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氧化习题(2)

生物氧化习题(2)

生物氧化习题(2)
生物氧化习题(2)

第六章生物氧化

、选择题

A1型题】

1. 体内CO2的生成是由

A. 代谢物脱氢产生

B. 碳原子与氧原子直接化合产生

C. 有机酸脱羧产生

D. 碳原子由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

E.碳酸分解产生

2. 关于生物氧化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氧化环境温和

B. 在生物体内进行

C. 能量逐步释放

D. 耗氧量、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与体外氧化相同

E. CO 2 和H2O是由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

3. 不是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的是

A. FAD

B. 肉碱

C.Cyt b

D. 铁硫蛋白

E. CoQ

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 CTP

B.AMP

C. 磷酸肌酸

D. 乙酰CoA

E.1 ,3-DPG

5. 呼吸链中能直接将电子传给氧的物质是

A. CoQ

B.Cyt b

C. 铁硫蛋白

D.Cyt aa 3

E.Cyt c

6. NADH氧化呼吸链中不包括

A .复合体I B. 复合体Ⅱ C. 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7. 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 C→C1→ b→ aa3→ O2

B.C → b1→C1→aa3→O2

C. b→ C1→ C→ aa3→ O2

D.b →C→C1→ aa3→ O2

E. C1→C→ b→ aa3→ O2

8.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

A. FADH2→CoQ

B.NADH→FMN

C.Cytb →Cytc 1

D. CoQ→ Cytc

E.FMNH 2→ CoQ

一、选择题

【A1型题】

1.C

2.E

3.B

4.B

5.D

6.B

7.C

8.D

9.B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C 17.C 18.B 19.E 20.D

21.D 22.C 23.B 24.A 25.C 26.C

9. 下列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是

A. 1 ,6-二磷酸果糖

B.1 ,3- 二磷酸甘油酸

C.F-6-P

D.乙酰CoA

E. 烯醇式丙酮酸

10. CN 、CO中毒是由于

A. 使体内ATP生成量增加

B. 解偶联作用

C. 使Cytaa3 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呼吸链中断

D. 使ATP水解为ADP和Pi 的速度加快

E. 抑制电子传递及ADP的磷酸化

11. 人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体是

A. 葡萄糖

B. 脂酸

C.ATP

D. 磷酸肌酸

E. 氨基酸

12. 胞液中的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其P/O比值为

A. 1

B.1.5

C.2.5

D.4

E.5

13. 氧化磷酸化进行的部位是

A. 内质网

B. 线粒体

C. 溶酶体

D.过氧化物酶体

E. 高尔基复合体

14. 下列哪种细胞不能进行氧化磷酸化

A. 成熟红细胞

B. 白细胞

C.肝细胞

D. 肌细胞

E. 脑细胞

15. 关于呼吸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呼吸链由4 个复合体与泛醌、Cytc 两种游离成分共同组成

B. 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C. 呼吸链在传递电子的同时伴有ADP的磷酸化

D. CN-中毒时电子传递链中各组分都处于氧化状态

E. 呼吸链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

16. P/O 比值是

A. 每消耗1 分子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分子数

B. 每消耗1 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C. 每消耗1 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

D. 每消耗1 分子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

E. 每消耗1 克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17.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

A.底物脱氢时进行磷酸化

B. 生成ATP 的主要方式

C. 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D. 只能在胞液中进行

E. 所有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底物都含有高能键

18. 肌肉中能量贮存的形式是

A. 肌酸

B.CP

C.ATP

D.GTP

E. 葡萄糖

19. 关于还原当量穿梭的描述错误的是

A.NADH 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 NADH 经α- 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时生成1.5 分子ATP

C. NADH 经苹果酸- 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时生成2.5 分子ATP

D. NADH只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并产生ATP

E. α-磷酸甘油穿梭过程中消耗1分子ATP

20. 下列哪个反应无ATP(或GTP)生成

A.1,3- 二磷酸甘油酸→ 3- 磷酸甘油酸

B. 琥珀酰CoA→琥珀酸

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D. 6- 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21. 关于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B. ATP 是体内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

