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我形象的重塑——论巴金《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自我形象的重塑——论巴金《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自我形象的重塑——论巴金《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自我形象的重塑——论巴金《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摘要

巴金,一个不朽的人物,他曾经说过,《随想录》是他本人的“文革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他本人和全家人在那个“有中国特色的黑暗时代……用中国人民的血泪绘成的无比残酷的地狱”里的惨痛的遭遇,也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作为一名具有艺术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讲真话”已经成为巴金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既与他对于美好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有关,也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思想解放和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是巴金创作《随想录》不可缺少的条件。

巴金创作《随想录》,其目的是通过对自己灵魂遭扭曲、心灵受践踏过程的沉痛反思,展示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主线,也期望通过这种对自我灵魂最深处反省,重塑自己进入历史进程的文化形象。

1 巴金:历史的记录者

巴金的《随想录》动笔于1978 年8 月,至1986 年9 月搁笔,用时八年,撰写散文150 篇,四十七万字,共五卷,依次为《随想录》(1970 年)、《探索集》(1980 年)、《真话集》(1981 年)、《病中集》(1984 年)、《无题集》(1986 年)。这部散文巨著是世纪老人巴金对自己一生经历,尤其是对文革特殊经历的回顾、反思、随感、议论。正如巴金在后来《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所说:“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中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摧残,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深刻的个人反省。他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来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灾难的见证。这部作品全面展现了20 世纪中国一段荒诞、严峻而悲壮的曲折历史和知识分子的辛酸历程,巴金的《随想录》是一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巨著,蕴涵着崇高的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也是那不堪回首的岁月的真实见证。

讲真话:巴金,生命存在的方式

《随想录》是巴金毕生心血,他把那个时期整合并分析,力图在对自我进行深刻反省和忏悔,同时也对民族历史和命运进行反思的过程体与主体相融,关注自身、关注人类命运。从这个角度而言,《随想录》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独立自主、讲真话的动人风采和鲜明的人文精神。

“我写文章如同在生活。”本着讲真话的宗旨,巴金的《随想录》从第一篇《谈望乡》到最后一篇《怀念胡风》,一直遵从着他人生的座右铭: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作违心的事。始终敞开心扉,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无论是怀人、记事、抒情、议论,他都是在说真话、诉真情。“讲真话”,已经成为巴金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正因此,巴金能勇敢地直视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早已把真话丢到脑后,我想的只是自己要活下去,更要让家里的人活下去,于是下了决心,厚起脸皮大讲假话。有时我狠狠地在心里说:你们吞下去吧,你们要多少假话我就给你们多少。有时我受到了良

心的责备,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耻。有时我又因为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而原谅自己。结果萧珊还是受尽迫害忍辱死去。想委曲求全的人不会得到什么报酬,自己种的苦果只好留给自己吃。我不能欺骗我的下一代。

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巴金的《随想录》用倡导“讲真话”的方式,真正体现了自觉的人的意识,是“五四”散文个性精神的回归,可视为代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由“放逐”到“回归”的心路历程。

巴金《随想录》创作的社会政治环境

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源于社会生活,巴金的《随想录》作也脱离不了特定的社会环境。这里所要介绍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时间上主要是指从1978 年12 月到1986年8 月他写作《随想录》的八年。这八年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思想解放和民主深化,对我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放了人的思想,这时间段诞生了大量具有新鲜色彩的文学名著。

(1)题材形式的多元化。既有控诉极“左”路线罪行的《天安门诗抄》,也有闲适恬淡的随笔小品;既有上半世纪名家名著的结集再版,如《朱自清作品集》、《冰心选集》、《徐志摩作品》、《严复集》等,也有反映当代名人的报告文学、回忆录,如《我的父亲邓小平》、《哥德巴赫猜想》;既有反映当代军旅生活的《高山下的花环》,又有历史小说《雍正皇帝》,还有风靡全球华人圈的金庸武侠小说。

(2)现代意识强化。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名著,尤其文学作品类,大多以旧中国为时代背景,战争与农村革命为其主题,但这一时期则不同,《高山下的花环》、《第二次握手》、《哥德巴赫猜想》、《平凡的世界》、《我的父亲邓小平》都反映的是当代人和现实生活。《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第二次握手》等还或多或少透露出了作为生命和生活主体的“人”的意志。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文学和文化进入了新的转型期。推动这次中国文学新转型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否定“文革”和极左思潮,以及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标志,动摇了统治中国几十年并被实践证明是有害的所谓“极左路线”的地位。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巴金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重任。他在1982 年5 月6 日写的《思路》里勇敢地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责任者。在这篇文章里,巴金首先表示《随想录》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才创作出来的,同时暗示这结论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得到的:“……然而我偏偏不死,思想离开了风车,又走上了自己的轨道,又顺着思路走去,于是产生了这几年中发表的各

种文章,引起了各样的议论。”

然后,他从一个外宾提出的“为什么…四个人?会有那样大的…能量?”的话开始说出

自己的答案。对于这敏感的问题,巴金仍然保持非常小心的态度,他没有直接讲出心中的结果,而以一个历史事件和自己曾祖的文章来暗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责任应该归于谁:“我这次在杭州看到介绍西湖风景的电视片,解说人介绍岳庙提到风波狱的罪人时,在秦桧的前面加了宋高宗的名字,这就是正确的回答。” 虽然巴金并没有提到具体的名字,但是由“宋高宗”的名字,谁都会联想到谁的责任。在《探索集》和《真话集》里所表现出的“自我解剖”和对“文化大革命”的真正原因的思考,已经达到了《随想录》的一个目的:对“文化大革命”的反省。

在《无题集》里,巴金下了很大的工夫来整理自己的一生,指出社会问题。可以说, 《无题集》是《随想录》的一个整理缩小本。与吞吞吐吐、有点犹豫的《随想录》第一集比较,它是既尖锐又完整的一本。在《无题集》里,巴金不但对“文化大革命”、过去的文学道路和朋友继续进行忏悔,而且对“清污”问题、官僚腐败等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批判。这样,《无题集》就慢慢达到在整个《随想录》中思想最尖锐、思考范围最广的水平。《随想录》的出现,客观上给当时的文学界起了一个推进的作用,巴金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价值的实现方式指出明路。

巴金《随想录》范式的文化意义

从20 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对杨朔散文的重新评价和巴金《随想录》的出版,可谓是当代散文发展中两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尤其是《随想录》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范式”。

