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中国的地位因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需要而大幅度提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要把小土豆建成大产业”,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意见》,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马铃薯是世界第 4 大作物,在中国长期作为无足轻重的小作物自由发展,没有受到应有

的重视。在中国不同省市区,马铃薯被分别按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统计上报,后

两类没有单独统计数据,造成《中国农业年鉴》[1]上马铃薯的统计资料缺失。如马铃薯生产大省山东省的马铃薯生产情况没有在《中国农业年鉴》上反映等问题。虽然有许多人撰写过关于中国马铃薯生产的文章,由于统计数据的先天不足等多种原因,有关马铃薯生产情况阐述也难免受到影响。

为了让政府、企业和农民准确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正确决策,共

同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多年来,笔者对各地马铃薯生产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各省农业厅有关马铃薯生产数据材料、马铃薯专家的论文[3]、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及对各省马铃薯专家的请教,尽可能客观准确地甄别数据真伪、分析推测相关缺失数据。以此为基础,按照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划[4],分析中国各省1982-2005 年二十四年马铃薯生产发展历程,汇总了2001-2005 年中国各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分别按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排出了中国十大马铃薯生产省区、揭示了中国马铃薯单产水平情况。

一、南方冬作区各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南方冬作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全部,广东、福建是重要

传统产区,广西、海南是新兴马铃薯产区,海南马铃薯播种面积很小,台湾马铃薯播种面积

更小[5],其它省区几乎没有。

1.广东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1982 年广东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8 千公顷,随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1991 年达

到37.5 千公顷,此后慢慢下降,1993 年降到低谷,为34.7 千公顷,然后经历6 年增加,1999年达到54.1 千公顷,随后下降,2003 年降到第二个低谷,42.6 千公顷,然后开始回升。由于马铃薯单产增加幅度不大,马铃薯总产量主要随着面积波动,1982 年广东省马铃薯总产量为7.5 万吨,1999 年达到最高峰118.6 万吨,随后缓慢下降。

2.福建马铃薯生产情况

福建是我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与北方主产区相比,面积有限,1989 年才列

入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统计目录,当年播种面积为34.9 千公顷,总产量33.5 万吨。随后开始长达10 年的快速增长,1999 年福建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0.9 千公顷,总产鲜薯149.5 万顿。之后,马铃薯面积有所下降,年总产量徘徊在 140.5-147.5 万吨之间。

3.广西马铃薯生产情况

广西马铃薯生产一直没有统计数据,但确实有一定面积。广西农科院经作所郑虚和广西

大学农学院邓英毅于1999 年撰文[6],指出广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4 万公顷,产量为

7.5-25t/ha。广西农业厅粮油料作物处张江华[7]在《对广西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建议》中指出,1998 年虽然遇到较严重的秋冬干旱,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仍达4.9 万公顷。广西种子公司杨经良[8]认为广西马铃薯6 万公顷(2001)。在广西农业厅的推动下,免耕栽培等新技术推广迅速,促进了广西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广西农业厅在2006 年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观摩会上提供的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003 年37.3 千公顷,2004 年60.4 千公顷,2005 年为103.4千公顷,2006 年为123.2 千公顷。本文采信广西农业厅马铃薯面积数据,笔者估计广西全区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5t/ha。

4.海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海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很小,2005 年才开始统计,播种面积为3.4 千公顷,单产和总产均没有统计数据。

因可供参考的数据几乎没有,鉴于海南马铃薯生产历史不长,农民的栽培水平可能不高,笔者估计海南省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5t/ha 左右,总产5 万吨左右。

二、中原二作区马铃薯生产情况

中原二作区包括山东、浙江、河南、安徽、江西、江苏、北京、天津、上海,及辽宁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湖南东部、湖北东部。山东是新兴特色产区,单产高、面积大、

总产量大,产供销发达,对当地农民致富带动作用大,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发展马铃

薯产业的典范。在这14 个省市中,只有浙江、山东、安徽、江西有部分年份统计数据,其

它省市完全没有统计数据。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本来马铃薯播种面积就很小,随着当地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张,马铃薯生产与其它农作物一样,继续呈下降趋势,故生产情

况忽略不计。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湖南东部、湖北东部作为中原二作区的比例很小,难于

与北方一作区截然分开,故在本节不对这四省的二作区部分单独进行分析。

1.山东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山东省马铃薯生产历史较长,因面积小,1993 年前没有被纳入统计范畴。1993 年开始

