切磋,信也在报上发表了。

周汝昌回忆道,1948年6月的一天,当时还是燕京大学学生的他到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一号的胡适先生府上造访。胡适先生亲自将《甲戌本石头记》递到他手里,后又托人将自己珍藏的《四松堂集》乾隆抄本、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送给他——正是由于这段因缘,1948年,周汝昌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这部被誉为“一部红学划时代作品的重要专著”。该书于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三个月内连着再版三次,当年的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

此后,周汝昌由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由“红”变成了“黑”:1968年被关进“牛棚”,差不多一年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周汝昌主要作品: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 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红楼十二层》(28.6万字),2005年书海出版社出版;《红楼柳影》2007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4万字)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版旨在恢复“红楼”原貌

刘心武说,周汝昌毕生最爱《红楼梦》,一生翻阅研究过的古本十余种。“早在5 0多年前,周先生就曾与他的兄长一起,致力于将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在内的11个《红楼梦》古本,进行逐字逐句比对,从而编选出一个

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这项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后来,周汝昌又在女儿的协助下继续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

据刘心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两个版本《红楼梦》。第一版是冯雪峰主持该社工作时,根据解放前亚东书局推出的程乙本出版的,“这个版本当时发行了100多万册,但是缺点特别多”。到了1982年,这个版本由中国红学研究所的专家冯其庸以他所推崇的庚辰本为底本推出的新版所取代。“现在书市上通行的就是这个版本,当时,这个版本的推出绝对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冯其庸固执地认为只有庚辰本才是最权威的版本,导致编撰一部新版《红楼梦》的工作始终很难推进,周先生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他的努力。”

刘心武认为,专家学者有责任为喜爱《红楼梦》的读者提供阅读上的多样选择。“我在揭秘《红楼梦》时,常常讲到现行的《红楼梦》版本有诸多缺陷,比如许多古本中都有的回旋诗,而通行本就没有。所以,就有很多读者问我,究竟该读哪个版本。现在,事实上周先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版本——从最大限度上恢复《红楼梦》原貌,也体现了曹雪芹的本意。“

凤凰古城介绍导游词

---------------------------------------------------------------范文最新推荐------------------------------------------------------ 凤凰古城介绍导游词 美丽的凤凰古城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往游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凤凰古城介绍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 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 1 / 18

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语文版2020年春季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语文版2020年春季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共7题;共46分) 1. (3分)所学内容填空作答。 (1)俗话说:“ ________”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不过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的心灵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3)小学就要毕业了,你相处六年的同学分离在即,面对伤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对他说:“ ________。“ (4)鲁迅常用“________”来表达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憎恨。 2. (10分)辨字组词。 踩________ 窄________ 亡________ 裹________ 训________ 省________ 彩________ 榨________ 芒________ 衰________ 驯________ 雀________ 3. (3分)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耙(bápá)________地咸(chénɡxián)________菜 蹚(tānɡtánɡ)________地抓痒(yánɡyǎnɡ)________ 4. (4分)比一比,再组词。 既________ 消________ 狠________ 违________

即________ 悄________ 狼________ 伟________ 5. (4分)辨形组词。 殊________ 珠________ 板________ 饭________ 6. (8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课外老师也推荐我们读了很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现在请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最崇敬的老一辈革命家介绍给同学们。 7. (14.0分)根据所学的内容填空。 (1)《将相和》讲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故事。 (2)《怀念母亲》一文中,作者对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凡卡》一文插叙了凡卡的两次回忆,一次回忆了________和________,另一次回忆了________。这样写反衬了凡卡城里学徒生活的痛苦。 (4)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举出了________,________,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三个例子。 二、阅读与理解(20分) (共2题;共20分) 8. (8.0分)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文段中写的是“我”和阿妈在________走月亮。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沈从文(沈从文的幸与不幸—诸培弘)素材

