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DFMEA表格填写说明

DFMEA表格填写说明

DFMEA表格填写说明
DFMEA表格填写说明

DFMEA表格填写说明:

项次

项目

关键日期

1

DFMEA编号

填入DFMEA文件编号,以便查询。

2

项目

填入所分析系统,子系统或零部件的名称、编号。

3

设计责任

填入整车厂(OEM)、部门和小组。如果知道,还应包括供方的名称。

4

编制者

填入负责DFMEA准备工作的工程师的姓名、电话和所在公司的名称。

5

编制者

填入将使用和/或正被分析的“设计”所影响的预期的年型及车型(如果已知)。

6

关键日期

填入DFMEA初次预定完成的日期,该日期不应超过计划的“生产设计”发布的日期。项次

项目

DFMEA表说明

7

DFMEA日期

填入编制DFMEA原始稿的日期及最新修订的日期

8

核心小组

列出执行任务的个人姓名

9

项目/功能

被分析项目的名称和编号

10

潜在失效模式

预估缺点项目(模式:裂纹、变形、松动、泄漏、粘结、断裂等)

11

潜在失效后果

缺点之预估影响(后果:噪声、工作不正常、不良外观、不稳定、运行中断、粗糙、不起作用、异味、工作减弱等)

12

严重度(S)

严重度(S)分为1~10级,见本程序4.8

13

分级(重要度)

产品特性分为(A、B、C、……)标明字母或符号

14

潜在失效起因

潜在不良原因,将一切可能之原因尽量列出起因:屈服、疲劳、材料不稳定性、蠕动、磨损和腐蚀等)

15

频度(O)

发生不良之机率,分为1~10级见本程序4.8

16

现行控制办法(现行设计控制)

*列出预防措施,设计确认、设计验证和其它活动。

*现行控制方法指的是那些已经用于或正在用于相同或相似设计中的那些方法(如道路试验、设计审评、台架/试验室试验、可行性评审、样件试验和使用试验)。

*三种设计控制方法:

(1)防止起因或失效模式出现,或减少出现率;

(2)查明起因并找到纠正措施;

(3)查明失效模式;

优先运用(1),次(2),后(3)。

17

不易探测度(D)

*指零部件、子系统或系统投产前,能否探测出其已发生之缺点,分为1~10级本程序4.8 18

风险顺序数(RPN)

RPN=S

风险度=严重度、中频度、探测度

19

建议措施

*当RPN≥100或S≥8要采取纠正措施;

*无建议措施需填写“无”;

设计验证/验证工作只影响不易探测度,只有修改设计严重度减少*可考虑但不局限于下列措施:

(1)试验设计(特别在多因素或相互作用时);(改变O、D值)(2)修改试验计划(改变D值);

(3)修改设计(改变S、O值);

(4)修改性能要求值(改变S、O值)。

20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填入组织部门及个人,预计完成日期。

21

采取措施

简要记载执行情况,并记下生效日期。

22

纠正后的RPN

将新的RPN值填入。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

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2、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于2019年1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在2018年完成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基础上,项目组于2019年3月起草完成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初稿);2019年4月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及初稿讨论会,根据会议讨论情况5月形成《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第二稿),并在项目组群进行征求意见,对指南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2019年7月召开了项目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部分监测站和第三方运维单位的空气自动监测专家及评审专家,对指南文本进行了逐条讨论,各位专家充分发表了意见,根据讨论意见,项目组修改了指南文本,于2019年8月完成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报审稿。 2019年9月2日

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DFMEA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ww.sodocs.net/doc/4218308961.html,/) 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DFMEA ? 2 DFMEA基本原则 ? 3 DFMEA与PFMEA的关系 ? 4 形式和格式(Forms and Formats) ? 5 我们应在何时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6 我们应在什么时间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7 我们应在什么时间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8 我们应在什么时间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9 由谁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10 怎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11 怎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12 怎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13 怎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14 DFMEA的案例分析[1] o14.1 实施DFMEA存在的困难 o14.2 实施DFMEA的准备工作 o14.3 实施DFMEA的流程 ?15 相关条目 ?16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DFMEA DFMEA是指设计阶段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是从设计阶段把握产品质量预防的一种手段,是如何在设计研发阶段保证产品在正式生产过程中交付客户过程中如何满足产品质量的一种控制工具。因为同类型产品的相似性的特点,所以的DFMEA阶段经常后借鉴以前量产过或正在生产中的产品相关设计上的优缺点评估后再针对新产品进行的改进与改善。 [编辑]

