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足底按磨的穴位对应器官图解

足底按磨的穴位对应器官图解

足底按磨的穴位对应器官图解
足底按磨的穴位对应器官图解

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

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

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首先,你可以先从脚底的膀胱、输尿管、肾脏、肾上腺的四个反射区顺序按压检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图按压自己悬念之处。

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们的双足,和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有机体的管道,便是“经络”。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5个穴位,和每年的天数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理论。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现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备的实用医学。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

的活动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归纳成脏腑学说,而五脏六腑各有经络连系通过。加上手厥阴心包经及任、督二脉,便成为十四条经络。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足底汇集了人体的六条经脉,六十六个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采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足与经脉、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以调整脏腑和各部组织、器官的联系,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减少了患者脱、穿衣服等环节,较为省时、省事,且安全,操作简便。不仅对慢性胃肠炎、神志病等有效,对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晕等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后缘至中趾根部为 10寸。

②足内、外踝高点至足底为图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图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至第5跖趾关节外侧赤白肉际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宽处距离为3寸。

(2)自然标志定位法。该法即是根据人体足部的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横纹、趾尖端、跖趾关节、跖骨小头、趾缝端、内踝高点、外踝高点、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与主治

2.选穴原则

(1)依据疾病症状选穴。临床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作为选穴的依据。选取对主证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例如头痛可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按摩坐骨1、2穴进行治疗,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对症选用的穴位配合选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治疗。

(2)依据疾病部位选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按摩,如胃痛

可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肾点。

3.常用处方

头痛:取头面、肾、头痛点、眩晕点、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癫痫点。

眩晕:取肾、肝、眩晕点。

中风昏迷:取趾端,

面瘫:取面、头面。

三叉神经痛:取面、头面。

扁桃体炎:取心,扁桃1、2,眩晕点。

目疾:取肝、头面。

耳疾:取肾、肝。

鼻炎:取头面。

牙痛:取牙痛1、2。

腮腺炎:取扁桃1、2,眩晕点。

癫狂、癔病:取安眠、肾、癫痫点。

癫痫:取癫痫点、肝、肾、安眠。

尿闭:取脾、肾、膀胱、子宫。

遗尿:取膀胱、肾、遗尿。

痛经:取子宫,痛经1、2。

落枕:取落枕。

胃痛:取胃、胃肠点、肝。

呕吐:取胃、大肠、胃肠点。

腹痛:取小肠、大肠、胃肠点、臀。

痢疾:取小肠、大肠、胃肠点。

消化不良:取胃、脾、胃肠点。

腹泻:取大肠、小肠、脾。

胁痛:取肝。

肋部神经痛:取胸、肝。

腰痛:取肾、坐骨l、2,腰痛点、腰腿点

急性腰扭伤:取腰痛点、腰腿点。

坐骨神经痛:取坐骨1、2,腰腿点、腰痛点、臀。

心悸:取心、心痛.点;肾。

哮喘:取肺、胸、心痛点。

胸痛:取胸、肺。

末梢神经炎:取趾端。

肿瘤疼痛:取癌根1、2。

4.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症选穴后,患者仰卧,采用指尖点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动等手法,连续操作,每穴35分钟。

(2)操作前可嘱患者洗脚,患者如有足癣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胶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伤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

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双指钳法

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

钳住脚趾间穴位压在穴位上

双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关节凸出

以凸出的关节着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

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尖施力

反射区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

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

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三)足外侧反射区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

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四)足背反射区

5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

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

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

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首先,你可以先从脚底的膀胱、输尿管、肾脏、肾上腺的四个反射区顺序按压检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图按压自己悬念之处。

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们的双足,和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有机体的管道,便是“经络”。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5个穴位,和每年的天数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理论。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现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备的实用医学。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动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归纳成脏腑学说,而五脏六腑各有经络连系通过。加上手厥阴心包经及任、督二脉,便成为十四条经络。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足底汇集了人体的六条经脉,六十六个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采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足与经脉、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以调整脏腑和各部组织、器官的联系,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减少了患者脱、穿衣服等环节,较为省时、省事,且安全,操作简便。不仅对慢性胃肠炎、神志病等有效,对急性疼痛、

外感、心悸、眩晕等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后缘至中趾根部为 10寸。

②足内、外踝高点至足底为图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图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至第5跖趾关节外侧赤白肉际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宽处距离为3寸。

