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

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示,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2-3人家庭呈主体类型,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总数近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总数约为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随空巢家庭的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其他养老模式来补充,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四)养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供给严重不足

图3 中国与发达国家养老产业占GDP的比例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别,我国2014年的养老产业规模仍比较小,仅为4.1万亿元,占GDP的7%。而美国养老服务消费占GDP的比例为22.3%,欧洲养老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28.5%。据全国老龄委测算,205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但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投资商机。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医养结合是“医”、“护”和“养”三元合一的创新型养老模式,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综合性支持。其中,“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服务;“护”是指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医养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资料来源:金融云端 2017年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主题

政府为推动医养模式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根据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我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药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基本适应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效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除此之外,2016年7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一大重点便是提出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要求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目前养老产业要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健康需求。然而,现实情况将“养老”与“医疗”完全割裂开来。一般养老院只能提供基本的照护服务而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而专业的医院无法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相应的健康服务,使得“治病不养老”的局面出现。民政部“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出的医养结合可以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重点阐述了“医养结合”模式,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进入实战阶段。2017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另外,十九大报告也为老龄事业发展描绘了蓝图。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可期。

3“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家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医养结合”逐渐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现行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整合照料模式、联合运行模式和支撑辐射模式。

(一)整合照料模式

整合照料模式是指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或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模式,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1.案例说明

2011年8月29日,重庆市卫生局批准在重医大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设置护理院,这是重庆市首家护理院,更是全国大型公立医院下属的第一家护理院。护理院设置床位500张,开设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临终关怀科等专业,将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功能康复等服务。该护养中心还倡导了一个更为新兴的“5+2”创新型养老模式,倡导老年人在周一至周五去专业机构养老,周末再回到家中与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

2.优势分析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医疗的专业性与养老机构的福利性,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夕阳服务。从优势上来分析,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首先,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该模式主要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发展,因此可以为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和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其次,有助于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和经济压力。作为同时拥有医疗、照护以及养老功能的机构,可以减免老年人在医院、养老机构之间的奔波以及额外的费用;最后,有助于减轻医院“押床”问题。通常医院的床位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将康复阶段老年人转至院内养老病床接受康复和保健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医院的床位问题,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3.劣势分析

虽然整合照料模式目前有成功借鉴之处,但是由于我国医养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

认识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分化严重,大型综合性医院吸引力远高于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竞争力不足;养老医保报销体系不统一、不完善等。

(二)联合运行模式

联合运行模式是指由专业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与医疗服务,属于“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模式。该模式下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仍属于相互独立的单位,只是在合作方有为老人提供需求的合同属性。

1.案例说明

2014年初,湘潭市华新老年公寓在板塘铺社区开业。这是由湘潭市三医院与华新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医养联合运行”的合作模式。该公寓由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医院为华新老年公寓的每个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提供定期上门义诊服务。

2.优势分析

“联合运行”合作模式,能较好的满足养老机构老人的医疗需求,又能解决了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压力,又充分发挥了综合医疗机构的技术、设备、急诊急救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三赢”的推动养老服务模式转变的优秀的资源配置合作方式。此外,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医疗机构可通过定期体检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绿色就诊通道或专家到养老机构坐诊,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诊疗服务。

3.劣势分析

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医疗机构内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大,在无绩效工资的情况下服务动力不足,积极性差,难以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另外,“强强联合”容易导致合作畸形化,例如小型或中低级养老机构与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大型或高端养老机构与三级综合性医院合作,导致服务能力的分化,使之商业性质高于公益性质,依然难以普

及大众需求。

(三)支撑辐射模式

“支撑辐射”模式,是指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1.案例说明

例如包头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体检,并提供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服务。2015年,昆区沼潭社区服务中心已开始为辖区内社区、周边养老院提供养老照护服务,特别是对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2.优势分析

以社区辐射的形式开展养老服务,以社区居民为核心,盘活周边医疗卫生、生活服务闲置资源,实现社区、居家和机构有效协同,能够保证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舒适、专业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实现需求与服务的高度契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能够调动不同服务主体的积极性。

