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

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

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
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

?21?

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

谢有池

(广东康盈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08)

摘 要:介绍了移动指挥车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过程,为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的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的舒适性,改善指挥员的工作环境,保证舱内设备所需工作温度。 关键词:指挥车;方舱;温控系统;系统性能

中图分类号:TU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5-0021-02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是用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和军事指挥的大型作战指挥系统。其可与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多种交通工具配套使用,满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快速响应、移动指挥决策和现场应急处置等需求,是国际领先的大型现场综合指挥调度处置系统。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作为方舱总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可为舱内指挥人员在不同外界环境下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为舱内通信设备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安装温控系统后,移动指挥系统即使处于恶劣的天气状况也能全天候工作。基于温控系统在整个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系统的重要性,研究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为移动指挥通信指挥方舱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高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的舒适性,改善指挥员的工作环境。 1 温控系统性能计算

根据总体要求,整车使用环境为-20~40 ℃,对两种极端工况和温控系统的调节时间进行计算,从这两个方面来衡量整车的温控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1.1 高温和低温两种工况下的计算 1.1.1 高温环境下的热负荷

启动两台空调制冷10 610 W ,整车的热负荷为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外界环境对车体的传热、车内电子设备的散热和工作人员的散热。保持车内的温度为20 ℃,外界环境为42 ℃,进行初步的热负荷计算:

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为:

Q 1=0.047K ×△F ×E ×A . (1) 在公式(1)中:K ——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 2?℃;

F ——太阳直射车顶的照射面积,m 2; E ——太阳辐射强度,太阳正午直射时最高值取1 120 W/m 2

A ——车体对太阳的吸收率,取0.75%.

代入数据,Q 1=0.047×1.5×17.86×1 120×0.75=1 058 W 。 环境对车体的传热为:

Q 2=K ×△F ×△T . (2) 在公式(2)中:K ——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 2?℃;

F ——车体传热几何面积,m 2; T ——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代入数据,得到Q 2=1.5×80×(42-20)=2 640 W 。 Q 3为室内电子设备发热取1 000 W 。

Q 4为操作人员热耗1 000 W ,10个人,每个人的热负荷取100 W ,所有的热量总和为5 698 W 。由于5 698 W <10 610 W ,因此,载车的温控系统设计满足要求。 1.1.2 低温环境下和热负荷

启动两台顶置空调制热,保证车内环境的舒适性。保持车内的温度为20 ℃,外界温度为-10 ℃。车体对外的传热为主要热负荷。不考虑太阳辐射、电子设备的发热、操作人员的发热量和载车自带的暖风系统,进行初步的热负荷计算:

Q =K ×△F ×△T . (3) 在公式(3)中:K ——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 2?℃;

F ——车体传热几何面积,m 2; T ——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代入数据,得到Q =1.5×80×[20-(-10)

]=3 600 W 。 由于3 600 W <4 500 W ,因此,载车的温控系统设计满足要求。

1.2 温度调节速度的计算

衡量整车温控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计算在指定时间内能否将车内空气的温度调节到指定的温度。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工况。 1.2.1 高温工况

按《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40 ℃时,车厢内温度在40 min 内降低至的摄氏度数不高于30 ℃。

整车的热负荷为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外界环境对车体的传热、车内电子设备的散热和工作人员的散热。

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为:

Q 1=0.047 K ×△F ×E ×A . (4) 在公式(4)中:K ——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 2?℃;

F ——太阳直射车顶的照射面积,m 2; E ——太阳辐射强度,太阳正午直射时最高值取1 120 W/m 2

A ——车体对太阳的吸收率,取0.75%.

代入数据,Q 1=0.047×1.5×17.86×1 120×0.75=1 058 W 。

Q 2=K ×△F ×△T . (5) 在公式(5)中:K ——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 2?℃;

F ——车体传热几何面积,m 2; T ——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代入数据,得到Q 2=1.5×80×(40-30)=1 200 W 。 Q 3为室内电子设备发热取1 000 W 。

Q 4为操作人员热负荷1 000 W ,10个人。 所有的热量总和为4 258 W 。

当环境温度为40 ℃时,车厢内温度降低到30 ℃时的冷负荷为4 258 W ,工作时降温需(4 258 W/9 000 W )×60 min=29 ℃,满足《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40 ℃时,车厢内温度40 min 内降低至不高于30 ℃的规定要求。 1.2.2 低温工况

按《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30 ℃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22?

