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体的内能(第二课时)

物体的内能(第二课时)

物体的内能(第二课时)
物体的内能(第二课时)

内能(第二课时)

茅洋学校梁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2、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知道热传递能改变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5、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联系生活和生产中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例子,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热量与热能的区别

教学器材准备

空气压缩引火仪,水蒸气受热膨胀演示器,摩擦做功演示器、火柴,打气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探究:

(1)找来一根铁丝,让学生尽量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2)让学生用钢笔帽在桌布上来回摩擦,感觉笔帽温度的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果:说明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有多种方法来办到,并对以上方法进行分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引: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

的红墨水左降右升。

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讨论并分析:

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生活例子:冬天热水瓶塞跳起

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沸腾时,可以看到塞子被冲出。

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联系与应用:

①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打气筒会变热;②用铁锤敲打铁钉,钉子会变热;

③划火柴时,火柴头在皮上一划就燃烧了;④陨石坠入大气层,迅速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形成流行⑤刚刚打开的啤酒瓶,瓶口会冒“白雾”;⑥给自行车胎放气时,气门心处温度降低;

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设问:怎样使试管里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用酒精灯加热、放入热水中)分析:酒精灯火焰温度高,火焰的热传递给试管和水,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水的温度更高,热水的内能就传递给试管里冷水,冷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就增加。同时热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设问:怎样使试管里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把试管放入冰水中)

分析:试管里水温度更高,就把内能传递给冰水,冷水放热,冷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同时冰水吸热,内能增加。

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

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并设疑: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

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

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

小结:①热传递: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4.生活和生产中那些例子可以说明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太阳能热水器、

用煤气烧火煮饭、用热水袋取暖、空调等)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对流)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这个定义强调热量是传递过程中的能量,不在热传递过程中的能量不能叫热量。热传递过程实质是内能转移的过程,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换的一种量度。)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内能(2)

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单位:功、能、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内能的概念,说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描述客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说明改变内能的途径,认识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试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画折射光路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二)新课教学 1、内能(热能)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

冰也具有内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 引入: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2. 太阳晒 3. 用手搓 4. 用手焐 5. 在地上摩擦 6. 用锤子不断敲击 7. 反复弯折8. ……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 红墨水左降右升。 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解释: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 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 的多少。 联系与应用: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三章 第5节 物体的内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 一、单选题 1.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D. 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2.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 B. 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C.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得多 D. 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3.一个热水袋装有质量为1kg,温度为90℃的水,经过4h后,水的温度降低到40℃,下列有关热水 袋内水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状态 B. 内能 C. 质量 D. 比热容 4.下列四个活动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 B. 哈气使手暖和 C. 搓手使手暖和 D. 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5.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6.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 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7.如图,烧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水蒸气,瓶口用软木塞塞住,用小打气筒缓慢向瓶内加压,达到一定程 度时塞子跳起来,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出现白雾,是因为瓶子外部温度低 B. 出现白雾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C. 该实验能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D. 实验中向瓶内充气,瓶内气压减小 8.小金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D. 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冰和0℃的水内能相等 B. 物体的内能减少,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10.内燃机的工作物质是( ) A. 水蒸气 B. 汽油或柴油 C. 空气 D. 燃料燃烧生成的燃气 二、填空题 11.萧敏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盖。她用学 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水蒸气对锅盖________,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内能转化为锅盖的________。 12.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大家饮用烧开后的水。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 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将5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热量________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13.用热量、温度、内能三个物理量填空。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2)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14.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热运动,有分子动理论做基础,同时还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知道影 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加进步。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阶段,但感性认 识仍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对抽象事物的认识。因此,本课应以感性知识为依托,借助实验 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 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 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 的能的形式,也为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电热器等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 键作用。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 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 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认识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铁丝、砂纸、压缩空气引火仪、热功互换器、矿泉水瓶、橡皮筋、温度显示器、酒精、点火枪等

内能教学设计(1)

《内能》教案 【教学背景】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理解仍占主要地位,理性理解上还存有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合学生好奇心,以感性理解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平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理解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理解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度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协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合中学刘东 升