3.劣势分析

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可能存在恶性竞争,扰乱合作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除此之外,社区与周边资源整合的发展缺少强而有力的监管单位,涉及范围主体较多,不够系统性、制度化和规范化。

4“医养结合”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员队伍

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

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并且,从业人员工作量大、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期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王波表示,“养老行业还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但现在的人力成本比较高,因此运营想要实现盈利也很困难。”

(二)医养结合的保障体系也尚未形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既是创新之举也是智慧之举,然而目前基本医疗体系中缺乏针对老年人健康福付费的保障模式,大部分医保基金较难直接与养老机构进行结算。另外,社会上养老机构性质较为复杂,使其监管较为困难。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系统处于试点阶段,对于医保报销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作出规范。

(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尚未完善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鼓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细节文件对行为作出规范与指引。当前,我国只有部分省市进行医养结合的推广试点,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没有相应的法律政策和事实依据可以依靠,实施风险难度较大。

5“医养结合”的策略

(一)建立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专业人才

为提高从事养老事业的医疗护理人才专业水平,我们需要依托政府、学校以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首先,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级医科学院、卫等高校资源的师资、设施资源、鼓励相关院校开设老年医护专业、老年照护专业,为老龄产业培养大量的优秀的专业化老年养护人才;其次,建立完善的医护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养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资质考察上岗,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工作水平与素质。

(二)完善医保定点和医保报销制度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必须确保医养结合中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完善医

保项目,提供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除此之外,需要对相关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规范,明确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资格。否则,此举会加大老年人医疗治愈的经济负担,从而阻碍医养模式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PPP投资模式

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必须明确政府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主导责任和扶持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养老机构土地、税收手续优惠政策,以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的形式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别增设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其次,政府要扩大项目融资渠道。此前,虽然国家在多领域力推PPP模式,但涉及“医养结合”模式的则少之又少。然而随着养老产业的推进,如何吸纳社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采用PPP模式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将会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领域形成强刺激,并产生系列的服务产品。据了解,2016年初江苏省如东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签署了PPP项目合同,标志着“如东县中医院医养融合”PPP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开创了医疗养老项目采取PPP模式的新路径。

6总结

受人口老龄化、新医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活跃度的逆市上涨显示出了这一抗周期性行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投资价值。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十九大胜利闭幕,各项医疗健康相关的事务逐渐开展,大健康产业的前景一片大好,投资人在此刻介入健康产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中国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袁霞徐霞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 摘要::养老地产是房地产市场的新领域,下一个房地产经济增长点,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养老地产行业还处在探索阶段,处于零散的发展状态。本文主要是对养老地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养老地产;探索阶段;商业模式 一、我国养老地产现状 1、老龄化社会的步入 我国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伴随整个21世纪始终。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10%时便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9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2、养老地产的特点 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到来所形成的特有的概念,它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的商业概念所形成的,是“养老+地产”的一种开发模式——复合地产。复合地产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模式的集约化和主题化,以及传统地产项目服务价值链条的验身。养老地产和传统的住宅地产有很大的不同,养老地产是针对于老年人的特点,建造符合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居住建筑。这个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能得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它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养老院、托老所等,也包括普通住宅中供老年人居住和使用的部分。 3、现有机构的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但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即只有1.16%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水平相差甚远。2010年,我国养老市场需求近1万亿元,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养老服务的体系框架、目标和任务逐步清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的平台期,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必须认真检省问题,并以前瞻性视角探寻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值得肯定的成就 站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与前一个五年相比,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大幅增加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3.88万家、床位数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17.8张;到2015年9月,上述指标数量扩张的幅度较大,分别达到4.67万家、654.9万张、32.3张。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大增。同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社会资本渐趋活跃,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了1.37万家,对机构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二)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 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了法律,使得这部法律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和改革举措。既涉及养老机构的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涉及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这五年养老服务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措施之实可谓前所未有。 (三)各方共担的责任框架基本形成 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关系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肩负责任,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市场则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机制,而社会和家庭显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由谁来提供、提供哪些养老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与21世纪头五年“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相比,“十二五”时期对于各方责任的认识显然有了质的飞跃,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各方责任架构。 (四)社会投资由普遍观望转向有效行动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剖析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一、概念 养老地产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达国家。其狭义的含义就是将养老主题融合于地产开发项目之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特定市场需求。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了养老地产独有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及逆向融资功能等。 养老地产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可以称为房地产混合开发模式。 养老地产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但又有所不同,养老地产的标准更高,功能和设施更全,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从居住、餐饮、护理、医疗、康复等方面量身设置。 2、与普通住宅的差异性 消费群的专一性:它是“针对老年人提供的住宅产品”