对于《随想录》,巴金自谦为“五本小书”。这五本书,乍一看,似乎都是普通的题目,偶然想到的杂感,在篇幅上,文字短小,大部分只有一两千或两三千字;在题材上,可谓是信手拈来,包含广泛,有文学评论的,有怀念友人的,也有针砭时弊、讴歌美好的;在立意上,没有着意去提炼一个主题,表明一种观点,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在结构上,更看不到中国传统散文的起承转合、为文贵曲、卒章见志等,也很难找着与现当代其他散文家惯用的一些结构方式。但实际上,它们不仅“体现了真、情、美的审美特征”,还是“一部大书,一部蘸着心头流出的鲜血写成的大书,一部站在历史高度光照时代的大书。”

《随想录》的文化主旨,正如巴金反复强调的,乃是讲真话。“小说家的首要任务,是在陈述愿望方面:要说真话。”只有讲真话才能“显示真理,揭露邪恶,打击黑暗势力,团结正义的力量”。

《随想录》揭去了讲假话的人们的面纱,剖析了他们的灵魂,透视了产生大小骗子的社会弊根。这就是名和利、封建特权,假话寄生于特权之中。巴金在《随想录》中痛心疾首地写道:假话讲得越假固然可以步步高升,但也使我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好些年来我……从人们的嘴里,从电台的播音,从报刊的报道,从到处的广告,……我一直在怀疑究竟有多少真话!”《随想录》里,处处燃烧着批判的光芒,批判的矛头指向极“左”思潮的禁锢,指向“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更指向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以及至今仍然时时萦绕着人们的封建主义幽灵。在中国,讲真话历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文化留给我们“心不服口服”的遗产。明明遭了冤枉,挨了打,怒火中烧,还要叩头谢恩。历史发展到现代,到了“文革”,“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但“人不能靠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过一辈子。”所以,在明知“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我知道即使在今天这也还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的情况下,巴金敢以一个人民作家的责任感和勇气宣称:“我讲不了真话,就不如索性闭口!”,“讲真话并不容易”,“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有人走了,就有了路。”在《随想录》里,巴金先生开始努力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遮蔽,开始打破“沉默”而传达知识分子觉醒的声音,开始探询知识分子解脱文化困境的路径,并郑重地提到了文化良知、道德理想、人格操守等,一时成为文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关键词”。于是,追求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唤醒知识分子的主体精神,讲真话、抒真情,对“极左”与“虚假”文学的反驳成为巴金先生创作《随想录》的主要文化“回归”所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巴金的《随想录》作为当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显然已具有“史”的意义。

2 重塑自我的历史形象:巴金有意识的建构

“伴随一个作家的去世,对他历史地位的论定才真正开始”,巴金在《随想录》

里也曾说道:“工作了几十年,在闭上眼睛之前,我念念不忘的是这样一件事:读者、后代,几十年、几百年后的年轻人将怎样论断我呢?”可见巴金是一位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也体现了巴金对自己作品历史定位的重视。由此可见,巴金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他主动地选择了自己进入历史的方式,那就是通过《随想录》重塑自己进入历史进程的文化形象。由此,笔者认为,从巴金主体意识出发,来整体梳理《随想录》中的自我历史形象类型非常重要。而从巴金自我历史形象的主体意识出发,来透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的文化存在状态,探询巴金自主人格的建构路径,更能揭示《随想录》创作的文化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的17年间,巴金曾经写出了近80万字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但得到的评价却是“多而空洞”。巴金自己也总结说:“我在十七年中,没有写出一篇使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一切直到《随想录》问世才得以改变。从巴金藉《随想录》塑造自我历史形象主体意识的文化特征出发,我们大致可以将《随想录》中的人物形象分成三种类型: 真诚的忏悔者形象、坚定的批判者形象和完善的独立者形象。所谓忏悔者的形象,指巴金对自我生命历程的反思,也体现了一个老人直率的性格。所谓批判者形象,是指当巴金敢于深挖个人与国家在危难之中隐藏的深层内容时,他其实也完成了对所有背叛“五四”精神的人的批判。所谓独立者形象,则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反思的结果,也是他对于未来中国的坚定期望的结果。

真诚的忏悔者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忏悔意识的,所有的只是内省机制。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忏悔意识的出现,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鲁迅是“五四“运动以来最具有批判意识的代表人,他的《狂人日记》中的“我”罪孽深重,因为无意中吃了妹子的几片肉,从而也加入进从古至今的吃人队伍,并为此痛苦不已;在《三叶集?郭沫若致宗白华》中郭沫若宣称“我不是个…人?,我是坏了的人,我是不配你…敬佩?的人,我现在很想如同凤凰一般,采集些香木来,把我现在的形骸烧毁了去”。在这里,两位大师的动机显然不是象卢梭在《忏悔录》中所说的那样“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而是在隐喻的层面上展开对传统文化即中国人的“原罪”的批判。巴金的忏悔意识先后受到卢梭、俄国民粹派及托尔斯泰的影响,并贯穿在他整个创作过程中。纵观巴金一生忏悔意识的流变,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面:1949 年以前,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如《灭亡》中的李冷兄妹、《家》中的觉新、觉慧,为第一层面,是忏悔的人的忏悔;1949 至1977 年,由于主体意识和个性尊严沦丧,忏悔意识与忏悔主体分离;为第二层面,是从忏悔的人到忏悔的奴隶;1978 年至今,《随想录》是主体意识、个性尊严、独立思考精神的回归,为第三层面,恢复到人的忏悔。《随想录》这一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着残忍的真实性。正如巴金在《随想录》中所写:“本来想减轻痛苦,以为解剖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我却显得十分笨拙。我下不了手,因为我感到剧痛。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巴金写作《随想录》“从无标题到有标题,从无计划到有计划,从梦初醒到清醒,从随想到探索,脑子不再听别人指挥,独立思考在发挥作用。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种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后来我逐渐明白,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骗局,不让子孙

后代再遭灾受难”。这一番话表明,以《随想录》为标志,巴金开始了对文革的反思,并逐步加大了反思忏悔的力度,勾勒出作者忏悔反思的思想历程,描绘出从“忏悔的奴隶”还原到“忏悔的人”再到“人的忏悔”的轨迹。,巴金在《随想录》中塑造的真诚的忏悔者形象不再只是一己的忏悔,具有了更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从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总结一代人中的大多数人因为独立思考和个性尊严的迷失而带来的深刻的历史教训,从而也就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虽然还没有达到人的忏悔的高度,但毕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忏悔的人,是从忏悔的人向人的忏悔的重要过渡,其思想上的启蒙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坚定的批判者形象

巴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自从我执笔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我始终守着我的营垒,并没有作过妥协”。他与封建专制主义奋战一生,也是巴金一生的创作追求。在解读《随想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巴金在真诚反省与忏悔的同时,高举“五四”