新课讲授 新一、认识内能 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 的能是机械能。微观世界的分子虽 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 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 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 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想一想, ①冰山有内能吗?会解释吗? 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山也不例外。 ②为什么说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 种形式的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 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 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 能。 学生对比理解,分 子虽小但也具有能 量。 思考、联想、类 比、理解。 认识内能。 倾听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提出的问题。 “类比法”是科学教学 时,遇到较抽象的概念 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感性认识迈向理性认识 的好方法,适合初中学 生的思维特点,也间接 的告诉学生有意识地培 养理性思维的方法,为 高中继续学习更加抽象 的概念做个铺垫。 给出内能的定义至关重 要,为以后规范的表述 内能和分析内能的变化 做好铺垫。 重点强调内能和机械能 的区别,强调是分子能 量。防止学习困难的学 生混淆概念。

课讲授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想一想,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判 断同一物体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1)小组讨论:内能大小变化表现在哪? (2)讨论结果: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 烈。 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意 味着内能增加。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分组实验并讨论。 [想一想做一做] 你怎样让一段铁丝温度升 高呢? ①请说出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教师一一 板书。 ②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价,发出质 疑。 ③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①学生实验,图钉在纸上摩擦感受温度的变 化 ②演示实验 A 演示实验B 演示实验C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念。 小组讨论。 从宏观现象推理出 微观机制,再从微 观理论推出宏观表 现,思考内能改变 的外在表现。 学生尝试总结。 小组讨论并实践提 高铁丝温度的方 法。提出使铁丝温 度升高的方法有: 用火焰加热、太阳 晒、用手搓、用手 焐、踩在脚下用力 一拉、用锤子不断 敲击、反复弯折等 等。 交流、讨论,尝试 归类。 学生动手实验,通 过体验,加深对做 功可以改变物体内 能的理解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A、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培 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 用能力。什么时候分子 运动得快什么时候分子 间的作用力会发生变化 这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 很好的考察机会,是学 有所用的体现。 给学生搭建平台,学生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散 思维,在已有经历的基 础上,对感到质疑的问 题,具备动手实验验证 的意识。 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分 组验证实验,教师演 示,归纳出提高温度的 一般方法。提高了归纳 能力。 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 学会分析问题,培养良 好的思维能力。

《物体的内能》优秀教案

《物体的内能》教案设计 执教人:张鑫海 一、教案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温度、内能的关系 三、教案准备: 多媒体电脑、PPT课件 四、教案过程: (一)引入 复习机械能。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什么是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 (3)什么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速度、质量、高度等) (三)新课教案

1.通过上面内容的复习,我们发现物体的机械能是从物体的宏观方面来说的,并且大小可以为零。那在物体内部呢,是否也存在着能?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从而得出内能的定义,并板书。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思考与讨论: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1)冬天的冰块具有内能。 (2)高温熔化的铁水具有内能。 (3)静止的石块具有内能。 (4)运动的汽车具有内能。 总结: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内能。 强调并板书: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启发与思考: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它的内能就越大;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不激烈,它的内能就越小。所以,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通过知识扩展与补充,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有关。 1.质量不同的两个铁球,温度相同时,大铁球的分子个数多,总的能量就多。可见,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温度、状态相同时,内能也不同,可见,物体的内能与材料有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体的内能 教案 (3)

课题: 3.5物体的内能 学习目标:1、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3、了解燃料的热值并学会有关热值的简单计算 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热值计算 难点: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物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 2、一个物体不吸热也不放热,它的温度一定不变。() 3、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4、只有一个物体不能发生热传递。() 5、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 二、新课教学 水的比热: 4.2×103焦/(千克. ℃)表示: 1.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30℃-20 ℃=10 ℃时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式计算可以写成一个算式:水吸收的热量= 4.2×103焦/(千克. ℃) ×2千克× (30℃-20 ℃) = 8.4×104焦 公式:Q吸=cm(t-t0 ) 单位:Q—焦c—焦/千克℃m-千克 例题:一块质量为5千克,温度为10℃的铁块加热到200℃,铁块吸收了多少热量?(铁的比热为0.46 ×103焦/(千克. ℃) 思考: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问:烧开水时,水壶里的热量从哪里来? 常见的燃料有哪些? 燃料燃烧时能量如何转化? 思考:为什么火箭用的燃料是氢而不是汽油? 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单位:焦耳/千克(J/kg)。 2、热值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热值一般不同 3、意义:q汽油=4.6×107J/kg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能》是初中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教材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关键点: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与机械能是有区别的,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内能知识点整理复习