不锈钢板坯表面生产质量控制

张俊昌

(佛山市广航不锈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不锈钢被广泛使用。现就不锈钢板坯表面生产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简述了不锈钢生产的工艺和装备,针对如何提高不锈钢连铸坯表面质量这一要点提出了一些工艺对策和技术对策,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不锈钢板坯;质量控制;工艺对策;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TF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5-0022-02

众所周知,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合金含量和高表面质量的钢品种,其具有焊接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但随着我国建筑、冶金等行业的发展,对不锈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控制好不锈钢的生产质量尤为重要。

1 不锈钢板坯生产工艺和装备

不锈钢板坯生产工艺和装备为:1座90t超高功率交流电弧炉,3座45 tAOD精炼炉,1座45 tLF炉,1台1 280 mm立式板坯连铸机和板坯修磨设备。其中,电弧炉炼钢采用全冷废钢冶炼工艺。

2 提高不锈钢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工艺对策

不锈钢铸坯表面质量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钢水的洁净度。在浇铸前、浇铸中,钢水氧化物夹杂物的形成和带入都会影响连铸坯表面质量。②结晶器内铸坯坯壳形成时的工况是否稳定。

③合理的结晶器振动参数。虽然影响连铸坯表面质量的环节主要在结晶器部分,但二冷段冷却制度的合理优化和流线上设备精度对表面质量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全流程钢水洁净度集成控制

通过实施全流程的洁净钢工艺攻关,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短流程洁净不锈钢生产平台。电弧炉环节通过加强废钢检验和炉料结构管理,引进先进的辅助技术,实现粗钢水条件下的低成本、高效率稳定控制(兑钢温度、成分精度,确保减少AOD 耐火材料侵蚀和调合金量)。精炼环节实施二级模型自动炼钢、精确控碳、减少过氧化和优化还原,结合成分窄化和目标控制技术,少渣炼钢、自动吹氩。连铸环节进行严格的无氧化保护浇注和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等非稳态浇注控制技术。经过技术攻关前后主要洁净度指标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洁净钢攻关前后主要洁净度指标变化(单位:%) 图1中,A为化学成分稳定控制率;B为夹杂物级别稳定控制率;C为连铸低倍级别稳定控制率;D为中包温度目标命中率。

优化、高效的工序协同,实现了全流程的洁净度管控,形成了管控指标评价体系,为洁净连铸坯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时,车厢内温度60 min内上升至不低于0℃。

不考虑太阳辐射、电子设备的发热、操作人员的发热量和载车自带的暖风系统,车体对环境的传热为主要负荷。

Q=K×△F×△T. (6)在公式(6)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车体传热几何面积,m2;

T——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代入数据,得到Q=1.5×80×[0-(-30)]=3 600 W。

环境温度为-30 ℃时,车厢内温度升高到0℃时的热负荷为3 600 W,工作时升温需(3 600 W/4 500 W)×60 min=48℃,满足《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30℃时,车厢内温度60 min内升高至不低于0℃的规定要求。

在高温和低温工况下整车的温控系统都能够满足要求,另

外对《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中关于整车在高温和低温工况时的温控时间要求也能满足。

2 结束语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的温控系统性能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来进行空调系统的选型或者设计,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方舱内温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麻友良.汽车空调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蕾.汽车空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梁荣光.汽车空调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

作者简介:谢有池(1984—),男,工程师,现从事专用车设计及制造工作。

〔编辑:王霞〕

Computing Mobile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s Shel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Performance

Xie Youchi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mobile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command vehicle cabi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performance side, providing important data to support mobile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s shelter design work to improve mobile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s shelter comfort,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commanders to ensure that the cabin equipment required for operating temperature.

Key words: command vehicle; shel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system performance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 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指挥车系统设计方案