精神的大旗,在对“文革”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争取民主自由,树立了一个新时期的坚定的“批判者”形象。前期巴金主要通过其革命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来表现其社会思想的。]从1978 年12 月开始,巴金写了一篇又一篇散文、随笔,结集为《随想录》、《探索集》等,当巴金以割裂伤口的勇气揭示出这一切深层内容时,他其实也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因此,他才大声疾呼:“今天还应当大反封建,今天还应当高举社会主义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前进。”巴金在《随想录》中对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表现出一个人民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他一再向作家们呼吁勇敢的突破自我束缚,主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作家要重新获得自由思考的权力,知识分子的价值仅仅在于追求宇宙间的真理,文学不应是委身于政治的…奴婢?。”这对于饱受黑暗折磨的他来说,无疑是勇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巴金的《随想录》不仅仅是在结束一个迷乱的时代,而同时是在给后人开启一个寻找与叩问的时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充满着积极的探索精神。作家吴泰昌说:“巴金一生对真理的追求从未中断过。他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写成,代表了同时期最高成就的散文佳作,它的影响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

完善的独立者形象

巴金一直崇尚人格的高尚,巴金先生人格的塑造,真可谓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他在创作《随想录》时大力提倡“独立思考”,塑造了一个令人景仰的完善的“独立者”形象,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深刻的启示。

经受过历史的沉浮,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炼狱,巴金获得了对历史的“反思”。他说:“五十年代我不会写《随想录》,六十年代我写不出它们,只有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我也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劫后余生的巴金,饱含着血泪,扭住“文革”话题不放,他要为历史和后人建起一座“文革”博物馆,表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真诚和良知。1978 年底到1986 年夏,巴金先生用将近八年的时间,写完五集一百五十六篇《随想录》,在自己七十年

文学道路的终点上画上了一个厚重的叹号。随着《随想录》的写作,他不断重新整理自己的一生,深层的解剖历史以警戒后人。独立思考,这是巴金写《随想录》的最深感受,也是《随想录》的思想不断得以升华的原因。

不仅如此,巴金先生还以鲁迅、托尔斯泰等世界文豪为榜样,要求作家必须在作品中表现艺术的良心。他仍然以《随想录》为例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更重要的是艺术的良心。《随想录》便可以给我的话作证。”他在《(巴金全集>第十八卷代跋)中又指出:“作品本身也有生命,它也在成长,也在发展。我们在作品中看到艺术家的良心。倘使没有这种良心,作品就会枯死。”在《致青年作家》一文中,巴金先生更是直接将“不要人云亦云”,不说假话空话与艺术良心联系在一起,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作家:“要用自己的脑子指挥拿笔的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自己不愿意

说的假话。”总之,在巴金看来,“作家不是一种资格,不是一种地位”,“作家是战士,是教员”,“和任何普通人一样,都要首先做好一个人。”要做一个好作家,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文品和人品是分不开的。

巴金先生是幸运的。他希望通过《随想录》的创作完成自身历史文化形象塑造的意图得到了完美实现。尽管在此之前,他也曾迷失、痛苦、彷徨,但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最终凤凰涅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找到了新的自我,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现对象——二十世纪一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完成了历史赋予的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3《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批判传统文化的负面因素,重塑民族性格

巴金《随想录》思想逻辑结构有一大特点:“破坏”和“建设”的辩证统一、“解构”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全面彻底否定十年浩劫和极左思潮及其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思想根源,对传统文化负面进行深入批判,这是《随想录》的“破坏”和“解构”的一面;呼唤恢复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文精神,重塑国民独立性格,这是巴金《随想录》的“建设”和“建构”的又一方面。

对于传统文化负面的批判和民族性格的塑造,是巴金《随想录》这种矛盾对立而又辩证统一的思想逻辑结构的印证。。巴金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从五四开始,维持了两千多年,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主义文化遭到现代文化思潮的全面包围和攻击.他在晚年则突破这种制约,通过批判传统文化的负面,塑造了“独立思考”的民族性格。

《随想录》的不少篇章批评建国后至“文革”前的极左思潮,以及在极左思潮统治下人们不幸遭遇。《怀念从文》和《关于丽尼同志》说的是建国初的情况。建国前沈从文同左翼作家文见解不同,建国后被迫离开大学和文学创作,改行从事服装史的研究,使这位杰出的小说家的文学创作才华被长期埋没。优秀散文家丽尼抗战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在国民党政府机关供职,建国后背着历史包袱改行搞翻译,人们再也读不到他那清丽热情的散文了,巴金在《再说知识分子》里深深感慨:“把那么一大段时间花费在戴帽、摘帽上面,实在是很可悲的事情”。巴金在《怀念非英兄》中指出极左思潮从建国后至十年“文革”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1962 年以后,“大抓阶级斗争,大树个人迷信,终于在我们国家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黑暗时代,我看见了用中国人民的鲜血绘成的无比残酷的地狱”。

[2]P625巴金在《随想录》中多次指出极左思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某些当权者对“知

识”和“科学”的蔑视,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他们给知识分子“戴上了…金箍儿?”,对他们“念起紧箍咒”,使他们产生了“战战兢兢地过着日子”的恐惧心理和个人迷信与个人崇拜的“奴化”性格。巴金在《随想录》里深挖了在十年浩劫的极左思潮的根源,是披上“左”的华丽“革命”外衣的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巴金指出封建主义垃圾并没有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而成为历史,它仍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许多角落,它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阻力,也是“文革”历史悲剧重演的土壤。因此,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特别是“国民奴性”的同时,巴金先生在文本中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的“民族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性格的重塑。“真正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随想录》里反映出来的思想。这一时期出现在巴金笔底下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审美趣味上的意义了,他寻求的“民族精神”已经同他的政治标准与人生态度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它不再需要借助于外在形式,只是从老作家的心底里迸发出来。

这种所要重塑的民族性格的意义就在于“所以批判与否定,似乎成了五四运动对

传统文化的总态度与总倾向。

塑造当代知识分子形象和标杆

《随想录》为何称之为经典?它一方面正如在第一节所分析的,试图批判传统文化负面——“国民奴性”和重塑民族性格——“讲真话”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巴金先生藉《随想录》塑造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标杆——“精神界之战士”。

