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大成果的个人和集体,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设立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以下简称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不分等级,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总数不超过10个。

第三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与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负责,并以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院奖励办)名义开展工作。

第二章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

第五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院属单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大成果的个人或集体,集体包括突出贡献者等主要完成人员。

第六条获得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个人或集体应做出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近五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

(一)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主要是解决本领域公认的重大科学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二)开辟新方向。主要是提出新的理论主张或认知框架,发现新现象或重要物质体系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发展一种新方法使理论假设得到检验,发明新的仪器从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是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关键技术和开辟新的应用领域的变革性技术。

(四)形成系统解决方案。重点是有核心技术突破,并集成多种技术、形成用户公认的先进系统级解决方案。创造性建设和高效运行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为重大科学发现或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

(五)重大社会经济效益。重点是在转移转化科技活动中,开发、应用、推广科技成果,形成新标准、新产业、规模化应用示范等,并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六)重大影响咨询建议。重点是围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科技进步中的重大问题及全球性问题开展研究,提出科学建议和预测预见,并产生重大的实质性影响。

第三章推荐、评审与授予

第七条院奖励办统一组织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推荐受理、形式审查、分领域初评及函评工作,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发展规划局和重大科技任务局分别具体负责组织通用领域和专用领域专业评审组初评相关工作。

第八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候选者(包括个人/集体)由院直属单位(以下简称推荐单位)推荐,或者由符合规定条件的科技专家(以下简称推荐专家)联名推荐。院不受理个人申请。

第九条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按规定格式填写《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推荐书》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报送院奖励办。

第十条设立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主任。评审委员会下设5个专业评审组(以下简称评审组),分别是物质科学与技术评审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评审组、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评审组、空间与信息科技评审组、专用领域评审组。

第十一条评审组、函评和评审委员会的专家来自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应实事求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热心科技奖励工作,能全程参加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评审工作;保守秘密,遵守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评审专家实行回避制度。如果当年本人获得推荐或为候选者的推荐专家,则不能担任评审专家。

评审委员会专家任期内若获推荐进入总评或参与推荐的候选者进入总评,当年可另选同领域、同水平的专家代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审定。

第十三条各评审组听取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报告,候选者可到会答辩。各评审组限项投票汇总,院奖励办根据各评审组初评排序结果、评审意见等综合判断,提出总评建议名单,报院长办公会审议,确定进入总评的候选者名单。

第十四条院奖励办负责组织对进入总评的候选者进行函评,函评结果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五条评审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报告,候选者可以到会答辩。评审委员会对候选者进行投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

第十六条院奖励办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授奖建议名单,受理异议并进行核实和处理。

第十七条院长办公会议听取院奖励办报告评审情况和异议核实处理情况,并对授奖建议名单进行审议,确定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者。

第十八条中国科学院院长签署奖励证书并颁发奖章或奖杯。

第四章罚则

第十九条对于弄虚作假骗取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个人或集体,一经查实,院将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奖章或奖杯,并对有关单位和当事人予以通报批评或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参与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工作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一经查实,院将予以批评直至必要的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由发展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12月1日发布的《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试行)》同时废止。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是中国科学院授予个人或集体的荣誉,不决定科学技术成果的权属。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三条条例第五条所称“个人”指在推荐期间为院属单位的聘用人员。对于同一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的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般只授予一个个人,但对于确属两个及两个以上项目组(可以分属不同院属单位)独立工作并形成同一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最多可同时授予两个个人,否则作为集体授奖。

第四条条例第五条所称“集体”指由同一重大成果主要完成人员组成的团队。主要完成人员应主要是院属单位的聘用人员,也可包括国(境)内院外单位人员,最多不得超过20人,排名不分先后。其中“突出贡献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做出可认定的突出贡献的人员,最多不得超过3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三章推荐受理

