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织学复习资料

机织学复习资料

机织学复习资料
机织学复习资料

、筒子卷绕原理

1、卷绕的基本曲线--- 螺旋线

筒子上纱线的卷绕路线是往复的螺旋线,筒子卷绕由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两个运动叠加而成。旋转运动产生圆周速度V1;往复运动产生导纱速度V2;则络筒速度:

①V=(V12+V22)1/2;

②tgα=V2/V1;α称为纱圈卷绕角又称纱圈螺旋上升角,是设计卷绕机构的主要参数之一。

③m,=nk/m。筒子上每层纱线卷绕的圈数m,

卷绕密度:是指筒子绕纱部分单位体积中的纱线重量,一般用g/cm3表示;筒子卷绕密度的大小,反映了筒子的卷绕松紧程度;实际生产中一般用称重法计算卷绕密度2、影响密度的因素

–筒子卷绕形式(紧密或非紧密);

–纱线种类、特数;

–纱圈的卷绕角;

–络筒张力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

自由纱段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自由纱段的存在,造成卷绕点和导纱点不重合,造成卷绕过程中卷绕角的变化;造成导纱动程和筒子高度的差异;造成筒子两端卷绕密度的不均匀,使筒子成形不良。

?传动半经的计算:

假定整个筒子重量均匀地压在槽筒上的条件下,均布载荷为q,在传动半经Rk的地

方取微元段ds,则ds段上的摩擦力矩为:

?dF=q×f×ds,而ds=dρ/sinγ,则

dM=dF×ρ=q×f×ρ×ds=(q×f/sinγ)×ρdρ

?故通过求积分并令MA=MB得:

?ρ=[(R12+R22)/2]1/2

传动半经ρ与平均半经R的关系:

?由于ρ=[(R12+R22)/2]1/2,R=(R1+R2)/2。则

?ρ2-R2=(R1-R2)2/4

?由于(R1-R2)2/4>0,所以ρ>R。即传动点总是偏于筒子平均半经大端的一侧。

筒子在卷绕过程中ρ的变化:

?设在筒子母线上传动点距筒子小端的距离为x,

则x=(ρ-R)/ sinγ,当筒子平均半经逐渐增大时,“传动点”至筒子小直经端的距离便

逐渐减小,即逐渐向平均半经处靠拢。

传动方式:由槽筒摩擦传动;

传动半径ρ:筒子轴心线至传动点之间的距离;

筒子与槽筒的传动比为:

ρ/R

i=(式中:R—槽筒半径)

22

1R

R+

=

ρ

?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满管时:张力最小,气圈最多;

?中管时:张力增加,气圈减少;

?管底时(接近空管):张力最大,气圈最少。

?随着退绕的进行,摩擦纱段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气圈颈部与管顶碰撞,气圈形状突变,气圈个数减少,张力发生阶跃。

张力装置

累加法--- 纱线通过两个相互紧压的平面之间,由摩擦获得张力。特点:不扩大纱线张力的波动程度;接头或粗节通过压板时,会发生动态张力波动。(导纱速度

越快,波动越大)

倍积法--- 纱线绕过一个曲面,经过摩擦而增加张力。(张力按倍数增加),特点:动态张力波动较小。张力波动成倍数增加,纱线张力的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

1、传统接头方式

图2-23

捻接方法:空气捻接、机械捻接、静电捻接、粘合法、熔接法、包缠法等

络筒工艺参数及选择

⑴络筒线速度

考虑络筒机的机型,原纱质量特数、挡车工的看台能力,是否采用电子清纱器;

⑵导纱距离

根据络筒速度的变化,选择断头和脱圈最少的导纱距离;

⑶络筒张力

根据原纱质量、络筒速度和纱线特数及卷绕密度等选择张力垫圈及调节张力

第二章整经

二、分类

分批整经——经轴——织轴 分条整经——大滚筒——织轴 分批整经:⑶ 特点:

a . 速度快,效率高,适宜于大批量生产;

b . 主要适用于原色织物或单色织物的整经;

c. 易产生长短码,花纹复杂的条格织物配色困难。 分条整经:特点: a. 生产效率低;

b. 排列花纹非常方便;

c. 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筒子架的种类很多,按筒子的补充方式可分为单式和复式 、影响整经张力的因素 1 车速。 2 导纱距离

3 筒子分布位置。

4 筒子架形式和筒子大小。

5 滚筒卷绕点位置(分条整经)。 五、均匀整经张力的措施

⑴ 采用集体换筒方式

⑵ 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垫圈重量 ⑶ 采用合理的穿纱方法

⑷ 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 ⑸ 采用恒线速整经

⑹ 适当增加筒子架到机头的距离

分条整经的卷绕的核心机构是大滚筒和导条器。 1、整经滚筒半圆锥角的确定:

