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

经济关系。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的不同结合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也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指标。

2,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服务),商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必须是一种劳动产品,能满

足人民的某种需要;必须用来交换。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

3,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使用价值是构

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和物的关

系,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领域就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互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5,价值:生产商品的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

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

最本质因素。

6,具体劳动: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

属性,是劳动的永恒性;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

值的源泉。

7,抽象劳动: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

中只能在量上发挥作用。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

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所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

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等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

不如说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9,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最显著的特点是,

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生产借助交换而进行。商品经济是作为自

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

发达商品经济的过程。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满足两个基

本条件:社会分工和排他性占有关系的出现。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还与商品的质量优劣相关。

11,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者称之为交换关系,价值关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12,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四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1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表现形式为:价值通过价格表现,价格水平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整个发展。

14,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市场经济是推动近代以来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5,劳动力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

16,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7,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所有者的时间。

18,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资本叫不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

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而已,其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可变资本能生产出超过工资部分的价值,实现价值增值。

19,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剩余劳动。在私有制资本生产中它体现了阶级剥削关系,而在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的生产中则体现了劳动者个人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制度性约束关系。

20,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m’准确地表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m’表示了劳动者提供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对企业和社会贡献的水平。m’=m\v,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劳动时间除以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除以必要劳动。21,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2,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实质;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和主要过程;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行为主体的命运。

23,工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格。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都是以劳动力的价值为基础的,工资是劳动

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4,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从一般的简单再生产的过程来看,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

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

25,扩大再生产:按照扩大的生产规模不断更新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企业把获得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

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新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转

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

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扩大再生产可以划分为外延的扩大再

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26,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教主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

断提高,是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积

累的必然结果,它带来相对人口过剩。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

是缓慢但却持续提高。

27,相对人口过剩: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相对人口过剩是由资本积累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相对人口过剩可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28,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9,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又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聚受到两个限制:第一,资本积聚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要受到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财富增长总量的限制,第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30,资本集中: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它既可以通过大资本兼并小资本来实现,也可以由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成为新的更大的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31,垄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形成垄断。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是垄断的根源,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迫使资本从集中走向垄断,规

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垄断适应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要求,具有科学的管理内涵和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市场竞争自身发展的结果。

32,资本循环: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33,资本周转:资本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资本周转是进一步分析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资本运动的速度对资本价值增值的影响。

3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其价值在多次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一部分一部分逐步地收回。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投入到劳动对象上的这部分生产资本,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其使用价值被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销售,其价值一次全部收回。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而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其劳动再生产出来。。。。。。

35,折旧率:每年所提取的折旧费占固定资本总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折旧率低,表现固定资本使用年限长,可以降低分摊在每

一产品上的固定资本费用,但会减缓资本周转速度,不利于及时采取新技术;反之,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进步,减少或消除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

36,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从物质形态上来看,按照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与社会产品的物质形态相适应,社会生产就分成两大部类:有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的第一部类和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的第二部类。

37,外延扩大再生产:资本各要素在规模数量上的相应扩大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需要以资本积累为前提。必须具备两个物质条件:在社会总产品中要有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生活总产品中要有可供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追加的消费资料。

38,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结构,来提高产出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39,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是社会总资本运动中扩张和收缩的交替过程,表现为周期运动的特征。这种经济波动的周期运动称之为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等四个阶段。

4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程的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周期性爆发的规律。新的特点:危机频繁,周期缩短;周期的阶段交替界限模糊;危机的程度有所

减弱。

41,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

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

化称之为成本。

42,利润:把剩余价值看成整过预付资本的产物,就叫利润。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3,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

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仍然是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4,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

产价格而上下波动。

45,平均利润率:通过资本的转移,造成不同种商品之间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动,引起它们各自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从而使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

润率等于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46,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垄断价格是人为规定的大大偏

离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

低价两部分。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基

本形式,是垄断资本和垄断势力的具体表现。广义的垄断利润

范畴包括超额利润和平均利润,狭义的~~仅是超过评价利润以

上的那个超额利润。

47,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是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独立

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产生的条件:商业和生产有明显的社会

分工,商人有自己独立的投资。作用:节省社会总资本用于

流通过程中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有利于产业

资本所有者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加速产业

资本的周转;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48,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本所有者投资在流通领域内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各种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49,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主要包括用于商店建筑,柜台,与商品买卖有关的簿

记,邮资,通讯,广告等方面的费用和用于商业员工的工资等。

既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创造剩余价值。

50,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是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的包

