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地球篇综合练习

2.地球篇综合练习

2.地球篇综合练习
2.地球篇综合练习

地球篇综合练习

地球篇综合练习

第1章地质学概述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历史过程,几百万年、几亿年前的地质形态任何人也没有经历过,各种学派和观点层出不穷,主要有水成论和火成论之争、灾变论和渐变论之争、(活动论和固定论)之争。

2.19世纪末,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为地球的年龄曾有过激烈的争论,直到1904年用物理学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方法测定岩石,才测出地球的年龄在45亿年左右,现在科学界认可的说法为46亿年左右。

3.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4.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震动了地球科学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冷缩说,地槽、地台说都是重大的挑战,一场论战就此展开。

5.海底扩张学说是地学现代革命的开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大量观测事实的证实。1968年美国的(威尔逊)在《地球科学的革命》中高度评价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认为这是一次地质学的大变革,它的意义可以与原子论、进化论和相对论媲美。

6.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2亿—3亿)年左右,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7.地球地壳的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8.什么是灾变论?什么是渐变论?你的观点是什么?P97

灾变论:认为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巨大的灾变事件,每经一次灾变,原有生物被毁灭,新的则被创造出来

渐变论:认为古今的营造力是一致的,地质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我的观点:

9.地质构造理论当中的“活动论”和“固定论”的区别是什么?P97 活动论:把有强烈褶皱、断裂、地台侧转、变质、火山活动的地带称为造山带,造山带除了有强烈的上升、下降,还有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即大陆是活动的。

固定论:利用地球慢慢冷却收缩来解释山脉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强调地壳的垂直运动,否认地壳有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即大陆是固定的。10.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证据是什么?P103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地磁条带

洋中脊——深海沟系统

洋底热流异常

204

地球篇综合练习第2章地震

1.震源深度在0—6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2.地震学家用地震的(震级)M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3.地震的五个基本参数为(震中经度λ、震中纬度φ、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

4.一般将地震的烈度分为(12)度。

5.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课题,美国、中国、前苏联、日本等国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但是至今为止,要做到准确的预报仍然是极其困难的。中国成功的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的7.3级地震,减轻了地震造成的灾害。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成功的做了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挽救了十几万人的生命。

6.地震前有些地区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的宏观异常)现象,水井干涸,水井冒沙,无法饮用;大牲畜惊慌不安,跳槽;小动物不回家,老鼠几十只几百只聚在一堆发呆;黄鼠狼成群窜来窜去,不怕人;几百箱蜜蜂震前全部飞走;水稻田里平日蛙鸣不止,大震前夜一片寂静,有人看到成百只青蛙爬在树上;甚至有的狗大震前咬主人衣服不让进屋。有的地方临震前还会出现地光、地声等现象,还有的会从地下冒出火球,腾空而起。

7.2004年12月26日,雅加达、曼谷当地时间7时58分,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9.0级大地震,出现了超过1000千米的地质断层,海底大幅度错动,引发巨大海啸,波及印度洋周围所有地区,一些地区海啸高达10多米,死亡多达(30万)人

8.简述地震的成因。(构造,火山,陷落,人工地震)

9.简述地震预报的种类与程序。P120

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

短期预报

临震预报

第3章海啸

1.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2.哪一种海啸被科学家称之为“超级海啸”(山崩引起的海啸)

3.中国沿海发生海啸比较少的原因是

我国海区都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

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区内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所以即使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海啸也就无法产生。

4.海啸预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在震波初期形成时,传向各方向的能量并不相等,难以测出远离海岸的深水波形,因此无法推测进展中波浪的增衰程度。

205

地球篇综合练习地震海啸从产生、传播到上岸的整个过程中变化因素很多在深海中运动的波高较低,波形很不易观测,只有在临近海岸、孤岛时波高才突然骤增。

5.简述海啸的成因。根据海啸产生的原因,可将海啸分为哪几种类型?

地震海啸

海下山崩

火山爆发

风暴海啸

水下核爆炸

小天体冲击

6.海啸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危害?我们应该怎么有效地进行防御?