产品设计的特殊性:住宅楼、医疗看护、交通线路、配套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生理特点。 社区活动的广泛性: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约心理需要。 3、养老地产的优势 1)减轻子女养老压力,提高社会效率; 2)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3)服务专门化、系统化,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4)老人仍拥有自己的居所、配置自己喜欢的家具,让老人既有“家”可归,又能享受一般住家无法享受到的配套服务。 4、养老地产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正处于由老年公寓向老年社区发展过程中。 普通型养老院:有的老年人老伴去世,自己年老体衰,身边又无亲人,较多的愿意或者被“社会工作者”动员住进养老院。 医护型养老院:有些老年人,因患了某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例如瘫痪在床等,就可以申请住医护型养老院。 老年公寓:多数是在住宅小区内,专门规划出一两栋楼,按照食欲老年人居住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老年公寓即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的、采用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的住宅)。与敬老院福利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严峻的现实,目前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 公立养老院入院难民营养老院生存困难。民营的养老院为什么会生存困难?第一,它门槛高,这样就导致大量的民营养老院处在灰色地带,因为他没法拿到那个资质证明,按照床位数、人均居住的平米数以及人员相关硬件的门槛,如果投资,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地带里,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比如50张以上床位,才能够一个床位一年拿到3000块钱的补贴,而且这个补贴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养老院里才能拿到,所以相对来说,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 现在面临的就是公共服务的短缺问题。整个的社会化养老呈现出三个短缺:第一,是相关法律短缺,仅仅一个就是1999年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全国的养老床位短缺。在发达国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们是1.5%左右;第三是护理人员非常少。按照老龄化程度,目前我们最少需要护理人员1000万,但是真正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只有22万,在这22万里,

真正持证上岗的只有2万人,这个缺口比例是相当大的。那么在人员缺失、法律缺失、机构缺失的情况下,这些老人也没有别的选择。 兴办养老院的入门标准太低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民办养老机构从建立之初,基础就不是特别牢靠,养老院入门的标准太低,或者说在入门时的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多资质、条件、管理水平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养老行业。养老机构在运行的时候,由于经费的紧张,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够,造成了它们低成本的运行,所以本来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服务水平,结果现在因为经费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养老院就达不到这个标准。 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让老人安然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真正进入到所谓的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是4个多亿,这在全球人口里排第三位了,而且基本上3个人里有1个是老人。到这个阶段以后,如果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 让人有尊严的活着,特别是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是发展经济和社会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是照顾原则;第二就是尊严原则。

