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锅炉检修规程

锅炉检修规程

锅炉检修规程
锅炉检修规程

第一篇设备规范

1设备规范

1.2主要设备参数(设计值)

1.2.1额定蒸发量20t/h

1.2.2额定出口蒸汽压力(表) 1.25MPa

1.2.3额定出口蒸汽温度(表)193℃

1.2.4设计热效率84.1%

1.2.5给水温度104℃

1.2.6热风温度363℃

1.2.7排烟温度160℃

1.2.8燃烧室容积 4.9m3

1.2.9锅炉本体热面积73.66+363m2

1.2.10省煤器受热面积446.4 m2

1.2.11空气顶热器受热面积266 m2

第二篇锅炉本体

2汽包

2.1汽包简介

汽包是汇集炉水及饱和蒸汽的圆筒形容器,是锅炉主要设备之一。汽包与锅炉的上升管与下降管相接,是锅炉水循环系统的中枢。其内部装有给水、加药和排污等装置,以进行给水分配,汽水分离,炉内水处理和排污等项工作。其外部装有压力表、水位计、安全门、平衡容器等附件。

设备规范:

工作压力 1.25Mpa

工作温度193℃

材质20#

容积 3 m3(直)

尺寸:3500mm

重量:3t

2.2汽包检修项目

2.2.1常修项目

2.2.1.1汽包内部清扫

2.2.1.2检查水侧腐蚀及汽侧结垢

2.2.1.3检查汽包内部件固定情况,进行调整紧固。

2.2.1.4检查清理水位表连通管,压力表连接头和加药管,排污管等。

2.2.1.5焊口宏观检查

2.2.1.6检查校对膨胀指示器

2.2.1.7检查清理支吊架

2.2.1.8水压试验检查严密性

2.2.2不常修项目

2.2.2.1拆下清理汽水分离装置

2.2.2.2拆保温层检查外部焊缝

2.2.2.3汽包内部刷防腐漆

2.2.3特殊项目

2.2.3.1更换汽水分离装置

2.2.3.2测量汽包倾斜和弯曲度

2.2.3.3汽包壁补焊或挖补

2.2.3.4汽包超压试验

2.3汽包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2.3.1停炉放水后48小时以后开人孔门通风,温度在40℃以下才允许进人工作。

2.3。2检查前,须把该炉与蒸汽母管,给水母管,排污管,疏水总管等连通处用有尾巴的堵板隔断,关闭截止门,挂上,“禁止操作”牌。

2.3.3开启人孔门时须有车间主任在场,并邀请化学及金属监督人员参加检查。开启时应有人监护,开启应小心避免烫伤。

2.3.4进入汽包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口罩、手套,衣服扣要扣好,衣物中不得有零星物品,其所带工具,零件做好记录,每日工作完应检查工具是否齐全,缺少时查明下落。

2.3.5汽包外应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入孔门必须加锁,并贴好封条。

2.3.6汽包内照明使用12V行灯,行灯变压器置于汽包外。汽包内做电焊或其它电气工作时,必须用胶皮垫,汽包外应设置刀闸开关,由监护人员负责监护。

2.3.7入孔门封闭前,应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确认无人或工具留在汽包内之后方可封门。

2.4汽包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2.4.1准备工作

2.4.1.1准备好工具,材料及照明器材。

2.4.1.2办理热机工作票,由工作负责人检查有关汽水系统,做好隔离措施。

2.4.2打开入孔门

2.4.2.1用专用扳手拆下人孔门螺丝,并将拧下的螺栓和螺母作上记号。

2.4.2.2装设通风机进行通风降温

2.4.2.3进人汽包工作前应通知车间对汽包进行修前鉴定。

2.4.2.4标准:人孔门螺丝无裂纹,拉伸,变形等缺陷。

2.4.3进入汽包工作

2.4.3.1进入汽包检修前,首先将下降管和下部各连通管孔用专用堵头堵好,盖好胶皮,以免杂物掉人。2.4.3.2检修人员在开始拆卸汽包内部装置前,应先联系化学人员检查汽包结垢和腐蚀情况。2.4.3.3建立进入汽包工作记录,详细记录进入汽包的人员、时间、物品。结束工作时,检查人员和物品。

2.4.3.4割开汽水分离装置的端部密封板。

2.4.3.5拆下百叶窗式汽水分离器,并按方向进行顺序编号。

2.4.3.6标准:汽包内壁及各部件的铁锈、污垢清理干净后。不得有严重腐蚀,腐蚀孔最深不允许超过壁厚的9%,溃伤或腐蚀达2一3mm时,应用电焊补焊。

2.4.4汽包内部清洗

2。4.4.1拆下的汽水分离装置,用钢丝刷或9%盐酸溶液清除锈垢。

2.4.4.2汽水连通管、下降管、水位计连通管口,汽包内壁用钢丝刷清洗锈垢。

2.4.4.3取样管、加药管及汽水连通管用压缩空气吹通,对加药管可用手锤轻敲。

2.4.4.4清扫和拆卸时,应注意汽包内各固定件的连接是否牢固及各处焊缝腐蚀情况是否有裂痕、变形、不严密等现象。否则应进行必要的修理。

2.4.4.5标准:

a汽包内壁、汽水进出口管、加药管、取样管、事故放水管、再循环管及给水溢水槽光洁无锈垢,管口畅通。

b加药管、取样管、连通管应畅通无阻,固定牢固,各法兰接合面螺丝拧紧,严密不漏。

2.4.5焊缝部分

2.4.5.1检查各部件焊缝是否完好。

2.4.5.2检查汽包上侧稳流孔板四周焊缝是否完好严密。

2.4.5.3检查各仪表管座及水隔板的焊缝是否完好,事故放水管的空间位且是否完好。

2.4.5.4标准:

a所有部件焊缝必须牢固、元裂纹、严密不漏,所有部位无严重腐蚀。

b汽包外壁、焊缝及下降管焊口应无裂纹。

C汇流箱本体焊缝及汇流箱与汽包内壁的焊缝应严密不漏,不得有漏焊和未焊透等缺陷。

2.4.6装复内部装置

2.4.6.1汽包内部检修完毕,拆出零件清理完毕,通知化学人员鉴定合格方可进行装复工作。2.4.6.2按顺序装复汽水分离器、给水管、给水分配管、取样管和加药管等。

