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6日至7月1日,由省政府宋振华副秘书长任团长,省旅游局王新勇局长任副团长,各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市旅游局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河北省政府考察团赴四川,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听取了四川省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阿坝等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闻名中外。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旅游发展中站在全局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发展大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均增长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6%增长到9.8%,在全省基本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也一跃跻身全国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

迅猛发展的四川旅游业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就形成了面向成都市民的“农家乐”旅游雏形。近年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精心打造、错位发展的五个旅游专业村。“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是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以绚丽的菊花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为依托,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以“市民认种一分田”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五朵金花”竞相开放,给游人以美好的享受,给农民以巨大的实惠。“五朵金花”景区近两年已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五年间增长了6602万元,增幅达85.5%。整个片区地价飙升4倍,农户资产增值超过13亿元,土地产出效益由每亩的2000多元提高到上万元。全区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等多种形式,年人均纯收入达6321元。“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使农民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的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业界的高度评价。

四川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自发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和品牌进一步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变化”:一是发展速度加快。如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户两年内增长了1371家,总数达到近6000家。二是质量提高。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为主经营发展为合伙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服务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服务方式由自发粗放走向逐步规范。三是农民生产生活区成为景区。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都江堰市青城镇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锦江区三圣花乡成为国家4A级景区。四是农副产品成为旅游纪念品。乡村旅游地区的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形象和附加值。

截止2005年底,四川共有农家乐17037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吸纳就业23.8万人,接待旅游者8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亿元,上缴税费9049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四川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紧密结合,按照“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基本经验和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四川政府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如成都锦江区按照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了《锦江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广安市政府为牌坊新村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战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400余人就业,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二是资金倾斜。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适度向农村倾斜,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锦江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按每平方公里1500万元的标准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户房屋内外表面改造资金的80%和购买新型厨具资金的50%也来自政府,整个片区区政府投入9745万元。眉山东坡区广济乡政府对万亩果园民居进行了统一规划,并以资金鼓励农民进行房屋改造,并大力推动了“两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六改(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改房)”工程。三是部门支持。乡村旅游涉及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政策、资金和物力倾斜。为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抽调旅游、卫生、环保、食品管理、交通、工商、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干部分包到户,对农家乐经营户专门培训和上门指导,仅市级各部门就注入各项资金1800万元。四是综合

协调。政府牵头规划与策划,杜绝重复建设和任意破坏生态行为。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四川根据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开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依托核心景区优势。四川著名景区基本上都在农村地区,这些年全省形成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著名景区都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农村和农民成为旅游接待和服务主体。二是依托城市近郊优势。成都、绵阳、眉山、攀枝花、雅安等市近年来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着力开发建设了一批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点,走出了一条“城市还是城市、农村还是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成都锦江区创造性打造了“五朵金花”,5个村形成了5个特色,仅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三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以自然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代表是成都的龙泉万亩观光果园、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眉山东坡区广济乡万亩果园;以传统手工业为依托的代表是眉山青神县中国竹艺城;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依托的代表是攀枝花市的宇森酒堡;以现代高科技农业为依托的代表是雅安高科技农业园区。四是依托民俗风情优势。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非常鲜明,旅游发展迅速。如阿坝州的桃坪羌寨、甘孜州丹巴的碉楼群、凉山自治州的泸沽湖等。

(三)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四川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全方位重点打造核心景区。成都锦江区对“五朵金花”景区实施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农房实施就地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三是景区环境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四是景观建设人文化。注重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旅游活动。五是形象塑造品牌化。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不断推出农业新品牌,将传统农家乐提升为都市乡村旅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五个村庄整合为一个旅游区,把“五朵金花”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一是标准规范。成都市以推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评定星级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为抓手,推进全市农家乐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先后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评定》、《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系列地方标准。截止目前,全市已评定出星级农家乐300余家,星级乡村酒店2家。二是培训提高。成都市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如锦江区“村姑变导游”的培训,平乐镇对农家乐业主的餐饮培训,郫县农科村书报进家、对联字画入户,龙泉驿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礼仪礼节、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等。三是行业自律。注重发挥行业自律

