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肠道门诊标本送检登记本

肠道门诊标本送检登记本

肠道门诊标本送检登记本
肠道门诊标本送检登记本

XX医院

XX医院

肠道门诊检验科标本接收登记本

医院检验外送标本流程、制度

XX医院 外送标本流程 检验科、各临床科室: 为加强我院标本送检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确保病理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请各手术科室、检验科严格依照标准和要求管理病理标本送检相关事宜,具体要求如下: 1、科室“标本送检申请单”填写内容要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联系电话、送检科室、送检日期、临床诊断、取材部位、标本件数、送检医师签字,每栏必填,不可有空缺;严格核查标本和申请单内容是否一致后,方可送检。 2、检验科标本登记工作要求:检验科负责标本的管理工作,包括:严格检查科室标本送检单填写是否完整,核查标本与送检单是否一致;每个标本送检都要登记在医务科发放的《医院病理标本签收登记表》上,严格依照表格内容逐项登记,不可漏登;取标本时要及时签字;病理报告返院后,检验科要登记病理诊断结果及病理号;住院患者的病理报告及时通知住院临床科室,门诊部的病理报告要及时通知患者来取报告并告知病理诊断结果,患者领取报告时要签字。 3、病理报告归档要求:住院部的病理报告原件要归档在病历中,并把复印件提供给患者,对病理诊断结果要有处理意见和治疗方案;门诊部的病理报告要及时通知患者来取报告单,检验科要对每份病理报告做好登记,同时所有病理报告要有复印件分科、分年份归档,便利日后查找。

外送检验工作流程

XX医院 外送标本制度 1.检验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检验标本,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免错采、错收、污染、丢失,否则,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2.检验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容器、采取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 3.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须与检验项目相符。不合要求者退回重送。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检验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4.向外单位送检或接收外单位送检的标本应专人负责并有专门记录。 5.急诊检验标本要及时采集、核对、检验、报告。 6.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应保存一定时间。尤其是胸腹水液、胃液等标本,检验后应保存一周,以备查对。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 规程 1、目的 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 2、适用范围 本站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 3、职责 采血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检验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步骤 4.1样本采集要求: 4.1.1:知情同意:标本采集应征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内容包括:告知采集(留取)标本量,以及用途(仅用于本站血液检测)。 4.1.2:采集: a.初筛检测样本:采集前严格核对献血者和登记表,抽取1-2ml 的献血者血液于含饱和EDTA-Na2 /K2抗凝剂50ul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贴好与献血者登记表一致的献血序列码。 b.献血后血液检测样本:

(1)留取要求:献血者献血后采集人员从血袋/留样袋中留取双份 血样用于实验室的一检和二检,两支血样试管,一支为含分离胶的促 凝真空管(黄盖),应先留取(不能混入血袋中保养液),另一支为EDTAK2抗凝真空管(紫盖),每支试管留取3-5ml血液,留取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至少3次与抗凝剂/促凝剂充分混匀,贴上与献血登记表、血袋标识条码一致校验码为07的献血序列码。 (2)序列码粘贴要求:序列码粘贴不歪斜、无褶皱,沿负压管盖下竖直粘贴,血型标识向上,条码清晰; (3)校对要求: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源样本进行贴签留样;所留 标本必须按规程进行操作,并经过Spring采血管理模块对采血袋、登记表和标本管三个序列号一致后方可进入下一流程。 (4)临时储存:血液标本留取结束后及时放在2-10℃环境中保存。 c.临床送检标本要求: (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序列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史及检测项目等信息,48h内采集。 (2)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样本: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母亲和新生儿血样各1-2ml,EDTA-K2抗凝(紫盖)。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序列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印象及住院号床号等信息。于4℃保存72小时内检测。 4.2运输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 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微生物标本采集大全

微生物标本采集大全 日期:2015-12-17 20:44:38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点击:21 次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

