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 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 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 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 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李维康;生于1947年,原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

人物概述;李维康,著名京剧演员。女,生于1947年,祖籍北京。原中国国家京剧院领衔主演,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前辈级人物。现任中国戏曲学院资深教授。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得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主席团成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她的丈夫耿其昌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

艺术经历;12岁登台,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6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任主演,1977年在新编戏《蝶恋花》中成功饰演杨开慧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复排《秦香莲》,开始逐步恢复传统戏。80年代初至90年代曾担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1985年参演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艺术特色;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

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传统戏时颇有新意;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也能成功地塑造角色。例如在现代戏《恩仇恋》里,她将青衣、花衫、刀马旦的行当艺术融在一起,出色地塑造了女主角凤妹子的动人形象。其他例如李清照、杨开慧等角色,也扮演得颇为成功。

代表剧目;擅演剧目:《秦香莲》、《霸王别姬》、《风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玉堂春》、《断桥》、《荀灌娘》、《刺蚌》、《宇宙锋》、《鱼藻宫》、《杨门女将》、《谢瑶环》、《四川白毛女》、《黛诺》、《革命自有后来人》、《红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李清照》、《李凤姐》、《宝莲灯》、《蝶恋花》、《恩仇恋》等。

获奖情况;所获奖项: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5年全国现代戏汇演主演一等奖;首都京剧振兴杯最佳演员;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首

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李维康届“金唱片”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1997年被文联首推为“世纪之星”。

活动年表1984年,农历甲子年: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杂志社发起举办的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该奖以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1984年6月3日,农历甲子年五月初四日:参加由上

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主办的“全国著名中青年京剧演员交流汇演”,演出剧目:《龙凤呈祥》,其中与刘长瑜、李维康、孙毓敏三演孙尚香,反响强烈。

1987年11月29日,农历丁卯年十月初九日:领衔中

国京剧院二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

1988年5月6日-11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一日-廿六日,19时: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演出剧目:《凤还巢》(马小曼,杜近芳,李维康,梅葆玖,王啸麟,艾世菊,于万增,王树芳,孙正阳,萧英翔,黄世骧)、《武家坡》(梅葆玥,李维康)、《汾河湾》(李维康,耿其昌)。

1990年12月20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四日:参加

北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演出剧目:《玉堂春》(李维康,叶少兰)、京剧《四郎探母》(李维康,耿其昌,黄孝慈,于魁智,马小曼,陈志清,于万增,赵葆秀,冯志孝,刘长瑜)。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参加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演出节目:京剧交响合唱毛泽东词《咏梅》(中央乐团演奏合唱,秋里指挥,张克瑶扮演毛泽东,李维康、杨春霞、刘长瑜、杨淑蕊演唱)

1992年2月11日-16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参

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

1992年12月,农历壬申年:获得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金奖。

1996年2月19日,农历丙子年正月初一日:参加1996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演出节目:《李清照》选段。

1998年8月28日,农历戊寅年七月初七日: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三等奖(李维康京剧唱段选,CD,上海声像)。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龙凤呈祥·洞房》(鼓师李素阳,琴师张素英;演员李维康;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1999年10月6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参加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的庆祝国庆五十周年戏曲演出,演出剧目:《四郎探母》(耿其昌,于魁智,冯志孝,李维康,刘长瑜,李胜素)。

2000年3月28日,农历庚辰年二月廿三日:参加大型京剧演唱会暨上海京剧院庆祝建院45周年系列演出开幕式,演出剧目:《大·探·二》(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等)。

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参加怀仁堂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谢

瑶环》选段。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参加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谢瑶环》选段。

2001年10月8日,农历辛巳年八月廿二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四郎探母》选段(李维康、耿其昌)。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任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

2003年1月3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初一日,19时30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四郎探母》(于魁智,杨少彭,杜镇杰,张学津,李胜素,李维康,马小曼,赵葆秀,李宏图,寇春华,郑岩)。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参加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贵妃醉酒》。

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参加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迎新春名家演唱会》。

2003年4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三月十一日,20时:参加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文艺晚会《梅花赋》,演出节目:《咏梅》(李维康、于魁智)。

2003年12月6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参加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闭幕式晚会。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京剧《坐宫》(李维康、耿其昌)。

2004年12月30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日:参加“菊苑飘香”——怀仁堂2005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蝴

恋花》。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大登殿》(李维康、张云、张笠媛、王璐、周婧)。

2005年12月30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三十日,19时45分:参加“锦绣神州”——怀仁堂2006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红色娘子军》。