C. 高能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30.5kJ/mol

D. ATP分子内含有3 个高能磷酸键

E. 高能键包括高能磷酸键和高能硫酯键

22. 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的重要激素是

A. 胰岛素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生长激素

E. 胰高血糖素

23. NAD+在呼吸链中的作用是

A. 传递2 个氢原子

B.传递1 个氢原子与1个电子

C.传递2 个氢质子

D.传递1 个氢质子与1 个电子

E. 传递2 个电子

24. 下列不是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组成成分的是

A.FMN

B.CoQ

C. 铁硫蛋白

D.Cyt c

E.Cyt b

25.1 mol NADH+=H经呼吸链电子传递可生成的ATP数为

A.1

B.1.5

C.2.5

D.4

E.5

26. 关于磷酸肌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肌酸被ATP磷酸化为磷酸肌酸

B. 肌酸由肝内合成,供肝外组织利用

C. 磷酸肌酸含有高能磷酸键,为肌肉组织直接提供能量

D. 磷酸肌酸可自发脱去磷酸变为肌酸酐

E. 是肌和脑组织中的能量储存形式

【A2型题】

27. 向离体完整的线粒体中加入一化合物,此时测定其基质中无ATP的生成但耗氧量显著增加,这一化合物可能是

A. 呼吸链抑制剂

B. 呼吸链组成成分

C.解偶联剂

D.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C. 递氢体类似物

28. 将不同的底物如琥珀酸、β-羟丁酸、抗坏血酸、细胞色素c 等分别加入离体完整的线粒体中,在体外模拟细胞内液的环境进行保温,测定P/O 比值,来推算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其原理是

A.不同底物进入呼吸链的部位不同

B. 不同底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

C. 不同底物的吸收光谱不同

D. 不同底物阻断呼吸链的部位不同

E. 不同底物的自由能变化不同

29. 在有氧的条件下,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液中产生的NADH进入线粒体内经呼吸链氧化成水,同时产生1.5 分子ATP,是通过下列哪种穿梭作用

A.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B. α-磷酸甘油穿梭

C. 柠檬酸- 丙酮酸穿梭

D. 丙酮酸穿梭

E. 鸟氨酸穿梭

30. CO 是煤气中的毒性成分,当向离体完整的线粒体中加入CO后,在有底物存在的条件下无氧的消耗,CO可能是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而阻断呼吸链

A. CoQ

B.Cyt b

C. 铁硫蛋白

D.Cyt aa 3

E.Cyt c

31. 一服异烟肼的病人出现对称性皮炎,经检查发现其血中的维生素PP含量极低,下列哪组反应不受影响

A.琥珀酸→延胡索酸

B. 谷氨酸→ α- 酮戊二酸

C.丙酮酸→乳酸

D. 苹果酸→草酰乙酸

E. 异柠檬酸→ α- 酮戊二酸

【B型题】

A.NADH

B.CytP 450

C.Cyt aa 3

D.CoQ

E.NADPH

32. 属于呼吸链的递电子体的是C

33. 既是呼吸链的递氢体,又是递电子体的是A

34. 两条呼吸链的汇合点是D

35. 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是C

A.ATP

B. 肌酸

C.CP

D.ATP+Pi+ 能量

E.CO 2和H2O

36.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体是A

37. 肌和脑组织中能量的储存形式是C

A.dATP

B.CTP

C.UTP

D.GTP

E.ADP

38. 糖原合成所需的能源物质是C

39. 磷脂合成所需的能源物质是B

40. 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源物质是D

A. 二硝基苯酚

B. 鱼藤酮

C.CO

D. 寡霉素

E. 铁鳌合剂

41.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是A

42. 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是C

43. 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DP磷酸化的是D

【X型题】

44. 关于呼吸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B. 电子是从氧化还原电位低的传递体向氧化还原电位高的传递体传递

C. 每对氢经呼吸链传递时都产生3 分子ATP

D. 氧化与磷酸化解偶联时,电子传递仍可进行

E. 复合体Ⅲ和Ⅳ为两条呼吸链所共有

45.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

A.NADH → CoQ

B.FADH2 → CoQ

C.CoQ →Cyt c

D.Cyt aa3→ 02

E.FAD → CoQ

46. 生物氧化的特点有

A. 是在37℃、近似中性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B. 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C. 氧化时能量逐步释放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以ATP的形式存在

