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知识点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知识点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知识点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知识点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知识点

1、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

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

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

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4、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5、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

6、物质的组成见另一资料的介绍。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下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变小 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恢复原位 基本不变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磷酸头部亲水,脂肪酸尾部疏水。 罗伯特森→暗亮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糖被)。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 活细胞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了解)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的)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 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细胞融合实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形成) 利用原理:膜的流动性 两种方式都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跨膜,通过囊泡的形式运输。 五、影响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条件 1、自由扩散:内外浓度差 2、协助扩散:内外浓度差、载体数量 3、主动运势:载体数量、A TP量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108m/s.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要标在中间,用实心的箭头,表示传播方向)(理想模型法)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注意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垂直入射,原路返回,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注意事项: (1)激光紧贴纸板或入社光线沿光屏投射的作用:让光的传播路径呈现在光屏上(显示光路) (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发现在光屏的另一侧都有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的目的:探究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注意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注意实验次数少得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试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 (4)将有反射光线的纸板前折或后折,发现光屏不显示发射光线: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5)当光沿着反射光线入射时,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光路可逆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还有湖中倒影) 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光的特点,确定像的位置. (2)将第一根蜡烛点燃的目的是:使像更清晰 (3)第二根蜡烛不点燃 (4)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或者选择两根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 (5)使用刻度尺目的是: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在测量长度时,要以玻璃板的前表面的位置为准 (4)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判断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5)玻璃板要选择较薄玻璃板,为的是防止重影(厚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一个是玻璃板前表面呈的像,一个是玻璃板后表面呈的像) (6)实验时,玻璃板要垂直于纸面放置,如果不垂直,会发现物(蜡烛)与像无法重合(7)实验中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是更方便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7、物理学中把能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叫虚像。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比的知识点及习题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问题、基础、需要、工程、速度、关系、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 专业讲义 第六讲 比以及应用 基础知识 (一) 1、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2、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也可以写成32 ,仍读作“3:2”。 4、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一、填一填 1、( ):30=30÷( )=53=) (24 =( )(小数)

2、一辆汽车5 1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 ) 3、2:4 1的比值是( ),把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4、明明和亮亮邮票的比是2∶5,亮亮有105张邮票,明明有( )张邮票。 5、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 ),他们的速度比是( ):( )。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 2,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 7、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 (,女生分得( )根。 8.甲、乙两数的比是2:7,且它们的平均数是4.5,那么乙数是( )。 9、某班女生比男生多,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10、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甲篮的鸡蛋个数的比是( ):( )。 11、下图中,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大圆的周长与小圆周长的比是( )。大圆的面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 第11题 第12题 12、如上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 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二、选一选 1、比的前项和后项( )。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2、学校买来380本图书,按一定的比分配给三个班,它们的比可能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汇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 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它们对种群的密度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决定种群的密度; ③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性别比例影响着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未来的变化趋势。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争 解析: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通过交配而繁殖后代;种群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动;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争夺空间和食物而发生斗争,但这不是竞争,而是种内斗争。 答案:D 例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B C 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 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影响种群的大小、发生、发展等变化。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都可以影响未来种群的密度大小,但是它们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体现出来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预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到时候未必能够实现,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所决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同样,人类的死亡率也并非仅由自然选择所决定,而对于种群中个体的迁移率,则根本无法预测。因此,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答案:D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点导学】 一、J 型曲线: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七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发生在光球层。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发生在色球层。 ③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的,使太阳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发生在色球层。 3、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③间接影响到地球上的各种灾害,如水灾、旱灾。 ④产生磁暴,极光,影响地磁场,指南针无法工作。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4、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5、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6、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7、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 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G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4.1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 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葡萄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蛋白质→氨基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脂肪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壁有许多皱襞,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肠内壁有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练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把 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是 图形;如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是 图形。如 ▲会画出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看得的平面图形(视图) ▲知道并会画出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2、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是构成图形的 基本元素。 点、线、面、体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联系: ▲知道由常见平面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几何体的形状。 §二【直线、射线、线段】 1、 直线公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 简述为: . ·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 时,就称两条直线相交, 这个公共点叫它们的 。 @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射线、线段的记法【如下表示】 ^ : 3、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图,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有AM=MB= 2 1 AB 或 2AM=2MB=AB 名称 表示法 作法叙述 端点 直线 直线AB (BA ) | (字母无序) 过A 点或B 点作 直线AB 无端点 射线 射线AB (字母有序) 以A 为端点 作 射线AB … 一个 线段 线段AB (BA )(字母无序) 连接AB 两个 [1]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 正面看 上面看 ] 点 — 线 面点 体点 动 交 交 交 动 &

