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一节洪昇的《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洪昇(645-1704)字防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身名门望族,遭难家境败落。科场失志,做二十佘年国子监生。名剧《长生殿》轰动北京,在佟皇后丧期上演,洪昇被削职还乡。

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作传奇九种,杂剧一种。今存杂剧《四婵娟》: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

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明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鸿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长生殿》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始为《沉香亭》,通过李白遭遇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后改为《舞霓裳》,增加李泌辅助肃宗中兴,表现对国运兴衰的思考;终成《长生殿》,表现“情缘总归虚幻”的主题。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而用之,专写钗盒情缘。”

第一出《传概》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自序》:“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

明皇宠爱贵妃,“占了情场,驰了朝纲”,酿成大乱。《弹词》出李龟年“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同时寄寓了作者心声。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自序》:“双星合作,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长生殿》既宣扬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垂戒来世之意。

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尽悲欢离合,终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

“情缘总归虚幻”的主旨除开头《自序》开宗明义之外,终场“永团圆”曲更是卒章显志。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第二节孔尚任的《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孔尚任,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曾隐居曲阜石门山,捐资纳为国子监生。1686年康熙南巡北归曲阜祭孔,任御前讲经和导游,受康熙赏识,拔为国子博士。

孔尚任淮扬治河时结识许多明末遗民。在扬州登梅花岭,参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在栖霞山访过道士张瑶星,对创作《桃》剧都很重要。

《桃花扇》三易其稿而问世,轰动京畿,“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

“长安(指北京)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甚至康熙皇帝也索稿阅读(《桃花扇本末》)次年孔尚任被罢官,显与创作《桃花扇》有关。

二、《桃花扇》的内容和意义

(一)作者创作意图:

《先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小引》:“场上歌舞,剧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二)剧本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三)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四)剧末马、阮败亡、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国家至上的思想。

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桃花扇凡例》:“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凡例》)。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同上)。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③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的。

长生殿

《长生殿》《桃花扇》异同论 贺信民 提要本文比较了清初剧坛上的历史传奇《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同。其“同”为:产生于共同的时代、思想背景,都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明为清代的原因为目的;都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及其集团,指出其腐败是导乱致亡的根源;都塑造了具有爱国精神和反抗性格的“小人物”形象。其“异”为:两剧包含的内容与寓意有别;两剧在艺术结构上各有千秋。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异同时代背景创作目的人物塑造结构艺术 在清初剧坛上,升起过两颗璀灿的“艺术之星”:即“南洪北孔”的历史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出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以后,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而就其时代背景、创作目的、人物塑造与结构艺术等方面而言,又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仅就其异同之处,略作梳理。一 寻绎《长》《桃》二剧之“同”,其要有三: 第一,二剧产生于共同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且都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明为清代的原因为目的。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灵里激起深巨的震荡,因为,相对来说,这部分人具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和冥顽得多的道德牵挂。明清易代,使汉族知识分子 蒙受了双重耻辱:一方面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丧邦失土之痛,另一方面则还有 “说到胡尘意不平”1的民族羞耻感的煎熬。在“满汉之辩”这个极其敏感的问题上,人们 普遍畏慑于新政权的淫威,将那份苦涩的感情矛盾深隐心底,而以传统的君臣大义作道德支撑,集中探究明亡清替的因果关联。在这种痛定思痛的历史性反省中,有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谈迂的《国榷》,查继佐的《罪惟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而以历史剧的形式加入这一思潮的,当首推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问世。它取材于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洪升在《自序》中明确地说是“借天宝遗事”揭显“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历史教训,以“垂戒来世”,一语道破他着意于现实的创作目的。 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问世。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在《先声》出里,副末(老礼赞)又代表作者传达该剧的创作旨意为“借离合之 · 79·1借用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句上海古籍出版社《近代诗一百首》129页。 情,写兴亡之感”。 《长生殿》以宫廷爱情生活与社会政治生活为贯穿全剧的两条线索,把轻歌曼舞、我我卿卿与争权夺利、动乱血泪交错安排,如《定情》之后《贿权》,《制谱》之后是《权哄》,《舞盘》之后是《合围》,《密誓》之后是《陷关》等,这种布局分明是在揭示唐玄宗的歌舞声色与安史之乱间祸福依随、“乐极哀来”的因果关系。 《桃花扇》通过李香君的感情遭遇及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斗争,集中展示了南明小王朝的一派衰象:弘光帝昏庸无能,沉溺声色;奸佞专权,倒行逆施;藩镇内讧,同室操戈;中流砥柱如史可法者,孤掌难鸣,徒呼奈何。剧作者在用形象说明:这是一个毫无生气、毫无希望的王朝,其最终的覆亡正是历史的必然!“南洪北孔”正是在共同的社会思想氛围下,都非“为艺术而艺术”地用各自的杰作参与了一代文人的痛切思考,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第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两剧都把针刺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及其集团,指出他们无