毁坏建筑物,人的生命安全

建立自然防御系统,建立全球预警系统

7.你知道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大海啸吗?结合网络查询试举四例。

第4章天地碰撞与灾变

1.所谓K-T大灭绝的K和T分别指(白垩纪和第三纪)。

2.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引发恐龙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约在(10)千米左右。

3.阿尔瓦雷兹父子及同事们在〈科学〉杂志发表了论文,宣称: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在(6500万)年前袭击了地球,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灾难事件,恐龙及大部分动植物在持续的灾难中被撞死、淹死、烧死、冻死、饿死,整个生物链土崩瓦解,一批死难者的遗骸被永久地固化在富含铱的K-T界层之中了。

4.对于小行星,我们可以在20年前就预测出它的运行轨道,但是对于长周期彗星来说,我们最多也只有(2)年的预警时间,因为它的飞行速度太快了。5.K—T灭绝是一次大规模的全球性灾难,整个陆上生物种属灭绝达88%,损失惨重。海洋生物稍微好点儿,50%的种属灭绝了。构成海洋生物链基础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浮游植物灭绝的比例高达(95%),海洋食物分布结构随之崩溃,较大的海洋动物很快死去,只有深海动物比较幸运和完整地进入第三纪。

6.像通古斯陨石那样的冲击大约几(百)年一次。

7.1993年9月卡罗林.休梅克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马天文台拍摄的一张木星照片上发现了一颗被肢解了的彗星。这颗彗星在1992年7月逼近木星的时候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场撕碎成(21)块大碎片。

8.K-T大灭绝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证据是什么?P135

9.人类从1994年的“彗-木碰撞”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0.结合上网查询回答,面对地球可能遭遇的天体碰撞,你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

206

地球篇综合练习第5章资源与环境

1.生物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吗?

2.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吗?

3.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石油大约可再用(40)年。

4.在1升海水里含有核聚变材料氘大约3毫克,其蕴含的核聚变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

5.1公斤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大约是两千五百吨煤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而1公斤氘、氚混合物聚变释放的能量又是一公斤铀235裂变所释放的能量的(4~5)倍。6.地球水资源的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有97.5%的水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海水,淡水只占总量的2.5%,其中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

7.研究过去500年的历史发现,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个物种消亡。但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消亡的物种数字已达(1000)个,速度明显加快。

8.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9.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0.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紫外线)的强烈辐射,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使生物难以生存,人类健康也将受到极大威胁。

11.在过去5000年里我国气温只上升了约2℃。专家预计,如果地球表面温度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升高,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1.5~4.5℃),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0.2~1.4m。如果海平面升高1 m,就会危及人口约10亿,毁坏耕地约1/3。

12.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这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

13.你如何看待目前的环境问题?

14.举例说明你周围环境的光污染。

15.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有哪些?你如何看待当前的能源问题?

207

2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地球与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读所给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2.读经纬网图,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 ) A.一半B.等长 C.1.5倍 D.2倍 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据图1回答3~5题 3.B处陡崖的顶部与④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60米B.9米 C.100米D.150米 4.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 瀑布长时期侵蚀而成,该湖泊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2,完成3~5题。 3.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 A .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 .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 .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4.当火炬传递到( ) A .①地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 B .③地时,当地黑夜比白昼长 C .④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 D .⑤地时,当地正值春暖花开季 节 5.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A .7日4时 B .7日12时 C .8日4时 D .9日12时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图,其纵坐标划分间隔为0.5cm ,横坐标划分间隔为1cm ,读图完成9~10题。 180° 150° 120° 90° 6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453030015 图2 北京奥运会火炬拉力传递示意1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球物理勘探》基本特点

《地球物理勘探》基本特点 (1)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 用钻机或其它的机械手段从地下取出岩样来认识地质构造是直接的勘探方法(或称为侵入方法,invasive method)。 地球物理勘探无须从地下取出岩样,而是通过使用专门的仪器在地面(或钻孔中)观察由地下介质引起的某种物理场的分布状态,

收集和记录某些物理信息随空间或时间的变化,并对这些信息的分布特征作出解释和推断,从而揭示地球内部介质物理状态的空间变化和分布规律,以此来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及赋存状态、查明地质构造。

(2)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以往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为矿产资源的调查、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获得实践检验的重要资料;尤其是在覆盖地区对研究地质构造、指导勘探、成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勘探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水文地质钻孔的成井率。