当前我国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分析

忆百孝心网关于我国养老院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正在快速的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000万。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而我国正在快速的向这一趋势迈进,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详见忆百孝心网相关专题报道)。由于社会现状和进程的加剧,许许多多的问题的矛盾逐渐的凸显,给未来养老蒙上了厚实的阴影。 首先,老龄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由于本来人口基数就大,再加上实行计划生育较晚,因此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的那批人如今都进入了老龄阶段,就造成了老龄人口多,而且是迅速聚集,老龄化速度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 其次,未富先老,养老金短缺。中国30年快速的发展,所依仗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这部分人却并没有完全富裕起来,反而由于年龄的问题,逐渐的被高速经济所抛弃。个人资本储备不够,国家养老金短缺,对于养老来说,显得更加的困难。 再者,家庭养老功能缺失,空巢老人(忆百孝心网持续进行着相关报道)现象加剧。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使得大家庭概念逐渐的弱化,而小家庭的思维更加深入人心,两代人都渴望自己生活和居住的相对私密性,就加剧了老少分居现象;另一方面,4-2-1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加重了年轻人的压力,于是不得不远出奔波,造成家庭隔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缺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得空巢独居老人,很大程度上对养老形成非常大的困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得不到实现,因此就逼迫的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养老院、敬老院、老人福利中心、颐养院以及老年公寓机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无所养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极大的缓解了社会的矛盾,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当前的养老院现状并不乐观,有些甚至呈现一种极端或者糟糕的态势。 作为专业的老人养生网站,我们忆百孝心网先后到了深圳市福田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等一些深圳的养老机构,实地考察了深圳市一些养老院的现状。然后利用网络、报刊、书籍资源,经过忆百孝心网主编团队的整理和分析,粗略的得出目前深圳养老院现状的以下结论: 第一,数量有限。基本上深圳市每个行政区都会有大的养老机构,然后区下面的每个镇也都会有,但是这些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镇级养老院根本无法有效的辐射整个地区,一些小区和村子距离太远,行动不便。 第二,规模有限。每个区的养老院规模还算可以,但是床位一般也就200-2000张,而镇级的规模就特别的小,床位才50张左右,这样的规模远远不够实际的需要,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供不应求。 第三,环境和设备较差。大多数养老院为了便利,都建在了繁华的闹市,旁边就是高楼、公路,有些的还在建筑施工,环境噪杂且空气不清新,不利于老人养生。而养老院的内部设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好多的都是3、4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基本的生活设施缺少,而娱乐设施就更加的匮乏了,甚至没有。 第四,专业的护理人员匮乏。许多养老院招聘,都是请一些社会护理工,只懂得一些最基础的护理常识,而对于一些身体特殊的老人,无法做到专业的护理。更重要的,是这些老人缺乏家人的关怀,而这些护理工无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 第五,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经过忆百孝心网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基本上都是公办养老院,而且数量众多,远远高于民办的。公办养老院拥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可以很容易的取得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智慧养老问题及解决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711018422.html, 智慧养老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陆孜昕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08期 [提要]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 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如今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智慧养老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有一定的不足,但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方向鲜明。 关键词:智慧养老;解决方法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11287015Z)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7日 一、引言 所谓智慧,是依托于当今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数据信息井喷式增长的时代背景,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社会模式,也可以称为智慧社会。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10年又发展出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养老可以说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板块之一,在其中也占 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因此,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如今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而加速了智慧养老的产生。 二、智慧养老的内涵及发展优势 (一)智慧养老的内涵。智慧养老是依托信息技术,使养老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通过科学技术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为老年人提供质量更高、使用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包括饮食起居、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优质,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摆脱时间或者空间的限制,接受快捷且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 ,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的需要 , 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 , 在此条件下 , 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对策。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 ,社区养老社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至 1999年 10月,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入住要求;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年轻人在家照料老年人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社区是由一定的人口、地理区域、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共同体,在我国城市, 一般是以街道或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在研究养老问题时, 社区也应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宿舍区。所谓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的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 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 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较快。但是, 从总体上来讲, 社区养老服务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成熟国家典型养老金体系介绍与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3) 强制储蓄、税免政策引导居民养老投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成国际主流 (3) 成熟制度代表: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充分发展保障居民退休养 老收入 (4) 解决老龄化增速过快问题的成功代表:新加坡强制雇员养老储蓄,并投入国家发 展建设 (5) 解决老龄化程度严重问题的成功代表:瑞典融合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统筹管 理养老金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第三支柱缓解养老金压力迫在眉睫 (7)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老龄人口增速名列世界前茅,社会整体养老压力不断增 大 (8) 当前中国严重依赖养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而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 起步阶段 (9) 养老第三支柱承载着破局使命,而养老目标基金是其重要组成 (11) 养老目标基金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初期皆小,规模增长依赖市场积累 (11) 养老目标基金1990 年代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 成部分 (11)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规模276 亿元,诞生初期规模虽小但承载破局使命,对标国 际前程远大 (12) 中国各基金公司在养老产品上的布局:结合市场现状,同时考虑长远需要 (14) 目标风险基金以一年持有期稳健型和三年持有期平衡型产品为主 (14) 目标日期基金到期日覆盖未来30 年,易方达到期日设计丰富了产品序列满足差 异化需求 (15)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一年多以来业绩良好,适合长期持有 (17) FOF 业绩优于同期普通公募及股指,而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 的主体 (17) 目标风险基金通过权益上下限控制风险,半年、一年业绩统计皆获正收益 (18) 一年持有期稳健型权益上限不超30%,三年期平衡型权益上限不超60% (18) 目标风险基金受益于波动率控制策略在今年极端行情下表现出明显的抗跌特性 (19) 目标日期基金面对巨幅波动有效控制短期风险,长期持有价值经受住考验 (20) 持有期越长,到期年份越远,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起点越高期初权益比重越大 (20) 极端市场行情目标日期基金通过调整权益比重控风险,近期市场回暖配置机会进 一步凸显 (22) 市场提示 (24)