《长生殿》与《桃花扇》爱情意蕴异同论

《长生殿》与《桃花扇》爱情意蕴异同论 《长生殿》与《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语言成就卓著的“双璧”。它们在问世之初就受到了时人的追捧,一时之间,大江南北人人争唱孔洪词。这两部作品都产生于清朝初年,面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大致相同,都以爱情为主题而且都结合了政治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两者关于爱情意蕴相同之间的不同。 一,都以爱情为主题,但爱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却不同。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围绕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来铺陈叙事的,《长生殿》围绕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帝妃之爱,生死不渝,《桃花扇》则是围绕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的乱世情缘,看破红尘。总体上说来,两部作品都以爱情为主题,围绕儿女情长铺叙,但是在爱情基础上也透露着不小的差异。首先,出发点不同,洪昇在《长生殿,传概》中写到“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可见,洪昇所要表达的思想只为“真情”二字,儿女情长,无处不在,即使是深宫之中,万千宠爱的天之骄子也一样难以摆脱爱情的枷锁,洪昇赞美的是爱情的真挚和永恒,这时他写《长生殿》的出发点。《桃花扇》是孔尚任最著名的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我们可以看出孔尚任是在借儿女情长来写国家兴亡之由,他更侧重的国家的沉重基调而不是爱情的卿卿我我,是对历史的思考《1》。所以说,两部作品的出发点不同,同样它们的归宿也不一样,我们以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来叙述,《长生殿》中杨妃的情感变化为: 受宠的春风得意→被冷落的凄凉伤感→献发重新获宠的欣喜欢畅→与梅妃争宠的暂时失意→马嵬坡被迫自缢的悲壮凄绝→最后月宫团圆的丝丝甜蜜,同样李隆基的情感也随着起伏,但是最终他们两个还是能够团圆,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桃花扇》则不一样,李香君的情感变化为: 与侯方域结为夫妻的喜→侯方域被诬陷后被迫分离的悲→拒媒成功后的喜→被迫迎娶的悲→两人漂泊四方, 孤苦无依的大悲→两人再度重逢—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侯方域也有大致的过程,和《长生殿》结局的不同在于,经过几次的悲欢离合,最后李香君和侯方域最终的决定是步入空门。两对情人不同的结局很大原因来自于作者的主观意愿,也就是作品的写作出发点。 二,主人公的人物追求透露出的爱情意蕴差异。 李香君和杨玉环是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她们饱满的性格、形象都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很明显的能够感觉到两个人在性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两个人的相同点在于,她们都是出落得如花似玉的封建社会“男权制度”下的女人, 她们属于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基本上都抛弃了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偏见, 都大胆执着地追求自由而专一的爱情。对爱情要求更上一层, 希望与男方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2》。如《长生殿》中杨妃不能容忍帝王的妻妾成群, 向往民主的一夫一妻制度, 她极力追求只属于自己的爱情。《桃花扇》中李香君也是追求人格尊严上的平等, 她也希望自己与自己的夫君有一样的人格操守。而且两名女主人公在大局面前识大体, 明大义, 甚至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长生殿》中面对李隆基的两难选择, 杨玉环毅然请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在结局中没有贪恋情爱, 而是抛却了儿女情长, 以国家大事为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杨玉环的死是为了李隆基,与其说是为了李氏王朝的基业不至于崩塌,倒不如说是为了李隆基的安全,为了恋人的安危而做的牺牲,这种牺牲是无私的,可以说是真情使然,这也为后来的牛郎织女“介入”他们的爱情,考验李隆基对爱情是否坚定留下伏笔。但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