(3)地球物理勘探能更全面了解勘探目标的全貌,避 免钻孔勘探‘一孔之见’的弱点 在工程勘察中,尤其是在浅层岩溶勘察中,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能提供勘探区域内二维、甚至三维的地下岩溶分布状态,克服钻孔‘一孔之见’的局限性。 跨孔声波、电磁波透视法能了解两孔之间的岩体的完整性,能从整体上评价岩体的完整性与基础的稳定性。

(4)地球物理勘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一)必要条件: 要有物性差异; (二)充分条件: 1、目前仪器技术条件下,能测出异常: (1)场源体要有一定的规模, (2)场源体要有一定的埋深比, (3)仪器灵敏度要高; 2、干扰要小或能分辨异常; 3、环境条件允许。

(5)反演解释具有多解性 同一物理现象(或者说同一性质的物理场的分布)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因素引起。 例如,在电法勘探中,视电阻率的变化可以由被测目标体电阻率值的变化引起;也可能由于地形,产状等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这反映了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具有多解性。 要克服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就必须将其与钻井资料或地质资料相结合进行推断解释,必须掌握一定的地层岩矿石的物性参数。

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数据不能用来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A.地球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 B.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下列对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都是半圆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C.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D.所有纬线中,只有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经线就叫本初子午线 B.本初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 C.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4、关于经纬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纬度的最大是90度 B.经度的最大是180度 C.经度越往西越大的是东经 D.纬度向北增大的写作“N” 5、一架飞机从南京起飞,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可以( ) 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回到南京 D.不能回到南京 6、有甲,乙两人分别位于10°S和15°N,两人与赤道的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 B.甲距赤道近 C.乙距赤道近 D.甲距赤道远 7、某同学把某地的地理位置记作:纬度40O,东经116O,按这种记法在地球表面有( ) A.1处 B.2处 C. 3处处 8、某日天气预报:“目前,台风中心已经移至北纬15度、东经135度……”,此时台风中心在下图中相应的位置是( ) 9、下列纬线圈最短的是( )°N °S °S °N 10、下列地理位置的写法,正确的是( ) °,160° B.北纬20°N,东经160°E °,160°S °S, 40°W 11、与东经120゜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 A.东经60o B.西经120o C.西经60o D.东经120o 12、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 °W 60°S °W 26°N °W 30°N °W 5°S 13、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W 60°N ° 26°N °E 37°N °W 15°S 1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0W经线和1600E经线 B.赤道 C.200E经线和160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 15、图中阴影部分的判断,不正确 ...的是( ) A.低纬度 B.西半球 C.跨东西半球 D.南半球 16、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 C.江苏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17、在正午时间,学校旗杆的影子冬季比夏季长得多,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地壳运动 18、南京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 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 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 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 ,再让学生观察: 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

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 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地壳,石油和天然气就埋藏于地壳的岩石中,埋藏可深达数千米,眼看不到,手摸不着,所以,要找到油气首先需要搞清地下岩石情况以及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的导电性、磁性、密度、地震波传播等特性。地下岩石情况不同,岩石的物理性质也随之而变化。我们把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以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技术,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和起伏状态的方法,称为重力勘探。油气生成于沉积盆地,应用重力勘探可以确定沉积盆地范围。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磁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磁力勘探。在沉积盆地中,往往会分布着各种磁性地质体,磁力勘探可以圈定其范围,确定其性质。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导电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电法勘探,与油气有关的沉积岩往往导电性良好(电阻率低),应用电法勘探可以寻找和确定这类地层。 通过观测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中的速度变化及其他特征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地震勘探。 在以上这四种方法中,重力、磁力、电法三种方法联合起来应用往往可以找出可能有油气的盆地在哪里,盆地中哪里是隆起,哪里是坳陷,哪里是可能最有利的构造等等。这种工作是在找油的开始阶段做的,一般叫做普查。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最主要的一种勘探方法,具有勘探精度高,能更清晰地确定油气构造形态、埋藏深度、岩石性质等优点,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并被广泛应用。 什么是地球物理测井 井下地层是由各类岩石组成,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了研究各类岩石的物理性质及井下地层是否含有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有用矿产,建立了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 学科---地球物理测井学,简称“测井”,它以地质学、物理学、数学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设计出专门的测井仪器,沿着井身进行测量,得出地层 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地层结构及井身几何特性等各种信息,为石油天然气勘探、油气田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练习题(及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如下图所示,位于教学楼西北方的是()