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的抽取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微生物标本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顾性分析、总结送检标本不 合格原因。结果: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 格类型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 不合格、脓液不合格;追究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 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结论: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 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物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 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是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率的重要 手段。 关键词: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且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经临床实践证实,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医生 合理的配药及顺利的开展医疗工作[1],但是有相关资料反映:临床微生物送检标 本不合格严重阻碍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全面的提升临床微生物送检 标本质量是医疗工作的重点[2],基于此,本次调查研究回顾了本院自2014年12 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 例微生物标本,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 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其中不合格的有165例。 1.2方法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进 行检查、分析,并且根据送检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特征、检测以及复查结果科 学的判定是否属于不合格标本,并且客观、完整、真实的记录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本次调查研究的不合格标本的判定标准参照《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认可实践》。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 2.1原因 2.1.1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 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 (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 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脓液不合格,具体情况详见表1。

1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随意性,一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我院也不例外,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无指征用药和无针对性用药非常普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得不到解决。 为了提高我院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它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一、成立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监测管理组织,由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主任组成,对微生物标本监测,工作定期监督管理,努力提高送检率和送检质量。 二、落实“能采必采、应采必采”的原则;强调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均需送检,制定改进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送检率2年内达到40%,5年稳定在50%以上。 三、制定在微生物培养与药敏结果指导下拟定的抗菌感染治疗方案,遵循医学伦理,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抗菌药物滥用、遏制耐药菌生长。 四、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标本采集与送检的专业培训,强调标本采集的意义与正确方法。 五、具体方法 1、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避免漏检和提高阳性检出率。 2、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5、把握采集时机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如已在院外或门诊使用过抗生素,及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在用药间隙,病人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低峰时采集。血培养最好是寒战时,高热前,但要防止等待而延误时机。 6、痰培养无须等到第2天早晨留取,新病人入院时有咳嗽、咳痰或查房时发现病人有必要留取痰标本,即留即送;尿培养以晨尿为佳,视不同情况也可白天留取;其他标本均应及时留取。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细菌室接标本后立即处理。 7、重视采集方法,灵活应用,收集真正病灶部位的标本,避免污染。 8、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参考资料。 六、定期召开临床各科室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特别邀请主管院长和细菌室主任参加,通报我院不良现象,重点强调标本收集的重要意义与医院要求,微生物科室与临床科室交流,重视采集方法,灵活应用,收集真正病灶部位的标本,避免污染。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参考资料,以提高送检率和送检质量。

我院常见微生物标本的规范送检

我院常见微生物标本的规范送检关键词:微生物标本规范送检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卫生部提出重视和加强耐药菌的管理。根据我院设备和条件及临床需要,常见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为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测定,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 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1、自然咳痰,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专用容器中,量应≥1ml,加盖,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对难于自然咳痰患者可用无菌吸痰管抽取气管深部分泌物。2、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痰时可喷出肺部或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运送及保存: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4℃冰箱保存≤24h。 血液标本采集指征:不明原因1、发热(≥38℃)或体温过低(≤36℃)。 2、休克、寒颤、僵直。 3、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孟肾炎、腹部术后感染)。 4、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多器官衰竭或肝脾肿大。采集方法:1、打开血培养瓶塑料盖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橡皮塞并擦干表面残余酒精→消毒皮