第五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五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本章介绍清代两部最著名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它们同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它们的作者钱塘洪昇和曲阜孔尚任被人们称为“南洪北孔”而享有盛名。 一、洪昇的生平和创作 洪昇一生没有得过—官半职,在国子监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学生,因为《长生殿》的内容犯了清朝统治者的忌讳,又因在佟皇后丧期在家排演该剧而被捕入狱,最后经人营救,才只被革去太学生资格,郁郁地回到家乡,后不幸落水身亡。洪昇既是戏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创作除《长生殿》外,还有杂剧和诗文。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长生殿》分上下两部,共50出,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一部抒情诗式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两条线索和两个主题。就政治主题而言,它以开元、天宝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真实地揭示了天宝年间深刻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通过历史的再现,总结了历史教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就爱情主题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它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真挚爱情,表达了作者在性爱方面的社会理想。 (二)作者显然是以矛盾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的爱情生活的。因为李、杨的爱情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忠于爱情,作者肯定了他们的这种“至情”;另—方面,他们这种帝王后妃的爱情生活又给民族带来灾难,给国家造成倾危,又是应当批判的。这种矛盾在《长生殿》没有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 (三)作者在选材时,将传说中的杨妃与寿王、安禄山之间的一些“秽”事一律删去,不仅保持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也突破了“女人乱国”的陈腐说教。《长生殿》在艺术上有三点值得注意。1、它在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题材处理上是爱情生活与政治斗争的描写相结合,不过这两种结合都还不很紧密和自然。2、在艺术结构上《长生殿》以李、杨爱情生活为经,以政治生活为纬来编织全剧,两种不同内容的戏剧场面在舞台上交替出现,不仅有“冷热相济”的舞台效果,而且表达了作者“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创作意图3、《长生殿》曲词典雅清丽,抒情性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人物性格都写得缺乏生活基础,不够鲜明丰满,这是《长生殿》艺术上的不足,但有些次要人物如雷海青却性格突出,可以看出作者刻划人物的艺术功力。 三、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他与洪昇是同时代人,为孔子的六十四代孙。青年时期隐居在曲阜石门山读书,1684年康熙南巡返经曲阜,孔尚任被荐为御前讲经,受到赏识,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翌年赴京就职。后曾到淮阳一带参加治黄工程,这期间,不仅了解了社会民情,还结识了一些明朝遗老,凭吊了一些明朝遗迹,为创作《桃花扇》做了思想上和材料上的准备。创作《桃花扇》之前,他与友人顾彩合作写了传奇剧本《小忽雷》,算是一次创作上的演习。《桃花扇》经