内能复习 一、内能 (一)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 影响内能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材料。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能________。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_________。 4.物体内能与温度关系: A. 物体温度升高,说明物体内能______;物体温度降低,说明物体内能______。 B. 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变化。例:晶体熔化、凝固、沸腾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但是温度不变。 C. 温度变化,内能一定改变。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 热传递:高温热量低温。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 实质:内能的转移例如:发烧的病人额头敷冷毛巾。 条件:存在温度差例如:右图,烧杯中的水不沸腾,因为没有温度差。 2.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______。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 能会减少。 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如右图甲:压活塞,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请用科学知识解释。 如有图已: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请用科学知识解释。 注: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例题分析:右图是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的整个过程中,活塞对气体的平 均压力为1000N,活塞移动的距离为0.4m,则内燃机内其他增加的内能为多少?(假 设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能量散失) (三)例题分析: 1.关于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比低温物体多.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比低温物体多. C高温物体温度下降是因为它的一部分温度传递到低温物体上去了 D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2. 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 ] 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可能不变D.可能升高. 3.关于热量和温度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一个物体的温度下降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和温度成正比. 二、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一)比热 1. 牢记一句话:比热大的物质,温度变化慢,水的比热最大。 2.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例如:海陆温度特点:白天陆地温度高,海水温度低;夜晚陆地温度低,海水温度高。 4.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5.例题分析 (1)A、B两种物质,比热容关系是CA>C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升高20℃,A吸收的热量一定较多 B、都降低10℃,B放出的热量一定较多 C、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都升高5℃,B吸收的热量一定较多 D、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都降低5℃,A放出的热量一定较多 (2)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的物质的内能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热值大 (3)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 ) A.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B.热值不变,比热容不变 C.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小一半D.热值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二)热量计算 1. 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注:用公式求液体温度时,一定要注意液体的沸点:求出水的温度为105℃,但最终结果应该是100℃。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2.例题分析 (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比是( ) A.3:8 B.8:3 C.4:3 D.3:2 (2)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A的质量是B的2倍,A的比热是B的1/4,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接触,则热量将从_______物体传递给______物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2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二课时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比热容的概念与单位,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2.认识热值的概念与单位,说出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途径 3.以汽油机为例,说出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掌握热量的计算,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意义,热值的意义 难点: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热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烧开水时,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哪个多? 2.把一壶水烧到60℃和烧到90℃,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结论:水的质量越大,升高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大。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思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多少,物质的种类 (一)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

质的比热容。 例:把质量为5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 ℃,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1)1kg铝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 (2)5kg铝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5kg铝温度升高70℃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根据例题得出:吸收的热量=0.88×103J/(kg·℃)×5kg×(100℃-30℃) (二)热量的计算 例:在20℃的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大约吸收多少热量? 教师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实际中烧开这壶水所需要的热量要大于1.68×106J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热机 把热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类型分 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 介绍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 烧释放的能量的比值 教师提问:怎样提高热机的效率? 使燃料充分燃烧;煤磨成粉末壮吹进炉膛燃烧 尽量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在热机的设计和制造上采用先进的技术; 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阻力而额外消耗的能量。 (四)燃料的热值 1kg的某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内能(1)教学设计

内能(1) 第()周

内容1.内能(internal energy) 师;如图1所示运动的饿足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是否也有动能呢? [学生甲] 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图1 图2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 及 时间分配 师:如图2所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 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学生乙]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间也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注意: ①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单独某个分子的动能或势能不能称 为物体的内能。 ②内能是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共同决定。 如图3所示,铁水和 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 教师提问 讲解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交流与讨论 情景展现

但它们都具有内能。图3(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师: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跟什么因素有关?那么,物体的内能有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如图4所示,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 一只通电,另一只不通电。让学生分析 两个灯丝内能大小不同的原因。图4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1)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说明] 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 (2)物体的质量:它反映物体内部分子数量的多少。 (3)物体的体积:它反映了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小,影响分子的势能的大小。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师: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学生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互动 及 时间分配 演示实验

