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

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

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
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课程论文

题目

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

姓名:高双颖 __

学号: 107622015210747

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专业:__ 15级汉语国际教育 _

授课教师:王祝斌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评阅表

照等级制打分。

浅析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发展汉语》上册

摘要:本文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的课文、生词、语法、练习等教材体例进行分项考察,从而达到分析评价教材的优势与不足的目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发展汉语》,教材分析,评价

一、关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

适用对象

该书适用于学过《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下册或与此程度相当的课本,已掌握基础汉语语法,学过2000-2500个常用词,具备基础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就与个人有关或常见的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学习者使用。

编写特色

1.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注重话题的开放性和现实性。

3.体例设计遵循使用者友好的原则。

4.练习题设计以提高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为宗旨。

教材编写体例

有五大部分,分别是总前言、编写说明、目录、词语总表和基本使用信息。

在总前言部分,介绍了其系列教材的适用对象、结构规模,并提出了特别感谢、特别期待两部分。在特别期待这一部分站在大的视角范围指导教师和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材,“活学活用”教材并且把语言当工具来学习。在编写说明部分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适用对象具体到学习者的能力。教材目标更是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学习目标具体到语言文化知识、理解力、交际能力、策略能力、学习动机和自学能力等方面。另外新增了教材的特色追求一项,详细介绍了教材的特点、体例和练习题。在使用建议部分给出了每课的建议课时,对各部分的具体操作都给出了建议。最后针对综合课的课型特点专门给出了教材使用期待,建议学习者预习生词、朗读课文、经常复习,建议教师讲评练习题和作业、经常鼓励学生、深度备课、激情讲课、向学习者传授学习策略。另外在书的最后几页的基本使用信息部分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发展汉语》系列所有书的书名、适用水平、每册课数、每课建议课时以及每册建议总课时。甚至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其系列书籍的书号及价钱。

教材结构内容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共有15篇课文,每一课包括七部分分别是:题解,词语学习,走进课文,脚注,综合注释,综合练习,语言点小结。(详见表1)

表1 教材内容

二.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的评估

1.课文

课文是教材的血肉,脱离了课文一切都很难立足。教师要充分重视课文自身的教学,把对课文的理解、课文框架、逻辑、中心思想的梳理作为重心。

1.1课文的题材

课文的题材是教材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部分。题材的选择也最能够体现教材的生命力。教材题材的选择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课文的选材多为记叙文,从小的话题来看有爱情、亲情、友情也有环境保护、人物传记等。书中的课文多选自像《读者》、《青年文摘》一类的杂志。

课文选取了时代感特别强的一些话题,例如:《“SOHO 一族”的快乐与烦恼》讲述了在家办公的利与弊;《让拇指说话》讲述的是拇指被人们用来操作手机进行文字沟通;《绿色屋顶》讲述了在高楼林立拥挤繁华的城市里,一个叫“清新”的女孩利用屋顶建“农场”,使城市里的上班族吃上了自己亲手中的瓜果蔬菜,实现了别人和自己的梦想。

课文具有人文气息,多数课文都通过故事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例如:《最认真的快递员》把目光聚焦在了新的社会团体快递员身上,文中所述的快递员工作时间最长并且是唯一坚持穿西装的快递员,工作非常认真从未接到客户投诉,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文章塑造了一位懂得感恩、待人友善、对工作坚持如一的一个平凡快递员,如何赢得尊重、赢取成功的励志故事;《最好的教育》讲述的是穷困家庭出身的王强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自己走上打工路,但最终按照父母教给他的人生信念“做事无论大小,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取得了成功。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比高等教育更重要;《电梯里的1分27秒》讲述刚入职的职场新人和上司在狭小的电梯了相遇,让主人公感到紧张、尴尬。最终在逃避与勇敢面对之间,选择了改变自己的胆怯害羞,勇敢面对上司的故事。下面的表格把课文的题材分为五大类话题。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类、社科类在课文中是最主要的题材,其次是文化类。环保类和争论类比较少。教材的话题比较广泛,涉及的面广,可读性强。教材的题材选择都比较具有时代特征,可以广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课文体裁

