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四)

3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四)

3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四)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探究路径参考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同的三点表现。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表现。

4、坚持唯物辩证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课课堂作业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和实质

2、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有哪些要求?P76

3、如何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点)P78-79黑体字

4、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78

5、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努力?P77

第 1 页共1 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 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 ㈠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特征: ⑴客观性: 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 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 ⑵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发展的道路: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的特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三 unit 2 _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习下列谚语: You are what you eat. 人如其食。 First wealth is health. -----Emerson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不来找。 二、复习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以提问、回顾的形式进行),针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讲评、订正、答疑,并通过对情态动词具体用法的分析和扩展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的学习。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重点单词与短语学习 balance n. 天平,平衡;余额,余数v. 平衡;权衡balanced adj. 均衡的 (回归课本P10)

What will happen to you if you don’t eat a balanced diet? Eg: 1). Try to achieve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play. 争取把工作和娱乐更好地结合起来。 2). I must check my bank balance (= find out how much money I have in my account). 我要核对一下我在银行的余额(看我的帐户上有多少钱)。 3). Try to balance your diet by eating more fruit and less protein. 多吃些水果,少摄入些蛋白质,使饮食均衡合理。 [归纳拓展] a balanced diet 均衡的饮食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保持生态平衡 keep one’s balance保持平衡 lose one’s balance (= be out of balance) 失去平衡 think of想,考虑 (回归课本P10) He thought of his mutton,beef and bacon cooked in the hottest,finest oil. (1)想起;记起Sorry,I didn`t think of your name just now. (2)考虑We should think of the matter carefully. (3)为…着想Chen is always thinking of the poor people in the poor areas. (4)想;打算I am thinking of giving up smoking. [归纳拓展] think about想;考虑think much of 对…评价很高think highly / well of 高度评价 think out 想出 think badly / little of认为不好think over 仔细考虑 tired of 厌倦 (回归课本P10) Tired of all that fat? 厌倦肥腻了吧? be tired of 对……厌倦 eg. I’m tired of your conversation.你的讲话我听腻了. I grow tired of asking this,so it’ll be the last time. 我已厌烦了问这个问题,所以这是最后一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全

高 中 数 学 必 修 4 教 案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

§第25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可知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和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2、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源于古希腊文,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论。 3、两种对立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1、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模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分为必修(1-5册)和顺序选修(6-11册)。本课选自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供高中一年级下学期使用)模块1,单元的核心主题是Europe,介绍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各个板块内容分别是topic& task, grammar/function, skills, vocabulary/everyday English, culture/learning to learn, work-book六部分组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具体了解欧洲的一些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发展,著名建筑物以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本单元第一部分是Induction,除了对单词的学习,还介绍了一些国家或城市的名字,并对其的地理方位进行了描述,通过一张map,对这些城市进行学习。第二部分是Reading and Vocabulary,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分析课文: Great European Cities. Function部分,主要进行Describing Location的学习。 接下来是对Grammar 1 Passive voice: present and past forms 和Grammar 2 Subject and verb agreement的学习。还有一部分技巧训练,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练习。下一部分是 Pronunciation and everyday English的练习,最后一部分是Culture corner部分的学习,增加对欧洲文化知识的了解。 本课选取本单元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 部分的文章Great European Cities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但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该文章是分别对欧洲四个国家的著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module3教案