“精神界之战士”是鲁迅在1908 年写的《摩罗诗力说》里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以拜伦为首的“摩罗宗”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们是英国的拜伦和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波兰的密茨凯维奇和斯洛伐茨基,匈牙利的裴多菲,鲁迅指出:“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 到后来,“精神界战士”在鲁迅笔下演变成了“知识分子”。无论是“精神界战士”还是“知识分子”,其所指者乃是同一的:都是要求文化人既具有内在的信念与操守,又要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巴金在《作家》中有过这样的自述:“作家是战士,……也是探路的人”。在《探索集附录?我和文学》中又说:“我写作是为着同敌人战斗。……我的敌人是什么呢?我说过: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作为我国世纪之交的“精神界之战士”巴金,其晚年的以杂文为主的散文创作的“言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刚健不挠”,冲破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果断否定“文革”和极左

思潮,彻底揭露十年“文革”和极左思潮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和思想根源,高扬“五四”人文精神;

(2)“抱诚守真”,彻底否定封建主义和拜金主义,在解剖社会种种积弊同时,无情解剖自我的灵魂,宣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道德理想,立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3)在散文创作艺术上,师承鲁迅的“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风度和发扬大胆真诚简洁犀利深隽的“春秋笔法”。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作家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像巴金那样克服种种阻力、冲破种种困难、死死咬住十年浩劫和极左思潮不放而大做文章的。每一个经历了“文革”

那个时代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与思考,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不再愿意把心里话公布于众,生命与时代相脱离了。

但巴金不同。在《写真话》里他说:“十年浩劫绝不是黄粱一梦。这个大灾难同全世界人民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是不搞得一清二楚,作一个能说服人的总结,如何向别国人交代!可惜我们没有但丁,但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新的《神曲》。所以我常常鼓励朋友:…应该写!应该多写! ?”显然,在巴金看来,暴露、控诉和否定十年“文革”及其极左思潮,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因而巴金立志要给十年“文革”“做总结”,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总结,而是为历史总结,为后人警示,这也是他为当代知识分子塑造的新形象和标杆。

传扬人文精神

巴金主张人文精神,将人的价值升为最高价值,提倡学会尊重人,爱护人,

18 世纪初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和“天赋人权”的思想,成为人文主义的集中表现。古往今来,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理想和批判武器,成为了作家、思想家坚持的一面旗帜。在《随想录》中重新提出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问题,为了拯救自己疮痍满目的灵魂,也为了“普度众生”,他无情无私地解剖、拷问着灵魂最深处,透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素质,熔铸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离不开五四运动的熏陶与启蒙。从历史上看,中国是在五四运动初期才形成一股肯定人的价值的思想潮流,不少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尤为关注人的命运和个性解放,为“人的发现”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使人文精神成为中国文化最可贵的价值之一。晚年在《随想录》中重新提出人的尊严、人格独立的问题,自觉进行忏悔、反省,也唤起群体关注他们自身人格的萎缩,对奴性意识、反人性的恶行,都作了无情的批判和否定。随想录》继承和传扬了“五四”以来人文精神传统,较之巴金以前的作品更沉痛也更深刻,《随想录》告诉我们,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更让我们意识到,人的现代化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过程,这一由“五四”所开启的过程将是艰难而漫长的。

结语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风靡海内外,影响甚为深远。这部著作,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种思想的高峰,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指南,也是那个时期志士仁人的智慧结晶。《随想录》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重大的意义,它的丰富内涵和写作艺术,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并且将长久地影响下去。这是文学界和中外读者所公认的。但对于这部作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在新的时期,要给《随想录》以准确的定位,就应该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找寻其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蕴。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北京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一座知识、思想、智慧的宝库!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2017年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 1、北京市总面积约有( ) A、1.68万平方千米 B、16.8万平方千米 C、0.168万平方千米 D、168万平方千米 2、与北京市接壤的省、市是( ) A、河北省、辽宁省 B、河北省、天津市 C、天津市、河南省 D、河北省、山东省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北京的西北部燕山山脉带来茂密的绿化和灵动的清泉,被北京人称为上风山水,也坐落着海拔达到2303米的北京最高峰( ) A、百花山 B、大海坨山 C、黑坨山 D、东灵山 4、不到长城非好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世人敬仰感叹的奇迹,八达岭长城,它是位于( ) A、太行山余脉 B、燕山山脉 C、阴山山脉 D、吕梁山脉 5、北京的气候是四季分明的,那么北京的气候是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北京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北京建都,请选出正确的朝代( ) A、辽、金、元、明、清 B、唐、宋、元、明、清 C、西周、辽、金、元、明 D、隋、唐、宋、元、明 7、资料显示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驻在北京。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各个国家,都在北京设立了驻华使馆等机构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军事中心 8、资料显示北京是全国科学、教育、文化和体育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这里有科研院所500多个,高等院校80多所,还有众多的博物院、展览馆、图书馆、剧院和体育场(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都位于北京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交通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经济中心 9、北京市区总体规划的市区应是( ) A、西起石景山,东到定福庄 B、西起南苑,东到清河 C、西起定福庄,东到石景山 D、东起南苑,西到清河

建立合理信念 重塑自我认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41048331.html, 建立合理信念重塑自我认知 作者:胡文宇 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7年第03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理情疗法;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4-0073-02 【作者简介】胡文宇,南京市十二中学(南京,210000)心理教师,高级教师,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咨询师、危机干预专员。 读完个案记录,顺着咨询师的工作线索,来访者的所思、所感、所为一一呈现,仿佛看到三个个性鲜明的少年站在我的面前。面对目前的负性事件,内心的无力感和对自己的失望令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要“逃离”。咨询师的陪伴和帮助使他们有勇气和力量站在当下,觉察反观内在,进而顿悟、修通。 一、理情疗法适用于学校心理辅导 三位咨询师主体采用的都是合理情绪疗法。这一流派的理论基础是A-B-C模型。激发事 件A引起个体的情绪与行为C,但是C并不是由A直接导致的,更多的是由个体的信念系统 B导致。艾利斯把不合理的信念划分为对自己的命令、对他人的命令、对世界与生活的命令。它们是导致焦虑、抑郁、无力、恐惧的根源,当出现不愉快的激发事件背离人们内心的目标时,不合理的信念系统开始工作,从而引发情绪的困扰和行为后果。咨询工作的重点在于用各种咨询技术改变不合理信念。 儿童青少年在人格发展与社会化历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的信念系统,去支持和指导自己形成自我价值感。当其中一些信念没有经过思考就被接受,成为“必须”时,就变成了僵化、严苛、没有弹性的命令。儿童青少年会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定自己的价值,如果他们感到被接受、被认可、被接纳,会对自己感觉良好;如果受到父母、教师和同伴的批评,就有可能感到自己很糟糕、没有价值,甚至自我否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有助于及时矫正偏激绝对的信念,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价值感。 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遭遇心理困扰的学生,他们大都具有正常的思维理解能力。“令人痛苦的是那些不合理信念,而不是你自己不够好”,当他们发现是一些想法令自己困扰,自己可以有选择地改变原有的绝对信念时,会恢复对生活的控制感,能够有信心与咨询师直接深入讨论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如何干扰他们的生活的,尝试建构新的信念、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当然,要移除深植于意识中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并非易事。三位咨询师协助来访学生沿着行为、情绪的线索,发现和改变不合理信念,并且帮助他们开启新的生命故事,其中有很多值得仔细回味的关键点。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近现代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价值