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AM=MB= 2 1 ( 或 AM=2 =AB) 类似的,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三等分点。 ^ 把线段分成相等的n 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n 等分点。 4、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 之间, 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连接两点之间的 , 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会结合图形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线段的“和”“差”图[2]。 ▲会根据几何作图语句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3],会用几何语句描 述一个图形。 " §三【角】的定义 (从构成上看)Ⅰ: 有 的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从形成上看)Ⅱ: 由一条射线 而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1、角的表示方法[4]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意一个角; (2)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的角(在一顶点处只有一个....角); (3)加弧线、标数字表示一个角 (在一个顶点处有两个以上角时,建 议使用此法); (4)加弧线、标小写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 2、角的度量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360° ●1°=60′=3600″ ●用一副三角尺能画的角都是15°的整数倍。 3、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 出发,把这个角分成 的 , 两个角的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射线OB 是∠AOC 的平分线,则有 ∠AOB=∠BOC=2 1 ∠AOC 或 2∠AOB=2∠COB=∠AOC 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 ∵OB 平分 ∴∠AOB=∠BOC= 2 1 ∠AOC (或 2∠AOB=2∠COB=∠AOC ) 图形语言 《 用你认为恰当的方法表示出下图 中的所有小于平角的角。 写出图中所有角的大小关系,“和”及“差”。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比的知识点及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比的知识点及习题 第六讲比以及应用 基础知识 (一) 1、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2、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3 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也可以写成2 ,仍读作“ 3:2 4、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一、填一填 3 24 1、(): 30=30- ()= 5 =()=()(小数) 2、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 3、2: 4的比值是(),把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4、明明和亮亮邮票的比是2 : 5,亮亮有105张邮票,明明有()张邮票。 5、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他们的速度比是():()。

2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7、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 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女生分得()根。 8、甲、乙两数的比是2:7,且它们的平均数是4.5,那么乙数是()。 9、某班女生比男生多,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 比是():()。 10、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甲篮的鸡 蛋个数的比是():()。 11、下图中,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大圆的周长与小圆周长的比是()。大圆的面 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12、如上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的比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 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二、选一选 1、比的前项和后项()。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2、学校买来380本图书,按一定的比分配给三个班,它们的比可能是()。 A.2:3:5 B.2 : 3:4 C.1 : 2:3 3、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4、甲数是乙数的3,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1

七下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知识点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 血液分层示意图 【识图要点】 (1)血液的组成:由①______和②______组成。 a.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b.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液的功能: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血液的分类 a.③______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b.④______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人教七下P52) (1)在⑤______倍镜下对人血的永久涂片进行观察。 (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 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示意图 (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比较

【特别提醒】观察人血涂片时,红细胞数量最多且呈红色,所以很容易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白细胞和血小板,因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少,颜色浅,需要将视野调暗一些才能观察到;而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很多,需要进行染色才能观察到。 【知识拓展】 (1)红细胞数量过少说明患有贫血,平时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亲子鉴定以血液为材料时,应该选择的血细胞是________。 (3)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为血红蛋白含铁元素,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知识点2、输血与血型 1. ABO血型系统:分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2. 安全输血 (1)安全输血原则:以输②______血为原则。 (2)输血关系: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任意血型,被称为“万能输血者”;AB 型血可以少量接受其他任意血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其输血关系如下表: (2)成分输血的选择 a.大面积烧伤患者——最好只输入③______,因为烧伤时主要丢失的是水分和组织液等;b.严重贫血患者——输入浓缩的④______ 悬液,因为他们体内的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c.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促进⑤______。 4. 无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而且适量献血可以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对身体有好处。 知识点3、血流的管道——血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