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

2021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

2021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
2021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

2021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

1.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当你不断地用力向气球里吹气,吹一段时间后会感到头晕,其原因是()

A. 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吸过程失调

B. 呼吸及运动频繁,使呼吸中枢疲劳

C. 吹气过长,吸气短促,造成大脑缺氧

D. 呼吸及运动频繁,使呼吸中枢兴奋

2.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B. 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20℃时相等

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3.如图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情况。请据此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A. 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B. 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

C. 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

D. 乙植物则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

4.北京奥运会后,意大利自行车选手雷贝林被查出服用新型兴奋剂药物CERA,因而被取消竞赛成绩。

这种新兴奋剂能够持续地促进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服用CERA后,在一定时间内,体内红细胞载氧能力变化的曲线图应该是()

A. B.

C. D.

5.国家粮食部门明确规定,粮食储存到规定年限(一般是4--5年)后,不能再作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

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

A. 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

B.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

C. 种子生虫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无法食用

D. 种子发霉易引起中毒

6.如图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

A. 肾单位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小球

7.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三者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相同之

处,下列对各相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 ②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 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

D. 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

8.在用酵母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盆中检测出三种化合物,

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依次代表()

A. 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D. 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9.对下表数据的分析解释正确的是()

成分血浆中(g/100mL)肾小囊中(g/100mL)尿液中(g/100mL)

水909995

蛋白质7.0000

葡萄糖0.100.100

无机盐0.720.72 1.50

尿素0.030.03 2.00

肾小囊中的水比血浆中多9g

B. 排尿主要是排出尿素以及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C. 血浆和肾小囊中的尿素只有 0.03g/10mL,而尿液中有2g/10mL,数据肯定有误

D. 肾静脉中不含有尿素

10.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栖息场所的鼠,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000g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

结果会()

哺乳动物海水尿液

灌饮氯浓度排出氯浓度

甲10005351350400

乙1000535165820

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C. 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

D. 表中资料不足,所以不能判断

11.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内三种物质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A. 肺

B. 脑

C. 肾

D. 小肠

12.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

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A. B.

C. D.

13.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g和1.05g。现有A、B两种小型哺乳动物,

体重和年齡都相似,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2组,每天每只消耗100g大麦种子(含60%淀粉和40%脂肪),两者在相同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种

失水量(g/只?天)尿中尿素浓度

(mmol?L-1)尿液粪便汗液呼吸

物种A1555073500

物种B301565122000

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组动物中的每个动物至少各提供多少水分()

A. 物种A为2g,B为47g

B. 物种A为4g,B为7g

C. 物种A为2g,B为7g

D. 物种A为12g,B为47g

14.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

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 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 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 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 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5.图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在晚间用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

②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③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类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

④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A. ②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

操作错误的是()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17.将浙江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

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秸秆还田后翻拼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 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下移趋势

D. 从堆放、水泡两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18.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一个氧气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88×10-7m的光量子。每个光量子

的能量是真空中的光速乘以普朗克常数(6.63×10-34J?s)再除以波长。同时,每放出32g氧气,植物储存469kJ的能量。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率为(每32g氧气有6.02×1023个氧分子)()

A. 2%

B. 37%

C. 34%

D. 29%

19.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

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记录时间/min051020253035354045

甲种植物/(mg/L)1501138350484848484848

乙种植物/(mg/L)15011075301888888

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

B. 在0~25min期间,CO2含量逐渐降低是有氧呼吸减弱的结果

C. 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D. 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20.图为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 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 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 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21.如图表示每次呼吸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与此相适应,符合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2.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具有输送氧的能力,其余氧气结合会受血液中pH与溶氧量的影响.下式为血

红蛋白、氧气和氢离子间的平衡关系:HbH++O2?HbO2+H+,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携氧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运动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此时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比运动前低

B. 若血液pH值为7.4,则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比pH值为7.0时高

C. 由上式可知,在氧分压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携氧量较高

D. 在高压氧气下,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下降

23.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据图

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X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Y曲线代表淀粉消化的过程

B. 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C胃

C. 在消化道D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D. 食物进入大肠前,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4.