(2)自然标志定位法。该法即是根据人体足部的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横纹、趾尖端、跖趾关节、跖骨小头、趾缝端、内踝高点、外踝高点、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与主治

2.选穴原则

(1)依据疾病症状选穴。临床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作为选穴的依据。选取对主证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例如头痛可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按摩坐骨1、2穴进行治疗,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对症选用的穴位配合选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治疗。

(2)依据疾病部位选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肾点。

3.常用处方

头痛:取头面、肾、头痛点、眩晕点、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癫痫点。

眩晕:取肾、肝、眩晕点。

中风昏迷:取趾端,

面瘫:取面、头面。

三叉神经痛:取面、头面。

扁桃体炎:取心,扁桃1、2,眩晕点。

目疾:取肝、头面。

耳疾:取肾、肝。

鼻炎:取头面。

牙痛:取牙痛1、2。

腮腺炎:取扁桃1、2,眩晕点。

癫狂、癔病:取安眠、肾、癫痫点。

癫痫:取癫痫点、肝、肾、安眠。

尿闭:取脾、肾、膀胱、子宫。

遗尿:取膀胱、肾、遗尿。

痛经:取子宫,痛经1、2。

落枕:取落枕。

胃痛:取胃、胃肠点、肝。

呕吐:取胃、大肠、胃肠点。

腹痛:取小肠、大肠、胃肠点、臀。

痢疾:取小肠、大肠、胃肠点。

消化不良:取胃、脾、胃肠点。

腹泻:取大肠、小肠、脾。

胁痛:取肝。

肋部神经痛:取胸、肝。

腰痛:取肾、坐骨l、2,腰痛点、腰腿点

急性腰扭伤:取腰痛点、腰腿点。

坐骨神经痛:取坐骨1、2,腰腿点、腰痛点、臀。

心悸:取心、心痛.点;肾。

哮喘:取肺、胸、心痛点。

胸痛:取胸、肺。

末梢神经炎:取趾端。

肿瘤疼痛:取癌根1、2。

4.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症选穴后,患者仰卧,采用指尖点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动等手法,连续操作,每穴35分钟。

(2)操作前可嘱患者洗脚,患者如有足癣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胶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伤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

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双指钳法

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

钳住脚趾间穴位压在穴位上

双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关节凸出

以凸出的关节着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

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尖施力

反射区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

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

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

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三)足外侧反射区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

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四)足背反射区

5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

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保健之足底按摩【附足底穴位图】

脚底穴位图 方法:自購足底穴位圖一張。泡一盆熱水,水溫在60℃左右。把腳在熱水中泡5-10分鐘後用毛巾搽干。從足底穴位圖找出找出胃部﹑甲狀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在每個部位按上1-2分鐘,左右腳各按3次。 按摩甲狀腺及其他上述反射區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為甲狀腺主要功能乃治療肥胖症及情緒不安等症狀;而按摩胃部可以減少食慾;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則是幫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連續做完一個星期之後,因為人體的整體的循環轉好了的關係,身體會覺得比以前輕快,皮膚也會變得漂亮而有光澤。 有时间多按摩按摩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腳板底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一般來說,腳底按摩乃是全身的保健護理,因此傳統的腳底按摩也都是為了治病,殊不知減肥也能以腳底按摩來達到目的。

涌泉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

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人体穴位大全(有空自己捏捏)

特效穴位:

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 ,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 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 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 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 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 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 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 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 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 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 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 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 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 ,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 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 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 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 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 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 头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是第二个心脏”,足部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它主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在进行足部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按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

图解如下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胰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膀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转载于2010年03月22日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人体穴位及对应疾病治疗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调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补肾歌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

脚底按摩穴位图、按摩方法及正常反应

足底反射区图解 ■脚底按摩的原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 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 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 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 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 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 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 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 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 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 等病症。 胰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 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 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可以想象看到的足是个屈腿盘坐并向前腑状的投影人形(见图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图2);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图1 足部反射区与人体脊椎对应关系示意 图图2 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示意图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 足部骨骼 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见图3) 1、跗骨每足有跗骨7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 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每足有跖骨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远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头、体、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每足有趾骨14块,趾骨分近端、远端。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远节、中节、近节。