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参加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

2006年1月28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参加2006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李清照》(李维康、耿其昌)。

2006年2月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晚:参加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演出节目:《贵妃醉酒》。

2006年6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参加杜近芳收丁晓君为徒仪式。

2006年9月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七日,20时:参加第三届中国威海人居节“三角之夜”中国京剧名角名段演唱会。

2006年9月30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九日,19时30分:参加长安大戏院重张十周年演出,演出剧目:《四郎探母》(杜鹏、杜喆、贾劲松、耿其昌分饰杨延辉,李维康、熊鸣霞、张慧芳分饰铁镜公主,张晶饰萧太后,翟墨饰佘太君,李宏图饰杨宗保)。

2006年10月2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参加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纪念谭富英诞辰百年系列演出。

2006年11月4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四日,19时30分:参加霸州市举行的纪念李少春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出节目:《卜算子·咏梅》。

2006年11月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九日:参加在长安大戏院隆重举行的2006中国记者节京剧演唱会,演出节目:《谢瑶环》。

2006年11月17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七日:参加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晚:参加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的纪念奚延宏诞辰72周年演唱会举行,演出剧目:《谢瑶环》。

2007年3月28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初十日,晚:参加

廊坊市明珠影剧院上演的《和谐之声》大型戏曲晚会。

2007年4月28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参加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举行,演出节目:《四郎探母·坐宫》。

2007年5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六日:参加外交部京剧学会2007年联谊会。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参加由天津市文化局、和平区人民政府、今晚传媒集团、天津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华夏神韵——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

200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办的“党的旗帜高高飘扬——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型系列演唱会”第五场、“梅花朵朵向太阳”主题演唱会。

2007年12月30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一日:参加2008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蝶恋花》。

2008年2月12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时30分:参加梅兰芳大剧院2008年雪灾赈灾义演。

2008年4月23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八日:赴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举行京剧知识讲座。

2008年5月22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八日,晚: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孩子你并不孤独——梅兰芳大剧院赈灾义演

晚会”,演出节目:《红灯记》、《大登殿》。

2008年5月29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五日,晚: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全国戏曲界抗震救灾义演。

2009年参加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倾力打造的《梨园春潮》——2009年18省市地区元宵戏曲晚会

2010年12月28日,农历庚寅年十一月廿三日:梅兰芳大剧院领衔主演《盛世中华》

李维康七宗“最”

1、最“纯”——杨开慧(剧目:《蝶恋花》)文革刚结束,第一部使维康声誉鹊起的现代戏。那时的维康,除了出色的唱、演水平,还特别有股朝气,和她塑造的杨开慧一样,如板仓冲里茂盛的青竹、清澈的溪水,纯纯地走来,无比清新。她的杨开慧形象,充溢着“我将我身献我党”的追求

真理的激情,充溢着对战友、乡亲、故土的挚爱亲情,这也是一个“纯”字。全剧一改文革“高、大、全”的“英雄主义”创作习惯,以“情”动人,加上全新的板式和唱腔结构、优美的音

乐设计、巧妙融入湖南乡土音乐元素等,也给人“纯”的感觉。尤其那段“绵绵古道连天上”的华彩唱段,由平静舒缓到激越

奔放,层层推进,娓娓道来,字字千钧,情深无限,关雅浓先生的这段创作在200年京剧史上足可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已过天命年的维康不能用“纯”来概括,但她唱起这段的

忘我境界和海洋般的深情总使我辈心潮难平,再无第二人能描其真髓。

2、最“酷” -------凤妹子(剧目:《恩仇恋》)一向文静端庄的“大青衣”李维康,居然在紧锣密鼓中撒泼动野,塑造了一个火辣辣、凶蛮蛮、敢爱敢恨的性情美人,这种艺术处理实在大胆又极为成功。这出戏集中体现“艺术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极具革新意识。表演上,融青衣、闺门旦、刀马、花衫等多种行当一炉,充分显示了李维康唱念做打的全面功力,而且设计的几段舞蹈如趟马、和瘸腿李铁拐对打等都颇有创意,能把《拾玉镯》等很多传统戏动作程式“化”在戏中人物身上,着实高明。在唱上,李维康一贯以情带唱,根据塑造人物需要博采梅、程、张等派技法为我所用,但饰演的其他角色在大的范围里还可看作是青衣,所以一般还能找到梅、程、张的印记。而这出戏里演一“辣妹”,相对而言无章可循,她那调用各种音乐手法只为塑造人物需要的特点就更突显出来。象[南梆子]“见项圈猛一阵红云飞上脸”一段唱里“我又喜又羞更觉得心儿甜”的“心儿甜”,“刚提婚姻事他轻叹了一声”一段里“真是个没紧没慢的傻医生”一句等,简直听不出是民歌唱法还是象我们普通人一般喊出来的,反正就觉的象自己身临其境时会有的反应一样,非常贴切、非常生动;而这种唱法又是嵌在纯粹京剧的旋律、乐器、演唱之内的,化为无痕,从形式到核心还是京剧,同时人物性格大大鲜明