沈从文的幸与不幸 诸培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文学,沈从文完全缺席。此前他曾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二十多年时间,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因为他“美化落后”、“诗化麻木”、因为他的作品曾被人斥为“反动文艺”,所以沈从文不得不放下了笔。 一个作家正当创作的盛年,却不得不嘎然中断自己钟情的文学事业,个中的幸酸和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沈从文为此曾选择过死亡。四十多年以后,当时的一切喧嚣都归于澹定,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曾有过这样平静的回忆: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月,沈从文不开心,闹情绪,原因主要是郭沫若在香港发表的那篇《斥反动文艺》,北大学生重新抄在大字报上。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刀片自杀,割脖子上的血管…… 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现在想来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从此,沈从文不得不从他热爱的文学创作转向文物研究。起初的几年,沈从文感到孤独和无望,他在历史博物馆每天上班下班,做做讲解员之类的工作,有时还要去做冲女厕所等较苦累的活。沈从文当时曾十分感慨:“关门时,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着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实完全单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沈从文一生坎坷。他生于一九零二年,一九二二年来到北京。这之前,他在家乡当了五年小兵。那段时间,正是近代中国史上所说的最混乱、腐败的军阀时代。后来他受五四新生活的感召,从家乡来到了北京,这个当时连标点符号都不知道的青年,却立志要把文学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但他几乎在自己编织的文学之梦中冻饿而死。而正当他拼命地写出了一本又一本文学作品进入创作的盛年的时候,却被迫终止了创作,并受到强烈的批判。为了不虚度生命,他又艰难地在文物研究领域探幽索微,但他工作的情景、工作条件却令人唏嘘。已经是一九八零年了,他仍只有一张小桌,还要和夫人合用。巴金先生在《怀念从文》一文中,曾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为赶校两份选集,上午沈从文夫人三点即起床,六点出门上街取牛奶,把桌子让给沈从文工作,下午沈从文小睡,桌子再让给夫人使用到下午六点,然后夫人做饭,再让沈从文使用书桌。就在这所他自嘲为“窄而霉斋”的陋室里,他完成了《龙凤艺术》、《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填充研究空白的巨著。在沈从文倾注了后半生全部心血的庞大学术专题中,除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于周

黄永玉曹禺演绎最真实的友情:我尊敬你,所以我对你要求要严

黄永玉曹禺演绎最真实的友情:我尊敬你,所以我对你要求 要严 两位大师之间的书信往来。黄永玉先生的信,开头没多久处就有一句:诗刊朋友问我要近作……小编表示作为诗刊编辑甚是自豪,只可惜这位当年向黄老先生索要近作的“诗刊编辑”,却不知是哪位前辈了。1983年,在年逾七旬的戏剧大师曹禺家中,突然挂起了一封装裱过的书信。这封信是小他14岁的著名画家黄永玉所写,他在信中犀利地批评了曹禺解放后的剧本创作。 黄永玉给曹禺的信 这封信,被认为在描述曹禺后半生的思想、性格时,不可不读的非常重要的一封信。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早期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历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后期作品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黄永玉(1924-),祖籍湖南凤凰,由自学成为一代“鬼才”的著名画家、作家。“文革”期间,被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饭店画了幅《猫头鹰》遭到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重返北京。他设计的猴年邮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 年轻时的黄永玉黄永玉与曹禺这两位同时代的忘年交艺书大师,生平不算过从甚密,若不是因为1983年的一次书信往来,他们的交谊仅以君子之交便可一笔带过,不会传为艺林文坛,关于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佳话美谈。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这是1983年3月20日,黄永玉和曹禺这两位大师,在历经劫难重逢后,前者致后者一封信里,赤诚相见的忠直之言。 原来,此前两人在黄永玉家中见面时,曹禺曾谈及他跟沈从文的交谊,而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 曹禺当时甚为感慨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人情和政治的冷暖。他还说自己曾是沈从文的好友,但他多年来一直不敢去看沈从文(并非完全没有看),直到沈从文逝世。他很自责,为这件事抱歉。创作中的曹禺后来黄永玉回忆说:“就是因为曹禺先生那次在我家说起他的心情。他说你看你多好,有这么多朋友来看你,你也能去看朋友,我就不行,我不敢看别人,别人也不来看我。因为这个原因我就写了一封长信给他。” 性格刚直、执着艺术、固守原则的黄永玉,显然是因为惋惜