组织作用,全省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制定章程和乡规民约,在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三、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地方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总体看,我省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学习借鉴四川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当前在全省要大力开展“千村创建、百村达标、三十村示范”活动(即在全省选择一千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发展乡村游,其中一百个村今年基本达标,三十个村成为全省示范村),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旅游型村镇,走出一条“以旅游助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制定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会逐年加大,发展乡村旅游恰逢其时。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建议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规划编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房屋改造、供水供电、生态建设、广播电视等)、土地使用开发、吸引投资、旅游商品开发、从业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宣传促销、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的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要强。

(三)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建议省政府近期召开一次由各设区市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市旅游局局长,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村镇和示范点负责人,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会上,现场观摩邢台、保定、秦皇岛等市部分乡村旅游示范点,交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印发四川省有关发展乡村旅游材料,力争出

台我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四)打造一批城郊型乡村旅游示范区。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顺应城市居民日益高涨的休闲需求,借鉴成都打造“五朵金花”运作模式,集中人财物力,在省会石家庄和其他中心城市城郊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瞄准京津市场,在京津周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这些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在突出农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休闲氛围的同时,必须从规划开始就树立精品意识。对此,省里要加强指导,全力支持。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内涵,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在省会、省内中心城市和京津周边打造成一批特色各异、优势互补,在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景区,带动全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XXX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围绕主题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XXX紧紧围绕“XXX特色镇”建设要求,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重点突破,分批推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绿化、资源开发等工作,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建设了XXX民俗村、欢乐向前冲实景基地、XXX中心、XXX等休闲娱乐项目,XXX成为集生态旅游、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不断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了解最新旅游业务,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旅游扶持项目。同时,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

作,重点创建了一批精品采摘园、星级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省级旅游示范单位、好客山东最佳休闲乡镇等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创品牌来带动我镇乡村旅游发展。 (三)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新线路 休闲生态游 ①XXX百果园 一处集休闲采摘、劳动体验、科普推广、名优果品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也是目前XXX市规模较大的设施农业园区。种植16大类共300多个品种的树种,建设有休闲娱乐区、果品只有采摘区、“果树认领”体验区、新果品培育区。 ②XXX观光园 观光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有优质果树大棚种植区、盆景花卉展示区、果品休闲采摘区、特种养殖示范区、民俗风情体验区、权利打造集苗木花卉种植、特色果蔬采摘、餐饮食宿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农场”。 ③XXX XXXX是一处集果蔬采摘、花卉培育、休闲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示范园,以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享制“城市农夫”的全新滋味,建设“花样年华”花卉种植展示销售区、“果然之乐”果蔬采摘区、“鱼情鱼礼”水上垂钓怡情区、“美食美味”餐饮娱乐品茶区。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5538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

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 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 **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 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 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 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 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 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场、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99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年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二是教育农场。是农业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来的体系之一,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如埔里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面积50公顷,园内有庞大的蝴蝶园、昆虫生态园、水上花园餐厅、花屋、光合广场、仙人掌生态区、押花生活馆等休闲观光区、生态区、体验区、民宿区,可供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中学习了解花卉、苗木、昆虫等相关知识。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建设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商务、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

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新疆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了园艺场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农业+旅游有效融合,实现田园综合体项目达标,确保不走弯路,科学有效实现目标,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乡村旅游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7月13日至18日,由彩田总经理带队,组织一行4人,前往阿克苏塔村、刀郎部落、库尔勒阿瓦提农场、奇台腰站子村、北屯中心广场等地实地考察。 深入乡村民宿、乡村餐饮、乡村娱乐设施亲身体验验并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认真询问了当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学习当地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感受颇深,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阿克苏温宿县塔村旅游现状 阿克苏温宿县塔村全名是阿依库勒镇塔什塔村,距离温宿县75公里,位于天山托木尔峰山脚下气温比城区低了近15℃左右,了解到从2019年起,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战略,打造“归园田居·塔村”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归园田居·塔村”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让