了。同样例子还能找出很多,在“松岗送别”的核心一段唱里,“想起了杀父仇撕裂肝肠”一句、“又该谁与谁抵偿”的“偿”字等处,我甚至听出了通俗歌曲的吐字方法,不是专业搞音乐的也不知是不是,反正唱的活、唱的开、唱的过瘾。总之京剧在新时代不创新是肯定没出路的,而如何既保持京剧的根基和精髓,又有机融入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手法,包括戏剧创作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恩仇恋》的导演阿甲以及李维康的

大胆实践都很值得研究。

3、最“雅” ——李清照(剧目:《李清照》)7部代表作部部经典,但个人最偏爱的还是《李清照》。因为大多数

传统戏,注重情节胜于注重人本身,满是喜庆团圆、因果报应之类“套路”,说句不恰当的话,总觉带些农业社会的陈腐气;而现代戏又似乎多了份激昂、少了点韵致。最衷情还是《李清照》这样的,高雅清丽、以气质取胜,尤其能触动我这样念过大学自认为还算知识女性的人吧。这部剧也有精彩的情节,但也许是维康的举手投足太高雅、大气,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位著名女词人的风采,也许是音乐设计的太优美、清新,总之印象最深的是女词人本身的气质、境遇,这样的创作风格在京剧史上也属少见吧。正因为作品对“人”、尤其

是一位彪炳千古的女词人本身刻画的细腻深刻、不染尘俗,因此对演员的文化修养、表现力也要求甚高,也就是禀赋超群的李维康,估计一般演员连台都压不住。说到这里,维康

戏路真是宽,而才高貌美、大气有识的女子似乎由她演绎最具风范,因此象《谢瑶环》这样已有前辈唱红的经典戏,维康也敢于知难而进并成为了自己的一出保留剧目。戏里“梅子青青枝头坠”一段流水,[西皮慢板]“一支花凝晨露盈盈绽放”,[南梆子]“中秋夜玄武湖清波浩渺”,以及那曲动情“声声慢”等,腔美、唱的美,维康“首届金唱片”奖可谓实至名归。特别是那曲“声声慢”:从念白“……明诚,难道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么?”开始,未闻其唱、先感其悲,无限惆怅、心碎的氛围已就。再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段“后庭花变体”,感觉维康唱的很轻松似乎没有刻意的技巧,但却字字轻重浓淡熨贴,如珠玉落心间、又似刀子刻心上,我想这可能就是内心情感已极充沛后的“以情带唱”、“举重若轻”的最高境界吧。其后[反二黄慢板]“想当初梅子青时乍与君相遇…”一段,和前面“声声慢”衔接的自然且极富美感,维康唱的委婉迂回、起伏跳跃,感情波澜变化万千,把听众带入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遗恨中。她在“彩霞工程”里曾很简单地介绍说唱这段时一要尽量丰富内心感情,另外眼睛里要有“视像”。我理解她的意思是“神贯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神到容随,神贯而容动”。即内心情感积蓄越足表情就随之越自然真切,并且演员要会控制情感宣泄的过程,并要善于通过眼睛的“视像”引导观众感同身受,维康就是这样卓越的好演员。

