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放射性显像剂

放射性显像剂

放射性显像剂
放射性显像剂

常用的显像剂

答:葡萄糖代谢显像剂:18F-FDG 乏氧代谢显像剂:18F-FMISO 64Cu-ATSM

核酸代谢显像剂:11C-胸腺嘧啶

18F-FLT 脂肪酸代谢显像: 11C-PA(棕榈酸)123I-BMIPP

氧代谢显像:11C-乙酸

-

甲状腺静态显像:131I 123I 99m TcO

4

甲状旁腺显像方法: 99m Tc-MIBI 201Tl双时相法

肾上腺髓质显像剂:131I-MIBG(间位碘代苄胍)

心肌灌注显像剂:201Tl 99m Tc-MIBI53P(异曲膦)

心肌代谢显像剂:18F-FDG

心脏能神经受体显像:131I-MIBG

心脏阳性显像:99m Tc-PYP

骨显像的显像剂为99m Tc-MDP、99m Tc-HMDP 18F-Na应用增多原理是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

骨骼恶性肿瘤显像:18F-FDG

脑血流灌注显像:99m Tc-ECD、99m Tc-HMPAO(常用)123I-IMP

脑代谢显像:18F-FDG

脑脊液间隙显像:99m Tc-DTPA

脑血管和血脑屏障显像:99m Tc-DTPA、99m TcO4-

肺灌注显像:99m Tc标记的99m Tc-MAA和99m Tc-HAM

肺通气显像:99m Tc-DTPA

肾动态显像:99m Tc-DTPA 卡托普利介入实验:99m Tc-MAG3

肾功能测定:肾图:131I-OIH 肾小球率过滤:99m Tc-DTPA 肾有效血浆流量:131I-OIH

肾静态显像:99m Tc-DMSA、99m Tc-GH

膀胱显像:99m Tc-硫胶体

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显像剂的99m Tc-RBC或99Tc-胶体,前者用于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后者用于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异位胃黏膜显像:99m TcO4-

唾液腺显像:99m TcO4-

肝胆动态显像:99m Tc-EHIDA、99m Tc-DISIDA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99m Tc-RBC

肝胶体显像:99m Tc-硫胶体植酸盐

肝肿瘤阳性显像:99m Tc-MIBI

炎症显像:18F-FDG 67Ga

气溶胶总放测试的分析

气溶胶总放测试结果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陈玮 【摘要】气溶胶总放测试中样品取样后的放臵时间直接影响着测试结果,灰化法和直接测试法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气溶胶总放测试中时间和测试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采样初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衰减剧烈,测试值在3天后才趋于稳定,在同一时间刻度下灰化法测试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结果略小于直接法测试结果。 【关键词】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灰化法,时间衰变 1 引言 气溶胶监测,已成为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途径之一。当需要监测大气的放射性物质时,首先通过滤膜收集气溶胶,再通过仪器测试其中放射性活度,然后在通过能谱监测系统,最终确认气溶胶样本中附着有哪些放射性物质。进而分析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固体或液体微粒。 在气溶胶样品采样过程中,采样器收集长寿命放射性气溶胶粒子的同时,把短寿命的Rn,Th子体形成的α和β放射性粒子也收集在滤膜样品上,这些天然存在的、短寿命的α和β放射性粒子可能会严重干扰需要监测的长寿命放射性粒子,进而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方案对气溶胶监测有明确的要求,但对于具体监测方法却没有细致说明。 2 实验及结果 对于放射线活度的测试,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目前环境质量监测中气溶胶的测试一般先将气溶胶样品灰化然后再测量,该方法即干式灰化法,将气溶胶滤膜放在电炉上于较低温度条件下炭化至不再冒烟时,转移到马福炉内于约500℃条件下灰化。样品在灰化的同时也通过时间衰变消除了段寿命的α和β放射性粒子干扰,使其中短寿命的粒子衰变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再进行长寿命的放射性活度测量。然而,要快速了解有无人工核素污染进行比值测量时,应使用直接测量法。需即时、快速了解工作场所的污染状况,必须采用快速监测仪对样品即时进行放射性测量。 但不管采样何种方法,气溶胶样品采集后放臵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本文将采集的气溶胶样品采用直接测量法、灰化法进行了总放的测量,每小时读取一次数据,测试数据如表1、表2,测试结果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核医学上岗证考试真题

1、可作为甲状旁腺显像剂的是。 A.99T m c–ECD B.99T m c–HMPAD C.99T m c–MIBI D.99T m c–MDP E.99T m c-PYP 2、99T m cO4-甲状腺断层显像应在注射后多久进行。20--30min A.5minB.10minC.20minD.30minE.60min 3、以下方法中,可用于脑血管储备量的是。C A.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B.SPECT闹葡萄糖代谢显像C.SPECT脑血流显像结合介入试验D.SPECT脑脊液显像E.PET神经受体显像 4、食管通过时间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了解食管运动功能的一种简便易行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 B.显像剂为99T m c硫胶体 C.一次弹丸式吞咽的同时启动连续动态显像 D.的通过时间和通过率作为评 E.作为食管狭窄和食管癌的首选检查 5、不适合用18F-FDGPET脑显像的是。B A.痴呆的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和痴呆严重程度评价)及鉴别诊断 B.脑脊液漏的检测与定位 C.脑肿瘤恶性程度分级判断术前脑功能及及预后评价 D.脑感染性病变(AIDS、弓形体病等)药物成瘾及滥用、酗酒等有关脑功能的评价 E.椎体外系统疾病如Parkinson病、Huntington病等诊断与病情评价 6、在组织间隙内注入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或胶体物质能够进行淋巴显像,应满足的条件是。A

