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9章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准备金(reserves)

答: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正常的贷款要求而准备的资金。它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到中央银行所形成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超额准备金是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是由商业银行自身决定的,它受到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收益等因素影响。

2.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制度(100-percent-reserve banking)

答: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制度是指银行将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银行只是接受存款,把货币放在准备金中,并把货币保留到存款者提取或根据余额开支票时为止。因此,在这种制度下,银行体系就不影响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完全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

3.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答:资产负债表是公司最主要的综合财务报表之一。它是一张平衡表。根据会计学上复式簿记的记账方法,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双方在账面上必须平衡,所以资产负债表是资产和负债的平衡表,资产作为会计上的借方,列在表的左边,负债作为会计上的贷方,列在表的右边,两边的总金额必须相等。

4.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答: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是指银行只把它们的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银行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存款用于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或者投资,若得到贷款的人再将贷款存入其他银行,从而使其他银行增加了发放贷款或者投资的资金,这一过程持续下去,使得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了。因此,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是银行能够进行多倍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在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制度下,银行不能进行多倍货币创造。

5.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答:金融中介是指从储蓄者向借款者转移资金的过程。经济中有许多机构作为金融中介

发生作用,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体系。然而,在这些金融市场机构中,只有银行在法律上有权创造作为货币供给一部分的资产,例如,支票账户。因此,银行是唯一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金融中介机构。

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直接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优缺点,二者相辅相成,在资金融通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6.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和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答: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基础货币有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7.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deposit ratio)

答: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准备金在其持有的存款中的比例。它由银行的经营政策和管制银行的法律决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一个因素,存款准备金率越低,银行发放的贷款越多,银行从每1美元准备金中创造出来的货币也越多。因此,准备率—存款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

8.通货存款率(currency-deposit ratio)

答:通货存款率是通货对银行存款的比率,是货币乘数的基本决定因素。通货存款率越小,货币乘数越大。这是因为该比率越小,高能货币存量中,被用作通货(即高能货币仅仅以1∶1的比例转换为货币)的比例就越小,因而用作准备金(高能货币以远大于1∶1的比例转换为货币)的比例也越大。

公众的支付习惯决定相对于存款的现金持有数量的多少。通货存款率受到取得现金的成本和取得现金的便利与否的影响。例如:假如附近有一台取款机,个人将平均随身携带较少量的现金,因为持有现金的成本较低。

9.货币乘数(monetary multiplier)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提供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用m表示,()()

=++,其中cr为通货

1/

m cr cr rr

—存款率,rr是准备金—存款比率。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通货—存款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通货—存款率越低,公众作为通货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少,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多,银行能够创造的货币越多。因此,通货—存款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准备金—存款比率越低,银行发放的贷款越多,银行从每1单位准备金中创造出来的货币也越多。因此,准备率—存款比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货币供给起作用:它既可以使货币供给多倍扩大,又能使货币供给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10.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

答:(1)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以期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

(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将产生三方面的效果:①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当货币乘数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将增加。②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③向公众传达放松银根的信息,影响心理预期。比如,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有价证券,实际等于向社会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引起信用的扩张;相反,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和票据时,就会减少市场上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达到信用的收缩。

(3)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于: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公开市场操作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④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其局限性在于: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11.法定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交存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进而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使商业银行收缩信贷规模,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增加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大,它的局限性在于:效果太强烈,不宜作为日常性工具,而且对于不同类别的存款影响不一致,效果不易把握。因此,法定准备率的变动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中最不经常使用的。

12.贴现率(discount rate)

答:宏观经济学中,贴现率是指“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自己持有的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它表现为再贴现票据金额的一定折扣率。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再贴现率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

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时,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得信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

再贴现率的特点:①短期性。再贴现票据一般不超过一年。②官方性。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官方利率。③基准性。它是一种基准利率,是其他利率赖以变动和调整的基础。

13.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

答: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除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金之外,还保留的那部分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主要是解决意外的大额提现、结清存款或更好地投资。

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大小,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14.银行资本(Bank capital)

答:银行资本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

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借入资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资本用作借贷资本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企业并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又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

15.杠杆(Leverage)