课文多是选自中文报刊、杂志等,经过编者的适当改写或者是完全采用原文的形式。其体裁多为记叙文。

1.3课文长度

按照什么样的长度标准选择课文,是编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刘芳芳在《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综合课教材需求分析》中通过对不同汉语等级、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中级阶段的学生对综合课课文长度的需求更多地倾向于500-1000字。表3是课文长度统计表。

表3 课文长度统计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5篇课文中,600-800字的课文有4篇,800-1000字的课文有8篇。

超过1000字的有4篇课文,且集中在第十课以后,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词汇要素编排分析

词汇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材料,是最需要自动化的语言知识。张和生认为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很重要。学外语,掌握的词汇量越大,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可以这样说,学一门外语,如果掌握好了那门外语教学所规定的词语(包括读音和用法)那么,即使没有怎么学系统的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也能较好地应付交际。

2.1 词汇量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收词量为647个,这个数目比较合理。其中590个实词,53个虚词,3个特殊词。实词比例占91.2%,虚词比例占8.2%。词汇量过大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压力;词汇量过少,则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生词每课平均约为43个。一课生词量最多则54个,最少则33个。笔者认为词汇量合理,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有的课生词比较少,有的课生词过多的情况。一般认为,每课生词的数量相差不能过大,应当保持在5-8个之间,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偏差太大,造成负担。在这一点上教材做的比较好。生词量偏差小(见表2)。生词量控制得较好。

表4生词量分布

2.2词汇等级的控制

生词等级的控制也就是生词难度的控制,实际上也是课文难度的控制。难度控制不当,就不能保证教材的等级水平。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收录了47个甲级词,199个乙级词,144个丙级词,100个丁级词,超纲词157个。见表5.

表5 对生词等级控制的调查

《等级大纲》把个词语分为级。大纲认为甲、乙级词是初级词,丙级词是中级词,丁级词是高级词,根据这个观点,中级教材应以丙级词为主,上册可以兼顾一些甲、乙级词语的深化运用,以完成与初级汉语教材的衔接,由上表可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乙级词居多,次多的是超纲词,然后是丙级词,这显然有失合理。甲级、乙级、丙级、丁级合计占生词总数的76%。

关于词汇超纲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提出在教材编写和实施教学中,可根据情况对语

言教学内容作一个调整,其中中级词汇的调整幅度为达纲≧80%,超纲≦20%。这里所谓“达纲”,应当是在等级大纲包括甲、乙、丙、丁级词之内的词,所谓“超纲”,即是超出等级大纲的词由上表可知,词汇的超纲率为24%,超过了这个标准。生词等级的控制主要在于语料的处理。中级教材应当加大语料改写的力度,建议编者根据《教学大纲》对生词进行处理,去掉部分超纲词,增加中级词,同时要保证文章内容和风格不变。

2.3词汇编排方式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采取了依照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其列表的方式,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检索的优点。将生词即词语学习部分置于课文前,采取了“先生词,后课文”的方式。在中级阶段词汇量比较大,“先生词,后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在新一课开始时最新映入眼帘的就是好几十个生词,这样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压力,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生词的教学任务放在第一位,如果生词过多可能一节课都在处理生词。

2.4 词语注释

在词义注释方面《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采取的是英文释义法。该教材的注释模式是:词语→拼音→词性标注→英文释意。词汇释义方式比较单调。只是简单的采用英汉互译的方式,未提供词语搭配。中级阶段的词汇比较抽象、词义比较复杂,教材编写者应该多花心思采用情景释义等来帮助学习者掌握词义。简单的英汉释义方式,很难满足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在今后的编写中应当组织强有力的团队把词汇用更多的语言来释义。有时学习者会撇开中文直接用英文和自己的母语来对照,在这一环节通过汉语向英语转换,英语再转换为学习者母语往往会造成学习者对词义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

3.语法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的语法部分所采用的方式新颖独特,书中不再称“语法部分”而是叫做“综合注释”。之所以叫“综合注释”是因为它不再局限于语法的介绍,而是全面关注语言点包括句型、关联词、特殊结构的词或词语等等。《发展汉语》采取以例子来注释语言点。《发展汉语》中级教材综合没有将语法作为单独的版块来讲,汉语学习到中级水平阶段基本的语法已经学完了,纯语法性质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而一些常用的句式、特殊句型、语篇衔接的关联性词语则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东西有些是用语言解释不清楚的,它们是一种语言结构的习惯或是一种语用习惯。

