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毕业论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对策

毕业论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对策

论文成绩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对策

姓名任德平

学号62060920311018

专业汉语言文学

批次/层次092

指导教师刘军华

学习中心张掖

目录

一、摘要

二、关键字

三、正文

一、作文教学审视。

(一)、几种常见的作文教学法:

(二)、作文的批改。

(三)、作文讲评。

二、反思

(一)、学生情感体验缺乏,没有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二)、农村学生信息占有量少。

(三)、学生语言素材积累不够。

(四)、程式化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三、对策与做法

(一)、想要为文真实,先要为人诚实。

(二)、激发作文兴趣,诱发表达欲望。

(三)、教会基本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五)、经常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灵感。

(六)、创造文化氛围,懂得感悟生活。

(七)、提供创作平台,学会欣赏自己。

(八)、培养观察能力,倡导创新精神。

四、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对策

摘要:为了解决中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见的困惑,进行创造性工作,我们交流作文教学新教法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学生感到作文难写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难教”与“难写”进行分析。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对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逐个进行了解,发现教师感到作文“难教”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内容上假、大、空现象严重,形式上基本是千篇一律;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是因为觉得作文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怎样写、写什么”。首先,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必须先要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我手写的口”;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想写作文的欲望。再次要解决“为什么要写、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这样教师就不会感到作文“难教”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视反思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技能。其中听、说、读是吸收,而写是产出,是创造,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作文”的误区。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中取得高分,便传授一些所谓的“考试作文秘籍”,比如怎样怎样让评卷教师欣赏你的作文,从而给你打一个比较高的“印象分”。因此学生才为取悦、迎合批阅者个人的喜好净说些假、大、空、套的话。

一、作文教学审视。

(一)、几种常见的作文教学法:

(1)、模拟练习法沿用“讲方法---学范文---学生作文”的模式。优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系统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缺点是容易让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

(2)、公式套用法如记叙文写作套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这样的公式。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做到六要素齐全,缺点是让学生只能机械的硬套,而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

(3)、摘抄法“抄名人名言,抄名篇名句”自然在写作文时可以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如果对中学生过于灌输“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套得妙不妙”的思想的话,就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天下的好文章是抄出来的,这样不免让学生产生惰性,结果“写作文”变成了“抄作文”。

(4)、材料堆集法让学生搜集大量材料,不假思索,不进行有目的的取舍。缺乏思想性,想到那儿,写到那儿。容易造成“思想混乱,中心不明确”,让人看了不知此文主要想讲什么。

(二)、作文的批改。

教师辛辛苦苦花费了一二十分钟地进行眉批、段批,结果学生用了一二分钟看看批语就塞进桌斗了事。至于学生从这作文的批语中得到了什么,就无从说起。

(三)、作文讲评。

一般教师都采用综合讲评。面对全体学生的文章,做全面的、概括性的讲评。它的好处是可以涉及到这次作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缺点是如果没有重点,就容易走过场,收效甚微。

二、反思

(一)、学生情感体验缺乏,没有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都是两个小孩。相对于过去小孩成群的现象,这些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要重得多。出于我吃过苦,一定不能让孩子吃苦的心理,绝大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参入到劳动中去。学生脱离生产,脱离劳动,对生产生活的艰辛没有感性认识,没有感情投入,这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匮乏。孩子一出生便衣食无忧,父母的感情投入,关爱与付出,被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这一切,都导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父母的溺爱,又不同程度的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关爱之心。一个情感缺乏的学生又怎么可能在文章中表露出充沛的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有人把这句话形象的归纳为: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另外,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人身自由被牢牢地绑定在桌椅上,听课背书做题,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反思社会问题。

(二)、农村学生信息占有量少。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信息资源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相对于城市而言,乡镇信息闭塞,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单一,接触的信息面窄,接受的信息量少。其次,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单一。实施“普九”以来,乡镇学校集中办学,大批学生(包括小学生)从周一至周五都是在学校度过,学生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在“二室一厅”(教室、寝室、餐厅),学生基本上不能接受学校以外的信息。学生的信息占有量少,导致学生无法将信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更谈不上从中得出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这导致学生作文空话、套话多,取材陈旧。第三,社会实践少,由于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农村孩子基本没有春游、没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生语言素材积累不够。

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情达意。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语言词汇贫乏,词不达意,表达起来翻来复去就那么几个词,缺乏生机和活力。一提到学生的作文,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无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生做得很不够。笔者曾在讲解一道综合实践活动的习题时做过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如下:你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吗?你课外阅读的书籍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全班五十多同学举手不到十位!第二个问题,回答“杂志”等消遣类书籍的同学占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同学回答说自己常看一些文学名著等文学书籍。当被问到空余时间在做什么时,很多同学回答是玩耍、看电视等等。

学生不爱读书,一方面是由于漫画、电视、网络等“快餐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记得国家“普九”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但在又有多少乡镇中学的图书馆还是完整的?有多少图书馆、阅览室还在对学生开放?有多少教师还在督促自己的学生有系统的阅读课外书籍?缺乏了文学滋养的学生又怎么能在自己的文章表现出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语言?