A.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而主要经毛细淋巴管吸收 B.不能透过淋巴管主要经毛细血管吸收 C.离心性引流过程中部分为引流淋巴结窦内皮细胞所摄取 D.主要经静脉回流 E.颈动脉回流 7、经α衰变后,原子核发生的变化是。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8、关于甲状腺亲肿瘤显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201Tl99Tc–MIBI在肿瘤内的集聚与清除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B.99T m c–DMSA可被肿瘤细胞摄取,但确切机制有待阐明 C.99T m c–DMSA特别在甲状腺髓样癌和一些软组织肿瘤有较高浓聚 D.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 E.根据目测放射性分布判断,病灶区浓聚放射性等于对应正常组织为阳性。 9、描记法测定肾图时,最常用的显像药物是。131I-OIH。 10、看图题。肺性肥大性骨髂关节病。 11、灌注/通气显像呈“不匹配”性异常表现属于下列哪种疾病 A.肺结核 B.支气管扩张 C.肺动脉炎肺动脉型 D.胸腔积液 E.肺纤维化 12、光子与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光子能量减低,同时发射出一个电子 13、对心肌灌注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次显像,同时获得左室心肌灌注与功能信息 B、能提高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 C、可对衰减伪影作出鉴别 D、同时观察左室室壁运动E可准确获得右室EF值。 14、对ERPF值有明显影响的疾病是

第篇第06章内分泌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六章内分泌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一节甲状腺摄碘试验显像剂与方法 方法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第五节放射性核素肾上腺髓质显像 第二节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显像剂与显像方法 药物、仪器与方法临床应用 结果分析与意义第六节放射性核素激素分泌性肿瘤显像 放射性核素甲状腺血管造影原理与显像种类 亲甲状腺肿瘤药物显像PET显像 甲状腺放射免疫显像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放射性核素甲状旁腺显像第七节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 显像剂与方法显像剂与显像方法 临床应用图像分析与临床意义 第四节放射性核素肾上腺皮质显像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尤其在内分泌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提供较全面和较精确的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信息。例如,放射性核素激素测定能定量分析各种激素的水平,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远远超过其他生化和生物学方法。放射性核素显像既能确定内分泌腺的解剖形态,又可反映腺体或其局部的血液供应、代谢和功能状态。 近年来,由于放射性核素药物及探测仪的迅速发展,核医学在内分泌学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和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际上是将获得的有关数据、曲线和图像信息融为一体的影像诊断学技术,其原理都是基于内分泌腺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所获得的图像反映了内分泌腺的功能和代谢状况,故又称功能显像或代谢显像(function imaging或metabolic imaging)技术。这些技术已成为许多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方法。 第一节甲状腺摄碘试验 口服(或静脉注射)示踪剂131I(或99m Tc)后,用放射性核素探测器在颈部的甲状腺部位测量甲状腺对示踪剂的摄取率可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甲状腺摄131I率与血浆碘的浓度,甲状腺对碘的清除率及甲状腺内碘贮量有关。甲状腺摄131I率的检测方法较多,所

武汉大学核医学整理(放射性核素治疗)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射线治疗疾病的学科,又称为治疗核医学 原理 ●放射性药物的靶向:以不同方式引入体内后,利用核素与器官或组织的亲和关系,被机 体所吸收、分布,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病变细胞代谢旺盛、血流丰富,摄取放射性药物更高。 ●放射性药物的辐射效应:发射γ或β射线直接照射病变组织,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 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而正常组织或细胞摄取少,故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特点 ●原理:利用核射线治疗疾病,电离与激发引起一系列的辐射损伤,出现细胞代谢、功能 与结构变化。尤其是增殖旺盛的异常细胞对辐射比较敏感,因此其损伤作用更加明显。 ●对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病变组织功能、代谢活性高于正常组织,故比正常组织能更多 选择性摄取某些放射性药物,其副作用小。 ●治疗作用持久,方法安全、简便。多数治疗仅需一次口服或注射给药,无创伤,且可 重复治疗。 类型 ●外照射与敷贴治疗:90Y或32P敷贴器治疗某些皮肤病、术后瘢痕、眼科疾病等,90Y 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肥大等。 ●内照射治疗 ①普通治疗:口服131I、32P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嗜铬细胞瘤治疗等。 ②介入治疗:腔内、动脉血管介入、组织间植入治疗等 ③放射性核素导向治疗:抗体介导的放射免疫治疗、受体介导的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肿瘤基因治疗等。 核素治疗基本原理 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α、β射线、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在病变组织中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将其能量部分或全部移交给组织,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遭到损害,导致细胞繁殖功能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1、α粒子发射体: ●射程50~90 m,约为10个细胞直径的距离。短距离释放巨大能量,内放射治疗中有 巨大潜力。LET(传能线密度)约为 粒子的400倍。 ●研究显示:被 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无氧耗量增加和无任何辐射损伤的修复反应。 ●211At(砹)和212Bi(铋)作为 射线发射体用于治疗受到极大关注。 2、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如131I、32P、89Sr、90Y等 碘是用于标记有机物和生物大分子首选核素,可通过体外显像测定药代动力学和在病灶内的滞留时间。 3、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和内转换电子的核素: ●射程多为10nm,只有当衰变位置靠近DNA时,才产生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在细胞内的定位,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 ●125I用于治疗甲状腺毒症,125I-IUdR(碘脱氧尿苷)可通过俄歇电子打断DNA链, 当125I在胞浆内衰变时,作用于DNA的能量很低,限制治疗作用发挥。用123I标记