古丈茶文化简介

古丈茶文化简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古丈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著东汉《桐君录》。南北朝《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唐代杜佑著《通典》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可见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公元939年,因不堪税负,土司王彭士愁率部与楚王马希范为茶争战,久战无果,后立溪州铜柱起誓为盟方结束战事。 1929年,古丈“绿香园”毛尖茶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获得金奖,同年参加法国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名茶奖,从此开创了古丈毛尖品牌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古丈茶业获得长足发展,茶叶品质进一步提升,连获殊荣。1957年古丈毛尖荣获西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82年商业部评选全国30大名茶时,古丈毛尖名列第九,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83年被外经贸部评为全国优质出口产品;1988年获北京·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被列入北京第11届亚运会指定产品;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并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99湖南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和“99湖南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 2001、2002年连获中日韩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08年被评为中国绿茶高峰论坛金奖。同年,“古丈毛尖”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5月,“古丈毛尖”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古丈毛尖制作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其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等八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道道工序都要求精细操作,不可疏忽。特别是要掌握杀青和做条两道关键技术,非言传身授的茶师很难把握其要领,制作出精品。 古丈毛尖生长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古丈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温和湿润,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的地域分布不匀,小地形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大,山地逆温效应明显,具有山地森林小气候的特点。土壤腐殖质及土层厚度微域分布明显,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或砂壤土。其中含氮量大于1%的面积占83%。全磷含量在0.5%-0.2%之间,全钾含量平均为2.2%,硒含量极为丰富,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相对丰富的土壤养分,尤其是茶园土壤母质多为紫色板页岩,含磷量高,极宜茶树生长,为古丈毛尖名优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丈毛尖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古丈毛尖的独特品质。

传记练习题学生版

灵性鬼才黄永玉 ①美丽的凤凰古城除了作家沈从文,还出了另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他少年自学美术、文学,皆造诣高深。他博学多识,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②少年辍学的黄永玉到过上海、台湾、香港,干过苦力,搞过舞美,做过编剧,历尽了沧桑。在严酷的时代里,漂泊让黄永玉把世界看了个透,颠沛流离的经历让他对人生善恶有了更深的了解。 ③和爱憎分明的性格一样,黄永玉的画也常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画纯水墨,淋漓尽致,不染丝毫丹青;需要用色彩了,又大红大绿大紫等“俗”色一股脑上来。国画讲求飞白,此中最显功力,黄永玉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规则:“我的画没空飞白,你要飞到自己大脑子里飞去!”但他的另一类写意画,却异常地空,偌大的画面上只有一个极小然而特征极明显的人或物。兴致来了,皮纸、高丽纸,水粉、丙烯、国画色无所不用。反面泼墨,正面点染;巧拙互补,工写结合,一切出于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 ④黄永玉木刻版画出身,很早就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1956年,他在木刻艺术最炉火纯青的阶段,创作了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阿诗玛》。这幅版画以美丽的彝族姑娘为原型,用十幅木刻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与传统木刻画崇尚黑白两色不同,他的版画大胆添加了丰富的色彩,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的一页。那一年,黄永玉才32岁。 ⑤受这一次创作的启发,黄永玉的中国画也慢慢形成了水彩与水墨结合而相得益彰的新风格,而两次“丰盛”的欧洲之行也令其得益不少。从塞纳河到佛罗伦萨,黄永玉大量写生观摩,归来后又在万荷塘边苦练近万张白描荷花。借助西方绘画的冷暖色对比,黄永玉终于在造型、色彩与风韵上打通了中西方的经脉。他画的荷花就有着别样的美感:浑然红黄蓝绿,挥洒浓淡枯焦,最终呈现出的不再是寻常荷花高标独立的清雅之美,而是浓墨重彩的绚丽与灿烂。 ⑥除了美的事物之外,黄永玉也和他所钦佩的大师林风眠一样,从不忌讳任何“丑”的事物。有一年,黄永玉和吴冠中等人到重庆旅行写生,听人说“北京不得了,北京现在批黑画了,有个人画了个猫头鹰,结果出大事了”。他不以为意:“画个猫头鹰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也画过。”回到北京后,黄永玉好奇地跑去看展览,一看才知道,他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挂在中间,是被批得最严重的一个。“文革”开始后,黄永玉因“猫头鹰事件”被打成“黑帮”,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屋子,屋子光线很差,体弱多病的妻子经受不住