第五条条例第八条所称“符合规定条件的科技专家”指具有研究员(教授)职称的同领域知名专家。

第六条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实行限额推荐。院直属单位每届只能推荐1名候选者;5名及其以上推荐专家每届可联名推荐1名候选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不再推荐为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候选者。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上报材料之前,应征得候选者的同意。

第七条我院聘用人员或集体在院外单位单独或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若主要学术思想、技术路线和研究工作由我院聘用人员或集体提出并完成,享有知识产权,在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后,可以推荐为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候选者。

第八条凡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后方可推荐为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候选者。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就同一重大成果推荐的候选者,当年若未当选,下届可继续推荐。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规则-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

第24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规则 第一章概述 一、竞赛的性质 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项目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是一项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面向广大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的科学普及性活动。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协、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 承办单位: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工作网站: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https://www.sodocs.net/doc/469997222.html,)。竞赛的有关文件、规则和各类项目申报书均在网站上发布,供各地下载使用。 三、竞赛时间 时间:2008年 4-5月 四、竞赛内容 1、中夏机器人普及赛: ①小学组:机器人接力赛; ②初中组:和平鸽比赛; ③高中组:分辨黑白球比赛; 2、爱乐博机器人特色比赛: ①机器人轨迹赛; ②机器人不编程轨迹赛; 3、机器人提高赛; 4、机器人足球比赛; 5、机器人创意比赛; 6、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 ①FLL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 ②VEX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 五、竞赛参赛对象及组团方式 凡2009年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包括中专、中技、中师、中职),均可参加本届竞赛。本届竞赛规定的各项目,除机器人特色项目外一律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参赛,不允许跨组别。各代表队由领队、教练各1人及参赛队员组成,参赛队员的组队人数详见各项目细则。 六、奖励 1、竞赛活动优胜选手及组织者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2、大赛接受有关企业和社会机构设立的专项奖励。根据专项奖设立原则,评选出专项奖获奖人员,予以奖励。 3、本届竞赛将从获得机器人基本技能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创意比赛、FLL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5项竞赛中选拔各组别的优秀代表队,组成湖北省代表团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4、若有个别项目组队数低于10个队,大赛将设表演奖而不设竞赛奖。 第二章基本规则 一、第24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项目竞赛的“中夏机器人普及赛”、“爱乐博机器人特色赛”、“机器人提高赛”、“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等4项赛事每个代表队比赛两轮,取最佳成绩;“机器人足球比赛”每个代表队抽签分组、采取淘汰赛的方式进行;“机器人创意比赛”采取评委现场问辩评审的方式进行。 二、竞赛器材: 中夏机器人普及赛:“中夏”教育机器人套装。 爱乐博机器人特色赛:“爱乐博”教育机器人套装。

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表

附件1 中国青年科技奖 推荐表 人选姓名 专业专长 推荐渠道 工作单位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制 中国科协 共青团中央 —1 —

填表说明 1.人选姓名:填写推荐人选姓名。 2.推荐渠道:填写推荐渠道名称,其中由省级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科协、团委联合推荐的,填写4家单位的名称。 3.工作单位:填写候选人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应为法人单位。 4.专业技术职务:应填写具体的职务,如“教授”“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请勿填写“正高”“副高”等。 5.工作单位及行政职务:属于内设机构职务的应填写具体部门,如“XX大学XX学院院长”。 6.单位所在地:填写到省、自治区、直辖市。 7.声明:由候选人本人对全部附件材料审查后签字。 8.推荐意见:专家提名填写工作单位意见、提名专家和提名意见栏;其他渠道推荐填写工作单位意见和推荐单位意见栏。 9.工作单位意见:由候选人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填写,须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意见中应明确写出是否同意推荐。 候选人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与实际就职单位不一致的,实际就职单位应同时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10.推荐单位意见:须由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意见中应明确写出是否同意推荐。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荐的,由相关司局负责人签字并加盖相关司局公章;地方推荐的,由省级科协负责人签字,加盖省级科协公章;学术团体推荐的,由理事长(会长)签字,或理事长(会长)授权的副理事长(副会长)签字,并加盖相应学术团体公章。 —2 —