列入主要作物统计范围直到2002 年,面积从1993 年的38 千公顷,到2002 年的132.4 千公顷。马铃薯总产和单产的数据明显有错误,无法评价,不予采用。2002 年后的马铃薯生产情况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2001-2005 年,山东省马铃薯的生产数据正常,五年平均播种面积为134.7 千公顷、总产量为445.2 万吨,单产为33.0 吨/公顷,是中原二作区马铃薯生产第一大省,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为第一。从1993 年到2003 年的11 年间,马铃薯播种面积从38 千公顷稳定增加到150.9 千公顷,总产量也呈现相似的趋势,从1993 年开始稳定增加,只不过最高总产量出现在2004 年。之后马铃薯生产开始缓慢回落。

2.浙江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浙江省作为中原二作区的主要马铃薯生产省份,马铃薯生产统计数据比较齐全,2002

年以后马铃薯纳入蔬菜作物统计,《中国农业年鉴》上出现空白,有关数据由浙江省农业厅

提供。浙江省马铃薯生产发展情况与广东省相似,1982 年浙江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9.5 千

公顷、总产量22.5 万吨,随后经历了17 年较快发展阶段,1999 年播种面积达到70.4 千公顷,总产量达到104.0 吨,均为历史最高纪录。此后经历5 年下降,2004 年降到第二个低谷,播种面积48.0 千公顷,总产量78.7 万吨,然后开始回升。

3.河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河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一直没有纳入统计范畴。但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作为我国马铃薯研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隋启君,李先平,杨万林

究主要单位,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选育出的豫马铃薯1

号和豫马铃薯2 号至今是河南省的主栽品种。据该所马铃薯专家估计河南省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在40 千公顷以上。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07 年提供的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66.7千公顷。笔者在互联网上利用百度、中国知识网、Google 等多种主要搜索工具搜索有关河南马铃薯生产的信息,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采信中间数据,河南马铃薯播种面积53.3 千公顷,总产约120 万吨。

4.安徽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从1993 年到2005 年安徽省马铃薯生产情况均在《中国农业年鉴》上有数据,面积不大,

为4.6-13.1 千公顷。按照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材料,安徽省马铃薯播种面积2000 年为23.3 千公顷,2005 年为40 千公顷。二者数据相差悬殊。根据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安徽省马铃薯生产技术推广情况”,该省宿州市和阜阳市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为15 万亩,再分析2005 年安徽省薯类作物统计数据,发现这两个市的马铃薯面积没有统计进去。进一步分析,发现2005 年安徽省116 个县仅有23 个有马铃薯优势县中,仅有无为县和庐江县两个县有统计数据,据此推断安徽省目前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大大高于《中国农业年鉴》上的统计数据,可以采信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数据,安徽省目前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36.5 千公顷,总产大约90 万吨。

5.江西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在《中国农业年鉴》上,江西省仅有2004-2005 年的数据,马铃薯平均播种面积为4.8

千公顷。网上有关江西省马铃薯的报道特别少,统计应是准确的。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在2000 年撰文《江西省薯类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情况》,说江西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约56.7 千公顷。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柏云在《江西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1999)中指出,江西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约为10 千公顷。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采信统计数据。

6.辽宁二作区马铃薯生产情况

辽宁省马铃薯专家[9]何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材料都认为辽宁二作区(辽南、辽中、辽

东)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故本文将辽宁归入中原二作区讨论。辽宁省马

铃薯与浙江省马铃薯发展趋势相似,1982 年辽宁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1.1 千公顷,总产量10 万吨,然后快速发展,2001 年达到106.7 千公顷,127.5 万吨随后开始缓慢下降。

三、北方一作区马铃薯生产情况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壮大西部马铃薯产业建设区域优势现代农业——首届全国马铃薯产业

发展大会马铃薯专家一席谈北方一作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全部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共计10 个省区。该区作为马铃薯第一大主产区,各省数据完整,仅新疆1995 年缺失数据,本文以1993、1994、1996、1997 四年的平均值作为1995 年估计值。

各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参见图1。

1982-1994 年间,按照马铃薯播种面积分类,上述省份自然分成4 组,内蒙古、甘肃、

黑龙江、山西、陕西为马铃薯生产大省,面积在200-300 千公顷;河北、吉林马铃薯播种面积接近,为100 千公顷左右;宁夏、青海马铃薯播种面积接近,为30-45 千公顷;新疆是该区马铃薯面积最小的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在10 千公顷左右。