答:在此,杠杆特指金融杠杆,即出于投资的目的,使用借来的钱来补充现有的资金。杠杆率是银行的总资产(位于资产负债表的左侧)与银行的资本(位于资产负债表的右侧)之比。银行通过高度杠杆化,银行资产价值的小幅下降会潜在地对银行资本的价值产生大的影响。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保障储户的财产安全,银行监管者要求银行持有足够的资本来保证存款者得到偿付。

16.资本要求(Capital requirement)

答:资本要求又称资本适足要求,它规范了银行或存款机构如何处理资本。按照规定,资产及资本的分类高度标准化,并按此计算其风险加权值。国际清算银行下的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巴塞尔资本协定,对全球银行的资本要求作出规范,其后虽然公布新巴塞尔资本协定,但对资本的界定并没有改动。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银行资本可分为第一级资本和第二级资本。

17.资产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ies)

答: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

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d s b M P L r r E W π=,其中

s r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b r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e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W 为实

际财富。s r 或b r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e π的上升也减少

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18.弱势资产(dominated asset )

答:经济学家认为,货币(1M )是弱势资产,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货币总没有其他资

产好。因此,人们把货币作为他们资产组合的一部分并不是最优的,而且,资产组合理论并不能解释对这种弱势形式的货币的需求。

19.交易理论(transactions theories )

答: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托宾模型。

20.鲍莫尔-托宾模型(Baumol-Tobin model )

答:鲍莫尔-托宾方程亦称“平方根公式”、“平方根法则”或W ·鲍莫尔和托宾的平方根定理,它是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性,成本是放弃的利息。

假定某人一年计划支出是Y 美元,在一年中去了N 次银行,再假定去银行的成本是某个固定量F ,再假设i 代表利率。

分析N 的最优选择,N 决定了货币需求。对于任何一个N 来说,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是()/2Y N ,因此放弃的利息是()/2iY N 。由于F 是每去一次银行的成本,所以,去银行的总成本是FN 。个人承担的总成本是放弃的利息和去银行的成本之和。

()/2iY N FN

=+=+总成本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成本

图19-2 持有货币的成本

图19-2显示了总成本是如何取决于N 的。存在使总成本最小的N 的一个值,N 的最优值表示为:()*/2N iY F ()()*/2/2Y N YF i =平均货币持有量。 如果去银行的固定成本F 越多,或者如果支出Y 越多,或如果利率i 越低,个人持有的货币就越多。

鲍莫尔-托宾模型描述了个人对货币资产的需求,正向地取决于支出Y 而反向地取决于利率i 。鲍莫尔-托宾模型还表明,去银行的固定成本F 的任何变动都会改变货币需求函数——即它改变了任何给定利率和收入上的货币需求量。

21.准货币(near money )

答:准货币亦称“准现金”、“准通货”,是指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准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储蓄、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由于其可以随时兑换成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直接影响,是潜在的货币供应量。

此外,由于货币与准货币是接近的替代品,家庭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资产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准货币的存在使得货币需求变得不稳定,从而使货币政策复杂化了。联储对准货币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这使得联储放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而是把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二、复习题

1.解释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答:在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下,银行能够创造货币的原因是银行只把它们的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将其他存款用于发放贷款或者投资。

(1)基本假设

①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构成。

②假设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

③假设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作出这一假设意味着:a .存款创造主要是活期存款,而不是定期存款;b .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通常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因此,通过这一假设,可以避开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相互转化这一复杂问题。 ④假设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⑤假设银行客户并不持有现金,即取得贷款后将它们全部存入银行。

(2)基于以上假定的银行创造货币过程

假如,第一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美元现金,在第一银行原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美元,把剩余的800

美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这样第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如表19-1所示。

表19-1 第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当第一银行贷出这笔存款时,它就增加了800美元的货币供给。在发放贷款之前,货币供给是1000美元,等于第一银行中的存款。在发放贷款之后,货币供给是1800美元:存款人仍然有1000美元活期存款,但现在借款人持有800美元通货。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的银行体系中,银行创造了货币。

货币的创造不会停止在第一银行。如果借款人把800美元存在另一家银行中(或者如果借款人把800美元支付给某人,这个人又把这笔钱存入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就继续下去。表19-2是第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19-2 第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二银行得到800美元存款,把其中的20%或160美元留作准备金,然后贷出640美元。就这样,第二银行创造了640美元的货币。如果这640美元最后存入第三银行,这个银行把其中的20%或128美元作为准备金,并贷出512美元,结果有表19-3这个资产负债表:

表19-3 第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这个过程会一直继续下去。随着每一次存款和贷款,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了。 虽然这个货币创造过程可以永远继续下去,它并不能创造无限数量的货币。令rr 代表准备金—存款比率,初始的1000美元创造的货币量是:

1000=初始存款美元

()11000rr =-?第一银行贷款美元

()2

11000rr =-?第二银行贷款美元

()311000rr =-?第三银行贷款美元 ︰

()()()()23111110001/1000rr rr rr rr ??=+-+-+-+?=???