2.4.6.3标准:

a汽水分离装置应安装正确,连接紧,各石棉垫完好,接合面应平直整齐,压紧无缝隙。

b旋风筒上边缘标高允许误差±10mm,中心线垂直误差不大于5mm,汽水混合物引人管标高误差±10mm。

2.4.7封闭入孔门

2.4.7.1取出汽包内胶皮及管子堵板。

2.4.7.2用平面刮刀铲净入孔门接合面,必要时用研磨工具研磨平整。

2.4.7.3由工作负责人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封闭人孔门。

2.4.7.4封门时应在螺杆上涂抹黑铅粉,衬垫大小合适,装置平整,位置适中,螺母螺杆按原记号装配,用专用扳手均力拧紧螺丝,保证严密不漏。

2.4.7.5检查汽包扭转反托、吊架,校正膨胀指示器,校正水位计,做出记号。

2.4.7.6清理现场,与本体一同作水压试验,锅炉点炉升压至0.5MPa时,热紧人孔门螺丝。2.4.7.7标准:

a汽包人孔门所加衬垫不应有折纹,表面涂以铅粉。

b汽包人孔座应无扭曲,螺丝扣无滑扣和拉毛现象,旋紧时应用力均匀,四周间隙一致。螺栓螺母材质合格无断裂现象。

C人孔门的结合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构糟,其结合面应大于全宽度的2/3。

d膨胀指示器调整正确,安装牢固,指针指向刻度盘零位,否则应查明原因。

e汽包封头的保温层应完整无缺。

3汽包U型吊来闪丝无松动变形

3.水冷壁

3.1水冷壁简介

水冷壁是锅炉主要蒸发受热面,由许多管平行排列垂直布置在燃烧室四周,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燃烧室的辐射热,产生饱和蒸汽,并能很好地保护炉墙,延长炉墙寿命。

上联箱:Φ273 x 25

下联箱:Φ273 x25

上升引出管:Φ133x6

下降管:Φ273x l6

3.2检修项目

3.2。1常修项目

3.2.1.1清理管子外壁焦渣和积灰。

3.2.1.2检查管子与外壁的磨损、胀粗、变形和损坏。

3。2。1.3检查管子支吊架,挂钧及联箱支座,检查膨胀间隙。

3.2.1.4清理联箱内部,检查腐蚀,结垢。

3.2.1。5检查喷燃器处防腐板或防腐条。

3.2.2不常修项目

3.2.2.1更换5%以下的水冷壁管排

3.2.2.2机械清理受热面内壁结垢。

3.2.3特殊项目

3.2.3.1更换排管、联箱

3.2.3.2更换5%以上水冷壁管或处理大量的焊口。

3.2.3.3水冷壁管酸洗

3.3水冷壁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3.3.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口罩、手套、扣好衣扣,必要时还应使用其它安全工具,如防护眼镜等。

3.3.2检修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应亲自检查该炉是否已与母管或总管可靠地隔断。并把该炉的烟道、风道、油系统,吹灰系统等可靠隔断,将送风机:磨煤机等电源切断,并挂上禁止起动的警告牌。3.3.3进入燃烧室前应充分通风,燃烧室内温度在60℃以上时,不可入内进行检修和照明工作,在50~60℃进行工作时应轮流工作与休息。

3.3.4进入燃烧室进行情扫工作前,应先通过人孔,看火孔等处,向热灰和焦渣浇水,并用长棒从人孔或看火孔处将大块焦渣清除。

3.3.5清除炉墙或水冷壁灰渣时,应从上部开始,逐步向下进行,打焦时,人应处于焦的上方,同时应使大块焦分块落下,以免砸扁冷灰斗处管子。

3.3.6一般应待炉内焦渣打完后再搭脚手架,炉内脚手架应绑搭牢固,脚手板均应固定好,其位置应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炉膛,经工作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工作。

3.3.7燃烧室上部有人工作时,下部不许有人同时工作。

3.3.8每次工作前应由工作负责人全面检查脚手架后再开始工作,发现有任何异常应消除后使用。3.3.9管子割开后若不能立即焊接,应加上堵头,以免杂物掉入。

3.4水冷壁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3.4.1检修前的准备与检查

3.4.1.1检查主要安全措施,备齐工具材料

3.4.1.2在锅炉的工作压力下,进行整体的外部检查(锅炉钢架、炉墙皮、基础及其它情况),做好膨胀记录和下联箱导向支架间隙测量记录(停炉前后)。

3.4.1.3停炉8-10小时,开各处入孔门,看火门,打焦门进行通风冷却。

3.4.2装设脚手架,清灰清焦。

3.4.2,1作好各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入炉膛工作。

3.4.2.2装设110一220V临时性固定电灯,保证炉内照明充分。

3.4.2.3清扫燃烧室时,应停止灰坑出灰,并开启引风机。

3.4.2.4用打焦钩或其它工具除掉水冷壁上的焦及硬垢,注意不要损坏管子。

3,4。2.5打开固定与活动激流喷咀和湿灰喷咀,将出渣槽冲洗干净,并观察固定与活动激流喷咀是否泄漏、方向是否合适,温灰喷咀是否堵塞,喷射方向是否适当。

3.4.2.6标准:管壁无积灰和结焦,管缝保持干净。

3.4.3水冷壁管外部检查井进行弯管较直。

3.4.3.1根据检修项目,对水冷壁管逐项检查,或做锅炉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检查缺陷并做好记录,着重检查焊口处,喷咀四周,冷灰斗,弗斯顿管,炉膛四角,三次风口处,打焦口处等重点部位。3.4.3.2管子测量,用样板卡及游卡尺测量,测量时是用砂布将管子表面打光,测点在喷燃器中心线两

侧及弗斯顿管处并做好记录。如磨损小于允许值可以焊补。

3.4.3.3检查管于是否有卡住或因挂钩拉攀烧坏原因而造成的弯曲,校正时将管加热至600~650℃,用导链、撬棍等工具等将其校正。

3.4.3.4标准:

a水冷壁管局部磨损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时可进行堆焊焊补,堆焊后应进行退火处理,如磨损严重应更换新管。

b管子胀粗超过原直径的工5%时,应更换新管,对局部胀粗的管子虽未超过上述标准,但能明显看出金属有过热观察时也应更换。

c管子中心距偏差>5mm时需拉直,水冷壁向炉内凸起30mm应校直。

d对于大块焦渣下落砸扁的管段应于更新,底部冷灰斗管壁凹陷不许超过5mm且不得有裂纹。

e吹灰孔、打焦孔。喷燃器口处的水冷壁管上应焊有防磨板,其点固焊缝长度允许超过护板长度的二分之一。

3.4.4换管

3.4.4.1校对内外位置,割掉护板,拆除炉墙。(一般可拆成400 x 500mm见方)。

3.4.4.2查明水冷壁缺陷处与挂钩之距离,若二者接近须拆除挂钧。

3.4.4.3划线割管,先将下部用手锯或电据割开,将上部管子撬至管口错开。下部管口允许用气割切开,但应注意,勿使熔渣落人下部管口内,切口应距以前焊口200mm以上。