1995-2005 年间,除吉林和新疆增长幅度小外,其它省区马铃薯播种面积都有了大幅增

加,原有的4 组截然不同的格局被打破。1995 年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在乌兰察布盟的带动下,

马铃薯播种面积迅速攀升,2000 年已经达到646.4 千公顷,2001 年开始回落,1995-2003 年连续9 年间,内蒙古马铃薯播种面积一直是全国第一。1999 年-2004 年,甘肃马铃薯播种面积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其中2004 年甘肃马铃薯播种面积超过内蒙古,到达549.1 千公顷,位列全国第一。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从1995 年开始呈现抛物线型发展,1998 年开始急剧上升,2002 年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1995-1996 年,山西马铃薯播种面积上升很快,随后进入缓慢增长期。1995-1996 年,山西马铃薯播种面积上升很快,随后进入缓慢增长期,稳定在310 千公顷左右。1995-2000 年,陕西马铃薯播种面积变化很小,一直在300 千公顷左右徘徊,2001 开始,马铃薯播种面积快速下降,2004 年达到229.2 千公顷。1999-2005 年,河北马铃薯播种面积呈现平缓抛物线型,先缓慢增加,2000 年达到高峰211.5 千公顷,随后缓慢减少,直到2005 年。吉林省是最反常的省份,1983 年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01.7 千公顷,2005 年为100.9 千公顷,是中国惟一播种面积没有增加的主要马铃薯生产省份,且在1987-1999 年间还低于100 千公顷。宁夏马铃薯从1995 年开始快速增长,1999 年发展到顶峰,2000-2002 年徘徊在较高位,2003 年开始增加,2005 年宁夏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17.3千公顷。青海马铃薯发展是最稳定的省份,没有大的波动,1999 年开始快速发展,2005 年青海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3 千公顷。

四、西南混作区马铃薯生产情况西南混作区是中国第二大马铃薯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全部,湖北、湖南西部。西藏面积很小,单产统计数据失真,显示西藏马铃薯生产情况统计数据不可靠,不做详细分析。湖北、湖南主产区处于西南地区,故湖北、湖南情况在西南混作区分析。

1. 四川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1997 年之前,重庆市尚归属四川省的时候,四川省是中国马铃薯生产第一大产区。1986

年播种面积最低时,为425.2 千公顷,生产出535 万吨鲜薯。随后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1996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已经达到584.6 千公顷,生产鲜薯812.5 万吨。1997 年,重庆市单列,四川省马铃薯播种面积降为284.8 千公顷,生产鲜薯421 万吨。之后,马铃薯增加缓慢,直到2003 年;2003 年四川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94.3 千公顷,总产525.5 万吨。2004 年增长很快;播种面积达到371.5 千公顷;2006 年,

作为救灾作物,秋作马铃薯大幅度增加,全年总播种面积达到638.9 千公顷,跃居第一。

2. 重庆市马铃薯生产情况

重庆市本来是马铃薯主要产区,1997 年重庆市刚刚诞生时,马铃薯播种面积比四川省

还多,为306.8 千公顷,总产鲜薯也是421 万吨。九年来,重庆市马铃薯生产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是西南地区发展最缓慢的省市;2005 年是重庆市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的一年,为319.3千公顷。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隋启君,李先平,杨万林

3. 贵州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贵州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呈直线增加趋势,1982 年马铃薯的播种面积为180.6 千公顷,

2005 年达到574.9 千公顷,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马铃薯省份,24 年间贵州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年平均增长17.3 千公顷,年增长率为6.0%,远高于4.4%的全国平均水平。

4.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发展与甘肃省很相似,可以分成两个时期,1982-1997 年为缓慢增长

期,1998-2005 年为高速增长期,增长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982 年云南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66.8 千公顷,1997 年为229.9 千公顷,在缓慢增长的16 年间,仅增加了63.1 千公顷。1998 年云南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52.6 千公顷,2005 年达到498.7 千公顷,在快速增长期的8 年间,播种面积增加了268.8 千公顷。

5.湖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湖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与山西相似,发展速度缓慢,1982 年湖北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