DFMEA基本原则 DFMEA是在最初生产阶段之前,确定潜在的或已知的故障模式,并提供进一 步纠正措施的一种规范化分析方法;通常是通过部件、子系统/部件、系统/组件等一系列步骤来完成的。最初生产阶段是明确为用户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阶段,该阶段的定义非常重要,在该阶段开始之前对设计的修改和更正都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之后对设计的任何变更都可能造成产品成本的大幅提高。 DFMEA应当由一个以设计责任工程师为组长的跨职能小组来进行,这个小组的成员不仅应当包括可能对设计产生影响的各个部门的代表,还要包括外部顾客或内部顾客在内。DFMEA的过程包括产品功能及质量分析、分析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分析、确定改进项目、制定纠正措施以及持续改进等6个阶段。 [编辑] DFMEA与PFMEA的关系 DFMEA是指设计阶段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是从设计阶段把握产品质量预防的一种手段,是如何在设计研发阶段保证产品在正式生产过程中交付客户过程中如何满足产品质量的一种控制工具。因为同类型产品的相似性的特点,所以的DFMEA阶段经常后借鉴以前量产过或正在生产中的产品相关设计上的优缺点评 估后再针对新产品进行的改进与改善。 PFMEA如果在DFMEA阶段做的比较好的话那么在PFMEA阶段将不会出现影响较大的品质问题,但必竟是新产品往往都会出现自身特有的问题点,而这些问题也通常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量产或者是交付给客户后才发生或发现的品质问题,这就要通过PFMEA加以分析保证。 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追求产品质量的稳定及良品最大化,同时也为大量生产提供可行性的保证。 [编辑] 形式和格式(Forms and Formats) ?用户可能有他们所要求的特定格式或形 式。如果是这样,你只有征得他们的书面 同意,才能采用其种格式。 ?这是产品设计小组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 于识别设计中固有的潜在失效模式,并确 定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团体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二〇年三月

一、标准工作简况 为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积极的,富有雄心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激励政策和标准规范等,引导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规范工程实施效果。 建筑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建筑建造过程和运行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产业升级转型,工业园区是支持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集聚效应的核心单元,未来工业园区将有大规模的发展。实现工业园区能源系统的智慧化,以及园区整体的零碳运行,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1.标准的作用 (1)为工业园区智慧与零碳设计提供支持 建筑的节能与绿色、能源系统的智慧化具有较为充实的技术基础,但是提炼到工业园区层面,以及将智慧与节能低碳整体起来,尚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持。工业园区建设者和运营整缺乏对智慧与零碳的整体思路。本标准为其提供整体框架和技术设计指标,梳理核心要点,为实现智慧零碳园区提供必要的设计支持。 (2)为工业园区智慧与零碳评价提供支持 工业园区的智慧与零碳需体现在具体的技术指标上,本标准从低碳经济与低碳管理、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智慧化系统等三个方面,系统的评价工业园区实现的智慧能源与零碳的效果,补充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3)为行业的零碳与智慧化发展指引方向 本标准提出以智慧信息化系统为支撑的指标体系,有助于筛选和发展有实际智慧与零碳效果的技术,通过实际数据对项目和技术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避免以“高技术”为导向,忽视工程本身是多项技术的结合体、是技术与运营管理的综合结果,实际数据还能够起到规范运营管理,实现长效的智慧与零碳机制。 2.任务来源 2017年,擎洲光电与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并引入英国零碳建筑师事务所团队,计划在东莞落地首个“智慧零碳工场”项目。 2018年9月,擎洲光电与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了技术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2、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于2019年1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O一九年六月

目录 1标准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 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 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 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 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 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 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 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 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 5.1标准适用范围 (11)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 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 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

1标准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 (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4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 术指南(试行)》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〇一四年六月 —82—

项目名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项目统一编号: 起草单位:清华大学 主要起草人:贺克斌,张强,郑博等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师华定 陈 胜 —83—