一、个人信息 二、主要学历(从大专或大学填起,6项以内) —3 —

三、主要经历(8项以内) 四、重要学术任(兼)职(8项以内) —4 —

关于推荐第八批河南省优秀专家人选的通知

关于推荐第八批河南省优秀专家 人选的通知 豫组通[2010] 67 号 各省辖市党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中央驻豫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强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发…2004?9号)、《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豫发…2010?12号)和《河南省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豫组…2001?23号)要求,经省委同意,决定开展第八批省优秀专家选拔工作,现将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按照“四个重在”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省优秀专家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省优秀专家选拔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群众公认、突出实绩原则,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原则。 二、推荐对象及条件 推荐对象:我省各行各业各领域中(含中央驻豫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国家公务员和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人员,不列入选拔对象。 推荐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崇尚真理,学风严谨,诚实守信,业绩突出,在同行业内有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力发人教字〔2007〕13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07〕207号)的有关规定,为实现我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所科技发展的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围绕我所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设岗、职数控制、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管理规范的原则,按照院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科学设置各类岗位。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所在岗人员。所级领导干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岗位类别与岗位等级 第四条我所设置创新岗位和项目聘用两种岗位,分别包括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 第五条科技岗位是指各实验室(研究部)从事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我所科技岗位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科技岗位执行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或工程技术系列,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表1)。 第六条支撑岗位是指为我所科技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性工作的岗位,主要设置在实验平台技术支撑、实验室(研究部)学术与行政助理、网络与图书信息保障、学会期刊出版等岗位。 支撑岗位主要执行专业技术系列中的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等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对兼有管理职责要求的支撑岗位,确因工作需要,也可执行职员系列。 支撑岗位的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

表1)。 第七条管理岗位是指职能部门承担领导职责或管理职责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主要执行职员系列,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表1)。 对兼有专业技术职责要求的科技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为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会计、审计等国家有职业资格要求的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八条项目聘用岗位系列的设置与等级同上述创新岗位,但原则上,不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五级及以上职员岗位。 第三章岗位结构比例 第九条创新岗位中科技、支撑与管理三类岗位的宏观结构比例为70%、20%、10%。 第十条创新科技岗位(含执行专业技术系列的管理岗位)中,高级科技岗位(专业技术一至七级岗位)的比例占科技岗位总数的70%,正高级岗位(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不超过高级科技岗位总数的40%。其中:正高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为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宏观结构比例为2:4:4; 副高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中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4:4:2; 初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8:2。 第十一条创新支撑岗位中,高级支撑岗位(专业技术三至七级岗位)不超过支撑岗位总数的50%,正高级支撑岗位(专业技术三至四级岗位)不超