D. 水的生成是代谢物脱下的氢与空气中的氧直接结合生成

E. CO 2 是通过有机酸脱羧生成

47. 胞液中的NADH通过何种机制进入线粒体

A. α-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B. 苹果酸- 天冬氨酸穿梭作用

C. 柠檬酸- 丙酮酸穿梭作用

D. 草酰乙酸- 丙酮酸穿梭作用

E. 葡萄糖- 丙酮酸的穿梭作用

48. 脱氢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氧化的物质是

A. 线粒体内的α- 磷酸甘油

B. 苹果酸

C. 脂酰辅酶A

D. 丙酮酸

E. 异柠檬酸

49. 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氧化磷酸化是体内产生ATP的主要方式

B. GTP、CTP、UTP也可通过氧化磷酸化直接生成

C. 细胞内ATP浓度升高时,氧化磷酸化减弱

D. 氧化磷酸化与呼吸链无关

E. 氧化磷酸化在胞液进行

50. 下列反应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B. 琥珀酸→苹果酸

C. 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D. 苹果酸→草酰乙酸

E. 1 ,3-二磷酸甘油酸→ 3 磷酸甘油酸

51. 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细胞色素是

A.Cyt aa3

B.Cyt c

C.Cyt b

D.Cyt P450

E.Cyt c1

52.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

A.FMN

B.FAD

C.CoQ

D.NADP+

E.NAD

53. 参与呼吸链递氢作用的维生素有

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7)

第7章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 体内CO2直接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糖原分解D.脂肪分解 E.有机酸的脱羧 2.关于电子传递链叙述错误的是 A.NADPH中的氢一般不直接进入呼吸链氧化B.1分子铁硫中心(Fe2S2)每次传递2个电子C.NADH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酶D.在某些情况下电子传递不一定与磷酸化偶联E.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组成四个复合体 3.在生物氧化中NAD+的作用是 A.脱氧B.加氧C.脱羧D.递电子E.递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 B.各种细胞色素都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接受体 C.在呼吸链中NADH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脱氢 D.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E.呼吸链所产生的能量均以ADP磷酸化为ATP形式所接受 5.关于呼吸链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作用可以被解离 B.NADH+H+的受氢体是FMN C.它是产生ATP、生成水的主要过程 D.各种细胞色素的吸收光谱均不同 E.它存在于各种细胞的线粒体和微粒体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泛醌能将2H+游离于介质而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 B.复合体I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C.CN–中毒时,电子传递链中各组分处于还原状态 D.复合体Ⅱ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E.体内物质的氧化并不都伴有ATP的生成 7. β-羟丁酸彻底氧化为CO2、H2O和能量,其P/O比值约为 A.1B.2C.3D.4E.5 8. NADH脱氢酶可以以下列哪一个辅酶或辅基为受氢体 A.NAD+ B.FMN C.CoQ D.FAD E.以上都不是 9.细胞色素体系中能与CO 和氰化物结合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而使呼吸链中断的是 A.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a3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b1 E.细胞色素c1 10.与线粒体内膜结合较疏松容易被提取分离的细胞色素是 A.b B.c C.aa3D.P450E.Ctyb560 11.在生物氧化中不起递氢作用的是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 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 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 积小。 3、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4、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5、剩余污泥量少。 缺点 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BOD负荷而异。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二、处理机理 1、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膜 好气性污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活性污泥法,一种是生物膜法。从生物处理的基点——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功能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微生物存在状态的不同。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以絮状结构悬浮在所需净化的污水中,经充分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十四授课单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呼吸与发酵作用,重点讲解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联系在食品和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体现微生物不同发酵类型及代谢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 代谢概论简单介绍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重点介绍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介绍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途径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发酵途径)、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甘油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及丁二醇发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介绍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途径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发酵途径)、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甘油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及丁二醇发酵;由于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过各种代谢途径,因此在微生物学中不再作为重点讲解。本章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呼吸与发酵作用,重点讲解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联系在食品和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体现微生物不同发酵类型及代谢的特点。 难点: 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尤其是发酵的概念, 学生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知道这个名词, 但是不清楚其确切的生物学含义, 指在能量代谢或生物氧化中,在无氧条件下,底物(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或电子)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种未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过程。实质: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 另外, 联系食品和发酵生产上应用的发酵类型及代谢特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发酵的概念实质及发酵的特点.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 并介绍无氧呼吸中硝酸根(反硝化作用)、硫酸根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特点,介绍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介绍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特点,光能自养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途径(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四、板书设计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代谢概论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 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 最初 能源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通用能源ATP 日光: 光能营养微生物 第二节糖的代谢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就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 ____KJ。 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与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与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与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就是____, 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就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与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就是____与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就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就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 具有质子泵作用的就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与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就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 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 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与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25.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细胞色素就是: A、细胞色素b560 B、细胞色素b566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aa3 26.含有烟酰胺的物质就是: A、 FMN B、 FAD C、泛醌 D、 NAD+ E、 CoA 27.细胞色素aa3除含有铁以外,还含有: A、锌 B、锰 C、铜 D、镁 E、钾 2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2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就是: A、 FAD B、 FMN C、铁硫蛋白 D、细胞色素aa3 E、细胞色素c 30.下列哪种物质不就是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分? A、 FMN B、 FAD C、泛醌 D、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c 31.在氧化过程中可产生过氧化氢的酶就是: A、 SOD B、琥珀酸脱氢酶 C、细胞色素aa3 D、苹果酸脱氢酶 E、加单氧酶 32.哪种物质就是解偶联剂?