目录 目 录 (84) 1 编制背景 (85) 1.1 任务来源 (85) 1.2 指南编制单位 (85) 2 指南制定的意义 (85) 3 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85) 3.1 编制原则 (85) 3.2 技术依据 (86) 4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86) 4.1本指南与《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之间的关系..86 4.2 源分类和排放量计算基本原则 (86) 产生系数的确定 (87) 4.3 固定燃烧源PM 10 4.3.1燃煤源(除民用煤炉)PM 产生系数的确定 (87) 10 产生系数的确定 (89) 4.3.2其它固定燃烧源PM 10 产生系数的确定 (91) 4.4 工艺过程源PM 10 4.4.1 钢铁 (91) 4.4.2有色冶金 (91) 4.4.3 建材 (92) 4.4.4 石化化工 (94) 4.4.5 废弃物处理 (94) 产生系数的确定 (94) 4.5 移动源PM 10 4.6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去除效率的确定 (95) 去除效率计算方法 (95)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 10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 去除效率参数确定 (95) 10 5 指南实施建议 (99) —84—

DFMEA失效模式分析报告-范例

*************公司 子系统 功能要求 EPON各 项PCBA指标合客 户要求 产品 EP401M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设计 FMEA) 严现行控制探 责任 措施结果 频及目 潜在失效重级测 潜在失效后果 潜在失效 RPN 建议 R 模式度别 度 度 标完 起因/机理 预防探测 措施采取的 S O D 成日SODP 期 措施 N 陶瓷电容 零件认可 ( C1 C23 影响产品性能、寿命112产品试作36无 C24 C60 产品验证 C46.. ) 电解电容 零件认可 影响产品寿命32产品试作318无 (C4 C22)1 1. 元件降额产品验证 1. 元器件 使用 , 最小确零件认可 晶体 (Y2)影响产品性能31保元件使用产品试作212无 2 一致性不 降额 90%产品验证 足2器件 2. 要求所有零件认可 电感 (L21破损 影响产品性能4器件严格测产品试作216无 L3 L151)1 2 试产品验证 电源按键 零件认可 影响产品性能31产品试作26无 (S3)1 产品验证 光模块 零件认可 影响产品性能332产品试作354无 (U17) 产品验证

EPON各 项PCBA指标合客 户要求 结构器件满足外观 及结构要 求 *************公司 LED 灯 (LED1-LDE影响产品性能231 5) FLASH(U30 影响产品性能212 ) DDR(U400)影响产品性能212 1. 元器件 网口接口 影响产品组装21 一致性不 (J2) 2 足2.器 件破损 电源接口 影响产品组装211 (J5) 变压器影响产品性能 312 (T2) 下壳影响外观及安装211 安装及搬 运过程中 上盖影响外观及安装21 划伤 1 1.元件降额 使用 , 最小 确保元件使 用降额 90% 2.要求所有 器件严格测 试 注意操作规 范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318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312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28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312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36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212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36无 产品验证 零件认可 产品试作36无 产品验证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编制组 2018年9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 (1)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 2.1编制的必要性 (1) 2.2编制依据 (2) 2.3编制原则 (4) 3 相关标准概况 (5) 4 主要工作过程 (5) 5 工程现状调研 (6) 5.1气体覆盖阻隔工程案例--某化工厂原场址阻隔 (7) 5.2堆场污染阻隔覆盖工程案例-某铅锌冶炼渣地块 (9) 5.3 垂直阻隔技术 (12) 5.4水平阻隔技术--某水源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 (27)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28) 6.1 适用范围 (28)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8) 6.3 术语和定义 (29) 6.4 总体要求 (29) 6.5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设计 (29) 6.6 污染地块垂直阻隔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30) 6.7覆盖阻隔和水平阻隔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32) 6.8阻隔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32) 7 标准实施建议 (32)

