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2)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2)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2)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2)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稳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国家森林面积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

中国13379.9140.12

前苏联74595.8352.15

巴西56600.7673.76

美国20957.3230.84

加拿大24716.4279.32

印度6495.9220.08

以上提供的是199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

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呈现出总量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消耗结构渐趋合理的良好态势。此次清查从1999年开始,历时5年。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这是2005年的数据。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如何提高中国森林覆盖率

如何提高中国森林覆盖率 如何提高中国森林覆盖率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对比 日本67%, 韩国64%, 挪威60% 瑞典54%, 巴西50-60%, 加拿大44%, 德国30%, 美国33%. 法国27%, 印度23%, 中国10%左右, 埃及0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经考证分析在4000年前的远古时代,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森林资源日趋减少.到2200年前的战国末期降为46%,1100年前的唐代约为33%,600年前的明代之初为26%,1840年前后约降为17%,新中国成立前夕降为12.5%. 人类自从出现金属工具开始,人类的破坏速度远远超过了森林植被的恢复速度!中国从黄河流域一直到长江流域,从长江流域一直到珠江流域以及东南和西南(云南最明显),最后到海南,终于中国的原始森林除保护区外消灭干净!而所谓的自然灾难的步伐随着森林破坏的步伐一路而来,沙尘,干旱,沙漠化,暴雨,空气污染,台风,泥石流,龙卷风,冰雹各种灾害不断! 人类破坏的一般规律:风调雨顺的适宜环境--》人类开始进入--》开始破坏森林---》出现洪水---》接着破坏--》大暴雨大洪水泥石流----》再破坏森林---》半干旱---》为了生活更严重破坏森林---》干旱抽地下水---》完全干旱---荒漠---》生态移民---》子孙见得遗迹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相当重要的,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呢?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将植树课程列入中小学大学的必修课程,但不作为考核课程。植树课程应涉及有关保护森林,如何植树,树木保护,森林防火,沙漠植树等与树木有关的内容,从小培养大家爱护树木,草原,湿地的意识。 2国家应制定严厉的法律保护森林,草原,湿地。奖励植树成功人士,严厉惩罚破坏树木,草原,湿地的人。对于植树成活三年的人士国家应给予适当奖励,采伐树木必须取得林业局的采伐证,对于没有采伐证而砍伐树木的给予严厉惩罚,砍伐一棵树罚款1000元,将罚款的50%用于奖励举报者,其余归林业局用于植树造林。 3地方政府必须用森林考核政绩!治理和管理不达标直接下课,或本地发生严重破坏森林事件,直接下课!绿色GDP比任何其他GDP重要,因为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的!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姓名:陈楠 学号:2011010210120 班级:11级旅游管理4班

摘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旅游者来说可以大大提升旅游体验的品质,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来说,可以提高外国游客的满意度,从而增加旅游外汇收入。本文将从旅游领域,分析跨文化交流的产生、障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对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力提高旅游 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跨国旅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旅游的文化交流作用愈发凸显,同时也会出现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一、旅游跨文化交流的产生 跨文化交流是指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相互间进行交往的活动,也指同一语言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还有人认为跨文化交流是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以文化景观的形式面对旅游者,它是地表上的文化印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综合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包括可见的物质外貌,如聚落的形态与

格局,房屋建筑风格,服饰差异等实物性的文化外在表现。还包括意识形态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如语言、艺术、宗教、精神方面的内容。旅游者在旅行中会见到很多和自己的家乡不一样的东西,特别是跨国旅游。每个人在理解事物时,都是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来思考的。当旅游者到与自己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地方去旅游,易于误解、不解的东西越多。对于跨文化的解读是双方面的,旅游者对目的地跨文化解读的同时,当地人也在对旅游者进行跨文化解读。这就形成了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但是由于跨文化交流者的文化差异,社会规范差异等,跨文化交流不像普通交流一样简单。 二、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一)文化差异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差异理解为障碍。由于差异,旅游者与当地人交流时不像与本地人打交道那么容易。而文化差异是横亘于交流者之间的鸿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价值取向不同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道德标准等无不受价值观影响。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了本文化的价值系统,成为他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然而,每一种文化都有特有的价值体系、判断标准。在一种文化中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西方文化的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而东方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价值至上。在以集体取向的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礼让,提倡相互支持和对集体的责任,追求随遇而安;而在个人取向的西方文化中,随遇而安则被看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它突破了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从而打开了新的界面,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这块有着5000年文明的神奇土地注入了更新更强的生命元素,使其活力倍增,从而使中国在各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物质方面。此次调查,我们以北京三间房地区的部分居民为调查样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调查得出三间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改革开放,服装业,小康,居住条件,交通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的六个成员利用小学期的在校时间讨论设计出问卷的内容,并走访了北京三间房地区,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94份。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以及spss 统计软件将94份问卷的答案作以描述统计,得出了相关统计结果。这些统计结果着实为我们的调查报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有力保证。通过落实调查的各项环节,我们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创举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浅。 一、中国激荡30年:从“衣”看生活变化 80年代初期及目前老百姓买衣服场所对比 020 40 60 80年代初期目前目前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 集市 小服装店 大商场80年代初期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 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