知识点2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 内容 生物氧化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边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发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也可通过能量转换储存在高能化合物(ATP)中,以便逐步被利用,还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1)发酵 ?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过程,即微生物细胞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发酵的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HK(PK)途径。 ?发酵的类型:乙醇发酵、乳酸发酵、混合酸发酵 ?发酵的特点: ①生物氧化所需能量ATP是借助于基质水平磷酸化的形成 ②基质氧化不彻底,产物是较复杂的有机物 ③产能少,氧化不完全,故其产物贮存起来 ④电子和H传递中,不需细胞色素作递H体,而是分子内递H“分子内呼吸”。 ⑤条件:无氧 (2)呼吸 ?呼吸概念:微生物以分子氧或无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可将1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CO2,并可产生38个ATP。 有氧呼吸的特点: ①产生的能量借助于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 ②将复杂基质氧化成很彻底的产物H2O和CO2 ③能量多,全释放出来,是逐步释放的过程,并逐渐贮存 ④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无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物(NO3-、NO2-、SO42-、CO2、Fe3+等)或有机氧化物(延胡索酸等,但很罕见)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进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极大多数是细菌。包括有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硫呼吸、碳酸盐呼吸等。 无氧呼吸的特点:

提金工艺(专利)

金矿提金专利 1、氨法分离金泥中的金银 2、氨氧化炉废料回收铂金的方法 3、边磨边浸-液膜萃取提金工艺方法 4、从低品位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方法 5、从废催化剂回收金和钯的方法及液体输送阀 6、从废炭中回收金的新工艺 7、从浮选金精矿焙砂废矿浆中回收金的方法 8、从含金含铁硫化物矿当中回收黄金的工艺 9、从含金贫液中萃取金的方法 10、从含金物中无氰浸提金的方法 11、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方法 12、从金矿提取金、铂、钯的方法 13、从金矿尾矿库溢流水中回收金的方法 14、从金矿中综合提取金、银、铜的工艺过程 15、从金铜矿中提取铜铁金银硫的方法 16、从硫化物铜矿中浸提回收铜、银、金、铅、铁、硫的方法及设备 17、从难处理金精矿中提取金的方法 18、从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银 19、从难浸矿石中提取金的方法 20、从难浸硫化物矿石、碳质矿石中提金的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21、从难熔含金含铁的硫化物矿石中回收黄金 22、从难熔含金含铁硫化物精矿中回收黄金的工艺 23、从贫金液、废金液中提取金的液膜及工艺 24、从铅阳极泥提取金、银及回收锑、铋、铜、铅的方法 25、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 26、从氰化含金废水中回收金的吸附装置 27、从铁矿中综合回收金的方法 28、从铜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萃取工艺 29、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铂钯和碲 30、从载金炭上解吸电解金的工艺方法 31、催化氧化酸法预处理难冶炼金精矿 32、萃取分离金和钯的萃取剂及其应用 33、低温硫化焙烧—选矿法回收铜、金、银 34、低压热酸浸聚氨酯泡沫提金法 35、高含量黄金样品中金含量的快速测定法 36、高压釜内快速氰化提金方法 37、含金矿粉氰化提金添加剂 38、含金氯化液还原制取金的方法 39、含金尾矿库浸工艺 40、含金尾矿无制粒化学疏松堆浸工艺 41、含砷等难处理金精矿的预处理方法 42、含砷含硫难浸金矿的强化碱浸提金工艺