生长状况红光远红光

茎长度60.2cm98.1cm

茎节数20.5节21.0节

茎长度夜温(15小时)

7℃17℃26℃

日温

(9小时)30℃-52cm29cm 23℃60cm50cm35cm 17℃43cm38cm35cm

A. 茎的生长与光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B. 光的性质与茎的长度密切相关,与茎的节数关系不明显

C. 理论上若要促进茎的生长,日温30℃夜温17℃并搭配远红光是最佳的选择

D. 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效果更好

25.如图表示两类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据图进行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较符合曲线Ⅱ

B. 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远多于夜间

C. 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Ⅰ

D. Ⅰ植物主要在夜间利用CO2

26.下面是关于家庭自制甜酒的一段材料:称取糯米1千克,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沥干后蒸熟,

冷却到40℃。将10g酒曲研成粉末,加入少量冷开水调成浑浊液,分数次加入到糯米饭中,搅拌均匀,装入经过开水灭菌的容器中,轻轻压实,再在中间掏一个圆形的小洞直至容器底部,然后将容器盖好。

放在30~40℃的环境中。经过48小时后,发酵过程基本完成,即可食用。酿制成功的酒酿香甜可口,而且有浓郁酒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水灭菌指的是______ 。

(2)在糯米饭中间掏一个洞的目的是______ 。

(3)酒酿很甜的原因是______ 。

(4)酒酿酒香浓郁的原因是______ 。

(5)如酒酿在启封后放置较长时间,则会变酸,原因是______ 。

27.将新鲜萝卜切成酒杯形,放在一个烧杯中,如图所示。萝卜的内外有两种液体,只知道其中一种是清

水。另一种是3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是平的,过了一段时间后,液面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

(1)液体A是______ ,液体B是______ 。

(2)图甲中的C处细胞正在______ 水分,此时,它的细胞液浓度应该______ A液的浓度。

(3)图乙中的C处细胞正在______ 水分,此时,它的细胞液浓度应该______ B液的浓度。

28.下表为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请回答有关问题。

成分A液(克

/100毫升)

B液(克

/100毫升)

C液(克

/100毫升)

蛋白质0.007.000.00

葡萄糖0.100.100.00

无机盐0.720.72 1.50

尿素0.030.03 2.00

(2)原尿由______ 流出,形成尿液。(可供选择的答案是:①肾小球②肾小管③肾小囊④膀胱)(3)如果某人C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此人可能患有______ 病。临床上可使用一种激素治疗此病,该激素的名称是______ 。

29.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代表二氧化

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______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CO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______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______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0.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

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甲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 。

(2)由图乙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 增加。原因是______ 。

(3)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 光合作用。

(4)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 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 ,则支持上述推测。

31.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

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 。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 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 。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A<B<C

②A<C<B

③A<B=C

④A=B=C

(5)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_____ (填序号,可多选)。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32.为探讨盐对某生物燃料树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对其净光合速率、胞间

CO2浓度、光合色素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请参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是______ 。

(2)当NaCl浓度在200~250mmol/L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自然条件下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净光合速率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前者主要是由于______ ,后者主要是由于______ 。

(3)总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______ 表示。

33.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

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 毫克。

(4)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连续性的吹气球必然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奏,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部供氧不足,就会头晕。另外,吹气球需要一定力度,这使头颅内压力增加,刺激了头晕现象的发生。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吹气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吸气呼气的时间长短、头晕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吹气球时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

2.【答案】B

【解析】解:A、25℃、30℃,35℃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并不一定减少,A错误;

B、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等于净光合积累量,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积累量,光照时间相同,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正确;

C、光照时间相同,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3.0+3.5=6.5,2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

3.0+1.5=

4.5,C错误;

D、分析曲线可知,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相等,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了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实验探究题综合性强,需多个知识点结合解答,认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解题切入点.

3.【答案】ABD

【解析】解:A、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A正确;

B、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B正确;

C、甲植物随着叶片温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降低,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温带地区,C错误;

D、乙植物随着叶片温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保持不变,乙植物则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D正确。

故选:ABD。

观图可知:甲植物随着叶片温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乙植物随着叶片温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保持不变,据此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识图读图是解答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由于CERA能持续的促进红细胞的载氧能力,在兴奋剂发挥作用的时间里,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是增强的,但不可能无限的增强,兴奋剂失去作用后,运输氧的能力又会下降。

A、此曲线表示加上CERA后,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无变化,与题意不符。

B、此曲线表示加上CERA后,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无限的增强,与题意不符。

C、此曲线表示未加CERA以前,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为0,服用后,载氧能力无限制的增强,也与实际不符。

D、此曲线表示服用CERA后,载氧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增强,兴奋剂失去作用后,载氧能力又会下降,符合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CERA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关于一些兴奋剂影响红细胞的功能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

【解答】

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热量。粮食储存过久,粮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影响粮食的品质。

故选:B。

6.【答案】C

【解析】解: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可见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

故选:C.