设滚筒每转一圈,导纱器移动距离为h(mm)则: p

i h 212== 式中 I —相邻纱线的中心距离,mm

P —滚筒上经纱的排列密度,根/mm 由图3-17知d i

a 2cos =

62

.31t N c d = 故 t

N CP dp d i a 81

.15212cos =

=

式中 C ——常数值(视纱线种类自定) Nt ——纱线线密度 d ——纱线直径

2、 导条器移动速度的计算:

由图3-18可知:Htga A A S ?==δ 则条带体积:Dtga AH D S V ππ== 条带重量:Drtga AH V G πγ=?= 由于每一圈纱平均重量Nt D

g 5

10π=

故,条带中纱线总根数

t

N AHrtga

g G K 510=

= 又 nAP k = N tga

AH nAP ?=∴510

n h H ?=代入上式得

t

N tga n h np ???=γ510

tga PN h t ??=

∴γ510 即h

PN arctg a t

γ?=5

10

第四章 浆 纱

一、粘着剂

植物性 天然粘着剂

动物性

纤维素衍生物

变性粘着剂

变性淀粉

合成黏着剂

助剂是为了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的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 1、 分解剂:2、 浸透剂:3、 柔软剂:4、 抗静电剂5、 润滑剂:6、 防腐剂: 7、 吸湿剂:8、 消泡剂:

浆料组分的选择:粘着剂和助剂,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 相似相容原理,双方应具有相同的基团或相似的极性,常用纤维和粘着剂化学结构对照表

P75

2)根据纱线特数和品质选择浆料

3)根据织物组织、密度等选择浆料

?浆液的质量指标:

?浆液总固体率、淀粉的生浆浓度、浆液粘度、浆液PH值、浆液温度等。

烘燥原理

?需蒸发的水分:

自由水:附着于纱线表面或存在于纤维间较大空隙中的水分

结合水:渗入纤维内部与之呈物理性结合的水分

烘燥方式:1、以热传导为主的烘筒式烘燥方式

2、以热对流为主的热风式烘燥方式

3、以热幅射为主的非常规烘燥方式(能量消耗大,不经济,未普及)

第五章穿结经与纬纱准备

筘号:每10cm的筘齿数(公制);以每2in内的筘片数来表示(英支);

换算关系:Nm=1.969Ne

Ne= 0.508 Nm;

入数:每筘齿内穿入的经纱数;

纬纱的定捻与卷纬

一、自然定捻

常温、常湿下存放24h,纤维吸湿,内部的大分子相互滑移错位,纤维内应力逐渐减少,从而稳定捻度,适用于纯棉纱或低捻度纱。

二、给湿定捻

三、热湿定捻

3. 热定捻效果的鉴定

1)定捻效率法:年度稳定度ρ在40-60%

ρ=[1-(b/a)]×100%

a定捻后取50cm

b开始打扭时距离(cm)

2)目测法:

第六章开口

二、开口运动和开口机构

1、有关概念

开口运动:经纱上下分开的运动;

开口机构:在织机上完成开口运动的机构;

2、对开口运动的工艺要求

保证形成的梭口清晰,以顺利引纬,减少纱疵;

适应不同织物对打纬的要求;

和打纬引纬运动有良好配合;

综框运动平稳、高速适应性好;

机构简单,适应性好;

3、常用的开口机构种类:

(1)组成:由提综装置、回综装置和综框(棕丝)升降、次序的控制装置组成凸轮开口机构:综片数少适用于简单组织;

凸轮(连杆)开口机构:综片数少适用于简单组织;平纹、斜纹、缎纹(5枚)2∽8页速度高;

多臂开口机构:综片数多适用组织循环经纱数较多的变化或联合组织;小花纹织物≤16页综

提花开口机构:适用于复杂的大花纹织物。每根经纱的升降都单独控制;复杂大花纹,速度低

第一节梭口

一、梭口的形状 (图6-1)

梭口:在开口时,经纱随综框的运动被分为上下两层,所形成的菱形空间AB1CB2,就是梭口;

综平:当织机主轴转到上下层经纱相互平齐的位置时,梭口闭合,称为综平;

织口:A点、经纱、和织物的交织处;

前部梭口:AB1B2.后部梭口:B1B2C

梭口对称度:L1/L2。

梭口长度L:织口到停经架中导棒的距离(AC的距离);

梭口高度H:指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作上下运动时的最位大移(垂直);

3、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⑴梭口高度的影响

⑵梭口对称度的影响

梭口对称度:为梭口前部与后部长度之比:m= L1/L2;

