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吉拉传记(四)

吉拉传记(四)

吉拉传记(四)

谁会先试试我的权力?那水玲珑的冰晶琥珀眼睛露出蔑视。紫水晶权威指我:眉毛看着我:冰宠物圣地是最不能让消防系统Abi进入你的,留在这里为他们惩罚,剩下的人可以去。Beans和Yu的孩子们都惊呆了。我勇敢地走了起来,对他们低声说:我很好,你快走了!

声音褪去,冷水的声音又响了:惩罚开始了!宝娜,宝Yi,携带道具!两个非常优雅的雪兔子携带巨大的冰来了。冰断!宝鸡咆哮,冰破了,里面的铁边上立刻点燃火,火反映了我们的脸。而那枚戒指在眨眼的时候被分为40张,共有41张。米露笑着说:只要你能在2分钟内通过41环,我就可以让你和你的伴侣一起进入神秘的精神。这个火环,但是风扇的木头珍惜了从火影的困难的记忆偷。她被偷到火环,几乎被烧死。当你躲避和击中火环,那肆虐的火会燃烧更繁荣!如果击中戒指的次数超过4次,你几乎要开车起重机去a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有点生气愤怒地看着她。好?等等,我似乎错过了一个细节粉丝樱桃?她不是我的哥们木质小屋种族吗?此外,她的木头的米路口也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向米鲁请求:嗯,你让球迷出来看我,我会跳过这个41环! Miluto 笑:好吧,我会遇到你的欲望死在之前!粉丝樱桃,出来,有一个小吉拉想看到你!

不是我的期望,一个非常可爱的木羊从冰洞出来。她第一次惊讶了一下,突然在我面前跑到我面前,高兴地说:美达米达,你来这里了吗?球迷樱桃抱着我,像许多年没有看到同一个兄弟的团聚,问长问题短。米卢的脸变得比北京的歌剧面子快,爆裂的红色,爆裂的白色,爆裂的紫色,一阵绿色或她应该去面对京剧表演。我认为。

Milu猛烈地喊道:球迷樱桃!我命令你来!粉丝樱桃她的脸:我不做的事伤害朋友!米鲁的声音充满了警告:球迷樱桃,我再次问你,你到底不得不来!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背后的话故意延长音调,非常非常充满危险的警觉,加上高分贝的声明,我不知道如果盲目的樱桃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 (一)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6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9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 10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宾语前置) 11 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 宜皆降之 (使动) 惠等哭,舆归营 (名作状) 单于壮其节 (意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被动) 空以身膏草野 (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 数:

人物传记常用词语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 热传递教学设计

二、内能热传递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2、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2、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能力。 四、教具 用弹簧相连的小球(两只)、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

能从何而来? 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那么,这种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叫什么能呢? 学生回答: 靠汽油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 新课讲解: 一、内能 信息快递: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引导讨论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演示实验 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如图所示) 实验方法: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结论:物理学中,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问题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2、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 学生讨论回答。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实例来讨论) 投影图片 ⑴车胎内的气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苏武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理解主题,感悟苏武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知识线索】 《苏武牧羊》歌词欣赏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二十世纪初,中学教师蒋荫堂先生看到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惨状,满怀激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歌,呼吁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苏武牧羊》一经传出,短短几年间就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曾经是“察绥抗日同盟军”早晚必唱的军歌。在日本鬼子入侵我华夏神州时,吉鸿昌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反对内战,率部转战长城内外,重创侵华日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作为这支部队的前敌总指挥,他非常喜爱这首歌,大敌当前,他用苏武的气节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知识建构】 全班一起自习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请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2.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人物语言描写。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和心理?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4.小结人物形象: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我们可以说苏武是中国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代表。 【合作探究】 探究本文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一、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作用? 突出主题: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二、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例如:“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高语必修四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一、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原名《》)。 《史记》全书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12 (记历代帝王政绩)、30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70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10表(大事年表)、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 的时期,到元狩元年,长达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 ,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北宋司马光的《》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 尊称为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 遭受腐刑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