(医疗知识)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四、心血管系统 心肌灌注显像显像剂:99m Tc-MIBI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18F-FDG 极坐标靶心图:影像的中心为心尖,周边为基底,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左侧为前、后间壁,右侧为前、后侧壁。 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临床应用: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 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①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是负荷试验心肌灌注影像出现显像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息或再分布影像呈正常或明显充填,提示为可逆性心肌缺血。 ②可以准确评价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程度和冠脉的储备功能。 ③可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 ⑵冠心病危险度分级。 Ⅰ高危的影像有以下特征: ①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供血区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灌注。 ②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有较大范围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③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摄取增加。 ④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大或右心室暂时性显影。 ⑤左主干冠状动脉分布区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⑥休息时LVEF降低。 Ⅱ若低危表现或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提示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低于1%,预后良好。

⑶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在冠心病概率较低的人群中阳性结果预测价值为36%,而在冠心病概率较高的人群中阳性结果预测价值为99%。 ⑷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表现为病变部位可逆性缺损,治疗后择期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如出现可逆性损伤,则高度提示再狭窄或治疗无效。如出现正常,则提示血管通畅,治疗有效。 2、心肌梗死的评价 ⑴急性心梗的诊断。 ①负荷/静息心肌灌注图像表现为病变部位不可逆损伤。 ②可较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和并发症的缺血面积。 ③急性心梗是负荷试验的禁忌症,只能做静息显像。心梗6h后即可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灌注异常。 ⑵急性胸痛的评估。 ①在急性心梗的患者,一般静息心肌显像时都会发现有灌注缺损。 ②临床上急诊心肌显像为正常的患者中,几乎没有急性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而心肌显像为异常的患者,80%以上的病人后来证实为急性心梗可不稳定性心绞痛。 ⑶指导溶栓治疗。 治疗前的病变部位存在放射性缺损区。治疗后显像,如果显示缺损区缩小或消失,治疗有效;如果显示缺损区无缩小,治疗无效。 ⑷急性心梗预后的早期估计。 ①所谓高危患者的指征主要包括梗死周围有明显的残留缺血灶(危险心肌),急性梗死的远处出现缺血(多支血管病变)和心肌显像剂摄取增高等。

EJT631-1992 放射性气溶胶采样器

F 81 EJ/T 631—1992 放射性气溶胶采样器 1992-03-16发布 1992-07-01实施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正永。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气溶胶采样器的设计要求、技术特性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抽气式放射性气溶胶采样器;抽气式非放射性气溶胶采样器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静电式气溶胶采样器。 2 引用标准 GB 8993.2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 温度试验 GB 8993.3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 潮湿试验 GB 8993.4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 振动试验 GB 8993.5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 冲击试验 GB 8993.8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 自由跌落试验 GB 8993.9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 包装运输试验 GB 10257 核仪器与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3 术语 3.1 气溶胶 固体或液体微粒物质在空气或其他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系。 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气溶胶,称为放射性气溶胶。 3.2 气溶胶采样器 利用抽吸的方法把气溶胶粒子收集或阻留在采样介质上的装置。 3.3 采样介质 能将气溶胶粒子收集或阻留下来进行分析测量的部件或介质。各类过滤纸或滤布是常用的采样介质。 3.4 气溶胶样品 收集或阻留有气溶胶粒子的部件或介质。 3.5 代表性样品 所采集的样品与被采样对象从监测的内容看,其性质和特点相同。 3.6 空气动力学直径 某个气溶胶粒子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与一个密度为1g/cm3的球形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相同时,此球形粒子的直径称为该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用Dae表示。如果在所分析的气溶胶样品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和小于某空气动力学直径的粒子各占总活度、总质量或总粒子数的一半,这些直径分别称为活度中位空气动力学直径(AMAD)、质量中位空气动力学直径(MMAD)或粒子数中位空气动力学直径(CMAD)。 3.7 几何标准偏差 对于某一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气溶胶体系的某一物理量,表征与粒子大小分布关系的几何标准偏差为:

放射毒理学

1、一般毒性作用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 2、特殊毒性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性。 3、氡及其子体是铀矿工肺癌的病因。 4、吸入氡及其子体诱发肺癌的危险度为 2*10(-3)Sv-1,年摄入量限值(ALI)为 0.02J,导出空气浓度(DAC)为 8*10(-6)J/m3 。 5、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滞留、排泄称生物转运,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称生物转化,大部分化学物质以简单扩散通过生物膜。 6、跨膜转运方式有被动转运、特殊转运,被动转运又包括简单扩散、滤过、水溶扩散,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膜动转运。 7、按摄入方式对时量关系的影响,分为4种模式:单次摄入、短期多次摄入、一次摄入后在长时期内递减性吸收、长期均匀摄入(持续摄入)。 8、隔室模型分为单室模型、双室模型,还可分为开放性隔室、闭合隔室。 9、呼吸道吸收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最危险、最主要的途径,尤其肺吸收是最危险的途径。 10、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并附着在其表面经以下三种作用惯性冲击或离心力作用、重力或沉降作用、布朗运动或扩散。2nm 以下粒子,才具有布朗运动,大于 5nm 的粒子几乎全部沉积于鼻和支气管树,小于5nm 支气管树的外周分支,小于等于1nm 主要在肺泡内。 11、放射毒理学上以活性中值直径(AMD)表示放射性气溶胶粒子大小。 12、粒子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在相同的空气动力学条件下,具有和它一样的终末沉积速度。 13、密度为 1g/cm3 的球形粒子直径,不足1 g/cm3的球形粒子换算:空气动力学直径=该粒子的几何直径*该粒子密度。 呼吸道模型四区:胸腔外区(ET)(上皮基底细胞)、支气管区(BB)(基底细胞、分泌细胞)细支气管区(bb)(分泌细胞)、肺泡-间质区(AI)(内皮细胞、分泌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14、沉寂于呼吸道内的核素粒子廓清途径主要有向血液转移、通过吞咽转入胃肠道、通过机械清除机制转运到其他部位。 15、向血液转移的物质分为快物质(F)、中等物质(M)、慢物质(S)三类。半排期F100%为10min,M10%为10min,其余90%为140d,极难溶S0.1%为10min,其余99.9%为7000d。 16、溶解度高,水解度低,元素在胃肠道吸收率则高。减少肠蠕动则增加吸收率。 17、胃肠道模型分为胃、小肠、上段大肠、下段大肠四段。 放射性核素在血液内的形式常见的有离子状态、核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离子或络合离子、形成氢氧化物胶体。 18、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类型:相对均匀分布、亲肝型或亲网内系统分布、亲骨型分布、亲肾型分布、亲其他器官和组织分布。 稀土族放射性核素在肝内的滞 留量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多,而在骨内的滞留量随离子半径的减少而增多。 19、滞留模型分单隔室、多隔室。

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与控制报告..

环境监测总结报告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与控制 第二组:梁文法程争波尹翔伟钱根生许凯峰 2016-3-11

1 目录 1 基本概念和管理要求 (3) 1.1 放射性流出物的概念 (3) 1.2 放射性流出物的特点 (3) 1.3 管理要求 (3) 2 流出物的污染物种类 (4) 2.1 放射性物质 (4) 2.2 化学物质 (5) 2.3 热量 (5) 3 流出物的来源 (5) 3.1 核燃料的循环 (5) 3.2 核技术利用活动 (6) 3.3 伴生放射性矿 (6) 4 流出物在环境中的转移弥散途径 (6) 4.1 辐射源与人的关系 (6) 4.2 气载放射性核素照射途径 (7) 4.3 液体流出物照射途径 (8) 5 控制流出物排放的原则 (9) 5.1 剂量控制,充分保护公众安全 (9) 5.2 年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 (10) 5.3实行最优化政策 (11) 5.4可核查性原则 (11)

2 6 流出物排放要求和排放准则 (12) 6.1申报和批准 (12) 6.2 净化与处理 (12) 6.3 专设排放口 (12) 6.4 流出物的监测 (13) 6.5 不满足要求的能返回净化系统 (13) 6.6 对放射性液体流出物实行槽式排放 (13) 7 流出物监测的基本要求 (13) 7.1 制定监测大纲(计划) (13) 7.2 气体流出物在线监测 (14) 7.3 液体流出物等比取样 (14) 7.4 无组织排放监测 (14) 7.5 监测应“平战结合” (14) 附录(问答环节) (14)