结论:当m= 1时,对称梭口时经纱拉伸变形量最小;

当m< 1时,后部梭口较长;

实际织造时多采用 05< m< 1;

⑶梭口长度L

⑷后梁位置:在生产实际中,梭口大多数是不对称的,所以上下层经纱张力是不相等的。改变后梁高低位置,就可改变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

第二节棕框运动规律

一、按口形成的时期

l、开口周期:指每形成一次梭口的时间,即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的时间;它包括开口、静止、闭合时期;

开口时期:指经纱离开综平位置到梭口满开为止的时间;

特点:经纱处于运动状态,张力由最小逐渐增大;

静止时期:梭口满开后,经纱在梭口的上下两个极端位置

特点:保持静止状态,以便使引纬器通过梭口;

闭合时期:经纱由满开位置回到综平位置的这段时间;

特点:经纱由静止进入运动状态,张力由大逐渐减小;

2、开口圆图

图6-9

开口周期图(图6-10)

二、综框运动规律

l、工艺要求

⑴开口时期:经纱张力递增,综框运动应由快到慢,接近满开时最小。

闭口时期:经纱张力递减,综框运动应由慢到快,接近综平时最大;

⑵开口终了和始闭时,即综框由动到静、由静到动时,加速度要小,其余时间速度的变化

也应均匀缓和,以减少跳动和冲击从而减少张力波动和断头可能性;

⑶三个时期的分配要和其他运动配合,在顺利引纬前提动,综框动程要少;

2、常用的三种运动规律

⑴简谐运动规律

简谐运动规律曲线

)cos 1)(cos 1(2α

θπωt H s --=

简谐运动规律的特点

(a) 综平时,经纱张力最小;综框运动速度最大;有利于开清梭口,且不会造成断头; (b) 闭口开始时,综框运动缓慢;有利于引纬器出梭口;不易引起断头; (c) 接近满开时,经纱张力较大,综框运动缓慢,不易引起断头;

(d) 综框由静到动及由动到静过渡时,综框运动的加速度较大,易产生较大,惯性力使综框

产生振动,不利高速;

结论:简谐运动规律基本能满足开口运动整个工艺要求,踏盘设计简单,加工容易,在织机

转速较低,振动不很大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

⑵ 椭圆比运动规律

椭圆比运动规律曲线

椭圆比运动规律的特点

(a) 综平前后,经纱张力小;综框运动速度更大;更有利于开清梭口; (b) 闭口时,综框运动更慢;更有利于引纬器出梭口;

(c) 接近满开时,经纱张力较大,综框运动更慢,更不易引起断头; (d) 综框动、静过渡时,综框运动的加速度也较小; 椭圆比运动规律与简谐运动规律相比(图6-12.1)

3、 任意比运动规律

任意比运动规律:就是按工艺要求任意规定综框运动变化的规律;

任意比运动规律曲线(图6-13)

综框的运动规律完全可以按照人们的设想选择,使之更能满足开口运动的工艺要求;

第三节开口运动的工艺参数

一、开口时间

1、开口时间:(又叫综平度或综平时间)是指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相互平齐的瞬间,也就

是梭口开启的瞬时;

2、表示方法:

角度法:用织机主轴转过的角度表示;

距离法:用钢筘到胸梁的距离表示;

3、分类:早开口;

中开口;

迟开口;

4、开口时间对织物形成的影响:

不同开口时间打纬时经纱对纬纱的控制

开口时间的早晚决定:

打纬时经纱张力的大小和采用不等张力梭口时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以及筘与经纱的摩擦区端;

早开口

①纬纱不易反拔,有利于打紧纬纱;

②经纱张力大,利于开清梭口,使经纱充分伸直,布面平整;

③经纬纱摩擦增大,经纱易起毛绒,断头增加;

④开口早,闭口早,对引纬起出梭口不利;

⑤经纱张力大,经纱屈曲小,纬纱屈曲大;

⑥经纱缩率小而纬纱缩率大;

迟开口

① 对构成紧密织物不利;

② 经纱张力大,经纱曲屈小,纬纱曲屈大; ③ 经纱缩率大而纬纱缩率小;

④ 降低经纱断头,织物表面纹路清晰; ⑤ 对引纬器出梭口有利; ⑥ 经纱磨损加重,断头增加; 4、 确定开口时间的原则

开口时间的确定,应根据织物品种、织机类型、原纱质量及织造条件而定;平纹织物易早开口;斜纹、缎纹宜迟开口;经纱纱支细、条干不匀,杂质多,强力差或浆纱质量不好的,宜迟开口;筘幅宽的织物宜迟开口;车速高的织机开口宜迟些; 梭口不易开清的,宜早开口;

