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给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强调师生交互作用的前提下,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及能力水平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完全成了一种以人的发展与创新为本的练习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渗透课改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先接触课改模式教学,是在2012年,在汨罗市罗城学校实习的期间学习到的“三步三主”的课改模式,渗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理念;记得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自觉渗透课改理念,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

正的主角。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如《落花生》一课,引用谜语导入课题,然后将准备好的花生实物和图片准备好,给学生直观展示,解释“落花生”的由来,从课题表面含义引导到课题质疑到“落花生”的深刻寓意,引导学生倾听、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探究未知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前交流预习创设疑问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

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比如说新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前预习,针对性预习,课前交流预习收获;课堂上,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提出有价值的疑问进行探讨。

四、合作交流,探究释疑,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学习知识除了掌握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用它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识能力,这是思想品德课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新教材从内容和结构的设计上,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讲《落花生》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敞开心扉文章为何以“落花生”为题?父亲的话?带给我们的什么深刻启示?进行深入剖析,先自行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热火朝天,这即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了知行统一。然后,老师再恰到好处的进行理性总结,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升华。从教学领域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是教学目标,而坚强的意志,又是促使学生主动进一步求知的动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为激发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五、课外延伸,给学生开拓自主阅读的广阔天地

学习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应认识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

习的广阔天地。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教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赋予文本更多的内容,要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或经验用于实践,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从而“盘活”知识,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好小组的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呢,我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 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在‘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

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下面还是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热爱。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房县实验中学张兴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当今世界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要靠素质教育来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1.老师要有创新意识,做创新的先行者。 试想,一个不具备创新意识的老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吗?作为一名老师,不能把创新只喊在口头上,而是要把创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教学设计(即备课)要创新。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活动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留白”,让“留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课堂教学要创新。不能总是老一套,照本宣科,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答题。课堂上老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保持善于探索、乐于进取的精神风貌,“留白”处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发表意见。第三,作业、辅导、评价和教研都要创新。对学生的作业要有个性化的批改,特别是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因此,辅导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辅导学生时切记:千万不要挖苦和讽刺学生,通过辅导,要让优胜者更优,差生有进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要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通过对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和公正。教研不只是听听课而已,而是要借听评课活动,开展好老师与同行之间,老师与专家之间的切磋、交流,更为重要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呼唤创新型的教师,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沿,做学生创新的引领者、开拓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亮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思想才活跃,才不会因循守旧,才敢于标新立异。独立思考,独到见解,是创新的萌芽。在当今时代,谁善于学习,谁拥有丰富的知识,谁就拥有无穷的力量。只有勤于动脑、精于思考、善于感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课堂是教学、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要成为学生创新的主战场。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急剧膨胀的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这就要求人们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有独立思维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开发。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自主学习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态度决定一切。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自主学习、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学习动机在高中生的学习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学习态度决定一切。 2、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

浅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张志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使得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一生中需要用到的全部知识。因此,培养学生持续主动地从各种途径学习各种需要的知识,是我们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也有古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说,但是讲究的却是苦学苦读。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结合我多年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鼓励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我们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多做提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班级一学生小罗十分害怕写作,写起作文来总是很苦恼。于是,我就抓住他一次作文的精彩点进行了鼓励,让他在班级当众朗读,并请他讲讲为什么这样写,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很意外,没有想到老师竟然这么欣赏他的作文。于是怯怯地讲了自己当时的想法。我诚挚地肯定了他的观察方法和写法,并要求同学们学习他的这一优点。后来,这位同学每有一点进步,我就在班级表扬,并绘声绘色朗读他的作文片段。这个同学作文水平不断提升。后来,参加区级的一次作文竞赛居然还得了二等奖,小罗的学习语文就更加带劲了。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一)凭平等合作树信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绝对权威或个人专断下的学术气氛和教育环境,都可能造成奴隶性人格或创造精神的摧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协商与互助;师生、生生平等,关系和谐,容纳异己等,让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领域水平得以提升,身心各项机能得到锻炼,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就学校教育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教育引导者。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在学生的一生中显然重要但是相对短暂,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却是长久受用的本领。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要还是靠自学能力去获得知识,增长才