近现代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价值 李坤 【摘要】:北京胡同是历史发展的印记,从元代的建立,明朝的繁荣,清朝的鼎盛,民国的衰落,直至今天的根本性变革,北京胡同的存在和变化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伴随旅游业的发展,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加强,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价值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以此为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在论文结构方面,第一章阐述了北京胡同的基础理论,包括胡同的定义、命名、数量和功能等;分析了北京胡同在元、明、清时期及民国与解放后时期的发展情况,明确了历史变迁的过程。第二章探讨了影响北京胡同演变的主要因素。第三章全面研究了北京胡同变迁所彰显的文化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旅游文化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论文研究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第一,笔者对于北京胡同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较之当前的理论研究更为全面;第二,笔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证案例,使北京胡同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加生动的再现。因此,本文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北京胡同历史变迁文化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U984.2 【目录】: ?内容提要4-6 ?绪论6-8 ?第1章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8-19 ? 1.1 北京胡同概述8-13 ? 1.2 民国以前的北京胡同13-16 ? 1.3 民国以后的北京胡同16-19 ?第2章北京胡同演变的影响因素19-23 ? 2.1 政治因素19-20 ? 2.2 经济因素20-21 ? 2.3 人口因素21 ? 2.4 交通因素21-23 ?第3章北京胡同的文化价值23-29

写重塑自我的作文500字_小学生作文

写重塑自我的作文500字_小学生作文 写重塑自我的作文500字 重塑自我 以前,我是个不够文明的学生,动不动就骂人,“老子”、“他妈的”……这些污言秽语常常挂在嘴边。一次,一个小同学不小心把水溅到我身上,我骂了他几天,吓得他见我就躲。班上遭我骂过的同学为数也不少,因此大家视我为“一害”。平时没人敢招惹我,都怕一不小心惹祸上身。我学习上遇到难题大家也不敢帮我,我的学习一塌糊涂。这时我仍执迷不悟,把骂人当作一种本事,一种乐趣。现在想想,我真是羞愧难当。 新学期开始了,我校开展了“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小学生”活动,听了杨玉华校长的动员讲话,大家都议论纷纷,决心改掉自身坏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我也陷入了沉思之中:我怎么就那么好骂人呢?我决心脱掉身上不文明的外衣,让文明的春风熏陶我,感染我,让我也能拥有朋友,拥有真正的快乐。班会上,我向大家庄重宣誓:“我李智今后再也不骂人了,我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一些同学却嗤之以鼻:他要能改过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我一听十分生气,立马想骂他个狗血喷头,但我立即感觉不对劲,刚才的决心哪里去了?难道狗真的改不了吃屎的本性?想到这儿里,我赶紧把骂人的脏话吞进肚里,笑着说:“那就请大家看我的实际行动吧!我坚决说到做到。”老师、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就这样我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每当我忍不住要张口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老师、同学的殷切期望。此刻,就会化狂风暴雨为和风细雨。慢慢同学们不再躲我了,学习上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其乐融融,我的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充满爱的生活多么叫人快乐。 我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举办了这么好的一次活动,给了我一个重塑自我的机会。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振臂高呼: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小学生。 眸子的秘密 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六(2)班顾祎雯 起身以后,眼角无意间扫过镜子,猛然一震,我的眸子在阳光照耀下洁净明亮,令人咋舌。唯一的遗憾是眼皮把眸子的一小部分遮住了,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便成了阴影,那阴影部分随着我的移动而移动。我怎么忘了呢,物体面对太阳的位置会移动,阴影自然也就随之移动了啊! 我兴奋得拿着镜子寻找着光源,想看到自己惊艳之极的眸子,直至走到门口,整个人好像都被光芒裹住了。我的左眸是光亮而闪烁着的,可在窥视镜中的右眸,阴影似乎越发多了,几乎占据了一半。我不停地变换方向,也没能把阴影驱除,难不成两边眸子的颜色不是完全一样的? 我站在门口仔细端详,突然惊讶起来,这眸子一半是棕黑色,一半是淡棕色,看起来像被劈开似的。我眼皮眨也不眨,像瞬间凝固了,这也太玄了,眸子真的是不同的,准确地说,

锻造身体 重塑自我

锻造身体重塑自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健身的群体之中,他们是健康生活的信徒,在一次次跑步、瑜伽、器械训练、游泳等健身方式之中挥洒汗水,燃烧热情,释放着青春的能量。 “生命在于运动”不再只是一句纸上格言,“健身”的理念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日前,国务院刚刚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在这种风靡现代年轻人的健身新时尚背后,呈现的不仅仅是对身体之美的崇拜,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一种潜移默化的人生重塑。 他们身着休闲的便装、时尚的运动服;他们出现在每天的清晨或者夕阳西下,健身房或自己的家中;他们每天计时打卡来记录自己的虔诚程度,在朋友圈中“晒”A4腰、马甲线、八块腹肌…… 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健身的群体之中,他们是健康生活的信徒,在一次次跑步、瑜伽、器械训练、游泳等健身方式之中挥洒汗水,燃烧热情,释放着青春的能量。 “生命在于运动”不再只是一句纸上格言,“健身”的

理念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日前,国务院刚刚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 在这种风靡现代年轻人的健身新时尚背后,呈现的不仅仅是对身体之美的崇拜,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一种潜移默化的人生重塑。 就像畅销书作家王潇所言:“塑形的美是希腊美,希腊美来自战斗。在都市里生活其实是一种战斗的状态,除了生存,你还要发展。身体是你的源泉,也是你的铠甲。” 健身,将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从某种层面上说都是“囚徒” ――“何时出狱?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如是说。这位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认为“人的身体像镜子一样面对这个世界”,因此,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身体在表现,身体在说话”。 健身,是锻造身体的最佳方式。国内十年来销量最佳的系列运动书籍《硬派健身》的作者斌卡,高中前最高体重曾达210斤,腰围更是一度超过4尺……而如今的斌卡在他的书籍封面上直接“赤身”上阵,丝毫不见曾经的臃肿肥胖,只有分明的线条、健美的轮廓。 在斌卡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身体不好,他自幼被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例如:茶文化、服饰文化、书画文化、和文化等。无论是在过去的封建王朝还是在当今社会,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此文就对其中“和”与“礼”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进行粗略的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 中国传统文化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这其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通过扬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在实践路径与方法方面,儒家以“中庸”的思想方法认知和谐,通过培养造就“君子”来促进和谐,用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等,在今天也有可借鉴之处。 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哲学的况味,它所能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弥补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礼”。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礼是“修、齐、治、平”的大经大法。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人际伦理,社