第七章 引 纬

引纬是将纬纱引入梭口。织机上经纱由开口机构形成梭口之后,必须把纬纱引过梭口,才能实现经纱和纬纱的交织。

第一节 梭子引纬

有梭织机采用装有纡子的梭子,梭子在受到投梭机构的作用获得飞行速度之后,便在走梭板两端的梭箱之间,往复飞行引纬。 三、梭子相对运动的初速度 l 、 梭于的运动:

梭子引纬时的绝对运动,是由沿走梭板飞行的相对运动与筘座摆动的牵连运动的合成的。其绝对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空间抛物线。

梭子运动的四个时期:(图7-1)

2、 梭子相对运动的初速度

核子飞过梭口所用的时间t 为:

n

a a t 62

3-=

(7-l ) 式中α2——梭尖进梭口时的主轴位置角(0

);

α3——梭尾出梭口时的主轴位置角(0

) n 一—织机主轴转速(r/min )

(如图7-5)梭子飞过梭口时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t

L L V 2

1+= (7-2) 式中L 1——织机上机筘幅(m ); L 2——梭子眮体长度(m )。

考虑到梭子飞行时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 a (<0=,于是:

at V V j C +=(7-3) )/2V (V V j C +=(7-4)

由式(7-l )、(7-2)、(7-3)、(7-4)可求得梭子进梭口时的速度为

ααααα12n

6n )

L (L V 232321j ---+=

(7-5)

由于a 是负值,删去第M 项,在第一项上乘以系数ε(1.02∽1.05),上式可简化为: 2

321j )n L 6(L V ααε

-?+=

(7-6)

梭子进出梭口的时间角α2,α3主要取决于梭子尺寸、梭口大小、综平时间、经纱运动规律及筘座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结构尺寸。 梭子进出梭口的时间确定后,投梭时间保证梭子按时飞入梭口,投梭力决定梭于飞行的初速度,保证梭于按时飞出梭口。

投梭时间和投梭力设计不当时容易造成边纱断头和坏边疵点,严重时会造成轧梭。

五、投梭过程分析

投梭过程是指从皮结开始运动到梭子离开皮结自由飞行这一过程。它使梭子从静止状态获得必要的飞行速度,并适时进入梭口,是引纬运动的关键。 1、 投梭过程中梭子(或皮结)静态位移与动态位移。

击按过程中S 与X 的关系图见图7-9。

⑴ 开始投梭时,皮结有△β0滞后时间,并产生代表性变形f o 。 ⑵ 在投梭前半段f 由小变大,这表明一部分动能逐渐转变为各弹性机件变形的势能而

贮存。

⑶ 后半阶段f 由最大变为0,储存的变形势能转化为梭子飞行的动能,到0时,X 与

S 相交f=0,a=0,V=Vmax 梭于脱离皮结飞出。

2、投梭工艺参数:

⑴投梭力静态投梭时皮结的最大位移。

a 投梭力的调整,实质是对梭于飞行初速度的调整。

b 投梭力大速度大,出梭日早,出梭口处挤压变形小,

c 机物料消耗大易回跳,影响下次投梭:

d 投梭力小时相反。

⑵投梭时间投梭转子与投梭鼻开始接触时织机主轴转过的角度。

a 投梭时间的调整,实质是调整梭子进梭口的时间。

b 投梭时间过早,筘靠前,筘处梭口高度小,进梭口处挤压度大,摩擦强烈,进梭

口处易产生跳花,同时易造成梭子飞行不稳;

C 投梭时间过晚,易在出口侧产生断边、跳花、夹梭尾等疵点

3、在调整投梭力和投梭时间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在满足梭子自由飞行速度要求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投梭力,以缓和投梭过程;

在梭子进梭口侧不产生跳花、断边疵点,击梭平稳前提下,投梭时间以早为宜;

调节时应充分考虑和开口运动工艺参数的配合,并应考虑织物种类幅宽、车速及投梭机构弹性变形的大小。

第八章打纬

第一节概述

打纬运动: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向织口与经纱交织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织物的过程;

一、打纬机构的主要作用

⑴用钢筘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使之与经纱交织;

⑵用钢筘确定经纱排列密度和织物幅宽;

⑶在有梭织机上,钢筘还组成梭道,保证梭子稳定飞行;

⑷在一些剑杆织机上,借助钢筘控制剑带的运行,起导引作用;

⑸在采用异形筘的喷气织机上,钢筘起到防气流扩散的作用;

二、打纬机构的工艺要求

⑴有利于打入纬纱;