3 1 基本概念和管理要求 1.1 放射性流出物的概念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3版《放射性废物术语》中的定义,对流出物的相关词条进行归纳得出的概念如下:由实践中的某个源,得到授权、有计划、有控制的释放到环境中的气体或液体放射性物质,通常目的是得到稀释和弥散。 1.2 放射性流出物的特点 (1) 流出物属于低水平放射物 流出物特指核与辐射设施经气体及液体途径向环境排放的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高水平放射性废气和废液禁止向环境中排放。 (2) 流出物排放是放射性废物处置的一种方式 对于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置的方式 是将其放置在处置场或处置库中,使之与人类的生活环境隔离。对流出物的处置方式则是有控制的将其排放到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流出物这种排放方式本身就是对放射性废物的一种处置。 (3) 流出物排放必须经批准 由于流出物是放射性废物,流出物排放同时是放射性废物处置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流出物的管理和控制既要遵循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又要执行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相关要求。 (4) 流出物是辐射影响的源项 对一个特定的核与辐射设施在运行期间对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其源项就是流出物。如果对流出物有了有效控制,排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1.3 管理要求 (1)按辐射安全管理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

放射性核素管理 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时,必须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因而,加强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是涉及到医德医风、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门诊治疗的管理 【治疗原则】 (1)一次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允许使用的内照射放射性活度为≤1.11GBq(30mCi)的131I 或相当辐射剂量的其他放射性药物。 (2)病情及全身状况允许进行门诊治疗。 (3)接受内照射治疗的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具备有单独病室和与婴幼儿隔离的条件。 (4)接受内照射治疗的患者大小便能经排废系统流入下水道。 【要求】 (1)应建立完整的病历,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结果、使用放射性药物种类、放射性活度、给药方式和随访记录等。病历应专人负责管理。 (2)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核医学科应成立由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负责的核素治疗小组或设专职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负责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 (3)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应建立初诊、复诊、随访、会诊和重复治疗等制度。 (4)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实用的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和重复治疗,必须经负责治疗工作的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或其上级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审定。 (5)负责门诊核素治疗的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实事求是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特殊性、优点、缺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等,由病员或期委托人签署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知情同意书。 (6)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医院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性核素工作许可证,应在医院内符合放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的固定场所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 【注意事项】 (1)掌握患者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居住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 (2)按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遵守核素治疗的规章制度。 (3)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尽快返家休息,尽量减少交叉照射和对核医学诊断工作的影响。 (4)用药后1周内不应和婴幼儿密切接触。 (5)排泄物必须经排废系统流入下水道排出,或者单独处理。 (6)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反应重,或者症状明显加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处理。 (7)应按规定时间到医院复诊、随访和进行各种检查。

核医学名解填空和大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核物理基本知识 1、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向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3、α衰变:放射性核素原子核释放出?射线后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的过程。 4、β+衰变:释放出β+粒子的衰变方式 5、β-衰变: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方式 6、电子俘获:原子核从核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过程。 7、γ衰变:原子核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 8、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定义为放射性活度 9、俄歇电子: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第三章放射性药物 1、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是指由放射性核素本身(如99mTc、131I等)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ECD、131I-MIBG)组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显像)和治疗时利用核射线可被探测及其辐射作用,同时利用被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性能决定其在体内分布而起到靶向作用,能选择性积聚在病变组织中。 第五章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检测仪器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2、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在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技术。不仅可以显示出脏器和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结构变化,而且可以进行动态显像和定量分析。除对脏器或组织的形态进行鉴别外,还可根据图像上的放射性分布特点反映脏器的功能,这是核医学显像与其它显像方法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第六章、体外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属竞争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其基础是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或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的竞争结合反应。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以及广泛应用等特点,是疾病诊断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免疫放射分析法:本法属非竞争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它与以RIA为代表的竞争性放射配体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去测抗原,而不是像RIA法那样用标记抗原去测抗原;其二是采用过量抗体,而不是像RIA法那样采用限量抗体。IRMA法与RIA法相比较,前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并使检测范围增宽,特异性和精确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故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新型高效α气溶胶阻隔过滤材料的研究