农民变被动为主动,让刻意“输血”变农民自发“造血”,为“一 帮就富,撒手就贫”的顽疾开出了一剂妙方。 塔村环境整治、民宿改造、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和60余处 网红打卡点打造通过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资金建 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开发建设滑雪场、彩虹滑道、玻璃 栈道等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业态的同时,已吸纳150余名农牧民就业, 全村约60%以上的村民直接受益于旅游业发展。 整体照片展示: 整体规划分成14个点,分为: 云中漫步游乐园,天山托峰滑雪场,低空飞行基地,无动力游乐园、

乡村旅游工作汇报

乡村旅游工作汇报 篇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XXX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围绕主题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XXX紧紧围绕“XXX特色镇”建设要求,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重点突破,分批推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绿化、资源开发等工作,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建设了XXX民俗村、欢乐向前冲实景基地、XXX中心、XXX等休闲娱乐项目,XXX成为集生态旅游、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不断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了解最新旅游业务,积极争

取上级乡村旅游扶持项目。同时,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重点创建了一批精品采摘园、星级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省级旅游示范单位、好客山东最佳休闲乡镇等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创品牌来带动我镇乡村旅游发展。 (三)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新线路休闲生态游 ①XXX百果园 一处集休闲采摘、劳动体验、科普推广、名优果品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也是目前XXX市规模较大的设施农业园区。种植16大类共300多个品种的树种,建设有休闲娱乐区、果品只有采摘区、“果树认领”体验区、新果品培育区。 ②XXX观光园 观光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有优质果树大棚种植区、盆景花卉展示区、果品休闲采摘区、特种养殖示范区、民俗风情体验区、权利打造集苗木花卉种植、特色果蔬采摘、餐饮食宿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农场”。 ③XXX XXXX是一处集果蔬采摘、花卉培育、休闲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示范园,以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享制“城市农夫”的全新滋味,建设“花样年华”花卉种植

婺源乡村旅游 [赴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婺源乡村旅游[赴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3月13日、14日政府陶景文副市长与旅游局孙世强副局长到江西省XX县进行乡村旅游考察。 在此期间,先后考察了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村等乡村旅游景点,走访了旅游购物点、旅游农户。一路深入细致的考察,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较大,触动很深。我们不仅对婺源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得到了启发,有关考察成果报告如下: 一、婺源及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村景区概况 XX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有33万多人。县城设在紫阳镇,县境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XX区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被许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森林覆盖率达82%,是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等多项称号,拥有

7个4a级景区,是全国拥有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开发了10多个精品景区景点,开辟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村落。一条蜿延曲折的小溪穿村而过,房屋依溪而建。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明清古建遍布,青石板街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汪口-千年古村落。位于XX县东江湾镇压的西部,宋朝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有千年古街、老屋、长河漂流可供游览。国家级文物单位“俞氏宗祠”,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被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江湾-伟人故里。曾孕育了清代经学家江永、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名人贤士,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 晓起-生态家园。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经楠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官邸气派堂皇,民居精雕细刻。村中小巷均铺青石,“养生河”里鱼虾游弋,环境优美,天人合一。 二、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科学定位、规划先行。XX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规划工作,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以及10个景区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例如当地规划明确规定:纳入规划范围的村庄和游览线路经过的地区,兴建和改造各种建筑必须按照规划确定的外观和式样,政府还设计了独立、联排、多层等多套徽派建筑标准图纸,供村民建房挑选。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载体,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愿望的一种旅游形式。我县乡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于产业调整,解决农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深入乡村,走访业主,就如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广泛地听取意见,研讨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现状 桐梓地处黔北门户,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素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美誉。近年来,我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气候等优势,依托“四在农家”创建,对接重庆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找到了一条“四在农家”创建的新路子,较好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随着崇遵高速公路建成,对接重庆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我县迎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黄金时期。据统计,2016年,全县依托“四在农家”创建,集中打造了一批集生态、休闲、漂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共