综合注释部分,首先用蓝色大号字体给出课文中含有语法项目的句子,再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并给出三个例子,之后就是练习即“试一试”部分。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式。单纯的语法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只是理解和模仿还是不会用,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学完之后最主要的是要会用。

3.1每课语法点的量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每课的语言点为5个,只有第五课和第七课是4个语言点。下表是每课的语言点展示:

从上表看,语法知识过于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了弥补这个缺点,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适当的安排了语言点小结的环节,在上册共三个语言点小结。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分别是: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由“是”构成的句子

(3)反问句

这三个小结所占篇幅并不大,但突出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所涵盖的重点语法项目和大体的语法框架,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把握重点。另外也展示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遵循了结构为纲的编写思路和原则。

4.练习

人们常说,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教师教的是知识,学生练的是技能。“‘教’的结果只是‘懂’,‘练’的结果才是‘会’。要完成从‘懂’到‘会’的转化,关键是练习。……新一代的教材应该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练习集”(杨惠元,1997)。因此,练习的设计与编写在教材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4.1练习的量

该教材共有15课,每课课后练习有9-12大题,总计173道练习题

4.2练习的题型

目前各位学者对于练习形式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该教材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练习形式,有选词填空、改写句子、完成句子、填表、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表达练习、写一写、连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走出课堂拓展练习、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体会下面每组加点字的意思、用所给的词组成句子、造句、根据语境用所给的词回答问题、参考课文中的词语或格式回答问题,并用一段话把问题表达出来,共18类题型。练习的顺序安排,照顾到了教学内容的次序,训练程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4.3练习的使用频率

周健(2004)指出,练习的设计应把贯穿全书的主干题型与针对每课具体教学内容的分散题型结合起来。他把出现频率在课文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符合课型特点的,又容易操练的练习形式成为主干题型。而分散题型指的是,除了主干题型以外,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的分散题型,这样就增加了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笔者对教材中练习的各种题型进行统计,然后找出主干题型和分散题型,分析二者的比例是否合适。

表8显示练习中主干题型是八种,包括选词填空、走出课堂拓展练习、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写一写、完成对话、完成句子、回忆课文内容,补出没有出现的词、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等。选词填空这一题型的使用频率高达306%,平均每课三种类型的选词填空题型。这基本体现了本册的教材目标:掌握一定数量的中级阶段应知应会的词语、语言点和功能语句;能理解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语言材料,能进行基本的成段表达,能组织简单的篇章;进一步丰富汉语知识,全面提高汉语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和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分散题型的种类也是十种,主要是填表、回答问题、组词、造句等,增加了练习的多样性。

4.4练习题特色

《发展汉语》在中级阶段新增了多音字、语素的练习题。充分显示了的《发展汉语》系列教材阶段性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把这一部分放到中级阶段也是鉴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

5.文化

教材文化内容的选择一要迎合学习者的兴趣,二要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尽量避免一些落后、过时的文化内容,以免学习者对汉语及中国的信心降低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发展汉语》所选择的文化都是最新潮的、全世界共同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主要选择这样的文化作为主基调原因是其教材使用者是在中国国内,对中国的婚丧嫁娶、饮食居住、人文礼节等文化比较熟悉,有切身感受并且在初级阶段也已经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才定位的。让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中国人的人文气息、人与人之间美好和谐的情感,营造一种积极向善的中国人文氛围。

本书主要是在课后练习的最后一部分,作为文化和扩展学习出现的。比如在书中出现了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类似的这些熟语等,使得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不仅收获了语言知识,也获得了一种意料之外的人生哲理、生活常识。

编写建议

《发展汉语》中级阶段的综合课教材已经完全放弃了语音的训练。没有任何的辨音练习、认读、朗读等语音练习,书中偶尔出现的拼音也仅仅是用于对多音字的辨析。笔者认为如果教材在编写时完全不出现任何语音形式的练习则会误导教材的使用者,同时由于中级阶段的课文篇幅长、词汇量大等现象造成中级阶段对语音训练的弱化,最终也导致了一种不良的后果即很多学习者的语音面貌滞后于其汉语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中级综合课来进一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水平,进而改变其语言面貌。真正好的教材要将语音的学习贯彻始终,将语篇学习与语音训练结合。