《桃花扇》与《长生殿》主题比较

《桃花扇》与《长生殿》主题比较 摘要:《桃花扇》与《长生殿》是清初戏剧里的两部力作,两部戏剧同中有异,都是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但同写爱情又有所区别,《长生殿》是净化与升华,而《桃花扇》是维护与捍卫;两者表达思想感情内涵都有思明辅清的思想,但也所不同,《长生殿》是垂戒来世之情,而《桃花扇》是易代兴亡之感。 关键字:桃花扇长生殿主题比较 《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剧坛的双璧,两部戏一经问世,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的盛况,在这样的盛况下,当时也出现了“南洪北孔”的说法。两部戏虽给作者带来盛名,也带来不幸,洪昇国子监被革,而孔尚任也因戏而罢官。同时两部戏都写“儿女之情”,来抒写“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并且两剧都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意识。《长生殿》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将前半部历史剧的规模,为后来《桃花扇》开拓了一条新路。可见两戏有千丝万缕的相似,又有所不同。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一、《桃花扇》与《长生殿》中的爱情之比较 《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 两部戏表现的爱情表现的形式是不同。在《长生殿》中爱情是一个净化,逐渐升华的过程,而《桃花扇》中爱情是遭遇强权,不断维护与捍卫的过程。具体说,如在《定情》、《闻乐》《舞盘》等充分描摹了杨妃的天生丽质和聪明才智,并以此为爱的基础和条件,达到“后宫佳丽三千人,几千宠爱在一身”的程度。而在《傍讶》、《幸恩》、《夜怨》等出中恃宠娇妒的行为,也是易为理解了“情深妒亦深”,几乎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直到《密誓》里,李、杨七夕长生殿立下“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分离”。 两部戏爱情的结局一部是月宫相会,一部是双双入道。可以说都是爱情的挽歌,但爱情之星的陨落的原因是不同。在《长生殿》中主要由于行乐、受宠到爱情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又导致朝纲废弛,社会动乱之因。因此才有马嵬坡之变,使他们爱情终结。而在《桃花扇》里正像张瑶星道士在栖霞山白云观里对重逢的侯、李二人的一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危巢之下,岂有完卵?国亡家破,又何来爱情美满?而外部原因,即社会原因才致使实际上是侯、李爱情幻灭。

《长生殿》与《桃花扇》爱情观之异同

《长生殿》与《桃花扇》爱情观之异同 《长生殿》与《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语言成就卓著的“双璧”。它们在问世之初就受到了时人的追捧,一时之间,大江南北人人争唱孔洪词。这两部作品都产生于清朝初年,面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大致相同,都以爱情为主题而且都结合了政治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两者关于爱情意蕴相同之间的不同。 一、都以爱情为主题,但爱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却不同。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围绕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来铺陈叙事的,《长生殿》围绕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帝妃之爱,生死不渝,《桃花扇》则是围绕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的乱世情缘,看破红尘。总体上说来,两部作品都以爱情为主题,围绕儿女情长铺叙,但是在爱情基础上也透露着不小的差异。首先,出发点不同,洪昇在《长生殿,传概》中写到“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可见,洪昇所要表达的思想只为“真情”二字,儿女情长,无处不在,即使是深宫之中,万千宠爱的天之骄子也一样难以摆脱爱情的枷锁,洪昇赞美的是爱情的真挚和永恒,这时他写《长生殿》的出发点。《桃花扇》是孔尚任最著名的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我们可以看出孔尚任是在借儿女情长来写国家兴亡之由,他更侧重的国家的沉重基调而不是爱情的卿卿我我,是对历史的思考。所以说,两部作品的出发点不同,同样它们的归宿也不一样,我们以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来叙述,《长生殿》中杨妃的情感变化为: 受宠的春风得意→被冷落的凄凉伤感→献发重新获宠的欣喜欢畅→与梅妃争宠的暂时失意→马嵬坡被迫自缢的悲壮凄绝→最后月宫团圆的丝丝甜蜜,同样李隆基的情感也随着起伏,但是最终他们两个还是能够团圆,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桃花扇》则不一样,李香君的情感变化为: 与侯方域结为夫妻的喜→侯方域被诬陷后被迫分离的悲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异同