通信指挥车系统设计方案西安博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029-8886311083735868 通信指挥车系统设计方案 概述 1、方案概述 通信指挥车是利用先进的大功率广播指挥系统、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采集及传输技术、强光照明技术等,实现指挥车与现场工作人员的通信联络、现场指挥调度等功能,是公安、消防部门针对大型现场、群众疏散、抢险救援、综合移动的指挥中心,是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它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 2、设计原则 根据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设计要求和相关的设计标准,应急通信指挥车必须具备较强的通信功能和现场监控能力。此车具备高度的机动性、独立性和可靠性。因此,车辆的改装和系统总成的设计,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车辆系统◆通信及现场监控系统 ●车厢的环境布置简洁、舒适●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体系 ●动力系统有力可靠●系统的可靠性高 ●整车配置和配重合理●国际先进水平的尖端技术 ●不改变汽车底盘技术参数不切割车体●系统操作简便,易于管理 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1、车辆系统 指挥车是以普通型客车底盘作为改装平台,保证工作人员拥有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条件。在保证整车性能的前提下对车辆进行改装,实现符合设备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这是改装设计的重点。基本改装措施:⑴所有设备及机架需采取防震措施; ⑵加装发电机隔音罩及消音器; ⑶车辆加装车载发电机,依靠车载发电机直接为车载设备提供5.5KW的AC220V电源; ⑷精确计算车辆上装设备配重,合理进行改装。 2、通讯系统 无线专网通讯系统,通过配备350MHZ的集群车载台可在专网情况下实现指挥中心与指挥车之间的通讯联系。还可以使用车载的GSM移动电话、GPS定位导航系统,扩大指挥车与各工作单元组的使用范围。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现场指挥调度。 车辆配备了最新型车载GPS导航定位系统,通过5英寸液晶屏及专用遥控器进行操作,该设备集成了GPS卫星定位、DVD语音导航、GIS全国电子地理信息、可自动切换倒车监视,可在车辆行进过程中以语音方式向驾驶员播报行车路线。可充分体现现代化通信指挥车的高度集成及高度电子化优势,是通信指挥车必不可少的先进配置。 3、计算机及控制系统 通过专业车载计算机、网络交换机配予无线局域网卡、解码器可实现现场电脑组网及资源共享,也可与指挥中心交换数据信息。该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中央控制的功能,为今后系统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计算机还接驳车上配备的便携式打印机,可在事发现场非常方便地进行文件的处理工作。 为车载计算机及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配备的液晶显示器,采用独特的升降机构,在保证防震、高强度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可在控制台面上下自由伸缩,节省了车内有限的空间,使操作控制更加现代化,使车内整体布局更加灵活科学。 车载GSM无线传真机可利用GSM/GPRS在车辆移动中收发传真,该设备还配备语音手柄,亦可作为车载移动电话使用。 利用宏控KT-AV可编程中央控制系统,用无线LCD触摸屏及专门的操作软件可实现对全车设备的集中控制,并拥有设备状态显示及一键复位功能,大大减少了车载设备控制部分占用的车内空间,高度体现了集中控制的优势。此外,车辆上装设备的控制部分除全部采用宏控KT-AV可编程中央控制系统外,亦设置了有线控制,双重控制方式可确保所有设备正常操作使用。 4、现场监控及视频传输系统

移动通信试题库-有答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5.7MHz, 10MHz, 45MHz ) 2.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三种工作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3.(多选) 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几种:_________( ABCD ) A. 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空分多址(SDMA) 4.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 和UHF 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3)抗干扰能力 强。 5.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信道编码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中引入冗余来改进信道的质量。信道编码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如校验码等,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相对地,信源编码的目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压缩。 第二章 1.在实际应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频段扩展,多信道复用) 2. 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 答: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距离2d )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1d ,2d <<1d )的到达功率,若二者功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的措施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的时间间隔;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3.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如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 答: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有一个信道专门用作呼叫。 B=0.1 n=7 查表知:A= 4.666 6601 .07/666.4/===Aa n A m 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462=mn 4.已知在999个信道上,平均每小时有2400次呼叫,平均每次呼叫时间为2分钟,求这些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仿真实验报告格式 (2)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0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所属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指导教师:李益才 2013年3月

一、题目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二、仿真要求(以下两种要求满足其中一种即可) 要求一:扩频通信系统的多用户数据传输 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要求采用频带传输(DBPSK调制); ②扩频码要求采用周期为63(或127)的m序列; ③仿真从基站发送数据到三个不同的用户,各不同用户分别进行数据接收; ④设计三种不同的功率延迟分布,从基站到达三个不同的用户分别经过多径衰落(路径数分别为2,3,4); ⑤三个用户接收端分别解出各自的数据并与发送前的数据进行差错比较。 要求二: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扩频增益进行性能仿真 设计仿真方案,得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扩频(扩频序列用m序列)和不进行扩频的BER性能结论,要求得到的BER曲线较为平滑,并说明这种结论与理论上的结论是否相符,为什么?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 扩频通信的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则高达100~1000,属于宽带通信。信号的频带宽度与其脉冲宽度近似成反比;如果很窄的脉冲序列被所传信息调制,则可产生很宽频带的信号,这种很窄的脉冲码序列(其码速率是很高的)可作为扩频码序列。在扩频通信中接收端用与发送端完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与收到的扩

频信号进行相关解扩,恢复所传信息。 DSSS: 直扩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扩频系统通过相关接收,将干扰功率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去,使进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干比,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与处理增益成正比。 (2)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抗侦察、抗窃听、抗测向的能力。扩频信号的谱密度很低,可使信号淹没在噪声之中,不易被敌方截获、侦察、测向和窃听。直扩系统可在-15~-10dB乃至更低的信噪比条件下工作。 (3)具有选址能力,可实现码分多址。扩频系统本来就是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用不同的码可以组成不同的网,组网能力强,其频谱利用率并不因占用的频带扩展而降低。采用多址通信后,频带利用率反而比单频单波系统的频带利用率高。 (4) 抗衰落,特别是抗频率选择性能好。直扩信号的频谱很宽,一小部分衰落对整个信号的影响不大。 5.抗多径干扰。直扩系统有较强的抗多径干扰的能力,多径信号到达接收端,由于利用了伪随机码的相关特性,只要多径时延超过伪随机码的一个切普(chip),则通过相关处理后,可消除这种多径干扰的影响,甚至可以利用这些多径干扰

