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下半期】同步作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下半期】同步作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下半期】同步作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下半期】同步作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下半期】同步作业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一、在流体中运动

基础知识

伯努利原理:对于流动的液体和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___。

课后作业

1. 【2015届】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身整体抬高而逐渐离开水面,从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那么,其中,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2. 【2017届】如图所示,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3.【2014届】如图5所示,矩形玻璃缸内装有适量的水,用线拉住木块浸入水面下,当静止时,拉木块的细线将处于竖直方向,下列做法中能让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且向右倾斜的是( )

A.将玻璃缸缓慢向右倾斜,并保持水面平静

B.将玻璃缸缓慢向左倾斜,并保持水面平静

C.用注射器在木块右侧喷射持续的水流,让木块右侧的水流动起来

D.用注射器在木块左侧喷射持续的水流,让木块左侧的水流动起来

二、认识浮力

基础知识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_______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或______。

2.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______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______(______)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课后作业

1. 【2015届】(4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一个重为3N的物体,浸没并静

止在水中,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物体A所受浮力为N。

2.【2014届】如图所示,浸入水中的物体四周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且物体恰好能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如果将物体放入更深处,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差值将增大

B.物体在图示所处的状态叫悬浮

C.在新的位置物体所受的浮力将不变

D.物体的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合力不变

三、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基础知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____________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 【2015届】如图所示,将体积相等的小铁球和小木球同时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球浮在水面上,而铁球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木球受到浮力,铁球不受浮力

B.木球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铁球所受的浮力

C.木球受到的浮力一定小于铁球所受的浮力

D.木球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 【2017届】(6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猜想:

A.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B.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 【2016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中,物体A浸没在水中前、后的示意图.由图可知,物体A的质量为kg,物体A的密度为kg/ m3.

四沉与浮

基础知识

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F浮>G物则物体________; 若F浮=G物则物体________; 若F

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ρ物<ρ液,则物体________; 若ρ物=ρ液则物体________; 若ρ物>ρ液则物体________;

3、漂浮原理:F浮=________=________

4.轮船的排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潜水艇: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_______不变,根据改变潜艇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它上浮、下潜和悬浮。

6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_______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_______,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_______;液体的密度越_______,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_______

课后作业

1. 【2017届】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骆驼的蹄比马的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摸中行走自如

B.鱼类体内有鳔,通过鳔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

C.啄木鸟的喙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力,从而凿开树皮.捉到躲在深处的虫子

D.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2. 【2017届】在家庭实验室中,小明把一个鸡蛋放人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所示;现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所示;再加盐鸡蛋漂浮,如图丙所示。在这三种情况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B.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m甲=m乙>m丙

C.鸡蛋受到的浮力F甲

D.盐水对杯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3 【2015届】如图所示,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若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

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

2.【2014届】如图所示,当烧杯内装的是纯水的时候,鸡蛋沉入水底,此时鸡蛋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 (选填“大干”、“小于”或“等于”)鸡蛋所受的重力;当向烧杯内加入食盐后,会观察到鸡蛋上浮,这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___ 有关.

4. 【2017届】我国农民常用配置适当密度的盐水来选择优良的种子:把种子放在适当密度的盐水中,漂浮的种子是不饱满的,这是因为不饱满的种子密度_________盐水的密度;沉底的种子是饱满的,这是因为饱满的种子密度_________盐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2015届】2014年3月,在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组成的中国第17批护航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当军舰在平静的海面上航行时,它所受浮力的方向;当军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后.军舰舱底受到海水的压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 【2015届】(6分)如图所示,是我国88式主战坦克,重40t,高2m,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则:

(1)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若坦克在深为5m的河流中潜渡时,坦克对水平河床的压力为1.0×105N,那么,坦

克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3)坦克的体积为多大?

7. 【2017届】(6分)如图所示,一边长为l0cm,密度为0.6g/cm3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系着置于容器内的水中,g=10N/kg。求:

(1)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

(2)细线的拉力大小。

(3)细线剪断后,当木块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8, 【2014届】(6分)如图21甲所示,烧杯中装满水,烧杯的底面积为20cm2,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为3N,然后,将一重为0.5kg的木块放A烧杯中,静止时如图乙所以,然后,再用力F向下压木块,直到木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烧杯内的水共溢出

0. 8kg,现突然撤去外力F。求:

(1)在装满水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大?

(2)在刚刚撤去外力F的瞬间,物体所受力的合力.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一、杠杆

基础知识

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部分硬物可抽象为硬棒)在_______下能绕着一个_______的点转动,这样的硬棒就叫做杠杆。

2.成为杠杆所具备两个条件:要有_______;能绕着固定的点_______。

3、动力臂:支点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和阻力臂:支点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

4.杠杆平衡:杠杆_______或______________,都称为杠杆平衡。

5.杠杆平衡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杠杆的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_______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_______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_______杠杆;

课后作业

1. 【2015届】(2分)如图所示,杠杆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

2.

2 【2017届】(2分)如图甲所示,当人用曲臂将重物端起时,人的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请在图乙所示的杠杆示意图上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以及B处受到的阻力F2

.

3. 【2014届】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钩码重0.5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为了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竖直上拉或者竖直下拉,下列做法能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的是( )

A.将弹簧测力计在现有基础上左移1格

B.将弹簧测力计在现有基础上左移5格

C.钩码在现有基础上右移1格

D.钩码在现有基础上左移13格

4. 【2016届】如图所示,是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的示意图,如果钩码的重为0.5N,杠杆的重心处于支点O位置.那么,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为N.如果把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的位置对换,钩码改为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1.5N,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那么,当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人的手所施加的拉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5N.