解答此题需分析好两个知识点:一、尿液中尿素浓度为何会增加.二、尿素浓度是在什么结构中增加的.这两个知识点都与尿液的形成有关.识图作答.

此题目主考查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一个深度的理解,如果同学们不求甚解,会误认为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素的浓度会增加.这也是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7.【答案】D

【解析】解:A、甲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乙醋酸菌属于细菌,也是单细胞的生物,丙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因此①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正确.

B、甲酵母菌属于真菌,丙霉菌也属于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因此②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正确.

C、乙醋酸菌、丙霉菌,都是需氧菌,因此,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正确.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温度分别为18~25℃、30~35℃和15~18℃,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错误.

故选:D

制酒要用甲酵母菌,制醋用乙醋酸菌,制腐乳要用丙霉菌,分析解答.

这道题以“发酵技术的应用”为背景,较为基础,要明确三者所使用的菌种及其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质P是二氧化碳,Q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酒的知识,制酒要用酵母菌,据此答题。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做这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形、结合题意答题。

9.【答案】B

【解析】解:A.缺少表格中的条件(100mL).故A错误。

B、排尿的意义是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故B正确,符合题意。

C、数据明显不对,应该是100ml,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升高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的作用。故C错误。

D、肾静脉与肾动脉中的血液相比氧气少,尿素等废物少,养料少,二氧化碳多。故D错误。

故选:B。

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尿液中水、无机盐、尿素浓度明显升高,说明排尿主要是排出尿素以及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多以表格或识图作答的形式考察。

10.【答案】A

【解析】解:根据前面的分析,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由此说明甲鼠保水的能力较差,乙鼠保水能力强,二者均不能饮用海水,若长时间不饮水,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故选:A。

从题中所述的情况分析来看,两种鼠灌饮的海水是相同的,但是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

本题关键要根据“动物的保水能力与排尿多少呈反相关”,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两种鼠的保水能力大小。

11.【答案】A

【解析】解:A、血液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A符合题意。

B、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增加,即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解答即可。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在读懂图的基础上,根据营养物质和气体变化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所以当健康成年人大量饮水后,其尿液中排出的葡萄糖不会变,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永远为0;水大量增加后,体内要维持渗透压平衡,所以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比值水会增加.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的特点方面来切入.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认真识图有利于做好该题.

13.【答案】A

【解析】解:物种A每天的失水量为15+5+50+7=77(g/只?天),通过自身代谢产生水为100×40%×1.05=42g/只?天,100×60%×0.55=33(g/只?天),故A所需补充的水为77-42-33=2g/只?天。同理物种B应补充的水为(30+15+65+12)-100×60%×0.55-100×40%×1.05=47(g/只?天)。

故选:A。

水可通过饮水和食物中获取,也可以通过自身代谢产生.

重点在于理解水分代谢的途径,利用题目的信息分析作答,重点考查我们分析问题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缓慢,故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进行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进行生理活动,故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并不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

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等。

15.【答案】B

【解析】解:①植物几乎不吸收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所以达不到以增加夜间空气中氧气浓度目的,①错误;

②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只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光中的一部分,所以只用该波长的光,光合作用强度将降低,②错误;

③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快,所以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③正确;

④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镁缺乏时,叶绿素合成受阻,直接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④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420~470nm波长的光(蓝紫光)和640~670nm 波长的光(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蓝紫光).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本题属于图表信息转化考查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

作用过程.图中显示各种色素在不同波段的吸收情况是不同的;有关色素的构成、实验、对光能的吸收是基本的识记内容,此外还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

16.【答案】B

【解析】解: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A正确;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不能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B错误;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C正确。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目的是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1、分析题图:管口3是排料口,其作用是出料、检测;管口1是充气口,其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管口2是排气孔,其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本题结合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7.【答案】D

【解析】解:A、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A正确;B、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

C、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正确;

D、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低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

故选:D。

分析曲线图: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的作用的了解,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题,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

18.【答案】C

【解析】解:每放出32g氧气吸收能量:

6.02×1023×8×3×108×6.63×10-34/6.88×1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率为:

469×103/(6.02×1023×8×3×108×6.63×10-34/6.88×10-7)=34%

故选:C。

先计算32克氧气中有多少氧分子,然后对应为吸收了多少个光量子,计算光量子的能量,作为分母,储存的能量做分子,可计算转换率.