3.4.4.4制备坡口,待管子找正中心后(可使用管子长),认真施焊。

3.4.45更换整根水冷壁管或管组时,应先查明管子全长,定好挂钧位置和弯头位置,固定好弯头之旨用直管联接,对接时用直线规检查中心误差。

3.4.4.6施焊完毕,做好焊接记录,恢复挂钩,补好炉墙,焊好护板。

3.4.4.7标准:

a管对接用30°坡口,端面与管中心垂直焊缝两侧20mm内应打光。

b焊接操作必须在元应力的情况下进行,由持证焊工进行操作。

c所用焊材应符合国际要求。

d焊口表面不应有裂纹、咬边、砂眼等缺陷,外部尺寸符合要求。

3.4,5下降管支架,水冷壁挂钧;拉攀检查。

3.4.5.1下降管中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应无裂口,脱落,否则须补焊或割下重装。各支架与管如有严重的磨损面或影响膨胀时应消除。

3.4.5.2检查水冷壁挂钩,更换烧坏的挂钩滑板和螺丝,校正烧弯和脱焊的挂钩支架。

3.4.5.3检查拉攀的烧坏变形,检查拉钧,拉板之间灵活性。

3.4.5.4标准:挂钩应完整无缺,固定挂钩焊接牢固,元卡死现象,并留有足够的膨胀间隙。3.4.6联箱检修

3.4.6.1拆除下降管保温,检查膨胀指示器的固定情况及位置井做好记录。

3.4.6.2拆除联箱保温,打光表面,进行外部检查和元损探伤。必要时作金相分析。

3.4.6.3对联箱表面裂纹进行焊补时,先用Φ1.5mm钻头在裂纹尖端打止裂孔,其深度应超过裂纹深度1.5mm,然后沿裂纹打出坡口,进行补焊。

3.4.6.4进行联箱内部检查时,应按化学分场提出的要求,在相应位置割开封头,切口应与联箱中心线垂直,封头切割后应作好记录,通告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3.4.6.5联箱内部检查完毕后应将其内部清理干净,制作坡口,将封头恢复。

3.4.6.6标准:

a联箱膨胀自由无卡阻,膨胀指示装置完整,齐全,安全牢固。

b进行射线探伤时应保证照射角度能很好地反映可能存在的缺陷,对底片的评估按相应国家标准执行。

C对联箱进行焊接时应考虑焊村与母村的匹配,焊材的选择及焊接工艺按相应国家标准执行。3.4.7更换、修理灰斗固定、活动激流喷咀,淋灰喷阻。

3.4.7,1检查活动喷咀喷射方面是否正确,转动是否灵活,如有磨损应更换,有堵塞应疏通。

3.4.7.2检查固定喷咀四周炉墙是否完好,如有烧坏应及时处理,喷射方向应正确。

3.4.7.3淋灰喷咀应完整,喷水孔无堵塞,喷水孔无堵塞,喷头不得有缺损、断裂。

3.4.7.4标准:

a激流喷咀喷射方向与水平方向下倾20°角。

b淋灰喷咀检修后应试验喷射方向,方向应向下,呈露状,不得喷向水冷壁。

3.4.8除渣门检修

3.4.8.1检查除渣门门盖是否平整,传动轴是否弯曲,开启是否灵活。

3.4.8.2标准:

除渣门不得有卡滞现象,如有应及时消除,如轴或轴承瓦磨损过多导致密封不严,影响炉膛燃烧时应修理或更换。

3.4.9人孔门、看火门检修

检修人孔门开启应灵活,结合面应严密无变形。

3.4.10漏风试验与堵漏

3.4.10.1在炉本体大修工作结束后进行漏风试验。

3.4。10.2停止炉内检修工作,准备好蜡烛及堵漏材料工具。

3.4.10.3联系运行停止送风,关闭喷燃器挡板及烟道各风门,启动引风机保持炉膛负压90一200Pa。3.4.10.4用蜡烛检漏,做好记录以备堵漏。

3.4.11整体水压试验

3.4.11.1检查承压各部件的严密性,着重检查割损管处,焊口处及弯管校直处有无渗漏。3.4.11.2标准:

a水压试验采取工作压力。停压后5分钟内压降<0。3Mpa。

b各部位无渗漏。

c水压试验后无残余变形,鼓包和裂纹。

4过热器

4.1过热器简介

蒸汽流程如下:

汽包饱和蒸汽引出管一顶棚及低温段过热器一一喷水减温器一高温段过热器一集汽联箱一汽轮机。

4.2过热器检修项目

4.2.1常修项目

4.2.1.1清扫管子外壁积灰。

4.2.1.2检查管子磨损,胀粗、弯曲情况。

4.2 .1.3检查修理管子支吊架、管卡、防磨等。

4.2 .1.4清扫或修理联箱支座。

4.2 .1.5打开手孔,检查内部腐蚀结垢的情况。

4.2.1.6测量联箱蠕胀。

4.2.2不常修项目

4.2 .2.1割管检查

4.2.2.2冲洗过热器

4.2.3特殊项目

4.2.3.1更换新管超过总量的1%,或处理大量焊口。

4.2.3.2更换或挖补联箱。

4.3过热器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4.3.1进行检修工作前,应由工作负责人亲自检查该炉是否确已和各母管或总管可靠隔断,该炉烟道、

风道、煤粉系统、燃油系统、吹灰系统等是否已与运行中锅炉可靠隔断,切断给粉机、磨粉机、送风机等电源、挂“禁止工作”牌。

4.3.2工作人员应严格穿戴好劳保用品。

4.3.3过热器处温度在60℃以上时,不得人内进行清扫及检修工作。

4.3.4工作前应充分通风,并检查工作地点上部不应有可能掉落的焦渣,耐火砖等。

4.3.5脚手架应绑扎牢靠,经工作负责人验收合格方能工作。

4.4过热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4.1准备工作

4.4.1.1停炉后开启引风和通风,打开人孔门,当飞灰大部分吹起,温度低于60℃方可进入。4.4.1.2装设足够的低压照明行灯,按规程搭设脚手架。

4.4.1.3穿戴合适的劳保用品

4.4.2清扫工作

4.4.2.1检查并记录过热器的外部积灰情况。

4.4.2.2通知运行人员将引风机挡板调至合适的开度。

4.4.2.3清扫时先扫高处和死角内的积灰,然后将斜烟道内过热器与弗斯顿管之间积灰用清灰铲推人炉膛,清扫过热器时炉膛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内不得有人。

4.4.2.4用压缩空气逐排清扫过热器管,除去结焦。

4.4.2.5标准:过热器表面无积灰和结焦。

4.4.3管子检查

4.4.3.1检查管的烧弯、鼓包、重皮、碰伤、裂纹、腐蚀等情况,检查焊口有无裂纹,砂眼等缺陷。4.4.3.2用卡规测量过热器管的胀粗程度,磨损程度,做好记录,根据测量结果和光亮程度决定是否要换管和加装防磨铁,测量时重点检查下部弯头处,两侧靠炉墙处的磨损情况。