肤。①用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约30S以上。②用1%-2%磺酊作用30S 或10%碘状作用60S,从穿刺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涂擦穿刺皮肤2遍,待干燥。③75%酒精脱碘;用75%酒精由内向外方向外方向涂抹去碘酒液,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采集量:新生儿、婴幼儿1-2ml;儿童:3-5ml;成人:8-10ml。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1、采血培养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以发热高峰期前1h 内或病人寒战和发热开始采集为宜。2、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不需要再重复采取血培养,因为进行治疗后的2-5天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 运送、保存、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注意:1、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细菌丛污染的可能,除非无法作静脉穿刺取血。否则不应从留置导管内取血。2、如血培养是通过静脉植入管采集,不用弃去起始部分的血液,应同时向外用静脉采集血液进行培养,以协助判读血培养阳性结果。3、培养瓶上标签的内容应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采血时间,采血部位。 尿液标本采集。指证:1、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2、肉眼脓尿或血尿。 3、尿常规检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 6、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7、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采集方法:1、清洁中段尿法: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女性应用手分开大阴唇,男性应翻起上包皮,仔细清洗,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采样指南13页word文档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采样指南 呼吸道标本采集及运输 一、上呼吸道标本 1、送检指征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厌炎等,凡具有以下情况任何一项者疑似患者。 1.1 病毒性普通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怀疑为咽部链球菌感染,应做细菌培养。 1.2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明显咽痛、咽部发红、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 1.3 喉咙痛、咳嗽、喉部有脓样分泌物等临床症状。 1.4 上呼吸道感染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需送相应部位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2、标本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包括鼻、鼻咽、咽拭子标本。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感染部位的不同有选择性的采集标本,以便更好地分离出病原菌。采集时应选择无菌、不含抑制剂的棉拭子,预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蘸湿拭子,并直取感染部位,减少污染。 2.1 鼻拭子的采集:最好使用扩鼻器,先用拭子拭去鼻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并丢弃,用第2个试子蘸取无菌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插入鼻孔采集病灶标本。 2.2 咽拭子的采集:采集标本时患者先用清水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用无菌的鼻咽拭子(一端弯曲的金属棉拭)由口腔进入,越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后侧,采集鼻咽红肿处标本,取材后小心将试子退出,立即放人无菌试管内。若咽部明显发红或有假膜存在时,应在局部擦拭取标本(最好拭子从膜底下擦拭)。采集标本可在咽部多点采集标本,以提高检出率。若无局部病变或做带菌者测试应于咽部或扁桃体上擦拭。 3、采集时间及频率 3.1 检查时间:应于抗菌药物应用之前。时间上无严格限制,但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

通路,也应晨起后采集为佳。 3.2 采集频率:重复采集标本的频率一般每日最多1次。 4、标本的运输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运送时间小于2小时,如果不能立即接种,必须装在无菌运送培养基中,避免由于干燥而使某些细菌死亡。检测淋病奈瑟菌或脑膜炎奈瑟菌的拭子应放人含碳的转运培养基,采集后2小时内接种平板,以防细菌死亡。 5、注意事项 5.1应于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鼻咽喉拭子标本。 5.2标本采集前数小时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 5.3用拭子采集标本时应小心、准确地在采集部位采取,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以防污染。 5.4疑为白喉杆菌感染时,应在咽部深沉组织中采取标本,避免咽部表面正常菌群污染。 5.5采集扁桃体标本时,应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5.6采集标本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传染。 5.7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应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5.8最好采集2份拭子,以方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培养。 5.9采集标本用的拭子最好含藻酸钙或涤纶纤维的小头拭子采集。人造丝或棉拭子不能用,因为其所含的脂肪酸对病原菌有害。 二、下呼吸道标本 1、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的标本。

微生物送检率下降

神经内二科质量管理记录表 科室名称神经内二科 科 质量管理年份 2013年 编号 神内二 质量管 理主题 提高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预期目标提高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 监测目标时间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5日 结果 2012年第一季度微生物送检率 高 2013年第一季度微生物送检率下降 问题叙述2012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微生物送检率下降原因 原因分析1.医院因素: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不够。 2.医生因素:①对微生物送检重视不够;②上级医师把关不严;③标本采集不规范。 3.患者因素:①患者家属不配合检查。② 4.其他原因: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多,无标本采集。 是否展开调查与改进:√展开PDCA调查与改进偶发性异常,不需调查 计划(Plan) 1、改进方案 ①科内针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②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医护人员思想教育。 ③针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这一质量问题进行管理方面知识培训学习 ④加强管理,完善病程记录内容。 2、时间: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5日实施(Do): 1、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展开讨论,针对危急值报 告制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2、质量管理小组尽职尽责,监测危急值报告制 度执行情况,每季度检查,并记录。 3、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内容。 4、与辅助科室做好沟通。 处理(Action): 1、总结分析:每季度进行监测并做好 信息反馈。 2、持续监控整改:再培训,适当给予 惩罚与奖励。 3、目前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较好, 少数医生对此仍不重视,需持续质量改 进。检查(Check): 1、有形成果:自查记录,每季度进行检查危 急值执行情况,改善情况较好。 2、无形成果:PDCA方法的运用;科室的团 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提高。 一、项目: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出现重大医疗事故,确保 医疗质量安全。 二、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接到危急值后,有处理,无相关记录、无效果追踪。 三、质量管理小组讨论、监管。 改进前调研结果 对2012年4月5日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原因分析如下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试行)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试行)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质量保证中 较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感染样本中致病 菌的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和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控,也影响临床诊断,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而且 对预测或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杜绝感染蔓延、研究医院 感染的发病机制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均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检验方法,是 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的关键。鉴此,希望临床各科能按照本操 作规范采样送检。 一、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我院总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不低于4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应立即送检。 6.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感染标本送检方法 1.血液与骨髓 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脉点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 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l~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lO: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④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 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 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⑥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作增菌培养。 2.尿液 ①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O.1%新洁尔灭消毒尿 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②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