放飞梦想,重塑自我演讲稿演讲稿.docx

放飞梦想,重塑自我演讲稿演讲稿 梦想不是遥不可及,放飞梦想,重塑自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吧。下面就由我为你分享放飞梦想,重塑自我演讲稿演讲稿,欢迎欣赏。 放飞梦想,重塑自我演讲稿演讲稿-篇【1】 尊敬的给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XXX, 是来自XX的90后教师。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追逐梦想,青春无悔》。 90后的我们被赋予“非主流”的称号,青春中夹杂着颓废和叛逆。但,我们也有梦想也有追求,也想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无悔的青春。我渴望能在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里成长,也渴望能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托起一盏希望之灯。因为,我坚信,我的梦想需要去追寻,我的青春需要用奉献去实现其价值。 追逐梦想的途中,我们是幸福的。来到XX地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个集体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学校替我们每一位新进老师都安排了指导老师。有疑惑,我们有人可问;有不足,我们有人指点;有困难,我们更是有人帮忙。是他们让我们的成长不再孤单,是他们让我们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我们是幸福的。 追逐梦想的过程,我们永不言弃。谁说90后只知享乐,不知奋斗?90后的我们固然不像70、80那样安静,那样成熟。但,我们有

朝气、有活力,我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将自己新的想法付诸实践,而这点又恰恰是新时代对老师的期望。虽然,梦想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外柔内刚的我们,有自信也有能力去面对这些困难,而不是人们口中所说只会逃避。 追逐梦想,我们甘于奉献。自私不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代名词,而是一些人偏概全的见解。我们也会互相帮助,我们也知道感恩,我们也心系祖国。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甘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价值。从5.12的“可乐男孩”小郎铮到奥运会中的龙清泉,再到工作于各个岗位的90后人员,他们谁不是在用自己的力量书写梦想,谁不是在用自己的奉献阐释青春。 我们正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微小汇成巨大。在即将来临之际,我仅代表千万个有梦想的90后发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呐喊:“我们也有追求也有理想,也想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无悔的青春。请相信我们!” 放飞梦想,重塑自我演讲稿演讲稿 -篇【2】 要实践奉献青春之行动。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鲁迅先生这种精神依然适用于我们今天。奉献青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大话,更不是只停留在嘴上动听的美话。同学们奉献青春,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你的同学、老师、父母,一切你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要伸出那富有青春热力的双手去帮

(整理)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一·北京历史 公元前1040年,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北京正式建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北京有850余年的建都史,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旧石器时代(70万年前-1万年前) 回到5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那时的北京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在北京西南郊的山洞里生活着北京猿人,他们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火的原始人类之一。有了火,文明就开始了。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2200多年前的秦朝统一了中国后,这时北京是个闻名的大城。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向四面八方扩展。大约在1700年前北京有了第一座佛寺,即潭柘寺。 隋代(581-618年)和唐代(618-907年)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运河的北部终点就是北京,此时北京被称为涿郡,拥有13万人口。公元645年,唐太宗集大军于北京,自水陆两路攻打辽东高丽。却久攻不下,后被迫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城,唐太宗为追念阵亡冻死的士兵,下令修建了悯忠寺(即法源寺)。此时的北京被称作幽州,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贸易中心。 宋、辽金时期(960-1234年) 唐朝以后,政治陷入混乱,北方少数民族日益壮大。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朝,北京作为陪都城被称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云观一带。公元1153年(金),东北少数民族首邻海陵王定都北京,名为金中都。如今的牛街礼拜寺和卢沟桥都是这个时代遗留下来的。 元代(1271-1368年)

公元1215年(元),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攻占北京。他的继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首都。 明代(1368-1644年)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认为北平乃“龙兴之地”,可北控大漠,南扼中原,于是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础上改建扩建。如今北京的绝大多数古典建筑如故宫(紫禁城)等,都是明代的遗物。 清代(1644-1911年) 满族人进北京后,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园-圆明园,并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首都定为北京。从此,这座历经3000年坎坷的不朽城市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二·“老北京”特色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胡同是一尺大街(今杨梅竹斜街西段),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要体验老北京的味道,胡同游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其建筑布局保留着最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特征:方正的、围绕一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周玉清王少安《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2日01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其历史价值及当代传承问题,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源起于西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从孕育萌发到基本形成,再到传承演变,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次重大变革。 第一个阶段是从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至孔子论君子之前。这是君子文化处于孕育萌发状态的阶段。从《尚书》《易经》等典籍的有关内容看,虽然这时“君子”一词的本义只是特指“君之子”,但“君之子文化”已初现端倪。《尚书》中“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之说,实质上表达了“君之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易经》中有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谦,亨,君子有终”“居中”“得中”“处中”“安节,亨”“甘节,吉”“君子几,不如舍”等论述所蕴含的君子要警惕忧患、自强不息,要谦逊做人,要秉持中正,要崇尚节俭,要审时度势等思想,都是对君子品质的要求,是初期君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个阶段,“君子”一词的指向狭小,人们的君子意识淡薄模糊。但它作为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乃至传统人文文化的源点,为其后的孔子等思想家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思想资料,具有重要的“源文化”意义。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传统君子文化实现第一次重大变革达到成熟状态的阶段。这个阶段处于社会大变革之中,“诸子百家”思想异常活跃,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相互争鸣、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了君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孔子。孔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前人的“君之子”文化加以继承和改造,创立了新的君子学说,实现了传统君子文化的重大变革。一方面,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2014-11-18 10:25来源:《前线》杂志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在隋唐之前,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如曹操、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永济渠等,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金、元以后,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 自金朝迁都、燕京成为都城始,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奢靡的宫廷生活,要求物资运输的规模成倍增加,每年要有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华北、江南等地征收运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是比陆运更为方便快捷和省力的途径。金朝时曾开通闸河连接通州到金中都城,元朝初年也曾利用坝河、金口河进行漕运,但由于水源的限制,这些运道都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293年,在郭守敬的设计领导下,元朝开凿了著名的通惠河工程:自昌平白浮泉筑渠西引,汇西山诸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从积水潭往下顺皇城东墙南下,接旧金的闸河与潞河(今北运河)相连。这样不仅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水源,更使得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从此,江南来的漕船可以由通州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作为漕运码头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水域呈现出一片“舳舻蔽水”的繁忙景象,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沿通惠河穿行城中。 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依旧是依赖着这条运河的供给,只是由于水源减少和水系格局改变等原因,将终点码头移出了城外。也就是说,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有了这条生命线,城市的稳定与首都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否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六年(1470)六月,北京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流民纷纷涌入京城谋生。而水灾导致的漕运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京城粮价的哄抬,迫使朝廷多次把官仓的储备粮投入市场以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和惩戒贪官赈济不力。还将国子监的部分生员放假回家,派五城兵马司把数以万计的云游僧人逐还原籍,以减少京城人口对粮米的消耗。 物资保障只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运河的开通,更增强了朝廷政令的通达以及对全国的掌控,也是体现国家对沿岸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新渠道。疆域辽阔的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偏于国家版图的东北,而有了大运河,也就有了一条强化南北联系、及时掌控江南社会动态的通道。 运河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形成 运河对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大运河对外传播京师文化、南方士人的北上交流,促进形成了北京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有了广泛的人员来往、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形成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有全国的最高教育机构,也是科举时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南方士子以此为契机到京师访学就试,不少人就是沿着运河从水路北上,写下了许多文笔绚烂的游记或记游诗。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清顺治十年(1653)以幕僚的身份从浙江嘉兴到杭州,在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返回杭州时,走的仍然是大运河这条水路。记录谈迁行程的《北游录》,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地理风物,留下了他在京期间拜访藏书之家、考察文物古迹,以及与京城士绅文人交游活动等记载,为今人探求明清时期北京及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的宝贵