4.4 3 3用目测、灯光或拉钢丝的方法检查过热器管的弯曲程度,超标应校直或更换。

4.4.3.4标准:

a局部磨损的管子,管壁磨损面积不大子1cm2,深度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3.可进行焊补。

b高温过热胀粗超过管径2.5%以上,低温过热器胀粗超过管径3.5%以上;应予以更换,对未超过上述标准,但已能明显地看出金属有过热现象时也应更换。

C过热器管直弯部分弯曲应小于10mm,蛇形管弯头不得接触。

4.4.4管子校直

4.4.4.1热校时先在底部直管部分锯一切口将水放出,将弯曲部分加热至600一650oC,用橇棍校正。4.4.4.2校好后焊好割口

4.4.4,3弯曲不严重的过热器管可视情况进行冷校。

4.4.4.4标准:

a恢复割口时应保证在无应力的情况下施焊。

b割口坡口制备及焊接工艺应符合相应标准。

4.4.5割换过热器管

4.4.5.1割管时先拆下梳形板和卡子,用倒链将旁边管子拉开,然后用锯进行割管。

4.4.5.2制备坡口,配备一段管焊上,若不能立即焊接,应在管子上加堵头,以防杂物掉人。4.4.5.3恢复拆开的梳形板和卡子使其正确定位。

4.4.5.4标准:

a割管时应保证切口与中心线垂直,割管长段不得小于300mm,位置应距弯头100mm以上,距焊口2oomm以上。

b焊接时应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由持证焊工施焊。

C新换管必须有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的合格证明书,合金管须进行光谱检验以鉴定材质。

d高温过热器管焊后应进行正火处理。

4.4.6过热器固定和支持装置的检修。

4.4.6.1检查过热器支吊架、管卡子。梳形板装置,必要时予以焊补或更换。

4.4.6.2工作时应防止碰伤或电弧打伤过热器管。

4.4.6.3标准:

a固定和支持装置应选用合适钢材,应考虑其耐热性能。

b施焊时应根据相应材质选用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4.4.7加装、更换防磨铁

4.4.7.1防磨铁应完好,位置正确,不得凸起损坏,对于下部弯头处有严重磨损发亮的过热器管,应加装防磨铁。

4.4.7.2防磨铁用钢管剖制加工而成,加装时不得直接焊在过热器管上。

4.4.7.3磨损严重的直段管应加防磨套。

4.4.7.4标准:防磨铁与管子应尽量贴紧,间隙不得大于2mm,其方向应正对烟气方向。

4.4.8过热器联箱检修

4.4.8.1拆除保温,打光表面,作外部检查和无损探伤,发现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

4.4.8.2对联箱进行内部检查时,应按化学分场提出的要求,在相应位置割开封头,切口应与联箱中心线垂直,封头切割后应做好记录,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4.4.8.3联箱内部检查完毕后应将其内部治理干净,制备出坡口,将封头恢复。

4.4.8.4标准:

a对联箱进行焊补和恢复封头之后必须进行射线探伤,探伤时射线角度应保证能充分反映可能存在的缺陷。

b施焊时工艺,焊材应符合相应标准。

c过热器联箱每隔六年应打开检查一次。

4.4.9过热器情况

4.4.9.1过热器严重积垢时,可根据化学分场意见和事先制定的措施冲洗过热器。

4.4.9.2拆除冲洗堵板,接通冲洗管路进行反冲洗。

4.4.9.3冲洗工作由运行人员操作,检修人员在场,由化学人员监视冲洗和出口水质。

4.4.9.4冲洗结束后,恢复工作。

4.4.9.10防爆门、人孔门检修

4.4.9.10.1防爆门处积灰、杂物应清理掉,保证防爆门动作灵活,轴不应有弯曲。4.4.9.10.2防爆门密封处的石棉绳应完整不得损缺,每次大修应换新的石棉绳,用水玻璃密封,运行后不应漏风、漏粉。

5省煤器

5.1省煤器简介

省煤器是吸收锅炉烟气余热,以提高给水温度,减少排烟损失,提高锅炉效率的热变换器,同时由于

流程如下:下部联箱一低温段省煤矜一一中间联精一一高温段省煤器一一出口联箱一引出水管一汽包5.2检修项目

5.2.1常修项目

5.2.1.1清扫管子外部积灰

5.2.1.2检查省煤器管磨损、变形、腐蚀情况。

5.2.1.3检查支吊架,管卡及防腐装置

5.2.1.4清洗管内壁积垢

5。2.1.5检修联箱支座和调整膨胀间隙

5.2.2不常修项目

5.2.2.1割管检查内部腐蚀结垢情况

5.2.3特殊项目

5.2.3.1大量处理有缺陷的蛇形管焊口或更换管子超过总量的1%。

5.2.3.2更换联箱

5.2.3.3整组拆卸、修理、更换省煤器。

5.2.3.4省煤器酸洗

5.3省煤器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3.1进人烟道前,检修工作负责人应亲自检查该炉是否已与各母管或总管可靠隔断,该炉烟道,风道,燃油系统,吹灰系统等与运行中心锅炉应可靠隔断,将送风机,磨煤机等电源切断,挂“有人工作”牌。5.3.2检修人员应穿戴合适的劳保工具,进入烟道前应充分通风,烟道内的温度在60℃以上时,不得入内进行检修工作。

5.3.3烟道内应有充分的照明,所用行灯电压不应超过36V。

5.3.4清扫省煤器时,必须打开所有的人孔门以保证足够的通风,在清扫过程中需用引风机加强通风时,工作人员应先离开烟道才可开启引凤机,待烟道内灰尘减少后方可进入。

5.4省煤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5.4.1准备工作

5.4.1.1停炉后开启引风机通风,打开入孔门,待飞灰大部吹起,烟道内温度低于60℃时方可进入。5.4.1.2检修人员应穿戴合适的劳保用品,烟道内应照明充分。

5.4.2清扫工作

5.4.2.1在炉内工作时,须有一人在炉外监炉。

5.4.2.2应在过热器吹灰之后再进行省煤器的清扫,清扫时开启引风机,其挡板开度应合适,清扫时由上至下顺序进行。

5.4.2.3标准:省煤器管壁不得有积灰及硬壳、油垢,管之间不应有杂物。

5.4.3管子检查

5.4.3.1检查管的烧弯、鼓包、重皮、碰伤、裂伤、腐蚀等情况,检查焊口有无裂纹、砂眼等缺陷。5.4.3.2用卡规测量省煤器管的胀粗程度、磨损程度并做好记录,根据测量结果决定是否要更换新管,重点要检查高温段省煤器弯头和靠近炉墙处等烟气温度高,流速高的部分。