“情”与“臣忠子孝”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意蕴比较 摘要:在清初的剧坛上,《长生殿》和《桃花扇》堪称是两颗璀璨的“艺术之星”,一时大江南北,人人争唱洪和孔尚任的作品。这两部戏曲作品均将“情”与“臣忠子孝”巧妙结合,但所要传达的思想意蕴却有不同。《长生殿》中主要表现“至情”的悲剧性呼号,而《桃花扇》则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体现了“臣忠子孝”的重要性。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情臣忠子孝 在清初的剧作舞台上,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最高,这两部戏曲均突破了以往爱情传统题材中才子佳人的模式,创新性地将爱情放到现实社会背景之中。洪的《长生殿》取材于人们非常熟知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作者借爱情之口,抒发了政治的兴衰之感。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南明王朝的历史,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之情,抒发了对南明的亡国之恨。这两部作品表面上看来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剧目,但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政治寓意,我们从开场唱词中就可以看出: 【南吕引子·满江红】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 回天地。昭白日, 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引自《长生殿》第一出《传概》 【蝶恋花】古董先生谁似我? 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 ———引自《桃花扇》试一出《先声》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两部戏曲的开场唱词中都提到了“臣忠子孝(子孝臣忠) ”的字眼,“臣忠子孝”是儒家道德和忠君思想的核心,这就明确地将男女爱情与政治斗争、国家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两部剧虽均涉及男女离合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但在“情”与“子孝臣忠”的轻重上各有不同,笔者将从悲剧意义、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一、“爱情悲剧”与“政治悲剧”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被有幸选入了王季思先生组织编选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虽然都是古典悲剧,但二者的悲剧意义是不同的。《长生殿》是一部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是由于地位、道德等本身合理的力量与主人公的情感需要发生冲突而造成的。李隆基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是“臣忠子孝”的最大获益者,但这一独特的身份地位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皇帝的爱情生活的本身就是政治,也就是说,李隆基和杨贵妃既是爱情的承担者,又是政权的主宰者,与社稷安危密不可分。唐明皇为了表达对杨贵妃的宠爱,重用杨氏一门,还命人快马从岭南运送贵妃喜啖的荔枝,即使踏坏了田地、撞死了人命也在所不惜。杨贵妃为了长久独享唐明皇的宠爱,不惜用手段排挤梅妃??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以损害他人甚至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本无可指责,但身居高位所享有的权力却让这段真情不容于“臣忠子孝”的社会,李隆基的“至情”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也就意味着给国家和臣民百姓带来危害,从而“乐极生悲”,引来安史之乱“祸败”,招致马嵬之变的生死离别。马嵬之变是“情”和“臣忠子孝”矛盾冲突的高潮,唐明皇的“至情”和将士们的“臣忠子孝”意识将《埋玉》一出推到了戏剧的至高点。在六军不发的压力下,唐明皇在“情”中犹豫不决,杨贵妃在“臣忠子孝”的氛围中自缢,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出两人那难能可贵的爱情, 如此真挚, 又是如此深邃。戏剧的上半出让李隆基和杨贵妃经历了“情”与“臣忠子孝”的冲突选择,而在戏剧的后半出主要是对情的歌颂。安史之乱中的马嵬之变,使李隆基和杨贵妃经历生离死别,此后李隆基便陷于无尽思念的痛苦之中,这证明了他们的密誓的真诚,并因此而感动仙界,最后重得“团圆”。这个帝王之家所罕有的帝王与妃子,的确成了“恩情美满,地久天长”的夫妻。①唐明皇为情舍弃至高无上的帝位和政治责任,