181.5 千公顷,总产鲜薯222.5 万吨,2005 年扩大到215.2 千公顷,总产鲜薯340.5 万吨。

6. 湖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湖南省马铃薯是西南地区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1982 年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4.5 千公顷,总产25 万吨,2005 年达到111.3 千公顷,总产196 万吨,24 年间面积增加3.54 倍,总产增加6.84 倍

马铃薯标准化

DB 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XX/XXXXX—XX 无公害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The pollution-free food of Fresh Edible Maiz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 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产地环境条件;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病虫害防治; ——第4部分:采收; ——第5部分:生产档案。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10级1班。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光辉、刘璐、任明尧、赵克渊、程思忍、刘洋洋。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l部分:生产 NT/T 496 肥料合理利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脱毒种薯 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技术措施处理,获得在病毒检测后未发现主要病毒的脱毒苗薯后,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繁殖的符合GB 18133标准的个级种薯。脱毒种薯分为基础种薯和合格种薯两类。基础种薯是经过脱毒苗薯繁殖,用于生产合格种薯的原源种和由原源种繁殖的原种;合格种薯是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 3.2 休眠期 生产上指在适宜条件下块茎从收获到块茎幼芽自然萌发的时期,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实际开始于形成块茎的时期。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9630.1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中4.1.2条的规定。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后壤土,并要求三年以上未重茬栽培马铃薯的地块。 5 生产技术 5.1 播种前准备 5.1.1品种与种薯。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要求。

马铃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栽培茬次 山东是马铃薯二季作地区,主要茬次包括春茬和秋茬。 (1)春茬。 ①三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拱棚内扣小拱棚加盖地膜的三膜覆盖栽培,一般12月中下旬催芽,翌年1月底2月初播种,4月下旬上市。 ②双膜覆盖栽培。塑料拱棚加盖地膜的双膜覆盖栽培,一般1月 上旬催芽,2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中旬上市。 ③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一般2月上旬催芽,3月初播种,5月底6月初上市。 (2)秋茬。7月中下旬催芽,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 月上旬上市。覆盖拱棚的秋延迟栽培,播种时间可推迟到8月20日左右,11月中下旬上市。 2、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早熟脱毒种薯。 3、种薯处理 (1)晒种。选晴天连续晒种2?3天,剔除烂种。春季晒种注意防冻,秋季晒种避免强光直射。 (2)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每块种薯应有1?2个芽眼,每块25克左右。小于50克的种薯可不切块。每切完一个种薯,切刀用75%酒精消毒。