5. 【2015届】(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实脸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2)若实验前,当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a所示的位里,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边适当调节.

(3)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的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b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右边“3”位里上应挂个相同的钩码.

(4)实验中改变支点0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

6. 【2017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当正确使用时,一定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7.【2016届】对于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筷子B.羊角锤C.起瓶器D.独轮车

二、滑轮

基础知识

1.滑轮:周边有____,并可以绕轴________的轮子。

2.滑轮的分类:可分为“定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3.定、动滑轮的区别:在使用时,定滑轮的轴____ (“不“,“要”)随物体移动,而动滑轮的轴____ (“不“,“要”)随物体一起移动。

4.定、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既不省_____,也不省________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而使用动滑轮则能省_____的力,但要多移动_____倍的距离,而且还不能改变力的_____。

5.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定滑轮本质上为__________杠杆,而动滑轮则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__倍的杠杆。

6.滑轮组:有若干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可以达到既能_____力又能改变力的_____的装置。

7.在使用滑轮组时,有几股绳子吊着物体,在不计绳重及摩擦的情况下,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_____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的_____,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_____。

课后作业

1. 【2016届】(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将铁块提刭高处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瞄出该定滑轮的支点O和动力臂L1.

2.【2014届】(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3. 【2017届】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_________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吊篮底面对他的支持力为_________N

三、功功率

基础知识

1.功:如果一个_____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这个物体沿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用_____表示功。

2.功的两个要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_____跟物体在__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的乘积:公式是__________。功(的单位为__________,简称_____,1焦=_____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用__________表示。

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及只能反映做功的__________,而不能表示做功的__________。

3.功率的公式:P=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符号为_____,

4.关于功率的另一个计算公式:P=_____

课后作业

1【2015届】.如图所示,在下列的几个实例中,其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A拖拉机在牵引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C苹果在重力的作用下竖直向下落

D木块在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2.【2014届】如图所示,小聪提着重锤先下坡,然后,沿着水平路面行走一段距离后上楼,到达与开始下坡等高的位置停下,关于他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小聪下坡的过程中,重锤所受的重力不做功

B.小聪在水平路面上行走的过程中,一直对重锤不做功

C.小聪在水平路面上走得越快,对重锤做的功越多

D.小聪上楼梯走得越快,克服重力做的功越多

3. 【2016届】如图所示,某同学用20N的水平推力F,使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加速运动了0.5m的距离,直至物体有四分之一伸到桌子的外面,在这个过程中,推力做的功是J,物体受到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2014届】如图8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9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其他摩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7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4m/s

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28W

D.在28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5. 【2014届】如图所示,是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彩船游江的示意图,假设甲、乙两艘彩船在匀速行进,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前进的距离之比为2:3,所用的之间之比为2:1,那么,两艘彩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之比为_________ ,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 。

6.【2014届】某工地新拉来一批砖,总质量为3000kg.现要将这批砖尽可能快的搬到

3.5m高的施工处,如果你每次搬动的砖头比较少,这样会跑得比较快,但是需要往返多次,如果每次搬得太多,虽然往返次数少了,但每次行动却比较缓慢,那么,为了尽快搬完砖,需要搬砖时的________(选填“功”或“功率”)比较大,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搬砖时,其功率与每次搬运砖块质量的关系图像,假设小明每次往、返的时间相同,那么,小明以最短的时间搬完这批砖,往返一次的时间为___________s.

7. 【2017届】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李强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可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J。在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W(g取10N/kg)。

8. 【2015届】(6分)太阳能汽车是靠太阳能电池提供动力.若某太阳能汽车的质量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 第七章力 一、力 概念部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部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弹力 概念部分: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4)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 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 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 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部分: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身长和他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三、重力 概念部分: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全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全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

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二、力的作用效果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运动状态改变: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演示、思考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1 ?磁铁吸引铁钉; 2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 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重点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知识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七章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

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 N ,m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Hxg 第七章力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 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 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 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 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 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初中阶段不需要掌握该公式)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力第七章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产生的 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2。触)、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3。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说 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力的5表示。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7、力的表示法:可不,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线段应越长。,,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弹性)1(、8.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塑性(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3、弹力:、力的测量:9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⑶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A挂钩受力。=“读”:读数: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B、使用方法:“看”“调”:调零;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 过它的最大量程。C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

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 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做“转换法”、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 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10 、重 力:11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其中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9.8N面是否水平。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⑶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 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大气不会产生压强;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① 、摩擦力:12、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1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分类:(2)静摩擦摩擦力滑动摩擦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3()起动力作用。、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5) 、滑动摩擦力:13.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1((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要点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教科版物理八下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 表示重力,单位是 N ,m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7、1力》教学设计第七章:(课)第一节 第1 课时;本学期总第1 课时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二、力的作用效果

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 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 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 运动状态改变: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 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 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 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演示、思考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1)磁铁吸引铁钉;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力的描述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四、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 1的作用。物体对物体、力的概念:力是、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1N N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表示。力的感性认识:。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

变,二者可以同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同一个,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图中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二、弹力、弹力1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③弹力::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3)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4使用中:(板上。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地球。、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12、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地理位置有关。公式:G=mg [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9.8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 11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端从静止开始滑【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 同一高度下。观察小车从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力越远【实验结论】平面越越小光滑,速度减,小车运动的距离,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附试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知 识点附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物理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他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它的符号是N。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而力的

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的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他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G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G=mg,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