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臵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

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

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写法特别之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如果只是读前三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不读最后一句,恐怕我们读者会产生很多悬念。其一,我们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再者,我们不明白“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还有,我们恐怕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又为什么要“笑”……诗歌有卒章显志的写法,所以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便会恍然领悟:原来,卷风扬土,“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只是为了把新鲜的荔枝尽快送到杨贵妃嘴里。但是这确实是我们“无人知”的,一个否定句,既解了悬念,又画龙点睛,蕴含深广。

读完首句,皇帝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日理万机,而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听到皇帝谕令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没日没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

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比映衬,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虽是无言的谴责恐怕胜过千言万语。前三句诗并未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就会太平淡很多。

这正如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最终导致国破身亡典故。“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也没有机会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蕴藉。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其一】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 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过华清宫绝 句(其二) 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 方。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 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 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 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 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参考答案 1. 回望铺垫 2. 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 路途渔阳探使回。 4. 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 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 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首诗。过华清宫①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③次第④开。 一骑⑤红尘⑥妃子⑦笑,无人知是⑧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jì古代读j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

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全诗从“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⑵,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译文: 【其一】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其二】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其三】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 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 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 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 枝来”作 。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 之景,二句点出 。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 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 一路行人骑马飞奔, 带起了一溜溜尘 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

的鲜荔枝。 3.路途 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 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 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 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 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 723 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 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 而杜牧的这首绝 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 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 犹如 电影 摄影师, 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 林木葱茏, 花草繁茂, 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 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 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 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 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 “千门”因何而开? “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 直至紧张而神秘 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 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 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2、过程与方法:掌握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之作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然,怀古咏史诗,作为唐诗的一种重要题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 (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3)诗人写作的目的? (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写作技巧? 三、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荔枝叹》《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附答案

《荔枝叹》《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附答案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E.两首诗都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而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杜诗更是直抒己见。 答.AE(A项,苏诗描写直接,并不含蓄。E项,杜诗并非直抒己见,而是用镜头的切换和对比来含蓄地讽刺。) 15.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答:相同:两首诗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1分)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身后的飞尘”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1分) 不同: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1分)“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急如星火的“惊”,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强烈,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流千载”不仅揭露出灾难的深重,更把讽刺对象由唐玄宗、杨贵妃扩大到后代统治者,气象雄浑,用意深刻。(1分)杜诗对比精巧,寓意精深,含蓄而有不尽之意:(1分)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含蓄而委婉地揭示谜底,鞭挞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讽刺精妙,收到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1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教学设计修订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教 学设计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2、过程与方法:掌握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之作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

之情、兴亡之叹。自然,怀古咏史诗,作为唐诗的一种重要题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 (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3)诗人写作的目的? (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写作技巧? 三、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着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臵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

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

杜牧《过华清宫》赏析

过华清宫赏析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文学方面,他著有《樊川文集》;诗歌方面,他以七言绝句著称。今天,我们来品读他的一首七言绝句——《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一共三首,这是其中之一。华清宫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公元七二三年),在骊山上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那里留下了许多风流艳事,成为历代许多诗人创作的题材,杜牧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诗集中,除了这三首绝句,还有一首五言排律《华清宫三十韵》,一首七绝《华清宫》。在历代许多以华清宫为题材的诗作当中,一般人认为我们现在选的这首诗写得最好。

这首诗的好处在于它既显又隐,藏隐于显。也就是说,它既有图象美,也有含蓄美。朱光先生在《艺文杂谈·诗的隐与显》一文中说:“写景的诗要显,言情的诗要隐。梅圣愈说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会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看到写景宜显,写情宜隐的道理。写景不宜隐,隐易流于晦;写情不宜显,显易流于浅。……西方人说:‘艺术的最大秘诀,就是隐藏艺术” 这首诗显,就是它鲜明突出地写出眼前的景。

读完这首诗,掩卷闭目一想:一座花团锦簇的骊山,山上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宫殿的千门万户正在一重重的依次打开。山下忽然尘土飞扬,一位使者正在快马加鞭,飞驰而来。行宫中的杨贵妃看到这里忽然笑了。一连串由远到近、由全景到特写的连续镜头,栩栩如生地、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这些景物都写得很鲜明,好象王国维说的:“语语都在目前。”这首诗隐,就是这些生动、明晰的景物背后,隐藏着一个故事;隐藏着作者对唐王朝最高统治者荒淫奢侈生活的揭露和指责。作者没有直讲故事,但他通过景物的描绘,暗中讲了一个杨贵妃爱吃荔枝,特别派人从千里之外生产荔枝的地方,日夜兼程送来荔枝的故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唐诗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唐诗鉴 赏 【作品介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原文】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