微生物送检率知识

微生物知识 送检率 送检率%=送标本的病例数/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100% 我院也没有电子病历,我是这样做的: 1、翻阅病例统计抗生素使用率,包含预防使用和治疗使用两类。 2、由病原微生物室统计各科室送检例数。 3、各科室送检例数/治疗用抗生素例数,就计算出送检率。 胡教授的《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新政解读与应对措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2011年的督查方案,关于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要求是30%。对于很多医院来说,没有起到改进和提高的作用。不像“DDD要控制在40以内”,给临床医生和医院领导以很大的触动。 2012年卫生部修改了这项要求,应该说比较严厉,没有相关行动的话,很多医院都不能过关。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请注意2个要点: 1. 不同抗菌药物对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不同了。非限制类,没有要求了。限制类,则要求50%而特殊使用类,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必须达80%。去年在全国会议上,我与香港和台湾专家讨论,他们认为,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要求应该是100%啦。 2. 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这个压力不小呀。估计今年这个要求,对个方面的触动会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感染控制,是有好处的。对很多医院的微生物检验人员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利好消息,能推动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要积极主动介入! 微生物标本统计送检率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目的是为了在病原学结果支持下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送检率作为一项指标,间接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送检率的计算可用送检病例数与感染性病例之比,但不易量化。分析临床用药,医师为什么给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治疗感染,另一就是预防感染。放下预防用药暂且不谈。医师通过临床鉴别与诊断,高度怀疑或诊断为微生物感染时,才会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按照合理用药要求,为了控制感染病情,规定“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采样送检。然后再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那送检了吗?多少病例送检了呢?这就是我们想了解的指标--送检率。因此,送检率的计算为:送检率%=送标本的病例数/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100% 说明1.送检率的计算,必须排除预防用药的病例。 2.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统计上报是需要的。并且“预防”和“治疗”分别统计上报。 3.科室上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要通过科室病例复查,不定期的核查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检验外送标本流程、规章制度

外送标本流程 检验科、各临床手术科室(妇产科、外科): 为加强我院标本送检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确保病理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请各手术科室、检验科严格依照标准和要求管理病理标本送检相关事宜,具体要求如下: 1、科室“标本送检申请单”填写内容要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联系电话、送检科室、送检日期、临床诊断、取材部位、标本件数、送检医师签字,每栏必填,不可有空缺;严格核查标本和申请单内容是否一致后,方可送检。 2、检验科标本登记工作要求:检验科负责标本的管理工作,包括:严格检查科室标本送检单填写是否完整,核查标本与送检单是否一致;每个标本送检都要登记在医务科发放的《医院病理标本签收登记表》上,严格依照表格内容逐项登记,不可漏登;取标本时要及时签字;病理报告返院后,检验科要登记病理诊断结果及病理号;住院患者的病理报告及时通知住院临床科室,门诊部的病理报告要及时通知患者来取报告并告知病理诊断结果,患者领取报告时要签字。 3、病理报告归档要求:住院部的病理报告原件要归档在病历中, 并把复印件提供给患者,对病理诊断结果要有处理意见和治疗方案;门诊部的病理报告要及时通知患者来取报告单,检验科要对每份病理报告做好登记,同时所有病理报告要有复印件分科、分年份归档,便利日后查找。 外送检验工作流程