显然,改革开放以后,渐渐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小服装店或者大商场买衣服穿,集市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在服装的样式与质地方面,上世纪70年代,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代替了统一的“灰色装”、老样式,人们的穿着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跟棉布相比,“的确良”布挺阔不皱、结实耐用,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追求“时髦”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勇于尝试的青年人穿上了有踩脚带的弹力健美裤。歌舞片《霹雳舞》的火爆,又带来了流行装束蝙蝠衫。蝙蝠衫式毛衣的宽松,也打破了毛衣外再罩外衣的旧习惯,开创了内衣外穿的风气。从“的确良”到“涤卡”,从绿军装、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的思想中已注入了“时髦”的情绪。服装市场和品牌专卖一步裙、露脐装、吊带衫、半截裤、破洞牛仔裤、松糕鞋,哈韩族的肥裤子、掉裆裤,上世纪90年代的女性几乎没有什么不敢穿的,也几乎没有什么衣服能让人轻易满足。而男性服饰其实也在悄悄改变,休闲西服已是常见不过的衣服,与此同时,外国品牌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从皮尔?卡丹、鳄鱼到耐克、阿迪达斯,即使这些牌子并不是人们记忆中了不起的“国际顶级品牌”,但它们进入中国早,留给国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90年代,人们在与世界名牌的初级对话中,学会了追逐“品牌”,慢慢拉近了中国高端服装与世界的距离。这时的人们买衣服已经有了明确的地点:要么去服装市场,要么进品牌专卖店。21世纪初:时尚搭上了中国风随着千禧年的钟声在24个时区接连响起,此时的中国人,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涩、手足无措,变得张扬而自信。青年人习惯用“混搭”创造独一无二的个人服饰。随英伦、波西米亚、OL等服饰风尚先后刮起,旗袍、唐装、汉服也卷土重来。表象背后则是“时尚循环”之手在幕后指引。 二,中国激荡30年:从“食”看生活变化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 我们在三间房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时,不仅仅做了派发了问卷,还也结合了附近老人们口述的生活经历。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窝头和咸菜,对人们来说都不陌生。三十年前,那是主食。当时有许多中国人正为填饱肚子而发愁。当时,三间房乡的人们和许多农村居民一样,为了填饱肚子,甚至吃过树皮和谷糠。因为饥饿,许多居民腿一度出现浮肿。玉米面、高粱、红薯,能吃饱就不错了。如果家里的孩子多,就只能喝稀的。即便在城市里,“粮荒”也会经常在月底不期而至。 直到一九八三年,百姓家里的面粉、大米才开始多了起来。那一年,稍晚于城里人的中国农民,整体生活水平达到了温饱。但这一年,在中国儿童的世界里,加了一点糖的冰块,还是会让他们流口水。纠缠父母好久才能得到的饮料,在小心翼翼地喝完之前,会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很长时间。而他们手中简易塑料瓶里装着的,往往只是在开水中加了一点糖和色素。