接待游客2万人,长住客人逾6000人,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400万元,绝大多数乡村旅馆爆满。2016年“五一”黄金周,全县共接待游客万余人,旅游收入达750万元。目前,桐梓已先后在全县规划建设256个“四在农家”创建点,覆盖农户5万多户,每个创建点都正在成为吸引重庆客人休闲避暑的乐园。 二、目前我县乡村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功能单一,档次不高,带动能力弱。近几年来,我县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乡村旅游特色不明显,形式单一,各景点大都以棋牌、垂钓、喝茶、吃农家饭等内容为主,况且,这种项目均是农户以少量资本投入进行开发建设,具有重量级、品牌特色的旅游项目还很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2、经营管理粗放,不谙市场运作。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素质较低,卫生习惯差缺少健康安全保证。重眼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 3、公共产品的滞后。道路建设、自驾车停车场、给排水、卫生防疫、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滞后。使乡村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发的盲目的发展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4、宣传乏力,管理欠佳,服务水平不高。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乡村旅游已初见成效,但因缺乏对外宣传,

云舍乡村旅游发展汇报

云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云舍,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太平河畔的江梵公路东侧,距江口县城仅5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共462户人家,1784口人。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3.7%以上,是我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 自2002年云舍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至今,云舍村已逐步形成了村民热爱旅游、参与旅游、经营旅游的浓厚氛围。目前,全村参与旅游经营的人数达500多人,有农家乐12家,旅游商品店5家,云舍演职队1支,土法造纸制作及经营户60多家。 一、农家乐经营 主要为住宿及农家饭。住宿为木楼,每间床位15元,全村共50多个床位。农家饭以就地采材为主,推出最具乡村特色的锅巴饭、面面肉、盐菜肉、腊猪脚、炖土鸡及山野菜,受到各地游客的好评。2008年云舍村农家乐年总收入约280万元。 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为:杨洪乔、杨兴、杨兴春、杨四矮、杨再平、杨政华、邓和平、杨福德、杨运国、杨培林、杨华军 二、旅游商品店 主要销售云舍景区纪念工艺品、金钱杆、梵净山特产紫袍玉带石以及旅客所需的日常用品等。每户月收入约12000元。 从业旅游商品店的农户有:杨洪乔、杨培林、杨六林、杨建保、杨政成 三、演职人员共24人,为云舍村村民,每天参加两场定时表演,上午10点,下午3点半,演出时间约1小时。主要演出的节目有薅草锣鼓、祭风神、毛古斯舞、摆手舞、金钱杆、背兜舞等共16个。演员工资600元/月,另加提成从300至500不等,由东太梵净旅游公司按月发放。 演员名单如下: 雷春英、田小红、陈桂香、曾金钗、陈慧凤、李文凤、陈亚芬、陈元花、龙玉香、苏云云、杨洪乔、向友友、杨培林、杨兴亮、雷桂兰、涂小英、莫家萍、陈志香、王桂香、白代芬、杨秀伟、李红、熊明艳、邓仕琴、肖敏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 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场、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

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99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年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导语:乡村旅游是跟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掀起一股时尚潮流,虽然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其发展的快速,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与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及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以及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与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及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

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与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

2019年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资料

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时下热词之一,她是一个游客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朝阳产业。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2019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

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XX年关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XX年关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XX年关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农家乐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2月21日至22日,由县旅游局领导带队,组织旅游局和鼎润公司代表一行7人,赴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行深入景区农家宾馆,亲身体验验并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认真询问了当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学习当地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感受颇深,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借助区位、生态、文化优势,依托城郊、景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整村推进、精品创建、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其中,袁家村位于**市县烟霞镇,距西安市区30分钟车程,是个移民村,全村60户人有七个姓,280多人,500亩地。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是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村,1970年郭裕禄担任袁家村支部书记,当时为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从农业生产抓起,领导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十年间,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发展经济,郭书记提出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办起了白灰厂、水泥厂、硅铁厂、

