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三个方面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三个方面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三个方面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三个方面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三个方面

(一)依存需求

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生活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工作群体、朋友群体中,他们的交往、归属等需要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老年人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无所事事,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在他们身边,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在与外人的关系中,他们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与帮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能够得到温暖与关怀。

(二)自尊需求

离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他们由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这个时候,作为他们虽然觉得自己进入老年,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都不及以前,但还是非常希望子女象以前一样尊重自己,至少不能把自己当成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是一个废人来看待。因此,营销人员在同老人进行交往中言行举止都应该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三)求助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的退步,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这时候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需求如果得

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市场反馈的信息得知,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我们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健康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我们产品的接受。

在于老年人的需求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除了要了解和把握老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并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之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完整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导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专家细说如何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专家细说如何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专家细说如何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记者从天津市老年健康协会成立会议上了解到,目前老人越来越重视精神养老问题。专家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精神养老已成为老年健康的新话题。当前,人们对老年心理健康的认识有哪些误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意义和好办法?老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有关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孤独寂寞常伴渴望精神养老 老人们就想“有人说说话” 记者最近从本市一些社区和老年活动场所了解到,由于独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立业以及老年人群体的迅猛增长,多数老人在新的家庭环境中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逐渐成为老年人养老的新难题。精神养老,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专家分析指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独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立业,传统的大家庭正被新型的“核心家庭”所取代,老年人独居、空巢的现象越来

越多。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的孤独寂寞,使得很多老人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失智症等。二是退休以后,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变化,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多愁善感,产生忧郁心态。三是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或是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感情疏远,产生自卑感、孤独感,遇事急躁,易动肝火。四是敏感、多疑,对人有敌视态度,不轻易相信别人,从而影响了老年人人际关系的融洽。 天津市社科院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说,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由于其内分泌、肌肉紧张度等的变化,会导致免疫系统难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为此,在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以后,社会各界应当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多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老年人自己也要注重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享清福”带不来真正幸福 想要晚年充实还得有点事做 有许多人认为,“享清福”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但许多老年人真正到了“享清福”的年龄时,生活却变得百无聊赖,一天天“蔫”了起来。市社科院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指出,这正是当前许多人对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误区,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问题】 中年人不论在社会、在家庭,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希望能帮到你。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而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多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家庭稳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所以,要担负好家庭 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的角色并求同存异,以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

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面对这些问题中年人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中年期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加之个体意识到人到中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因而常常主动找事情做。但由于中年人生活工作繁忙,常感时间紧迫,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中年期的烦恼也超过其他年龄阶段。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身体不好、社会分配不公、想做的事做不了。此外,还有子女成长不称心、工作不理想、个人价值被否定、人际间的内耗(猜忌与摩擦)、真诚不被人理解等,也是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 紧张感、焦虑和过多的烦恼均容易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严重者还可导致自杀。研究表明,30~40岁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杀率明显增高,40~60岁是自杀高峰期。60岁以后即开始下降。尽管自杀者在同龄人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根据自杀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心理学家发现: 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 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

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1月14号发现的新话术点)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很多老年人也会发现自己的性格、脾气变化了,老人想要安享晚年,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本文是由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心理孤独--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

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 4、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5、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 更多关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咨询详情,推荐您咨询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由于老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与之前的有很大差异,且在干休所里的社交范 围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部分老干部难以适应,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出现忧郁、焦虑、孤独、失落、愤怒、怨 恨等不健康心态及情绪,极易导致其出现异常行为,或诱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 身心健康。在对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可通过增加沟通时间、增进相互 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法改善其精神状态,逐渐克服心理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修养好、生活 经验十分丰富,且对社会有很多贡献,这对干休所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 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越来越多,现已发展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1]。对干休 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不但要熟练掌握他们的病理、生理、心理状况,而且 还需善于沟通,消除不良情绪,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 提高其生活质量。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整 理报道如下: 1. 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与退休之前的有较大差异,部分老干部一 时难以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表现出忧郁、焦虑、孤独、失落等不健康心态,极易导致异常行为的出现,或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自尊与自卑并存、空虚孤独、没有安全 感以及焦虑犹豫等。 1.1 自尊与自卑并存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一般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离休前可能是 单位的核心人物,在单位、家庭及社会上备受周围人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一般 情况下,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尊心很强[2]。而离休以后,其影响力和权威 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它们容易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沉,有明显 的失落感。 1.2 孤独空虚 由于干休所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交人群单调,且亲朋好友纷纷去世,与儿女 分居,生活十分空闲且整日无所事事,精神十分空虚,不免感到孤独、寂寞。 1.3 焦虑忧郁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的身体状况不理想,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遇到繁琐的事情就有心有余但力已不足的感觉,情绪自然就会忧郁焦虑。若干休所 老年慢性病病人与儿女居离的较远或生活得不到子女或周围人的体谅、理解与支持,其症状会明显加重,易出现心情压抑、焦虑不安、急躁易怒以及嫉妒别人等 状况。 2 护理对策 开展干休所护理工作,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统一思想,充 分认识该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2.1 增进理解和相互尊重 在护理过程中要理解、关心慢性病患者。依据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社会角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需要经常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点,生活才能快乐,身心也才能健康。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世界的纷乱,社会的变革,银色浪潮的到来,我们自身的衰老,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思想改造重新认识自己,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自撰) *千万要记住天地和父母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件东西:一是我们的身体,这是越用越破旧;另一件是精神,这可以越用越好,人老可以志不老,精神可以永存。《家庭宝典》 *心理健康不是消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积极的,动态的,应该是有坚强的人格,顽强的毅力,能吃苦耐劳,在逆境中奋进,苦中求乐,胜不骄,败不馁。 *忧患而不悲观,成功而不狂妄,视困难为常规,以付出为快乐。