足部关节 距骨与下肢小腿部的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胫骨侧(内侧)为内踝,腓骨侧(外侧)为外踝。跖骨与趾内间构成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近节趾骨的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趾第一节趾骨和第二节趾骨间构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和第三节趾骨间构成第二趾间关节(或称远侧趾间关节)(见图3)。 足底面足背面 图3 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示意图 三、足部反射区 1、大脑 部位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4)。 功能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综合症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2、额窦 部位位于双足的五趾靠尖端约1cm的范围内。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5)。 功能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前头痛、头顶痛,眼、耳、鼻和鼻窦的疾患。 手法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压3次,其余各足趾各点按3次。 3、小脑、脑干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近节基底部外侧面。左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见下图6)。 功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小脑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帕金森氏综合症。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4、垂体 部位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一点(在脑反射区深处)(见下图7)。 功能调节内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内分泌失调的疾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调等,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手法由上向下深入定点按压3~5次。 5、三叉神经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的外侧约45度角,在小脑反射区前方。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8)。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唇鼻之诱发的神经痛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足部反射区高清图,按摩足底穴位疼痛的作用,足底反射区对应病症

足部反射区高清图,按摩足底穴位疼痛的作用,足底反射区对 应病症 足部反射区穴位本高清晰足部反射区完整示意挂图共分五部分分别为足底部、足背部、足内侧、足外侧、小腿部位,详细地介绍了足部各不同位置的反向区域。可供医护人员,按摩师及广大读者参阅。足部按摩是中医一种外治法范畴的物理疗法,已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足部按摩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实施的治疗。手法由于轻重不同,其渗透于内的力度也有所差别,基本上分为浅(皮毛)、略浅(经脉)、中(肌肉)、略深(经筋)、深(骨髓)几种。要会按摩,当然要先清楚的知道足部的各个反射区在哪里,是做什么用的,它们的功效分别是什么,以上由经络养生网提供的足部反射区完整示意图是目前最清晰,最完整的版本,不管你是想自己学习按摩,或给家人按摩,或是资深的足部疗养师,想必都能用的上。人体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臵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

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足部基本结构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足部的骨骼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 人体脚部穴位、反射示意图:可按图找到阿是穴,对照图示看是那里有病变,供阅者参考,如下图: 足疗口诀 口诀一: 拇指头,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头部的反射区如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都在拇指头,多揉按不仅可以治疗失眠头痛而且对改善脑的机能和内分泌能起 到很好的作用。) 二三趾间是眼睛、四五趾间是耳朵,左脚管右右管左。 (眼反射区在二三趾间,耳朵的反射区在四五趾根部,但左右交叉,左脚管右眼、右耳,右脚管左眼、左耳。 肺部一横线,气管一竖线,消炎止痛肾上腺。 (肺部反射区域,支气管从横带中部延伸到第三趾呈一竖带,两者交点略往脚跟方向是肾上腺反射区,对治喘消炎有重要作用。 消化三点成一线,胃肠一刮一大片。 (胃、胰、十二指肠三个反射区连成一线,居脚掌中部的内侧,整个脚掌中部为大小肠和腹腔神经丛,对消化系统保健时,可用手轻握拳,以第二指到第五指四个手指的指间关节顶点同时施力 在此区域内刮压数次。

妇科注意三大片,内侧子宫外卵巢,足背中只是乳腺。(妇科主要是三个反射区:子宫反射区在内踝后下方,卵巢反射区在外踝后下方,乳腺反射区在足背中只。要经常按摩保健,发 现异常可及到医院检查。 如有前列腺肥大,每天按摩内踝下。 (内踝后下方是男性前列腺反射区,前列腺腺肥大病症可在此按 摩保健。 脊椎足弓一条线,从前向后按三遍。 (人的脊椎反射区就在足内衡,称为足弓的一条线,如胸椎,腰椎、骶骨有病变,可沿足弓按摩。 肩、肘;膝关在外沿,每处按摩月拳尖:坐骨神经痛,刮按后跟 得轻松。 (脚外侧从前到后有肩、肘、膝等反射区。坐骨神经痛可刮按在 脚跟后沿的尾骨反射区。 抗癌生力军,脾脏加胸腺,加强淋巴腺,少吃消炎片。 (脾与淋巴腺反射区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消炎抗癌作用。 口诀二: 全身一体足为根,按摩祛病又强身。 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按摩巧记心。 术前中药把脚泡,事半功倍增疗效。 术中术后须喝水,既排毒素又利尿。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脚底穴位图)。史上最全的足疗资料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图解)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图解)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脚底穴位图 方法:自購足底穴位圖一張。泡一盆熱水,水溫在60℃左右。把腳在熱水中泡5-10分鐘後用毛巾搽干。從足底穴位圖找出找出胃部﹑甲狀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在每個部位按上1-2分鐘,左右腳各按3次。 按摩甲狀腺及其他上述反射區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為甲狀腺主要功能乃治療肥胖症及情緒不安等症狀;而按摩胃部可以減少食慾;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則是幫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連續做完一個星期之後,因為人體的整體的循環轉好了的關係,身體會覺得比以前輕快,皮膚也會變得漂亮而有光澤。 有时间多按摩按摩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课件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 足底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是第二个心脏”,脚底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底按摩的详细记载。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底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它主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在进行足底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按摩每个穴位和病理反射区前,应测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点,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结束后30分钟内患者应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脚底穴位图及涌泉穴