装费,保管费,运输费等。~~~会把其原有的使用价值转移到

商品中去,并且同样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价值增加。51,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息资本形式,它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出来的闲置货币资

本转化而来的。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具有双重身份,即双重支出,双重回流;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G’

52,企业利润: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53,利息率: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利息率总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波动。其高低变化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54,银行资本:指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来源包括银行经营者投入银行的自由资本,和通过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物质构成包括现金,有价证券两部分。

55,银行利润:是指银行的经营者经营银行所得的利润,它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后的余额。此外,还有来自承办各种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对企业投资所得的股票分红以及从事证券交易投机活动所得的收益等。56,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商品体系中的一种关系,基础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信用体系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57,股份公司:

58,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是指股票在市场上交易时形成的价格。不是代表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59,虚拟资本: 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

本。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券,和以各种不动产作抵押的抵押单。本身没有价值,在量上大于实际资本总量,分为原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资产。

60,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本质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是一个历史范畴。

61,级差地租:是租种好地和较好地的农业经营者向大土地所有者交付的地租。形成条件是土地好坏的不同。原因是对土地的经营权的垄断。具有两种地租形态。

62,绝对地租:租种任何人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绝对地租。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63,土地价格:地租|利率

64,社会总产品:指社会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具有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

65,国民收入:是指社会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所剩余的部分产品。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一项综合性宏观经济指标,其总量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66,三位一体公式: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67,按劳分配: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必要的扣除之后,剩下的部分作为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68,按生产要素分配:

69,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70,国民收入再分配:

71,国际价格:

72,经济全球化:

7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7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 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 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 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 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 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8.吴带当风: 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 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 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P17 11.彩陶: 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 13.解衣盘蹲 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触及到艺术 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 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药理学一些名解跟问答题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时,药物吸收入血衙,通常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的靶位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他器官组织的的靶位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称为选择性。 2.药物的效能:随着剂量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加强,当效应增强至最大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此时的效应为最大效应即效能。 3.治疗指数:即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r)的比值。 4.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疗程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5.依赖性: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或客观上的要求连续用药的现象,分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6.极量:能起到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7.耐受性:又称抗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微生物或原虫)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8.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在活性的 药物。 9.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0.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后,经体循环被肠黏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 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或称首关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11.药酶抑制剂:有些药物能抑制或减弱酶活性,减慢某些药物的代谢, 称为药酶抑制剂。 12.半衰期:通常用血药浓度下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是反映药物消除速 度的一种参数13.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线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百分率不变,恒比消除。临床上应用治疗剂量药物主要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 14安慰剂:指不具有药理化活性制成的与治疗药物、形式相同的空白制剂。 15.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化学物理反应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加。 16.停药反应:又称撤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 1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 18.二重感染: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则大量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19常用量:大于最大有效值而又不于极量被称为常用量。 20.化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21抗生素: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抵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2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若事先给予a受体阴断药如酚妥拉明,由于a 受体被阴断,β2受体激动占优势,导致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不仅不升反而下降。 23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24耐药性:指抗菌株与抗菌药反复接触后,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25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时应该占有的体液容积。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语言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只供参考)

四、名词解释: 1)Parole话语: ①it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②it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③it is concrete,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④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2)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findings in linguistic studies can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solution of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recovery of speech ability. The study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known as applied linguistics. 3)Reference(所指)语义: It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4)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it is th e act pre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5)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it is a linguistic variety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regional dialect boundaries often coincide with geographical barriers such as mountains, rivers and swamps. 6)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It was described as an imaginary "black box" existing somewhere in the human brain. 7)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starting with describing comparable feature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A compares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cross these two languages to locate the mismatches or differences so that people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learning difficulty learners may encounter. 8)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it is the study of two related areas:language disord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language. It includes research into how the brain is structured and what function each part of the brain performs, how and in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language is stored, and how damage to the brain affect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9)Predication analysis述谓结构分析: ①It is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Linguist G.Leech. ②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③This applies to all forms of a sentence. ④ A predication consists of argument(s) and predicate. 1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流:it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11)Cross-association互相联想:In English we sometimes may come across words which are similar in meaning. Their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are also alike.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leads to confusion. Such interference is often referred as cross-association.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就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方法的科学。 3、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4、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5、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6、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 7、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8、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11、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1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13、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14、年龄特征--就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 15、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16、课程模式--是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和思想,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简要概括总结。 17、课程开发--是指地方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校实施的课程予以调节,安排和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 18、课程评价--是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