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分析

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分析 从网友算账养老要花300万元,到人社部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政策,“养老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中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多少万人。近几年,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热情高涨,投资形式多样,合作形式丰富,或通过自有平台,如泰康人寿通过旗下的泰康置地公司,中国平安通过其平安信托平台投资养老地产,或通过股权投资,成立养老地产基金,集合多方力量和资金进行养老地产投资。 一、经营形式 目前,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分为自营和外包。外包即地块自己开发建设、持有、把服务租赁给第三方养老服务商;或者获得土地后,把项目直接包给服务商开发建设和后续服务,服务商去评估是否能够盈利。 (一)自营 通过土地划拨的形式,获得政府支持的土地用地,价格较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要低得多。早在2009年11月,保监会就批准了泰康人寿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2012年4月,泰康人寿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保险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幸福有约”综合养老计划。同年6月,养老社区在北京昌平奠基。 事实上,作为布局养老社区最早的寿险公司,目前泰康人寿第二家社区上海松江店也在建设中,广州、三亚也已经选址完成。“在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布局后,也将在成都、武汉考虑选址”,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日前在成都财富论坛向网易财经如此表示,“这次来成都开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成都和武汉选择建立养老社区的地址。”他介绍,泰康养老社区的定位在2000户至3000户,针对群体主要在企业主、高管、高级知识分子等中高收入群体,同时计划将云南、山东、辽宁等全国20至30个核心大中城市作为二期重点开发的城市。 “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有一个监管比例限制,我们拿着这个额度不做别的,就做养老社区和医院”,陈东升曾对媒体称。 很显然,“养老”事业已经成为泰康人寿最核心的产业和重要的战略,不过,看上养老市场这块蛋糕的并非泰康一家保险公司。目前,除泰康人寿外,布局养老地产市场的险企还有新华保险、平安集团、合众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

智慧养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智慧养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方式被提出,并为人们所关注。文章对智慧养老的概念及优势、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从政府、公众、产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体系;顶层设计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属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4亿,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现象随之而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协同和共生等特性,使得人们在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时,自然而然的转向了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对智慧养老的概念、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策略对策等方面的梳理,从政府、公众、产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对策建议。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得国家在