ENVI下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ENVI下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容易与植被覆盖度混淆的概念是植被盖度,植被盖度是指植被冠层或叶面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植被区总面积的比例。两个概念主要区别就是分母不一样。植被覆盖度常用于植被变化、生态环境研究、水土保持、气候等方面。 植被覆盖度的测量可分为地面测量和遥感估算两种方法。地面测量常用于田间尺度,遥感估算常用于区域尺度。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利用遥感测量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较为实用的方法是利用植被指数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常用的植被指数为NDVI。 估算模型 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利用遥感测量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较为实用的方法是利用植被指数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常用的植被指数为NDVI。下面是李苗苗等在 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的模型: VFC = (NDVI - NDVIsoil)/ ( NDVIveg - NDVIsoil) (1) 其中, NDVIsoil 为完全是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NDVI值,NDVIveg 则代表完全被植被所覆盖的像元的NDVI值,即纯植被像元的NDVI值。两个值的计算公式为: NDVIsoil=(VFCmax*NDVImin- VFCmin*NDVImax)/( VFCmax- VFCmin) (2) NDVIveg=((1-VFCmin)*NDVImax- (1-VFCmax)*NDVImin)/( VFCmax- VFCmin) (3) 利用这个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是计算NDVIsoil和NDVIveg。这里有两种假设: 1)当区域内可以近似取VFCmax=100%,VFCmin=0%。 公式(1)可变为: VFC = (NDVI - NDVImin)/ ( NDVImax - NDVImin) (4) NDVImax 和NDVImin分别为区域内最大和最小的NDVI值。由于不可避免存在噪声,NDVImax 和NDVImin一般取一定置信度范围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置信度的取值主要根据图像实际情况来定。 2)当区域内不能近似取VFCmax=100%,VFCmin=0%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排名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排名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排名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2010年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日本%,韩国%,巴西%,德国30%,美国33%,法国29%,印度%,中国%。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苏里南,达到%;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位于中东和北非,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其中以江西和福建省为最高,达%。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广西%)、浙江(61%)、黑龙江、湖南、吉林等16省,而新疆、青海不足6%。 排名国家森林覆盖率(%) 1 苏里南

2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3 塞舌尔 4 帕劳 5 加蓬 6 不丹 7 所罗门群岛 8 圭亚那 9 圣卢西亚 77 10 芬兰 11 文莱达鲁萨兰国 12 几内亚比绍 13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4 瑞典 15 日本 16 刚果民主共和国 17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8 赞比亚 67 19 刚果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 草塔镇中杨柳慧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 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衣食住行喜看家乡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家乡xx新变化 尽管近年来物价飞涨,生活多变,尤其对于我们这些6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养,家庭负担日益沉重,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无论是大到国家,小到我们老百姓的小家,似乎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能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当然还数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吧。 衣着由老土到时尚。生于六十年代的我,在记忆中那时的衣服色彩很单调,样式很老土。如果翻开以前小时候的照片,看到清一式的灰色底调大家都会哑然失笑。记得我小时候的衣服做得很大,因为我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妹妹和弟弟,我穿过的衣服还能让弟妹接着穿,如果哪一天衣服实在穿不上或无法穿了,父母省吃俭用在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那才叫神气啊!我记得我直到八十年代初,在县中读高中时才穿上平生第一套卡叽中山装。现在可不同了,人们穿衣服,讲究品牌和时尚,我的女儿读初中时就非品牌不穿了。现在走在家乡城镇大街上,用五彩斑斓来形容人们的穿着毫不为过,就连上了岁数的中老年朋友也很少穿中山装了,西装、休闲服已成为人们的时尚,市场上服装门市永远引领着人们的穿着潮流。各式专卖店彼此起伏,国内外名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 食物由求饱到求精。我记得七十年代我刚上初中时候,有一次姑父送来一盒天津点心,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食品的我和妹妹、弟弟都争抢着吃,三下五除二就消灭得干干净净,最后连掉在桌上的碎渣都用手指头沾着舔干净了。我当时想如果能天天有点心吃,那真是活在天堂了。到了我在灌南中学读高中,已是八十年代初,那时住校生每天自己蒸饭,一大桶汤里漂着几片肥肉片,人人都争抢着吃,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但是在物质生活匮乏、生活条件不易的年代,这都是真实的,也是当时贫困生活的写照。如今家乡农工商超市、家得福超市、乐客隆超市、时代超市等一批批超市相继开张,我每次带着爱人和女儿逛超市,货架上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点心已吸引不了我的眼球。面对物产丰富的市场,我们已不仅想吃什么买什么,更注重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了,还要讲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我的女儿去年在外地上高三,每周各种花样的食物都直喊无味。每逢周末去看望她,

基于GIS的ndvi植被覆盖度的估算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植被,包括森林、灌丛、草地和农作物,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具有截流降雨、减缓径流、防沙治沙、保持水土等功能,联结着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自然过程,在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文循环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指示器”[1]。植被根据生态系统中水、气等的状况,调控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交换。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关系极为密切,研究植被覆盖变化 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影响着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地表能量与水的循环(李苗苗,2004)。

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简称FC)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2]。它是植被对地面的垂直投影比例, 对于山坡进行植被覆盖度测量时,应该采用垂直于坡面的角度。植被覆盖度具有强烈的尺度效应,同一片植被,因被纳入统计的范围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如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很高,但平均到全国水平就大大降低了[3]。植被覆盖度在提示地表植被分布规律, 探讨植被分布影响因子, 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 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动态变化, 分析其发展趋势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4]而城市植被则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还原组织和最重要的元素,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5] ,如有效缓解城市