光子吸收伴随电子的传递,电子传递最终可能产生氧分子和ATP或其他可以换算成ATP的物质,即可兑换成能量。

19.【答案】B

【解析】解:A、题中所说容器为密闭容器,在0-25min期间,而容器中二氧化碳降低的速率越来越慢,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弱,正确;

B、分析表格时,玻璃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不是有氧呼吸减弱,错误。

C、题干中是给予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容器是密闭的,在此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含量,正确;

D、对比两种植物可知,乙更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强,正确。

故选:B。

在分析表格时,玻璃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玻璃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水分、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

20.【答案】D

【解析】解:A、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是曲线的斜率最大的时候,此时呼吸作用旺盛,A正确;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降低,代谢强度减弱,呼吸速率下降,B正确;

C、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降低,代谢强度减弱,呼吸速率下降,C正确。

D、由图可知,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时,干物质积累变缓,D错误;

故选:D。

分析曲线图:在前20天内,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增加;第20天后,种子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在前20天内,种子干重积累速率逐渐加快,第20天后,干重积累速率逐渐减慢,到第50天后,干重保持相对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呼吸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理解,并且考查学生对曲线图中信息的获取。难度适中。

21.【答案】D

【解析】解: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从图D中可以看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呼气结束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然后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故选:D。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运动的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难度中。

22.【答案】D

【解析】解:A、运动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此时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比运动前低,A正确;

B、若血液pH值为7.4,则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比pH值为7.0时高,B正确;

C、在氧分压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携氧量较高,C正确;

D、在高压氧气下,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升高,D错误;

故选:D。

红细胞之所以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是因为在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再氧浓度低的地方于氧分离.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但不易分离.这样就使氧气丧失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理.

23.【答案】CD

【解析】解:A、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所以曲线Y是脂肪的消化。A错误;

B、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D小肠,B错误;

C、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C正确;

D、X淀粉、Y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D正确。

故选:CD。

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消化道中,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其中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且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由图示可以看出,食物在A、C、D器官中被消化,所以A是口腔,C是胃,D是小肠,B是食道。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A、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温度、水、土壤等,由表格可知,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60.2cm,远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98.1cm,由此可见,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有关;不论夜温还是日温,不同的温度,茎的伸长生长的长度不同,因此,茎的伸长生长还与温度有关;A正确。

B、通过表格中红光和远红光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光的性质对茎的长度作用明显,对茎的节数作用不明显;B正确。

C、在远红光条件下,日温23℃、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长得最好,茎的伸长长度最大;C错误。

D、从表中数据看在日温30℃、夜温17℃茎长度52cm,在日温23℃、夜温26℃茎长度35cm,这是因为日温30℃比日温23℃时光合作用要强,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温17℃比夜温26℃时分解的有机物要少,故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光与温度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要通过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表格的各种数据,结合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答题。

25.【答案】D

【解析】解:A、水生植物正午时分气孔基本关闭,光合速率较低,符合Ⅱ,故A正确;

B、Ⅱ在正午时气孔张开面积最大,所以此时水分散失最大,吸收水分也最大,夜间气孔基本关闭,所以此时水分散失最少,吸收水分也最少;故B正确。

C、极度干旱环境下,正午温度最高,所以气孔张开面积最小,才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故C正确。

D、Ⅰ虽然在中午,气孔基本闭合,但在其它时间还是张开,光合作用主要也是在白天进行,故D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气孔的功能及开闭原理,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

气孔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一般。

26.【答案】去除糯米中的杂菌增加糯米饭中的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

乙醇,即酒化过程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

【解析】解:(1)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将浸泡的糯米蒸熟,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糯米中的杂菌.然后将蒸熟的糯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糯米饭的温度在30℃左右,以保持酵母菌的活性,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将酒曲和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

(2)在中间挖一个凹坑,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糯米饭中的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3)酿酒发酵原理为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转化成酒。

(4)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酒酿酒香浓郁。

(5)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因此酒酿在启封后放置较长时间,则会变酸。

故答案为:

(1)去除糯米中的杂菌

(2)增加糯米饭中的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3)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

(4)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

(5)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熟练掌握制作家庭制作甜酒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认真作答.

27.【答案】蔗糖溶液清水失水小于吸水大于

【解析】解:(1)根据渗透作用中低浓度处的水向高浓度方向渗透分析,A液面上升,B处液面下降,说明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2)甲图中A处液面升高,表明甲中C处细胞失水,此时,它的细胞液浓度应该小于A液的浓度.