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人、财、物压力。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导致我国人口的高流动性,间接阻碍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十三五”这一新时期,采取有效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从结构上优化养老金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已经迫在眉睫。 从微观层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现有家庭在以下六个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让老人无人照顾、年轻人压力重大的矛盾凸显,“老有所养”受冲击;“医养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看病难”“报销难”“养护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老有所医”受阻碍;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较少顾及老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一些老人在退休后产生“精神贫困化”的症状,“老有所乐”被忽视;当前未能真正从老年人的认知结构、知识背景、情感动机和现实需求等角度深入探索老龄教育的发展理念、内容和形式,“老有所学”受阻碍;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都存在较大的隐患,相关法规和政策缺乏,“老有所住”遇窘境;目前养老制度、养老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模式和结构都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才干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老有所为”难实现。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37 卷第 1 期2016 年1 月建筑经济CONSTRUCTION ECONOMY 2016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亮,郭师虹,杨晶晶摘要:阐述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养老地产的各参与主体、产品结构类型、产业链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的分析,提出我国养老地产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养老地产经验,分析我国养老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深化各参与主体合作机制、创新融资模式、加快行业标准建设等相关发展建议。关键词:养老地产;产业链;老龄化;产品结构;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1X01-0067-04DOI:/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nsion Real Estate in China LIU Liang,GUO Shihong,YANG Jingjing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of our country,through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the pension real estate participants,pension real estate products structure,pension real estate industry chain mode and related policies,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nsion real estate.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pension real estat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analyzes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real estate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including further deepening the participation subj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s,innovating the ? nancing pattern,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acc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so on.pension real estate;industry chain;aging;product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

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示,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2-3人家庭呈主体类型,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总数近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总数约为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随空巢家庭的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其他养老模式来补充,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四)养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供给严重不足

2017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

观点指数·2017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庞大且复杂的养老需求,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已然诞生出无限的市场商机。加之房地产告别传统单一的住宅开发模式,亟待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养老+地产正面临可观的发展前景。 在社会迅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老龄化社会大潮向我们袭来。在庞大且复杂的养老需求面前,是还未完善的养老体系以及亟待整合的养老资源,而这恰逢房地产行业发展逐渐告别传统单一的住宅开发模式,正走在转型升级的拐角点,急切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于是”养老+地产”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不少房企纷纷抢滩市场渴望分得一杯羹。 养老地产的兴起不过短短数年时间,却衍生出了不同业态,养老护理、医疗保健、服务与休闲、文旅、金融等板块在这一时代命题下实现了多元化的糅合发展,在跨界合作中实现了产品及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 但是,在这个潜藏着巨大利益空间的新兴市场下,房企要如何独辟蹊径打造创新的产品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又是如何以其人文的运营理念、极具魅力的品牌文化、先进科学的设计征服老年群体的心,在产品布局又是如何别具心思地为他们提供优质贴心的晚年生活? 养老地产成为资本的新宠,但同时又隐藏着各种暗涌和未知,身处市场漩涡中的我们到底要如何把握商机?为此,观点指数发布《观点指数·2017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从养老地产市场供需现状、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产品消费场景等维度进行研究,采用企业访谈、资料数据收集分析的手法,为各方企业透析当前市场发展现状,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助企业及时把握可贵商机,共谋划,同成长。 一、养老地产发展背景 1、“银发浪潮”汹涌而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1.1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养老重任亟待解决 自本世纪初国内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扩大,中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将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人口占比早已突破7%,并逐年呈快速增长之势。从2012年开始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竞争战略概述 (8) 第一节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8) 第二节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9) 一、研究原则 (9)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1) 一、重要性 (11) 二、研究意义 (11)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概述 (13) 一、智慧养老的源起与内涵 (13) 二、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成果分析 (14) 第二节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及智慧养老的出现 (16)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 (16) 二、多省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7) 三、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地位凸显 (17) 四、我国养老领域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19)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智慧养老服务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分析 (22) 一、智慧养老产业迎来成长期 (22) 二、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现状 (23) 三、2018年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开展 (25) 四、工信部:四项举措推动中国未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5) 五、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 (26) 第四节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与意愿研究 (26) 一、相关背景介绍 (27) 二、智慧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 (27) 三、调研结果分析 (28)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28) (二)调查结果分析 (29) (1)配备智慧养老数字化设备必要认知的调查分析 (29) (2)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类型需求的调查分析 (29) (3)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定制需求的调查分析 (30) (4)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功能需求的调查 (31) (5)智慧养老服务支持与保障需求的调查 (32)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33) 第五节2019-2025年我国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33) 一、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前景 (33) 二、智慧养老的未来趋势 (35) 第六节经济新常态下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 (36) 一、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36) 二、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完整版)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毕业设计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江苏连云港市社区(村)为例 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和谐安定大局。特别是近几年来,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衰落,社会机构养老收住老人有限,致使养老产生危机。如何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参考有关专家学者对养老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的养老实践,普遍认为加快社区(村)养老服务是最佳的对策。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快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如何进一步完善优化提升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作较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笔者遵循实践第一性的原则,首先介绍了连云港市社区(村)养老服务的良好现状,以具体的事实彰显社区(村)养老服务的自身优势,体现其蓬勃发展的活力,为社区(村)养老服务的发展确立了坚实可信的依据。文中先介绍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的得力举措,后写社区(村)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具体做法和丰硕成果。 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在发展出成果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平衡现象。文中指出在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服务设施、服务队伍、管理制度、运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为有效缩小差距,文章写出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分析了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的特殊背景,以增强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的紧迫感、使命感。并从高新目标出发,探索了如何实现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具体服务人性化、资金投入多元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有效途径。这“六化”实现了,社区(村)养老服务将会造福千万家,惠及全社会。