建筑公司、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XX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村办工业化企业逐步淘汰,袁家村发展遇到瓶颈,期间村干部常年外地考察学习,老郭书记儿子郭占武挑起重担,他提出弃工从农,搞现代化农业,观光农业,当时没有人拥护,为了解决村民思想问题,村干部党员带头先后赴四川**、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对农家乐乡村旅游有了初步认识,最终定位关中民俗文化,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XX年5月该村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

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一、拟选的乡村旅游试点村:韩坊村二、韩坊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韩坊村地处新市镇东约4公里,现有138户人家,人口525人;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深厚,在历史上曾有临邑至济阳的官道,近三十年来踩高跷,鼎盛时达150多人,小迷戏在1978年左右最为鼎盛,当时有四十多人参与;土地宽满,土质肥沃,可耕地面积905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大棚蔬菜等,该村的大棚菜从1991年就开始种植;土马河横穿本村,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清澈,野鸭、白鹭等水禽众多,鱼类、植被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业条件优越。 三、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定位 结合自身实际,遵循现代理念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韩坊村乡村旅游产品定位于“乡村观光游览+民俗文化体验”。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以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产品为基础,计划在村内建设一个以农业采摘、渔业养殖、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园,大力规范、引导和发展农家乐、农业旅游园以及现代新农村等乡村旅游产品;以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为特色,深入挖掘农根文化,为游客提供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可观的、可体验、可参与、全方位的本土文化体验空间。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措施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重点解决好土地、资金投入上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投资开发者的各项权益,并列出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业解决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同时,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对重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指导,使其强化自身特色,更好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广泛宣传促销。多与农业、林业、新闻媒体等部门联系,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交易会和旅游推介会等,积极宣传推介韩坊乡村游。同时,加强策划包装,细分客源市场,通过专项促销、与旅行社结盟、与周边景点联动等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三)优化旅游环境。加大道路、交通、住宿、餐饮、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乡村脏、乱、差的局面。同时,规范旅游运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乡村旅游发展行业协会,规范乡村游的经营与管理,确保在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条件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四)多渠道融资。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六、几点请求与建议 一是请县政府确定专人负责来抓韩坊村的乡村旅游工作,并尽快派驻工作组、专家和技术人员。

陕西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陕西省袁家村、曲江文旅旅游项目考察报告 4月底,前往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曲江文旅就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旅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参观了红旗渠风景区、袁家村、大唐芙蓉园等,并与红旗渠集团、袁家村村委会、曲江文旅集团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 一、旅游项目概况 (一)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由林州市成立的国有企业河南红旗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运营管理。红旗渠风景区是以展现1960年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1500公里的红旗渠伟大工程为主题的风景区。红旗渠风景区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风景区是由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二个景区组成,面积为5平方公里,门票价格为100元。1996年,红旗渠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红旗渠风景区入选“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录。同时,红旗渠风景区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2016年10月,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量500多万人次,其中购票40多万人次。

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总长515米。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青年洞景区:是以红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为主景,以太行山为依托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 (二)袁家村旅游 袁家村全村共62户,286口人。2007年初,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出资27万元在全省买点子,又借鉴成都锦里景点的经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景区于2007年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1000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馆、作坊街、酒吧街、小吃街、宝宁寺、艺术长廊、回民巷、祠堂街、南货街等旅游休闲街区。目前,袁家村景区旅游业态形成三大板块:一是以村民原住地四合院为主的农家风味饮食+农家乐接待区域,属于村上指导、村民自主经营;二是以康庄老街、小吃一条街、酒吧街等文化创意与休闲娱乐为重点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属于村上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吸纳各式特色商户自主经营;三是为袁家村整体旅游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宾馆饭店、观光农业等招商项目。 (三)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曲江新区,由曲江文旅集团运营管理,是曲江文旅六大遗址景区的主要遗址景区,年接待游览200多万人次,门票120元。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本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一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

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17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