A. 图书馆 B. 科技馆 C. 实验楼 D. 游泳池【答案】 C 【解析】【分析】解:由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看出,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将指向标平移到教学楼中心,可以看出,实验楼是在教学楼的西北方,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3.2017 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如你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什么地图() A. 世界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 世界人口图 D. 世界气候图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图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主题的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也不一样。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4.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B点的半球位置是()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2)A点属于()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探矿法 一、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基本原理 物探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场等,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矿石,它与地质学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场的研究可以了解掩盖区的地质构造和产状。它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学,系把物理学上的理论(地电学、地磁学等)应用于地质找矿。因此具有下列特点和工作前提: (一)物探的特点 1.必须实行两个转化才能完成找矿任务。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只能推断具有某种或某些物理性质的地质体,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断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最后通过探矿工程验证,肯定其地质效果。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如磁铁矿、磁黄铁矿、超基性岩,都可以引起磁异常。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较为肯定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从而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二)物探工作的前提 在确定物探任务时,除地质研究的需要外,还必须具备物探工作前提,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的。物探工作的前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物性差异,即被调查研究的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要有某种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被调查的地质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适的深度,用现有的技术方法能发现它所 引起的异常。若规模很小、埋藏又深的矿体,则不能发现其异常;有时虽然地质体埋藏较深,但规模很大,也可能发现异常。故找矿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能区分异常,即从各种干扰因素的异常中,区分所调查的地质体的异常。如铬铁矿和纯橄榄岩都可引起重力异常,蛇纹石化等岩性变化也可引起异常,能否从干扰异常中找出矿异常,是方法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一)应用物探找矿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物探找矿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因物理场是以水平面做基面,越平坦越好;矿体形态规则;具有相当的规模,矿物成分较稳定;干扰因素少;有较详细的地质资料。最好附近有勘探矿区或开采矿山,有已知的地质资料便于对比。 2.物探找矿的不利条件:物性差异不明显或物理性质不稳定的地质体;寻找的地质体或矿体过小过深,地质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不易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等。 (二)物探方法的种类、应用条件及地质效果简要列于表4—5。 物探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依据工作区的下列三方面情况,结合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进行选择:一是地质特点,即矿体产出部位、矿石类型(是决定物探方法的依据)、矿体的形态和产状(是确定测网大小、测线方向、电极距离大小与排列方式等决定因素);二是地球物理特性,即岩矿物性参数,利用物性统计参数分析地质构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 ????????????????????????????????????????????????????????????????????????????????????????????梯度法电位法充电法激电测深法各类剖面法激发极化法多级测深法偶极测深三级测深法对称四级测深法电测深偶极剖面法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对称四级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电剖面电阻率法充电法电位法天然场法直流电法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变频法(交流激电法)甚低频法(长波法)电磁法低频点测法 天然场法交流电法电法勘探???????????声波法横波法纵波法面波法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电极排列来进行,即在地表任意两点(A 、B)供电,然后在任意两点(M 、N)测量其间的电位差,根据 (5.2.10)式便可求出M 、N 两点的电位. AB 在MN 间产生的电位差由上式解出大地电阻率,大地电阻率的 计算公式为 上式即为在均匀大地的地表采用任意电极装置(或电极排列)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公式。 其中K 为电极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 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或电磁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11(2BM AM I U M -=πρ)11(2BN AN I U N -=πρ)1111(2BN BM AN AM I U MN +--=?πρI U K MN ?=ρBN BM AN AM K 11112+--=π

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称为电法。 场源 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 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 视电阻率均匀介质电阻率计算公式 实际上大地介质常不满足均匀介质条件,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式得到的电阻率值在一般情况下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用ρs 表示 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在概念上有本质的不同,决定视电阻率值大小的因素有: 1) 不均匀体的电阻率及围岩电阻率; 2) 不均匀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形状大小、深浅及产状等); 3) 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间的相互位置; 4) 工作装置和地质体的相对位置 电测深 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I U K MN ?= ρ