第一章 清代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章清代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清初戏曲 一、传奇:清代戏曲以传奇成就最高。 1、其中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的影响最大。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佐朝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协剧,以致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他们都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大多毕生从事戏剧创作,多写关注现实的政治局和时事剧,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剧作适合搬上舞台演出,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作为清初苏州派的代表作家,李玉一生撰有传奇三十余种,今存二十种,《一笠庵四种曲》是其早期代表作,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又称“一人永占”。 《清忠谱》则代表着其戏剧的最高成就。 《千忠戮》与清初伤感的审美思潮比较吻合,对《长生殿》、《桃花扇》均有影响。 《北词广正谱序》十八卷,是北谱曲谱中最完备的著作。 《清忠谱》 是李玉同毕万侯、叶时章、朱素臣共同创作的,它是以天启年间(1626)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的剧本。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汉宫秋》(元)马致远《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琵琶记》(明)高则诚《精忠旗》(明)冯梦龙《娇红记》(明)孟称舜 《清忠谱》(清)李玉《长生殿》(清)洪升《桃花扇》(清)孔尚任 《雷峰塔》(清)方成培 李玉的《清忠谱》在戏曲史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①剧本基本取材于历史真实: 历史上确有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作者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重大政治斗争作为剧本的题材,继承了《鸣凤记》的优良传统,为孔尚任的《桃花扇》创作提供了经验。 ②剧本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的英雄形象,这在戏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③剧本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把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直接搬上舞台,从而填补了戏曲史上的空白。 ④艺术上的其他特点:结构紧密,主线清楚。全剧以周顺昌同魏忠贤之间的生死斗争为主线,以颜佩韦等五人为拯救周顺昌发动市民暴动为副线,中间穿插魏大中、左光斗、扬琏等人的惨死,以及周顺昌儿子周茂兰寻父探监等情节,使全局结构严谨而

_长生殿_与_桃花扇_结构艺术比较

《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 蒋德均 (宜宾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四川宜宾 644003) 摘要:本文就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们誉为“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昆腔传奇在对历史材料的剪裁、结构线索、结构布局等结构艺术方面的特点和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概括,并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831(2003)0320087204 Comparison on the Structural Art of Longlife Palace and Peach Blossom Fan J I ANG De2jun (Yibin College,Yibin644003,China) Abstract:H ongshengπs Longlife Palace and K ongshangrenπs Peach Blossom Fan are tw o fam ous w orks of K unqu Opera in K angxi years of Qing Dynasty1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choos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setting the structural clue and lay out and then proposes s ome opinions1 K ey w ords:Longlife Palace;Peach Blossom Fan;structural art;com paris on 清朝康熙年间,诞生了两位杰出的戏剧家,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他们根据一定的历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苦心孤诣,披阅十余载,几易其稿,创作出了轰动全国,震惊剧坛,至今仍上演不衰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昆腔传奇。 《长生殿》取材于人们熟知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它借爱情之舟,抒发了作者洪升,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情理想、民族意识以及亡国之痛和兴衰之感。同样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南明王朝的历史,作者孔尚任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之情,抒写了“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的兴亡之感和亡国之痛,同时寄托了作者“警世易俗”、 “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的亡国之恨。因此,《长生殿》和《桃花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想寓意。然而,只有思想内容与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作品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长生殿》和《桃花扇》除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外,还有其艺术形式的非凡成就。 一、两剧对历史材料剪裁之比较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历史剧,洪升和孔尚任都面临相同问题,即如何将历史材料提炼成为主题服务的题材,做到历史本质的真实与艺术本质的真实的有机统一。 《长生殿》是以人们熟知的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从唐 代到洪升的清初,记载李、杨爱情事迹和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这些作品处理李、杨爱情故事的基本态度可分为两大类,这正如王永健先生在他的《洪升和长生殿》中所言:“在洪升的《长生殿》之前,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根据他们对李、杨的态度,以至由此而来的对李、杨关系的处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作品把李、杨从帝王后妃的历史人物净化、美化为钟情的神话传说人物,着重写其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这类作品以《长恨歌传》为代表,白朴的《梧桐雨》也属于此。另一类作品把唐明皇看作好色荒淫的昏君,视杨贵妃为误国乱阶的尤物,突出地描绘了史家秽语。同时却又把李、杨作为传说中的钟情、痴情人物,广泛采用了民间流传故事,使他们在月宫重圆,以示生死不渝。这类作品以《天宝遗事诸宫调》为代表,《惊鸿记》和《天宝曲史》也属此。”然而,即使象《梧桐雨》这类作品,在处理李、杨爱情故事时,也不免涉秽。剧中仍有唐明皇夺人之妃,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子以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的宫闱丑事,因而给人一个印象,安禄山渔阳起兵是为杨贵妃而来。所以,洪升在《长生殿自序》中有读“元人《秋夜梧桐雨》剧,辄生数日恶。南曲《惊鸿》一记,未免涉秽”之叹。洪升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主旨,对李、杨爱情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提炼和艺术裁剪。在《长生殿例言》中,洪升说:“史载杨妃多污乱事,予撰此剧, 78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9卷第3期 JOURNA L OF CHONG QING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19N o132003 收稿日期:2003-04-02 作者简介:蒋德均(1966-),男,四川遂宁人,宜宾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桃花扇和长生殿