高表面收集特性α放射性气溶胶取样过滤材料的研究 曾心苗 张龙 王红杰 黄子翰 叶仕有*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绵阳 621900 由放射性物质及其裂(衰)变产物形成的α放射性气溶胶,是从事核技术研究和核企业工作场所环境空气中最重要的污染危害源之一。对放射性气溶胶的取样和监测,是评价核企业工作场所污染状况的重要手段。还可为事故的应急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监测数据。 α放射性气溶胶的监测,常采用玻璃纤维滤材或滤纸取样,采用能量甄别法[1],通过α能 谱分析,甄别氡等子体的干扰。然而该方法受到取样过滤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限制,特别是气溶胶的表面收集性能。因为人工污染核素的α能谱能否与天然氡及子体的α能谱分开,与过滤材料结构和性能及捕集的样品的状况密切相关。如果表面收集特性(即表面收集放射性气溶胶的份额)太低,将使本底的α谱出现“拖尾”现象,影响测量的灵敏度。采用一般微孔滤膜取样监测放射性气溶胶,难以满足表面收集特性、阻力和材料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要求。 由于微孔膜的结构受铸膜液组成、制膜工艺条件及成膜厚度等条件的影响[2-4],因此,为了提高 α放射性气溶胶取样过滤材料的表面收集特性,以提高放射性气溶胶的探测水平,本文对铸膜液组成中致孔添加剂种类及制膜条件对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实验以聚偏氟乙烯为成膜树脂原料, N 、N 二甲 基乙酰胺(DMAc )为溶剂,致孔添加剂分别采用聚乙 二醇(PEG )400,PEG 6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 和吐温80。膜的制备采用相转化法。增强膜的制备采 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刮膜机,以无纺布为支撑层,制得 厚度为120μm 左右的双皮层增强微孔膜。 α气溶胶的测量采用自行研制的PAM-2型放射 性气溶胶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表面收集特性的计 算见公式(1)。 Fig.1 Alpha spectrum of Radon and Thoron daughters %1002210?+=N N N ξ (1) 式(1)中,ξ为微孔膜表面收集子体的份额;N 0为图1中RaC ′峰顶对应的计数,N 1为RaC ′峰的后半部分的积分计数;为RaC ′峰以下的全谱积分计数。 通过不同蒸发时间(1,3,5,10min )实验,选择蒸发时间为5min ,控制在环境温度和致孔剂总含量相同条件下制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1看,添加PVP 或PEG400/吐温80,表面收集特性有明显提高,尤其是PEG400中添加少量吐温80,使表面收集气溶胶的份额大大提高,但在样品收集时阻力较大。综合比较看,以PVP 为致孔剂的微孔增强膜在阻力相近的情况下,表面收集特性最好。从图2的电镜照片看,添加PEG400和PEG600的滤膜表面形态相似,都出现比较大的孔穴;而添加PVP 后,孔比较均匀,孔径也减小,表面呈多层交错的网状结构,这利于增加孔隙度,降低取样阻力;以PEG400/吐温80为添加剂的滤膜表面孔径明显减小,孔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1、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理:甲状腺选择性摄取131I,甲亢患者甲状腺摄取131I超过正常。131I发射β射线既能破坏甲状腺组织,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影响小。甲状腺组织可以受到131Iβ射线的交叉火力照射而遭破坏,使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甲亢缓解或治愈。因此,只要131I剂量适当,则可破坏一部分而又保留一部分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1、Graves甲亢患者2、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多次复发,或术后复发的青少年Graves甲亢患者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4.、Graves甲亢伴房颤的患者5、Graves甲亢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摄131I率增高的患者6、甲亢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者7、浸润型突眼 禁忌症:(1)妊娠或哺乳期甲亢患者; (2)甲亢伴近期心肌梗死患者; (3)甲亢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4)甲状腺极度肿大有明显压迫症状者。 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预防感染。2、病情严重者,服131I2 3天后可考虑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勿揉压甲状腺。4、1月内禁含碘食物和药物。5、服治疗量131I后,女病人半年内避孕。 2、131I治疗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原理: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摄取131I的功能,故用131I治疗可破坏结节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机制与131I治疗甲亢相同 适应症:1、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有手术禁忌症或拒绝手术治疗者2、甲状腺显像结节为“热”结节,结节外周围甲状腺组织完全或基本被抑制者。3、伴有甲亢合并心血管病变如心律不齐、心房纤颤者。 相对适应症:1、“热”结节外周围甲状腺未能完全抑制者2、结节重量超过100g,但患者不能手术治疗者 禁忌症:妊娠和哺乳患者;临床上不适用于采用甲状腺激素作为131I治疗前后辅助用药的患者;怀疑甲状腺有恶性病变的患者;自主功能性结节摄131I率过低患者 补充: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通常首选手术治疗,当患者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治疗时,应采用131I治疗 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分子影像

分子影像 1分子影像技术三要素:1)靶点(DNA、mRNA) 2)探针3)成像仪器 2核医学分子成像方法:a代谢显像b受体显像c多肽药物显像d单抗放射免役显像d反义与基因显像e细胞凋亡显像f乏氧显像 3分子识别(抗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多肽类药物与相应靶细胞,反义探针与癌基因,酶与底物)是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共同理论基础 4核医学分子影像定位:1)解剖影像2)功能影像可用于:影像诊断靶向治疗 5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体研究基因研究 6某些受体和配体的结合会导致细胞凋亡。 7正常细胞:99m Tc- Annexin V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 凋亡细胞:细胞膜受到破坏,99m Tc- Annexin V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显影 8凋亡可由细胞核收到严重损伤而产生,如 或X射线照射或线粒体内受到各种病毒侵袭等诱导产生;可由外部信号诱导发生:fas配体和fas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凋亡 9凋亡检测:1)流式细胞仪2)核素显像 10核医学分子影像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受体研究(目前活体内安全、无创性获得受体功能与分布信息的唯一方法)基因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反义探针可显示乳腺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癌基因的表达) 11心肌细胞活性测定:缺血后的冬眠心肌为存活心肌,有治疗价值,有代谢,无功能,血流灌注低下;低灌注,无代谢,则为坏死,无治疗价值。 12反义显像:人工合成反义寡核苷酸与与病变组织过度表达的目标DNA或mRNA以碱基互补特异性结合, 13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利用聚集于靶基因局部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破坏致病基