(3)图乙中B处液面下降,说明C细胞吸水,此时,它的细胞液浓度应该大于B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

(1)蔗糖溶液;清水

(2)失水;小于

(3)吸水;大于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据图甲分析,低浓度处的水向高浓度方向渗透,A液面上升,B处液面下降,说明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理解、应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水分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28.【答案】B C ②肾小管糖尿胰岛素

【解析】解:(1)样品B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B是血浆;样品A中含有葡萄糖无蛋白质,因此样品A是原尿;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无机盐,因此样品C是尿液。(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②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原尿和血浆相比无大分子蛋白质,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滤过作用。

(3)胰岛素调节葡萄糖的代谢。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故答案为:

(1)B;C

(2)②肾小管

(3)糖尿;胰岛素

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中液体成分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A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为原尿,B为血浆,C不含葡萄糖为尿液,据此答题。

要熟记尿的形成过程,以及各个阶段液体成分的变化:肾小球过滤时哪些物质没通过,肾小管重吸收了哪些物质等等。

29.【答案】相同减小减小

【解析】解:(1)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自由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

(2)一氧化碳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气的能力,因此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减少,气压不变,血液中氧含量减小.

(3)血红蛋白含量不变,气压减小,则扩散速率降低,因此血液中氧含量也减小.

故答案为:(1)相同;(2)减小;(3)减小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逐渐下降28 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淀粉和蔗糖的输出量降低,在叶片积累抑制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解:(1)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为不去除棉铃植株,由图1可知,其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2)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增加,因为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淀粉和蔗糖的输出量降低,在叶片积累。

(3)根据化学反应平衡原理,产物的积累会抑制正反应的进行,即淀粉和蔗糖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4)为了验证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具体做法是: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的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

故答案为:(1)逐渐下降;28;

(2)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淀粉和蔗糖的输出量降低,在叶片积累;

(3)抑制;

(4)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1、解答本题考生首先熟记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中,色素吸收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过程中,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并且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分析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不断下降,而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和蔗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且淀粉的增加幅度更大。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能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31.【答案】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高糖早餐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④②④

【解析】解:(1)不进早餐2小时,体内贮存的糖大量被消耗,导致血糖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升的最快,原因是大量糖类被消化水解成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

(3)高脂高蛋白食物被消化成氨基酸和脂肪酸,而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合成.

(4)虽然高糖、高脂高蛋白在短期内都会使血糖显著升高,但没有超过人体血糖调节能力,即没有超过肾糖阈值,肾小管能对原尿中葡萄糖进行重吸收.因此,三者检测结果相同,即A=B=C.

(5)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胰岛B细胞能接受血液中葡萄糖升高的直接刺激,从而导致分泌活动增强;其次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某一区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到达胰岛B 细胞,所以胰岛B细胞上具有神经递质的受体;最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胰岛B细胞上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故答案为:

(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高糖早餐;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④

(5)②④

(1)问需要考生一方面能围绕图形横纵坐标变量提炼出“血糖浓度变化”信息,而且能联系起血糖主要指的是葡糖糖,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联系教材中“葡糖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然后确定递进式的表述方式.

(2)问需要考生明确早餐中的糖与血液中的血糖的层次关联,方能在答案中体现“食物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成为血糖的递进式表述.

本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主要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从图形中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基础性较强,难度较小.

32.【答案】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胞间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带解析)

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 ) A.血液 B.遗传物质 C.血细胞 D.血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血缘关系的理解。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遗传物质,血缘关系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似。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白毛和白毛 B.兔的白毛和黑毛 C.兔的白毛和长毛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解析】选B。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判断相对性状有三个关键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时三者缺一不可。选项A为同一表现类型;选项C不是同一性状;选项D不属于同一种生物,故选B。 3.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解析】选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4.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选项A 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体神经系统》考点梳理及强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人体神经系统 知识梳理 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①脑 a.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c.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脑本的生命活动的中枢 ②脊髓:具有控制多种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简单反射的中枢),如排尿、排便中枢,缩手、膝跳反射中枢,所以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具有许多上行和下行神经纤维与脑联系,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所以脊髓又具有传导功能

③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大都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④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2.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①细胞核,②细胞体,③树突,④轴突,⑤突起,⑥神经末梢。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其结构包括 细胞体 和 突起 两部分。 神经元???? ?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 其中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

(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易错易混】应激性≠反射: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必须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应激性不一定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植物和低等的动物无反射活动,但有应激性,如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闭合、草履虫避开盐水等都属于应激性反应。 2.反射弧 (1)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图中a是感受器,指各种感觉器官,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例如,视网膜为视觉感受器,耳蜗为听觉感受器,皮肤可以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②图中b是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 ③图中c是神经中枢,接收信号,综合分析处理,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给传出神经。主要位于脑和脊髓。 ④图中d是传出神经,将来自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含答案)