4、最“真” ——王桂英、三圣母(剧目:《宝莲灯》)这

是维康和她的伙伴们共同改编的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戏之一,几乎每段唱腔都可称为经典,每段情节设计和表演也可称为经典。戏里维康一身兼二角,而我理解她实际成功塑造了三个不同角色。一是三圣母,美丽多情,“落第归来多怨忿”一段,珠圆玉润、甘饴醇美,三个“去问他”到“可愿随我云深仙境永栖身”,把女性魅力诠释到极至。第二是贫寒村女王桂英,一段“一句话问得我心头鹿撞”,把一个善良少女被打动芳心时的娇羞喜悦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书生多情识礼心坦荡”一句的“这书生”三字,我不懂维康用的什么发声方法,在我感觉就是贴心贴肉的通俗唱法,极富韵味和美感,这就是最佳表现方法,管它什么派呢。第三是身为罗州县令夫人、二子母亲的王桂英,“睹此情心欲碎痛泪难忍”一段唱,舍子之后“……带上几陌纸钱到为娘和秋儿的坟上烧化烧化……”一段念白,让人几乎无法用什么手段技巧来形容,只是被感动、被征服。李维康最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善于展示人物心灵并掀起观众情感的热浪。如果因此说京剧失去了原汁原味,李维康“离经判道”,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以前不太接触京剧的新观众)想必宁愿选择这样味道的京剧。还有人说维康念白不好,可听她舍子这段,包括《李清照》里“…明诚,难道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么?”,《坐宫》里的夫妻对话以及《游龙戏凤》里有趣有味的“调笑”等等,她将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话剧语言表现形式等揉进来是对京剧念

白极好的发展。正象维康曾说的“无论戏曲、戏剧、影视表演,都有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那就是要以情感人。

5、最“亲” ——铁镜公主(剧目:《四郎探母》)这本是出最常见的传统戏,很多名家演过但精品鲜见,只是维康夫妇的珠联璧合,使之成了家喻户晓的典范之作。个中原因有三点:一是一些唱段、念白维康他们确实改编的好,比如人人称道的“听他言”快板对唱、“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等。二是维康塑造的铁镜公主生活化、人性化。既是娇贵的公主,又象我们身边熟悉的家庭主妇、媳妇、母亲,善解人意、娇憨亲切。塑造人物生活化、人性化是维康表演的又一突出特点,看似随意,实则尽在掌控之中,她的表演从无陈腐拘谨之条条框框,和观众距离一下就拉近了。第三,要归功于二位夫妻艺术家的默契合作了。一个“稳”劲十足,一个“活”力非常;一个坚如大地,一个灿若彩霞,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相契相知、相激相荡,才让《四郎探母》(还有许多剧目)化平庸为神奇、满堂生辉。能因他们的默契配合而成就一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名剧,也算对台下这对恩爱夫妻的最高褒奖了。

6、最“俏” ——李凤姐(剧目:《游龙戏凤》)维康版的李凤姐——天真烂漫、娇俏乖巧、清新隽怡,甜、嗲、灵、媚、十足女人味。李维康浑身都是戏,可以看出她极其雄厚的唱做功底和塑造人物的灵性,加上那对顾盼生辉的美目,

叫人怎能不爱她!这出戏的李凤姐,和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的韵梅,实在是维康奉献给世人的两大惊喜,都那么出乎意料又那么精彩绝伦:一个温婉贤淑、兰心惠质,一个天真烂漫、娇俏妖娆,显示了她惊人的驾驭多种类型角色的高超能力,不仅不和她的青衣艺术无关而且是重要的补充。至今,戏中维康(李凤姐)对正德皇帝俏皮的话语“你是大户长的兄弟、三户长的哥哥,你是那——二混帐”,“你可认得我啊?

我是正德皇帝他的——娘——哦”等等不绝于耳,实实的可爱。

7、最“美”——配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虽然这不是完整的剧目,甚至只能算一首京味歌曲,总长44字、3分多钟,但我仍想放在这7宗“最”里,因为:第一,在今天的社会里不可否认京剧势微,更广泛的观众了解并喜爱京剧,很多是先被戏歌、“样板戏”这样通俗、

富表现力的“变种”京剧吸引,一首好的戏歌其影响力甚至超

过一部大戏,维康首唱的《咏梅》就是这样一首广获赞誉的作品。

第二,这首咏梅,从演唱风格到旋律设计、伴奏配器等方面和维康在京戏中的艺术理念基本一致,是“李派”典型做法。即整体在扎实的京剧传统基础上,另外旋律紧凑、流畅、清新、委婉;演唱行云流水、雅俗共赏、根据剧情需要选择最贴切的表现技法,富歌曲性和时代感;伴奏配器根据情况尝试些新式乐器如大提琴、贝司等等,以拓宽京剧表现力。

第三,这首曲配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几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维康的处理:从“风雨送春归”的平静铺陈下蕴育的磅礴张力开始,到“犹有花枝俏”的“俏”字上一波三折,一朵梅花迎寒怒放、充满生命力的骄姿似乎就在眼前。接下来的“俏也不争春”一段转为深情陈述,到“她在丛中笑”唱第二遍的“笑”字上,处理的既充满画面感、似已看到梅花笑的多么动人,又在字尾收的干净有力,以便推进到下段重复递进地吟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情怀。此段当维康甩出华美高亢的“丛中笑”三字后,本已达到高潮,没想到更妙的是紧接一段男声合唱,深情大气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最后一句“她在丛中笑”,于高潮之外又进一步升华,使听者“心潮逐浪高