*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心身有益的学习和思考,如阅读历史、名人格言、处世箴言或观察自然。------培根 *让每天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事事。要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要懂得生活的艺术才能有艺术的生活。 *物物而勿物于物。 *有为有弗为,知足知不足。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 *一分为二,过忧不及。 *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的陈椿 *物质的匮乏和丰富都可以使一个人精神备受折磨:过去的社会我们称之为匮乏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运转;未来的社会我们称之为过剩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贮存的能量无处发泄。

*金钱买不到健康,买不到温暖的家庭,买不到真挚的友情,买不到舒畅的心情。 红楼梦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一位哲学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叹息杯子里已失去了半杯水。一个人倘若老是悲观地盯着生活的阴暗面,看不到光明面,那么,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就会找上他,缠住他。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反应迟缓: 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到外界给与信号后的瞬间,便向大脑传输针对性极强烈的感官信号,再经大皮层分析处理后,将反馈信号传输给运动系统,出现一系列动作。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将发生反应迟缓,传输信号减慢或减低,而这样的变化常常表现在老人们的行走,持物动作,发音,等诸方面。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比青年和成年人的反应速度减慢20%-30%,可以出现显而易见的迟缓表象。 2、记忆能力的错位: 人的记忆力在45岁之后将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达到70岁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因此记忆力降低是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征。 其特点如下: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3、思维衰退速度较慢: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其中尤为明显的则是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 4、人格的改变: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根据现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预方式。 1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失落和孤独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词,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恐惧和焦虑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1.3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疑老和悲观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1.5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6忧郁的心理忧郁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老年人的心理疏导

老年人的心理疏导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hbtsdb 浏览量: 210 2010-4-8 护理院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疏导 一、老年人引起心理变化常见原因: 1、心里孤独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身。老年人最怕孤独,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人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他们感到时间过得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 4、记忆力减退 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等等。记忆力减退是大脑细胞衰老、蜕变的常见现象,发展严重则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5、睡眠问题 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的自然现象。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

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 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 由于各 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 护理上 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 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 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 。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 、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 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特征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认老是生物规律之一,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学点老年心理学,可以及时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心理干预及自我调节得到纠正,使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的到来。 进入老年期的人,大多属于离退休老人,由于角色的转变或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在躯体和心理上都面对不同的新情况,容易出现心理的困惑,难以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调整,因此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显得至关重要。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代谢与能量消耗改变:与中年人比较,老年人大约降低10-20%。 细胞功能下降: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器官功能改变:内脏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内分泌功能改变:脑下垂体功能减弱,影响整个代谢。 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情绪不稳定:或烦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 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三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注老人,不能只关注他们的物质方面。实际上,老人的心理健康才是关键。了解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才能及时找准 治疗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 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 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 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 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 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 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4199679.html,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作者:张乐溪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8期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体逐步扩大,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患者护理研究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把握老年病人心理特征,采取正确的心 理护理,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6(c)-0149-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日趋增长,目前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2岁,老年 人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人群的扩大,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并且多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癌症、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上,对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对老年病人的治疗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正确的途径,可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从心理的角度改进其生理的状态,发挥出心理对疾病的积极能动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可见,研究和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1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1.1孤独心理 目前老年人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家庭生活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等内在因素影响,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劳而无用、毫 无自我价值等心理,这些心理严重时甚至导致一种名为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这种病 症的表现为不能完全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 照料。 1.2焦虑心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其引起的原因有多种。在患病过程中原因可以依次为:患病初期。患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突然患病打乱以往的正常生活,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使疾病带来的冲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缓解,患者想急于摆脱,但又摆脱不了,从而产生焦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