词汇方面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突出词汇的语体色彩。从汉语自身的特点来看,汉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词语的语体特征是区别词语的重要指标,有些情况下同义词的区别仅仅在于它们的语体,因而语体也就成了区别某些同义词的唯一指标。另外告诉学习者词语是口语还是

书面语也有助于他们更加明确灵活的运用词汇。因而在中级阶段的综合课教材中,我们必须简单提示学习者词汇的语体色彩。另外,目前来疆的留学生中,中亚和俄罗斯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完全可以给他们量身定制配有俄语注释的版本,这样才能提高生词注释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建议使用“先课文,后生词”的编排方式。教师开始新的一课时首先是通过导入,引出本课的话题,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可以灵活的分段落将课文分成小块,在每一小块中“先生词后课文”。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学习者归类、梳理。

参考文献:

徐桂梅,崔娜,某云峰,《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义类与形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刘芳芳,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综合课教材需求分析[J].潮海大学学,2009(6).

周健,唐玲.对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做好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替代传统工艺和落后产能,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政策时势导向、企业文化渲染、职工群众向好意愿,倡导和创造科学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再者,形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方面建设与完善,保持和延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四)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领导和运行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形成包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等企业经济、环境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做好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五)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通过形势分析、决策诠释、动态报道、典型宣传、深度报道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主体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2010-3-31 13:36 任舸【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bruar y2012 第4期总第25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4T o tal N o.25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X 张仲峰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科技开发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建设;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9—02 从广义上看,文明包括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政治等等,可以大致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针对自然界的客观成果,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改善;政治文明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表现,体现在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是指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成果,体现在思想修养的完善和提高。以文化史的视角看,一般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三大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文明模式,而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反自然扩张的必然结果,为了走出危机,人们必须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改变生产方式,以生态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文明改进,实施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即“生态文明”(ecol ogical civilizat ion)。中国的发展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NP),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例如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开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 廖福霖教授提出:“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高新科技,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个体间的关系。其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把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挑战’,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共生共荣、共同发展”[1]。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社会高扬的精神旗帜,是现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2]。2008年,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文明为主的文明建设。虽然我国领导人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社会,但是生态文明毕竟还不很成熟,甚至处在构建和完善阶段,因此首先认识生态文明的本质,具体如下: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创建活动 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一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活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伦理观,影响着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变化也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因此只有深化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它的目标是要在保证当代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还要顾及后代人的权益,并不是要回归原始生活,也不是要牺牲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 1.2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 从历史上看,传统政治哲学家在分析社会活动时一般都采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在没有太多参与对象时简单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错综复杂,这个方法就显得落伍了,而生态思维方式则为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所谓生态思维即以有机论为特征,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把还原论与整体论结合起来整体地处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同传统思维方法相比有四个新特点:“1从线性因果分析过渡到网状因果关系分析。o从整体的变化过程去探求秩序。?从追求数学推理的解析性、严谨性和完美性转向生态思维的灵活性、模糊性和模型性。?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寻求统一的某种最终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是着眼于对系统过程的学习、了解和探索合理发展的途径。它克服了还原论对人与自然的分离,对人本身的身心分离以及对自然各个要素之间的分离,它改变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3]。 生态思维方式适合分析当下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正如德国绿党领袖佩特拉?凯利(Pet ra Kelly)所说,生态学原则是一种基于新的哲学见解的新的政治认识,即基于对自然整体性及其部分理解与尊重的政治思考和行动[4]。在西方绿色运动发展初期,绿色分子就把生态学作为其政治原则,写入绿党纲领之中,生态思维成为他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及构建绿色社会的基本方法。德国绿党联盟纲领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代表一种完整的理论,它与那种片面的,以要求更多生产为目的的政治学是对立的。我们的政策以未来的长远观点为指导,以4个基本原则为其基础: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5]。 这种认为世界存在物共生共存的整体思维方法 ? 9 ? X收稿日期:2011-12-13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大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 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八个方面基本内容。林业在协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深刻的了解昭苏生态系统主要有哪几大块组成,生长现状及其面临问。 2、今后怎样保护和发展昭苏生态系统。 【教学材料】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它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是最丰富的生物群落。森