李维康老照(6张)整曲格调清新、感情浓厚、气势磅礴、意境高美,44字字字动人心魄,既传达了主席笔下“俏”梅的神韵,又歌颂了千万革命者的挚热情怀,更抒发了艺术家自身对事业的苦恋和高尚人格追求,已臻化境!这七宗“最”除《咏梅》外,《蝶恋花》、《恩仇恋》、《李清照》是维康和他人共同首创剧目,是京剧史上新编戏的丰碑;另几部是改编传统戏的精品,是京剧史上传统戏的重要发展。其实还有许多作品如《汾河湾》、《谢瑶环》、《秦香莲》、《白蛇传》、《玉堂春》、《霸王别姬》、《平原作战》等等,维康均有独特建树,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她华美大气的台风,高若行云低如流水的“金嗓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以情带唱的声腔,形神兼备、

真情忘我、气度超凡的表演,无疑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李派”风格。有人说,艺术大师或大家就是成功达成了以下公式:大师(大家)=学习+模仿+消化吸收+长期实践+再消化吸收+集中个人特性的表演+个性表演的升华和规范化。从这七宗“最”和维康的艺术生涯来看,怎不让人心悦诚服。(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京剧脸谱教案京剧脸谱教案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起源,脸谱文化,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1.准确的掌握到脸谱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2.通过课堂对京剧脸谱特点,色彩的学习,临摹或设计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二.课业类别:欣赏课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京剧脸

谱赏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3.难点:对京剧脸谱知识的掌握。四.教学具:1. 学生:脸谱资料。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视频、ppt课件。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京剧脸谱

京剧旦角服饰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回复2。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回复3。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苍溪县元坝镇中学陈道明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

试析中国京剧脸谱的色彩文化蕴意

试析中国京剧脸谱的色彩文化蕴意 摘要:中国京剧脸谱色彩鲜艳、热烈,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京剧脸谱的色彩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讹传会附等影响,颜色的运用代表着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文化。对其颜色进行深入研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解析,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民风及其文化蕴意。 关键词:京剧脸谱;色彩;文化蕴意 脸谱是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表现符号,也是中国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京剧脸谱是戏曲人物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但大多学者认为脸谱是由面具逐渐演变而来,在《中国面具》一书中,讲近现代面具衍化物时严世善先生把面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文面——代面——绘面”或“文面——面具——脸谱”,很清楚的交代了面具与脸谱之间的关联。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形式多样,能够准确、真切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脸谱可以直接让观众辩别角色的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京剧脸谱的创立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对生活中的自然规律加以概括。京剧脸谱勾谱精巧、色彩鲜明、绘画性较强、富有图案特色。对京剧脸谱的内在文化研究,了解京剧脸谱的色彩思想寓意,探寻出京剧脸谱的用色规律,对阐解民族的、民间的特殊色彩具有文化意义。 一、京剧脸谱色彩的形成 京剧脸谱色彩的形成是从京剧演员对化妆艺术的注重而产生的。在色彩的使用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用色广泛、色彩鲜艳的特点,运用颜色来体现人物的性格,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观,又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其京剧脸谱色彩形成的依据为: 1、人物名字或特点进行联想。 2、讹传和附会。 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以写实、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通过化妆来产生装饰性的图案,富有极强的欣赏价值。京剧脸谱的色彩多为鲜明的原色,一个脸谱最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表现,各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其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旦”为女性人物,其它都是男性人物。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在形、神、意三个方面,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表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等。 二、京剧脸谱用色的传统观 (一)传统“五色观”的认知