(3)药剂拌种。可用甲基硫菌灵50%胶悬剂60克+丙森锌70% 可湿性粉剂50克与2公斤滑石粉混匀,与100公斤种薯切块轻微搅拌,每块种薯都沾上药粉。 (4)催芽。采用层积法进行催芽。一层湿沙一层薯块,共堆放 4?5层,上部用湿沙覆盖。春季催芽在15?18C的温暖处,秋季催芽于阴凉处以避高温。,为了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切块后用I?2 毫克/公斤赤霉素溶液浸种8?10分钟。 (5)晾芽。当薯芽长到?2厘米时扒出晾芽,温度控制在10? 15C,晾芽3?5天,使芽变绿变粗。 4、整地施肥起垄 结合耕地,每亩铺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方,深耕25?30厘米,耙细耙匀,整平起垄,垄高20厘米左右,垄宽50厘米。也可施用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一半铺施一半沟施。播种时,每亩沟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2-18 ) 100?120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锌1公斤。 5、播种 双行栽培,小行距20厘米,大行距75?80厘米,株距20?25 厘米。春茬栽培,开8?10厘米深的沟,结合开沟,将化肥、微肥施于沟底,覆土后播种,搂平,覆地膜。秋茬栽培,最好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播种,以防土温过高种薯腐烂。开沟深3?5厘米,播种后覆土起垄,种薯至垄顶覆土10厘米左右。也可将肥料在播种时集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项目建设方案 (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5) 1.4项目效益 (6)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6综合评价 (6)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区概况 (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4.1 市场分析 (15)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7) 4.3市场风险分析 (17) 第五章建设方案 (20)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0) 5.3建设标准 (20)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1) 5.5设备方案 (22) 5.6 建筑方案 (23) 5.7节能减排措施 (24) 5.8实施进度安排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 6.1环境影响 (27)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8) 6.3评价与审批 (29)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0)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0) 7.2 经营管理措施 (31) 7.3技术培训 (31)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3) 8.1 投资估算依据 (33) 8.2 投资估算 (33) 8.3 资金来源 (3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35)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6)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36) 9.2销售收入估算 (3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36)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7) 9.5不确定性分析 (37) 9.6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8)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8)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8)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60)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60)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及机具使用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及机具使用 马铃薯已被我国列为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就是由轮式拖拉机配套,一次进地可完成挖掘、分离升运和放铺作业,由于机械收获马铃薯工作效率高,可大幅度的缩短收获期,防止早期霜冻的危害,减少收获损失,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马铃薯一般在9月初开始收获,也就是当马铃薯茎叶大部分枯黄,并容易与植株茎分离时,选择土壤不潮湿,天气晴朗的日子开始收获。马铃薯收获分为割秧和挖掘两部分。 1割秧 马铃薯在收获前一周左右时间,用马铃薯茎叶切碎机对马铃薯进行茎叶切碎,切碎后的茎叶直接还田。割秧的目的,一是促使马铃薯的嫩皮老化变硬,以减少挖掘时对表皮的损坏;二是减少挖掘作业时薯秧和杂草进人到振动筛上,造成拖堆堵塞,保证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三是防止茎叶部分的病害向薯块的传播;四是茎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马铃薯茎叶切碎机由悬挂机构、齿轮箱、壳体、张紧装置、地轮、刀轴、挡帘、支承脚、万向节等部分组成。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与拖拉机的连接是通过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与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上的万向传动轴相链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出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轴驱动割秧刀旋转,将薯秧打碎,打碎的薯秧被均匀的抛洒在田间,在马铃薯挖掘机挖掘的过程中与土壤混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马铃薯切碎机与拖拉机连接时,先把拖拉机传动轴装上,再将马铃薯茎叶切碎机按照三点悬挂方式挂接在拖拉机上。 作业前要调整好割秧刀与地面的距离,距离不能过大或过小,距离过大,薯秧如果不能全部打碎,留着的薯秧就会进人到振动筛上,影响薯块的分离;距离过小,结在土壤上部的马铃薯就容易碰伤。调整的方法是调整地轮的高度,地轮的高度降低,割秧刀离地面的距离就小;地轮的高度升高,割秧刀离地面的距离就大。一次割四垄秧的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作业时拖拉机左侧车轮应走在第一垄与第二垄的垄沟,右侧车轮应走在第三垄与第四垄的垄沟。作业中速度不能过快,要以中等速度匀速行进,拖拉机要顺垄沟直线行走,不能压坏垄台,以免损伤马铃薯和给挖掘造成影响。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

马铃薯薯渣综合开发利用

第八章副产品马铃薯薯渣综合开发利用 马铃薯块茎在加工淀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渣滓,统称为薯渣,这些薯渣是经过全封闭逆流式淀粉生产线排出的,而且全封闭逆流式淀粉生产线,一般都采用取离子软化水洗涤、分离渣浆中的游离淀粉,从生产线离心筛[废浆脱水机]排出来的湿薯渣水分含量大约在87%-89%之间,其中,薯渣中大部分细胞壁里的结合水分大约在75%-76%之间,游离水分大约在12%-13%之间;从生产线排出的薯渣不与空气接触时,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实际很干净。在这些薯渣中含有结合淀粉大约在35%-37%之间[干基],游离淀粉大约在3.5%-3.7%之间[干基];在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每消耗一吨马铃薯大约需要排出0.138吨的湿薯渣[含水分按最低86%计算],如果薯渣不进行二次脱水,将难以贮存、运输,假如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对这些薯渣加以利用的话,一则污染周边环境,二来是企业一大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薯渣再利用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开发再利用正在不断研究和试生产中,例如,薯渣可以生产动物饲料,也可以发酵后生产菌体蛋白质湿饲料,还可以做有机农家肥料,因此,做好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薯渣再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可观的。 弟一节、国外采用马铃薯薯渣自然发酵做牛饲料 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再利用最大的难题是脱水,副产物薯渣粒径[纤维]大约在1.5mm-1.9mm之间,它的纤维很细小,由于果胶的存在流动性很好,尤其是薯渣中细胞壁里所含的结合水分难以去除,所以,马铃薯薯渣的脱水与其它薯类纤维又有不同;在荷兰、德国、丹麦等大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采用了两种不同功能的设备进行马铃薯薯渣的脱水,使薯渣得到了充分的再利用。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内部使用) 赤峰市松山区科技局 2009年2月2日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首先要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其二根据市场需求来选种;其三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或者根据地方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通过引种试验确定合适的马铃薯品种。 1.1种子处理 1.1.1晒种催芽 采用先高温黑暗,后低温光照的“二段催芽法”进行催芽,即将消毒处理后的薯在20℃左右温度,相对湿度60%左右和黑暗条件下催芽10-15d ,待幼芽长至3-5mm时,移至15℃左右的低温和有散射光条件左右下10-15d,促进形成绿化健壮的幼芽,未发芽的需挑出重新催芽。催芽过程中要防止夜间低温冻伤及高温引起母薯黑心。 1.1.2切块 小的种薯(20-30克)一般不切块,大的种薯(40克以上)应进行切块,每块要有1-2个芽眼,50克左右的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块,75-100克的在顶部芽眼集中处“十”字形切四块,100克以上的先从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的顶“十”字形切4块。切块要用两把切刀,方便切块过程中切刀消毒,一般用含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剔除腐烂或病害部分,防止传染病害。切块后的薯种用石膏粉加农用链霉素加甲基托布津(90:5:5)均匀拌种(药薯比例为1.5:100),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止烂种。