总计货币供给美元美元 每1美元准备金创造(1/rr )美元的货币。在给出的例子中,0.2rr =,因此,初始的1000美元创造了5000美元货币。

2.美联储可能影响货币供给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答:美联储可能影响货币供给的三种方法是: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率以及再贴现率。

(1)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对政府债券的买卖。当美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债券时,为债券支付的美元就增加了基础货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当美联储向公众出售债券时,得到的美元就减少了基础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供给。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最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实际上,联储几乎每一个工作日都在纽约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2)法定准备率是美联储对银行的最低准备金—存款比率的规定。法定准备率的上升提高了准备金—存款比率,从而降低了货币乘数,并减少了货币供给。法定准备率的变动是联储的三项政策工具中最不经常使用的。

(3)再贴现率是当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当银行发现自己的准备金太少无法满足法定准备率要求时,就要从联储借款。贴现率越低,所借的准备金越便宜,银行在美联储贴现窗口所借的款就越多。这样,再贴现率的下降增加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 尽管这三种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率和再贴现率,使美联储有了影响货币供给的相当大的力量,但联储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决策以及公众持有现金等的决策,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3.为什么银行危机可能引起货币供给的减少?

答:从货币供给模型出发来分析。

货币供给模型:M m B =?。可以看出,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乘数m 和基础货币B 。货币乘数m 又是由准备金—存款比率rr 和通货—存款比率cr 决定,即1cr m cr rr +=+。因此,1cr M B cr rr

+=?+。银行危机使得相当多的银行倒闭,这可能改变存款人和银行家的行为,改变准备金—存款比率rr 和通货—存款比率cr :

(1)银行倒闭降低了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公众为了避免银行倒闭造成损失,因此会把存款取出以现金形式持有,这提高了通货—存款比率cr 。通货—存款比率cr 提高,使货币乘数降低,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减少。

(2)银行倒闭使银行家更为谨慎,从而提高了准备金—存款比率rr 。银行家们把准备金的持有量提高到法定最低限之上很多。准备金—存款比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降低,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减少。

准备金—存款比率和通货—存款比率的提高共同导致货币乘数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使货币供给大幅度下降。

4.解释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差别。

答: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差别如下:

(1)两种理论所强调的货币的职能不同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

(2)两种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

资产组合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该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还

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货币需求函数写为:()()/,,,d e s b M P L r r W π=,其中s r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b r 为预期的债券实

际收益,e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W 为实际财富。s r 或b r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

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e 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为缺乏吸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是一种弱势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认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收益,持有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和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

5.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决定人们去银行的频率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决策与货币需求有什么关系?

答:(1)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决定人们去银行的频率的因素有去银行的成本、利率以及收入。分析如下:

假定去银行的成本是某个固定量F ,i 代表利率,Y 代表每年收入。现在可以分析去银行的频率N 的最优选择,N 决定了货币需求。对于任何一个N 来说,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是()/2Y N ,因此放弃的利息是()/2iY N 。由于F 是每去一次银行的成本,所以,去银行的总成本是FN 。个人承担的总成本是放弃的利息和去银行的成本之和:

()/2iY N FN =+=+总成本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总成本

图19-3 持有货币的成本

图19-3显示了总成本是如何取决于N 的。存在使总成本最小的N 的一个值。N 的最优

值用*N 表示是:*N

这个式子表明:利率i 上升,因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去银行的频率增加;收入增加,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此去银行的频率增加;去银行的成本F 增加,使去银行的频率减少,如图19-3所示。

(2)人们更加频繁的去银行,减少了货币持有量。

()

*/2Y N =平均货币持有量

因此,由鲍莫尔—托宾模型可知货币需求正比于每年支出,反比于利率。

6.准货币的存在以什么方式使货币政策的运用复杂化?联邦储备是如何对这一复杂化作出反应的?

