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

力供求。

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力

数量。

3.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

引发的派生性需求。

4.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

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

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

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

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

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

关系。

19.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

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

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否则将受到处罚。这样的措施必然使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增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判断题

1.从量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

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从质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

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所有权出让。

3.劳动力供给量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4.在短期劳动力供给分析中,一般假定人口规模是一定的,劳动力资源数量是

不变的。

5.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6.劳动以是否获得收入为基准与闲暇相区别。

7.劳动参与率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8.在较短的时期内劳动参与率易受到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的影响而

变化。

9.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形态要比女性的更加复杂。

10.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增加劳动参与率。

11.居民的家庭生产率越高,劳动参与率越低。

12.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提高劳动参

与率。

1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

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1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失业率

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15.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变化所引起的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移动,属于点的移动。

16.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工资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

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属于线的移动。

17.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是:消费者用最后一个货币购买

的商品1和商品2必须带来同样的边际效用,都等于一个单位货币的被假设的不变的边际效用。

18.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

的最大组合线。

19.不同的人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相同的。

20.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会诱使人们增加闲睱时间的消费,降低工作的愿望。

21.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会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

22.经验事实与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

效应。

23.一般来说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4.对人们的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是现在及未来的雇佣条件和实际利息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判断题

1.古典意义的经济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即即变量均等和行为最优。

2.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

3.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的扩充之一是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

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

4.失业均衡的状态满足“变量均等”的要求。

5.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

6.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及社会对劳动力的

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7.在劳动力供需均衡的情况下,供给的决策主体获得效用最大,需求的主体实

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此时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8.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右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减少,

就业量提高。

9.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10.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工

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

11.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

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12.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时,有可能是充分就业,也

可能不是充分就业。

13.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14.非自愿失业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15.在U—V分析中,均衡失业由摩擦性失业造成,均衡失业率的高低反应劳动力

市场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

16.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由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决定。

17.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劳动

雇佣,并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

18.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

成的协议运行的。

19.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可以及时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20.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分配机制在性质是相同的。

21.雇佣调整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四章劳动时间

判断题

1.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是存量,一定时间内的总劳动时间是流量。

2.决定劳动时间的是厂商,而不是劳动的供给者。

3.劳动时间的上限受生理能力的制约,下限必须要考虑到准固定成本的存在。

4.企业将以生产函数为约束,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定劳动投入量。

5.企业特别关心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的决定,这是因为生产函数中人数的增

加和劳动时间的增加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相同。

6.集体作业比分散作业带来更大的效率。

7.费尔德斯腾和弗莱明的研究认为,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大于劳动时间的

影响。

8.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时间比平均效率最大时的劳动时间短。

9.当加班补贴率较低,准固定成本较高时,就会像日本一样形成减少劳动者人

数、增加劳动时间的成本结构。

10.缩短制度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减少。

11.有效劳动时间在工作过程中实际上很容易监测和计量。

12.道德风险会增加有效劳动时间的供给。

13.如果判断经济的复苏只是短期的,对企业来说,延长劳动时间比增雇新人更

能节省成本。

14.制度劳动时间在经济繁荣时间有缩短的倾向。

15.劳动时间的增加与产量增加成正比。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判断题

1.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生产率是不同的。

2.平均寿命延长不会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

3.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

越大。

4.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家庭收入的变化不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

望造成影响。

5.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与它对男性劳动参与决策

的影响程度相同。

6.家庭成员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要

考虑自身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7.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8.在家庭生产条件下,市场工资提高必然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9.家庭内外分工的深化与参与市场性劳动的女性增多现象是同时产生的。

10.能够把母亲育儿时间大幅度减少的托儿、外部教育服务等越发达,对子女的

需求量越多。

11.一般情况下,在美国低学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明显高于高学历女性。

12.收集信息的期望边际收入取决于工作寻找者如何认识工资率的分布。期望边

际收入随信息的增多而递增。

13.信息的不完整性是影响工作转换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14.如果不能指望目标单位所提供的纯利益超过原单位的纯利益加费用支出和风