⑵创造有利的打纬空间

⑶有利于梭子飞行安全;

⑷提高车速,减少织机震动;

三、打纬机构的分类

l、连杆式打纬机构

①GA615型有梭织机的四连杆打纬机构

②六连杆打纬机构

2、共扼凸轮式打纬机构

第二节四连杆打纬机构分析

一、四连杆打纬机构按特征分类

1、轴向打纬与非轴向打纬

轴向打纬

定义:筘座脚摆动至最前、最后位置时,相应位置上牵手栓中心的连线通过曲轴中心的打纬机构;

特点:筘座脚向前摆动和向后摆动各占织机主轴1800

非轴向打纬

定义:筘座脚摆动至最前、最后位置时,相应位置上牵手栓中心的连线不通过曲轴中心的打纬机构;

特点:筘座脚向前摆动和向后摆动占织机主轴转角不等;

二、四连杆打纬机构运动学分析(图8-7)

牵手栓中心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主轴转角的变化图;(图8-8)

第四节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一、打纬过程(图8-10.1)

1、 打纬过程:从打纬开始到打纬终了的期间称为打纬过程; 打纬开始:打纬阻力开始猛增的那一瞬间称为打纬开始; 打纬终了:当钢筘达到前死心位置时,阻力和经纱张力都达到峰值,此时称为打纬终了;

2、 打纬过程描述

纬纱引入梭口后被被钢筘推向织口,起初几乎是不受阻力;当被推到织口附近即很靠近前一根纬纱时,钢筘开始受到迅猛上升的阻力,经纱张力也相应地剧烈增大,当钢筘达到前死心位置时,阻力和经纱张力都达到峰值,打纬结束;

二、打纬期间经纬纱的运动规律 1、 织物形成区:从新织入的那根经纱到不再有相对移动的那根纬纱之间的区域(由若干根经纬纱组成); 表示:一般用纬纱根数表示; 影响:与织物的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织物形成区越大; 2、经纬纱的相对运动:纬纱相对于经纱的滑移; 3、 打纬阻力

定义:打纬期间纬纱要相对于经纱移动必须克服的阻力。 组成: ⑴ 摩擦阻力:

⑵ 弹性阻力:经纱产生屈曲变形,打纬时经纱受到张力而伸直; 三、打纬区

定义:打纬过程中筘或新纬纱移动的距离; 影响因素:

1、 织物组织与结构:

交接点越多,打纬区↑

织物紧密度↑,打纬区↑ 2、 经纬纱性质(刚性)

经纱刚性↑,织口位移量↓,打纬区↓ 纬纱刚性↑,织佝位移量↑,打纬区↑; 3、 上机工艺参数的影响 ① 开口时间:

早,打纬张力↑,刚性↑,打纬区↑; ② 上机张力:

经纱张力↑,打纬区;↓ ③ 后梁高低:

高,打纬区↓;

第九章 卷取与送经

概 述

缩率:经纱、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时,由于屈曲,会产生收缩,经纱和纬纱在织造过程中

长度的总变化;

%10012

11?-=

j j j j L L L a

%1002

3

22?-=

j j j j L L L a

%10012

11?-=w w w w L L L α

%1002

3

22?-=

w w w w L L L α

式中 ω1j1,a a ——分别为经纬纱织造缩率; 22,w j a a ——下机缩率;

3j 2j 1j L ,L ,L ——分别为经纱长度、机上织物长度和下机坯布长度; w3w2w1L ,L ,L ——分别为穿筘幅宽、机上织物幅宽和下机织物幅宽; 经纬纱缩率包括织造缩率与下机缩率;

织造缩率是由于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时纱线屈曲而产生的缩率; 下机缩率——织物中经纬纱长度会再次发生变化; 纬 密——织物10cm 长度中的纬纱根数; 经 密——织物10cm 宽度中的经纱根数;

第一节 卷 取

二、卷取机构的分类

积极间歇卷取机构 积极式卷取机构 积极连续卷取机构 卷取机构 电动卷取机构 消极式卷取机构

第二节 送经

一、送经的要求

送经量每次要均匀一致;

经纱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张力变化; 送经机构于其他机构配合,使经纱张力变化不大; 经纱送出量要适合不同纬密; 二、送经机构的形式.0

1、 积极式:积极式送经机构驱动织轴回转送出经纱,并根据织造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的经

纱张力变化来调整经纱送出量;