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白话译文】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拼音版

过ɡu ò华hu á清q īn ɡ宫ɡōn ɡ绝ju é句j ù三s ān 首sh ǒu 【唐t án ɡ】杜d ù牧m ù 长ch án ɡ安ān 回hu í望w àn ɡ绣xi ù成ch én ɡ堆du ī,山sh ān 顶d ǐn ɡ千qi ān 门m én 次c ì第d ì开k āi 。一 y ì骑q í红h ón ɡ尘ch én 妃f ēi 子z ǐ笑xi ào ,无w ú人r én 知zh ī是sh ì荔l ì枝zh ī来l ái 。 新x īn 丰f ēn ɡ绿l ǜ树sh ù起q ǐ黄hu án ɡ埃āi ,数sh ù骑q í渔y ú阳y án ɡ探t àn 使sh ǐ回hu í。霓 n í裳ch án ɡ一y ì曲q ǔ千qi ān 峰f ēn ɡ上sh àn ɡ,舞w ǔ破p ò中zh ōn ɡ原yu án 始sh ǐ下xi à来l ái 。 万w àn 国ɡu ó笙sh ēn ɡ歌ɡē醉zu ì太t ài 平p ín ɡ,倚y ǐ天ti ān 楼l óu 殿di àn 月yu è分f ēn 明m ín ɡ 。 云y ún 中zh ōn ɡ乱lu àn 拍p āi 禄l ù山sh ān 舞w ǔ,风f ēn ɡ过ɡu ò重zh òn ɡ峦lu án 下xi à笑xi ào 声sh ēn ɡ 。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白话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 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导读: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与练习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二、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三、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四、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绝句三首》教案

《绝句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与比较,了解三首诗的不同风格与表现手法。 2、从品味语言入手,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说明: 本课所选的三首绝句,内容浅显易懂,其中《从军行》和《过华清宫绝句》学生在高中以前已经有过接触,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诵。因此,教学本课的三首诗,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层次的记诵和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向诗歌鉴赏的更高层次发展,在诵读和比较中品味语言,领会这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巧,感悟诗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进而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比较阅读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从以下三个方面逐层推进:一是作家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以孟诗为例),二是不同题材诗歌风格的比较(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三是三首诗不同表现技巧的比较(细节刻划、融情于景、以小见大)。以比较显差异,以差异促感悟,在比较中加深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品味词句,感受诗歌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

2、 难点:归纳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说明: 文本的解读首先必须立足于语言的感悟和品味,诗歌的阅读尤其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对三首诗的语言的品味,从而使他们获得对鉴赏诗歌的某些理性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何才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要求学生在初步诵读的基础上把三首诗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具体意象从诗句中剥离出来(“意象”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诗歌教学中已有接触,在此直接引入教学的环节中应该是可以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品味这些具体的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明确:诗歌的不同风格,不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紧密象紧密相关。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剥笋的方法。比如,可先由孟浩然的诗入手,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明确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春晓》、《过人故人庄》等诗,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不同风格,最后总结下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对于三首诗的表现技巧的分析,可以穿插在意象分析的过程中,最后略作总结,以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教学设计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过华清宫绝句其一》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一骑(jì古代读ji,现在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 2.作品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 红尘,把荔枝送到黄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嗜食荔枝的杨贵妃 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 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驿马匆匆,人们以为是在传送国家大事,又有谁知道那些奔 波只是为了给妃子送荔枝。诗人将这两个镜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揭露黄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 淫逸的生活。 《过华清宫绝句》作者: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2,山顶千门次第开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4 新丰绿树起黄埃1,数骑渔阳探使回2。霓裳一曲千峰上3,舞破中原始下来4。 万国1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2。 注释(第一首)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首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山如锦绣拥簇。骊山有东绣岭、西绣岭。 3.千门:夸张之语,言所有山门依次大开,以供送荔枝的马飞驰无阻。 4.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词意虽美而失事实。"《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注释(第二首)

唐朝诗人杜牧过华清宫

唐朝诗人杜牧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相信有不少人都读过这首诗作吧!那么如果你想深入地了解这首诗作的内容可千万别错过了整理的这篇文章哟!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⑵,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作品介绍《过华清宫》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注释译文【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