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培训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培训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培训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培训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

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

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

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

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

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

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

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

1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

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14.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从亮处进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刚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时,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过几秒钟,由于对强光的感受性较快的降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

15.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

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和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体等等。

16.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一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电别人很困难。

17.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憎恨,赞赏,厌恶等。

18.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

19.重听,是指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部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才出说话的内容。

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的作用: 符号固着功能,概括功能,交流功能。

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简答。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对象的特征。

主观因素,像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况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22.思维的种类

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

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与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其主要功能是求异。

23.儿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语句的掌握,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__双词句(两岁左右)__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__复合句(两岁半开始)。

24.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

记忆量的发展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

①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幼儿前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储存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儿童掌握语言后,记忆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从家庭发展到教育机构,学校,社会。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2. 看到”二 听到”二 想象”二 思考” 记忆”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心理 D.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4.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三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三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A.关键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期 5.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不确定 6.幼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的年龄是 A.出生 B.1岁 C.2岁 D.3岁 7.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1页(共3页)

8.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是 A.爱听柔和的声音 B.就人声和物声而言,趋向物声 C.就声音音调来讲,趋向于低音调 D.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9.幼儿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 A.0-1岁 B.1-2岁 C.2-3岁 D.3-4岁 10.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11.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2.下列选项中,从哪个角度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具有再造性 A.想象发生 B.想象过程 C.想象目的 D.想象内容 13.儿童对空间概念的学习中,最难掌握的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中间 14.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 B.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低于对过去的认识水平 C.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D.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15.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交流活动 C.社会现象 D.言语过程 16.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二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17.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同龄孩子都能独立走路时,他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三其实质是 缺乏独立行走的 A.兴趣 B.需要 C.目的性 D.有意性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2页(共3页)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成熟期:0—18岁 学前时期:0—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全国2016年10月《学前心理学》00384真题题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案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现行对心理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2.孩子吃过药后给他吃一颗糖,他会觉得特别甜,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融合 C.感觉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3.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B.手里能握住东西 C.眼睛能朝手的方向看 D.手朝眼睛看得方向指 4.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时间大约是() A.三个月左右 B.五个月左右 C.七个月左右 D.九个月左右` 5.以下关于儿童记忆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 A.三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的保持,这种现象被称为“幼年健忘”。 B.七岁的儿童记忆广度能达到七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C.在幼儿的记忆中,情绪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D.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形象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 忆。 6.下列不属于4—5岁儿童想象特点的是() A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B.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C.想想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D.想象依靠感知动作 7.一排珠子放得密集,`另一排珠子散开,儿童会认为前者少,后者多。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个儿童属于思维发展的是()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8.对斜板上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孩子会认为“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孩子认为

“皮球是个圆的,它要滚”。这反映了儿童判断发展趋势中的() A.判断形式间接化 B.判断内容深入化 C.判断根据客观化 D.判断论据明确化 9.儿童实词掌握的顺序是() A.名词—动词—形容词 B.名词—形容词—动词 C.动词—名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词 10.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被称为()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亲近感 11.8个月左右的儿童能坚持指向一个目标,并且用一定努力去排除障碍,这体现了() A.无意动作的萌芽 B.有意动作的萌芽 C.习惯动作的萌芽 D.意志行动的萌芽 12.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自己喜欢独立评价,反映的是() A.自我控制的发展 B.自我认识的发展 C.自我评价的发展 D.自我体验的发展 13.目前测定婴儿依恋类型的有效方法是() A.同伴提名技术 B.陌生情境技术 C.两难问题技术 D.墨迹测验技术 14.3—4岁儿童在认识性别角色时,常表现出() A.初步掌握的的特征 B.自我中心的特征 C.刻板的特征 D.灵活的特征 1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高速度,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B.发展的低速度,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C.发展的高速度,不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D.发展的低速度,不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非选择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00384学前心理学资料(同名17476)

00384 学前心理学(专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 (三) 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 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的心理。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5】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保险基础知识-总结的很详细

保险基础知识 第一节保险概述 一、简述保险的含义及分类。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是以契约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属于经济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保险的属性,是保险的本质性的东西。 从本质上讲,保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表现在:(1)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商品交换关系;(2)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关系。 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损失分摊方法,以多数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使少数成员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分担。 从法律意义上说,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即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被保险人以缴纳保费获取保

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保险人则有收受保费的权利和提供赔偿的义务。

由此可见,保险乃是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统一。 根据保险标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后,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从广义上讲,财产保险是指除人身保险外的其他一切险种,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实偿性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而没有甚或来源是给与物质帮助、维护即本身获得各种制度的总称。我国《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与社会保险相对应,商业保险通过订立保险合同、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