2.选地、施肥与播种 2.1选地与整地: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要求灌溉条件较好。 选茬:马铃薯忌重茬,选择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地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氯黄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如果是繁殖种薯,500m之内最好没有种植过高代马铃薯)。 深松整地: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或采取春天耕翻整地。整地前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成毒土20公斤,均匀撒播地面,可防治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生长环境:选择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积温低、无霜期短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正常年景雾天少、病虫害发生较轻、交通便利的地区。 2.2合理施肥 施底肥:根据地域及气候特点,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底肥和中耕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土壤,深度为25-40cm,秋季结合整地深施基肥,每667m2施入有机肥2500-3000kg,碳酸氢钾25kg,过磷酸钙20kg,如选择的地块,地下害虫严重,可结合施基肥每667m2用0.5kg辛硫磷与基肥同时深施或使用高巧在播种时沟施。 秋翻未施入基肥,在春天播种前施入底肥:在每亩施入2000-3000Kg有机肥的基础上,可施用速效肥料或者专用复合肥。马铃薯一生生长耗钾肥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配用专用复合肥100kg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教学内容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092 姓名:马克 学号:2009010507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近期马铃薯产业 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其发展都朝着有利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销售情况生产与销售特点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面积规模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使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

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播种面积为466.34 hm2 ,折粮(马铃薯产量按5kg折1kg粮食计算)总产量为1415.60万吨。2009年播种面积达到508.8万hm2,折粮总产量有1464.6万吨。而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2.主要产地及其所占比例 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可分为4个具有特点的类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而近年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心总体呈现西移南移趋势,区域比较优势呈现东部下降西部增强的趋势。目前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

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分析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以及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意义; 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马铃薯收获机,,并针对目前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产品本身及其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收获机; 发展现状。 0 引言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饮食新贵“和”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称。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年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在1050公顷和 8000 万吨左右。同时,我国马铃薯消费量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马铃薯适应性强,产业链长且产值高,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却不是强国,国际竞争力差。我国马铃薯生产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品种单一"农艺标准不一"生产技术粗放"管理水平差及机械化水平低等。其中,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以及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提高马铃薯机种和机收的水平对于马铃薯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1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 国外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到80年代初,多数国家通过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的方式,或挖掘-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方式,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Dal。其机器具有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以及稳定性高的“三高”特点,并广泛应用当前高新技术。例如,在生产制造方面,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微细加工、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国外机具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在工作方面,采用振动和液压技术进行仿形挖掘,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土壤喂人量、马铃薯传运量以及分级装载,采用气压、气流和光电技术进行碎土及分离清选,并搭载了基于PDA/GPS/GPRS/GIS 等技术的农机终端操作系统,可利用微机完成相关的监控、控制和调度等操作。 目前,国外马铃薯收获机中挖掘机比例显著下降。马铃薯挖掘机主要集中在一些以山地面积和种植田块小且分散为主的国家,如意大利、波兰、韩国和日本等,而德国、美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主要以应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主。其中,根据联合收获方式不同,又分为分级装袋式、机载储物箱式和侧输出式。相关代表机型如下: 波兰Akpil公司考虑到波兰土地制度以及马铃薯田块特点,生产马铃薯挖掘机和联合收获机。该公司生产的BULWA2系列挖掘机,配套动力约为25kW,将挖掘出的马铃薯条铺于田间。其中,BULWA2 - 2(如图1所示)整机总长为5 000 mm,机宽为1 660 mm,高度在1 200mm左右,设有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装置,其中一级土薯分离装置震动幅度可以调节,适用于625 -750mm的行距;而BULWA2一1仅有一级土薯分离装置,整机总长为4 000 mm,在其他各方面同前者相似。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成本与收益调查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成本与收益调查 发布日期:2008/06/05 阅读次数:84 来源:定西市物价局综合科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工作指导原则,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马铃薯产业更是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一、生产现状 我市是甘肃省马铃薯的主产区,全国马铃薯之乡。我市地处甘肃中部,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干旱少雨,年均不足300毫米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又很不均匀,春夏之交的“卡脖子旱”使许多高杆农作物不适宜生长,从这一气候条件出发,顺应自然规律,种植耐旱的马铃薯就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现实选择,而马铃薯具有加工增值高、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等优点。 我市马铃薯种植已呈片带化、规模化发展,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