生物氧化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第十一章生物氧化、生物代谢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环式光合磷酸化中,没有NADPH生成。 2,脂肪酸的β-氧化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 3,含细胞色素a、a3复合物又称为__细胞色素c氧化酶_,它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__氧______。4,在生物体内缺氧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乳酸。 5,一分子乳酸和丙酮酸经生物氧化,哪个产生的ATP多?乳酸。 6,在三羧酸循环中,产生GTP的是琥珀酸CoA裂解产生琥珀酸。 7,暗反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反应。 8,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经过代谢完全氧化,可产生 20 分子ATP。 二、判断对错题 ( ? )1,叶绿素是含有铁卟啉的一种蛋白质。 ( ? )2在氧化磷酸化中,产生的ATP用来固定二氧化碳合成糖。 ( ? )3一分子软脂酸(16碳)完全氧化成为乙酰CoA需要进行8次β-氧化过程。 ( ? )4在生物体内,6-磷酸葡萄糖是一种高能化学物质。 ( ? )5,在光合作用中,β-胡萝卜素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 ? )6,在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不但需要 ATP,还需要NADH。 ( √ )7,在呼吸链生物氧化中,铁硫蛋白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 ? )8,在Calvin循环中,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需要 12分子ATP和18分子NADPH。( √ )9,三羧酸循环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开始。 ( √ )10,葡萄糖进行酵解过程中,首先生成6-磷酸葡萄糖。 三、选择题 ( A )1,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A. Cytf B. NADH C. FADH2 D.辅酶Q ( D )2,下述三碳化合物中,在体内彻底氧化时净生成ATP最多的是 A.乳酸 B.甘油 C. 丙酮酸 D. 1-磷酸甘油 ( A )3,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需要 A、肉毒碱 B、肌肽 C、ADP D、NADPH ( C )4,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A、 AMP B、6-磷酸葡萄糖 C、磷酸肌酸 D、3-磷酸甘油酸 ( A )5,催化1,6-二磷酸果糖合成和裂解的酶是下列酶中的哪一种? A、醛缩酶 B、合成酶 C、脱氢酶 D、羟化酶 ( C )6、下列哪一过程不在线粒体中进行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氧化 C、糖酵解 D、氧化磷酸化 ( B )7,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a] 脱氢、加水、再加氢、水解 [b]脱氢、水合、再脱氢、硫解 [c] 脱氢、水解、再脱氢、硫解 [d]脱氢、水解、再脱氢、再水解 ( b )8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过程时,需要的引物是: [a]小段rRNA [b] 小段tRNA [c] 小段DNA [d] 小段mRNA ( a )9,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始氨基酸是: [a] 甲酰基甲硫氨酸[b]甲硫氨酸[c]乙酰基甲硫氨酸[d] 甲酰基缬氨酸 ( a )10,下列酶中的哪个和三羧酸循环无关? [a]乳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成酶 [c] 琥珀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四、问答题 1,代谢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途径,许多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不但可以利用葡萄糖、脂肪,也会合成甘油以及聚β-羟基丁酸酯作为能量的储存方式,请回答以下问题:(1)请说明β-羟基丁酸如何进行氧化代谢?如果β-羟基丁酸完全氧化能产生多少分子的ATP? 答:β-羟基丁酸经脱氢酶催化β-羟基丁酸脱氢形成乙酰乙酸,然后在β-酮酰CoA转移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乙酰CoA,再经过硫解酶作用下形成两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1、工艺流程 见下图: 2、工艺说明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废水自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3、工艺设施 (1)格栅井 设置目的: 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设置特点: 格栅井设置钢筋砼结构,格栅采用手动机械框式。 (2)调节池 设置目的: 生活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并设置预曝气系统,用于充氧搅拌,以防止污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而发臭,又对污水中有机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