险溢价,人们是不会主动做出转换工作的决定的。

15.再就业机会少会延迟退休年龄。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判断题

1.工资率既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密切联系。

2.基本工资不等于全部劳动报酬。

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控制的企

业。

4.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的企业及产品品种

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企业。

5.计时工资的低生产率风险由企业承担,企业劳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成本较大。

6.计件工资的低生产率风险由个人承担。企业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

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管理成本较大。

7.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并与个人劳动量紧密相关。

8.带薪休假、免费的工作餐等属于实物支付的福利形式。

9.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10.延期支付不属于福利。

11.威廉﹒配第认为工资就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2.亚当·斯密认为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而劳动的需求又

取决于财富的生产状况。

13.李嘉图认为工资的高低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正比。

14.约翰﹒穆勒认为工资与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无关。

15.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之一是资本数量固定。

16.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由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两

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17.集体谈判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上,劳资双方通过

谈判,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

18.购买力工资理论适用于本国经济主要依靠于国际贸易的国家。

19.分享经济理论的特点在于:工资不再是刚性的,随着利润的增减而增减。

20.工资刚性对实际工资率的影响大小与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无关。

21.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工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22.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保持适度的失业率是必要的。

23.劳动分红是对企业年终净利润的分配,属于企业内部的二次分配,一般不计

入工资成本。

24.职工劳动股权计划至少要求有70%的职工参与。

25.实行年薪制时,企业经营者还能享受一般员工的工资性收入及补贴待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七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判断题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基础性因素。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高低关系不大。

3.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制约着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和工资

水平的提高。

4.积累的原则是:保证原有人口和新增人口当前的消费水平不致降低作为积累

的下限,新增加的劳动力的就业所需要的资金作为积累的上限。

5.可供分配的消费品不仅是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

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6.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影响,从而影响工资水平增长。

7.其他条件不变,当其他行业或本行业的其它企业工资水平提高时,本行业或

本企业的工资水平也提高。

8.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工业劳动生产率时,员工实际工资水平降低。

9.收入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的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10.在收入政策的几种形式中,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的强度最大。

11.实行工资-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时,此时任何超过指导线的工资增长,

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12.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定程序一般由立法机关制定,而不是由行政机关制定。

13.确定最低工资率时,需要考虑生活费用支出、平均工资水平、城镇就业率等

因素,但无须考虑劳动生产率。

14.工资指导线的内容包括了对本年度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及本年度工资增长建

议。

15.实行工资指数化时,全挂对低收入者不利。

16.实行工资指数化时,全挂会导致工资均等化,破坏原有工资结构。

17.宏观工资谈判制度主要在产业、部门层次上谈判。

18.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完善、系统、权威、有代表性的工会

组织。

19.工资水平及其增长是工资谈判的核心内容。

20.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工资差别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平

稳时期。

21.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条件恶劣给劳动者在精神健康等方面带来损

失而需要在工资中给予的补偿。

22.竞争性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产生的。

23.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能最终消除地区工资差别。

24.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平等。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

判断题

1.实现就业必须符合就业主体所从事的是有报酬劳动的条件。

2.按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在规定年龄之内,符合条件的就业者人群不包括有

职业,当临时工的人。

3.按照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无“非自愿失业”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

4.充分就业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不是相对的概念。

5.只有面向市场的经济活动人口才能计算为就业人口或失业人口。

6.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只记载了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的存量,没有表明流

量指标,即不同类型劳动者之间的流动状况。

7.工资刚性程度增强不会导致自然失业率的上升现象。

8.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失业现象意味着劳动力没有尽其用,国民产出总量减少。

9.就业弹性等于0时,就业量和经济增长量保持同步。

10.产业结构状况与就业的容量和结构无关。

11.用工制度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会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12.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1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非自愿失业可以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14.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

分就业。

15.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16.弗里德曼认为,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一样,失业率