2、 消极式:消极式送经机构依靠经纱张力将经纱从织轴上退绕出来,完成送经动作; 三、送经机构分类 1、 消极式送经机构 2、 积极式送经机构

3、 并列双轴送经机构

4、 电子送经机构

版权由ap07112班所有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2)质的限制即对日粮中某些营养物质进行限制,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生产上常用的是低能量饲料、低蛋白质饲料和低赖氨酸饲料等。例如:育成鸡饲喂代谢能11.72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4%的日粮,对鸡群及以后的产蛋无影响。或将赖氨酸的含量降为0.39%、或能量降为9.2兆焦/千克的饲料对鸡都无影响。 一、请列举9种鸡的重要标准品种? 白来航鸡、洛岛红鸡、新汉夏鸡、洛克鸡(白洛克,横斑洛克)、白科尼什鸡、澳洲黑鸡、狼山鸡、丝毛乌骨鸡。 二、目前,我国黄羽优质肉鸡分为那几种?各是如何生产的? 分为特优质型、高档优质型、优质普通型三类。 特优质型:优良地方鸡种 高档优质型:父本/地方鸡种母本/中小型石歧杂鸡 优质普通型:父本/中型石歧杂鸡母本/快大型肉鸡 三、如何控制蛋鸡的性成熟? 性成熟过早会使鸡开产过早,致使蛋小,种蛋合格率低,日后产蛋持续性差,鸡群死亡率高,因此,要注意控制性成熟。(1)尽量避免过长光照在生长期间,特别是后半期,尽可能使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一些。(2)限制饲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饲料,也可以防止体重增长过快,发育过早,提前开产。(3)停止饲喂这对减轻体重效果大,能控制早熟,且能减少体脂,也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注意饮水不能断。 四、如何养好雏鸡? (一)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适当保温 (1)温度控制 1~3天,34~35℃,4~7天,32~33℃,以后每周平稳↘2~3℃,至室温20℃恒定;使用围栏,逐日向外扩展。 (2)影响因素 品种、年龄、群体大小、雏鸡体质及气候等 3)脱温 室内外温差不大时,逐渐,避开各种逆境 (4)看鸡施温 2、密度调整根据:雏鸡日龄、品种、饲养方式、季节、通风条件 3、通风 方法:提供稳定的气流和风速,杜绝贼风。 要求:不刺鼻和眼,不闷人,无过分臭味。 影响因素:日龄、体重、气温、鸡舍类型 4、湿度 湿度的作用 适宜范围:56%~70%,前高后低 补湿的方法:水盘、带鸡消毒、水蒸气 适宜湿度判断:自身的感觉和观察雏鸡表现 5、光照 (二)雏鸡的管理技术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会计有哪些目标? 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票据审核--确认计量--会计凭证--记账 会计核算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可以采用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反映。 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监督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监督的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基本目标) 2.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会计对象具体由哪些要素构成?写出会计等式,简要分析其恒等性? 会计对象: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从采购原材料直到产品销售,资金回笼。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1、各要素的定义和内容? 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权益,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 2、分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具体内容? 会计主体 企业会计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经济法人不是一个概念。 一般情况下,经济法人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经济法人。 持续经营 是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规模持续经营下去(如果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A卷)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会计结算方法. ----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2、财务报告要素----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一定标准进行的基本分类,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基础,也为报表编制构筑了基本框架。(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③本质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利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表明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即会计主体归谁所有。)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一般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一般表现为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权益 存量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增量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补充: ●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相关性---对决策有用(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三)可理解性---清晰易懂(四)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利得和损失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饲草生产学资料 (整理版)

饲草生产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牧草、饲料作物 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及 可供家畜采食的小半灌木和灌木。 饲料作物:一般是指人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用的各种作 物。 2、环境:指大气因素(光照、温度、降雨、湿度、风)、土地因素(土壤 质地、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方面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方面)、 生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生物活动等)和生产劳动因素等 条件的综合。 3、分蘖期、分枝期 分蘖期:禾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豆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4、基肥、种肥、追肥 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 子同时施用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生长发育期 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穴播)、混播 撒播: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用镇压器压实,撒上种子,然后用轻耙或再用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 点播(穴播):方法是在行上或垄上开穴播种,或在行中开沟隔一定距离点播种子。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方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 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 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牧草视种类不同而分别予以规定计算发芽 势的日期约为3—7天。 7、草地、草业 草地: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 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活产品等 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草业:以草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生产牧草及草产品和家畜及畜产品为 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8、放牧强度、载畜量。 放牧强度:草地被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在理论上的表现:利用率=采食率…… 适当放牧,利用率<采食率……重牧,利用率>采食率……轻牧。 载畜量:指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 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天数及放牧头数。 8、青贮饲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9、以磷增氮: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轮作、混作中,优先把磷肥分配给豆科 植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磷素的同时,可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氮素营养。 10、土壤、土壤肥力: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 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满足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 热量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被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 11、根瘤菌接种 根瘤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播种前一定要注意选择同一种族的根瘤菌与种子 混拌均匀即进行接种。 12、秸秆氨化 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溶液等,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13、草地农业 草地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把畜牧业和草地充分纳入农业