11-自我意象重塑自我

在这个地球上,不经你允许,任何人都无法让你觉得低人一等。——美国推销员培训师 齐格勒 美国时间7月7日,迈克尔?杰克逊的公众悼念仪式在洛杉矶一个体育中心举行,除了现场1万多人外,据悉,全球有10亿人通过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各种方式收看了这一告别仪式,以这种方式送别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受欢迎的超级巨星。 这几天来,我的脑子里一直在盘旋着一个念头:假若杰克逊遇到了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又会怎样? 《心理控制术》原版封面。 整容整出人性的奥秘 马尔茨是美国著名的整容医生,曾任纽约医院修复科主任,在为病人做整容时,他洞见到了人性的奥秘,并由此探索出了一套集整容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人生改变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自创的心理治疗取向叫“心理控制术”: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我们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如果你改变了自我意象,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马尔茨是如何发现了人性的这个奥秘?这和马尔茨的工作有关,多年的整容经验令他发现两类现象:

许多例子中,改变外部形象似乎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我手中的手术刀变成了一根魔棒,它不仅能改变病人的外貌,而且能改变病人的整个人生。生性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变得大胆而无畏;一位“笨”男孩变成机灵聪慧的少年,后来还成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员;向来怀有“铁石心肠”的罪犯,几乎一夜间从无可救药的家伙变成了“囚犯标兵”…… 也有一个谜团始终让我不解:如果手术刀有魔力,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脸部焕然一新却始终死性不改呢? 此外,他还发现很多有人“虚构之丑”,在他和其他旁观者看来,当事人相当漂亮,但当事人自己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很丑,所以一定要整容。 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马尔茨逐渐明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用来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甚至一个人的意识根本没有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 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 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某种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对你来说很难,哪些事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支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重塑自我意象是关键 所谓自我意象,其实是马尔茨自己对“人格”或“自我”的另一称呼。仔细看来,他关于人格的这个定义,和其他很多哲人的定义是非常类似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自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在我的理解中,关于“自我”的一切内容都是先在关系中发生的,即,先是“我”与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而“我”将这个事情所带来的一切体验当成了“我”的一部分。于是,先是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最终,“我”也接纳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上一段中提到的“某个人”对“我”而言越重要,出现得越早,他对“我”的影响也就越大。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在我国漫长的封建文化中,儒学深邃的思想理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主导文化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可见孔子就行悬挂在远古的一盏明灯,恰巧孔子哲学又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简述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孔子百家争鸣 一.简述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剧烈动荡时期,孔子希望恢复周朝以礼为准则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随后,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重义轻利。 其后,荀子发展了孔孟的儒学思想,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后天学习,凡人皆可成为圣贤……此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从此经学成为显学,儒学成为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提到儒家思想就不得不提他的核心思想:任。任最

简单的说是懂得爱,首先是爱自己,有了多余的能力之后爱亲人,再有了多余的能力之后爱族群,再有了多余的能力之后爱民族,再有了多余的能力之后爱国家,再有了多余的能力之后爱世界,根据你的能力大小调节你爱的范围。这个叫等差之爱。仁其实是儒家最精致最复杂最合理的内涵,儒家仁之德分四层境界,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一般人必须掌握到第一层,如果他想结婚,那么他就必须掌握到第二层。既然儒家思想那么强调任,那是不是极力反对暴力呢?不是的,儒家的仁并不是不杀,不是无限的好。对敌人任,对来侵犯的人热情相待,在敌人面前点头哈腰,在儒家思想中就是相当于对自己和亲人残忍.儒家人认为这是最大的不仁.所以,用最坚决最强硬最狡猾的手段,对付来犯之敌,是儒家人的根本要求,儒家之仁,不是慈悲,更不是软弱。 儒家所有的其他品德都是仁这个核心的发端。比如孝,其实是子女对长辈仁之德行的表现;慈,其实是长辈对子女的仁爱表现形式;悌是兄弟之间仁的表现形式;忠,是自己对职业事业上级仁爱的表现形式;礼,是对他人精神性存在的尊重,既仁的精神表现形式;恕是对他人过失的仁的表现形式;义,是对社会仁爱的表现形