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史记》得传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二、文化常识 1、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2、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3、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4、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 6、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以示虔诚。 7、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指秦离宫中的章台。 8、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9、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0、汤镬(huò):指烹刑。汤,沸水。镬,大锅。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原文和翻译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三单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绣tà(闼) 汗cén(涔涔) qiāng(戕)害残gēng(羹)冷zhì(炙) 国cuì(粹) cuàn(篡)夺万恶不shè(赦)羽扇guān(纶)巾qiáng(樯)橹 二、给加点字注音 嫡亲(dí)当垆(lú)临邛(qióng)隅头(yú)孛老(bó)孱头(càn ) 变徵(zhǐ)刬的(chǎn)鳏寡(guān)徘徊(pái)撚断(niǎn)浣纱(huàn) 恓惶(xī)祗候(zhī)盗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贼(máo) 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脍(kuài)炙人口国玺(xǐ)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 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 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 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 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14)错勘:错误地判断。 15)大度:大方,气量宽宏16)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 17)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19)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 2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 25)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26)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四根据解释填成语 1)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的仪节,说道:拿来!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 单元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 2、梳理文章的三个故事,把握情节。 3、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体会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4、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5、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忠义爱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培 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 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苏武传
1、了解作者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充公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4、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5、理解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民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 记》所取得的成就。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领会 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 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如播放配 乐朗诵等,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张衡传
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 3、通过事件分析张衡的人物性格。 4、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5、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6、理解主题,感悟张衡的精神。 学习课文的创作手法,写一篇人物小传。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 文学等多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 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 在眼前。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把握课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 运用,文史、文化常识和积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价值的体现方式各有不同。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并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 追求真理的精神。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内能 热传递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热传递教学案1(无答案)(新 版)苏科版 【学习目标】: 理解内能的相关概念;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重点难点】 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下面的学习 一、自主先学 学习内容P40—42 1、叫做热运动。 2、叫做内能。物体具有内能。 3、猜想:内能的大小与有关? 4、实验方法? 5、叫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法。 6、叫做热量。 二、合作助学 1、我的收获:组内展示自学成果 2、组内质疑 三、点拨拓展 1、学生质疑。老师点拨。 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区别: 0 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 原因: 2、演示实验: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 温度高→扩散→分子运动得→分子动能→物体的内能 3、解释开始提出的问题。 4、结论:物体内所有分子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有关。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B、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降到0℃时物体没有内能了 D、物体的内能仅跟温度有关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他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4.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汽中,它们的内能() A、一样大 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5.如图所示,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6.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 ..而不发生能的转化 ..的过程是() 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C、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D、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量少的物体 8.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可能发生热传递现象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过程就是温度的传递过程 D、热传递的最终结果是参与热传递的物体的内能相等 【作业】:课课练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原文及翻译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 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 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 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 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 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着浞野侯陷落胡地。他们与卫律所率领的投降的人,暗中共同谋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回汉朝。正好苏武等人到了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 向来、平素拜访怨恨替 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向来和副中郎将张胜关系好,他私下里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天子埋伏弓弩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 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把给 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把一些财物给了虞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起事其中的逃跑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狩猎,只有阏氏和子弟留在宫中。虞常等七十多个人想要起事,其中一人在夜里逃出, 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派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12《苏武传》同步练习

【基础演练】(A) 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括号字注音。 (昆邪)王()()、(且鞮)侯()()、(阏氏)()()、(煴)火()、左伊秩(訾)()、(浞)野侯() 丈人(行)()、(缑)王() 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课堂训练】(A)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代表性的人物传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影响极为深广,而苏武也成了忠贞和民族气节的象征。下面一起来学习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雄定格在人们心中,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现出崇高而又令人震撼的民族气节,

有民歌《苏武牧羊》唱道: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下面,我们走进苏武,认识苏武,敬仰苏武。板书《苏武传》。 二、快速阅读配发资料《第二课堂》(第99页)和课文注释①,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