“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区域小气候[5~7] 等。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带来了多样化的生态足迹,植被覆盖度,土壤污染率,地表侵蚀率,逐渐成为生态研究的热点,也成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借助于高速发展的RS与GIS技术来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将是当前环境监测的必要步骤。 徐州是由矿区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长期开采矿产,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塌陷地广布,植被破坏率严重,土地侵蚀率增大,等。在此背景下,研究徐州市整体的土地覆盖情况,即是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研究的最终结果也会给徐州市的城市规划提供信息支持与技术保障。 1.2 国内外植被覆盖度研究现状 由于植被覆盖度是许多学科的重要参数,为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排名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排名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2010年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日本68.5%,韩国64.3%,巴西61.9%,德国30%,美国33%,法国29%,印度22.9%,中国21.6%。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2.0%,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苏里南,达到94.6%;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位于中东和北非,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以江西和福建省为最高,达63.1%。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广西(60.5%)、浙江(61%)、黑龙江、湖南、吉林等16省,而新疆、青海不足6%。 排名国家森林覆盖率(%)

1 苏里南94.6 2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91.5 3 塞舌尔88.5 4 帕劳87.6 5 加蓬85.4 6 不丹84.1 7 所罗门群岛79.5 8 圭亚那77.2 9 圣卢西亚77 10 芬兰72.9 11 文莱达鲁萨兰国72.8 12 几内亚比绍72.6 13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68.9 14 瑞典68.7 15 日本68.5 16 刚果民主共和国68.3 17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68.1 18 赞比亚67 19 刚果65.7 20 大韩民国64.3 21 巴布亚新几内亚64.1 22 马来西亚62.8

林业调查类试题

1、林地共划分了几个二级地类几个三级地类,分别是如何划分的? 答:(1)林地共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和13个三级地类。 (2)二级地类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三级地类分为针叶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他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2、按照主导功能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哪两个类别? 答:按照主导功能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 3、森林、林木和灌木林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哪几个林种?其中,防护林又划分了 那几个亚林种? 答:(1)森林、林木和灌木林根据经营目标不同,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能源林、经济林5个林种。 (2)其中,防护林又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其它防护林7个亚林种。 4、生态公益林地的保护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生态公益林(地)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保护公益林(地)、重点保护公益林(地)和一般保护公益林(地)3个等级,划分标准参照执行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1)特殊保护公益林(地):位于生态重要性等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1级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地,以及所有的国防林(地); (2)重点保护公益林(地):位于生态重要性等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2级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地,以及所有的实验林(地)、环境保护林(地)、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地)、风景林(地),以及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公益林。 (3)一般保护公益林(地):除特殊保护和重点保护地区以外的生态公益林地。 5、我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乔木树种(组)主要分为哪几大树种(组)? 答:我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乔木树种(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侧柏:包括柏属各种。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19卷第5期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V ol.19 No.5 2006年05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 2006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 林莉 (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摘要:文章指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从几个方面 讨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出增设文化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交流;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60(2006)-0086-03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全世界各国不断扩大,资本、商品、服务、信息以及人才开始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扩张。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全球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随着全球生产力的高度民主发展和人类思想文化的极大提高,有可能在本质上趋同,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点,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和特点已经经过历史的积淀,如今奔腾在各国、各民族的血液中,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则永远会是多元的。人类要建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也必须保持文化上的多样性。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各国、各民族文化通过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原来闭关自守的界限,走向开放和多元。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是我们未来所面临的现实。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素。而人的质量又直接与教育有关。在全球化背景下,今后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力强弱的,不再是普通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多少,而是掌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的多少,是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大力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素质己成为共识。 1 有关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多维素质构成的能力综合体,是国际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结合。 国际意识要求人们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来看待一切。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促进交流,共同发展。具备国际意识才能走向世界。 交流能力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语言能力。按Chomsky的语言能力概念,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是指依据各种语境因素,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合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 语篇能力。要能够合理地将语言形式与意义组织起来,构成不同体裁的前后连贯的口头和书面语篇。 策略能力。要求能够运用各种交际策略来处理和解决由于外在条件或其他方面能力欠缺所导致的交际困难与问题。 文化创造力不仅要求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能力,而且要求能够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理性的判断,还要求具有将新的文化信息与已知的文化模式相融合的能力。它体现为多学科间的交融与渗透;应对各种纷繁复杂文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林莉(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衣 食 住 行 的 变 化