高一英语第十一次课----- 必修三module3 一、考点、热点回顾 (一)key words and phrases 1.experience vt.经历n(可数)经历n(不可数)经验 2.cause vt.引起,导致cause sb. to do sth.导致某人去做某事cause sb. trouble/problems 给某人带来麻烦/问题 cause n.起因,理由,事业-------指造成某事的直接原因,后常接of或to do reason n.原因,理由------指从逻辑推理上得出的原因,后常接for或定语从句。 3.bury vt.埋葬 bury oneself in =be buried in 专心于,埋头于bury one’s face in one’s hands 双手捂脸4.occur vi.发生-------指发生时,有计划无计划均可。脑海中出现某种想法。 happen vi.发生------指事先无计划偶然发生。碰巧作某事happen to do sth. take place 发生-------指事先安排,计划的事情。举行。 以上三词均无被动形式。 sth. Occurs sb. 某人想起=strike/hit eg: A good idea occurred to me . It occurs to sb. to do sth.某人想起It occurred to me to visit my teacher. It occurs to sb. that…某人想起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should visit my teacher. 5.take off 去掉,脱掉,起飞,成功,休假,减去,移动 6.strike vt&n.(雷电,暴风雨等)袭击=hit,击打,碰撞,罢工,想起=occur to,打动 (1)The miners went on strike for higher pay. (2)Does this clock strike twelve? (3)A good idea struck me while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4)He hit me ,so I struck him back. (5)A huge forest fire broke out after the lighting struck. (6)I am still struck by the native beauty of the lake. 7.ruin vt.毁坏,破坏,使堕落n.毁灭,崩溃,废墟in ruins 变成一片废墟 8.warn vt.警告,告诫,提醒注意warn sb. of/about sth.提醒某人注意某事 warn sb. not to do sth.= warn sb.against doing sth. 提醒某人不要做某事 give a warning 发出警告without warning 毫无预警 9.in all 总共,总计 above all 最重要的是after all 毕竟at all 确实,根本first of all首all of a sudden突然all in all从各方面考虑all along一直,始终 10.possibility n.可能性,可能发生的事 There is a/no possibility that… 有(不)可能There is a/no possibility of doing sth.有(没有)的可能 possible adj.可能的It is possible (for sb.)to do sth. It is possible that……. 11.set fire to =set….on fire 放火(焚烧)……. on fire着火(状态)catch fire 着火(动作)put out a fire扑灭火 12.put out 扑灭(火),伸出,出版 put off推迟put up张贴,建造put away放好,收好put on 穿上,上演put forward 提出 1.拿起;拾起;搭载;学会;收听2.平均 3.有史以来4.到……时为止 5.结束;告终6.扑灭 7.放火烧…… 8.总共 9.带来损害10.使某人无家可归 pick up on average of all time by the time end up put out set fire to in all do/cause damage make sb. homeless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全套教案

第1,2课时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始 边 终 边 顶 点 A O B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doc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2.能力方面①逻辑思维能力。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②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学案流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①关于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科技前沿方面的资料。②关于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③你感到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2.思考①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评价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的活动对环境有何影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尝试分析评价你所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你能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问题导学1.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及根本分歧是什么?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毫不相干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案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I.单元教学目标 II.目标语言

I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节日为话题,介绍古今中外节日的种类、由来、意义以及人们的活动和习俗,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了解我国的节日,而且对外国的节日也有所了解,进而拓展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跨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复习和巩固

运用请求和感谢的表达法,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并尝试根据阅读的文章写一个不同的结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1 Warming Up 旨在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五个我国节日的日期、庆祝内容和民俗。可以刚刚过去的春节为话题导入对节日的讨论;使他们由自己的经历谈起,扩展到别的节日以及外国的重要节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关于节日的背景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1.2 Pre-reading是Reading 的热身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及欢度方式,进而了解学生对节日的认识,以便为阅读作好铺垫。 1.3 Reading 的五篇小短文分别介绍古代节日、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的意义。此部分载有Festivals的重要信息,还呈现了大量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处理时应作为重点、整体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词汇、语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和复杂句。 1.4 Comprehending是考察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练习一:六个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浅层理解并考察课文细节,但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 练习二:要求学生讨论哪些节日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最有趣的,以表格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所读节日的理解,并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练习三:要求学生找出各种节日共有的三件事,然后讨论为什么这些事对各地的人们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温习文章内容而且要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想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本单元单词的英文释义练习和用文章中的词汇的适当形式填空;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是以文章内容为载体在语境中练习语法,掌握情态动词。由此可以看出本教材已明显地由结构为特征的传统语法训练转变到以交际功能为特征的功能语法训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特点。 1.6 Using Language 是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运用的练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优秀教案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 回忆-观察-讲解-归纳-推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 ?? ~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