京剧旦角基本功

京剧基本功身段: [1]兰花指 【兰花指】为京剧旦角最基本的指法。古时有书云【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如下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能把兰花指做的优美自然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具体解析一下咱们做兰花指的具体步骤。 方法 五指放松,自然分开,中指、无名指、拇指向内弯曲。拇指保持直立,压于中指第一指节,无名指略高于中指。小拇指略微内收,食指微微翘起。整体线条要求流畅,不僵硬 [2]兰花掌 兰花掌是京剧表演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法,如何将兰花掌做的优美自然呢。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学习一下兰花掌的动作要领。 方法 手掌放松,五指自然分开。手指保持直立,中指拇指向手心慢慢相互靠拢。大拇 指指腹压靠在中指第三指腹内侧。各个手指按照图示顺序错开,轻轻向后翘起。 兰花掌要求手型流畅自然,柔美不僵硬。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09-18 20:38:12)转载▼ 标签:娱乐文化收藏 举手到眉边,拱手到胸前;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间。 旦角手势种类 兰花指: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劲而有力,形如兰花。旦角指时,食指用力翘起,大、中指形圆型,无名指弯曲,指尖靠中指中节,小指弯曲靠近无名指中节。 旦角常用的五十中手势: 天地口月夜,风云雷雨雪。 山水石鱼浪,草木鸟花香。 你我来去转,不开关避眠。 美蓉眼胸膀,皮眉口心拳。 茶酒饭筷碗,哭笑羞怒酸。 云手:行当不同云手的位置也不同,如:生行齐眉,武生齐口,小生齐胸,旦角齐乳,丑行齐肚。 表演程式:(四功五法)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教案前: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

京剧旦角

京剧旦角 基本介绍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正旦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花旦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 刀马旦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花衫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老旦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

美术教案之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四、教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法设计: ①、观察理解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

美术京剧脸谱的教案

美术京剧脸谱的教案 【篇一:幼儿园京剧脸谱教案】 篇一: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激发和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脸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昨天我们听了京剧,又看了京剧演员的服饰,今天我们来看 看京剧演员的脸部的化妆好吗? 2、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 3、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 1、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 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2、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 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 来看一看。 3、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三、幼儿创作 1、师: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 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2、提出要求: 1)脸谱要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2)可以选择一种底色来表现人物 3)可以自由创作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 四、将画好的脸谱剪下装扮教室

推荐理由: 这个活动是在认识京剧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对称、夸张的方法绘 画出脸谱上的五官。由于孩子有一定的感知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 回忆、再次的感知等形式激起了孩子绘画的兴趣。 篇二:幼儿园优秀美术教案有趣的脸谱获奖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 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充满了神秘感。所以,我以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脸谱作为欣赏对象,一方面以京剧脸谱精致、绚丽、独特 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的能力,另一方面让京剧脸谱与其他内容相互渗透、推进,共同来 实现大主题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活动目标:1、会用对称图形、色彩装饰、设计脸谱。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活动内容: 有趣的脸谱 活动准备:课件、画纸(有半脸、有轮廓、有白纸)水彩笔、水粉,脸模幼儿对京剧 艺术已有简单的了解。活动重点:能用对称的方法表现脸谱。 活动难点:理解对称美,并有创意的表现脸谱。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欣赏京剧表演入手,更直观地看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脸部化妆和服饰,以及动作造型,感受了京剧的氛围。在对脸谱课件的欣赏过程中,我采用先易 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先欣赏脸谱的色彩,再欣赏脸谱 夸张的图案、线条等,这样易于幼儿的理解。在活动中,我注重激 发幼儿兴趣,利用了tbk白板的多媒体手段,以拼图找对称和画对 称的游戏方式,通过幼儿与白板的互动,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对称。之后,幼儿自主选择想画的京剧脸谱,开始创作。在幼儿作画时,我没有采用示范京剧脸谱中的眉、眼、口、鼻的方法,这样使 幼儿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因此,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夸张地、尽情地进行重组、改造,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不够大胆和突出,须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 注重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大胆表现。 教师:郭娜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三幼儿园

京剧中旦角化妆的步骤_美容

京剧中旦角化妆的步骤_美容 京剧中旦角化妆的步骤 时间:2010-09-04 22:41 来源:美容Tag:化妆步骤(26) 点击: 24次┊   2010年09月03日一、旦角的面部基本化妆步骤 京剧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据剧中所扮演的人物特点进行面部和头部的化妆与装饰。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睫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春秋、身份而加以区别。拍底色的挨次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重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必得拍均匀。还要注重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肤质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2、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睫毛,再由上而下、

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重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重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转变脸型的长短胖瘦。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以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隔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板刷轻轻掸去浮粉。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睫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5、画眼圈:秋水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要害部位。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秋水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娇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

京剧脸谱欣赏教学设计

京剧脸谱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根据自己的喜好动手涂画一个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很热爱戏曲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过一过戏瘾,听听大戏。(《说唱脸谱》音乐声起,同时播放变脸表演,师生共同欣赏) 2.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这首《说唱脸谱》是很多人都会唱的歌曲,可见京剧已经融入现代化生活中,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外国人到了中国即使不登长城,也要听听这京剧,就像刚才歌曲中所说听的老外拍手直赞,而脸谱艺术是京剧中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脸谱》的世界,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吧! 二、欣赏脸谱,说来由,谈色彩,了解脸谱。 1、同学们今天可要大饱眼福了,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脸谱,他们都