移动通信试题库(完整版)

一、填空题 28、GSM中,每个突发脉冲序列共__156.25___bit,占时___4.615____ms; 29、GSM中,BCCH信道是映射到主频的__TS0___时隙; 30、GSM中,主频C0上映射的信道包括___6___个TCH; 31、IS-95CDMA是属于第__2__代移动通信系统; 32、3G主流技术标准包括___CDMA200___、__TD-SCDMA___和__W-CDMA___; 33、移动通信采用的常见多址方式有__FDMA__、___TDMA___和__CDMA___; 34、以铜线接入为主的ADSL技术称为__非对称性数字用户线______, 它支持下行最高速率___8____Mbit/s ,上行最高速率____1___Mbit/s。 35、GSM网络系统有四部分,分别是:___NSS__、__BSS_、__MSS_和__OMS_; 36、基站BS是由__BST__和_____BSC____组成的; 37、常用的伪随机码有__m序列码___和___gold码___; 38、三方切换时,最优先进行的是__软切换____切换; 39、BSC和MSC之间采用的接口是___A__接口; 40、BTS和MS之间的接口是___Um___接口; 41、GSM系统信道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总比特率是__22.8kbps_____; 42、121号频道对应的上行频率为__914.2MHz___,下行频率为___959.2MHz___; 43、广播信道BCH包含__FCCH___、___SCH___和____BCCH_____; 44、___SCH_____信道用于传送MS的帧同步信号; 45、SDCCH指的是_____ ____信道; 46、TD-SCDMA采用的是__智能____天线,工作方式是___FDD___模式; 47、TD-SCDMA采用的工作方式是___ FDD____模式; 48、移动通信中的干扰主要是_同频干扰__、__邻频干扰__和__互调干扰__; 49、一般在工程里,要求GSM网络的同频干扰要求是大于___12____dB; 50、一般GSM网络中基站采用的跳频方式是___基带____跳频; 51、GSM采用的调制方式为__GMSK_____; 52、天线分集、跳频能克服___多径____衰落,GSM采用的跳频为___慢跳频____; 53、基站识别码BSIC是通过__SCH____逻辑信道来传送的; 54、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___BCCH____; 55、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_460_,中国联通移动网的移动网络代码为__01_; 56、CDMA系统的信道容量是模拟系统的_4-6___倍,是TDMA系统的_10___倍; 57、移动台在空闲状态下的小区选择和重选是由___MS__网络实体来决定的; 58、无线参数T3212的作用是________周期位置更新的长度______; 59、GSM网络中唯一识别移动台的号码是__ISMI____,而在公共电话交换网中唯一识别移动 台的号码是___ISDN___; 60、GSM的话音编码中全速率编码的数码率为_9.6kbps__; 半速率编码的数码率为_4.8kbps__; 61、WCDMA 的频率复用因子是 1 ; 62、m序列和其移位后的序列逐位模二和运算序列是___m____序列; 63、在CDMA系统中采用语音激活技术可以 _减少干扰______; 64、沃尔什码就其正交性而言为___完全正交码____码,其相关性为____0____; 65、3G三种主流技术标准为__WCDMA_____、__CDMA2000_____、__TD-SCDMA_____; 66. N传输信道可以分为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其中公共信道包括 BCH 、PCH 、 FACH 等信道;

移动通信仿真实验

移动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加深对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理解; 通过仿真,掌握蜂窝网中频率复用、同频干扰等基本概念,加深对载波干扰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无线信道的衰落 无线信道的衰落通常分为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大尺度衰落是由移动通信信道路径上的固定障碍物(建筑物、山丘、树林等)的阴影引起的,衰减特性一般服从d?n律,其中n称为路径损耗指数,平均信号衰落和关于平均衰落的变化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征。大尺度衰落主要影响到无线区的覆盖区域。 小尺度衰落由移动台运动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主要特征是多径。多径产生时间扩散,引起符号间码间干扰;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移,引起信号随机调频。多径衰落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并且不可避免,只能采用抗衰落技术减少其影响。 1)阴影衰落 在无线信道里,造成慢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对电波的遮挡。在测量过程中,不同位置遇到的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因此接收功率也不同,这样就会观察到衰落现象。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衰落也叫“阴影效应”或“阴影衰落”。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移动台被建筑物所遮挡,它收到的信号是各种绕射,反射,散射波的合成。所以,在距基站距离相同的地方,由于阴影效应的不同,它们收到的信号功率有可能相差很大,理论和测试表明,阴影衰落一般表示为电波传播距离r的m次幂与表示阴影损耗的正态对数分量的乘积。移动用户和基站 间距离为r时,传播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可以表示为 l r,ξ=r m×10ξ10 式中,ξ是由于阴影产生的对数损耗(单位为dB),ξ~N(0,σ)。当用dB表示时,上式变为 10lg l r,ξ=10m lg r+ξ 式中m称为路径损耗指数,实验数据表明m=4,σ=8 dB是合理的。