调节池设计为钢筋砼结构。 (3)调节池提升水泵 设置目的: 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设计特点: 潜污泵设置二台,液位控制,水泵采用无堵塞撕裂杂物泵。 (4)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采用三角堰出水,使出水效果稳定。 污泥采用气提法定时排泥至污泥池,并设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也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5)A级生物处理池(缺氧池) 设置目的: 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设计特点: 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为O级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6)O级生物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设置目的: 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设计特点: 该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充氧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该池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池中填料采用弹性立体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修方便。 该池分二级,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化。 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不堵塞,氧利用率高。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7)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水质 1. 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1.1 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1.2 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只有BOD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

关于生物氧化作业与答案

生物氧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中,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它们是NADH 呼吸链和 FADH2呼吸链。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载体不同而区别的。 2、在呼吸链中,惟一的非蛋白组分是辅酶Q ,惟一不与线粒体膜紧密结合的蛋白质是细胞色素C 。 3、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铁卟啉辅基的电子传递体,铁硫蛋白是一类含有非卟啉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的电子传递体。 4、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学说,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5、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至氧的过程中,还原力逐渐降低,氧化力逐渐增强。 6、合成1分子ATP需 3 个质子通过ATP合酶,每个ATP从线粒体基质进入胞质需消耗 1 个质子,这样每产生1分子ATP,共需消耗 4 个质子。 7、生物氧化中NADH呼吸链的P/O比值是每消耗1摩尔的原子生成的ATP 摩尔数,FADH2呼吸链的P/O比值 1.5 。 8、用特殊的电子传递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 ①鱼藤酮、安密妥等抑制电子由NADH 向CoQ 的传递。 ②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b 向c1的传递。 ③氰化物、CO等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a+a3) 向分子氧的传递。 9、穿梭作用主要有磷酸甘油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两者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值分别是 1.5 和2.5 。 10、ATP 是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者。脂肪是肌肉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哪一叙述不是生物氧化的特点?:(D ) A、逐步氧化 B、必需有水参加 C、生物氧化的方式为脱氢反应 D、能量同时释放 2、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细胞色素是:( D ) A、Cyt aa3 B、Cyt b C、Cyt c1 D、Cyt c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 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 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状态固着在填料上,同时又有部分絮体或破碎生物膜悬浮于处理水中。氧化池中生物膜的重量一般在6.2-14克/升之间,而活性污泥法中活性污泥重量一般在2-3克/升之间。从微生物活性来看,生物膜的活性