急着和大家打招呼呢,你们瞧!灯片演示同学们所熟悉的人物脸谱。(脸谱秀) 2、京剧脸谱真是色彩缤纷、形态万千。那么脸谱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有趣的传说吧!(指名一个学生讲述:脸谱的由来(脸谱的由来)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脸谱以象征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根据剧目、角色的不同,演员会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特点。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收集了不少资料,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脸谱知识,现在我们就来开展小组脸谱知识竞赛,以抢答的形式组织比赛,获胜的可以获得一个脸谱的奖励。(教师出示脸谱,让学生抢答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性格)4.讲解脸谱的谱式。其实京剧脸谱不仅有色彩之差还有还有谱式区别。 5.我们不但了解了脸谱的色彩,还知道了脸谱的谱式,下面谁能试着帮脸谱找主人。(奖励脸谱)脸谱 6.考一考脸谱拼图。 7、大家来找碴。(出示学生的错误脸谱) 三、京剧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脸谱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动手操作,制作脸谱。(脸谱画一画) 1.你们想拥有一张京剧脸谱吗?让老师来帮助你完成这个愿望吧!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描好的底版上涂上颜色。 2.展示涂好的脸谱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得表演体制,是依照传统剧目中不同角色类型与表演特点划分得.京剧行当将舞台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各行当又有更为细致得划分,旦行既是戏曲舞台上女性角色得总称,并依照角色得性格、年龄社会地位等不同被划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和老旦等行当.花旦,是旦行中得一支,区不于正旦(旧称“青衣”)、刀马旦、武旦和老旦等.扮演得多为天真烂漫、性格活泼得妙龄女子.也有得是属于泼辣,放荡得中、青年女性.影视界所称得“当家花旦”,指得也是善演如此角色得演员,想来是从京剧借用得称谓. 花旦是传统戏曲女性角色,其特点是重念功,善话白,以做功为主,花旦行当扮演得剧中人物,动作性非常强,多是天真爽朗得小小姐,能讲会道得女子,或放荡毒辣得泼妇等. 花旦行当能够细分为闺门旦、玩笑旦、风骚旦和泼辣旦.闺门旦多为闺阁女孩,比如《铁弓缘》中得陈秀英、《小放牛》中得村姑、《花田错》中得春兰等角色.玩笑旦多为民间少妇,是喜剧人物,如《打面缸》中得李三春,《下河南》中得媒婆,《打面缸》中得周腊梅,《一匹布》中得沈赛花和《香罗帕》中得秦姨妈等角色.风骚旦多为放浪淫荡得妇女,如《乌龙院》中得阎惜姣,《翠屏山》中得潘巧云、《双钉记》中得白金莲、《杀子报》中得徐氏、《战宛城》中得邹氏等.泼辣旦多为性格爽朗、泼辣得妇女,如《猎虎记》中得顾大嫂、《四进士》中得田氏、《巴骆和》中得九奶奶马金定等角色.coM 花旦行当所扮演得人物类型众多,而且涉及范围非常广,因此,舞台表现形式、手段、技巧,既丰富多样,且斑斓绚丽.花旦行当得眼神技巧运用新奇独特,如《小上坟》等剧目.再确实是虚实结合得表演手段,这种手段在花旦行当得表演中运用得既典型,又普遍,如《拾玉镯》“轰鸡、数鸡、寻鸡、喂鸡”这组表演动作中鸡舍、房门、米缸、米和鸡基本上依靠演员得手臂、呼叫、跑动、眼神得技巧使观众看到这些虚拟得、并不存在得东西,以及活蹦乱跳得小生命得存在. 又如《拾玉镯》中得“习针黹”确实是一段典型得虚实结合得表演,书是实得,夹在书里得线是虚得,手绢是实得,针线是虚得,通过演员得手、眼、表情动作使虚与实得物体交汇融合,成为一体,如绣手绢、选针、选线、抽线、打结、咬线头、纫针、穿线、搓线、捋线打结、穿针走线做活等整套得表演动作既真实地再现生活,又充分地表现戏曲表演艺术得美.又如《挂画》,锤子为实,钉子为虚,盘子为实,画卷为虚,虚实结合,巧妙展示,使虚实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完美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毫无夹生之感.《花田错》春兰给卞机赶制绣鞋,在看不见得钉子上捋麻搓线,在一个鞋底上用看不见得粗针麻线穿来走去,使观众观其憨态. 花旦一词,来自元代夏庭芝得《青楼集》: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元杂剧就有花旦杂剧一类.朱权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得《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更把花旦杂剧列为《烟花粉黛》,充分讲明花旦是以扮演妓女为主得类型.《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得赵盼儿确实是一个典型花旦得例子.通过多个朝代,花旦成了中国各种地点戏曲,譬如汉剧、昆剧、京剧和粤剧,共有得性格造型 花旦,兴起于元杂剧.多扮演热情、机智得女性,如关汉卿《救风尘》中得赵盼儿.其后得“昆山腔”中,称为“贴旦”.昆曲(剧)中,至今还有“一、二、三、四、五、六、贴”之讲.即为老旦、正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闺门旦与贴旦.贴旦还兼演娃娃生,如《认子》中得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员魏长生到北京,引进跷功(即足上绑木质小足,模拟缠足行走),更成为花旦表演中得特技.近世善演花旦得名宿,当属京剧“四大名旦”中“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以及创成“筱派”得筱翠花(本名于连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闺门旦、大小花旦获誉;于先生以演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称绝.四个扮演不同年龄、身份、性格之剧中人得“行当”. 花旦中,又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得分支.闺门旦,扮演得是还没有出嫁