移动通信试题库

名词解释 1.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rd and soft handoff. Answers:The hard handoff is that when the signal strength of a neighboring cell exceeds that of the current cell, plus a threshold, the mobile station is instructed to switch to a new frequency band that is within the allocation of the new cell. The soft handoff is that a mobile station is temporarily connected to more than one base station simultaneously. A mobile unit may start out assigned to a single cell. If the unit enters a region in which the transmissions from two base stations are comparable, the mobile unit enters the soft handoff state until which it is connected to the two base stations. 2.What are the cores techniques of WCDMA? Answers: The WCDMA key techniques mostly consist of the power control technique, PN code technique, RSKE, Soft Handoff, and Speech coding. 3.What is attenuation? 4.What two functions are performed by an antenna? 5.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CDMA for a cellular network? Answers:(1)Frequency diversity; (2) Multipath resistance; (3) Privacy; (4) Gracefue degradation. 6. What are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cellular system? Answers: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1). Digital traffic channels; (2). Encryption; (3).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4). Channel access. 7. What are the cores techniques of TD-SCDMA? Answers: The cores techniques of TD-SCDMA are smart antenna (intelligent antenna), joint examination technique, SCDMA technique, software wireless technique, and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technique 8. What is 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DBS)? Answers: The satellite video signals are transmission directly to the home user.

3G移动通信实验前3

3G移动通信实验 指导教师:章坚武 学生姓名:周云杰 学生学号: 12081437 实验日期: 2015/3、4

n B 实验一 话务量呼损率计算机仿真 【实验目的】 ? 加深话务量和呼损率概念的理解; ? 能够使用C 语言(或者Matlab )计算话务量和呼损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 使用C 语言(或者Matlab )仿真话务量、呼损率和信道数之间的数值关系; ? 分析话务量和呼损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备】 ? 一台PC 机 【实验步骤】 1. 采用话务量、呼损率和信道数之间解析表达式计算出不同信道数和不同话务量条件下的呼损率,画出三维图。(可以使用Matlab 三维绘图语句Mesh ) 2. 分析话务量、呼损率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clc; clear all; A=1:0.5:60; n=1:50; for i=1:length(A) for j=1:length(n) temp(i,j)=A(i)^n(j)/factorial(n(j)); sum(i,j)=1; for k=1:n(j) end end end B=temp./sum; mesh(n,A,B); xlabel('n'); ylabel('A'); zlabel('B'); 由图可得结论:当话务量不变,呼损率随着信道数增加而降低;当信道数不变时,呼损率随着话务量增加而增加。

实验二Okumura-Hata方法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奥村模型的理解; 2、能够使用C语言(或者Matlab)利用Okumura-Hata方法计算基本传输损耗; 二、实验内容 1、使用C语言(或者Matlab)利用Okumura-Hata方法计算基本传输损耗; 2、分析Okumura-Hata方法的误差; 三、实验步骤 1、采用Okumura-Hata方法分别计算大城市市区地区准平滑地形、郊区和开阔区,基站 天线高度是200米,手机天线高度是3米情况下,不同传播距离和不同载波频率条件下的传播损耗中值。画出相应的曲线。 2、将计算结果和通过奥村模型实测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分析Okumura-Hata方法在何距离以及何频率范围内存在较大的误差。 四、实验结果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hb=200; hm=3; lb1=0; lb2=0; lb3=0; lb4=0; for d=[1 2 5 10 30 50 60 80 100] f1=100:0.1:300; f2=300:0.1:3000; lb11=69.55+26.16*log10(f1)-13.82*log10(hb)-(8.29*(log10(1.54*hm).^2)-1.1)+((44. 9-6.55*log10(hb))*log10(d)); lb12=69.55+26.16*log10(f2)-13.82*log10(hb)-(3.2*(log10(11.75*hm).^2)-4.97)+((44 .9-6.55*log10(hb))*log10(d)); lb21=lb11-2*(log10(f1/28)).^2-5.4; lb22=lb12-2*(log10(f2/28)).^2-5.4; lb31=lb11-4.78*(log10(f1)).^2+18.33*log(f1)-40.98; lb32=lb12-4.78*(log10(f2)).^2+18.33*log(f2)-40.98; f=[f1 f2]; lb1=[lb11 lb12];

指挥车方案-coaster

一、车体方案 1.需求分析 1.1需求分析综述: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细致分析,用户需要的是一辆具有机动性、独立性的移动指挥系统。因此要求指挥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通过性,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装载空间;要求系统设计具有可靠、实用、便利、经济、集成、可扩展,要求车体改装设计具有实用性、舒适性、安全可靠性,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机环境。 1.2基础功能要求: ?卫星传输系统; ?图象监视系统; ?现场监控系统,硬盘数字录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利用现有设备设施); ?有线网络接入; ?配电系统; ?具有车载办公设备(电话、传真、打印机、复印机、计算机、办公终端等); ?具有会议生活设施(会议桌、沙发、空调等)。 ?系统设备预留接口,整车留有可扩展功能的余地。 1.3可扩展功能: ?GSM和CDMA公网通信系统; ?双向图像传输; ?无线传输系统、有线传输系统;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无线网络系统。