会计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总论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 。 1、会计的基本职能: ①会计核算 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记录无中断)和系统性(转换无中断); 反映全过程,预测未来经济活动。 ②会计监督: 特点:价值指标进行;事前、事后、事中监督全过程监督;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2、各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该资源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特征: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进行计量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本质特征:一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二是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特征:一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的所有者权利; 二是具有非独立性,即其确定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点: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 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收益,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 项。 (5)费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流出。 费用的3个特征 A. 日常活动中产生(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B .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2019年新版自考《行政管理学》考前必读复习资料串讲笔记【过关宝典】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浓缩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 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 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 派的理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3、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 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 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五、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七、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八、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1、行政管 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行政管理学是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 用科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 值文化。2、行政功能文化。3、行政运行文化。4、行政公 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 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 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 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 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 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 1

自考企业会计学复习资料汇总-主要会计分录大全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 1、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2、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借:库存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 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 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3、属于库存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4、属于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如为现金短缺,属于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个人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6、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7、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9、属于无法查明的现金溢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10、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11、将款项汇往采购地开立采购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12、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信用卡 贷:银行存款 13、向银行开立信用证、交纳保证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14、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银行存款 15、购买股票、债券等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6、将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的未用余额转回结算户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17、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 18、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 借: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行政管理学》非常好的复习资料

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 2、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 制衡”原则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 3、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 4、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是《行政学导论. 5、“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 6、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一书,提出了其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7、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 政学著作是《行政学导论》 8、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9、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是决策学派的行政理论在美国行政管理理论中占有重 要地位的学术著作是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 10、主要以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理论为代表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学派 11、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不但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问题,而且还修正了传统的理性 决策准则,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因此,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1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能量场” 13、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 ,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自此以后,行政管理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 恢复和发展。 14、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形式是“实践----理论-----实践” 15、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 16、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 避事实背后的规律的方法是实证方法 17、在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案例方法 第二章 1、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是“边界” 2、在全面理解行政环境这一概念时,要想确定行政环境的构成,首先就必须界定特定行政 系统的边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环境中不可见的情势因素的是政府机构

会计学复习资料.doc

12 500 12 500 24 500 24 500 3 000 会计学复习资料 一、 简答题(2个题,总计10分)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P26 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记账规则:有 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P214 答:(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 有 效控制。 (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木能够可靠地计量。 3错账的更正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P47 (1) 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 账 簿记录中的文字或数字的笔误,可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2) 红字更正法,1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登记账簿后,发现记账凭证的应借, 应贷 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但金额正确,应采用红字更正法;2根据记账凭证所记 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正确,只是金额 发生错误,而目.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3) 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的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而 应 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时,应采用补充登记法予以更正。 4什么是利润?(收入减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公式? P220 二、 计算及业务题(3个题,总计30分) 1某公司的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并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计提坏账准备。2x13 年12月31日“坏账准备”账户余额24 000元。2x14年10月份将己确认无法收回的 应收账款12 500元作为坏账处理,2x15年6月份收回以前年度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 账款3000元,当年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 000 000元,坏账准备提取率有原来的3%提高 到5%. 要求:分别计算2x14年年末、2x15年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及应补提或冲减坏账准 备的金额。 答:(1) 2x13年年末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4000元。 2x14年确认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2x14年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 200 000x3%=36 000 (元) 应补提 坏账准 备=36 000- (24 000-12 500) =24 500 (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x15年6年份收回以前年度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3 000

西方行政学期终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 1、威尔逊的行政学说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容。 (1)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2)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4)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5)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7)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2、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简答题)?或试述韦伯”官僚制”(论述题)。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3、法约尔是如何对管理定义的? 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的意思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经营可以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企业或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在他看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作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管理”则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4、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 在厄威尔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目标原则;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单头领导的原则;“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授权原则”;“责权相符原则”;明确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 5、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论述。 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 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以上区分原则并非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分等同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但是它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是,就政策问题而言,价值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立法人员的主观价值;而对于行政问题来说,事实因素则在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所涉及的价值问题主要是反映社会价值,所以衡量其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客观、实证的真实性。 西蒙的这种政策(政治)与行政区分说,其目的并不在于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准则,而是在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或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完整版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 绍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略)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物直接进行混合机,筛上物进入第一台粉碎机,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分级筛进行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进入混合机,其余的筛上物进入第二台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进入混合机。 ( 3 )组合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是在两次粉碎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第一次采用对辊式粉碎机,经分级筛筛理后,筛下物进入混合机,筛上物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第二次粉碎。 3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 按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进行配料并进行混合,然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 4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本工艺先将待粉料进行粉碎,分别进入配料仓,然后再进行配料和混合。