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校:栾川县实验中学 班级: 七一班 组长:吴冰洁 组员;李鑫党钦鲁会强 搜集资料:李鑫 整理资料:吴冰洁党钦 打印文字:鲁会强 拍摄图片:吴冰洁 辅导老师:贺玲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全国人民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到今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所引发的故事吧。 时代的巨轮已经进入2012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着百姓的生活质量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从栾川这一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巨大的变化。 衣注重追求品牌和时尚 衣食住行。服装是一种时代的标志,也是一幅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从衣着穿戴上,就可以寻找到时代变化的脉搏。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的,所用布料是凭布票到供销社购买的。大人们做衣服时尽可能缝制的宽大一些,让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能多穿几年,是在穿不成了就缝补一下再给小一点的孩子穿;所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他们一年四季的服装都是当时农村最具特点的对襟袄,大裤裆,脚上穿着千层底;颜色更是单调,基本就是黑,蓝,灰,绿,等几种颜色;在膝盖处,袖肘处,往往会补上补丁,补丁上在摞上补丁。为了省布料,一身衣服吧,可以拆补着穿。春天将棉衣拆成夹衣,夏天把夹衣改成单衣,秋天单衣再改成夹衣,冬天把夹衣改成单衣。然而这一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人衣着打扮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开始四季穿着分明,开始随时代而变换款式,开始追求时尚,几乎和城里人没有了区别。过去穿衣上的捉襟见肘,已成历史不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商业信息的发达,人们穿衣的

植被覆盖度反演

题目:植被遥感监测具有很长的历史,植被遥感中植被覆盖反演是主要内容之一,线性分解模型是混合像元分解法的一种,根据混合像元分解及线性分解模型的原理,利用红碱淖2016年6月17日Landsat8 OLI数据,求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写出详细计算过程和步骤)。 一、操作思路: 端元代表影像中的纯净像元,求取植被覆盖度即求取端元的丰度,因此采用混合像元分解及线性分解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端元以及相应的丰度影像,即为植被覆盖度影像。 二、操作步骤: 1.影像预处理 由于操作时间的限制和硬件设备的不允许,将影像选取一定的区域进行裁剪,感兴趣区域为roi1文件,得到裁剪后影像2016new文件,导入影像,进行影像的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步骤,辐射定标采用Radiometric Calibration 工具,大气校正采用FLAASH工具,分别得到辐射定标结果2016_rad1和2016_ref 文件。 2.MNF变换 采用MNF变换工具,可将数据波段进行“降维”,提取出有用信息集中的波段,去除噪声信息集中的波段,利用Forward MNF Estimate Noise Statistic将数据进行MNF变换,得到MNF变换结果2016_MNF和噪声文件MNF_Noise和统计文件MNF_Statistic文件。 3.PPI变换 纯净像元指数法指像元被标记为纯净像元的次数,可以将混合像元进行分解,有效的提取出端元。 由于操作时间的限制和硬件设备的不允许,将MNF变换后影像与原影像选取一定的同样区域进行裁剪,感兴趣区域选择ROI2文件,得到裁剪结果为2016_MNF_sub和2016new_sub文件。 在MNF变换后发现有用信息集中在1、2、3波段,因此利用Pixel Purity Index 工具,将MNF变换后影像选择1、2、3波段进行端元提取,阈值设为3.00,操作的结果为2016_PPI文件。 4.N维可视化 利用N维可视化工具可以将端元更好的显示,有利于更加直观的确定端元,在N维可视化窗口中,选中1、2、3波段,在显示窗口中将较为集中的区域定为端元,进行类(class)的划定,一共确定三类,利用mean all工具将三类端元的波谱显示出来,并保存为波谱库2016_sli文件。 5.端元识别

中国林业概况共16页word资料

1.2中国林业概况 1.2.1、中国林业的资源现状 (1)森林资源概况 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林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9-2019年),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33.63亿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2%。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 m3。 现将我国除台湾、香港和西藏控制线外的森林资源状况介绍如下: 1.林业用地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25 704.7万hm2,其中: 有林地面积15 36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疏林地719.5万hm2,占3%;无林地5 703.7万hm2,占22%。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12 919.9万hm2,经济林面积2 022.2万hm2,竹林面积421.1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 活立木总蓄积量113.1亿m3。其中森林蓄积量100.9亿m3,占89%;疏林蓄积量1.4m3,占1%;7.0 亿m3,占6%;四旁树蓄积量3.8亿m3,占4%。 3.天然林、人工林资源 天然林面积10 696.5万hm2,占有林地的70%,其中林分面积10 005.5万hm2,占天然林面积的94%;天然林蓄积量90.7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90%。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有助于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 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