专业技术23级岗位申报表__竞聘申报专业技术2级岗位用表__晋升申报

职工号: 专业技术岗位申报表 (竞聘申报专业技术2级岗位) 姓名 所在单位 现岗位级别 拟聘岗位级别 中南民族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5年6月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名称取得现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时间 (年月) 任博(硕) 导时间 (年月) 现聘用岗位级别聘用现级别岗位时间 (年月) 2014年年度考核 等级 现从事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现从事专业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注:“学科名称”请严格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专业分类目录名称填写(1个)。 类别编号学术成果业绩项目备注 学术职责与学术影响2201 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或被批准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作为唯一选项时二者须同时具备) 2202 教育部创新团队第一负责人科,或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 2203 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入选者,或“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入选者,或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或省部级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或被批准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 特聘教授 2204 被批准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或被批准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或教育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或被聘为国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均以正式有效聘书为准) 2205 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申报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或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学科、人文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或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批(合作共建均除外,下同;不能作为唯一选项) 2206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或中国女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教学成果业绩2207 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或教育部教学团队并获批 2208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前2)或二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第1),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第1)或二等奖2项以上获得者(个人排名第1) 科研成果业绩2209 A等奖一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前3)或二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前2),或B 等奖一等奖获得者(排名前2),或C等奖一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第1) 22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前3)或二等奖获得者(个人排名前2) 2211 获得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研制者(排名前3) 2212 中国专利奖金奖获得者(个人为第1完成人),或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获得者(个人奖) 2213 为国家级教练且其培训2年以上的运动员在被带训期间或输送后1年内个人项目获奥运会前三名或集体项目前6名,或为国家级教练且其培训2年以上的运动员在被带训期间或输送后1年内获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冠军2次以上 2214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获得者(个人排名第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签订了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即《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目标是研制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在此背景下,初步形成了目前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科研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围绕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气动优化设计、动模型气动实验技术、列车结构静/动强度评估和设计、气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等开展研究。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噪声工程、实验技术等多学科系统耦合问题。该团队参与了我国已研制和在研的所有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和气动定型设计,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科研攻关能力,对我国高速列车设计技术提升和高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介绍及特点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团队形成了较完备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建立了优化设计方法和动模型实验平台,形成了我国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有: 1、基于压缩空气加速、磁涡流非接触制动、实验快速恢复等发明技术,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同时,研制了具有弹性隔振支撑、加减速段限位和实验段自动切换的车载六分量测力天平,填补了动模型气动力测量的

技术空白。利用该平台,已为我国多种高速列车研制提供了气动实验支撑数据。 2、发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平台。以气动阻力、尾车升力和远场气动噪声为设计目标,通过优化,得到了性能更优的标准动车组气动方案。大西线线路考核试验表明,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更加优良的气动性能。 3、本项目发展的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技术,已用于我国CRH38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城际列车等研制,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主持“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项目分别获2016年中国力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参与“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 应用领域 1、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评估 2、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 3、高速列车外形优化设计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1、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气动定型设计 针对新一代CRH380A高速列车研制,完成了多种头型方案无横风和不同强度横风运行场景下的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完成了单

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激励我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教兴陇和建设创新型甘肃的伟大事业,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奖励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依据《甘肃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评选范围及条件 第二条全省(包括中央驻甘单位)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广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不超过45周岁(197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均可参加评选。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协共同推荐本市(州)的候选人;各大企业、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单位),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和中央驻甘单位推荐本单位或本行业的候选人。 第三条参加评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并在业务工作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星火特等奖的前5位人员;

(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星火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前4位人员; (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前3位人员; (四)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星火特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星火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前3位人员; (五)获得三项以上专利(其中至少一项为发明专利)或四项以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且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六)在工程设计中,获得一项以上国家设计金质奖、银质奖、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或二项以上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并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员; (七)在国家或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应用科学方面论文或2篇以上基础科学方面论文,或独立撰写、主编出版过1部以上著作,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见解,并被国内外公认为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人员; (八)在宏观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且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九)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或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工作中,成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者名单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者名单 1 刁海南(满族) 1968-04 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2 亓峰 1971-0 3 北京邮电大学 3 王明洋 1966-01 解放军理工大学 4 王娟玲(女) 1963-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5 王常力 1963-11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 孔祥银 1964-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 邓少芝(女) 1963-09 中山大学 8 史琳(女) 1964-02 清华大学 9 吕晓龙 1964-02 天津工业大学 10 朱敏 1965-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1 朱恩林 1964-0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2 朱真才 1965-10 中国矿业大学 13 任东 1963-03 首都师范大学 14 刘旭 1963-10 浙江大学 15 刘小明 1964-08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16 刘长令 1963-11 沈阳化工研究院 17 刘石泉 1963-0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18 刘芝华(女) 1965-1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9 刘庆峰 1973-02 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 刘国道 1964-0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21 刘明远 1963-01 解放军军需大学