《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 B )上. A.《尚书》 B.《钢鉴易知录》 C.《礼记》 D.《左传》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D ). 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 C ).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D ). 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公共行政环境的( A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6.美国哈拂大学教授( C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B ). A.古立克 B.里格斯 C.德鲁克 D.高斯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B ). 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C )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11.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 D ). A.30 B.31 C.28 D.29 12.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D ). 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4.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A )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15.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B )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17.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D ).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8.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 A ).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19.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 D ). A.聘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委任制 20.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C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 C )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 B )类型. 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23.部外制是( D )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英 B.法 C.日本 D.美 2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管理会计学复习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 1(简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 ▲会计主体(范围)不同 ▲服务对象不同** ▲工作重点(职能)不同** ▲遵循的标准(约束条件)不同** ▲信息精确程度要求不同** ▲报告期间不同 ▲会计方法程序不同 ▲计量尺度不同 2成本性态(Cost Behavior)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Volume)之间依存关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保持不变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变成本。 3成本性态分析:Y=A+BX 合同确认法 技术测定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 高低点法 散布图法(先A 后B) 回归直线法

4贡献边际(Contribution margin)又称边际利润,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表明产品为企业所做的贡献。 实质:不考虑固定成本弥补的情况下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 =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总额/销售量 =销售单价×贡献边际率 贡献边际率=贡献边际总额/销售收入×100%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100% =1-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特点(简答) 3(简答)比较:产品成本划分标准不同产 品成本及期间成本构成不同销 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构成不同利 润表格式及损益确定程序不同所 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4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

行政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 1.系统理论的三个特征:(1)目的性。每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的。(2)整体性。正式因为系统的目的性,使系统内各因素围绕共同目标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3)层次性。是系统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复杂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2.行政职能:指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职能包括立法职能、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三大部分。行政职能受国家职能制约,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也是实施国家职能的关键。国家职能与行政职能,都是有国情环境、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社会发展形势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不是有人的主观所决定的。 3.行政领导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的领导,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行政领导具有政治性。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行政领导内容、地位、方式方法是不同的。(2)行政领导具有强制性。一种国家领导,它在整体人纳入了国家权力的强制范围,是依据法律,行使国家权力来组织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领导具有综合性。由于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全方位的领导活动,并且贯穿于整个行政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始终。4.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指各级政府上下级之间,每级政府的各组成部门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关系的组合方式。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成反比关系。 5.人事行政的原则:(1)选贤任能原则。即选拔贤才,任用能人,这是人事行政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2)激励竞争原则。就是要把竞争机制引进到人事行政工作中来,形成一种优胜劣汰、优胜劣将的用人环境。(3)成绩主义原则。即把行政人员的工作实绩作为其评价、奖励、晋级、晋职的主要标准,因为工作实绩是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4)适才适位原则。即把人才用在适当的职位和岗位上,大才大用,小才小用,高才高用,低才低用,使每个人都能各随其志,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各献其功。(5)职能互补原则。即要使一个单位发挥较好的效能,必须合理搭配各种工作人员,组成一种最佳的组织结构,使各种人员在智力、能力、技术、性格、年龄、体力等方面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完成目标。 (6)民主监督原则。即在人事行政活动中,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加强监督,提高人事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使全社会了解政府活动,实行人事行政活动的公开化。(7)依法管理原则。人事行政工作要使管理方式更趋合理,避免主观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必须实行依法管理。 6.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即所有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政府任何一级官位都向成绩优秀者开放。(2)职务常任制。西方国家一般把政府官员分为两类,一类称政务官,随政党竞选胜败而进退,有一定的任期,主要担任各部、委的行政首长;另一类称事务官,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文官,他们一般被录用后就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有终身的职业保障,并享受较为优厚的待遇。(3)政治中立原则。即所有文官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得介入党派活动,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文官的工作与党派之争完全分开。 7.行政决策的程序,必须经过四大基础程序:(1)确定目标。行政决策为了解决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实际存在问题,决策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确定的。(2)拟定方案。所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 教案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 伍莲 二00八年2月25日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 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 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 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2、牧草的特征特性; 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 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 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 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 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实验 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基本概念(1学时) 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 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 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 5、前景展望(1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饲草的概念 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基本概念 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1、饲草的概念 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5、前景展望 第二章农学基础(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