(四)、程式化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农村作文教学中看到的和听到的作文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讲———教师出一个题目,从题目分析到写作方法进行指导;写----听了老师的分析后,学生开始写作文(有的有时间限制,有的没有时间限制);改----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写眉批、旁批、总评;评----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笔者无意诋毁甚至推翻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但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批评很多,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新的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但在现实中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好坏唯一标准,同时也是衡量老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为了抓出自己的教学分数,许多教师投机取巧,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便考试时“编、抄、套”。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滋长了学生弄虚作假的风气。

作文教学的程式化以及急功近利的做法,差不多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知道,很多老师也都做过。为什么很少有老师想到要改变这一切呢?除了分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的改革难度大,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教师就算做好了自己的课堂,也难以改变家庭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需要的时间比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要多得多,它没有一个简便有效并且固定的模式,它需要教师连续不断的投入。一句话,教师虽然付出很多,但收效有可能很小。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在作文教学的改革方面下工夫。一些公开课很少有作文课就是明证。

三、对策与做法

(一)、想要为文真实,先要为人诚实。

布封说“风格即人”。一个人若不先在品德修养上下工夫,就会在文章中暴露其卑劣的品性。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谎,做事常常口是心非,那么谁还会相信他写的文章,其思想情感是真实的呢?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包括正直、勇敢、诚实、善良、责任感、自信心、同情心、羞耻心等。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侯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二)、激发作文兴趣,诱发表达欲望。

首先要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比如我们平时和别人一起说话、过年给同学送的贺卡上写的赠言等等,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作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即使是性格非常内向的人也渴望别人对自己身上“闪光点”的认可和欣赏。许多学生认为写

作文是一件“苦差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诱发表达欲望。如互致新年贺词、给学校写建议书、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自编自演一段小品等。将活动的过程偷偷地进行录音,事后播放并让大家加以点评,让学生把活动过程还原在纸上,并加入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等,最后张贴在教室后的学习园地上交流。这样就会给那些平时在班上爱大声喧哗、爱搞恶作剧的“好动分子”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的表达和创作欲望。让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使写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的一种需要。学生自然就知道了“为什么要写”。

(三)、教会基本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格式,如记叙类文体、议论类文体、说明类文体、日常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文章写作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作过程包括写前准备、艺术构思、执笔行文、润色定稿。让学生掌握作文互批和自批的方法,使学生在纠正别人和自己错误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地进行完善。也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也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作文方法,提高作文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给学生再多的“鱼”还有吃完的时候。如果教给他们打“鱼”的方法,他们随时就有新鲜的“鱼”可吃了。只要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方法、学会艺术构思等,学生还会为“怎样写”而发愁吗?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有好些同学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就说明平时读书太少、积累太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就是说,书读得多了,知识就会广博,思维就会变得敏捷,作起文章便有流淌不尽的“活水”。见解自然独到,读起来当然引人入胜。这就是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道理。鲁迅先生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五)、经常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灵感。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总觉得“假、大、空、套”。原因是他们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仅仅是为作文而作文。缺乏来自生活的真实素材,写出的东西自然就空洞无物,失去了活力,思想也没有了灵魂。让人读了如同嚼蜡,平淡无味。

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才能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真情实感。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生活中积累素材。春天来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放风筝、捉蝌蚪,并找来蚕种让学生饲养,并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渐渐地,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不再孰视无睹了。他们会感受种植

养殖的忙碌与喜悦,戏水捕鱼。爬树捉鸟的乐趣,娶亲送终、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风雨雷电、日落月出的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变成了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至于“写什么”不就手到擒来了。所以,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作文的“假、大、空、套”的现状。

(六)、创造文化氛围,懂得感悟生活。

一个演员表演节目,他要感动观众,必须先感动自己。一个作者的作品要征服读者,必须学会感悟生活,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就越强。夏衍为了写《包身工》,足足两个月,每天半夜三时多动身,走十几里路,赶到日本人开的东洋纱厂,化妆深入到包身工里面调查。魏巍写的《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一文当时红遍全国,殊不知他为写此文不怕牺牲,亲临抗美援朝战场进行现场观察、采访。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喜悦、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情感的血脉贯穿于写作的始终,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学生的笔端才会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七)、提供创作平台,学会欣赏自己。

为了激励学生热爱写作文,学校、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创作的平台。如可以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刊登学生优秀的作文;利用学校的广播室开办学生文艺广播站,朗诵学生的优秀作文等;创办文学社、开办校报校刊刊载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内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优秀作文展评。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激情,使学生的文学特长在同学们的面前得以显现,得到同学们的欣赏。同时能够使同学们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起勇气,不断前进。

(八)、培养观察能力,倡导创新精神。

观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把客观事物转变为文章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作家都用理论和实践证明了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郁达夫时时混杂在人流中,察看行人和摊贩。列夫·托尔斯泰脚穿树皮鞋,肩挂背囊,在招待朝圣香客的下房和肮脏的小酒店是“微服私访”。

创新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要想具备创新意识,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关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之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并热情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多加练习。久而久之,说出的话就会言之有理、

逻辑严密,出嘴的事“情能动人、理能服人”,行文如高山流水落地有声。

只要语文教师能做好以上几点,学生写作文就像如鱼得水,随手拈来。“我手写我口”,何难之有!

有志于献身农村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只要关注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为之锲而不舍的努力,研究对策,是会改变“难教”的现状的。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金振邦《阅读与写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孟宇《基础写作》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19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