湖南旅游景点介绍

2015年湖南游景点介绍 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图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这些石峰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金鞭溪位于张家界,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全长5710米,金鞭溪沿线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界,从张家界森林公园门口进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

入口。主要景致有醉罗汉、神鹰护鞭、金鞭岩、花果山、水帘洞、劈山救母、千里相会、楠木坪、水绕四门等。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到武陵源旅游,是不能不去杨家界的。杨家界景区位于张家界西北部,北邻天子山,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继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之后,新发现的一片神奇景区。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乌龙寨):乌龙寨原名叫"黑龙寨",是杨家界新开发的景点,目前杨家界只开发20%。乌龙寨原名叫"黑龙寨",以前是土匪居住的地方,地处偏远、关隘险绝,四面悬崖,仅有一道上下,地势险要,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十里画廊:十里画廊位于谷城南河龙滩东沟大峡谷,北起龙滩村,南至万兴村,全长28华里。峡谷蜿蜒曲折,时宽时窄,但谷地平坦。深谷像一条充满诱惑的画廊向前逶迤延伸。东沟大峡谷,山势陡峭,峡谷幽深,奇峰异石突起,秀林修竹满涧。明清时代民居、石墓碑、石岩洞、古山寨、五龙山天池宫、云霄洞,十里画廊内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如画。 贺龙公园:贺龙公园是为纪念贺龙元帅转战天子山而建,坐落湖南省张家界市天子山上,在1200米的千层岩左侧,一般归类于石家檐游览线。公园内主要游览点有贺龙元帅铜像、兵器馆、贺龙元帅陈列馆、将军碑林(建设中)等。 天子山:天子山一带,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景点众多。该游览线风景相对集中,有“凭栏览尽天上景”之称。天子山因明初土家族领袖农民起义领袖向大坤自号“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东临索溪峪,