1.4指挥车设计原则 遵循产品设计个性化,生产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 1.4.1设计综述: 我们通过CATIA三维设计完成整车布局设计。设计保证整车的功能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机环境。设计定型实施前需要对改装后的车辆进行行驶稳定性计算和轴荷计算,保证改装后的车辆载重、配重和行驶稳定性在底盘车许用范围内。 1.4.2实用性能: 针对指挥车实际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将客户的特殊使用要求结合其中。 1.4.3人性化的设计: 无处不在的人性化设计是贯穿在整个设计和实际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车体所有的相关结构和部件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选购。 1.4.4安全设计: 所有的设计的前提均以安全为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参照标准付载附件中。 1.4.5可扩展: 根据系统可扩展功能需求和系统发展方向,车内预留有空间可进行功能扩展。

移动通信试题库答案讲课教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2012.10 一、填空题 1. ____个人通信______是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它是用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____信息交换_____。 2.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___反射____、__绕射_____和____散射___。3.在CDMA系统中从通信链路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反向链路功率控制____和__前向链路功率控制;4.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软切换_______和_______硬切换_____两大类。 5.W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5M码片/s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3.84M/码片/s_______。 6.IS-95A下行链路利用码分物理信道传送不同的信息,按照所传送信息功能的不同而分类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IS-95A下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包括以下四种_____导频信道______、____同步信道_______、____寻呼信道_______和_____下行业务信道______。 7.HSDPA的中文意思是___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________。 8.1个64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28M___位信息比特。 9.TD-SCDMA的基本物理信道特性有____频率____、___时隙_____和____码片____决定。 10.CDMA系统中,移动台将导频分成4个导频集,分别是_激活集__、_候选集_、__相邻集__和___剩余集。 11. TD-SCDMA的一个信道带宽是 1.6 MHz,码片速率为 1.28 Mcps。 12. 在CDMA系统中从功率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开环功率控制_和__闭环功率控制__。 13. TD-S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1.6MHz 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1.28Mcps _______。 14. GSM一个载频带宽是____200KHz_______,可提供___8____个物理信道。 15. 1W等于____30___dBm。 16.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微观分集有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 17. TD-SCDMA系统采用了______智能天线_____、_____联合检测______、_____同步CDMA______、接力切换及自适应功率控制等诸多先进技术。 18. SIM卡的内部是由 CPU 、ROM、 RAM 和 EEPROM 等部件组成的完整的单片计算机。 19.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____网络交换__子系统、_____无线基站______子系统和_____移动台_____子系统。 20. 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2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一些外部干扰外,自身还会产生各种干扰,主要的干扰有___互调干扰____、__邻道干扰_____和____同频干扰___,其中____同频干扰______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 22.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_软切换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23.1个16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6___位信息比特。 24.码字11010001和01110110的汉明距离等于________。 25.移动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分集方式为___时间分集____、_____频率分集__和___空间分集____。 26.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是____话务量_______。 27.GSM系统的信令系统是以__ISDN_____信令的主体再加上GSM的专用协议构成的。 28.在GSM系统中,为了鉴权和加密的目的应用了3种算法,分别是A3、A5和A8算法。其中__A3__算法是为了鉴权之用,__A8_算法用于产生一个供用户数据加密使用的密钥,而__A5_算法用于用户数据的加密。29.在移动通信中三种主要的多址方式为___时分多址TDMA__、_频分多址FDMA___和___码分多址CDMA____。30.MIMO是在收发两端都采用___多天线____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大幅度提高信道容量的一种技术。31.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可换算成__300_____dBmW。 32.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33.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软切换_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移动通信试题库及答案全完整