林具有多层结构,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活地被物层以及层外植物,从而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成为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二是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显著的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森林生态系统是具有最大生物量的生态系统。三是森林是一个国家、地区富足和民族繁荣的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森林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能源库。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因子,一片森林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或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某些方面的问题,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生态运行,从而使得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成为联系生态和经济的纽带和关键。 昭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三大版块概况 天山圆柏概况:昭苏县是伊犁河谷乃至新疆天山圆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面积约30.56万亩,主要分布在特克斯河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浅山地带。 昭苏县天山圆柏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9年10月,位于昭苏县夏塔乡的国家重点公益林35、36、37、39林班,是伊犁河谷新疆园柏天然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总面积约10万余亩,核心管护区分布密集,面积约4万亩。目前,管理站在依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护的同时,科研工作也正逐步推进,扦插试验、苗木移栽试验、圆柏种子异地试植及种质资源采集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最新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制度变迁 1、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建立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成果。1951年原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但在之后的三十余年里,由于受到国家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什么变化,直到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垒面启动。 2、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休制改革全面启动,在国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展开的过程中,传统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缺陷显现出来。随着企业更新职工队伍,企业退休人员骤然增多,企业养老金负担迅速增长,由于实质上的企业保险,企业之间负担轻重不一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80年代首先开始进行了还原养老社会保险基本职能的养老社会统筹的工作,1986年国务院颁发的77号文件,建立了市一级层次上的国有企业养老金的社会统筹机制。在社会统筹机制内,养老金资金由人口结构年轻的国有企业向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国有企业的转移,实际上构成传统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再保险机制。传统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部分企业层面上的支付危机在这样的社会统筹机制的设置上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1990年,劳动部又开始进行养老社会保险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试点工作,提出养老社会保险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按职工退休时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第二部分按职工本人缴费年限和指数化月平均缴

费额计发。随后,地方各级政府又建立了专职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归属劳动部监管。1991年为扩大传统养老社会保险的缴费基础,国务院在《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国营企业的所有职工(包括固定工与合同工)都要以标准工资的3%为起征点向该计划缴费。《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构成的基本模式,初步确定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在这个多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核心,由国家立法,在全国统一强制实施,适用于城镇各类职工。第二个层次是单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举办的,体现不同单位在经济条件上的差别性的养老保障。第三个层次是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根据经济能力和不同需求自愿参加,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引导,在储蓄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 3、新型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 4 新型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2000年,中央政府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提出了完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7月起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目前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中央政府提出修改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最直接的动因是拯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从1998年起,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面临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其一,养老基金收不抵支,养老金拖欠十分严重。其二,个人账户有账无钱,是空账,个人账户取舍问题再次引人关注。放弃它,统账结台的制度设计落空;保留它,需要财力支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调整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契机,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同时也通过生态文明来赢得使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的思想中也应当有所反映,本文就从企业生态文明的内涵,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企业生态文明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企业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人类文明,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所要达到的文明程度。 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与企业展怎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息息相关,企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当然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企业各种经济行为都要生态化,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尤其要加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设,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此一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密切相关而有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即建立生态产业和产业的生态化。建立生态产业要求企业根究市场需求、国家支持和社会期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开拓新的生态友好型业务,产业的生态化要求企业朝着有好的方向改造,升级原有的企业业务,包括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绿色采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培训、进行绿色营销,加强生态管理等。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要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一些企业也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仅仅看到绿色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借生态文明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

俄罗斯人的性格

简要说明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 大自然对俄罗斯人既慷慨又苛刻。慷慨的是无边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极为富饶的资源。这有助于在俄罗斯人中培养出一种豪放开朗的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喝酒的习惯与他的性格有关,性格温和的人喝酒时不紧不慢,喜欢精酌细饮;直率、开朗的人喜欢痛饮,一醉方休。俄罗斯人喝伏特加酒总是大口杯或者直接拿着酒瓶喝,一口饮尽,颇有梁山好汉的那份豪爽。俄罗斯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复活节那天,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手风琴,弹起七弦吉他,妇女们唱起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小伙子姑娘们跳起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大家相互邀请,男女老幼同时登场,展现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 苛刻的是严寒的气候。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区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80%地区无霜期不到180天。俄罗斯人在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劳动是艰难辛苦的,但却培养了俄罗斯人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敢的性格。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还是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都让世界为之惊叹。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概,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此外,俄罗斯人还有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嘱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我们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说他们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 俄罗斯的这方水土,铸造了俄罗斯人豪放、顽强、勇敢、文明礼貌的性格。 参考文献: https://www.sodocs.net/doc/4a6601830.html,/share/248344300/3012982841 https://www.sodocs.net/doc/4a6601830.html,/s/blog_4b93de2f010006nw.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4a6601830.html,/07/0319/17/39VC1PUD00011T1M.html