00384学前心理学自考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00384学前心理学自考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 A.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参考答案】:B 2、(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参考答案】:A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参考答案】:A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参考答案】:D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参考答案】:C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参考答案】:D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参考答案】:B 8、(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参考答案】:C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参考答案】:B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参考答案】:再造想象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 )。 【参考答案】:守恒法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学前心理学》教案 授课教师 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 二、教材:陈帼眉编:《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时:64课时 四、参考书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B. 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M . B.加梅佐、M. B .马秋欣娜、T. C.米哈里契克:《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5、武久著,李静译:《孩子思维与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学习要求: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4、掌握并懂得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0 ----- 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任务: 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表现(知其然) 2、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机制(知其所以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二节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类型: 按研究时间分: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 分析研究(专题研究) 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 相关研究因果研究

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 跨文化研究 二、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伦理性原则 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 三、研究方法 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指导思想) 新生儿从几乎完全无能到人类心理逐渐完备的过程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关系的性质 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待的结果 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背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为规范回顾指南》,要求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2、一般方法观察法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言语、语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顺序,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 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讲述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激发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 第一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 一、言语的概念 1.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儿童言语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2.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3.言语活动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儿童掌握语言的水平影响言语活动水平;语言是在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产生发展的,某种语言不再被人的言语活动所使用,就会消失,如果儿童无言语活动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言语活动包括: 1.对语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过程; 2.发出语言,即说或写。 这两种过程,不同步。其趋势是: 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1.言语发生的准备:

课程代码:00384 学前心理学试卷4

学前心理学试题4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生儿视学和听觉集中,是()发生的标志。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的是()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五边形 C、五边形→八边形→三角形→正方形 D、圆形→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3.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直接性 4.()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5.据幼儿活动的(),可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A.针对性 B.目的性 C.集中性 D.主动性 6.在()中,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A.知觉想象 B.动作想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7. 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8.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 B.生活逻辑 C.直观逻辑 D.客观逻辑 9.关于意志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外部障碍即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条件的障碍 B、内部障碍指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新的需要动机与原有的需要和动机的矛盾 C、外部障碍可能成为内部障碍的原因 D、内部障碍不会构成意志过程中的困难 10.幼儿语法意识从( )开始明显出现。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1.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有()。 A、感染性 B、表现性 C、主体性 D、多变性 12.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00384学前心理学模拟试题(三)【试卷版】

学前心理学 模拟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广义的学前期,是指()。 A.0-1岁 B.0-3岁 C.0-5岁 D.0-6岁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想象 B.记忆 C.知觉 D.感觉 3.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4.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5.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 A.工具性攻击行为 B.敌意性攻击行为 C.言语性攻击行为 D.生理性攻击行为 6.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7.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8.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9.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老师语言的描述 C.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丰富的游戏内容 10.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观性 B.行动性 C.具体形象性 D.抽象逻辑性 11.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A.想象 B.判断 C.直觉 D.下定义 1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反复练习 B.回避说出某些词 C.放慢说话的速度 D.解除紧张 13.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不同的生理原理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14.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C.自我调节化 D.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学前心理学备考资料

《学前心理学》纲要 1.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的对象和任务 一、小知识点: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6岁学前时期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方面: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时期的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发展。 3、科学的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以1882年德国蒲来尔的《儿童的心理学》为标志。 二、名解: 4、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问答: 5、简述儿童学前心理学的任务。 1、一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二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6、简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供参考)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学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7、简述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收获。 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小知识点: 1、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以研究任务和课题为标准,可以分成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法。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间接观察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其中观察法是基本方法。观察法最常见的方法是日记法或传记法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要注意贯彻如下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4、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观察可采用的抽样方式有开放性抽样、封闭式抽样、时间抽样等三种。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三种: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等。 二、名解。 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7、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8、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 9、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10、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11、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并通过其他途径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的方法。 12、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的方法。13、问卷法: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作书面回答的方法。 14、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 15、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16、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三、简答: 17、简述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应注意的问题。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3 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 18、简述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考虑的问题。 1、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 2、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准备时间,使幼儿被试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从怕生、不愿意参加实验或过度兴奋等不正常心理状态转入自然状态。4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5、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 19、简述对学前儿童的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学前儿童的独立工作能力差,模仿性强,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 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不仅要掌握测验技术,掌握对学前儿童工作的技巧,以取得幼小儿童的合作,使其在测验表现真实的水平。 3、学前儿童的心理尚不成熟,其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差。 20、简述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的特殊作用的原因。 1、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地自然表露 2、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变化大。研究人员和学前儿童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 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知识荟萃: 1、婴儿出生时,就有感知觉,满月前已有注意现象,满月时已发生记忆(条件反射)。2岁左右幼儿的表征、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开始真正形成。0~1岁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大 2、0~1岁称为婴儿期,1~3岁称为先学前期,3~6岁称为学前期。以出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1~6个月称为婴儿早期,6~12个月初是婴儿晚期, 3~4岁是学前初期(小班),4~5岁是学前中期(中班),5~6岁是学前晚期(大班)。 3、儿童先天的先条件反射时包括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奠罗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等。 4、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过四个基本发展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不再连续改变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能按用具的特点支配使用。 二、简答: 5、简述儿童心理从初生到满月的主要特征。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6、简述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的主要特征。