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B. 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 C. 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 2. 地球上的生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有关下图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 C.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月季有花、果实等器官 3. 下列关于樱桃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芽在发育时,营养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植株生长需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4.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描写苔藓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有关苔藓和牡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5.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C.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6. 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就会因传粉不足果穗缺粒减产 B.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玉米籽粒里的淀粉主要在胚芽内 D.玉米果穗上有许多籽粒是因为其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7. 2019年,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世界种子库已建成10年,其储存的种子样本已经超过100万份。下列关于种子的储存和萌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B.低氧条件下种子能储存较长时间 C.只要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能萌发 D.建立种子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8. 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专题一科学探究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纵观东营近五年中考,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中考中都有考查,分值在2~4分之间,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实验中设计表格、实验变量的控制,考查比较明确。预测2019年将继续加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常见的几个问题、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预测2019年也一定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关于细胞裂、生长和分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进行考查,预测2019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变动不大。 命题点一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数值时求多组的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设计重复组或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减小实验偶然性。 命题点二细胞的结构与观察 1.显微镜使用问题汇总。 (1)成像问题: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移动问题: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如物像偏左上方,玻片就向左上方移动。 (3)视野亮度问题: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4)倍数问题: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三变: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细胞的结构功能与观察。 (1)细胞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几步:擦、滴、取、放、盖、染。其中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染色用碘液。注意:盖的时候一定要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2)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整合:

(完整版)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综合计算题》

题型复习(四)综合计算题 第1讲力学计算 题型之一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 1.(2017·威海)夏鸥在研究某种物质的属性时发现该物体要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于是他将体积为1×10-3 m3、重为6 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50 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并浸没在煤油中,如图所示.(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g取10 N/kg)求: (1)细线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细线与物体脱落,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2.(2017·咸宁)底面积为100 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 cm3、重为3 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 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 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ρ水=1.0×103kg/m3,g取10 N/kg,求: (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甲乙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2017·天水 ) 如图甲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物块放在底部水平的容器中,物块的质量为0.2 kg ,物块的底面积为50 cm 2,物块与容器底部用一根质量、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细绳相连,当往容器中缓慢注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停止注水,此时,物块上表面距水面10 cm ,绳子竖直拉直,物块水平静止,绳子的拉力为2 N .已知ρ水=1.0×103 kg /m 3,g 取10 N /kg .求: (1)物块的重力. (2)物块的密度. 甲 乙 (3)注水过程中,绳子刚好竖直拉直时到图乙所示位置时,水对物块下表面压强的变化范围. 4.(2017·贵港)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 2,装有20 cm 深的水,容器的质量为0.02 kg ,厚度忽略不计.A 、B 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知B 物块的体积是A 物块体积的1 8.当把A 、B 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有水溢出,如图乙所示,现剪断细线,A 物块上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60 Pa ,物块A 有1 4 体积露出水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 /m 3,g 取10 N /kg .求: (1)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细线被剪断前后水面的高度差. 甲 乙 (3)A 、B 两物块的密度.

2020年生物中考考点强化训练(2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课时训练(二十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限时:30分钟) |基础达标| 1.[2018·深圳]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的() A.适应现象 B.进化现象 C.变异现象 D.遗传现象 2.[2019·娄底]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 B.番茄的红果和樱桃的红果 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D.爸爸的单眼皮和妈妈的双眼皮 3.[2019·南通]如图K24-1是染色体组成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K24-1 A.①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是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C.基因是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一个DNA分子只含有一个基因 4.[2019·泸州]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与环境无关 B.生物的性状遗传实质是亲代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C.性状相同的两个生物体,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可控制生物的多个性状 5.[2019·南通]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小华爸妈希望再生一个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6.[2019·广东]如图K24-2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K24-2 A.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B.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 C.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1/4 D.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有3种可能 7.[2018·威海]图K24-3为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图K24-3 A.该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B.该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C.该体细胞内有1对性染色体 D.该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8.[2019·北京]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A.20条+X B.20条+Y C.20对+XX D.21条+X 9.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野外地质工作者肤色较黑 B.无光条件下韭菜叶长成黄白色 C.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慢 D.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 10.[2019·衡阳]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的红果与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用化学药剂处理甜菜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带解析)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生物分类的图解,其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生物正确的是( ) A.桃树、酵母菌、流感病毒 B.草履虫、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C.醋酸菌、蘑菇、眼虫 D.小麦、醋酸菌、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分析图示,①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属于植物;②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细胞核,属于细菌;③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生存环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将生物划归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单位,叫做生物的分类,生存环境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最近七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了279种鱼类、15种哺乳动物、4种鸟类、88种蜘蛛、46种蜥蜴等近千种新生物。科学家进行如上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生存环境 B.形态结构 C.运动方式 D.生活习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依据。对于动物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以及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4.小李同学把小麦、杨梅和雪松归为一类,把卷柏、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小李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种子的有无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陆生或水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卷柏、海带和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杨梅和雪松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互动探究】 (1)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水生:海带;陆生:小麦、杨梅、雪松、卷柏、葫芦藓。 (2)根据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小麦、杨梅、雪松、卷柏。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海带、葫芦藓。 5.下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一轮复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考点梳理及强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知识梳理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和__物镜__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越__大__,视野亮度越__暗__,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少__,物镜离载玻片的距离越__短__。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__对光__→观察→整理与存放。