《桃花扇》和《长生殿》的比较 《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孔尚任,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长生殿》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相同点: 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清代康熙剧坛上的两朵粲然夺目的奇葩。它们的出现成就了剧作者“南洪北孔”的美誉,同时,也代表了传奇戏文发展的最后的辉煌成绩。《长生殿》和《桃花扇》创作的年代背景大致是相同的,两部戏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在剧情的组织安排上也的很多类似的地方,皆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们都是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展开的,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十分广阔,但就其中心主题而言,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情与政治”。 《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结构线索的特点都是双线结构。两线交错,形成对比,互为因果,有主有从。比如《桃花扇》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其中“离合之情”是为“兴亡之感”服务的,前者是从,后者是主。侯、李的结合是因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的斗争促成,而李的离别也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内讧引起。当时,左兵东下,朝中无策,侯生修书,敬亭投辕,本有抚兵之大功,却反遭阮、马之流诬陷,侯生被迫“辞院”。侯、李分离之后,以侯生为一线,写四镇外藩的内外斗争;以香君为一线,写南明王朝的荒浮腐败。最后,国亡家破,侯、李由离而合,相会栖霞山,双双遁入空门。同样,《长生殿》以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为一线,以李、杨生死不逾的钗盒情缘为一线,相互推进,互为因果,“占了情场,弛了朝纲”,导致“君王掩而救不得”,“宛转娥眉马前死”,又因死而能悔,生而多怨,七夕之盟,生死难忘,感动天孙,后“稍借月宫足成之”。 不同点: 《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 从两本戏剧出(场)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来看,《长生殿》描写爱情的戏远远多于反映政治的戏;而《桃花扇》恰好相反,反映政治的戏远远多于表现爱情的戏。因此,《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情节线索的主从也恰好相反。《长生殿》借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来写李、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异同