22 刘祖国 1962-11 中山大学 23 刘维民 1962-1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4 江雷 1965-0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5 汤帜 1965-06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26 许京军 1966-04 南开大学 27 多杰(藏族) 1968-03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 28 毕华兴 1969-04 北京林业大学 29 孙青原 1964-1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0 孙继敏 1965-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1 杜富贵 1962-08 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 32 李松 1963-07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33 李琳 1962-11 华南理工大学 34 李义兵 1965-11 中南大学 35 李太生 1963-0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36 李本海 1965-01 首钢技术研究院 37 李立会 1963-10 中国农业科学院 38 李有泉 1963-04 浙江大学 39 李栓科 1964-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0 李涤尘 1964-07 西安交通大学 41 杨志刚(藏族) 1962-08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42 吴子牛 1963-03 清华大学 43 吴文清 1963-02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乙烯厂 44 吴引江 1967-10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学校各部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清单

学校各部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清单 (一)人事处 1、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布置填写的干部、工人履历表、各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及简历表,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2、教职工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形成的考核、考察、鉴定材料; 3、在职人员提高学历、出国留学、三个月以上的进修等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包括报考表、推荐表、学习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鉴定、学历认定、学位授予以及国内进修考核表、出国进修回国人员登记表等材料; 4、录用、聘用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报考登记表和录用审批表,聘用审批表和合同书、政审结论和有关证明材料; (2)续聘、解聘和辞退材料,辞职审批材料等; (3)教职工入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工作分配(调动)介绍信、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就业报到证; (4)退(离)休审批表等材料。 5、评审(考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呈报表、评审表); (2)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申报表,成绩合格登记表; (3)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情况简表,业务自传; (4)聘任(岗)、确认、套改、晋升和解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登记表; (5)工人技术等级考评审批表。 (6)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6、博士后进出站形成的材料:包括博士后申请表、博管会批件、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等; 7、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1)见习期、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审批表; (2)各种工资变动审批表、登记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

(3)享受专家特殊津贴的呈报表; (4)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材料等。 8、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新入校人员体格检查表等材料; (2)有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 (3)办理丧事形成的有关材料; (4)各种保险等材料。 9、更改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国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0、奖励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登记表等表彰材料; 11、其它对考察了解使用干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二)组织部、统战部 1、干部任免 (1)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材料:包括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组织审定的考察材料,定期考核材料等; (2)干部任免审批表,承办部门需在表中注明任免或聘任依据的文件文号、标题、日期等; (3)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等材料; 2、党员材料 (1)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自传、综合性政审材料及有关的证明、考察材料; (2)党员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登记表; (3)整党工作中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意见; (4)民主评议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事实的依据材料; (5)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记载组织意见的入党志愿书); (6)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还污染地下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尽管如此,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已没有多少场地可供填埋使用。焚烧法虽然减容比高,并能回收能量,但却因二噁英等污染问题遭到公众强烈反对,急需发展新一代的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替代焚烧技术。 等离子体是物质第四态,具有许多异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和能量密度都很高、可导电和发光、化学性质活泼并能加强化学反应等,环保性能优良。通过电弧放电产生高达7000 C的等离子体,将垃圾加热至很高的温度,从而迅速有效地摧毁废物。可燃的有机成分充分裂解气化,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可以用于能源回收,一般称为“合成气”(主要成分是CO+H )。不可 2 燃的无机成分经等离子体高温处理后成为无害的渣体。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垃圾是目前减容效果最显著、无害化最彻底、资源化程度最高的绿色环保技术。与焚烧法相比,等离子体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有: (1)处理温度高:有害物质摧毁更彻底,二噁英前驱体被彻底破坏分解; (2)可采用还原性气氛或部分氧化性气氛,采用电能作为外加热源,二次污染物排放比焚烧低2-3个数量级,裂解底渣是无害的; (3)合成气流量约为焚烧烟气量的5-10%,易于净化,后处理设备尺寸大大减小,节约了投资成本; (4)能源回收效率高,将筛上物制成合成气,后续利用气体发动机发电,发电效率可高达39%,而焚烧法采用蒸汽轮机,发电效率很难超过22%; (5)等离子体系统可快速启动与停机,等离子体核心工艺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搭配不同的配套系统; (6)整套设备紧凑,占地小,经济效益好。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年修订)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规则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8 年修订