1 任务来源 2016年1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召开了环境修复行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编制研讨会,会议讨论确定了环境修复领域亟需制定的7项技术标准,《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7项技术标准之一。2016年5月,经过专家会评审确定《指南》由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作参编完成该标准。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2.1编制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评估结果,我国在2005~2013 年间对土壤修复领域进行的调查显示全国土壤超标率为16.1%,工矿废弃地尤其严重,其次是采矿区、污水灌溉区、采油区、固废处理地块等。从区域分布来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西南、中南地区污染情况严重。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前三位镉、镍和砷;有机型次之,滴滴涕点位超标率最高;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根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土壤修复战略联盟对公开招投标项目的统计调查,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占比32%。阻隔技术成为土壤修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随着新环保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污染地块修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阻隔技术作为地块修复常用的技术之一。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均有广泛应用。污染地块阻隔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地块污染,修复方法多样,工艺多元化,阻隔覆盖修复关键技术参数不统一。近年来地块修复市场逐渐兴起,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污染地块的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阻隔技术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急需制定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确保土地污染修复工程质量,便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修复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由此可见,针对污染地块阻隔技术工程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要求和规定是十分必

DFMEA步骤二:结构分析

DFMEA步骤二:结构分析 2019-11-27 KKsusu DFMEA步骤 二:结构分析 JOIN US 紧跟【设计FMEA步骤一:策划和准备】专题

注:在某种情况下,进行分析的团队可能不知道最终用户影响,例如:目录零件、现货成品、第3级组件。当不了解这些信息时,应当按照零件功能和规格来定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系统集成人员负责确保选择正确的应用零件,如汽车、卡车、船舶、农用车。 。另一列显示在“公司或产品线示例”的评级表上。 系统结构的可视化有助于DEMEA团队进行结构分析。团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实现这一点。以下章节中介绍了常用的两种方法: ●方块图/边界图 ●结构树 方块图/边界图 方块图/边界图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用于描述考虑中的系统及其与相邻系统、环境和顾客的接口。 它是一种图表展示法,为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提供指导,并有助于分析系统接口,从而为设计FMEA打下基础。下图显示了产品组件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表示了设计范围内组件和子系统的交互作用、以及与产品顾客、制造、服务、运输等的接口。该图还标识了设计在其使用寿命期间与之交互的人员和事物。边界图可以用来识别结构分析和 功能分析中需要评估的关注要素。 图表可能以直线连接的方框形式出现,每个方框对应产品的一个主要组件。直线对应产品组件之间的关系或相互接口,直线的箭头表示流动方向。边界图中要素之间的接口可以作为关注要素被纳入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构树中。 构建方块图/边界图的方法和格式有很多,可由组织自己决定。在本文中,术语“方块图”和“边界图”交替使用。然而,由于边界图包含了外部影响和系统交互作用,因此更为全面。 在DFMEA语境下,方块图/边界图定义了分析范围和责任,并为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提供了指导。分析范围由系统的边界来确定;但是,需要解决与外部因素/系统的接口问题。 ●定义分析范围(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团队成员) ●识别内部和外部接口 ●使系统、子系统和组件层次得以应用 正确构建的方块图/边界图可为参数图(P图)和FMEA提供详细信息。尽管方块图/边界图的详细程度 可以不同,但要识别出主要要素,并了解它们如何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外部系统交互作用, 这一点很重要。 方块图/边界图随着设计的成熟而不断完善。 方块图/边界图的制定可包括以下步骤: a、描述组件和特征 ● 给零件和特征命名有助于团队内部保持一致,特别是当一些特征有“别名”时。 ● 显示所有的系统组件和接口组件。

.《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11 《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项目统一编号: 起草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大学 主要起草人:宋宇等 北京大学项目管理人:宋宇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XXX

目 录 《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 (1) 1 任务来源 (1) 2 指南编制的意义 (1) 3 编制原则、方法与依据 (2) 3.1 编制原则 (2) 3.2 编制方法 (2) 3.3 法律与技术依据 (3) 4 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3) 5 我国气态氨排放概况 (4) 5.1 中国氨排放源行业分类 (4) 5.2 中国氨排放分布概况 (5) 6 氨排放因子的收集、评估和筛选方法 (7) 7 氨排放清单最佳编制方法的确定原则及评估筛选方法 (7) 7.1 最佳编制方法的确定原则 (8) 7.2 最佳编制方法的评估、筛选方法 (8) 8 指南主要内容及说明 (8) 8.1 各行业气态氨排放特征 (8) 8.2 排放因子选择和清单编制过程 (9) 9 指南实施建议 (10) 10 征求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11) 10.1 关于指南适用范围 (11) 10.2 关于指南的可操作性 (11) I