“情”与“臣忠子孝”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意蕴比较摘要:在清初的剧坛上, 《长生殿》和《桃花扇》堪称是两颗璀璨的“艺术之星” ,一时大江南北, 人人争唱洪和孔尚任的作品。这两部戏曲作品均将“情”与“臣忠子孝”巧妙结合, 但所要传达的思想意蕴却有不同。《长生殿》中主要表现“至情”的悲剧性呼号, 而《桃花扇》则是“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 体现了“臣忠子孝”的重要性。关键词: 《长生殿》《桃花扇》情臣忠子孝在清初的剧作舞台上 , 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最高 , 这两部戏曲均突破了以往爱情传统题材中才子佳人的模式 , 创新性地将爱情放到现实社会背景之中。洪的《长生殿》 取材于人们非常熟知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 作者借爱情之口 , 抒发了政治的兴衰之感。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南明王朝的历史 , 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之情 , 抒发了对南明的亡国之恨。这两部作品表面上看来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剧目 , 但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政治寓意 , 我们从开场唱词中就可以看出 : 【南吕引子?满江红】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 ,无情耳。感金石, 回天地。昭白日 , 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引自《长生殿》第一出《传概》 【蝶恋花】古董先生谁似我 ? 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引自《桃花扇》试一出《先声》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两部戏曲的开场唱词中都提到了“臣忠子孝(子孝臣忠)”的字眼,“臣忠子孝”是儒家道德和忠君思想的核心,这就明确地将男女爱情与政治斗争、国家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两部剧虽均涉及男女离合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但在“情”与“子孝臣忠”的轻重上各有不同,笔者将从悲剧意义、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一、“爱情悲剧”与“政治悲剧”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被有幸选入了王季思先生组织编选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虽然都是古典悲剧,但二者的悲剧意义是不同的。《长生殿》是一部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是由于地位、道德等本身合理的力量与主人公的情感需要发生冲突而造成的。李隆基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是“臣忠子孝” 的最大获益者,但这一独特的身份地位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皇帝的爱情生活的本身就是政治,也就是说,李隆基和杨贵妃既是爱情的承担者,又是政权的主宰者,与社稷安危密不可分。唐明皇为了表达对杨贵妃的宠爱,重用杨氏一门,还命人快马从岭南运送贵妃喜啖的荔枝,即使踏坏了田地、撞死了人命也在所不惜。杨贵妃为了长久独享唐明皇的宠爱,不惜用手段排挤梅妃 ??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以损害他人甚至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本无可指责,但身居高位所享有的权力却让这段真情不容于“臣忠子孝”的社会,李隆基的“至情”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也就意味着给国家和臣民百姓带来危害,从而“乐极生悲” ,引来安史之乱“祸败” ,招致马嵬之变的生死离别。马嵬之变是“情”和“臣忠子孝”矛盾冲突的高潮,唐明皇的“至情”和将士们的“臣忠子孝”意识将《埋玉》一出推到了戏剧的至高点。在六军不发的压力下,唐明皇在“情”中犹豫不决,杨贵妃在“臣忠子孝”的氛围中自缢,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出两人那难能可贵的爱情,如此真挚,又是如此深邃。戏剧的上半出让李隆基和杨贵妃经历了“情”与“臣忠子孝”的冲突选择,而在戏剧的后半出主要是对情的歌颂。安史之乱中的马嵬之变,使李隆基和杨贵妃经历生离死别,此后李隆基便陷于无尽思念的痛苦之中,这证明了他们的密誓的真诚,并因此而感动仙界,最后重得“团圆” 。这个帝王之家所罕有的帝王与妃子,的确成了“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的夫妻。①唐明皇为情舍弃至高无上的帝位和政治责任,证明了“情”之伟大 ,足以超越一切。尽管戏剧的发展是在安史之乱的宏大历史背景下 ,但悲剧中心是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所受到的创伤 , 还属于以情感为主体的悲剧。正如开篇【南宫引子?满江红】所云:

长生殿与桃花扇

洪昇与《长生殿》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1.洪昇与孔尚任是清代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两人并世齐名,时称“南洪北孔”。洪昇的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645――1667):出身于世宦之家,诞生于逃难途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受业于明代遗民。第二时期(1668――1690):就学于北京国子监,结交名流而诗名大振,家难迭起而有家难回,旅食京华十余年却功名不遂,因演《长生殿》之祸而断送功名。第三时期(1691――1704):举家南归,放浪潦倒的晚年生活,酒后堕水而死。 2.洪昇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其诗文词曲均达相当水平,现存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他的主要成就在戏曲方面,现有名目可考者十二种,只有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尚存。《四婵娟》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分别写谢道韫、卫茂漪、李清照、管仲姬这四个才女的韵事,为表彰女子才情的案头之作。他创作《长生殿》则相当艰辛,前后经过十多年,其间曾三易其稿:初稿题名《沉香亭》,是有感于李白之遇而作;后删去有关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助肃宗中兴的内容,更名为《舞霓裳》;此后他根据《长恨歌》、《梧桐雨》等有关描写对剧本予以重构,修改成专写唐玄宗与杨贵妃钗盒情缘的宏篇巨制,定名为《长生殿》。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长生殿》在承继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其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作者巧妙地把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和安史之乱的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描写,既写他们沉迷奢侈的爱情生活给政治带来悲剧的后果,又写他们政治上的松弛、失误也酿成了两人的爱情悲剧,彼此纠结,互为因果。因此,《长生殿》既是一出爱情的悲剧,又是一出政治的悲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