答:准货币是指获得了某种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准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储蓄、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

(1)由于货币与准货币是接近的替代品,家庭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资产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准货币的存在使得货币需求变得不稳定,从而使货币政策复杂化了。结果,货币流通速度变得不稳定,货币供应量也给出了有关总需求的虚假信息。 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反应是使用包括准货币在内的广义的货币定义。但是,由于世界上存在各种特征的资产的连续集合,很难选择一个子集确定为“货币”。而且,如果采用广义的货币定义,由于准货币的许多形式并没有法定准备率,联储控制这种货币量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

(2)对联邦储备来说,准货币引起的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联邦储备所作的反应为:

①比过去减少对货币总量的关注。货币总量“看来没有给出经济发展和价格压力的可靠的指示”。此前12个月中,1M 以12%的极高速度增长,而2M 却以0.5%的极低速度增长。货

币政策或者极松,或者极紧,或者在两者之间的什么地方,取决于给予这两个指标多少权重。 ②联储通过设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来实施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相互借贷的短期利率。联储调整目标利率以对变化的经济状况作出反应。在这种政策下,货币供给成为内生的:允许货币供给作出任何保持利率目标所必需的变动。如果随后的经济运行有什么指导作用,这一忽视货币总量数据的政策被证明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操纵程序。自这一宣布以来的时期中,美国经历了好于平均的宏观经济稳定。

三、问题与应用

1.在1929~1933年期间货币供给的减少是因为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都上升了。运用货币供给模型和表19-4中的数据回答以下有关这一时期的假设的问题。 a .如果通货—存款率上升,但准备金—存款率保持不变,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b .如果准备金—存款率上升,但通货—存款率保持不变,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c .这两种变动中哪一种要更多地对货币供给的减少负责?

表19-4 货币供给及其决定因素:1929年与1933年

答:从货币供给模型:M m B =?,可以看出,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乘数m 和基础货币B 。

货币乘数m 又是由准备金—存款比率rr 和通货—存款比率cr 决定,即1cr m cr rr +=

+。因此,1cr M B cr rr +=?+。 a .如果通货—存款比率上升,但准备金—存款比率保持不变,货币乘数为:

()()()()1933193319291/0.411/0.410.14 2.56m cr cr rr =++=++=

在这些条件下,1933年的货币供给为:

19331933 2.568.421.504M mB ==?=

因此,如果通货—存款比率上升,但准备金—存款比率保持不变时,货币供给从1929年的26.5下降到1933年的21.504。

b .如果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但通货—存款比率保持不变,货币乘数为:

()()()()1929192919331/0.171/0.170.21 3.09m cr cr rr =++=++≈

在这些条件下,1933年的货币供给为:

19331933 3.098.425.96M mB ==?≈

因此,如果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但通货—存款比率保持不变,货币供给将会从1929年的26.5下降到1933年的25.96。

c .要搞清楚这两种变动中哪一种要更多地对货币供给的减少负责,只需弄清cr 和rr 哪个对1cr m cr rr

+=+的影响更大。 由以上两问的计算结果可知,cr 即通货—存款比率的变动对m 的影响更大,要更多地对货币供给的减少负责。

2.为了增加税收收入,美国政府1932年向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开支票征收2美分的税收。(按今天的美元,这种税是每张支票25美分左右。)

a .你认为支票税如何影响通货—存款率?请解释。

b .使用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模型讨论这种税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c .现在用IS LM -模型讨论这种税对经济的影响。在大萧条中实施支票税是一项好政策吗?

答:a .支票是付款个人签发,委托其开户银行从其账户中支付款项的一种凭证。支票税的存在令使用支票的成本变高了,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现金而非支票,通货—存款比率上升。 b .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模型:1cr M B cr rr

+=?+。 由于支票税使通货—存款比率cr 上升了,公众作为通货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多,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基础美元越少,银行能够创造的货币也越少。因此,通货—存款比率的上升降低了货币乘数,减少了货币供给。

c .实施支票税对经济的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上升,减少了货币供给,这相当于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由于货币供给下降,根据IS LM -模型可知,LM 曲线向左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升高,投资下降,产出减少。如图19-4所示。

图19-4

在大萧条中,实施支票税是不好的政策,会加剧经济衰退。

3.给出一个杠杆率为10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例子。如果银行资产价值上升5%,那么这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会如何变化?银行资产价值多大程度的下降会使银行资本降至零?