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

物理:二、内能教案(九年级人教版)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 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 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体的内能》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体的内能》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克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2.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亮度热能的变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 4.认识燃料的热值,说明生物体能量的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并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概念,从热量联系到燃料,又引出了燃料的热值概念。 教学过程: 一、内能 1、引入:(1)滚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下运动,机械能如何变化;有阻力情况(现实情况下)下的机械能如何转化?(2)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 2、红墨水扩散实验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表明分子运动越剧烈。由此可以推知,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从温度的高低来间接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跟温度直接相关,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同时,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内能。我们以前所说的“热能”是内能的俗称。教学中要提示注意“大量”两字,指出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单个分子谈热能、温度等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讨论:物体的温度高低只反映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无论是高温、低温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过渡:内能与机械能能相互转化吗? 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先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实例: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 2、演示克服摩擦做功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4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宽一点的布带,绕在金属管外,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 现象解释:迅速来回拉绳子,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气体膨胀,橡皮塞被弹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演示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注意:气密性要好,可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棉花要少量,并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压下的速度要快。 现象解释:快速压下厚玻璃筒中的活塞,气压被压缩,外力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引燃棉花。 4、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实验:向吸滤瓶温水后,滴入少许酒精,再用橡皮塞塞住,不能漏气,但不要塞得太紧。摇一摇瓶子使酒精充分蒸发,然后用打气筒向瓶中逐渐打气,当瓶中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会突然弹起,这一瞬间可看到瓶内生成白色的雾

内能热传递教案

物理:12.2 《内能热传递》集体备课教案(苏科版九年级) 教学内容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1) 课题第一课时:内能热传递(1) 课型:新授 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 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教具学具烧杯、清水、红墨水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 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表明什么? (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3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学生回答 观察实验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练习:完成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 交流总结 课堂 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作业 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5.3内能(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由“内能”概念的形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两部分组成,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节学习内容。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动能和势能的有关概念,形成内能概念。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时,需通过实验来感受物体内能的变化,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点。本节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内能。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感受比较、归类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实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热水、冷水、红墨水、铝丝等。 2、自制演示PPT幻灯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演示实验:试管中装适量水,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木塞冲出去。 (2)举例:剧烈摇动香槟后,瓶内的香槟可以将瓶塞冲出。 新课教学 师:水蒸气对木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生:做了功,具有能。

师:水蒸气具有的这种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形式的能叫做内能。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 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一)内能基本概念 宏观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弹簧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微观上,物体内每个分子因热运动也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而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当把物体拉伸或压缩时都要用力,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而一个分子又是极其微小的,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意义,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一个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能量。(flash)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单位是焦,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师:那么,物体的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生:(分析现象) (热水中)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 (冷水中)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初步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flash)师:通过扩散的实验,同学们知道了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一个物体的温度来改变这个物体的内能。那么,有几种方式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可以改变一根铝丝的内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演示实验:加热铝丝,铝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实例讨论:晒在太阳下的沙子,温度可以升得很高,内能增大;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初步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做功 演示实验:(1)反复弯折铝丝,铝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2)压缩玻璃管内的气体,酒精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实例讨论:磨刀时,刀和磨刀石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陨石坠落,进入大气层后燃烧,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归纳: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的内能。 演示实验:(之前做过)水蒸气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归纳: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初步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改变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点 学生讨论:(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2)如何点燃火柴头?(3)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学生回答:(各种方法) 师归纳:同学们想到的各种方法,归纳起来都属于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相同之处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热

物体的内能教案(高三物理)

第二课时物体的内能温标 考点剖析 【教学要求】 1.知道物体的内能的概念,了解物体的内能与宏观物理量间的关系。 2.知道两种温标以及它们间的换算关系。 【知识再现】 一、内能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分子平均动能.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②当r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教案新版[浙教版]1

《第5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4、知道热机的种类和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重点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一、内能(热能) 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1、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教师讲解: (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教师讲解: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3、联系与应用。 (1)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 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 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1、复习回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 热传递:使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2、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教师提问: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 出示图片:采用冷敷降低体温。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四、比热容 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释放)的热量,叫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