目 录 目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2)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10)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规则 (16)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规则 (19)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规则 (21) 附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申报书 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书 (23)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书 (27)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书 (31)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申报书 (36) 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申报书 (40)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申报书 (44)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分为创新项目竞赛和创新作品评比展示。创新项目竞赛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创新作品评比展示包括: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竞赛信息可登陆 https://www.sodocs.net/doc/469997222.html,查询,如有疑问可通过网站“在线咨询”功能或发送电子邮件至castic@https://www.sodocs.net/doc/469997222.html,邮箱进行咨询。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一、学科分类 (一)小学生项目 1.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2.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 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 3.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 事物和规律,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4.技术: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综合设计或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行为与社会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研究 人或动物的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 会之间的关系。 (二)中学生项目 1.数学:包括代数、分析、组合数学、博弈论、几何与 拓扑、概率与统计等。 2.物理与天文学:包括力学、磁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计算力学、原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 体物理、核与粒子物理、天文和宇宙学、生物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物理演示仪器等。 3.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等。

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08月09日 09:18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孙自法)他31岁获得中国雷达学会最高奖“申仲义雷达奖”、32岁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6岁担任国家一类骨干雷达研究所所长、44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领衔的团队通过创新突破和军民融合,打造出“中国雷达第一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国雷达技术和公共安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他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中国电科38所)所长、解放军总装备部雷达探测技术专业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曼青。 咬定“雷达技术创新”不放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刚踏出校门的吴曼青就成功主持了“双基地雷达试验系统”研究工作,将中国双基地雷达研究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0世纪末90年代中期,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吴曼青率先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数字T/R组件及首个数字阵列雷达试验系统;2003年,吴曼青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三坐标雷达体制,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三坐标雷达被誉为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式产品。 解放军某重大装备的研制,在技术引进上遭受重重阻挠。2002年,吴曼青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该型装备,改变了中国在该型装备发展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05年,吴曼青又率先提出采用全新体制的新思路,并亲自担任该项目总设计师,部署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标志着中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军方和业内专家评价称,该项目取得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雷达发展史上罕有先例,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范例,为解放军立足国产平台、发展先进装备,闯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必将对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先导作用。 吴曼青及其团队始终坚持将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空白点、薄弱点作为中国电科38所的科技创新布局方向。2001年前后,他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需求,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布局为该所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成立初期担任雷达成像研究中心主任,该项技术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 第一章概述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称: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X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创新大赛的英文名称为: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 ology Innovation Contest(英文缩写:CASTIC)。 一、宗旨 举办创新大赛的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举办省(区、市)人民政府。创新大赛主办单位秘书处设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承办单位:举办省(区、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其它相关机构 领衔赞助单位:英特尔(中国)XX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举办地科协。 三、举办时间和地点 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终评决赛时间为每年8月。 创新大赛的举办地点由各省(区、市)申请,经主办单位考察后确定。在前一届创新大赛闭幕式上举行会旗交接仪式。 四、活动内容 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 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 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方案展。 另外,设科技辅导员论坛。 五、参赛程序 参赛者要首先参加基层的选拔活动。省(区、市)级竞赛的部分优胜者,由各省(区、市)按规定名额和要求推荐参加全国级创新大赛。 六、奖励