干,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授之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学习英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除了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外,课外主动看英语书的学生占17%,偶尔会翻看英语书的占21.8%,有61.2%的学生课后根本不会动一下英语书。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也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如学习一个新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家课前听录音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图画初步感知理解课文大意,找出Let’s talk对话中的new words和difficult words 画圈做记号,翻开单词词汇表,理解其意思;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难点句和疑问句,自主学习找出相应的答句。学习Let’s learn和Let’s say单词前,让学生先根据图片推测单词意思,再翻开单词词汇表,找出相应的单词记下其中文意思,后听录音跟读模仿单词的发音等。当老师讲新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减轻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可以查漏步缺,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二、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第六册语文教材〈〈积累运用六〉〉,里面有一篇短文〈〈盲人与画〉〉,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学完短文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有个同学说:“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 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水南小学林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起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阅读就会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那么,

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想了解老师的学习经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一有时间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我和我的学生们聊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聊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聊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聊所有我知道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这样影响了大批学生行动起来。在我的带动下,抽时间读书成了班里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我也和学生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我班里就有一些孩子,一到课间就往书架跟前涌,一到外面玩儿就盘腿打坐读起书来,一到讨论问题时就说那本书里怎么讲,甚是可喜。读书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其次,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情趣不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一,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与爱好区别对待,诱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阅读探求的主攻方向。 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学生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

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 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三、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Bruner)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的。直到70年代,加涅(Gagne)才在其学习分类中单列一类。但关于认知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Gagne,1977),意在突出个体对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调控。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陈琦,1977),旨在强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还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张春兴,1994),同时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要义。我们认为,认知策略是优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认知技能。它是认知领域中学习策略的最主要的成分。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复述知识的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rehealsal strategy)是指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2.精加工策略 具体包括

浅谈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古往今来,学生的各方面行为似乎都得由老师告知应该怎么做,并且由老师强制其进入状态,假如老师哪一天没说该怎么做,比如老师没布置要交的作业,那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问之今天要做什么事,学生便会答:“今天老师没说!”如此说来,我觉得我们认为聪明绝顶的学生,看起来也象白痴一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的学生不聪明,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我们传统教育的弊端造成的。眼下,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感到压力也特别大,传统的“教师中心”、一切听从老师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在这种状况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不管做得好或是不好,我都已经在努力的尝试,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管理我的班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1、制定班规以前,我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条条框框,然后在开学初向学生宣布,接下来就是强制执行,不从的进行处罚。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专制,但现实中,许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在这样的制度下,难免会有学生不服,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且,又得接受我的处罚,于是我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学生对我也就越来越不喜欢,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班主任的我就会觉得很累,学生也觉得难过。现在,我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根据学生最近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确定了适当的行为准则,并且,这个准则是建立在互助与公平等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学生和教师共同对“问题行为”寻求解决方法。慢慢的,由我制定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逐渐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学生的智慧的新班规。当然,就

象一个国家一样,若制定了很好的法律,但是没有执法人员去强制执行,那法律也会变得弱不禁风。所以在集体制定的班规里面,我们还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假如犯了怎么办?同学们都很活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学生想出来的处罚办法并不比我们的方法轻,但都是他们自己提的,大家同意的,所以就没什么话好说了。班规制定好了,第二步就是和学生约定好强制执行的办法,如有同学犯了班规,必须按条例进行处罚,若不服从的,就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执行。其实,由于班规是出自于大家的意见,大家都会站在我这边,所以我也就不用担心会和学生的关系弄僵了。这样,我也觉得舒心一点,自然也就不会觉得那么累了。而且学生反映也很好,不会对班规产生反感心理。2、班会课一星期一次的班会课,是真正排在课表上的班主任的课。刚开始时,我很怕上这节课,因为觉得没有那么多东西好讲。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我们班的班会课不再是只有我讲,学生听课了。我定时得给他们一个主题,或者是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前些时候我们班的学生在课间玩得厉害,十分钟玩得满头大汗的跑回教室,任课老师反映:课堂效率非常差。于是就出现了题为“课间如何文明休息”的主题班会。开这堂课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因为他们做得不合我要求,所以我也经常对他们发火,我和学生的关系很不好,所以想借班会课缓和一下师生关系。这次班会课,由于有特殊的目的,我也特别想拉近师生关系。所以我尝试把桌子围成一圈,象会议室那样摆,这样以便每个参与者可以进行眼睛的交流。一开始,学生就很兴奋。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把整个主题班会分成以下几个议程:(1)发言人轮流提出自己组的意见;(2)自由发言:若还有其他意见,可以提出;(3)五分钟整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心得

(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心得; 小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表象,在操作中获得技能,在交流中感悟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成长,在活动中健康稳步的发展。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让学生大胆猜想,思考;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