因,达到基因放射治疗的目的。 14多药耐药基因:基因产物为p-糖原蛋白,p-糖原蛋白存在于癌细胞的细胞膜,将抗癌药物排出细胞外;p-糖原蛋白也将99m Tc-MIBI以相同机制排出细胞外,某些恶性肿瘤病灶不显影,提示有多药耐药基因。 15局部室壁运动(regional wall motion):四种情况: 运动正常、运动减低、无运动和反向运动。 16分子探针的要求:1生物学兼容性2与靶分子结合有高度灵敏、特异性3有适当的扩增能力 分子影像在疗效监测及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 靶向显像剂与肿瘤靶向治疗: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治疗靶点 1.临床用EGFR抑制剂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 18F-PEG6-IPQA可诊断患者的癌症病灶是否具有EGFR 分子影像与早期疗效监测:早期评价疗效避免过度治疗与无效治疗 肿瘤对18F-FDG的摄取,最早在药物治疗后24小时后就有显著变化 CT至少需要4周以上才显示出病灶大小的变化 1.肿瘤复发与残留的检测:治疗后瘢痕组织和坏死组织缺乏代谢活性 2.肿瘤复发灶、残余病灶大多表现为活性增高 1.敏感性、特异性高达90%以上 生物治疗:是指通过增强或恢复免疫或防御系统的功能来抵抗癌症、感染或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 生物治疗又被称为免疫治疗,是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或生物反应修饰剂对疾病进行治疗

(完整版)核医学简答、概述总结(二),推荐文档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 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 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分子医学的概念:是建立在分子细胞学、分子生物化学、分子药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在大分子、蛋白、核酸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达到对疾病进行特异性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反义与基因显像、放射免疫显像、凋亡显像。 3、原子的结构.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活度的概念,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答: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他们统称核子. 核素: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放射性衰变:α衰变(alpha decay)、β—衰变(beta decay)、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γ衰变(gamma decay)。 4、什么是放射性药物,按理化性质如何分类,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有何不同,医用放射性药物由哪些途径产生,放射性核纯度和放化纯的概念? 答: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分类:离子型、胶体型、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标记生物活性物质。与普通药物不同点:放射性,理化特性取决于被标记物固有特性,有特定物理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脱标及辐射自分解,计量单位用活度为基本单位,治疗作用机理不同于普通药物。 产生: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 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 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5、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答: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多是发射纯β-射线(32P、89Sr、90Y等)或发射β-射线时伴有γ射线(131I、153Sm、188Re、117Sn m、117Lu等)的核素。131I(NaI)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133Xe肺通气显像;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99mTc-MDP骨显像;99mTc-ECD 脑灌注显像;99mTc-MAA肺灌注显像;99mTc-RBC肝血池显像;99mTc-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反义显像。 6、目前常用的脏器显像仪有哪些,什么是PET,SPECT? 答:γ照相机 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脏器功能测定仪 C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PET主要由探测系统包括晶体、电子准直、符合线路和飞行时间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图像显示和断层床等组成。原理:是用正电子衰变和工业苏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放出的正电子与组织相互作用,发生正电子湮灭,向相反方向发射光子,与γ光子检测仪互相作用,产生荧光子,并形成一个电子脉冲,经过显像系统及计算机处理形成PET图像,与SPECT比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能准确地显示受检脏器内显像剂浓度提供的代谢影像和各种定量生理参数等优点。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7、肿瘤常用的显像剂 答:67Ga,201Tl,99mTc-MIBI,18F-FDG,99mTc-PMT,99mTc-DMSA, 99mTc-octreotide,111In-DTPA-D-phel-octreotide,特点:均为亲肿瘤显像剂。 8、幅射防护的原则及外照射防护的措施? 答: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是:1实践的正当化,要求产生电离辐射的实践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利益大于代价,抵偿其所造成危害。2防护最优化,指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净利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照射保持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3个人剂量的限制,在实施上述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的当量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外照射防护原则:1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2距离防护,尽量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3屏蔽防护,在人体和放射源之间安装屏蔽物,借助于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减少人体受照剂量。 9、免疫分析基本原理,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包括那些方法,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分析质控指标。 答:(1)免疫分析是利用特异抗体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的竞争结合反应,用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量来计算出非标记抗原量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2)非放射性的标记免疫分析包括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标记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3)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特点:以标记抗体作为示踪剂,反应动力学,因标记抗体是过量的,且反应是非竞争性的,抗原抗体是全量反应,故反应速度比RIA快,灵敏度明显高于放射免疫分析,约为放射免疫分析的10~100倍,标准曲线工作范围宽,特异性高,稳定性好。(4)质控指标: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 10、脑灌注显像的原理、正常及异常图像特点、主要的适应症,常用的显像剂及显像特点。了解乙酰唑胺介入显像及PET脑显像的主要内容。 答:原理: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