黄永玉的文学创作与人生

黄永玉的文学创作与人生 鬼斧神工的奇梁洞,扁舟轻漫的沱江水,弥漫硝烟的南长城,青山碧水,雄墙古阁,奇洞宝塔,苗风土俗,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黄永玉凭着勇气和意志,12岁就背着行囊走出了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永玉先生的文学创作,如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是有感而发,语言受感情的驱使, 往往不拘一格,别出新裁。比如《密泪》、《这些忧郁的碎屑》、《江上》等名作,深沉修远,催人泪下。而他的散文集中的另外一些作品,又宏论博发,读之不禁令人领首击节,慨叹再三。他的讽刺杂文,如《吴世茫论坛》等,正话反说,鞭答人骨,使你忍俊不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是享誉海内外的画家,但是1999年11月他在湖南岳麓书院讲学时,却说自己爱好不是绘画而是文学,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绘画第四。他之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绘画上,是因为绘画可以养活其他三个爱好,而其他三个爱好不能养活自己。这幽默的言语却道出了黄永玉的人生实情,可以说,文学是黄永玉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不仅在画坛上成就非凡,而且在文坛土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受自身及时代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黄永玉的文学创作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所以,他的文学作品没有追求严格的创作格式,不追求语言的细雕浮华,谴词造句也很随意。在文学创作中,黄永玉留给人们的是自然的真实:自由自在、行云流水、不拘一格,而且,叙事幽默轻松、抒情委婉多思、感概议论率真坦诚·一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中,黄永玉向人们展现出了自己另一种人生超越:亦画亦作,不仅要在绘画上追求艺术的真实,而且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留下艺术美的痕迹。 (一)人生如歌:构建着文学创作之源泉 文学创作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与创作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zo世纪x0年代以来,黄永玉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1985年,即黄永玉以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之后的两年,三联书店推出了他的三本散文集《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芥末居杂记》。1993年后,黄永玉接着出版了新三记《往日,故乡的情话》、《汗珠里的沙漠》、《斗室的散步》。此时的黄永玉已近70高龄,而老骥伏沥,志在千里,他却凭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克服重重困难,用生命的余热探求着文学艺术的美丽。 在历史的进程和人生的艰苦跋涉中,黄永玉以一种独立的人生姿态在思考着、创造着、超越着……他在创造着中国文学界的奇迹和神话:1956年,黄永玉在撰写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的同时,另外四本散文集《吴世茫论坛》、《太阳下的风景》、《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又由三联书店以“黄永玉作品系列”的方式隆重推出。最难能可贵的是,2002年,在黄永玉80高龄时,《黄永玉大画水浒》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3年作家出版社又推出黄水玉的新作《比我老的老头》,这引起中国文坛的轰动,也让世人为之感动。这不禁会有人纳闷:黄永玉在那么高龄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那么旺盛的精力和那么丰富的创作题材?在这里,我想通过黄永玉的生命历程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黄永玉,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十六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2岁离开家乡,他走了不少地方,厦门、德化、仙游、泉州、赣州、信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以及意大利、德国、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法国……世界的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黄永玉,一个没念完中学,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的人,却凭着其天生才J清和后天非凡的努力,成为出色的木刻家、国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在生机葱郁的艺术原野上,他的足迹遍及木刻、雕塑、绘画、文学等领域,信马由组,纵情驰骋,采撷的一朵朵奇葩令世人神往羡叹不己。正是这几十年的走南闯北,黄水玉在艰辛的人生跋涉中发现着生活的美,珍惜着生活的美,记录着生活的美;正是这几十年的历史尘积,黄永玉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经历着生命的苦,思考着生命的魂,创造着生命的路;也正是这n.十年的坚强铸就,才使黄永玉的生命有了重量,才使黄永五的生命如歌一样弹奏出永恒的乐章,才使黄永玉的文学作品如陈年美酒一样香飘四海。 (二)纪实故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生履历 黄永玉在《这些忧郁的碎屑·序》中谈到: 文章是为纪念一些山水和人物写的。山水长在,车敬人物已经消逝。 我存心不评论作品的原因是—这些人要不是我的亲戚、朋友,便是我尊敬的师长。只由于接近的方便,我提供一些他们生活、思想的片断,也许对今人或后世有些用处。 所以我写“人”。 写我自己的经历时,也以那些教育我、帮助我、收留我、爱我、难忘的恩情的人与山水为主。 这是《这些忧郁的碎屑》一书的写法,也是《太阳下的风景》、《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伏乐平》、《刘焕章这个人》等散文的写法。书中通过一个个生活故事、日常交往的细节等,以史为据,回忆和塑造着人物性格、形象,语言幽默风趣,凝结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活画卷。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信条。生活的片断和个人的思想在文字的书写中闪射出f时代的脉搏。在纪实故事的叙述中,黄永玉留下的文字,勾勒出了名家人生的真实履历,可以说是珍贵的文学史料,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在《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中,黄永玉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父母的简况: 我爸爸在县里的男小学做校长,妈妈在女小学做校长。妈妈和爸爸都是在师范学校学音乐美术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用他在当地颇为有名气的拿手杰作通草刻花作品去参加了一次“巴拿马赛会”(天晓得是一次什么博览会),得了个铜牌奖,很使他生了一次大气(他原冀得到一决大金牌的),虽然口味太高,这块铜牌奖毕竟使他增长了怀才不遇的骄傲和快感。这个人一直是自得其乐的。他按得一手极复杂的大和弦风琴,常常闭着眼睛品尝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I)卷 一、基础运用 (共10题;共18分) 1. (1分)读拼音,写字词。 (1)蚂蚁的巢xué________一般xuǎn zé________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客tīng________和wò________室宽敞明亮,wèi________生间干净整洁,尤其是lín________时设置的小书房环境liáng________好,能让我zhuān________心读书。 2. (1分)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沿________ ________ 苹________ ________ 低________ ________ 竿________ ________ 3. (1分)选择恰当的字词填空。 ①这是一棵多么挺(拨拔)________的大树呀! ②客人们高兴地在纪念册上(题提)________词留念。 ③校门口张贴着一张寻物(启事启示)________。 ④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派(兴兴欣欣)________向荣的景象。 4. (1分) (2019四下·商丘期末)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 亭亭________立 ________血来潮一________正经 ________竽充数 不________自主杳无________信其________融融地动山________ 仿画线词语再写两个ABCC式词语________ ________ 5. (1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成反问句) ②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很多。(改为比喻句) ③周瑜派来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缩句) ④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改为感叹句) 6. (4分) (2019二上·商丘月考) 日积月累。 (1)补充古诗《梅花》。