《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我国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对SO2和NO x排放的控制盒精细化管理。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SO2和NO x的总量减排将进入瓶颈期。与此同时,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012年2月29日)将细颗粒物(PM2.5)浓度纳入限值监测指标,我国将面临三分之二以上城市PM2.5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巨大压力。围绕当前我国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的管理需求,为寻求新的污染物重点突破我国氨排放研究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北京大学牵头组织申请环保公益项目《氨排放对华北地区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及控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大气氨排放清单技术和估算模式套用国外现有成果,缺乏一套科学准确的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指南,无法反映我国氨排放的自身特点,因而对氨排放的进一步精确估算成为当前困扰我国环境管理部门的主要问题。因此,2013年10月,依托于2013年环保公益项目,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给北京大学下达了编制《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的任务,提出要研究确定农业、畜牧业、生物质燃烧、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氨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方法,为我国细粒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持,为氨污染源环境监督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北京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西大学共同组成编制组,开展《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的编制工作。 2 指南编制的意义 1)实现氨排放清单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我国本土的氨排放因子数据库及相应的测定技术规范,缺乏一套科学准确的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指南,这给全国和区域氨排放清单的估算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形成了各重点行业排放因子测定技术规范,研究确定了氨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方法,提出科学、规范的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2)促进氨排放控制,为我国细粒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持 高时空分辨率的氨排放清单的编制有利于实现定量评估氨污染源减排对二次细粒子的控制成效,同时可以实现不同行业氨排放对细粒子的影响解析,向业务部门提供各种减排方案及其对削减细粒子污染的定量效果、技术成本和管理部门可执行性等方面的最佳方案,为我国细粒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持,为氨污染源环境监督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3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指导和规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依法开展隐患排查,我部组织编制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制过程 2017年底,启动《指南》编制工作; 2018年,起草《指南》初稿,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 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别赴北京、云南、广西等地企业开展现场调研,非正式征求多家企事业单位的意见; 2020年3-6月,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及企业召开专家咨询会,调研上海、河南、四川等省(市)多家企业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对《指南》进行修改完善;6-8月,提请司务会审议,征求部内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意见;赴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企业开展调研,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 二、国内外相关情况 (一)国外有关情况

欧盟工业排放指令(IED,2010-75-EU)中规定了欧盟国家采用环境许可证政策,必须保证所有设备的运转都不会加剧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恶化。许可证条款应当包含控制向土壤和地下水排放的适当措施,以及对该措施落实的监管要求。英国根据欧盟工业排放指令,出台了英国环境许可条例(EPR,The Environmental Permitting(England and Wales)Regulations2016),要求污染物排放限量值需要根据最佳可行技术(BAT)来确定,同时也针对BAT 出台系列指南,其中关于土壤污染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渗漏、防泄漏,以及控制事故排放等。 荷兰在2001年发布了《工矿企业土壤污染防治指南》(Netherlands Soil Protection Guideline for industrial activities,以下简称NRB),并于2012年进行修订,作为环境许可证制度的配套文件,指导企业开展规范的土壤污染防治活动。其中,详细描述了工矿企业相关活动的土壤污染风险隐患,并指出应采用哪些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与设施组合降低风险,指导企业确定最佳土壤污染防治策略。 美国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体现在重点设施的渗漏预防方面。以地下储罐为例,从1986年开始美国从立法角度,加强地下储罐的设计、安装、运行的管理,包括泄漏监测、满溢预警、阴极保护、双层储罐等措施。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布了地下储罐(UST)2015新法案,对有关地下储油罐的内容进行了大量修订,包括:(1)双层容器及管道;(2)操作员分级培训;(3)对油罐定期的维修检修要求;(4)实地视察;(5)确定油罐与要存放的生物燃料兼容性等。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 编制说明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 任务来源 2019-1-242 (立项计划号) 负责起草单位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单位地址 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延安路13号 参与起草单位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表1 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电话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本标准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参与起草,经过5次讨论和修改,于2020年3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向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直属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45号)精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省加快了地方标准制修订步伐,优化了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切实提高地方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2016年原省质监局提出并制定了安徽省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DB34/T 2800-2016)。 标准发布实施后,该标准在地方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规范了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流程和管理。随着标准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地方标准的运行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发布实施,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和管理有了新的变化; 2019年2月22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标准的管理要求;2020年1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发布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对地方标准的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此环境下,DB34/T 2800-2016 标准已不能较好地适应地方标准的管理,因此开展此项标准的修订工作对规范管理地方标准、指导项目申报单位和起草单位开展工作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1)制定标准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流程、管理等方面提供的指南,标准总体上从标准制定的全流程工作进行了规范,明确步骤、时间节点、工作内容,能够非常有效地指导行政主管部门、标准起草单位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 2)制定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依据是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019年实施的《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2020年实施的《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3)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 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征集、材料初审和专家评估、计划公示和下达、起草、技术审查、报批和发布、备案、复审。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管理,覆盖了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全过程,加强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改变了之前的地方标准管理模式,借鉴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管理,符合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方向。由归口单位负责归口标准的立项申报、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和报批工作。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只负责标准化项目的立项评估和审批发布。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橡胶和塑料制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橡胶和塑料制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橡胶和塑料制品》标准编制组 —157—