产区之一,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在我市形成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形成了洮河、渭河、漳河流域川水区优质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和外销商品薯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分布基地。 2007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65.97万亩,总产量366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作物的61.20%、72%,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产量的37%、29%。全市农民人均1.37亩,由于受春旱的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000公斤,比2006年的1400公斤减产28.57%。 二、加工、生产、销售优势突显 (一)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1、根据“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据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从1996年提出“洋芋工程”到2007年底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50万亩迅速扩大到366万亩,实现了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许振林 2015.5.1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农业生产方式呈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马铃薯播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在近两年出现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也仅为16%,田间管理环节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予以重视和解决,我省马铃薯的生产前景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较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农机农艺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或不考虑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植标准化程度偏低等。 我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多处浅脑山干旱区,自然条件差异大,马铃薯栽培模式多达十余种,技术参数差异较大,难以开展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再如我省大面积推广的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其农艺创新

设计之初就完全抛弃了农机作业基本要求,土地全覆膜后,农机根本无法进地作业,点播、压土保苗等完全依赖人工,后期的收获也因和市场上的拖拉机轮距、马铃薯收获机收获宽度不相匹配,收获作业还得依靠人工去完成,丰产不丰收现象较为普遍。农艺农机各行其道,机械化水平上不去也就理所当然。 二是土地流转缓慢,规模化生产水平低下。农机作业需要一定的空间发挥。高低不平、布局凌乱的土地无法发挥农机的作用,也难以推行土地流转。一家一户搞生产不仅使种植技术模式五花八门,而且导致低质低效的小型机具广泛应用,机具利用率低,效益差,同时也限制了高质高效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空间。只有集约化、规模化才是有效催生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提高农机化水平。就目前而言,我省规模化的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或大户仅有二三十家,年种植面积还不足四万亩,其机械化水平除田间管理阶段外的种植、收获环节非常高,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和农民自种自收形成巨大反差。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积极有效的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当前,我省农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机化已经到了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与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关系到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广泛