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即转体2周),“转体1080?”(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360?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如教材图1.1.3(1)中的角是一个正角,它等于750?;图1.1.3(2)中,正角210α?=,负角150,660βγ??=-=-;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可简记为α. 3.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常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象限角这个概念. 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如教材图1.1-4中的30?角、 210?-角分别是第一象限角和第三象限角.要特别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想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想 我通过半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我对它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更真实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不但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也使得它必定会随社会的变化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因为它产生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检验于实践。正是这种深深扎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性质,它才得以成为最受人们认可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可以说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的真理。 唯物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而实践于社会的概念是它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唯物辩证法认为: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案

【今日任务知会于心】 1.检查上次作业,查漏补缺; 2.复习必修三Unit 2 词汇与课文; 3.复习英语词类——名词与冠词; 4.掌握英语词类——数词; 5.熟练语法填空题型与解题技巧。 【课前热身小试牛刀】 1、考查必修三Unit 1的词汇。 (见附页——测试题) 【知识精讲讲练结合】 一、数词(详见思维导图) 二、必修三Unit 2精讲: (见《中学教材全解》) 三、语法填空。 Cloze 1 A very tall, old tree had been growing quite slowly for a number of years. It was nearly the 1 (old) tree in the forest, and it raised its head high above the others toward the sky 2 a king of trees. One spring day the wind brought a 3 (pride) little seed and dropped it at the root of the tree. Soon it grew into a plant. “I’ll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tree,” said 4 little plant. “They’ll see how quickly I can grow.” So it held tightly to the tree and climbed 5 it was up to the top branch. It said to the tree, ”You have grown for a great many years, and I only 6 (begin) this summer and see where I have come to. ” But the old tree just said 7 at all. After a while a great storm

【英语】高中英语新课标必修三_Unit_1优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英语必修Ⅲ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学生姓名:赵倩倩

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Ⅰ.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can lead in the topic of the unit by having a free talk with students about their winter holidays and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Warming Up is intended to have students start thinking about the variety of events and festivals that are celebrated in China, and connect them with seasons of the year and reasons for the celebrations. The teacher can use this part to introduce information that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have about their country’s cultural events. The Pre-reading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Warming Up and it moves the discussion to a more personal level. It is intended to help students enter imaginatively into a discussion of festivals and their importance to the society. It also directs their attention to the variety of events and activities those festivals include. The teacher should 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questions and predict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Reading. The reading passage titled FESTIV ALS AND CELEBRATIONS briefly describes the earliest kinds of festivals with the reasons for them, and then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festivals that occur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heading of each section to guess what the text might be about. Then let them skim for the general idea for each section, and sca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Because this passage introduces a lot of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are only used for festivals, in order not to let students feel much difficult, the teacher should deal with any language problems while they are reading. After read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o the four exercises in the Comprehending to see how much they have understood the reading passage. The teacher can first let them work in pairs or in groups to find the answers cooperatively, and then check their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content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students should be required to talk about festivals in their own words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In order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the teacher can hold a competition between groups. Ⅱ.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beauty, harvest, starve, origin, religious, ancestor, Mexico, feast, bone, belief, poet, arrival, gain, independence, gather, agriculture, award, rooster, admire, energetic, Easter, clothing, Christian, custom, take place, in memory of, dress up, play a trick on, look forward to, day and night, as though, have fun with 2). Let students learn about history and basic knowledge of festivals both in and out of China. 2.Ability aims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 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 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角 的名称:始边 B 终边③角的分类: O A 顶点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④注意:⑴在不引 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 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 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y y B 145° 30° x x o60 O O B 2B 3⑵ ⑴ 例2.在直 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⑴ 60°;⑵ 120°;⑶ 240°; ⑷ 300°;⑸ 420°;⑹ 480°;答:分别为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