4.显微镜光线穿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载玻片→物镜→目镜。5.使用显微镜观察操作步骤中的两个“三转” (1)对光的步骤有三转: ①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遮光器,选大光圈;③转反光镜,直到看见明亮的视野。 (2)观察的步骤有三转: ①转粗准焦螺旋,降镜筒接近标本;②反向转粗准焦螺旋,升镜筒找物像;③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6.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注意事项: (1)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像要从边缘移到中央,应该采用“在哪往哪移”的方式移动玻片,如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2)视野明暗的调节: ①要亮视野:需选择__大光圈__、凹面反光镜。 ②要暗视野:需选择__小光圈__、平面反光镜。 7.区分污点的位置: ①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②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③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动物、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1)__细胞膜__(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能流动,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含有大量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等,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3)__细胞核__: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线粒体:进行__呼吸__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色素、糖类、有机酸等多种物质)。 (6)细胞壁:__保护和支持__细胞。 (7)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__化学能__。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试卷及答案

目录 实数专题训练 (4) 实数专题训练答案 (8) 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 (9) 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答案 (12) 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 (13) 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答案 (16) 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 (17) 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答案 (21) 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 (22) 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答案 (26)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 (27)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答案 (30)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 (31)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答案 (35)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 (36)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40)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 (41)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答案 (45) 三角形专题训练 (46) 三角形专题训练答案 (50) 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 (51) 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答案 (54) 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 (55)

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答案 (59) 轴对称专题训练 (60) 轴对称专题训练答案 (64) 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 (65) 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答案 (70) 相似图形专题训练 (71) 相似图形专题训练答案 (75) 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 (76) 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答案 (81) 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 (82) 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答案 (85) 概率专题训练 (86) 概率专题训练答案 (90) 统计专题训练 (91) 统计专题训练答案 (95)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一轮复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考点梳理及强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知识梳理 一、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着能量) 3.场所:主要是在__线粒体__内进行。 4.实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__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__。5.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来。 6.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适当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延长贮藏时间。 7.应用 (1)淹水时及时排涝,耕种时松土等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2)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贮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以及保存水果时,要设法(如套袋)降低呼吸强度。

(3)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晒干)、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4)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昼夜温差,达到增产的效果。 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易错易混】 (1)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不是唯一器官,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制造有机物。 (2)种子的萌发是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为种子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保存种子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即晒干、低温和密封。 配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答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1.同卵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 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位于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C.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 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 3.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 A.显性基因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常染色体 4.关于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c.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 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22+XY和X、Y C.44+XY和22+X D.44+XY和22+X、22+Y 6.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八号飞船里,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D.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7.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8.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 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9.一对夫妇,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2016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键入文字] 2016 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 分)(2014?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 1