汉唐文化的历史印迹及当代价值

汉唐文化的历史印迹及 当代价值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汉唐文化的历史印迹及当代价值 古今中外,国家或大都市的名称,无不是历史文化发展积累凝结成的丰碑。“长安”作为历史名称的内涵价值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极具影响力的“地名遗产”!名称就是无形资产,无价的名称就是无价的无形资产。在中国的城市名称中,其价值之巨大,没有哪一个能比得过古都长安的。 在世界中,长安的是3100年,建都1152年,名都遗产,西安的价值在长安;西安的优势在古都,古都的优势在汉唐,汉唐的象征是长安。 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开放门户对外交流,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与传播,唐诗与长安、日本文化与长安、宗教文化与长安、长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长安与丝绸之路等,都是很好的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可以立出许多的研究课题,它们都与长安血脉相通。再比如,长安文化,这本身就是大品牌,可囊括汉文化、唐文化、周文化和秦文化。这样表述,顺天地,合历史,在情理。且研究开发起来,路广阔,识厚深,对振兴中华文化,形成中国和陕西文化产业,都多有推动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期是汉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汉唐都曾执世界之牛耳。唐之后的封建社会,总体说来步步滑坡,没有哪个王朝是能够望汉唐之项背的,所以今天把"振兴中华"、"和平崛起"又借喻为"重振汉唐雄风"。长安是汉唐首都,不消说,她是"汉唐雄风"的象征。 汉族和汉文化,始于大汉;发扬历史沉淀下来的优势,要知道“长安”一词对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的影响力;以便充分利用其对经济的催化作用,一些国家的唐人街,来自对大唐的自豪。类似事实很多,都有着巨大的"长安价值"和深远的"长安意义"。既说明对"汉唐雄风"的怀

写重塑自我的作文500字

写重塑自我的作文500字重塑自我以前,我是个不够文明的学生,动不动就骂人,“老子”、“他妈的”……这些污言秽语常常挂在嘴边。一次,一个小同学不小心把水溅到我身上,我骂了他几天,吓得他见我就躲。班上遭我骂过的同学为数也不少,因此大家视我为“一害”。平时没人敢招惹我,都怕一不小心惹祸上身。我学习上遇到难题大家也不敢帮我,我的学习一塌糊涂。这时我仍执迷不悟,把骂人当作一种本事,一种乐趣。现在想想,我真是羞愧难当。新学期开始了,我校开展了“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小学生”活动,听了杨玉华校长的动员讲话,大家都议论纷纷,决心改掉自身坏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我也陷入了沉思之中:我怎么就那么好骂人呢?我决心脱掉身上不文明的外衣,让文明的春风熏陶我,感染我,让我也能拥有朋友,拥有真正的快乐。班会上,我向大家庄重宣誓:“我李智今后再也不骂人了,我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一些同学却嗤之以鼻:他要能改过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我一听十分生气,立马想骂他个狗血喷头,但我立即感觉不对劲,刚才的决心哪里去了?难道狗真的改不了吃屎的本性?想到这儿里,我赶紧把骂人的脏话吞进肚里,笑着说:“那就请大家看我的实际行动吧!我坚决说到做到。”老师、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就这样我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每当我忍不住要张口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老师、同学的殷切期望。此刻,就会化狂风暴雨为和风细雨。慢慢同学们不再躲我了,学习上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其乐融融,我的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充满爱的生活多么叫人快乐。我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举办了这么好的一次活动,给了我一个重塑自我的机会。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振臂高呼: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小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着具有民族形态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应首先研究儒家。 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一整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分为八派,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学派和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学派是最主要的两派。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而神学化,并由民间的一种学说变为官方的统治意识,取得了独尊的地位。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玄学和佛教的挑战,一度衰落。但它的纲常伦理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影响仍然很大。至唐代,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儒学再度被罩上了耀眼的光环。宋代,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称为“理学”。后来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清代,又出现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但至清末,儒家已逐渐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仍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孔子的《论语》等儒家著作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儒家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当代,儒家思想更多地作为经世致用的实学或哲学被大家所接受,人们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习思考问题的途径。有人说“儒家是入世哲学”,即为此意。也有人拿儒家同道家作对比:人得志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儒家使人纷扰,道家使人自在。 道家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和终极关怀的一个文化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文化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道家思想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超感觉的精神性东西,带有神秘的色彩,哲学上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虽然可以通向有神论,但它还是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 道家与儒家看似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学派,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二者又有其互相一致、互相借重、互相补充的一面。 儒家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和道德型文化。儒家是要人们成为仁人、圣人。 老、庄则以道为本源,以道为总则,他们把人看成是宇宙自然中与其他事物平等的一员,人无需一种特殊的道德来规范自己。 数千年来,儒道两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主导着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及生活方式。 佛家文化作为外来文化,是唯一由外国人传入而又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其影响十分深远,佛教对我国的语言、饮食、文学艺术都有影响。佛家文化在中国自成一体,适应了中国文化,融汇成中国佛教,形成禅宗。 今日佛教文化逐渐被世俗淡忘,仅在寺塔建筑,石窟艺术,小说文学等方面对当代人有较深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核心,支撑中华民族文化繁荣至今,时至今日,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主导着中国人。

北京历史文化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1、北京猿人遗址:位于房山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有北京猿人遗骨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灰烬等。经测定遗址距今70万年—20万年之间,是北京地区旧石器遗址的代表。 2、雪山文化:因发现于昌平县雪山村而得名。其文化堆积包括四个时期,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称为雪山一期、二期,是代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一期距今约有6000-7000年之间,与仰韶文化相类似;二期文化距今约4000多年,与龙山文化相类似。 3、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因燕王哙让位子之而引起的一次国内动乱,严重削弱了燕国国力,致使齐国乘虚而入,攻陷蓟城,杀燕王哙及子之。 4、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曾经主持编制新的《授时历》。至元年间设计和主持修浚大都城通惠河,很好地解决了大都城水源问题,同时使南北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与大都城连接,解决了漕粮北运的问题,为元代北京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5、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一。据零散的文献资料来看,他活跃于元代中期,主要在大都(今北京地区)附近活动,“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是元代杂剧兴盛时期最重要的创作者和推动者之一,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文化巨匠之一。 6、永乐迁都: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后,将都城逐渐由南京迁至北京(原名北平),因发生在永乐间,故名。从永乐元年将北平升为北京,四年,始营建北京宫殿,至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迁都加强了北部防卫,促进了北方农、牧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7、皇庄:明代官田中由皇室直接占有的统称为皇庄,其中又分为皇庄、宫庄、东宫庄,后两者分别属于皇太后与皇太子。皇庄由皇室派宦官和军校管理,收入归皇室所有,占据了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大量土地。 8、《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等奉敕编撰,是介绍北京历史的一部大型地方志书,全书引用图书2000多种,全面反映北京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名胜等方面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常用版本是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标点本。 9、京师大学堂: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兴办的高等学校,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于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过程中设立,是变法仅存的硕果之一。 问答题 1、北京远古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主要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北京猿人、中期的山顶洞人、晚期的新洞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中期的上宅文化遗址和晚期的雪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