凤凰古城简介

凤凰古城简介 看点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天王庙、万寿宫、大成殿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导游 凤凰古城导游图 凤凰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区集中了凤凰大多数的古老建筑,是凤凰县的核心景区,值得细细品味。 如果你想目睹真正的湘西风情,就不得不到凤凰古城(又名沱江镇)走一趟。凤凰紧邻沱江而建,吊脚木楼布满山坡。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它素朴而迷人的风情。 介绍 凤凰地处湖南湘西自治州南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历史悠久。关于县名,据《凤凰厅志》记载:“凤凰之名因山受”。在县城以西五十里有一名山,其山处于群峰之中,形状若鸟,昂首展尾,人们为取吉祥,称为凤凰山。

《湖南省志》中记载:“凤凰营,即凤凰山。在县治西50里”。由此可见,凤凰县的美名来自凤凰山。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 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古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小知识:凤凰八绝 1.沱江边的菜场以及在河边捣衣的女人。 2.沙湾的吊脚楼。 3.北门外沱江边上的露天餐座。

黄永玉

黄永玉 人物简介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专题介绍,国内多家媒体也频频播放他的专题。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黄永玉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编辑本段]全才鬼才 黄永玉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湖南省吉首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黄永玉本名黄永裕,为了写起来省事而改“裕”为“玉”,是湘西凤凰县的土家族人。他初中刚读了两年就在抗战的烽火中打破了求学梦,不得不辍学到社会上四处闯荡,不但走遍了半个福建省,还到过江西、广州、上海、台湾、香港。这期间,他当过瓷场的小工,在码头上干过苦力,在中小学任过教员,在剧团搞过舞美,在报社当过编辑,还干过电影编剧。正是在此期间,17岁的他在泉州的开元寺巧遇弘一法师。这段奇缘后来被人们演绎成他对法师持弟子礼、得真传。而他自己的说法则是:上树摘玉兰花时被一老和尚发现,极不情愿地下来后随之来到禅房,开始时并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的和尚竟是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师。虽

