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修1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修1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修1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修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洲心街第一初级中学马卫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能力方面: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三)新课讲授

1、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

情境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

情境一:

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

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

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2500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注:有关数量和质量可以适当展开)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他们工资之所以出现高低不一,就是这个原因。

板书: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情境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5000元。

小李: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

老王: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

小张: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你们要出主意,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就以下的知识作必要的补充。归纳出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1)、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第三,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2)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的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与旧社会的剥削和现极分化有了质的分别。

板书: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意义:能充分体现劳动,调动积极性的创造性。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想,在公有制经济中如果实行平均主义、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

(提示: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为什么按劳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小结: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地位,从业人员占多数(包括了工人和农民等)决定了按劳分配占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教师利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结合教材59页关于“小吴”的材料导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板书: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情境三: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小李说:“最近我家开了个小商店,收入比我的工资还高。”

老王说:“我利用双利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报酬很丰厚。”

小张说:“我买了一只股票,现在每股升了两元。”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引出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

拓展知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我国现阶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记重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若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若纸币的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则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5、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4)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单元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此时国家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此时国家要采取扩性财政政策、扩性货币政策) 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汇率波动的影响 ①外汇汇率上涨:外币升值,本币(人民币)贬值,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小,国物价上涨,国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国际外汇储备增加,资金外逃。 ②外汇汇率下跌,外币贬值,本币(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物价稳定、国就业下降和国民收入下降,国际外汇储备减少,吸收外资流入。 5.人民币升值影响:(进出口;投资;消费(留学、旅游);偿还外债等) A、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 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 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六课

1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______________。目的: (2)利息取决因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计算公式:利息=________ (3)储蓄存款的分类:我国的储蓄主要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大类。 (1)商业银行主要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存款业务是_______业务; 贷款业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誉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2)其他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注 意:专家点评——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3.股票 (1)股票的含义: (2)股东享有的综合权利: (3)特点:① ② ③ (4)股票投资的收入:① ② (5)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6) 作用: 4.债券 (1)债券的含义: (2)债券的性质: (3)债券与股票的异同点: (4)债券的分类:根据_______________不同,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业保险 (1)购买商业保险的目的: (2)商业保险的含义: (3)商业保险的分类: (4)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是: (5共同点:都是投资行为;都是减少风险、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的方法;都是保险的组成部分 6、投资理财的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一框

第六课第一、二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明确目标】 1、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2、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难点) 3、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重点) 5、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重难点)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 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是我国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才能,。 ②才能,。 ③才能,。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也具 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主要方式: (2)基本方式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①主题: ②核心 ③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主题: ②内容: ③本质: (3)科学发展观:①内涵: ②主题: 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1)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 (2)党始终把好、好、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和 坚持,发挥,保障,走道路,促进 ,做到。 【学生质疑】一、判断改错: 1、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2、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 3、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中国共产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W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 【当堂小结】 【训练达标】 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超全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a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①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不可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想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b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 、 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的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 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表现,是价值的体现和反应。注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 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注意:实际 现实的货币。(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 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惊险的跳跃,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 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 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货币实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纸币的发行规律b (1)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重难点剖析、例题解析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图解]

[重要概念剖析]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知识拓展]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氏族制度是与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 (3)私有制的确立 ①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 逐渐解体。 2.奴隶社会 (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②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提示] 因为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一种低水平的公有制,当时人们的工具极其简陋,获得的食物很少,于是不得不实行公有和共有,以便大家都有吃的,都能勉强生存下来,共同对付生存困难。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生产工具进步了,获得的食物多了,有了剩余,一些部落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可见,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相关链接] 阶级是指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由于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形成了不同或对立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社会集团。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是生产体系中的统治阶级,处于依附或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社会集团是生产体系中的被统治阶级。同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与思想文化上也占统治地位。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课堂导入】 在第二单元介绍完“如何生产问题”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如何合理分配财富问题。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梳理知识】 【课堂展示——(自学成果)】(组内小展) (要求: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快速高效核对自学成果,确保答案正确,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标记) 【课堂探究——(对学群学)】(班内大展) 探究一:情景模拟:《老赵说事》 俺们村的基本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生活那就一个字“穷”。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后,老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老赵还供养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因为很能干,收入不菲。 老赵和儿子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探究二:设置情景 (1)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 这种分配方式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意。 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哪些可能的分配方式? 探究三:我们来探讨一些情形 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 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形式? 注: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 F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请填写如下表格: 探究四: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在此基础上,他又把眼光投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上。他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发明,无偿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四面八方的百姓,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少青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一课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 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专题导学 一、学法指导 1.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2.逻辑顺序 (1)货币的本质: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重难点分析 1.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条件?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和商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第一,货币和商品的区别是: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一般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各种特征。第二,货币与商品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货币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价值?价值与商品有何联系?在货币出现前后,商品的价值分别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3)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而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交换,由一定数量的金、银货币来表现的。 3.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 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虽然经过了人类劳动,但它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其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既然不是商品,就谈不上价值。其二,劳动产品只有作为商品用于交换,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有必要化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较其大小,商品才有了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但这只是它的有用性或说使用价值, 而并非价值)

人教版重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才能维护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 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执政的基本方式: (1)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关键是 依宪执政。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 ①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主题: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纸币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4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5什么是外汇什么是汇率 6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利:有利于进口商品有利于对外投资外出旅游出国留学 弊:不利于出口引起外资,会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产业受到冲击会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本国的外汇储备贬值 7如何分析物价上涨或下降的因素 (1)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3)分析商品的价格是否受货币发行量的影响 8如何稳定物价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鼓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3)在遵循价格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4)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的投入,增加……的供给,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控制纸币的发行量 (5)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违规涨价炒价等行为 (6)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行临时价格干预 (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低收入者提供救助和生活补贴 9影响消费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2)收入和物价的总体水平——主要因素 (3)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心理因素 10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如何扩大内需) (1)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大力发展经济(2)增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减少后顾之忧 (4)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5)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6)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 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7)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11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