什么是气溶胶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s) 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典型大小为0.01~10微米,能在空气中滞留至少几个小时。气溶胶有自然或人类两种来源。气溶胶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气候:通过散射辐射和吸收辐射产生直接影响,以及作为云凝结核或改变云的光学性质和生存时间而产生间接影响. 气溶胶本身是固体或液体,但其质点非常微小,且高度分散在气体(例如空气)介质中,我们把它的存在形态叫做“气溶胶”,例如烟、雾,有的比烟、雾还要细小,加上浓度不大时,人眼看不出。如果它带有有害成分(尤其是放射性质点)的话,如何防护是个大问题,这在核工业、核设施中相当重要,不仅工作人员的防护,还不得有放射性气溶胶漏入大气! 科学发明莱尔·达维·古德休美国气溶胶 凡分散介质为气体的胶体物系成为气溶胶。它们的粒子大小约在100~10000纳米之间,属于粗分散物系。 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抱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及其他有呼吸进疾病的人群。空气中的气溶胶

还能传播真菌和病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疾病的流行和爆发。 气溶胶粒子具有分布不均匀、变化尺度小、复杂性的特点,多集中于大气的底层,对云的凝结核、雨滴、冰晶形成,进而对降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气溶胶甚至可以改变云的存在时间,能够在云的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决定降雨量的多少,影响大气成分。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使大气升温。 气溶胶能够引起丁达尔效应. 气溶胶中的粒子具有很多特有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比如布朗运动,光的折射,象彩虹,月晕之类都是因为光线穿过大气层而引起的折射现象.而大气中含有很多的粒子,这些粒子就行成了气溶胶. 气溶胶在医学,环境科学,军事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在医学方面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粉尘型药的制备,因为粉尘型药粉更能够被呼吸道吸附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环境科学方面比如用卫星检测火灾.在军事方面比如烟雾弹之类,还有可以制造气溶胶烟雾来防御激光武器. 气溶胶的容器内含有两种物质--有待喷射的液态物和保持压力的压缩气体。当揿下按钮时,阀门张开,压缩气体将喷嘴里的一些液态物压出。 1926年,挪威科学家埃里克·罗西姆首先想出了这个点子。但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同样有此想法。美国人朱利叶斯·S·可汗想出了一次性使用的金属雾筒。同样来自美国的莱尔·达维·古德休则进一步研制了这一发明,使它成为可以上市的商品。1941年,第一批气溶胶开始销售。

核素显像

核素显像 核素定义: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同位素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α、β射程短,电离作用强;γ射线长,电离作用弱)α、β射线可用于治疗,γ射线可用于显像。 X线的特征: 1.穿透作用:能穿透人体 2.荧光作用:被某些结晶物质吸收时可以产生荧光 3.感光作用:使胶片感光(是X线照相的基础) 4.生物作用:通过生物细胞时,可以使之损害发生生物学上的变化 (是X线治疗的基础) 5.电离作用:通过物质被吸收时,使构成该物质的原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放射性显像剂: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发出的射线的示踪作用,根据特定疾病病理生理学改变而设计的一类放射性药物,用以对疾病进行研究. 放射性核素与其天然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及体内形为是一致的,可以能用放射性核素研究天然同位素的体内行为。 核素显像流程:1.显像剂: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 2.静脉注射或口服显像剂 3.显像剂在体内摄取和代谢 4.SPECT或PET显像 5.图像分析和诊断 6.撰写诊断报告

核素显像内容: 1. 脑断层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谢显像、脑神经受体显像) 2.甲状腺平面显像(摄取的量与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有关、了解甲状腺摄取 131I或99mTc、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 3.肾上腺髓质显像(肾上腺能受体显像) 4.心肌断层显像(心肌代谢显像方法:血流+代谢诊断依据:有代谢是心肌存活的标志存活:血流-代谢不匹配;无存活:血流-代谢匹配。) 5.肺显像: 灌注显像:大颗粒聚合白蛋白,微栓子,评价肺血流灌注。 通气显像:放射性气体气溶胶,评价肺气道通气功能) 6.肝胆显像(肝内占位性病变、评价肝功能) 肝血池显像:肝血管瘤血池显像放射性高度浓聚,鉴别肝脏血管瘤) 7.全身骨骼显像(恶性肿瘤骨转移时局部血流代谢增高出现放射性聚积 8.肾动态显像: a.模拟尿液形成过程,了解肾功能; b.了解肾血流量;计算总肾及单侧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 c.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病变或血流障碍的程度,有无尿路梗阻,肾动脉狭窄,包括单侧肾性高血压及移植肾的监测. 肾的图像:反映显像剂从肾毛细胞血管滤过到肾小管、肾盏的过程 输尿管的图像:反映输尿管的通畅情况及输尿管肾盂压力 膀胱的影像:尿液从肾排到膀胱的情况 9.消化道出血显像(检查胃肠道出血) 10.肿瘤显像(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67Ga,201Tl, 99mTc-MIBI 特异性肿瘤显像:放免显像RII、基因显像、受体显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