浅议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a6601830.html, 浅议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作者:常青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且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一一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立法建议 作者简介:常青,重庆大学法学院2009级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056-01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69亿,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①。而依据“生存保障原则”②,为了保障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中处于弱者地位的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法律的相关配套法规立法存在缺失 尽管我国已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但对其具体实施细则未作规定,实际操作较为困难。 (二)我国养老保险参保率不高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没有对该保未保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度的惩处;许多企业只顾利润,不愿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农民工因为诸如换工的保费接续等问题,愿意参保者不多;当今还普遍存在由于养老保险关系异地接转不畅所带来的退保等现象。另外,在一些发达城市,即使缴费达到一定年限,由于未拿到当地户口,仍不能在当地领取养老金,而是被“打回”户籍所在地。例如张三一直在发达城市工作,所缴的社会保险中用于社会统筹的部分远大于个人部分(即为发达城市的养老保险做了贡献),由于未在发达城市落户,退休后却要到未做贡献的原籍领取养老金,其原籍地也很不乐意对张三进行养老金支付。 (三)基本养老保险未全面覆盖到各种群体

俄罗斯民族性格浅析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浅析 段树伟 20050824033 (海洋学院 05食品) 我的家在黑龙江,可谓是全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地域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性格,我想我们这里的性格应该有一部分与俄罗斯民族相似。虽然我没去过这个过度,但我父亲在俄罗斯,从和父亲的谈话中,以及和从那里回来的人中,以及再选修课上老师的讲述,应该能看出一些他们民族的特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有时正义十足,又有时很迂腐不堪。这就是我总结的他们民族性格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固定的性格,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委婉含蓄、法国人浪漫多情、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无羁,就是指这个民族的民族个性。而俄罗斯无疑是个例外。是什么原因使得俄民族的性格那么摇摆不定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历史、地理说起了。 在地理方面俄罗斯由于地处欧亚两个大陆之间,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俄罗斯人在面对东方的时候,强调它的西方特性,而当它面对欧洲时强调自己的东方特性。它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于东西文化之问。这种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深深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所以他们的性格里就有懒惰的一面,这和西方民族的性格是样的,而同时,他们的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又深受东方民族的影响所以有些方面他们又很勤劳,尤其女性,似乎更受东方的影响。俄的上层社会由于集中在欧洲部分,相对比较发达,西方性格更明显,所以就比较懒,或者说好听一些,更依赖高科技、现代话。而在远东的劳苦大众,他们是很勤劳的。 在历史方面,俄罗斯有悠久的复杂的经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摇摆性,矛盾性,仍然加深了俄罗斯精神的双重性。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天性自由、“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于东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这个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和集体主义精神,俄罗斯人普遍表现出温顺、驯服的性格特征。但是,俄罗斯人又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19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是由于一时激动,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70年前俄罗斯人曾对社会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PPT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文章简要对比了国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比较了中美保险制度的差异。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中美制度对比制度改革成就现存问题发展趋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和国外各种保险制度比较,更能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具有成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比较,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会提供一些借鉴。 从制度特点来看,国外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等。目前,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投保资助型,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前苏联、东欧诸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实行国家保险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则实施储蓄积累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设计上各有特点,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一)资金来源基金的负担方这一问题来说,一般以雇主、雇员及政府三方出资为主或至少是其中两方出资。就各国实际而言,投保资助型国家主要以三方负担为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间接的;而储蓄型模式中,政府基本不承担责任。具体来看,福利国家的基金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或缴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例如,瑞典退休者在工作期间不必缴纳任 何保险金或保险税。在投保互助型的美、德、日等国中,美国的养老金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负担,主要由雇员和雇主缴纳,国库原则上不负担,典型的依靠目的税负担费用,根据所得最高税率可达27%;欧洲大陆国家养老金来源比较多样,主要来自保险费,但以国库的部分负担为补充,其中德国除主要由保险费(占所得比例的17.7%)负担外,国库也分别负担12-15%;东亚的日本也是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型,日本对其基础部分除有定额保险费负担外,国库负担高达33%。 (二)给付水平从计算基数的对比看,即按照不同期间的平均所得作为养老金计算的基数,一般采用的期间越短,给付水平越高。有的国家以加入养老金计划的整个期间为基数,例如德国就以加入全期间平均所得为基数,还有些国家以退休前几年的平均所得为基数,例如意大利仅以退休前5年间平均所得为基数。从替代率标准的对比看,替代率是养老金额相对于过去所得的比例,是有效的衡量给付水平的工具,替代率越高,给付水平越高。并且计算替代率的标准也各不相同。由于依据不同的计算基准,不仅会使替代率大相径庭,而且使养老金的实质水准相差悬殊,无论各国采取什么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替代率过高,以防止福利刚性。 (三)支付条件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通常有四个:一是退休年龄,西欧、北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均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而亚洲、非洲等国家规定的年龄为55或60岁。二是工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通常为男25年左右,女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伟大而优秀地名族之一,极富爆发力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涌现出了无数地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 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地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地爱戴和尊敬. 为什么俄罗斯民族能够取得如此荣耀和光辉地成就呢?我认为,这与其民族性格密切相关.那么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是具有大无畏地气概.俄罗斯民族历来傲视全球,蔑视强敌,曾经战胜了许多称霸一时、不可一世地强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民以巨大地民族牺牲,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地敌人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解放了个国家,同时派出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用十余天地时间消灭了盘据在中国东北地百万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苏联解体以后,面对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地弱俄削俄与围堵政策,俄罗斯人民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强势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具有称雄世界地雄心壮志.享有盛誉地普京总统曾指出:“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民地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人民地赞誉,相信俄罗斯人民还会创造出无数更加骄人地业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具有坚韧不拔地意志.俄罗斯人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事实证明,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任何凶恶地敌人也无所畏惧,他们总是愈战愈勇,愈挫愈强,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无比强大地爆发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几点在俄罗斯地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地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地战争,击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后来地垮台.拿破仑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地军队;在伟大地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围困个日日夜夜、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地不屈不挠,顽强战斗地精神让全世界折服.历史上,俄罗斯曾是军事强国,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军事统帅至今在俄罗斯脍炙人口.俄罗斯人崇敬英雄,现在年轻人举行婚礼地内容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地纪念碑前献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总之,俄罗斯人在国家存亡和发展地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地精神.俄罗斯民族具有很强地凝聚力,不易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认为俄罗斯整体民族性格地形成与他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密切相关.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寒冷.这种自然条件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散又吃苦耐劳性格特征地形成.俄罗斯有着广阔而肥沃地土地,广大地空间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地性格.他们嗜酒无度,缺乏纪律;舞蹈奔放粗犷,合唱震天动地.但是俄罗斯漫长而寒冷地冬季却给人们留下了生活地重负与精神地压抑.因此,俄罗斯人总是表情庄严,肃穆,凝重多于微笑;心情忧郁,伤感,沉重多于轻松.此外,肥沃地土地也养成了俄罗斯人懒散地习性.他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资源,无须勤劳节俭去创造财富.然而恶劣地气候又使俄罗斯人饱尝了生活地艰辛,从而磨练了他们地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地品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俄罗斯文化地民族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俄罗斯精神地双重性.恰达耶夫在《俄罗斯思想文集?箴言集》中说到:“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地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地历史…… 它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地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地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地事实.” 地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地特点,更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特点.俄罗斯民族地历史是一部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方国家,却深深地受着东西方文化影响地历史.恰达耶夫说:“我们处在世界地两大部分——东方和西方之间.”“东方与西方两股历史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发表时间:2011-10-26T09:13:43.7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朱秀娟[导读] 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朱秀娟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068450 摘要本文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1.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1.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1.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 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1.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 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 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 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2.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2】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3】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2008(1):72~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