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表

编号 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表 推荐单位 人选姓名 工作单位 中共中央组织部 制 人事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填表说明 1.本表需打印完成,可到中国科协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69997222.html,)下载。 2.专业专长:现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或专业。 3.学科组:根据被推荐者的专业专长填写,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数理科学组: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力学 化学与化工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等 地球科学组: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 生命科学组: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学 工程科学一组: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科学二组:铁道、公路、水运;船舶与海洋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与宇航技术 工程科学三组: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纺织;轻工;原子能科学与技术 工程科学四组:电子学与通信;电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 工程科学五组:土建、水利、测绘;地质勘探、矿业、能源;环境工程 农林科学组:农学;林学;畜牧;水产;兽医;农业工程;林业工程 医药卫生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中西医结合 军事科学组:军事技术;密码学;其他军事科学 综合组:管理科学与工程;其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4.成果类型:从以下三项中选择一项:(1)学术研究,(2)技术实践,(3)推广普及。 5.封面编号由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填写。 6.社会职务:指担任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会代表及以上职务。 7.简历:从大学开始填写,大学期间须填写所学专业及所在院、系。 8.曾获奖励情况:指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和荣誉称号。 9.获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包括已完成和正在开展的各类基金项目。 10.工作单位意见:指被推荐人工作单位对被推荐人的德、才、绩评语。 11.推荐单位意见:指负责向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人选的单位 对该人选的明确意见。 12. 备注:表格中未包括的需说明的事项,可填入备注栏内。 1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利科岩土工程分析软件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利科岩土工程分析软件技术介绍及特点 利科(LinkFEA)岩土工程分析软件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流、堤坝的应力变形与结构安全性和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析而自主开发的有限元软件系统。包括渗流计算模块LinkFEA-Seepage、渗流与应力耦合计算模块LinkFEA-Stress和基于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块LinkFEA-Slope三部分。该软件用Fortran语言开发,经历了近20年的水利水电工程分析应用与软件改进扩展,具有计算收敛性好、计算结果可靠等优点。能进行复杂工况下的地下水三维渗流计算、堤坝三维渗流与应力变形耦合计算、堤坝与边坡二维稳定计算。 应用领域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

澜沧江如美水电站 主要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流分析、堆石坝的应力变形与结构安全性分析和边坡稳定分析。近20年来,已经在大渡河瀑布沟、大渡河长河坝、大渡河双江口、澜沧江如美4个里程碑级水电站工程和雅鲁藏布江加查、澜沧江黄登、大渡河硬梁包、黑水河毛尔盖、拉萨河扎雪、象泉河阿青、三岔河引子渡等10多个水电站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应用。现正在用于澜沧江如美、金沙江拉哇和雅鲁藏布江米林等超大水电站的设计研究中。该软件也曾应用于上海洋山港码头的研究和部分工程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分析。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LinkFEA软件的核心计算功能经过若干考题考核,在水利水电行业有近20年的应用,在水电站渗流控制、堆石坝结构设计和边坡稳定评价与边坡工程设计中,其计算分析成果,已经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得到水电行业设计与审查部门的认可。依据工程分析的需要,软件的功能还在不断得到扩充。但软件本身在友好交互界面、建模和后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订《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一、科研物资采购范围 科研物资采购范围包括科研材料与科研设备等。 科研材料主要指用于科研活动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物资; 科研设备包括整机设备、自行研制设备、委托加工设备等。 二、科研物资采购经费 科研物资采购经费包括课题项目经费、所公用经费以及研究所其它经费等。 三、科研物资采购流程 科研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报批、确定采购方案、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等环节。 1.采购计划报批:

凡属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在采购计划报批之前,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提前跨年度申报预算(具体申报时间以所资产办下发通知为准)。 采购3万元(含)以上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附件1)。其中主管业务部门须依据项目任务书或科研活动的需要对物资采购申请进行严格把关。 其中对于采购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进口设备,采购部门实施采购前,还需通过资产办组织所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上报财政部审批。 2.确定采购方案: 采购部门在完成《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即可进入采购方案的论证阶段。须组建采购小组,由采购小组组织并通过调研和论证等方式确定采购方案,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方案论证报告》(附件2)。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5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12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资产办组织实施),附招投标过程相关文件与材料。 对于委托加工与研制的科研物资,附选定供货商的资质证明等(有效期限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