脚底穴位图及涌泉穴 “脚底是第二心脏”的说法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不如说“脚底是身体的全部”。所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穴位,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 大家应该清楚以往我们保健治疗通常都是直接药物用于身体生病部位,这样很容易有副作用。但是该保健治疗方法并不直接用于身体生病部分,而是针对应脚底穴位(反射区),令其产生效果,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和提高了药性针对性,这就是所谓的穴位针对性保健治疗。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也是有很多穴位,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穴位。在此所说的足底穴位,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穴位。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穴位也呈现症状。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穴位,即能保健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涌泉穴 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 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 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此穴位的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

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 2、3趾趾缝纹头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此穴位的主治疾病: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 一。 推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这是因为: (1)中医的经络系统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而俞穴是人体脏腑组织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反应病症,协助诊断和接受各种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 (2)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3)推搓摩擦出现的热感,就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加之在推搓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形体导引运动和身心的修养过程。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医学篇2010-10-06 18:11:38 阅读10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 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双指钳法 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 钳住脚趾间穴位压在穴位上

双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关节凸出 以凸出的关节着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 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尖施力 全足按摩程序如下: (可采用“提示音”掌握30分钟时间或自我灵活掌握时间。) 一、足底部分: 1、“自上向下移动按摩”基本反射区,(在肾反射区位置多停几秒钟再往下移动)从肾→输尿管→膀胱共3~4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包括试行,请使用四分钟便于计时。) 2、同时“点压按摩”足大拇趾(包括大脑、垂体、视觉中枢敏感点、额窦)1分钟后,接着“横向来回移动按摩”5趾头(额窦)1分钟,共计2分钟,二声“提示音”后结束。 3、同时“横向来回按摩”足趾和足底交界处(包括血压调节点、小脑脑干、特效降压点、眼、耳、新失眠点、美容点)

共2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4、同时“横向来回按摩”斜方肌,肺。“自下向上按摩”支气管共计2分钟,二声“提示音”后结束。 5、“自下向上按摩”甲状腺与食道共1分钟,三声“提示音”后结束。 6、“点压按摩”左足心脏、脾脏,右足肝脏、胆囊共1分钟(可用两足一上一下点压方式),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7、“围肾打圈按摩”腹腔神经丛1分钟,一声“提示音”后结束。 8、同时“从上往下移动按摩”胃、胰、十二指肠共2分钟,三声“提示音”后结束。 9、“自上向下点压按摩”小肠1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10、采用“回形旋转方式按摩”,右足从横结肠外侧往内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肓肠→回肓肠→升结肠→横结肠。左足从横结肠内侧往外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共3分钟,三声“提示音”后结束。(注:呈“回形按摩”其目的是能使双足同步便于记忆,双足内侧无需用力滑过便可。熟悉大肠系统反射区后,应力求“准确方向”按摩效果会更佳) 11、“移动点压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带、老失眠点共1 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12、双足稍向内侧“点压按摩”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

人体穴位详解(脚部)

脚部穴位图解 涌泉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太冲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太白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太溪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人类身体穴位图解大全(总)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导读]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清图解女性人体穴位的详细位置,以及常用穴位在身体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作用与功效。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

最全人体穴位图和对治病症(最新彩图)

快来收藏:已知最全面的人体穴位图及对治病症(彩图)

特效穴位:

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