与通胀率存在交替关系。

17.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促使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同时

刺激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

18.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最低工资等立法增加了雇主使用劳动力的成本,

阻碍提高就业水平。

19.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

来说越小,而二、三产业中劳动力的比重相对就越大。

20.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失业期限较长。

21.结构性失业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22.隐性失业是能够准确识别的。

23.自愿失业是虽然有就业愿望,但没有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九章人力资本投资

判断题

1.舒尔茨的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宣告了人力资本体系的创立。

2.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小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

3.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4.凡是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

资。

5.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的行为、费用与时间不一定是人力资本投资。

6.用于健康保健方面的投资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7.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学费、书费等直接教育费用,不应包括全部

的住宿和伙食。

8.教育投资的收益在微观上表现为家庭或个人的货币收入增加、福利状况,但

不包括工作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

9.教育投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边际益逐步递减。

10.教育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对应的就是均衡的教育投资水平。

11.企业中的培训成本包括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员工从事培训的机会成本。

12.员工通过一般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不

具有适用性。

13.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所涉及的成本和收益,其负担和分享的主体是一样的。

14.雇主存在支付培训成本而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员工不存在支付培训成本而

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

15.劳动力流动所涉及的成本包括交通费、搬家费以及在流动中放弃的收入。

16.学历越高,劳动力越不可能流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十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判断题

1.具有相同教育经历但表现出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其在工资水平方面受

到不一样待遇不属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

2.工资收入歧视是前市场歧视。

3.根据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在存在雇主歧视下,被歧视雇员供给越大,工资越

低。

4.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相悖。

5.雇员的歧视态度与行为会使无歧视行为的雇主为雇佣被歧视群体支付较低的

成本代价。

6.消费者歧视条件下顾客要支付的成本与不存在消费者歧视条件下要支付的成

本相同。

7.根据垄断歧视理论,歧视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垄断造成的。

8.根据垄断歧视理论,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无必要采用公共政策措施对

付歧视现象

9.如果某些类型员工的流动较少,工会化程度低,会导致该类型的员工的供给

弹性小于普通员工。

10.统计性歧视的原因是由于统计方法不科学或者是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11.差额法测定歧视时,不会产生过高或过低估计歧视的后果。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十一章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判断题

1.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很大程度上由立法和行政力量决定。

2.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没有着性质上的差异。

3.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不同是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比企业部门

的工资水平高的原因之一。

4.公共部门职业结构的特点是的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比

重。

5.转移支付和补贴还必然会增加长期的劳动供给。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增加,就业量下

降。

7.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的实现。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图表分析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源于三个理论前提:一员工追求效用最大化,不是追求收入最大化 二员工了解对她们十分重要的工作信息, 三是员工的流动性,集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 1拥挤效应 ? 图(a )非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劳动力供给比劳动力需求相对而言要少一些,因而工资率(WH )相对较高。 ? 图(b )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市场过于拥挤,结果导致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从而使得工资率(WL )相对较低。例如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工资率低。 ? 经济学家对拥挤效应的一些解释: 把某些工作鉴定为“男性工作”而把另外一些工作 鉴定为“女性工作”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习俗完成的; 男性和女性之间要么是存在先天能力上的差异;要么是存在后天能力上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对买方垄断雇主的供给曲线有所不同。

2双重劳动力市场: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分割开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 门和从属部门。 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 机会。 从属部门则只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并且根本 没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 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 经济学家对双重劳动力市场的解释: 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或者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督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有所差别而造成的。 3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将厂商行为中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和歧视现象结合在一起。 前提假设:对所有的雇员来说,存在一种搜寻工作的成本。只要存在歧视性的雇主,某些雇员的工作搜寻成本就会上升。雇主会按照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雇用水平。这样,尽管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搜寻成本高的员工的工资就会相对较低。 ?图形解释: ?(a)所描述的是搜寻成本相对较低的工人群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以及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b)所描述的是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而被迫承担较高搜寻成本的某群体(妇女或外来劳动力成员)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尽管 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生产率,但具有较高搜寻成本的那一群体中的工人所得到 的工资却要低一些(即WF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试题.doc