地球与地图经典练习题集锦

地球与地图单元测试 读图1四幅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B点位于丁图中B点的西北方向 B.甲图阴影部分所示范围与乙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范围大小相等 C.站在丁图中的A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 D.丙图中的B点位于乙图中A点正北方 图2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3.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图3“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4题。 4.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图4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关于图4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比B地降水多 B.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400米 C.A在东南坡上,阳光充足 D.CD是山谷,EF是山脊 6.该处山脉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7.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 崖最高处,最大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599米 C.198米 D.298米 读图5完成第8题。

8.飞机从A城市沿最短航线飞往B城市,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A.先西北后西南 B.正东 C.先东北后向东南 D.正西 读图6,完成第9题。 9.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丙处比例尺最小,甲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乙处比例尺最小 D.丙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甲 读图7“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 线),完成第10题。 10.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 ②线两个方案,①线方案与②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 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读小明在野外实习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左图,单 位:米)及他沿左图中某线路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 图(右图)。据图回答 11一 12 题。 11.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A. A1B1 东北方向 B. A2B2 西北方向 C. A3B3 东南方向 D.A4B4 西南方向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考试试卷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大题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名称解释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之比,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浓集程度。 类质同像: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元素的赋存形式:元素在一定自然过程或其演化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不)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那些(不)容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固相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同位素分馏:是指在一系统中,某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两相中的现象。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着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能斯特分配系数:在温度、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i (溶质)在两相分配达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此常数KD 称为分配系数,或称能斯特分配系数。 亨利定律(稀溶液定律):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溶质的浓度n 与溶质摩尔浓度N 成正比。 浓度系数:元素在矿床中最低工业品位与克拉克值之比。 活度积:当T 一定时,难溶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的乘积为一常数。 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使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含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他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密… … … … 封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 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 A、平面 B、正圆 C、不规则的球体 D、圆柱体 2、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E 3、纬线指示() A 东西方向 B 南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4、地球仪上的0°纬线也叫() A.赤道B.本初子午线C.南回归线D.北回归线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中的“地”所在的纬线是() A 赤道 B极点 C回归线 D极圈 6、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请判断出④的地理位置() A. 60°N、60°E B. 60°S、60°E C. 60°N、60°W D. 60°60°W 2)图中①地位于③地的()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7、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0°W, 40°N B、15°W, 40°N C、30°W ,29 °N D、170°W, 40°S 8、下图中,湖北鄂州(°N,°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 为() A.30°S,30°W B.30°N,30°E C.30°N,30°W D.30°S,30°E 10、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 ①中国地图②世界地图③江苏省地图④淮安市地图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11、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如果你去观看升旗仪式,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A、元旦 B、“三·八”妇女节 C、“六·一”儿童节 D、国庆节 1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 第一章:导论 ◆地球化学的三个主要分支:①元素地球化学②同位素地球化学③实验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最主要的分支学科,它通过逐一阐明个别元素的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特征及其与其它元素的组合关系来研究自然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是地球化学的传统研究内容和主干学科。它力求完整地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旋回及其演化历史和原因,揭示元素含量变化对自然过程的指示意义 ◆元素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1)每个或每组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2)元素或元素群在自然界的分布、分配情况; (3)元素相互置换、结合、分离的规律和机制; (4)元素的存在形式、组合特点、迁移条件; (5)每个元素的地球化学旋回及其演化历史和原因 (6)应用于地球资源、环境和材料的研究、预测、开发和保护。 ◆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1)地质研究方法; (2)高灵敏度、高精度、快速和经济的测定和分析手段:ICP-MAS、ICP-AES、X荧光、电子探针等等; (3)各种地球化学模拟实验研究; (4)一些物理化学、热力学等理论的应用; (5)计算机技术在处理大量数据方面的广泛应用。 ◆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亲铁元素Siderophile:富集于陨石金属相和铁陨石中的化学元素。它们与氧和硫的结合能力均弱,并易溶于熔融铁中;在地球中相对于地壳和地幔,明显在地核内聚集。其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在8~18之间。典型的秦铁元素有镍、钴、金、铂族元素。 亲石元素lithophile:在陨石硅酸盐相中富集的化学元素;在地球中它们明显富集在地壳内,有较大的氧化自由能。在自然界中都以氧化物,含氧盐,特别是硅酸盐的形式出现。如硅、铝、钾、钠、钙、镁、铷、锶、铀、稀土元素等。其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8。 亲铜元素chalcophile:在陨石硫化物相和陨硫铁(FeS)中富集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它们往往易与S2-结合成硫化物和复杂硫化物。如硫、铜、锌、铅、镉、砷、银、硒、碲、锑等。其离子最外层有18个电子。 亲硫元素sulphophile:指不易与氧、氟和氯结合,而易于形成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砷化物等矿物的元素。该术语现一般理解为与“亲铜元素”同义,并包括一些亲铁元素。 亲气元素atmophile:组成地球大气圈的主要元素,惰性气体元素,以及主要呈易挥发化合物存在的元素。如氢、氮、碳、氧、及惰性气体元素等。 亲生物元素biophile:集中在有生命的动植物内的元素。C, H , O, N, P, S, Cl, I, (B), (Ca, Mg, K, Na), (V, Mn, Fe, Cu) ◆有关其他元素分类的常用术语: 常量元素:组成物质主要结构和成分的元素,它们常占天然物质总组成的99%以上,并决定了物质的定名和大类划分。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microelement):物质中除了那些构成主要结构格架所必须的元素之外,所有以低浓度存在的化学元素。其浓度一般低于0.1%,在大多数情况下明显低于0.1%而仅达到ppm乃至ppb数量级。 次要元素(minor element):在文献中单独出现时时与微量元素同义;当两者同时出现时,一般指含量为1~5的化学元素。 稀有元素(rare element):在低壳中分布量较低,但易于在自然界高度富集形成较常见的矿物和独立工业矿床的的化学元素。如REE、Nb、Ta、Be、Li、(W)等。 分散元素(dispersed element):在地壳中元素丰度低,并且其离子半径和电荷等化学性质与地壳中的高丰度元素(硅、铝、钙、铁、钾、钠等)相似的一类微量元素。因上述性质,它们在自然界中大多以类质同像置换形式分散存