【真题】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辟易(pì)丘壑(hè)圩堤(yū)含辛茹苦(rú) B.瘫软(tān)呵护(hē)笔砚(jiàn)弄巧成拙(zhuó) C.绰号(chuò)廝守(sī)烙印(luò)义愤填膺(yīng) D.恍若(huǎng)惬意(qiè)瑟索(sè)不胜其烦(shè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勾勒哆嗦瞑想首当其充 B.鼓噪潮汛池沼聪耳不闻 C.分娩诚挚灼伤苦心孤诣 D.惭作私塾幅员先发治人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她被许多人指责,包括那个潇洒的学生会主席也对她耿耿于怀,他忘记了自己许诺过:我站在你们这一边。 B.她津津乐道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十二下。C.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D.我们只能用同一个规则来要求自己,要不然,真正到了奥运会的篮球场上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 B.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有省里的专家、市里的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合而成的。C.一阵清风徐来,月光与树影一起摇曳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D.他主动参与这次禁毒行动,扫黑除恶,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6.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 A.曹禺,本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著有话剧《雷雨》《茶馆》等。 B.《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7.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写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句。对联里有知识,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自选内容写一副对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8.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解说文本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解说词 这些陶器,都是著名画家黄永玉过去的收藏文物,它们所属年代上自龙山、仰韶,下迄明清。如何处理这些收藏多年的珍贵文物和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曾经让黄永玉头疼不已,在他一位美国朋友的建议下,2006年,黄永玉无偿地把它们全部捐赠给了湖南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这一非凡之举,当时,不仅轰动了画坛,也轰动了整个文化界. 青山似乎在缓缓退后,湖水似乎在尽力收敛。在美丽的吉首大学校园风雨湖畔,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肃然而立,仪态端然。它点缀着山的思索,也陪伴着水的遐想…… 那一级级宽阔的石阶,从风雨湖畔层层攀升,一直延伸到大厦的腹地,如同神话中的天梯,既通向艺术的殿堂,也通向人生的新的境界…… 怀着敬慕的心情,走进艺术。两位衣冠肃然的长者,不知疲倦地日夜伫立于博物馆的出入口,晚上它们守护着这里,白天它们迎接和护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并默默地向他们祝福。这祝福犹如一泓清泉,轻轻荡去世俗的浮躁,让你心灵净化,心境超然。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吉首大学风雨湖畔,它由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教授领衔设计,整幢大楼古朴典雅,风格独特。建筑面积为4200㎡,展厅面积为2600㎡,分为序厅、艺术人生、书画天地、收藏世界等四大展厅,共陈列黄永玉捐赠的收藏品200多件,美术作品100多件,它是全国唯一的陈列黄永玉艺术作品和收藏品的大型博物馆。博物馆陈设高雅,与黄永玉的艺术作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序厅 迈入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的序厅,长8米,宽3米的大型青铜浮雕《山鬼》赫然入目!青色的基调,凝重的画面,不免会让你感觉到有一股数千年的楚国雄风向你扑来,似乎正向你叙述着一个远古的浪漫传奇。“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一首千年的沅湘民间情歌,从历史的深处悠悠飘来,把百转千回的思念,唱成永恒的心痛!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也是黄永玉2006年6月,在吉首大学现场创作的巨幅画作。画名《采芰荷以为裳》,长13米,宽5.5米,图中,荷叶亭亭,沙洲隐现,荷花含苞,水鸟悠然。这无边的绿荷,渲染出一片清新的世界,是对古人的缅怀?还是对吉首大学的赞叹?抑或是黄先生夫子自道呢? “十万狂花入梦寐”大概最能表现作者的精神了。黄先生酷爱荷花,人称“荷痴”。笔下的荷花也确实“狂”得可以:时而红艳如火,时而湛蓝似梦,时而洁白如雪,时而深黑似漆……但谁能懂得这狂得可以的十万狂花,绘出了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支撑着多少世纪的傲骨呢? 装饰于黄永玉人物照两旁的土家织锦是特意定制的,馆内在其它一些地方也悬挂了许多,这些土家织锦可谓是为博物馆锦上添花。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因素的载体,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结合体。依山而居的土家人崇尚自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智慧来美化他们的生活,土家织锦它体现着土家人的粗犷与大气,承载着土家族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是树桩?还是化石?这一沉睡在长江三峡底部淤泥中的阴沉木,终于从传说中向我们走来。怪不得它如此慵倦,是因为它走过了15000年;也怪不得它如此孤傲,因为它经历过万古沧桑……

黄永玉的猫头鹰

黄永玉的猫头鹰 最近发现了一个很拽的网站,上面有一些很拽的人物,发了一些很拽的东东。在这繁杂的网络间,象极了一角亮色的天空,吹来了一阵阵凉爽的风。 幽篁,极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她说:‘忧思在我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万荷堂主黄永玉画荷花无数,画猫头鹰不少。这些明眸善睐、顾盼生姿又各怀鬼胎的猫头鹰怎么看都神似黄永玉。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眼战斗,闭眼享受。 黄永玉简介 (转自网络) 黄永玉,1924年出生於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十六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大公报》报社美术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诗、书、画、文皆长,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 80年代初得到平反,遂致力国画创作,尤长巨幅花鸟、人物、山水。间亦制作巨幅油画,以其勤奋,作品甚丰。1982年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展览,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好评。1985年以後,曾在香港、澳大利亚、西德、意大利举行画展,并荣获意大利圣十字司令勋章。 上帝啊,请赐予我平静,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赐予我勇气,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最要紧的是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分辨这两者…… 年少气盛时,觉得万事皆有可能;待勇气消耗得差不多后,才认识到顺势而为的要紧。每个人身上都兼具两种气质,只是看天时地利而动吧。 悲观如我,一向是主张顺承的。这个世界,属于能量充沛的创造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当初决定来地球发展,到底是对是错。(糖和尚对此句亦有贡献)