5.4.3.3检查省煤器管弯曲程度,程度严重时应换管。

5.4.3.4标准:

a管子磨损<1.5mm时应加套,其深度未超过管壁厚度的1/3时可进行焊补,如磨损严重或普遍磨损时应更换新管。

b省煤器管胀粗超过外径的3.5%以上应更换新管。

c腐蚀不应超过0.3mm,否则应查明原因。

5.4.4管子校直

管校直一般在冷态下进行,如弯曲程度较大须加热时须割管放水(可参照过热器管校直部分)。5.4.5割换省煤器管

5.4.5.1将支架顶部盖板割掉,再割断所换管束的支架,用撬棍将管束由上部拉出。

5.4.5.2制备坡口,自己制一段新管焊上,若不能立即施焊,切口应加堵头,割下管段送化学分场进行检查。

5.4.5.3恢复支架、盖板。

5.4.5.4标准:

a所换新管应先弯制好,其几何形状应符合有关要求,并须先经过1.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b割管时切口应垂直于省煤器管中心线,其位置应距联箱50mm以上,距弯头100mm以上,距焊口200nln1以上。

C焊材、工艺应符合相应规程,由持证焊工施焊。

d所用管材应合格,如需使用代用材料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5.4.6省煤器固定支持装置的检修

检修省煤器的支吊架和管卡子,保证其完整无缺。

5.4.7加装、更换防磨装置

5.4.7.1检查省煤器的防磨装置,防磨板应分段,每段不大于2m,段与段之间留有适当的膨胀间隙,

并在其上覆盖盖板,对于磨损或脱落的应换新,歪斜或扭曲的应校正。

5.4.7.2检查高温段省煤器人口处的保护盖板是否完整,对于已磨损或扭曲的保护盖板应换新,新装的保护盖板应能自由膨胀。

5.4.8省煤器联箱检修

5.4.8.1拆除保温,打光表面,作外部检查和无损探伤,发现缺陷应及时修补。

5.4.8.2对联箱进行内部检查,应按化学分场提出的要求,在相应位置割开封头,切口应与联箱中乙线垂直,封头切割后应做好记录,通告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5.4.8.3联箱内部检查完后将其内部清理干净,制备出坡口,将封头恢复。

5.4.8.4检查修理膨胀指示器。

5.4.8.5标准:

a探伤和焊接应符合相应标准。

b省煤器联箱应每隔六年打开检查一次。

C联箱膨胀自由,管排间无杂物堵塞。

5.4.9水压试验

5.4.9.1检修完毕后水压试验与本体水压试验一同进行。

5.4.9.2着重检查焊口,弯头处。

6空气预热器

6.1空气预热器简介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尾部烟道中低温烟气加热由送风机来的冷空气的热交换设备,其作用为回收排烟亲热,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送风温度,改善燃烧条件,其一级空气预热器位于一级省煤器下,二级预热器位于两级省煤器中间。

6.2检修项目

6.2.1常修项目

6.2.1.1清除预热器各处积灰和堵灰

6.2.1.2检查处理部分腐蚀和磨损的管子,更换部分防磨套管。

6.2.1.3做漏风试验,检查,修理伸缩节和转换箱。

6.2.2特殊项目

6.2.2.1修理更换整组预热器管

6.2.2.2更换整组防磨套管

6.2.2.3更换10%以上的管子

6.3空气预热器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6.3.1联系运行人员将该炉烟道、风道、煤粉系统与运行中锅炉可靠隔断,停止送风机,排粉机运行,拉掉电源,挂上“有人工作”牌。

6.3.2进入烟道前应充分通风,待温度降至60t以下时方可进人工作,工作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劳保用品。

6.3.3在烟道内工作时,应打开所有人孔门,必要时开启引风机,在预热器内工作时应有人监护,做风压试验时要求炉内的人全部撤出。

6.4空气预热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6.4.1准备工作

6.4.1.1准备好工具,压缩空气管,打开人孔门。

6.4.1.2开启引风机,其挡板开度应符合吹灰要求。

6.4.1.3装设足够数量的低压用明行灯。

6.4.2清扫工作

6.4.2。1清扫工作应由上而下进行

6.4.2.2首先将预热器上积灰扫净,然后用压缩空气逐根吹通。

6.4.2.3用压缩空气难以吹净的骨子,应用人工机械方法桶

灰,然后用压缩空气吹通。

6.4.2.4标准:外部积灰清扫干净,管子应畅通,堵死的管子应捅透。

6.4.3检查修理工作

6.4.3.1做漏风试验,如漏风在管与管板固定焊口处,可用焊补的方法修复,如记风是由管子本身损坏引起,可用薄铁板将管子两端焊死或换管。

6.4.3.2检查空气预热器管口防磨套管,如有翘起和缺少,应将其修复和补上。

6.4.3.3更换空气预热器管时,用气割将焊口割去,抽出管子,配制新管焊上,用套管定位后,焊接牢固即可。

6.4.3.4检查、修复、更换伸缩节。

6.4.3.5标准:

a管子与管板焊缝处应牢因、严密不漏风。

b管子中段漏风者应将其两端堵死,但堵管不应超过20%。

c管壁厚度不得小于0.5mm。

d管口防磨套管应齐全牢固,不应翘起而阻碍烟气流通。

e伸缩节元卡死,阻滞、漏风。

f管箱有1/3以上管子损坏时应整组更换。

6.4.4漏风试验

6.4.4.1启动送风机进行正压试验,重点检查管子、接口、伸缩节、连接风道、进出口风道。

6.4,4.2对漏风处进行堵漏。

7 炉墙及保温

7.1炉墙简介

炉墙被用于组成密闭的燃烧室和构成一定形状的烟道,使锅炉的内部与外界隔绝,起着保温和密封的作用,并使燃烧产物按着指定的通道流动,炉墙主要由耐火砖,珍珠岩板,硅藻土砖,保温混凝土或密封涂料等堆砌而成。

7.2炉墙的检修项目

7.2.1检修看人门、人孔门、防爆门、对伸缩节进行堵漏凤。

7.2.2修补炉崎及堵漏凤。

7.2.3修补喷燃器凝砖墙、斜坡墙、挡火墙冷灰斗。

7。2。4清理炉内结渣与积灰。

7.2.5修补保温

7.3炉墙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3.1检修前应将炉墙上焦渣清除干净。

7.3.2拆卸炉墙时应自上而下进行,并以阶梯法留出墙形以防炉墙倒塌。

7.3.3检修所用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不能超过脚手架的荷重范围,堆放在平台上时不能超出平台挡板。

7.3.4在燃烧室内拆卸炉墙时,下面不许有人工作。

7.3.5检修人员应芽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包扎石棉制品时,须加强劳动保护用品,如胶皮手套、口罩、套袖等以防披玻璃线刺伤或吸人呼吸道。