我对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认识

我对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认识 1 地球物理勘探的实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2 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内容 利用相适应的仪器测量、接收工作区域的各种物理信息,应用有效的处理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岩(矿)体或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地质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大小范围和产状,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作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3 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根据其所研究地球物理场的不同,物探方法通常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的地震勘探和声波探测;(2)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或电磁场)的变化规律的电法勘探;(3)以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研究重力场变化规律的重力勘探;(4)以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的磁法勘探;(5)以介质中放射性元素种类及含量差异为基础,研究幅射场变化特征的核地球物理勘探;(6)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性为基础,研究地温场变化的地热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近代发展最快的物探方法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的传播规律来勘探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某处激发的地震

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地层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用专门得仪器可以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一起处理,能较准确的确定这些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是勘探含油气构造,甚至是直接找油的主要物探方法,也可以用于勘探煤田,盐岩矿床,个别的层状金属矿床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 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电性、电化学活动性、电磁感应特性和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通过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的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直流电法,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直流激发极化法等;交流电法,包括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 重力勘探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重力加速度值得变化而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以牛顿万有引力为基础。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找出重力异常,然后结合当地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的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状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的磁性,可以 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磁异常。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她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法勘探等。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尤其油漆有关的地质构造及大地都造等。我国建国以来大多数铁矿区、多金属矿区及油气田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磁法勘探。效果显著。

地球和地图练习题(一)

地球和地图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A. B.C.D.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河流流向为 A.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B.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4.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5.图中陡崖顶部P点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C.可直视丙村 D.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问题。

6.据图中信息可知 A.朝阳峰位于甲城镇的西北方向 B.该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600米 C.该地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D.③河段流速快于④河段 7.若仅考虑地形图中四个村镇光照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与①处相比,在②处修建水坝的明显优势是 A.库容 B.移民少 C.工程量小D.淹没耕地少 2017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地质灾害点的全覆盖。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M、N、P、Q四点高差最大的一组是 A.MN B.PQ C.MQ D.NP 10.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m 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