2012 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 你涨我也涨 ) 当生产要素 A 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 B 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 A 与生产要素 B 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 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 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具有五个特征:(1) 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 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 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 MP与既定产品价格 P 的乘积 MP· 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 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 / 劳动年龄人口╳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 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 范畴。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 效率工资。 特殊培训:指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有重要作用,而对其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或很少有影响的培训。这类培训提高了员工在特定领域或岗位的技 能,对员工在该企业当中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希克斯—马歇尔定理:即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 件下,下列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单选题 1、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B、高级知识分子的下海问题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 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A、市场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3、()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发展要素。 A、劳动资本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货币资本 4、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的思想则源远流长,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古典 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萨伊 D、李嘉图 5、在人力资本配置时,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受的专业化教育,那么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6、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人力资本配置依据,并认为接受同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工作上的表现相同的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7、认为教育只在人力资本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积累,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E、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8、现代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资本积累的快慢 B、技术进步 C、制度创新 D、人力资本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资率 B、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作时间 C、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 D、某人的工资高,则其工资率一定也高 10、关于劳动报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总和 B、它等于工资与福利之和 C、它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D、工人的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是劳动报酬中的福利部分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1.【劳保版p9】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它建立在两个 假说之上:一是稀缺性。这是经济问题存在、也是经济学研究存在的基本的原因。第二各假说是人是有理性的。即它假设人们对有利可图的事,或者说是利益反映积极;无利可图,甚至是对自己有害的是,即成本反映消极。借助于上述两种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假设,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行为变动趋势和走向,或者按照伊兰伯格的说法,“实证经济学的目标实际上是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这也正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价值之所在。简单说,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某种事物“实际是什么”(也就是它的状态和趋势)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它描述的事物本来的面貌。 2.【劳保版p11】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和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实际的运行是什么,只是告诉了 我们一个客观的运行状态,它并没有说明这种状态是否对或错。或者说没有告诉我们这种客观状态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劳动经济领域,规范经济学严格地讲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应该是什么的”的理论。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对实际发生的东西的价值判断,依赖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规范的价值判断分析。规范经济学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3.【劳保版p15】又称“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 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一种最终产品的需求,它实际上是对产品生产需求所派生和所导引出来的一种需求。因此,在我们研究劳动经济学问题时,不肯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4.【劳保版p48】由于企业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 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我们将这种效应成为规模效应。 5.【劳保版p48】就是由于企业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 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我们称这种效应为替代效应。 6.【劳保版p55】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用以 下公式表示为:e d=-(△L/L)/(△W/W)=-(△L/△W)/(W/L)。其中e 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 7.【劳保版p56】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 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1)、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2)、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从经验命题的角度来看,上述定理一般是正确的,并且前三条总是成立,只是最后一个命题在有些情况下不成立。 8.【劳保版p77】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它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公式: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作用:1)、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2)、这一指标也可以用来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9.【劳保版p95】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 分的劳动供给曲线,它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有正的斜率,在工资率比较高的时候有负的斜率。这种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隐含的假定就是:在低工资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希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的工资采取的反映是购买更过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用一般的语言来说就是: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将会更加珍惜闲暇。 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客观事实 B.价值判断 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 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 D.企业或雇主 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导言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劳动力: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 ,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除吸收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外,借鉴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和政治科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训练的领域。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2)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3)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4)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如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 3、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问题的价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 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 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4.验证。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举例:流动率与工资率的关系提出假说:如果所有工作,除工资之外的其他工作特征都相同,由于受资源稀缺的约束,工人将愿意从事报酬高的工作。因此,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胜任高工资工作,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们会辞去低工资工作,而去从事高工资的工作。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低流动率与高工资相联系,而高流动率与低工资相联系。如果上述假说经过验证,就变成了理论。 举例:教材,P24,附录1-1 (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