一、连云港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连云港市为了更有效地适应严峻的养老形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多样措施,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在抓好社会养老机构、“五保”供养服务的同时,特别重视能为更多的老年人群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社区(村)养老机构建设。通过狠抓老年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经过近几年的奋战,已经创建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的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站、院、服务中心),基本上满足了当地老人的养老需求,深得群众满意。 1、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的具体举措 (1)增强养老法制意识,引导人人关爱老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养老法制教育,达到三个明白:第一,使每一个子女明白应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不孝是不道德的,子女不负责赡养父母是违法的,子女虐待父母是犯罪的。从而自觉主动地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第二,使每一个公民明白应“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良好道德的表现,每一个公民应该自觉主动地做到。第三,使每一个干部明白应重视养老问题,多关心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全党全民重视养老事业,人人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 在财政投资方面,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分别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补贴,并给予每人每月30~50元的运营补贴,补贴的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各分担50%。还实行尊老金制度,对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尊老金,给90~99岁无固定收入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尊老金,给80~8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尊老金。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中国养生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生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养生地产在中国的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向往着归隐田园,于云山雾里追寻长寿与养生之道。现如今,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离自然却越来越遥远,甚至,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不断侵害着人们的健康。中国养生养老地产,这个新型地产模式应运而生。 一、养生地产概念及定义: 按照世界联合国健康组织的调查显示:商业社会中的人群中有20%的人是患者、75%为亚健康人群、只有5%是健康人。不难想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竞争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也在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安全,全球有87%的都市人有生态移民的愿望。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地产所营造的健康人居理念,越发受到各界追捧。科学规范的市场引导,也使得以健康和养生为主题的中国养生养老地产开发形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步崛起。 所谓中国养生养老地产,就是凭借优越的生态景观资源和气候条件,在具备宜居条件的区域将养生、保健理念渗透在房地产开发中去,通过生态环境、建筑科学、服务设施和物业管理的资源整合,开发建设具有对身心健康有改善和促进意义的房地产开发形式,我们概括称之养生地产。 1、养生地产的市场需求; 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社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养生地产已经被列为了住宅产业的稀缺产品。中国老年人口中已经到60岁及以上的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告说,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解决老年健康问题和亚健康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生态人居改善人体微循环,使得身心浸润在完全生态的环境氛围中,养生专家曾有过形象的比喻:人体就像一个弹簧17173,外部环境和工作劳累就是外力。长时间的紧张劳作和恶劣的环境使弹簧越来越紧绷,最终弹簧无法复原。所以,人的体力精力需要保持收支上的平衡,一段时间的紧张劳作,需要相当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才能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人居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而拥有休闲、度假、养生三大主体功能的人居环境和住宅产品就成为了养生地产的重要组成。 2、开发养生地产要遵循的原则;

相关主题