2018年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综合性学习训练题及答案 (一)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3分) 【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 【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人超市两免一补厕所革命二次元电竞 (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锐词”。(2分) 【材料四】在2017年底结束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岁的前AC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新总统。维阿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 也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以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 (3)就“‘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3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它们是:“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金砖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人工智能、天舟一号。其中,与“十九大”有关的流行语有五个,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 【材料二】据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经提取、筛选而获得的。语料来源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国内15家报纸2017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运用量近5亿字次,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度。 请你探究这些词语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四).语言啄木鸟行动(共5分) 小红搜集到《咬文嚼字》公布的“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敬请期待”和“一言九鼎”两个词语榜上有名。请仔细品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不得体的礼貌用语“敬请期待”呈流行趋势。商店即将开张,商家总会挂出横幅:“开业在即,【A】敬请期待”;电视剧即将播出,电视台也会推出预告:“开播在即,【B】敬请期待”。 写出【A】【B】两处的正确用语。(每处1分,共2分) 【A】【B】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考点梳理及强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生物的变异知识梳理 生物的变异 1.概念:变异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及后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性状的差异)。 2.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遗传物质(主要为DNA)的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如狗的毛色不同、金鱼是鲫鱼人工选择形成的、无籽西瓜(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白化病、血友病(基因的改变)。 (2)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如在野外工作人员的皮肤黑、种在肥沃土地上的小麦长势健壮。(3)根据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来说,又可以分为有利变异(适应环境)和不利变异(不适应环境)。 3.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使得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4.遗传变异的应用 ①人工选择育种(高产奶牛);②杂交育种(杂交水稻);③诱变育种(太空椒)。【要点点拨】变异的产生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性的。 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 1.非洲象有两种:有牙象和无牙象。自然状态下,有牙象多于无牙象,但因为偷猎者大量捕杀有牙象,长此以往,无牙象的数量越来越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象的有牙和无牙是一对相对性状 B.有牙无牙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C.象为了不被捕杀,产生了无牙变异 D.无牙象数量增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C 2.对于人类来说,性别主要决定于( ) A.卵细胞所含的性染色体 B.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 C.胚胎发育的温度条件 D.孕妇的饮食营养 答案:B 3.在人群中,右利手(惯用右手)的人远多于左利手的人,现有一对夫妇,父亲惯用右手,母亲惯用左手,他们的儿子惯用右手,则错误的说法是( ) A.右利手是显性性状,左利手是隐性性状 B.对母亲而言,控制左利手的那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他们的儿子的细胞内不含控制左利手的基因 D.对父亲来说,控制右利手的那一对基因不一定都是显性基因 答案:C 4.外耳道多毛症的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一个患有外耳道多毛症的父亲将该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100% 答案:A 5.关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动物的主要类群(带解析)

2018中考专题训练: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适于在人体消化管内寄生生活 B.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C.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 D.家鸽体温恒定,适于在空中飞行生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吸食人体半消化的食物,有利于寄生生活;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在干燥的环境中生活;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家鸽体温恒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不是与在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B.身体是辐射对称 C.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体节构成 【解析】选A。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③体温恒定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鸟类特有的特征。体温恒定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共有的特

征;除哺乳动物为胎生外,其他大部分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昆虫、蝙蝠等善于飞行。 4.小华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D.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解析】选C。青蛙、大雁是卵生的,野兔是胎生的,所以A项不正确;青蛙是变温动物,大雁、野兔体温恒定,所以B项不正确;分类标准是类别1都是脊椎动物,类别2都是无脊椎动物,所以鲫鱼是脊椎动物,应该划分到类别1中,故C项正确,D项不正确。 5.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B.具有翅 C.具有三对足,尤其是跳跃足 D.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 【解析】选B。昆虫为节肢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显微镜

显 微 镜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①是 ,②是 ,④是 。 (2)反光镜[ ]:一面是 (光线强时用),一面是 (光线弱时用)。 (3)粗准焦螺旋[ ]: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 细准焦螺旋[ ]: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 (4)遮光器[ ]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 。 知识总结: 1、光线强时,用 面镜, 光圈;光线弱时,用 面 镜, 光圈。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3、区分目镜和物镜: 上有螺纹, 上没有 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 。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 的位置。 2、对光:转动 ,使 物镜正对通光孔;将遮光器的一个适合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要 。转动反光镜,目镜内出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 3、观察: (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让标本正对 。用压片夹固定后,从侧面看着 ,转动 ,使镜筒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2)左眼在 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看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可略微转动 ,使物像清晰。 4、收镜:压片夹转向 ;反光镜移到 方向;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载物台的 ;镜筒降至 。 三、显微镜的成像 1、显微镜视野里成的像是 像。 2、物像移动: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光线到达眼睛依次经过的结构: → → → → → → →眼睛 视野中的黑点可能存在的三个位置: 、 、 。 标本 视野中的物像 6 b p 69 bpdq

4 、视野中的:一般来说,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 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发亮(见下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就会变形或移动。 5、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视野: 右上图①是下的视野,②是下的视野。 对比可知,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的3点变化:细胞体积由变,细胞数目由变,视野的明亮程度由变。 四、基础练习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此时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d B.q C.p D.b 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为了进一步 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5.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 则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上D.反光镜上 6.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7.右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倍数为10×,物镜倍 数为40×,则物像被放大了倍。 (2)小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右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 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向方向移动。 9.有甲、乙、丙三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右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