答:(1)杠杆率是指银行的总资产价值除以资本价值。一个杠杆率为10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如表19-5所示。

表19-5 杠杆率为10的银行资产负债表

总资产价值为1200美元,资本价值为120美元。

(2)如果银行资产上升5%,即60美元,要使资产负债表仍然保持平衡,就要求右面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上升60美元。如果存款和债务保持不变,那么所有者权益将会上升60美元,即上升50%。

(3)如果要使银行资本降至零,即下降120美元,资产也需要下降120美元,下降幅度为10%。

4.假设街上犯罪的浪潮席卷了全国,使你钱包里的钱更有可能被偷。用鲍莫尔—托宾模型解释(用文字而不用方程)这种犯罪浪潮将如何影响去银行的最优频率与货币需求。

答:这种犯罪浪潮会使去银行的最优频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原因分析如下:

鲍莫尔—托宾现金管理模型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性,成本是放弃的利息。假设街上犯罪的浪潮席卷了全国,使钱包里的钱更有可能被偷,这就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因为更有可能被偷走。现在持有货币的收益仍然是它的方便性,但持有货币的成本却是放弃的利息以及钱包被偷可能带来的损失。经过权衡,人们将愿意多跑银行而减少自己的货币持有量,即去银行的最优频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5.现在看看鲍莫尔—托宾模型关于你应该去银行提取现金的频率有什么建议。

a.你每一年中用多少通货(相对于支票和信用卡)购买东西?这是你的Y值。

b.你去一次银行用多长时间?你每小时的工资是多少?用这两个数字计算你的F值。

c.你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赚取的利率为多少?这是你的i值。(一定要用小数形式写出i——即6%应该表示为0.06。)

d.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你每年应该到银行多少次,每次应提款多少?

e.实践中,你是否经常去银行,提款多少?

f.比较鲍莫尔—托宾模型的预测与你的行为。这个模型描述了你的实际行为吗?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你应该如何改变模型以使它更好地描述你的行为?

答:a.我一年中用5000元人民币购买东西,5000

Y=。

b.我去一次银行用30分钟,我每小时的工资是50元,所以25

F=。

c.我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赚取的利率是5%,0.05

i=。

d.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最优值:

()

*??

/20.055000/225 2.24

N iY F

()()()

*

=??≈

平均货币持有量。

Y N YF i

/2/2500025/20.051116

因此,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我一年中去银行2.24次,每次提款2232元。

e.实践中,我经常去银行,大约一周去一次,每次提取量等于下周的预期支出量。

f.这个模型并不能很好描述我的实际行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们害怕自己被偷和被抢。被偷的威胁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此导致人们增加去银行的频率,减少货币持有量。把这个成本考虑到鲍莫尔-托宾模型中去,将会使此模型更加准确的描述人们的行为。

6.在第4章中,我们把货币流通速度定义为名义支出与货币量的比率。现在让我们用鲍莫尔-托宾模型来考察什么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

a.回想一下平均货币持有量等于()

Y N,把货币流通速度写为去银行的次数N的函

/2

数。解释你的结果。

b.用最优去银行次数的公式把货币流通速度表示为支出Y,利率i和去银行的成本F的函数。

c.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请解释。

d.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请解释。

e.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提示:考虑经济增长将如何影响Y与F。)

f.现在假设去银行的次数是固定的而不是斟酌处置的。这种假设对货币流通速度意味着什么?

答:a.鲍莫尔—托宾模型忽略了价格因素(假定物价P不变),得出:平均真实货币持有量()

=。但是,现在将名义支出PY与名义货币持有量相联系,那么平均名义货币/2

Y N

持有量()

=。货币流通速度()

/2

M PY N

===

V PY M PY PY N N

///22

??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去银行的次数N的函数,去银行的次数越多,货币流通速度就越快。

b.最优去银行次数*

N=

()

**///22V PY M PY PY N N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支出Y 、利率i 和去银行的成本F 的函数。

c .由b 可看出,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上升。因为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了,人们更愿意将货币放在银行生息,因此,去银行的次数增多,货币流通速度会上升。

d .由b 可看出,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因为物价水平上涨增加了期望的名义货币支出,同时等量增加了期望的名义货币持有量。

e .随着经济的增长,Y 与F 都会增加。

若/1Y F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若/1Y F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若/1Y F ??<,货币流通速度变缓慢。

f .现在假设去银行的次数是固定的而不是斟酌处置的,那么从a 中公式可看出,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固定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货币供给习题