美术教案-面具(京剧脸谱)

美术教案-面具(京剧脸谱)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课件。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 ②、分析比较法: ③、指导制作法: ④、多媒体演示法:

京剧旦角服饰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04:58 2。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06:17 3。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

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27:58 4.观音帔 观世音菩萨专用。白色。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图为《鲤鱼仙子》之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作者:直钩钓客回复日期:2004-6-16 12:29:48 好帖!顶!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30:24 5.女皇帔 皇后、贵妃专用。明黄色。绒绣团凤。下身内系百折裙。 图为《打金砖》之郭妃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京剧脸谱 一、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会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特以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脸谱作为欣赏对象,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和图案的美,学习用语言表达对京剧脸谱的感受。 2.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中的色彩,图案和造型。 四、活动准备 1.京剧《说唱脸谱》片段。 2.脸谱作品6-8幅,制作成PPT,面具。 五、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引出脸谱。 1、师:今天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段片子,请看完之后告诉我,电视里放的是什么节目? 2、幼儿欣赏京剧结束以后,教师提问: (1)、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是什么节目呢?(京剧) (2)、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 教师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不但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都在学我们的京剧呢! 3、小朋友们刚刚在看京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画面上的演员的脸?出示面具,是不是跟老师现在拿的是一样的?(是)这个呀叫京剧脸谱。看到这些脸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漂亮,颜色鲜艳,五颜六色的……) (二)、引导幼儿欣赏脸谱的色彩和表情

1、师:脸谱非常漂亮,一些大画家还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欣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想和小朋友们一同欣赏。 2、师:这些脸谱的颜色一样吗? 3、师:请你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个名字吧!(师逐一出示黑脸、白脸、红脸、蓝脸) 4、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不同颜色的脸谱,它们的表情一样吗? 5、教师小结: 京剧里面,不同颜色和不同表情的脸谱,代表了不同的角色。 红色一般是指:忠诚,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一般是指:刚直,勇猛而智慧,表示好人。 白色一般指多计谋的表示坏人 黄色坏人 金色银色一般是指神仙高人。 蓝色绿色代表勇士 (三)、引导幼儿欣赏脸谱的图案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我们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不一样? (1)、左右对称——拿一张纸放在图案的鼻子中间 (2)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 ——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好夸张,做戏的人为什么这么画呢? ——脸分成几个块面,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呢?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但都很有规律。(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六、活动延伸——和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京剧 师:刚才咱们欣赏了京剧脸谱,现在咱们一起来听音乐演戏吧!

大班京剧脸谱

大班美术活动设计《京剧脸谱》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 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我国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0 nk0219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京剧脸谱欣赏(讲义)

京剧脸谱欣赏 一.京剧的起源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自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零)皇帝八十生辰、以安徽人高朗亭(月官)为首的三庆微班进京祝寿,继之又有四喜、春台、和春等班先后进京,号称四大徽班,迄今已历二百寒暑。今天的京剧,就是源于微班的微调,并融合了湖北的汉调,以及昆腔、梯子等其他剧种,兼包并容,如大海之纳百川,成为一度披推为“国剧”的权威剧种)。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