2020年4月—158—

目录 1 项目背景 (160) 1.1 任务来源 (160) 1.2 工作过程 (160)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162) 2.1 推动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排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责任 (162) 2.2 自行监测是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的重要支撑 (163) 2.3 相关标准规范对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适用性不足 (164) 2.4 从自行监测现状来看,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有待加强 (164) 2.5 指导和规范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工作,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 展 (165) 3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165) 3.1 国外相关排污许可制度标准情况和自行监测要求 (165) 3.2 国内相关排污许可制度标准情况 (167) 3.3 污染物排放标准 (168) 3.4 自行监测要求 (178) 4 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 (178) 4.1 橡胶制品行业分析 (178) 4.2 塑料制品行业分析 (188) 5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02) 5.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202) 5.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202) 6 标准研究内容 (204) 6.1 适用范围 (204) 6.2 监测方案制定 (205) 7 经济技术分析 (220) 7.1 环境效益分析 (220) 7.2 自行监测经济成本分析 (221) —159—

《海洋牧场鱼类音响驯化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附件4 中国水产学会团体标准 《海洋牧场鱼类音响驯化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大连海洋大学 二○一九年六月 46 ——

中国水产学会团体标准 《海洋牧场鱼类音响驯化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一、技术指南制定背景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天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渔业又是21世纪保证人类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我国几十年来一直把开发和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来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海洋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对海水经济鱼类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传统的粗放型的渔业生产方式,导致一些海域生态受损、养殖环境局部恶化以及水产生物病害多发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水增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目前来看,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可捕量基本达到了极限。从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资源管理型渔业将是新世纪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以真鲷、牙鲆、黑鮶等作为对象鱼类,开发建设了音响驯 化型海洋牧场,分别在大分县、长崎县、岛根县等内湾海域进行了海洋牧场开发试验,用300Hz的正弦波声音对真鲷放流鱼苗进行音响驯化后,放流到海洋牧场水域,当龄鱼的平均回捕率为11.64%,1龄鱼的平均回捕率为28.3%;在岛根县、新瀉县等地的沿岸海域开发建造了以牙鲆为音响驯化对象的海洋牧场,通过对利用陆上设施中间育成的种苗和受过音响驯化的种苗的放流效果进行比较,发现音响驯化群的回捕率比对照群高2倍,且放流后2年多的回捕率高达21.5%;在宫城县等地开发了以黑鮶为主要对象的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其结果表明黑鮶的稚鱼在海上进行音响驯化放流管理也是可行的。有关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的基础研究,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一些国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鱼类行为控制是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而通过声音的方法驯化并控制鱼类的行为是目前最有效的鱼类行为控制方法之一。为了尽快恢复沿海渔业资源,保护海域环境,促进中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沿岸海域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建设海洋牧场,实施牧场化增养殖。在近岸海域建设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利用鱼类音响驯化等水产生物行为控制技术及海洋环境监控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管理海洋牧场,提高增殖效益。同时开发游钓渔业,扩大旅游资源,加快产业调整。因此,制定我国海洋牧场鱼类音响驯化技术指南,建设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运用水声学方法驯化和控制放流鱼 47 ——