第十章货币供给 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货币供给量是一个()。 A、动态的流量概念 B、动态的存量概念 C、静态的流量概念 D、静态的存量概念 4、超额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20万,派生存款为60万,则K为()。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20万 B、6万 C、13万 D、6万 11、如果K=4,r=10%,则C为()。 A、10% B、15% C、20% D、25% 12、内生变量是指()。 A、由经济因素决定 B、由非经济因素决定 C、由政策因素决定 D、由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法定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为零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卖出有价证券。(√) 2、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买入有价证券。(×) 3、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出去一些比少卖一些时GDP要增多一些。(×) 4、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利率上升。(√) 5、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反方向变动。(×) 6、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同方向变动。(×) 7、一般物价水平不影响货币需求。(×) 8、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9、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10、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11、有通货漏出的货币乘数要小于简单的货币乘数。(√) 12、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3、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4、LM曲线越陡,财政政策的效力就越小。(√) 15、LM曲线平坦,IS曲线越垂直,则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16、LM曲线右移且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7、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 18、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差。(×) 19、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20、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21、若IS斜率曲线不变, 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22、当IS曲线右移且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陡,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23、给定总产出不变,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篇导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 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 A.投资基金 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 D.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 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持续市场出清假设似乎最不适用于以下哪个市场( C ) A.股票市场 B.小麦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国债市场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2分) 总量分析。(1分)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1分) 3.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产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周期波动同步(4分),股票价格具有超前性。(2分) 4.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DP和GNP之间差别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给定国家所生产的某些产出是由国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提供的。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GDP和GNP之间的差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货币供给

第8章货币供给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 (2)信用创造一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就是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创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怎么运行的等问题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控制等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来了。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①萌芽期。信用创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②成长期。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a.早期影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c.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I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 d.货币供给理论经过以上学者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基本观 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 =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MS=mB( MS为货币供给量,m 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这就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般模型。 (2)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 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3.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第九章 金融学 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货币供应量一般就是指( ) A.流通中得现金量 B.流通中得存款量 C.流通中得现金量与存款量之与 D.流通中得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得根本来源就是( )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就是外生变量”得论点,其含义就是( )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得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得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得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 B.成比例地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方向性得振荡 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与物价得变化就是( )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得(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基础货币就是由( )提供得 A.投资基金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财政部 8.派生存款就是由( )创造得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 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得有( ) A.流通中得通货 B.央行得外汇储备 C.对商业银行得贷款 D.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得就是( ) A.超额存款比率 B.现金漏损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得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得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得部分主要就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得变动,即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 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 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 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 B.成比例地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方向性的振荡 5 ?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 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 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B .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A.投资基金B .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 .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 B.央行的外汇储备 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 .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 B.现金漏损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

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2017)

一、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2.政府支出与政府购买 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 消胀指数 4.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5.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6.固定汇率制与可变汇率制 7.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8.汇率上升与货币升值 9.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10.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 )与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12.贸易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二、简述题(图解题) 1.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是四部门经济则为“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在传统意义上很好理解,比如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投资。那么假设人把钱放枕头底下,该恒等式还成立吗? 2.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在实行累进税制的国家,比例所得税为何能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4.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配以图形简述其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的判断是否正确?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 7.政府采购支出增加一定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导致通货膨胀吗? 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各自基于怎样的假定前提以及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NX G I C Y +++≡;在均衡收入的决定中,只有当AD Y =时,NX G I C Y +++=才会成立。这是否存在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10.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 曲线上移的程度恰恰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为什么? 11.封闭经济中的IS 曲线和开放经济中的IS 曲线哪一个更陡峭? 12.贸易伙伴收入提高、本国货币真实贬值将对本国IS 曲线产生何种影响?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含哪些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1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若政府要改变需求构成,从消费转向投资,但不允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政策组合?运用IS —LM 模型进行分析。 15.考虑两种紧缩方案,一种是取消投资补贴;另一种是提高所得税率。运用IS —LM 模型分析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与投资的影响。 16.利用IS —LM 模型分析价格沿AD 曲线变动,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