“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浅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只有自己发现理解才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文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之下,分别从内部驱动力、外部助推剂、固化学习习惯三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或被动学习而言的。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综合而成。在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是教育工作者想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中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内部驱动力 自主学习特征之一是学习者要有主体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如何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首要问题是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明确学习性质、学习任务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程度的意识;掌握学科特点,并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意识;根据不同学习要求,选择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的意识;培养学生把握自身学习特点、认知习惯等意识。 其次,培养自信心,挖掘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决定了他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责任感。在激发学习动机时,呈现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一定是具体的、自主能够完成的、近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渐教会学生自己来设置合适的目标。在有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实现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那些与自身情况相似的榜样,观察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功,相信如果自己进行尝试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 此外,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并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因此,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忽视。 二、创建有利的外部因素与环境,助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外部助推剂 在诸多外部因素与环境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学生创建有利的外部因素与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北师大三附中 刘碧江卫红 本课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年来,在北师大、海淀教科所和课题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教学实践方面获得了操作性较强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 1、准备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课例分析、访谈法,研究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良习惯,发现学习不良的症结所在;研究教师教学行为(附件2:课例分析),提出诊断性意见,提高教学实效性。 ①高中年级三个班学生学习自主性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附件1) ②老、中、青三位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附件2) ③教师、学生访谈(附件3) 2、实施阶段:采用对照实验法,通过前后测问卷统计分析,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化,反观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辅导与干预的成效。 本研究问卷采自单志艳博士《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4编定的《自主学习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的六因素结构:学习内容的自主性、时间管理、学习策略、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学习环境的控制。该问卷经历次修订,信度、效度较高,是衡量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初一、初二7个班学生,共288人参加问卷调查,每份问卷76题,共回收有效问卷276份。结果如下: ①对照班、实验班前测均值T检验:结果为0.44>>0.05,则差异不显著,说明未进行干预情况下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差异不显著。 ②对照班、实验班后测均值T检验:结果为0.01<0.05,则差异显著,说明在干预情况下,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班。 ③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分析:根据各题目均值进行统计学检验,T检验结果为 0.025<0.05, 差异显著,说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干预,是有一定成效的。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确立目标,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者参与确立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醒目的靶子,为教与学指明了 方向。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一课时导入,"看到课题你想学什么?"学生 有的说:"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有的说:"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就会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 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 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意义 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 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 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 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 障碍。

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作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 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三、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 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 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同时,教 师还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 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时,我出示一个长方体问:如何求它的体积呢?学生疑惑,有了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这时我鼓励大家大胆猜想。一部分 学生随即联想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认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应该与长、宽、高有关,甚至有学生提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使他们尝到成功快乐,进而我问学生:"你们的结论是对了,但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吗?"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带着"摆成的长方体的体 积单位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终于,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出"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学生能从问题的自我破解中真正体 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学得更主动、积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四、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浅谈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培养 临汾市实验小学裴莉 传统的数学课堂体系大体上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只要注重教科书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就行了。学习上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沉迷于题海战术。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普遍存在。这种传统的课堂体系及其产生的教学观,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呈现,与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扩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获得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独立思考是人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更是新课标所强调的目标之一。以下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谈谈几点拙见: 一、设计情境,培养学生思考的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如何利用思维这一武器,去揭开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奥秘而取得惊人成就的事例把学生这种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使之产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然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使“障碍”最终得到排除,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思考激情。在第三册“用乘法口诀求商”,我设计了猜数谜,让学生自己猜一个数,把它乘以3后,所得到的数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学生所想的数,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经过几次准确无误的猜数后,不少同学欲知缘由;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静下来进行思考,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抽象成一道应用题,进行训练。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几位同学,本来遇到应用题就打“退堂鼓”,经过这样有趣的练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评价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评价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本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第六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经商,务农,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家长很少有时间参与学生管理。另外,我们传统的教学,绝大多数是“师本课堂”,这样,就导致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尤为普遍,因此,被动学习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成了老师的事,学生只是消极接受,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长此以往,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降低。针对以上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在教学中一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自主学习,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小组中,同一组的

学生相互彼此依赖,有着同生死共患难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强调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要想促进自主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怀疑和消极的评价。 2.上海的部分学校于1996年起进行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验。他们的课堂教学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十大教学策略,其中一个是自主教学策略,他们的操作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会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3.郭思乐教授创设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我们这一课题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通过研究,探索方法,使小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地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我们研究的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与评价课题是生本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到研究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便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主动性、坚持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个性飞扬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