大于悬浮状微生物。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膜的耗氧率比活性污泥法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中,承担有机物转化功能的微生物主要集中在生物膜上。 附着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的净化作用:最初稀疏的细菌附着于填料表面,随着细菌的繁殖逐渐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料(有机物)都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渐加厚。生物膜的厚度通常为1.5——2.0毫米,其中从表面到1.5毫米深处为好气菌。1.5毫米深处到内表面与填料壁相连接的部分为弱厌气菌。废水中溶解氧和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为好气菌利用。但是,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 3、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 在污水的生物处理中净化反应是相当复杂的,但把它作为一个微生物反应来考虑,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1.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一切微小生物。 2.原核生物:是有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芽孢:是为数不多的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在某菌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无繁殖能力。大多数芽孢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5.伴孢晶体:细菌一种特殊结构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鞭毛:在细菌的一端连接于细胞壁,一端游离的细长纤丝状物。弧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分为一端単毛菌、一端丛毛菌、两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和侧生鞭毛菌。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8.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9.球状体: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10.菌落:单个微小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细胞而聚集在一起,产生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成为菌落。 11.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13.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14.霉菌 : 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15.酵母菌: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16.病毒: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19.温和噬菌体:能够导致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 20.光能自养微生物: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还原CO2的氧供体还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它们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光合色素。蓝细菌含菌绿素a,紫硫细菌含菌绿素a或b,绿硫细菌含菌绿素c,d或e和少量菌绿素a。蓝细菌进行阐扬产氧光合作用。它们利用H2O作为氧供体,在光照作用下同化CO2,并释放出O2. 21.异养型微生物:指以有有机物而不是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以无机或有机氮化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的生物。一般需要供给外源生长因子。 22.溶原性细菌:有些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外,还可以将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并存,这种特征称为溶源性。 23.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也可以是真核细胞,是病毒在增值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 24.噬菌斑: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25.培养基:是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提供微生物以合适营养条件的基质。由于微生物种类,营养类型以及我们工作目的的多样性,故培养基的配方和种类有很多,但是培养基的制备还是有章可循的。(1.合成培养基:是通过顺序加入准确称量的高纯化学试剂与蒸馏水配制而成的,所含成分包括微量元素在内,以及它们的量都是确切地知道的。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化学成分确定并精确定量,所以实验的可重覆性高。合成培养基一般用于实验室中进行的营养,代谢,遗传育种,鉴定和生物测定等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 (2.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采用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细胞或它们的 提取物或粗消化产物配制而成。配制这类培养基常用牛肉膏,蛋白胨, 酵母膏,麦芽汁,玉米粉,马铃薯,胡萝卜,米饭,牛奶和血清等营 养价值高的物质。 (3.选择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非抑制非目的的 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常用物质有燃料和抗生素。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化学物质而将目的或对 象微生物的菌落与同一平板上的其他微生物菌落区分开来的培养基。 用于鉴别肠道杆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就是鉴别培养基。 26.无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 物或有机氧化物作为末端氢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 吸。进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细菌根据用作末端氢受体的化 合物种类不同而区分为多种类型的无氧呼吸。 27.有氧呼吸: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 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 能量并合成ATP的过程。是以分子氢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28.发酵: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过程。狭义:指在能 量代谢或微生物氧化过程中以自身代谢产物作为最终氢受体的产能过 程。 29.斯提克兰反应:两个氨基酸之间的一个氨基酸作为氢供体,另一个 氨基酸作为氢的受体的氧化还原脱氨基的反应。它是微生物在厌氧条 件下将一个氨基酸的氧化脱氨与另一个氨基酸的还原脱氢相偶联的一 类特殊发酵。 30.生物固氮: 31.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称为纯培养 32.同步生长:是指在培养物中有所有为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 段,并能够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33.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细胞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 率为纵坐标所做的图形 34.灭菌:能够杀死或消除材料或物体上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地方 法为灭菌 35.巴斯德消毒法:采用温和加热处理,以降低牛奶和其他对热特别敏 感的食品中微生物群体数量,而不致损坏食品的营养和风味的方法称 为巴斯德消毒法 36.化学治疗剂:是指那些能够特异性地工作于某些微生物并具有选择 性毒性的化学药剂,它们与非特异性的化学药剂相比对人体几乎没有 什么毒性或毒性很小,可用于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37.生长因子类似物:在结构上与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相似但又有区别, 它们不能够在菌体细胞内起着生长因子的作用,但却能够阻止微生物 对生长因子的利用,因而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8.抗生素:是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 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他们的物质。 39.细菌质粒: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复制子,常随宿主染色体 复制,并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自带的遗传因子。 40.F因子:称致盲因子或F质粒、性因子,控制着大肠杆菌性丝的形 成,是小分子DNA。 41.接合:是通过细菌间的接触,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互相直接 接触,通过直接接触进行较大DNA片段的传递,这种传递信息的现象 称为接合。 42.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把它组合到自己 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43.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的噬菌体作媒介,把一个细胞的 DNA片段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并使后者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 44.双重溶源菌:λ d gal(带有供体菌gal基因的λ缺陷噬菌体)与 λ可以同时整合在一个受体菌的核染色体组上,这种同时感染有正常 噬菌体和缺陷噬菌体的受体菌称为双重溶源菌。 45.准性生殖:有一类不产生油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经过减数分裂就 能导致染色体单元化和基因重组,由此导致的变异过程称为准性生殖。 46.营养缺陷型:由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合成能力丧失 的突变型,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中添加细胞不能合成的营养成分才能 正常生长,类型有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缺陷型。 47.基因重组: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交换过程。包括在生物体内和生 物体外用人工手段使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48.突变: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数量或结构变化的现象 49.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促使微生物产生突变,并用合理的筛 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菌种筛选出来的过程。 50.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方法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原生质体发 生融合,并进行遗传重组易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稳的融合子 的过程。 