外送标本制度 1.检验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检验标本,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免错采、

错收、污染、丢失,否则,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2.检验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容器、采取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 3.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须与检验项目相符。不合要求者退回重送。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检验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4.向外单位送检或接收外单位送检的标本应专人负责并有专门记录。 5.急诊检验标本要及时采集、核对、检验、报告。 6.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应保存一定时间。尤其是胸腹水液、胃液等标本,检验后应保存一周,以备查对。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 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质量保证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感染样本中致病菌的分离和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控,也影响临床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降低耐药菌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严格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检验方法,是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的关键,因此,我院制定《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望临床各科室能按照本操作规范采样送检。 一、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措施 1、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避免漏检和提高阳性检出率。 2、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5、把握采集时机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如已在院外或门诊使用 过抗生素,及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在用药间隙,病人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低峰时采集。血培养最好是寒战时,高热前,但要防止等待而延误时机。

6、痰培养无须等到第2天早晨留取,新病人入院时有咳嗽、咳痰或查房 时发现病人有必要留取痰标本,即留即送;尿培养以晨尿为佳,视不同情况也可白天留取;其他标本均应及时留取。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细菌室接标本后立即处理。 7、重视采集方法,灵活应用,收集真正病灶部位的标本,避免污染。 8、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参考资料。 9、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正确采集运送微生物标本的方法,保证结果准确。 二、提高微生物送检率措施 1、定期召集临床各科室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强调标本采集的意义与要求;强调在微生物培养和药敏结果指导下拟定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是遵循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抗菌药物滥用、遏制耐药菌增长的最佳途径。同时开展科室交流,提高认识,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 2、严格执行和落实“能采必采、应采必采”的原则。严格执行奖惩激励措施。 3、检验科微生物室应配合搞好提高标本送检率需要,加强标本正确采集的意义和方法的宣教与干预指导。 4、将送检率指标纳入质控考核。按时反馈各科室送检率情况,对送检率低于百分比的科室给予通报并处罚。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规定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规定 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和管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2013年无锡市锡山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1、临床医生在感染治疗过程中,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加强临床标本留取的责任性,医护人员要认真指导督促患者正确留取和采集标本。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8、细菌室根据临床需要做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并负责对药敏试验结果数据的保管、统计。细菌室对于培养出的特殊细菌、耐药菌要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9、细菌室每季度将结果上报药剂科和疾控处,药剂科根据疾控处对本院医院感染细菌监测情况和细菌室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药学分析,以对临床提出预警。 10、各临床科要根据细菌耐药信息,调整相关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不

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11、医院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领导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情况责成药剂科对相关抗菌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对医院用药采购目录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标本采集送检管理规章制度3篇

标本采集送检管理规章制度3篇 6.1 交叉配血管理制度 7.1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四条规定,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目前普遍认为,输血前血标本要能够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因为患者接受献血者红细胞的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献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所以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若患者反复输血,则不需要每天采集血标本。但是应该每隔三天对这些患者进行一次抗体筛选及鉴定,随时了解是否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7.2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标本,复查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完成后要对每一袋待发血液贴上配血试验相合性标签。 7.3 凡输注全血、红细胞制品、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的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