马铃薯种薯级别-屈冬玉

大力推进三代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高 中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和生产水平 屈冬玉 谢开云 金黎平 庞万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马铃薯种薯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世界上马铃薯产量较高的国家,其种薯质量也是较高的,例如荷兰、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我国马铃薯产量较高的省,如山东、辽宁和广东等省,“优质种薯”的利用和推广也较广泛。但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总体较差,真正优质的种薯引用比例很低,种薯问题是限制我国马铃薯产量最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种薯质量问题。谢从华曾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4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即:超级原种(微型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生产体系;吕世安和柳俊等提出的二年体系或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吕世安等,2002;柳俊等,2006)、宁夏提出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贵州王怀利提出的“两级实施,一步到位”、河北马恢等提出的“脱毒马铃薯一步到位推广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代繁育方式(农民购买原原种两年后出售种薯)、王梅春在甘肃定西种薯生产体系建设中也提倡三级繁育制(微型薯、原种和一级种)。 为解决种薯分级混乱和迅速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根据我国种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全面采用三代种薯繁育体系(G1-G2-G3),即从微型薯生产(G1种薯)开始,将微型薯生产得到G2代种薯再种植一年,得到G3代种薯,将G3代种薯用于商品马铃薯生产。并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新的种薯繁育行业标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薯分级问题 关于种薯分级,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甚至同一个国家内都有不同的分级体系,各级种薯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欧盟的种薯分级体系为三级种薯,即原原种(Pre-basic seed)、原种(Basic seed)和合格种(Certified seed)。但每个级别中又可能再细分成若干个级别,如原种中,不同国家分为1到4级不等,俄罗斯只有1级,为SSE级,而芬兰、瑞典、丹麦和法国又细分为4个级别(详见表1)。其中俄罗斯每个级别中不再细分,只是简单的分为:SSE级(相当于原原种)、SE(相当于原种)和E(相当于合格种薯),所以俄罗斯的种薯生产体系相当于我们所提倡的三代种薯生产体系。芬兰是种薯分级最多的国家,其中原原种就分为4个级,原种分为3个级别,合格种薯分为2个级别,种薯从SS级到B级,分成了九级:SS、S、SEE、SE、E1、E2、E3、A和B。 美国得分级体系更是复杂,不同州之间有不同的分级体系,见表2。 加拿大的分级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自成一体,他们包括:原原种(Pre-elite),原种Ⅰ(EliteⅠ),原种Ⅱ(EliteⅡ),原种Ⅲ(EliteⅢ),原种Ⅳ(EliteⅣ),基础种薯(Foundation),合格种薯(Certified)。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总产量40多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到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情况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 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400万亩。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目前主要有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等优良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显著提高。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五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如四子王旗乌兰花、东八号、大黑河,察右中旗铁沙盖、义发泉、土城子,察右后旗红格尔图、乌兰哈达、白音察干,商都县西井子、大拉子等马铃薯产业带和产业区。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全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5处(市种子公司、市农科所、福瑞特薯业公司、察右后旗种子公司、兴和县扶贫办),面积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网室1250亩,原种田1.5万亩,具备了年生产脱毒瓶苗1000多万株,扦插苗1000多万株,脱毒小薯1500多万粒,原原种189万公斤,原种22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同时建设一级种薯田15万亩,二级种薯田60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 3、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进一步伸延了产业链条 为了进一步伸延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全市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兴建马铃薯加工企业,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察右前旗富广、集宁奈伦、兴和飞马、卓资龙的、商都旭美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十多家,其中富广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全粉生产企业,奈伦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再加上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全市年加工转化鲜薯可达10亿公斤。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膨化食品、薯条、精淀粉、变性淀粉、脱水性膳食纤维等加工产品市场十分看好。 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为促进马铃薯的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总产量40多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到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情况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 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400万亩。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目前主要有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等优良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显著提高。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五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如四子王旗乌兰花、东八号、大黑河,察右中旗铁沙盖、义发泉、土城子,察右后旗红格尔图、乌兰哈达、白音察干,商都县西井子、大拉子等马铃薯产业带和产业区。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全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5处(市种子公司、市农科所、福瑞特薯业公司、察右后旗种子公司、兴和县扶贫办),面积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网室1250亩,原种田1.5万亩,具备了年生产脱毒瓶苗1000多万株,扦插苗1000多万株,脱毒小薯1500多万粒,原原种189万公斤,原种22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同时建设一级种薯田15万亩,二级种薯田60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 3、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进一步伸延了产业链条 为了进一步伸延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全市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兴建马铃薯加工企业,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察右前旗富广、集宁奈伦、兴和飞马、卓资龙的、商都旭美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十多家,其中富广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全粉生产企业,奈伦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再加上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全市年加工转化鲜薯可达10亿公斤。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膨化食品、薯条、精淀粉、变性淀粉、脱水性膳食纤维等加工产品市场十分看好。 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为促进马铃薯的转化增值、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4、马铃薯加工专用薯基地建设发展迅速,原料供应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为解决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各旗县市区想方设法建设加工专用薯基地。重点是依托龙头企业,配套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原料保障率。先后引进推广了一系列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如喷灌、微灌、膜下滴灌等。为了进一步调整我市马铃薯品种结构,扩大优质专用薯种植面积,提升我市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水平,特别是2006年市政府拿出2260万元,集中力量建成面积为500亩的指针式喷灌圈95套,面积为200亩的移动式、卷盘式喷灌圈10套。加上原有的,使指针式喷灌圈达到107套,移动式、卷盘式喷灌圈14套,建成了设施配套的加工专用薯基地5万多亩,进一步提高了全市马铃薯专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