黄永玉与妻子的伉俪情深——当代艺盟

1924年,黄永玉出生在常德,半岁后随父母回凤凰老家。因家境贫寒,黄永玉12岁时就背着小包裹独自离开家乡,到外地就读。18岁时,黄永玉来到江西一个小艺术馆里工作。在那里,他碰到了美丽大方的广东姑娘张梅溪,姑娘的天真纯朴和聪明伶俐深深地吸引了他。 楼上吹号,打动姑娘芳心 张梅溪的父亲是一位有钱的将军,这位大家闺秀从小就酷爱艺术和文学。当时追求张梅溪的人很多,其中有个在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他知道张梅溪喜欢骑马,所以经常牵一匹马来邀她去树林里游玩。黄永玉当时连自行车都没有,但他并未放弃对张梅溪的追求。 通过侧面打听,黄永玉了解到那个航空站的青年人品不太好,爱夸耀自己,张梅溪对此有点反感。黄永玉一下子觉得自己有戏了。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赢得芳心,黄永玉选择定点吹奏小号,向姑娘展开了爱情攻势。每次意中人出现时,黄永玉都在楼上吹起小号。虽然吹的技术不高,但是定点吹奏很奏效,终于打动了姑娘的芳心。 无奈私奔,有情人终成眷属 那时黄永玉的兴趣在刻画上,一次,在去理发的途中,他看中了一块木刻板,可兜里只有8毛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张梅溪很快发现了黄永玉的心思,便叫他先去理发。黄永玉愁眉苦脸地理完发,从理发店出来时,却看到张梅溪送来了他相中的那块木板。此后,两人成了情侣。 他们相爱的消息传到了张梅溪父亲的耳中,将军狠狠地将女儿教训了一番,一家人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能跟一个流浪汉来往。黄永玉感到很沮丧,伤心地离开了张梅溪,去了外地。正当黄永玉为离开心爱的姑娘而难过时,张梅溪突然从赣州打来电话。原来,她以出去看戏为由,从家里跑了出来,卖了金链子作路费来到了赣州。 黄永玉马上从朋友处借了辆自行车,骑快车直奔60公里外的赣州。离赣州还有10公里时,已是晚上10点多,黄永玉便找了个鸡毛店住下来。店里没有被子,他就用散乱的鸡毛盖在身上。次日一大早,当头发上满是鸡毛的黄永玉出现时,张梅溪被他的样子逗笑了,同时泪水也夺眶而出,两人相拥在一起并相约从此永不分离。黄永玉把她领到一个朋友开的小旅馆里安顿下来,并在那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患难夫妻,带着动物进美院 1948年,夫妻俩来到香港。那时黄永玉尚未出名,他整天创作木刻作品。爱情的滋润使黄永玉更加勤奋,艺术灵感也随之喷涌而出。后来,他的木刻画在香港渐渐有了名气,很多人争相购买。 1953年2月,黄永玉与张梅溪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从香港来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任教。张梅溪是位很有爱心的女人,她和丈夫一起饲养了很多动物,家里不仅有狗、猫头鹰、火鸡,甚至还有猴子、狗熊、梅花鹿……当他们一家子带着这些动物住进美院宿舍的大杂院时,许多人都感到意外,真不知这对夫妻是怎样应付这一大群动物的。这段日子里,黄永玉由于有夫人的悉心照料,加上生活安定,他创作的木刻《春潮》、《阿诗玛》轰动了中

黄永玉《平常的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下运行。老子曰:“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室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舍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又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