湖北省机制砂水泥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湖北省机制砂水泥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湖北省作为丰砂省份,以往只在恩施、宜昌等地开展机制砂应用,大规模的机制砂应用起步较晚。由于河砂过度开采以及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河砂供应匮乏、价格上涨,推广应用机制砂对于缓解我省河砂供应紧张的局面,推进公路工程的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我省交通建设领域机制砂生产与应用的技术需求,省厅组织省公路局、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成立了编写组,联合编制《湖北省机制砂水泥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指南》的特点 1.地质特点:我省以石灰岩、花岗岩、少量砂岩(依次)为主,其中我省的花岗岩有风化情况,风化成粒的花岗岩(俗称麻谷岩)是机制砂的良好材料;另外我省大悟周边的石灰岩有菱镁矿伴生,白云石也比较常见,因此在选择制砂母岩的时候考虑了碱-碳酸盐活性的问题。 2.原材料特点:一是我省丹江口、老河口等地河道中的卵石资源丰富,一些企业利用卵石进行机制砂生产,因此本指南增加了砂卵石生产机制砂的条款;二是我省武汉、黄石、黄冈和襄阳等地有大量青砂(细砂和特细砂),而机制砂中细砂和特细砂粒径较少,因此采用制备混合砂可以改善砂的级配,因此《指南》增加了混合砂的内容。

3.废弃物资源特点:我省黄石的鄂州、大冶、阳新等地有铜、铁尾矿,是颗粒比较坚硬、细度模数在1.3以下的特细砂,可以起到调节颗粒级配的作用,用于制备机制砂可以促进固废的生态应用,在《指南》里有所体现。 4.湖北省机制砂现状:我省机制砂应用在2018年底开始普及,机制砂的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制约机制砂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仍是机制砂的整体质量问题。因此,《指南》中主要规定了机制砂的生产、机制砂质量标准、机制砂的质量检验规程与机制砂技术制备的试验方法。 二、《指南》的格式 《指南》依据GB/ 1.1-2009要求,按国家标准文件的格式编制。今后地方行业标准审核逐渐会归口到地方,地方标准的格式和国家标准的格式一致。目前,我国一些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格式也逐渐与国家标准格式统一。 三、《指南》的创新 《指南》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细集料标准和规范,总结归纳了多个项目研究成果,在以往编制的行业与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1.定义的准确性。以往机制砂标准、规范和指南中一直把0.075mm的颗粒称作“石粉”,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完全是石粉(原石粉碎产生的细粉)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泥粉和泥块。因此出于措辞的严谨性考虑,本指南将这部分颗粒称为粉料。粉料=石粉+泥粉。石粉和泥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大相径庭,因此提出石粉和泥粉的定义,把泥粉和石粉区分对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3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编制组 二○一九年四月

项目名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 项目统一编号2018-53 项目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华 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标 准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编制组主要成员於方、张衍燊、朱忠军、徐顺清、段小丽、徐伟 攀、只艳、向明灯、李琴、陈棉彪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李琴 技术管理负责人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 标准管理处(环境健康处)项 宛悦王泽林 目负责人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必要性与可行性 (1) 3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2) 4编制原则 (17) 5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18) 6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29)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以下简称《总纲》)是201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为2018-53,编制任务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担,协作单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1.2工作过程 2017年8月—2018年2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标准编制组,系统开展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针对《总纲》总体定位、适用范围、编制思路、环境管理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技术需求等问题召开研讨会,明确了拟开展的主要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总纲》开题论证报告。 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明确了《总纲》的编制原则、方法、技术路线和标准草案的基本框架。 2018年4月—2019年4月,标准编制组根据开题论证会意见开展《总纲》编制工作,经多次专家咨询,形成《总纲》(征求意见稿草案)》及其编制说明,于2019年3月29日通过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召开的技术审查会,进一步修改后形成《总纲》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2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必要性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环境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普遍存在,不可能被消除,关键在于环境暴露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强度,即风险的高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基于可及的最新科学证据开展,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评估结果会及时更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文件多处涉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连接科学研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政府从源头预防、加强对具有高健康风险的环境污染因素主动管理的工作基础,对于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实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需要技术体系支撑,为此《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发布涵盖调查、暴露评估、风险评估领域等一系列技术规定。目前,已发布涉及环境与健康调查、环境污染物暴露评估等一些列标准,但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应用领域及其技术要点还缺乏系统规范和要求。作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的统领性文件,通过制订《总纲》,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顶层设计,规定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一般性程序、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指导各应用领域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制修订工作,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