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编制:李德明审核:潘新春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分类(按其属性)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个矛盾。

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

6、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①人地关系:人地对立②基本观点:征服自然③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 ①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③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水污染

1、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天然水的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在风力较小,阳光充足,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而导致大量营养物质富集。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4、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2)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3)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6、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

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三、大气污染

1、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1)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来源:学科网ZXXK]

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

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 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

氮氧化合物,NO和NO2 汽车尾气[来源:学科网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

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

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

硫氧化物(SO2)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2、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直径小于10微米

(1)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2)▲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3)▲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1)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2)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3)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损坏⑤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4)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区是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5)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4、臭氧层破坏

(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氟氯烃类化合物)

(2)危害:臭氧层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3)治理措施: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

5、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解决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6、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一)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

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2、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3、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二、耕地日渐减少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1、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5、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3、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寒漠化

4、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5、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

1、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2、能源分类:

按形成和来源:

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热能、温泉,

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

按利用时间长短:

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

按性质: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3、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4、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主要油田分布区

世界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

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

油出口地区

西半球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中国东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5、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

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过程影响

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

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利用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7、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

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天然气在三类化石燃料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最少,是三者之中最清洁的能源。

8、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一)太阳能---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1、太阳能的优缺点

优点: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

缺点: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

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②光电转换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②天气: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大气层厚;④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

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

台湾、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

(二)风能

1、风能的优缺点:

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风力发电,成本较低。

缺点: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③储存、输送困难。

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

空间:北方>南方;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时间:冬春>夏秋

3、风力发电站选址: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的地区

(三)水能---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1、水电的优缺点:

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成本低④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

缺点:①建站周期长②搬迁居民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④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

巴西

3、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西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

大;

(四)潮汐能

1、分布: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五)生物能

1、生物能传统利用方式---柴草,造成环境污染并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2、新的利用方式---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新能源,制取受温度限制,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

3、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

(六)地热能

1、优缺点:

优点: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

缺点: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②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

2、分布: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森林的保护

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

3、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4、我国森林的分布: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5、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

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8、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草地退化

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

▲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2、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3、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

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

(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平原。(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的管理。

4、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

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湿地

▲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

2、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3)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4)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中亚咸海面积、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

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3、保护湿地的措施: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生物多样性

▲1、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3、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

4、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

1、现状: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③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

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

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

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属半干旱干旱草

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

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

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

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

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

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

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

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

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

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5.1认识环境管理

一. 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一、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1)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①尊重与善待自然:A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B尊重自然生态和和谐与稳定C 顺应自然的生活②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克服短期行为)等

(2)行为准则: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青年环保运动:青年是环境的生力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