移动通信试题库2012.10 一、填空题 1.____个人通信______是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它是用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____信息交换_____。 2.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___反射____、__绕射_____和____散射___。3.在CDMA系统中从通信链路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反向链路功率控制____和__前向链路功率控制; 4.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软切换 _______和_______硬切换_____两大类。 5.W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5M码片/s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3.84M/码片/s_______。 6.IS-95A下行链路利用码分物理信道传送不同的信息,按照所传送信息功能的不同而分类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IS-95A下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包括以下四种_____导频信道______、____同步信道 _______、____寻呼信道_______和_____下行业务信道______。 7.HSDPA的中文意思是___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________。 8.1个64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28M___位信息比特。 9.TD-SCDMA的基本物理信道特性有____频率____、___时隙_____和____码片____决定。 10.CDMA系统中,移动台将导频分成4个导频集,分别是_激活集__、_候选集_、__相邻集__和___剩余集。 7.TD-SCDMA的一个信道带宽是 1.6 MHz,码片速率为 1.28 Mcps。 8.在CDMA系统中从功率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开环功率控制_和__闭环功率控制__。 13. TD-S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1.6MHz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1.28Mcps _______。 14.GSM一个载频带宽是____200KHz_______,可提供___8____个物理信道。 15.1W等于____30___dBm。 16.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微观分集有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 17.TD-SCDMA系统采用了______智能天线_____、_____联合检测______、_____同步CDMA______、接力 切换及自适应功率控制等诸多先进技术。 18.SIM卡的内部是由CPU 、ROM、RAM 和EEPROM 等部件组成的完整的单片计算机。 19.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____网络交换__子系统、_____无线基站______子系统和_____移动台_____子系统。 20. 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2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一些外部干扰外,自身还会产生各种干扰,主要的干扰有___互调干扰 ____、__邻道干扰_____和____同频干扰___,其中____同频干扰______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 22.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_软切换 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23.1个16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6___位信息比特。 24.码字11010001和01110110的汉明距离等于________。 25.移动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分集方式为___时间分集____、_____频率分集__和___空间分集____。 26.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是____话务量_______。 27.GSM系统的信令系统是以__ISDN_____信令的主体再加上GSM的专用协议构成的。 28.在GSM系统中,为了鉴权和加密的目的应用了3种算法,分别是A3、A5和A8算法。其中__A3__算法是为了鉴权之用,__A8_算法用于产生一个供用户数据加密使用的密钥,而__A5_算法用于用户数据的加密。 29.在移动通信中三种主要的多址方式为___时分多址TDMA__、_频分多址FDMA___和___码分多址 CDMA____。

考斯特移动指挥车简要技术方案说明合成版( 分局)

中天高科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中天之星TC5050XZH 通讯指挥车技术方案 2006年10月10日

目 录 一、总体方案概述 (2) 二、移动指挥车技术指标与参数 (4) 三、设计参考依据与标准 (8) 四、整车总体布置与制作方案 (9) 五、公司情况介绍 (24)

移动应急指挥车技术方案说明 一、总体方案概述 在应急指挥系统中,移动应急指挥车是指挥中心的现场延伸,旨在支持指挥人员深入事件现场,获取第一手现场信息,实现高效、快速指挥决策。我公司生产的TC5050XZH移动应急指挥车作为一个现场指挥中心,可以通过随车的多种车载装备,为实现辅助决策、指挥调度、数据传输、现场通信、现场监控、现场广播、会商等功能提供了强大的装备保障,为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处置提供极大的帮助。 中天TC5050XZH移动应急指挥车遵循 “机动灵活、安全可靠、高效实用、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的设计要求,在四川丰田考斯特 BB54L-ZEMSW的基础上,将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车载供配电技术以及视频监控、广播、照明、移动办公会议等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微波通讯、公网通讯各种通讯手段,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构成多手段、多路由的通讯网络,为领导现场观察、现场决策、现场指挥提供保障。 中天TC5050XZH移动应急指挥车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通讯功能:安装800M集群系统的移动基站、车载台、手持机主要用于实现移动应急指挥车周边的800M集群系统通讯覆盖,以移动应急指挥 车为核心形成一套完备的现场应急指挥通讯网络。当指挥车工作 在800M集群系统固定基站覆盖范围之外时,移动基站需要既可 以单站工作,也可以在存在预案部署的800M通讯链路接入点时、 移动基站与集群系统交换控制中心网络联通后,与固定基站实现 联合覆盖,保证指挥车所在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集群通信畅 通。 广播功能:广播系统由现场广播系统和FM调频广播系统组成。现场广播系统通过高音喇叭对应急指挥车周围进行现场广播。FM调频广播系统 通过FM调频信号覆盖半径为一公里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用户可 通过调频收音机在指定的应急专用频段收听到应急指挥调度广

移动通信模拟试题(22)