7.4炉墙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7.4.1检修工艺

7.4.1.装设照明设备,搭设脚手架。

7.4.1.2清除焦渣,检查炉墙损坏情况。

7.4.1.3自上而下拆卸需修补处,留出阶梯形堵口,带护板处可根据捡修量大小将护板分块卸下,打通

保温露出检修面。

7.4.1.4用新材料修复炉墙,恢复防护板。

7.4.1.5检查炉穿墙处是否严密不漏,是否被硬物卡死。

7.4.1.6检查各处膨胀缝的严密性,更换已烧坏的石棉绳。将缝隙表面用石棉粉抹平。

7.4.1.7拆除照明和脚手架,清扫现场。

7.4.2质量标准

7.4.2.1燃烧室炉墙

a灰浆饱满,灰缝不得超过2~3mm。

b向火面应光滑平整,凸凹误差不超过3一5mm。

c修补处与原来炉墙应衔接紧凑,错层垒起。

7.4.2.2喷燃室喷咀处炉墙

a砌孔面的异形砖不应有破损或裂纹,棱角损坏不超过5mm。

b砌孔面凸凹不超过2mm。

c砌口直径误差不得超过5mm。

d灰浆饱满,灰缝不超过2~3mm,结合面达95%以上。

e小于1/4的砖块尽量少用于朝火的一面,无法砌砖的孔缝用耐火涂料填平。

7.4.2.3过热器两侧墙

a保证过热器管与炉墙之间国有合格的间隙。

b灰浆饱满,灰缝不得超过3mm。

c墙壁应光滑平整,凸凹不超过3mm。

d两墙按头应错层垒起,不得对缝相接。

e膨胀缝应用20mm石棉绳加以密封。

7。4。2.4过热器斜坡墙

a灰浆饱满,灰缝不得超过3mm。

b炉墙表面应光滑平整,凸凹不得超过5mm。

7.4.2.5炉墙膨胀缝

a膨胀缝内应充填以三层刀~25nnn石棉绳,井涂以石棉泥粉。

b检修时不得将碎砖杂物掉人膨胀缝内以免卡死。

7.4.2.6炉墙及设备保温

a上保温之前将表面清扫干净。

b保温层应完整,高温管拐弯处应留25mm膨胀间隙。

C保温层外表应平整光滑,保温工作全部结束后喷刷油漆和标记,必要时包以镀锌板。

第三篇汽水系统附件

8水位计

8.1水位计简介

水位计与汽包相当于一个连通管,所以,水位计水位能真实反映汽包水位,通过其指示运行人员方能了解运行状况,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我厂所用双色水位计型号为:B49H-10-G长春光仪厂

8.2水位什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8.2.1运行中更换水位计需经运行人员同意,由运行人员将汽水阀关闭,打开放水门,确认水位计中无残余压力方可进行更换。

8.2.2严禁敲击水位计以免玻璃破碎。

8.2.3检修后水位计应进行超压试验。

8.3水位计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8。3.1水位计解体

8.3.1.1办理工作票,作好安全措施。,

8.3.1.2打开外部保护罩

8。3.1.3折掉压紧螺丝,取下水位什石英玻璃管。

8。3。1.4拆开法兰螺丝,取下水位计本体。

8.3。1.5清理石英玻璃管

8.3.1.6检查玻璃管有元裂纹等缺陷

89.3.1.7检查压板螺丝和法兰螺丝有无变形、裂纹、扭曲、丝扣是否完好。

8.3.1.8检查、更换平板玻璃

8.3.1.9标准:

a压板平整无裂纹,构槽等现象必要时机加工进行修整,(切削量应控制在0.5mm)。

6玻璃管端面应研磨平整,不得有残缺,不得有沟槽等。

c法兰接触面应平整无径向沟槽。

8.3.2水位计组装

8.3.2.1将玻璃管、石墨填料准备好,填料间应涂以铅粉;

8.3.2.2将玻璃管小心放人;

8.3.工3将压兰压住玻璃管,压兰和玻璃管之间加一层石墨填料,直至密封严密。

8.3.2.4将压兰螺丝涂上铅粉,加垫圈拧上(压兰螺丝紧固时应注意):

a螺丝应对角紧

6先从中心紧起,逐步紧两头

c每次紧时用力应均匀,按顺序紧固3~4遍)。

8.3.2。5将水位计引出管盘根室中填人盘根,按汽包法兰的位置定好水位什引出管位置,紧好螺母。8.32.6标准:

拆下的填料不能再次使用应更换新品

8.3.3安装水位计

8.3.3,1清理法兰接合面,加入不锈钢缠绕垫和钢垫。

8.3.3.2对好法兰,顺序紧死螺丝。

8.3.3.3标准:缠绕垫、钢垫表面应平整无损失,无径向沟槽,安装时用力均匀,不得压坏缠绕垫。8.3.4水压试验

8.3.4。1检修结束后与本体一起进行水压试验。

8。3.4.2标准:玻璃密封部、法兰处、阀门填料处无泄漏

第四篇吸送风机检修

9吸送风机检修

9.1风机简介

风机是锅炉的主要辅助设备,送风机用于保证供给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吸风机用于将炉膛中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吸出并通过烟囱排至大气,风机主要由机壳、叶轮、主轴、进风口、调节门及传动部分组成。

设备规范:

引风机Y4-73-12,20D

流量10000m3/h

全压3.51KPa

转速960r·P·m

原动机132Kw

介质温度2oo℃

密度0.74kg/ m3

配用电机JSl48--6

电压380V

电流360A

送风机G4-73-12,18D

流量9000m3/h

合压3.61KPa

转速960r·p·m

原动机132Kw

配用电机Jsl26一6

电压380V

章鼓鼓机厂

9.2检修项目

9.2.1检查轴承、清洗轴承箱,清理换油及冷却装置。

9.2.2修补叶片和更换叶轮

9.2.3检修进出口挡板及传动装置

9.2.4修补磨损的外壳、衬板、进风口等。

9.2.5检查紧固基础螺丝,并校正中心水平。

9.2.6修补烟道、风道。

9.2.7对轮检查及校正。

9.2.8风机试运行,叶轮动静平衡试验;

9.3风机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9.3.1检修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应检查安全措施,确保电机电源应可靠切断,“禁止操作”牌,所有有关闸板,截门均应关闭严密。

9.3.2禁止用大锤敲打对轮;

9.3.3起重时应用经验丰富的起重工在现场,并有一人统一指挥。

9.3.4检修完毕后,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确定无人或工具材料留在风机内部后,方可关闭入孔门。

9.3.5风机检修后试运转工作,应由运行值班人员根据检修工作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检修工作人员不得自己进行试运转的操作。

9.3.6风机试运转前,检修工作负责人和运行值班人员必须检查燃烧室,烟道、空气预热器等处确已无人工作方可试运行。

9.4风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9.4.1准备工作

9.4.1.1检查设备缺陷并做好记录。

9.4.1.2准备检修工具,照明起重工具

9.4.1.3办理检修工作票,检修工作负责人应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9.4.2叶轮检修