学前心理学 资料资料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出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0~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第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需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2、发展性原则。客观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中,学前儿童作为反映的主体又是正在迅速成长中,因此必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 3、教育性原则。这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人员必需遵循的职业道德要求,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的举止言谈,都必须考虑到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 1)优点:可以比较系统、详尽的了解同一个或一组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揭示发展的连续 性、顺序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2)缺点:费时较长,不宜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时间较长,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出 现某些不易控制的因素及难以预料的变化,一些意外情况可能是研究中断。 2、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应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1)优点:取样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手机大量资料,完成研究课题。其结果具有较大的代 表性,有助于了解某一或几个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也可通过个年龄的比较,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缺点:难以了解到某一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所得结论往往流于一般化, 不易查明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较深刻的背景,不适合对个别儿童的心理研究。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1、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2、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

00384学前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试卷版】

学前心理学 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符合这一特点的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 A.依恋 B.儿童社会化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4.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一规律是()。 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5.婴儿最初的笑是()。 A.出声的笑 B.有差别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6.1岁半-2、3岁儿童的言语活动处于()。 A.言语的准备阶段 B.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C.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7.按照皮亚杰的观点,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8.“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皮亚杰 C.吴伟士 D.霍尔 9.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 A.达尔文反射 B.莫罗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10.儿童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是()。 A.从出生时开始的 B.从半岁开始的 C.从1岁开始的 D.从1岁半开始的 11.“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 B.大小知觉 C.形状知觉 D.方位知觉 12.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像属于()。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13.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作()。 A.动机性遗忘 B.临时性遗忘 C.幼年健忘 D.不完全遗忘 14.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A.0-6月 B.6-12月 C.1-3岁 D.3-6岁 1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应了解、知道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2、应理解、清楚的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定义与性质、任务与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应掌握、会用的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作用。 ——实验法、调查法。 4、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观察法、测量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1、教育心理学 识记:A教育心理学的定义B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领会:A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C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识记: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领会: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单应用: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C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3、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识记:A观察法的定义B实验法的定义C调查法的定义D测量法的定义。 简单应用:A实验法的应用B调查法的应用。 综合应用:A观察法的应用B测量法的应用。 课后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课堂上完成) 二、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观察法 测量法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 三、简述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3、教育心理学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4、推动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哪两种力量 5、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完整word版)00384学前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复习题供参考,推荐文档

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018 1、人的心理的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觉(看见、听觉)、想象、记忆、思维 情绪过程:喜悦、悲伤、愉快、气愤。。。 意志过程:决心。。。 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能力、气质、性格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p10理解概念 发展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p10-17理解概念 4、头长和身长的比例刚出生时1:4 2岁1:5 成人1:8 p40 5、思维方式----------思维工具的变化p176 直觉行动思维--行动(尝试错误);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幼儿期尤为突出) 抽象逻辑思维--语言(幼儿晚期萌芽) 6、客体永久性:p65 -66儿童具有脱离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存在的一种意识 7、3岁前儿童是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 3-6岁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8、记忆的发生发展顺序: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语词记忆(1岁左右) 9、适应现象(明适应和暗适应)p109理解概念和书本中的例子 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p110理解概念和书本中的例子 10、儿童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从易到难: 11、儿童记忆测量的指标:p116 习惯化、重学记忆、条件反射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马上开始,先快后慢 13、P30 巴布金反射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巴滨斯基反射 14、p24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15、转折期、危机期、敏感期(最佳期)、最近发展期的概念 16、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O-1岁(婴儿期) 1-6个月(满月到半岁)、 6-12个月(半岁到周岁) 1-3岁(先学前期)、 3-4岁(幼儿初期) 4-5岁(幼儿中期) 5-6岁(幼儿晚期) 17、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0-18岁;学期心理学指0-6岁 18、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19、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 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 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 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 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 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 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 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