51.基因工程: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类的方法将所需 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大分子连接起来, 然后与载体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 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 52.合成生物学:1)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零件、组件和系统;2)对现 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改造,以供人类使用。 53.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 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54.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处于同一生境时,可以形成松散的 联合与合作,从而形成对双方都有利或者偏利于一方而对另一方无害 的关系为互生,这是一种可分可和,和比分好的关系。 55.共生:是两种微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生理上互相分工 协作,有的达到了难以分离的程度,或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彼此 分离就不能很好的生活。 56.颉颃:是微生物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关系,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 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 象。 57.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被生物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植物、 动物、微生物都有氨化能力,氨化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好氧与厌氧条 件下 58.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外来物质或能量的影响和破 坏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59.活性污泥:是微生物与其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 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两大类, 活性污泥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60.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整治、生物恢复、生态恢复。指利用处理系统 中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污染物浓度或使其无害化的 过程,适用于大面积的污染,目前主要处理石油污染及农田农药污染。 61.大肠菌群:是指与大肠杆菌相似的好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 芽孢杆菌。能在四十八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包 括埃希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式菌属。 62.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 胞、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树突 状细胞等。 63.补体:是人和动物吃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相关的酶源。先发现 有二十多种成分。补体作用无特异性,对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都能发 生反应。不因免疫接种而增加,极不稳定,对热敏感词,许多理化因 素均可破坏补体。 64.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是一种广谱抗 病毒剂 65.抗原:又称免疫原,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能刺激 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质。 66.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 蛋白。已知有IgG/IgA/IgM/IgD/IgE五类免疫球蛋白、他们普遍存在 于生物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67.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后而 活化、增值、分化以及最终通过产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发生免疫效应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过程。通过抗体而产生的免疫为体 液免疫,通过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的免疫为细胞免疫。免疫 应答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护机体免受义务侵害和抗肿瘤起 重要作用。但在异常状况下可造成机体损伤,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 病等。 68.免疫耐受性:在某些条件下,集体对于自身或异种的抗原都不能产 生免疫反应,这种状态称为免疫耐受性。 69.生物制品:凡是人工免疫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品,以及诊断用的抗原 和抗体制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70.抗毒素:一毒素注射某种动物,一段时期后,可得到针对该毒素的 动物抗血清。 71.种:是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微生物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 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 72.菌株:又称品系。一个菌株是有一个单细胞繁衍而来的克隆或无性 繁殖系中的一个微生物或微生物群体 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 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 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又叫开放培养,是相对分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连续培 养是采用有效的措施让微生物在某特定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的 培养方法 恒浊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借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 液流速,以达到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连续培养器。 恒化器:通过保持有一种生长限制因子的培养液的流速不变,可使微 生物始终处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 器。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 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 做防腐剂。 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 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 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 主菌的基因; 2)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 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 溶源转变与转导的不同: 1.温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的基因,当宿主丧失这一噬菌体时, 通过溶源转变而获得的形状也同时消失 2.这种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 由于宿主染色体上进行不正常切离的频率极低,因此在裂解物中所含 的部分缺陷噬菌体的比例是极低(10~10)的,这种裂解物称LFT(低 频转导)裂解物。LTF裂解物在低m.o.i(感染复数)情况下感染宿 主,就可获得极少量的局限转导子,这就是低频转导。 抗原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免疫原性,二是抗原性;同时具有免疫 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 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若与大 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也可为完全抗 原,例如: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及药物(青霉素等)属于半抗原,其与 血清蛋白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COD: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水中可氧化物质 (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 化需氧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 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 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 数量。 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 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 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是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人 工免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传染病,也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 人工免疫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是注射或服用疫 苗,。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25.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b560 B.细胞色素b566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aa3 26.含有烟酰胺的物质是: A. FMN B. FAD C. 泛醌 D. NAD+ E. CoA 27.细胞色素aa3除含有铁以外,还含有: A.锌 B.锰 C.铜 D.镁 E.钾 2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2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 A. FAD B. FMN C. 铁硫蛋白 D. 细胞色素aa3 E.细胞色素c 3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分? A. FMN B. FAD C. 泛醌 D. 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c 31.在氧化过程中可产生过氧化氢的酶是: A. SOD B.琥珀酸脱氢酶 C.细胞色素aa3 D.苹果酸脱氢酶 E.加单氧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