9.4.2.1检修之前,对叶轮应进行详细检查,重点检查叶轮的磨损情况,铆钉的磨损和紧固情况及叶轮的晃动情况等。

9.4.2.2对叶轮的局部磨损处,应挖补或补焊,朴焊按相应工艺进行。

9.4.2.3焊补头部磨损的铆钉及有裂纹和磨损的焊缝。

9.4.2.4更换叶轮步骤如下:

a拧下紧定螺丝,利用千斤顶等工具将其从轴上取下,事先可对轮鼓加热至80一100 °C。

b吊出风机转子,置于准备好的架子上。

C气割割去铆钉头,用冲子将铆钉冲出。

d将叶轮从轮鼓上取下,检查套合处有无损坏,裂纹,磨痕和砂眼,并检查键槽的情况。

e检查圆盘铆钉孔与叶轮铆钉孔是否相符。

f用焦炭加热铆钉至1000~1100℃,用铆接工具铆接,全部铆接完毕后,用小锤锤打钉头,声音清脆为合格,否则应割掉重铆。

g对叶轮找静平衡

9.4.2.5标准:

a集流器与叶轮的径向间隙3~5mm,轴向深人为12一9mm。

b叶轮径向晃动不大于3mm,轴向漂移不大于8mm。

9.4.3叶轮轮鼓及轴的检修工艺

9.4.3.1当轮鼓有裂纹时,必须换新,对新轮鼓加工要求如下:

a轮鼓内径与轴外径用过盈配合0一0.03mm,装配时用热装。

b轮鼓、叶轮盘各配合部分保证同心度不超过队0.9mm

9.4.3.2检查轴及轴颈有无损坏,裂纹,磨痕,打磨轴颈。

9.4.3.3检查轴颈磨损程度(圆柱度、椭圆度),当超过0.05mm时,应在车床或磨床上将其消除。9.4.3.4轴有弯曲应进行校直:在轴突出侧用火焰加热(低于600℃),在另一侧用湿布使其保持冷却,加热一段时间后使其自然冷却。

9.4.3.5轮鼓与轴套合前应检查套合处光洁情况及键的接合情况,套合时在套合处涂抹机油,将键放人轴上键槽内,加热轮鼓至80~100℃,对好位置迅速套合。

9.4.3.6不采用热套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进行套合。

9.4.4滚动轴承检修

9.4.4.1拆掉端盖、上盖,检查滚珠顶部,推力膨胀等间隙,做好原始记录。

9.4.4.2检查保持架磨损情况

9.4.4.3检查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有无麻点,腐蚀、裂纹等缺陷。

9.4.4.4更换轴承时须使用专用工具,或用100℃以下热机油浇淋轴承内圈以消除与轴的配合紧力9.4.4.5标准:

a轴承应完好无缺,滚柱无麻点,沟纹及变色,滚柱与外套间隙为0.09一0. 9mm,最大不得超过0.28mm。

b轴承座与外套间隙为0.02~0.08mm,最大不超过0.1mm。

c轴承内套与轴不得产生滑动,其配合为过盈配合。

d保持架磨损不超过1/2。

e轴及轴颈符合相应形状、尺寸公差。

9.4.5靠背轮及对轮螺丝的检修。

9.4.5.1用专用扳手取下对轮螺丝,放于指定地点。

9.4.5.2电机对轮依据机械侧对轮找中心。

9.4.5.3检查靠背轮的径向和轴向晃度,检查键的结合情况。

9.4.5.4标准:

a对轮螺栓孔中心偏差不超过0.1mm,椭圆度不超过2mm。

b对轮间隙6~8mm,两轴不同心度≦0.05.联轴器端面不平行度≦0.05mm。

e对轮螺丝应完好,无裂纹、无损伤,丝扣无损伤,弹性垫圈的直径磨损超过2mm时必须换新。9.4.6外壳及导向装置的检修

9.4.6.1拆开轴封,拧下外壳上可取下部分的螺丝,将外壳可取下部分吊下置于枕木上。

9.4.6.2检查外壳、衬板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时须更换。

9.4.6.3检查人孔门及接合处的严密性。

9.4.6.4检查导向装置的强度及关闭严密性,检查导板有无损坏,弯曲等情况。

9.4.6.5消除传动装置的滞住及弯曲情况,矫正打开或关闭时的不正确位置。

9.4.6.6标准:

a调整挡板应能够全开、全关、无严重变形,无卡滞现象,连杆接头牢固,实际开度与外部指示相符,挡板关闭严密,挡板间隙3~5rnm。

b外壳村板磨穿或大部分面积磨去1/2厚度时应更换。

c人孔门应严密不漏,压板螺丝完整无缺。

9.4.7试转

9.4.7.1送电前应盘车,转动应灵活。

9.4.7.2启动前事故按钮应有人监视,做挡板开关实验。

9.4.7.3启动后检查轴承振动,温升,严密性做好记录。

9.4.7.4标准:

a试运转时振动,声音、轴承温度正常振动不超过0.1mm,轴承温度不超过60℃。

b润滑油油位正常;冷却水管畅通无阻,不漏油、不漏风,不串轴。

c挡板开关灵活,实际开度与指示一致。

第五篇排粉风机的检修

10排粉风机的检修

10.1排粉风机检修方法

10.1.1拆下对轮螺丝

凡转动机械的检修,开始的第一项工作,都是先拆下对轮螺丝,排粉机如此,送、引风机也如此,这样可保证检修安全,即使误送电,误起动电动机,风机也不会转起来,因而也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10.1.2检查风壳及叶轮磨损情况

在风壳内,当防磨瓦严重损损时,则应焊补;当叶轮的叶片、铆钉严重磨损时,应更换新叶轮。以上检查工作都是通过风壳检查孔进行的。如果上述缺陷都不存在时,则重新装好检查孔孔通。若需要更换叶轮或其它检修时,则通过检查孔是不能进行的,就必须拆下如口弯头。在卸弯头时,要用倒链预先吊好,防止弯头掉下伤人。

10.1.3折卸叶轮

将拆卸叶轮的专用工具安装好,再用倒链把叶轮牢牢地吊好。用两个烤把均匀地烤叶轮轮毅处,当轮毅温度达90一200℃时,即可扳动专用工具的丝杆,这时叶轮从轴上慢慢拉出,把叶轮从原地移动到较为宽敞的场地,现场常常采用叶轮立着滚走的办法。但应特别注意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辗脚。

因叶时轮的磨损程度不同,所进行的检修内容也不同。通常用叶片补焊、叶片更换和叶轮更换三种。

排粉机的叶轮叶片是前弯的,磨损严重的部位在弯曲叶片的内侧。

当叶片只有局部地方磨损时,可用焊条堆焊一次,以补起减薄的厚度。为保证叶轮的平衡,在同一直径的两端的对称叶片堆焊时用相等数量的焊条。

若叶片普通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2,前、后盘还基本完好时,则需更换叶片,在更换叶片时,为保证前后轮盘的相对位置和轮盘不变形,不能把旧叶片同时全部割掉焊新叶片,而要保留1/3的旧叶片暂不割掉,且均匀分布开,待到2/3的新叶片焊上时,再割掉余下的旧叶片,并焊上相应的新叶片。割好的和换新的叶片时要对称进行,以防轮盘变形。