7.4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7.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两人或两人以上上班时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将结果先填写在《血型、交叉配血登记表(本)》上,然后填写《血型鉴定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最好在报告单上盖上“已复核”印章,签上全名方可发出报告。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 1 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应根据医院护理部要求,建立有利于鉴别病人信息的一切措施。 2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一、血液培养 1、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发热(≥38℃)、皮疹、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神志不清、昏迷或休克。 ⑵疾病指征: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损伤性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艾滋病、呼吸道感染或呼吸衰竭、长期输液或导管介入疾病、血液透析患者。 2、采集流程: ⑴培养瓶消毒程序:75%酒精擦拭橡皮塞,作用60秒后,用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酒精; ⑵皮肤消毒程序: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从穿刺点向外花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3cm以上,作用60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⑵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成人:5-10ml,婴幼儿1-2ml),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并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 ⑴血培养采血最好不要和其他检验项目采血同时进行,否则应先采血培养标本; ⑵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⑶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 ⑷建议在患者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前采血。如患者有明显的发热前期症状,在患者寒战前或寒战后1h内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⑸应同时在不同部位或在不同时间段内采集2次以上标本,只采集一瓶的血培养标本是不允许的,因为一瓶血培养标本的培养结果很难解释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 ⑹一般情况下(怀疑为持续性菌血症者除外),在采血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血培养标本。 二、脑脊液培养 1、脑脊液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发热等感染性全身性症状、颅内压升高症状、脑膜刺激症状等。 ⑵疾病指征:化脓性、非化脓性脑膜炎。 2、采集方法:

检查和细胞计数、 ⑵经脑室导管采集:无菌操作采集脑部脓肿或活检标本的抽吸物,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⑴如果只采集了一管脑脊液,应首先送到细菌室;⑵做脑脊液培养的同时,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三、胸腹水培养 1、胸水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多伴有胸痛、发热、胸腔积液。 ⑵疾病指征: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真菌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 2、腹水培养的送检指征: ⑴症状指征:腹部有积液伴腹痛、呕吐、肌紧张、肠鸣音弱或消失等。 ⑵疾病指征:原发性、继发性腹膜炎。 3、胸腹水标本采集流程: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5-10ml,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 四、痰培养 1、痰培养的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2、采集方法: ⑴自然咳痰法: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至无菌痰杯中,把盖子盖紧后尽快送检;患者痰液较深不易咳出时,可捶背协助排痰,采集痰液不应少于1ml。 ⑵经支气管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支气管分泌物,操作较为安全。 ⑶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因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从而取得标本。 ⑶雾化蒸汽吸入法:无痰或痰量极少时可用3%-5%的NACL溶液5ml先雾化吸入5分钟,进行导痰。 3、注意事项:⑴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⑵痰标本采集前应进行口腔清洁。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运送意义与原则 ?血液标本采集 ?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采集 ?痰标本采集 ?咽拭子标本采集 ?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一、(一)标本采集、运送规范化的意义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提高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保证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是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临床符合率差的重要原因。 规范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关键! (二)、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6.采用无菌器材收集标本,并装于坚固且密合性佳的无菌容器中。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 8.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标本。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宜插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淋球菌培养等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不得使用一般棉拭子。 9.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等,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10.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病人情况(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和标本情况(标本类型、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 11.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三)、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1、标本采集时机;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的质与量; 4、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5、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6、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7、培养环境; 8、合理的收费制度 (四)、临床常见标本 ?血液(生化、免疫及微生物检验) ?尿液 ?粪便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 ?穿刺液标本(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生殖道标本 ?组织标本

微生物样本送检指征

临城县中医医院 关于对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相关规定 为加强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和《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经医务、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研究决定,临床科室对附合以下指征的患者需要进行痰液及血标本的送检。 一、痰培养指征 1)咳嗽 2)咯血包括泡沫血痰、鲜血和痰中带血等。 3)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 4)发热伴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CRP明显增高。 5)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感染可能。 二、血培养送检指征 出现下列情况,必须抽血培养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1)寒战 2) 肺炎 3) 白细胞>1.8万/mm3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收缩压<90mm/Hg

6)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三、尿液标本的采集指征 1、症状:①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②肉眼脓尿或血尿; ③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④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⑤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⑥膀胱排空功能受损;⑦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⑧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2、疾病:①尿路感染;②肾结核;③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④无症状性菌尿 四、粪便标本的采集指征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①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个/HP;②腹泻;③体温大于38.5℃;④血便;⑤便中有脓液;⑥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患者;⑦来自疫区的患者 五、脓液和创伤分泌物标本的采集指征 1、症状:①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特征。但随病程迟早、病变范围、位置深浅,五个症状不一定全部表现。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深时,局部症状可不明显。②全身症状:轻重不一。感染较重者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病程较长时,可有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减少,肝糖原大量消耗,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