1.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可分为()和()。 2.集群通信以()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 3.分组交换网路中传送的信息以()为基本单元。 4.FDMA中的干扰类型主要为()和()。 5.码分多址是指基于()分割信道。 6.软切换是指()。 7.寻呼信号在()信道上发送而入网信息在()信道上传送。 8.在GSM系统中,采用卷积编码来纠正(),采用交织编码抗()。 9.大区制移动电话系统IMTS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0.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是()载波频率发射机同时工作。 11.只有()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信道再用。 12.信道配置是()。 13.GSM中位置管理采用两层数据库即()和()。 14.位置更新的策略包括基于(),基于()以及基于()的更新策略。15.上行链路是指()。 16.信道配置的方法有()和()。 17.SIM卡的主要功能为()、()和()。 18.适用于码分多址蜂窝通信系统的扩频技术是()。 19.硬切换是指()。 20.频分复用方式中,用户号就是()。 二.判断题: 1.IMT2000中的2000 的含义是指系统工作在2000MHz,系统最高传输速率为2000Kbps,在2000年前后投入商用。() 2.IMT-2000的自适应无线接口技术支持上下链路对称需求。() 3.解决邻信道干扰可以采用提高系统线性程度。() 4.互调干扰是指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各种组合频率成分落入本频道接收机带通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5.FDMA蜂窝移动系统需要相当严格的功率控制系统,因而使得系统很复杂。()6.监测音是用于信道分配和对移动用户的通话质量进行监测。() 7.GSM中采用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 8.码分多址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9.CDMA系统的软切换是“先切换后中断”,FDMA和TDMA系统的切换是“先中断后切换”。() 三.问答题: 1.GSM采取了哪些抗干扰措施? 2.TDMA蜂窝系统为什么要采用移动辅助过区切换(MAHO)?FDMA蜂窝系统是否也可以这样? 3.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这种功能有什么好处? 4.请解释HLR和VLR的定义和作用。 5.在CDMA中,移动台在发起呼叫时为什么要采用“接入尝试”和多次“接入探测”?说明其工作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本专科 16学时 实验1-8 matlab仿真

实验一Matlab/Simulink通信仿真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imulink的使用界面和常用工具箱。 2、能用Simulink进行简单的仿真实验。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软件 1、PC机1台 2、MATLAB7.0环境 三、实验原理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个建立系统方框图和基于方框图级的系统仿真环境,是一个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仿真结果分析的软件包。使用Simulink可以更加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并进行基于时间流的系统级仿真,使得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的方框图统一起来。 1.使用Simulink进行建d模和仿真的过程 启动MATLAB之后,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Simulink”或单击MATLAB工具栏上的Simulink图标,打开 Simulink 模块库窗口。字母大小写不区分。 在Simulink模块库窗口中单击菜单项“File | New | Model”,就可以新建一个Simulink模型文件。 利用鼠标单击Simulink基础库中的子库,选取传递函数模块,将它拖动到新建模型窗口中的适当位置。如果需要对模型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和修改,只需选中模型文件中的相应模块,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中选取相应参数进行修改。 Sources子库为激励信号源, Sinks子库为输出模块。用鼠标可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模块外部的大于符号“>”分别表示信号的输入输出节点。 2.MATLAB软件中通信工具箱 双击MATLAB指令窗上面的Simulink 工具条,再双击Communications Blockset。它们包括了通信系统中所需要的功能(模块): Comm Sources(信源)、 Source Cording(信源编码)、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检错与纠错)、 Modulation(调制)、 Channels (传输信道)、 Interleaving(交织)、 Comm Sink(信宿)、 RF Impairments(射频损耗)、Syncronization(同步)等。 3、创建一个简单的模型大致有以下三个步骤: 1)建立模型窗口并保存为以.mdl为后缀的模型文件; 2)将功能模块由模块库窗口复制到模型窗口,进行参数设置; 3)连接模块,从而构成需要的系统模型。 4)进行仿真操作 ◆设置仿真参数 Simulink模块编辑窗口菜单栏: Simulation /Simulation Parameters ◆启动仿真 启动方式: (1) Simulink模块编辑窗口菜单栏“ Simulation /Start” (2)单击工具栏上的Simulink图标 ◆仿真结果分析

部队应急通信指挥车技术方案 -1011

部 队 应 急 通 信 指 挥 车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 5 1.1 总体拓扑示意图.............................................................. 5 1.2 无线传输系统组成 .......................................................... 5 1.3 TFDM 单兵式高清发射机 ............................................... 7
1.3.1 技术说明 ........................................................................ 7
1.4 TFDM 车载高清接收机................................................... 9
1.4.1 技术说明 ........................................................................ 9
1.4.2 输入信号格式及分辨率 ................................................. 10
2 交互式一体触摸平台 .......................................................... 12 2.1 功能参数 ...................................................................... 12
2.1.1 多点触摸桌................................................................... 12
2.2 辅助显示器................................................................... 13 3 辅助设备 ........................................................................... 14 3.1 高清摄像机................................................................... 14 3.2 头戴式标清摄像机 ........................................................ 14 3.3 户外车载 15 米全向拾音器 ........................................... 15 3.4 户外 30 米长距离指向拾音器........................................ 16 3.5 单路降噪电源适配器 .................................................... 17 3.6 US-902D (UHF PLL 双频道自动选讯接收机)................ 18 3.7 PT-920B /PT-850B(腰挂式发射器) ............................... 19 3.8 CM-501(领夹式麦克风) ........................................... 19 3.9 TGM-102F 10 路 2 编组带效果专业调音台.................. 20 3.10 VGA\音频、视频矩阵切换器 ........................................ 21 3.11 视频切换特技台............................................................ 22 3.12 LCD KVM 控制平台..................................................... 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