此外,为保持转子的平衡,新制造的叶片要重量一致,形状正确。

当叶轮的叶片和前后盘均磨损到不能继续使用时,则应更换新叶轮,这时可将铆钉全部割掉,旧叶轮即和轮毂分开。将新叶轮和轮毂装配在一起,按号眼钻孔,再用铆钉固定,并应我好静平衡,换叶轮的工作则完成。

10.1.4解体检查轴承

用倒链将轴承箱盖吊起。用压铅丝的方法测量轴孔外套和轴承上盖的间隙。仔细检查轴承外套和轴承内套有无转动现象。检查滚柱(珠)及保持器有无麻点、磨损、砖裂等缺陷,如果是叶轮已经拆下,则可将轴吊出来进行。

10.1.5拆卸对轮及轴承

如果轴承有严重缺陷需要更换时,根据轴承位置的不同,有时是先卸下叶轮再换轴承,有时是先卸下对轮再换轴承。

卸对轮时,也是用专用的卸对轮工具并配合千斤顶进行的。装轴承时,应先把轴承放在100一120℃的机油内加热9分钟后再装上。装对轮时,可用柴火或烤把将对轮加热到孔的直径比轴的直径大0.10毫米时,立刻套上。

10.1.6轴就位和轴承箱组装

轴就位前,轴承箱内应清理干净,用压铅丝方法测量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并用轴承箱和轴

承盖结合面加垫或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加垫的方法调整间隙,间隙调好后涂上洋干漆,扣盖紧螺丝。紧螺丝时要对角紧,使紧力均匀。

10.1.7装叶轮和入口弯头

轴上键槽和键的配合按质量要求调整好,并在轴上涂以机油以利装配。利用专用工具将叶轮装轴上,再装好止动垫圈和轴头螺母。装入口弯头时,庄意调整入口集流器和叶轮

的入口间隙为6~8毫米。

10.1.8电动机找正

电动机找正就是通过调整电动机的位置(包括高、低方向)使对轮连接处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故在这里将找正方法详细叙述于下。

电动机找正方法:

10 1.8.1校正中心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a准备找正用的量具和工具:钢板尺、塞尺、千分尺、百分表、找正卡、专用扳手、撬棍、千斤顶、皮老虎、扳手。

b检查轴承座、台板及轴承紧固螺丝,松动者应紧固。

c将电动机地脚与基础台板的结合面清理干净,并把垫片清理干净。

d将电动机就位,进行初步调整,用塞尺检查电动机座的接触情况,如一处或几处有间隙时,应用铜片或铜片加垫来消除。

e将对轮端部及外圆处的毛刺去掉,以使读数正确。

10.1.8.2校正中心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a用钢板尺将对轮初步找正,将对轮轴向间隙调整到5-6毫米。

b将两个对轮按记号用两条螺丝连住。

c初步找正后安装找正用的卡子。

d将卡子的轴向、径向间隙调整到0.5毫米左右。

e将找正用卡子转至上部,作为测量起点。

f按转子正转方向依次旋转90°、180°、270°,测量径向,轴向间隙值a、b,并记录(测轴向间隙时应用撬棍消除电动机申动,防止造成测量误差)。

g转动对轮360°至原始位置,与原始测量记录对比,若相差很大,应找出原因。

h应转动两圈,对比测量结果,取得较正确的值。

i调整间隙时,电动机地脚移动量的计算。

①A点左右移动量XA

XA=E/D(b2 一b4)+(a2一a4)/2

②A点升降量YA

YA=E/D(b1一b3)+(a1一a3)/2

③B点左右移动量XB

XB=(E+L)/D(b2一b4)+(a2一a4)/2

④B点升降量

YB=(E+L)/D(b1一b3)+(a1一a3)/2

j电动机左右移动靠顶,升降靠加减垫片。

10.1.8.3质量要求

a对轮间隙:吸、送排粉风机为4~6毫米,磨煤机为5~7毫米,大、中型泵为4一6毫米,小型泵为2一4毫米。

b找正误差(轴、径向)740转/分不超过0,10毫米,900转/分不超过0.08毫米,3000转汾不超过0.06毫米。

c电动机的移动不应用大锤敲打。

d调整加垫时,厚的在下边,薄的在中间,较薄的在上边,加垫数量不允许超过3片。

10.2排粉机检修质量标准

10.2.1风壳和叶轮的质量标准

10.2.1.1风箱防磨贴板磨损至2毫米时应更换。

10.2.1.2叶片磨损后的厚度不足3毫米时应更换新叶片,厚度在3毫米以上时可堆焊或挖补。10.2.1.3铆钉帽磨损达原厚的1/2时应换新的

10.2.2轴承和轴承箱的质量标准

10.2.2.1滚柱珠及滚道表面不得有麻点裂纹蚀斑等缺陷。

10.2.2.2轴承径向间隙不得超过0.25毫米。

10.2.2.3保持器磨损超过其厚1/2或铆钉开裂需更换。

10.2.2.4轴承内、外套不得转动。

10.2.2.5冷却水管固定牢固与转动部分无摩擦。

10.2.2.6冷却水管充压实验压力为0.5MPa并保持5分钟不漏。

10.2.3新叶轮的质量标准

10.2.3.1轮盘无裂纹、损伤。

10.2.3.2焊缝应有足够的强度,焊口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内、外径偏差为±3毫米。10.2.3.3 进出口角误差不超过±5°、±3°。

10.2.3.4叶片垂直误差不超过2毫米。

10.2.4新轴承和对轮的质量标准

10.2.4.1新轴承径向间隙为0.04~0.09mm,旧轴承径向间隙最大不超过0.25mm

10.2.4.2对轮孔与轴配合紧力为0.01一0.03毫米。

10.2.4.3键在键槽内两侧无间隙,键顶间隙为0.20~0.5毫米。

10.2.5电动机找正和试转后的质量标准

10.2.5.1基础螺丝应紧固无松动。

10.2.5.2两对轮中心径向偏差不超过0.08毫米,对轮间隙为4~6毫米。

10.2.5.3垫片下超过3片。

10.2.5.4皮圈与螺丝不动,皮圈与孔有0.2一0.5毫米间隙。

10.2.5.5更换或补焊之后的叶轮未经找静平衡时,禁止做动平衡试验。

10.2.5.6找动平衡后之振动不超过0.05毫米。

10.2.5.7试转8小时后,轴承温度不超过70℃,振动不超过0.05毫米,二硫化钼润滑时,轴承温度不超过60℃。

10.2.5.8不漏油、不漏粉、无异音、运行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